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策建议

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策建议
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策建议

6.3.1青海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对策建议

(1)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市场机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是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必要的并且首要的环节,市场调查的过程实际也是自己在市场上找感觉的过程,通过调查能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状况,分析自己的特色及不足,以及市场潜力和销售预测,同时重点进行市场细分,找准消费人群,从而赢得市场机会,找到突破口。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选准最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在最佳地点进行开发,以求降低市场风险和产品成本。另外,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工程中,要将预定市场需求、企业投资能力和生产加工、经销能力、原料基地规模等有机统一起来,从而确定适度规模,顺利进入市场。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制约问题

青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多以散户为主,资金不足,规模较小,能力薄弱,这是青海特色农产品很难进入市场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确实帮助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一方面,政府要尽早出台关于特色农产品发展意见的相关政策,比如优惠的用地、税费政策,鼓励农民将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资金,并且要鼓励金融机构对特色农牧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企业与信用社加强沟通合作,使信用社的支农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从而解决农民或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政府要建立监督机构,保证政策和资金补贴的落实,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产前、产中、产后和加工经营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加大力度,组织农民配合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产销企业、经销农产品的大型超市、配送中心、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政府部门要积极开通特色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信息服务,是特色农产品顺利的进入市场。

(3)集中扶持小批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

针对青海省特色农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规模少,技术含量低,加工设备落后,进入市场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在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对已经形成区域化布局和加工企业群的地方,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扶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园区集聚,加强配套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态环境,使农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延

展,延长产业链,实现青海省特色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度加工的制造业转变,充分利用发挥资源和原料供应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精深加工来拉动,优化种植品种结构和加工产品结构的调整,实施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以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由初级加工、单一品种为主向精深加工、多元品种为主转变,提高农产品精深综合加工产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构建品牌型、规模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产业体系,优化加工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将目前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看好的骨干企业列入扶持对象,从而突破市场贸易壁垒,进入市场。

6.3.2青海特色农产品站稳市场对策建议

(1)实行种业工程,打造优质产品

实行种业工程,既可以使特色农产品持续永久发展,也可以进行优质种子专卖,从而不断提高青海特色农产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提升其竞争力。对此,加强种质资源保存、品种改良、主推品种良种繁育以及种子质量检测、区试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方良种保护、选育,培育地方品种,提高良种科技含量,形成结构优化、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现代种业体系,发挥良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从而使青海特色农产品站稳市场。

(2)产加销一体化,站稳市场份额

培养一大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养能带动千家万户增产增收的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型运营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纳入生产社会化轨道,形成农民离不开“龙头”,“龙头”离不开农民的格局,产生一种开拓市场的合力,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产销关系,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有效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青海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市场使农业增产转化为增值,使青海特色农产品站稳市场。

(3)加强市场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

加强市场建设,使农产品实现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农产品流通快,

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平竞争并带来高效益。对一些容易腐烂或容易丧失鲜活性的特色食品要尽量缩短流通渠道,采取直销方式,根据销售商品的要求,组织特色农产品生产,由销售商负责销售,加快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统一的原则,稳定青海特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6.3.3青海特色农产品开拓市场对策建议

(1)创建种植基地,发展规模种植

目前,青海省特色农产品主要为油菜和马铃薯,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生产特色农产品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去更好的开拓国内外市场。因此,要按照“市场引导、政府规划、部门管理、全社会参与”原则,通过“市场带动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吸引农户”的形式,发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等地区气候和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强县,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继续打造“百里百万亩马铃薯,百里百万亩油菜”工程。

根据《青海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及专项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油菜面积达到275万亩,油菜单产提高到155公斤/亩,总产达到42万吨,产值达到16亿元以上,其中建设油菜制种面积3万亩,打造全国重要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马铃薯面积达到150万亩,单产提高到356公斤/亩,总产达到53.4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其中制种面积达到50万亩,建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这也正为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契机。

(2)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

知名品牌是建立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法宝,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没有广大顾客接受与认可的产品品牌,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依托青海省种植基地,种植绿色无污染农产品,制定产品自身设计方案,尽快找准价格定位,同时加强绿色品牌宣传,更要做好顾客服务,来提升绿色农产品竞争实力,最终打造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青海特色农产品品牌,让青海特色农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的大门。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原产地品牌优势,强化商标意识,加强商标注册与管理,对已形成的品牌农产品及时进行商标登记与注册,保护现有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3)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档次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良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继续开发研究保鲜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及新成果。鼓励大型加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引进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高新技术,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品种,同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实现园区化、规范化、工厂化的种植,提升加工特色农产品档次,从而提升青海特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