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心理承受力较弱,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对美术课现在的学生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喜欢上美术课,但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美术课,而是美术课较其他科目而言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想趁这个机会放松一下心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美术课呢?

一: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喜欢美术,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艺术天分,画出的画都很好,但是做老师的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真正学习美术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尊重每个学生保护好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美术课堂气氛常常是很活跃的。

二、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什么样的课能让学生喜欢上,我认为应该是学生感兴趣,学习过程倍感特有成就的那种课。这里怎样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美术这门学科,如上所说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

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阶段。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六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像片段,再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其次,运用多媒体,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再次,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四年级我上的《用色彩画风景》,当时如果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学生可能会兴趣大减,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

子是一幅完整的画,这可能有难度,但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三: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我在教学“自行车局部写生”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有学生说他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现在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自行车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自行车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自行车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四:用激励树立学生创作的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我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五:用心去评价学生的创作,激励灵活。

在美术课上,学生很在乎教师对他们的作品的评价。经常会听到学生在创作的时候说:我画的不好;这里画错了;老师我不会画、不敢画等等这种带有误区的自评,束缚了他们创作的激情。因此,每当

新学期的第一堂美术课,我和学生交流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对学习中出现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释疑,提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美术和美术创作的评价原则,让同学们知道学习绘画的过程比什么都重要。如针对不敢画等现象,我提出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在作业本上画画了,哪怕是画一根线条,老师都肯定他的劳动,评价为优秀;我明确告诉学生,老师只会给交白卷的作业批改为不及格。这是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肯定,打破学生心中对绘画创作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上某一节课容易,如果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喜欢那不容易。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通过以上几个措施,我感觉现在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上美术课的,并且都能认真的完成作业。

本文

一、导入“妙”一点

首先在导入上下功夫,一课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

1、欣赏导入。美的东西大家都喜欢,所以好的范画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案时,我把我在开封买的清明上河图拿给学生看,由于能比较全面的欣赏到画的全部,

让学生也能较全面的了解当时开封的繁荣景象。这样再引导学生画或临摹,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2、巧设悬念。教师巧设悬念,旨在激发兴趣,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比如在学习《旅游团队旗帜和标志的设计》一课时,大多数同学都随团旅游过,也看到过导游手里拿的旗帜,所以在这节课的导入时,我刚一开头,学生马上就知道了,并且都说简单,结果本节课的作业真的是又快又好的完成了。

二、示范“活”一点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突出“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在教美术字时,我在黑板上很快的就示范了黑体字、宋体字,还有变体字的写法,我看到的是学生眼里钦佩的目光,然后我让学生把我示范的步骤说不来,学生很快的就说步骤。接下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也很轻松地就能掌握写字的要领。

三、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一点

比如《在用线条描绘物象》一课时,我简单的讲述完描绘的要点,然后我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两种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争先恐后的上黑板上画,每个同学都画一两种自己熟悉的物体,黑板上很快就画满了,学生兴奋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等着老师和全班学生的评价。这时我给学生的评价都很高,作品都得到展示和好评,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相反,有的教师在课上总是表扬班里那几位画得好的学生,其他学生虽有进步也得不到肯定,画得差的学生总是遭到批评,这样长期下去,使一些学生对美术课没有了兴趣,有的甚至上课不带任何画具,不完成作业。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画画的材料,干

脆放弃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四、课堂辅导“广”一点

辅导是美术课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消化全在此中。学生的个性爱好各不相同,起点的接受能力也均有差异,巡回辅导必须照顾到整个班极一盘棋。要抓住重点问题向前推进,以达到教学目的,表扬好的,抓住差的,带动一般的。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能独立作画,少数差生则要帮他一把,给他修改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画下去,让学生尝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

的喜悦,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

五、学生的评价“高”一点

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中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艺术家、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原来打分我就是按学生画的好坏严格的给分数,但是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往往就是画的好的几个同学积极性很高,但多数的同学并不喜欢,时间长了培养的学生就是几个美术生喜欢画。现在我改掉这个评分的标准,虽然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但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比如我教的七年级八班有个男生,比较爱捣乱。很多老师都是反映他太调皮,总是跟着老师唱反调,但他却比较喜欢美术,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有一次学校办画展,他也想参加,但说实话他画的并不好,他想画《龙》,于是我帮他找个龙的图片,让他照着画,又帮他设计好颜色,没想到最后画出的效果都还不错,同学都评价也不错,自从他的作品在学校的画展上展出后,我发现这个学生以后上美术课也不再捣乱,而是很认真

的听讲,然后完成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