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平行四边形复习》说课稿代永全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复习》说课稿代永全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复习》说课稿代永全

《平行四边形复习》说课稿

隆盛中学代永全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十八章内容——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学习,这部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各种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与判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本章是学生在学习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有关知识,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可作为单独的问题考查,(近很多年以来,本章节中考题的考查,除了选择填空题以外,还有24题(倒数第3题),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套三角形全等的考查),同时为后面相似形和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经过本章新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知识,已具备对简单图形的识别判断和说理论证。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稍复杂图形的分析、转换能力还较薄弱,对猜想等求异思维比较欠缺,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情况,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相互间的关系。

2.合理地运用图形的特征与性质,总结、归纳常见结论及解题规律,并能进行推理认证的书写过程。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3.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恰当运用特殊四边形的主要特征,探究论证图形的有关结论。

4.教学难点:几何图形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常见几何模型的归类与总结。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终生发展”,我仍然采用隆盛中学课堂模式,四段六步式教学方法。

结合复习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知识点梳理与例题相结合的形式,借助幻灯片展示问题、习题,黑板上分析思路、书写过程,采用“教师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代表展示讲解-质疑共评-反馈检测”的课堂模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展示自我的能力,并根据小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小组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小结平行四边形知识结构与知识点

1.画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师生共同完成)

2.填表完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

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

3. 平行四边形、菱形面积有哪些计算方

法?

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推广:(1)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2)三角形的面积=中位线与对应高的乘积。 注意:对面积不同计算公式的理解,弄清啥时候有21,啥时候没有21? 5. 中点四边形(任意一个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及证明方法,总结规律) 规律: 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 有密切关系;

若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没有特殊关系,则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原四边形的两条对

角线相等,则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若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则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若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6. 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的问题的推理和书写过

程。

7. 几何图形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常见几何模型的归类与总结,如:动点问题、旋转问题、

翻折问题、截长补短问题。

(二)精选例题

1.在下面6个条件中,选择其中两个,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几种?

(1)AB=CD (2) BC=AD (3) AB ∥CD

(4)BC ∥AD (5)∠A=∠C (6)∠B=∠D 2、若菱形的对角线长是6和8,相对两边的距离是 ;

3.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则 (1)四边形EFGH是 ;

(2)当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 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满足条件 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满足条件 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BC 边上的一点,连结AE 、BD 且AE=AB .

(1)求证:∠ABE=∠EAD ;

(2)若∠AEB=2∠ADB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B A

C D

H A B C D G F

E

5. 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边上一点,过点D 作DF DE ⊥,与BC 延长线交于点

F .连接EF ,与CD 边交于点

G ,与对角线BD 交于点

H . (1)△ADE ≌△CDF ;

(2)若2ADE BFE ∠=∠,求证:FH HE HD =+

(三)鼓励学生小结

本节课,我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四)布置作业 学习指要章末检测

六、预期效果

本课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终生发展”为基本理念,采用“四段六步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多维互动,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动脑思考,动口、动手尝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相互间的关系,并合理地运用图形的特征与性质,总结、归纳常见结论及解题规律,并根据推理书写过程。教师要给予正确评价和鼓励,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同步测试(含答案)

一代雄狮拿破仑 一、选择题 1.一夜之间,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的大人物,指的是( ) A.进入巴黎军事学院B.热月政变 C.镇压保王党人叛乱D.雾月政变 2.《拿破仑法典》阐述的原则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把启蒙思想的原则规定下来 B.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基础 C.推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确立 D.摧毁了小农土地所有制 3.1799年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督政府腐败懦弱 B.拿破仑享有很高威望 C.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D.得到外国势力支持 4.“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因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段话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①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②引起了欧洲人民的反抗③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④D.①③④ 5.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帝国盛极一时,但很快又灭亡,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纠合反法联盟联合进攻 B.法国经过长期战争,经济困难 C.拿破仑侵略、掠夺欧洲,引起许多国家反抗 D.波旁王朝复辟活动 6.右图是法国为庆贺、欢迎拿破仑战场胜利归来 而修筑的“凯旋门”。下列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 评价正确的有( ) 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君主势力②确立了法国的欧 洲大陆霸主地位③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人民的 反抗④具有革命和侵略的双重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 行了加冕典礼。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A.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B.拿破仑成为封建帝王 C.拿破仑行为完全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D.拿破仑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8.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充分显示了当时法国 资产阶级的主要愿望是( ) A.掠夺原料和抢占市场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引进英国先进技术设备 D.确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 二、非选择题 9.影响深远的法典(11分)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由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五个部分组成,共3编2281条。以下是该部法典的部分条款: 第1条规定:经国王(共和国总统)公布的法律,在法国全境内施行。 第4条规定:法官借口没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裁判时,得依拒绝裁判罪而追诉之。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13条规定:外国人经政府许可设立住所于法国者,在其继续居住期间,享有一切民事权利。 第545条规定:任何入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问题: ⑴、颁布《法国民法典》时的国家体制名称?颁布者?(2分)

五代史伶官传序考点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 1、(2008. 10,单选1;2007. 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答案:C 2、(2007. 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道理;了解文章是如何利用对比来说理以及如何用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论证中心观点的。 二、教学重点: 1、归纳“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 2、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三、教学难点: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说理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简目:1、导语2、欧阳修简介3、时代背景介绍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6、7、8结合考点对课文的讲解9、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 1、导语:大家知道唐宋八大家吗?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板书)(识记本文是是史论) 2、欧阳修简介: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3、时代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及其字的读音。 5、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解释: 原:推究与:给牢:祭祀用的牲畜方:当……时系:捆绑以组:用绳索函:用木匣装着抑:或自:由于举:全忽微:细微小事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6、第一段讲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简析题: A、此段中包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 B、从这里可推论出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法,例证法) C、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庄宗先得天下后失天下的 历史事实) D、写出其中的三组反义词:盛与衰天命与人事得与失 (分析: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 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分析

五代史伶 这篇文章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一文写的序,宋初宰相薛居正监修一部《五代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文体卑弱,叙述或失之于烦冗。《新五代史》是欧阳修自撰的,文章远初旧五代史之上,欧阳修又仿照《史记》设《刺客列传》,《滑稽列传》,《义儿传》,《伶官传》等,伶官是宫中的东工和扮演杂剧的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好音律,庞用伶人,使得财政乱国,故欧阳修特立《伶官传》。欧阳修为此做序,以庄宗的史实展开论述,以总结历史经验,警世未来。序,是实用性文体,它可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本文属于史论。 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 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里的人事主要是指人的主观努力。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word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或出处: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或注释: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常考点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是一篇序言,是一篇史论。写过《新五代史》 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奢纵欲。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写法:先抑后扬和例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茅坤赞叹:“此等文章,千年绝调” 一、名句+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常由细微小事堆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和事困扰。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捆绑;组:绳索) 2.函梁君臣之首(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3.抑本其成败之迹(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 者”;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4.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5.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就、考究) 1.()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通过对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 (,)和(,)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 答案:《五代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翻译: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王君臣的头颅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一代雄狮拿破仑(教案)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 讲课人:黄幸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暴乱、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和对外战争。理解拿破仑战争的性质、《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收集史料、课堂讨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拿破仑的一生经历认识到,勤奋、自信、勇敢、忍耐使其走向成功,而骄傲自满、迷信武力导致失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成果的措施及其对外战争。 难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 三、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历史舞台上崛起了一位雄才大略、纵横一世、功业垂史的煊赫人物,他便是拿破仑。正如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的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拿破仑是怎样的一个历史名人?拿破仑是历史名人,然而成功者绝非偶然因素,机遇总是垂青有备之人,那么拿破仑是热河从一个家道中落的穷小子,一步步努力登上他人生目标顶点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一、荒野雄师: 1、勇敢好胜 拿破仑出身贫困潦倒,却磨砺了他宁折不弯、奋发自强的个性 五年军校生涯,受人嘲笑,强化了他孤僻、好胜的性格和勃勃雄心 2、卢梭的学生(少年求学,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18世纪8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的酝酿时期。他迷恋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等人的作品对他影响很大。他产生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 3、机遇垂青 ①拥护雅各宾派,围攻土伦,暂露头角,由炮兵上尉晋升为准将、炮兵旅长; ②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下台,督政府建立,拿破仑遭冷落; ③ 1795巴黎平叛,拿破仑成为共和国的救星,声名远扬。 ——从此,拿破仑走上军事发展道路 ☆关于法国大革命: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之(5)。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6),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7),何其衰也(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9)?《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2)原:推究。(3)遣恨:悔恨,后悔。(4)其:祈使付词,定。乃:你。(5)纳:收芷,芷入。(6)贼:作乱判国为害人民的人。(7)泣:眼泪。(8)何:多么。(9)本:推究。(10)逸豫:安乐。(11)忽微:比较微小的事。 【译文】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

高中历史第课一代雄狮拿破仑

高中历史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 (考试总分:21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0 小题,共计 160 分) 1、(4分)李时珍和詹天佑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取得的相似的成就不包括A.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B.都对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C.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D.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2、(4分)2011年5月26日铁道部举行纪念詹天佑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历时四年,于1909年提前全线通车。下列关于京张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揭开了中国自筹自建铁路的序幕B.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C.粉碎了帝国主义掠夺京张铁路的企图D.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筑路水平3、(4分)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老路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②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④中国应开辟海南为新的经济特区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 4、(4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人的感受和行为相关,而人的感受和行为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由此可以得出 A.守中道就是不犯错误B.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 C.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D.过度和不及是犯错的根源 5、(4分)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 ①第一张《火星报》的出版②“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 ③《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④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6、(4分)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 A.设计了理想国B.提出了“中道”理论C.探究了希腊城邦政体D.提出了“三段论”

选修4:一代雄狮拿破仑(新人教版)

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 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暴乱、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和对外战争。 2.讨论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树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人生理想。 荒野雄狮 1、少年发奋 (1)出生于意大利----------------,沉默寡言,勇敢好斗。 (2)在布里埃纳军校,---------------、凯撒等英雄使他神往,卢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让他着迷。 (3)15岁时转往最高军校-----------------,主修炮兵学。 2、机遇垂青 (1)1793年9月受-----------------青睐,参加共和国军围攻土伦,崭露头角。 (2)1795年,受--------------邀请,平息了保王党人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称霸欧洲 1、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引起了以------------、俄、普为首的各国封建君主策划 组成的--------------的干涉。 2、实现梦想 (1)1796年统帅大军直趋--------------,屡次击败反法同盟。 (2)1798年率军远征---------------,摧毁了埃及的近卫骑兵。 (3)1799年,发动----------------,推翻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4)在1805年的----------------战役中,一举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5)粉碎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拿破仑几乎控制了除英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终于登上了------------------的宝座。 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加冕称帝: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诸多建树 (1)用人上:要求任职的官吏宣誓效忠,奖励特殊有功之人。 (2)思想上:承认----------------为国教。 (3)政治上:①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 ②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取缔党派等,以实现独裁。 (4)经济上:建立------------------,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5)军事上: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 (6)法制上:编撰和颁布了民法典又称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走向末日

5、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田荻杆画地教他误字读书。二十四岁(仁宗天圣八年)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在政治上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件,上书斥责谏官高若讷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排挤和打击。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坚决反对“论卑气弱”的时文和风靡宋初诗坛的“西昆体”。嘉祜二年(1057年)他主持礼部考试,凡考生“为险怪奇涩之文”的一律不予录取,从此文风得到扭转。他曾大力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苏洵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我国古文创作的又一个全盛时期。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成就最高。他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方向,强调“道”(内定)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在创作实践方面,他努力按照韩愈“文从字顺”、“务去陈言”的主张去做,形成平易晓畅、委婉多姿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歌一反“西昆派”空洞无物、一味追求形式的浮艳之风,重新回到杜甫、白居易的反映现实、平实朴素的路子上来,其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则开了宋诗的新风。词集有《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风格和五代的冯延巳相近,多写文人学士的闲情逸致和男女相思、伤春离别的题材,此外,其中一些描写自然风景的小词,清丽可爱。 欧阳修学识渊博,勤于写作,自称作品多在“马上、枕上、厕上”写成。除诗词文创作外,他还编撰了《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同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对于金石考古也很有研究,所著《集古录》详细考证了周汉以来金石书画断简残编。他的《六一诗话》查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第一部诗话。《归田录》记载了宋初以来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们的遗闻轶事,也有一定的资料价值。著有《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注:其中的著作均用图像表示出来) 二、背景资料 ●《新五代史》“发论必以‘呜呼’” 发论必以“呜呼”是《新五代史》的特点,这篇《伶官传序》也不 例外。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五代之事可取,故多用亡。有这么一个故事(制图:《垂询》): 宋仁宗:荆公(即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 王安石: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 《东皋杂志》的作者对此这样评价:“余谓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题。”这个说法固然有些主观,但其认为五代之事可叹,故多用“呜呼”,这是搔到了痒处的,但却忽视了更重要的一面。 二是同欧阳修的时代及其态度和遭遇有关。

一代雄狮拿破仑教案

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 【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课标解读]主要掌握华盛顿的政治活动,重点是他的活动所带来的影响。考查的方式往往是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或影响进行比较,或者是结合背景分析其活动的合理性与不足,要注意客观评价。 【情境激趣诱思】 世界的灵魂拿破仑铸造了传奇。直至今日, 拿破仑的艺术作品随处可见(如右图),世界各国 对拿破仑的评价不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他是 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 【诱思探究】你如何理解黑格尔的这句话? 【教材内容详解】 一、荒野雄狮 1.少年时代:1769年出生于意大利科西嘉岛,少年沉默寡言,勇敢 好斗。10岁时被送到法国的布里埃纳军校,他发奋学习,深受古希腊、 罗马英雄和启蒙思想影响。15岁时,转往巴黎军事学院,主修炮兵学。 第二年被授予少尉军衔,派往炮兵团服役。 2.崭露头角: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支持雅各宾派,1793 年,在围攻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时崭露头角,由炮兵上尉破格晋升为炮兵准 将、炮兵旅长。 3.巴黎平叛:1795年,拿破仑帮助督政府平息了巴黎保王党人的叛 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晋升为少将,任巴黎卫戍区司令,成为军界和政界的大人物。 拿破仑平定巴黎叛乱:1795年,巴黎发生王党武装叛乱,督政府请来在土 伦战役立下战功的拿破仑。1795年10月,拿破仑果断地在巴黎街头架起大炮,叛乱者四散逃命。由于这次军事行动,拿破仑不仅在军界,而且在社会各阶层中,都威名大震,被任命为巴黎卫戍司令,授予少将军衔。拿破仑因为拯救了共和国,从而就此进入了法国统治集团的上层行列。 [学思同步探究] 图文探究:见P51图片《就读不里埃纳军校,拿破仑(右二)常带头打架》。该图片体现出拿破仑性格中的哪些特点? 提示:勇敢好斗、争强好胜。 例题探究 例题1 1795年,拿破仑在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少将兼巴黎卫戍区司令,主要是因为他A.取得了土伦战役的胜利 B.成功地镇压了保王党人的叛乱

第18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师版

五莲一中2018级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5) 编制人:岳成坤审核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第四周 第18课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前复习检测——《答司马谏议书》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了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飘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6.《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8.《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9.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0.《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 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1.《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最后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 二、重点实词释义 呜呼!盛衰之理,虽( 虽然 )曰天命,岂(难道)非人事哉(吗)!原( 推究,推其根本 )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 世人)言晋王之将终(临死 )也,以( 介词,把,拿)三矢(箭 )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扶持建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背叛 )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仇恨 )也。与( 赐给)尔三矢,尔其( 祈使语气,一定)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泛指一般属官)以一少牢(猪、羊各一头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等到 )凯旋而纳(收藏 )之。 方( 当 )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函( 用木匣装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祖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仇人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 在夜里 )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向东 )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安乐 )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 当……时 )其盛也,举( 所有的 )天下之豪杰,莫( 没有人)能与之争;及( 等到)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被 )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溺爱的事物),岂独伶人也哉? 三、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2.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 )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3.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翻译: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4.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翻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5.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翻译: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6.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尚书》上说:“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7.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之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可以使他丧命,使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8.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

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及历年考题 ? 自考英语专业完全解析 ? 自考会计专业完全解析 ? 各地自考专业调整 信息 ? 专题:辉煌自考30年 ? "我的自考之路"征文 ? 自考报名费收费标准 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 1、(2008.10,单选1;2007.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答案:C 2、(2007.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与例证法 B.例证法与对比法 C.对比法与类比法 D.类比法与例证法 答案: B

人教版选四4第三单元—一代雄狮拿破仑导学案(无答案)

1.少年发奋:(1)出生于意大利的①,沉默寡言,勇敢好斗;(2)在布里埃纳军校,亚历山大、恺撒等英雄使他神往,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让他着迷;(3)15岁时转往最高军校巴黎军事学院,主修炮兵学。 2.机遇垂青:(1)1793年9月受②青睐,参加共和国军围攻土伦,崭露头角;(2)1795年,受③邀请,平息了保王党人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 二、称霸欧洲 1.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引起了以英、俄、普为首的各国组成的反法联盟的干涉。 2.实现梦想:(1)1796年统帅大军直趋④,屡次击败反法同盟军;(2)1798年率军远征埃及,摧毁了埃及的近卫骑兵;(3)1799年,发动“⑤”,推翻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4)在1805年的⑥战役中,一举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5)粉碎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拿破仑几乎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终于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 三、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加冕称帝: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诸多建树:(1)用人上:要求任职的官吏宣誓效忠,奖励特殊有功之人。(2)思想上:承认⑦为国教。(3)政治上: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取缔党派等,以实现独裁。(4)经济上: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军事上: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⑧制。(6)法制上:编撰和颁布了民法典,又称为《⑨》,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四、走向末日 1.末日原因:(1)大陆封锁:1806年11月,颁布“⑩”,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2)两线作战:a.大举进攻俄国:结果失败,元气大伤。b.莱比锡大会战:结果陷入四面楚歌困境。 2.帝国覆亡: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复辟。 3.百日政权:(1)再登皇位:1815年,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重返巴黎,推翻了波旁王朝。(2)昙花一现:英、俄、普、奥等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在决战中打败拿破仑,拿破仑再次遭流放。【课堂探究】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根据材料二,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课堂检测】 11795年,拿破仑在一夜之间荣升少将,任巴黎卫戍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 A.取得了土伦战役的胜利 B.成功地镇压了保王党人的叛乱 C.远征埃及取得重大成功 D.粉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进攻 2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有这样的描述:“军人们听到拿破仑被任命为共和国第一执政时,都高兴得眉开眼笑。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他们同行中的一个人能够主持国政。”拿破仑能够担任第一执政的社会环境是( ) A.法国保王党人急需复辟专制制度 B.反法同盟反对法国实行共和制 C.拿破仑通过战争赢得了崇高威望 D.法国需要强权人物来维护利益 3“荒野雄狮”拿破仑果敢地用炮火平息了1795年在巴黎发生的保王党人的叛乱,这显示出他( ) A.具有非凡的军事天赋 B.已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C.是共和国的唯一救星 D.做事毒辣并且不择手段 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对“世界灵魂”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拿破仑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B.拿破仑曾是欧洲众多国家的主宰 C.《拿破仑法典》影响了整个世界 D.拿破仑具有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