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第二节第1课时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学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第二节第1课时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学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第二节第1课时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学案

第1课时 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定性感知向心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会使用向心力演示器.

3.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实验方案

1.用细绳和物体定性感知向心力的大小.

(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细线穿在圆珠笔的杆中,一端拴住小物体,另一端用一只手牵住,另一只手抓住圆珠笔杆并用力转动,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可近似地认为作用在小物体上的细线的拉力,提供了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细线的拉力可用牵住细线的手的感觉来判断.

图1

(2)器材:质量不同的小物体若干,空心圆珠笔杆,细线(长约60 cm). (3)实验过程:

①在小物体的质量和角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进行实验. ②在小物体的质量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的角速度进行实验.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物体,在角速度和半径不变的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

(4)结论: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向心力越大.

2.用向心力演示器定量探究

(1)实验原理

如图2所示,匀速转动手柄,可以使塔轮、长槽和短槽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也就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小球向外挤压挡板,挡板对小球的反作用力提供了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同时,小球压挡板的力使挡板另一端压缩弹簧测力套筒里的弹簧,弹簧的压缩量可以从标尺上读出,该读数显示了向心力大小.

图2

(2)器材:向心力演示器.

(3)实验过程

①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放在长槽和短槽上,使它们的转动半径相同.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不一样,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

②保持两个小球质量不变,增大长槽上小球的转动半径.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相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③换成质量不同的球,分别使两球的转动半径相同.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也相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④重复几次以上实验.

(4)数据处理

①m、r一定

②m、ω一定

③r、ω一定

④分别作出F向-ω2、F向-r、F向-m的图象.

⑤实验结论

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b.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正比.

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四、注意事项

1.定性感知实验中,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拉力相比可忽略.

2.使用向心力演示器时应注意:

(1)将横臂紧固螺钉旋紧,以防小球和其他部件飞出而造成事故.

(2)摇动手柄时应力求缓慢加速,注意观察其中一个测力计的格数.达到预定格数时,即保持转速均匀恒定.

一、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定性分析

例1如图3所示,同学们分小组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同学们用细绳系一纸杯(杯中有30 mL的水)在空气中甩动,使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来感受向心力.

图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保持质量、绳长不变,增大转速,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

B.保持质量、绳长不变,增大转速,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

C.保持质量、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

D.保持质量、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

(2)如图甲,绳离杯心40 cm处打一结点A,80 cm处打一结点B,学习小组中一位同学用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记录实验数据:

操作一:手握绳结A,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1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

操作二:手握绳结B,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1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

操作三:手握绳结A,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2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

操作四:手握绳结A,再向杯中添加30 mL的水,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1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

①操作二与一相比较:质量、角速度相同,向心力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大小有关;

操作三与一相比较:质量、半径相同,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大小有关;

操作四与一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向心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

②物理学中此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法.

③小组总结阶段,在空中甩动,使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同学谈感受时说:“感觉手腕发酸,感觉力的方向不是指向圆心的向心力而是背离圆心的离心力,跟书上说的不一样”.你认为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BD

(2)①角速度、半径质量

②控制变量

③说法不对,该同学受力分析的对象是自己的手,我们实验受力分析的对象是纸杯,细线的拉力提供纸杯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指向圆心.细线对手的拉力与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背离圆心.

解析(1)由题意,根据向心力公式,F向=mω2r,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 T=mω2r;保持质量、绳长不变,增大转速,根据公式可知,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故A错误,B正确;保持质量、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据公式可知,绳对手的拉力将变大,故C错误,D正确;(2)根据向心力公式F向=mω2r,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 T=mω2r;操作二与一相比较:质量、角速度相同,向心力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大小有关;操作三与一相比较:质量、半径相同,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大小有关;操作四与一相比较:角速度、半径相同,向心力大小与质量有关;物理学中此种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该同学受力分析的对象是自己的手,我们实验受力分析的对象是纸杯,细线的拉力提供纸杯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指向圆心.细线对手的拉力与“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背离圆心.

二、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定量研究

例2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图4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累积法

C.微元法D.放大法

(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________.

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

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

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

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答案(1)A (2)D (3)C

解析(1)在这两个装置中,控制半径、角速度不变,只改变质量,来探究向心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故采用控制变量法,A正确;

(2)控制半径、角速度不变,只改变质量,来探究向心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所以D选项正确;

(3)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的结论为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所以C选项正确.

例3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学实验系统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

(1)首先,他们让一砝码做半径r=0.08 m的圆周运动,数学实验系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若

干组向心力F和对应的角速度ω,如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5甲上绘出F-ω的关系图象.

图5

(2)通过对图象的观察,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测F与ω2成正比,你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转换,作出____________关系图象来确定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3)在证实了F∝ω2之后,他们将砝码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再分别调整为0.04 m、0.12 m,又得到了两条F-ω图象,他们将三次实验得到的图象放在一个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通过对三条图象的比较、分析、讨论,他们得出F∝r的结论.

你认为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他们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F与角速度ω、半径r的数学关系式是F=kω2r,其中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答案(1)

(2)F-ω2

(3)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辅助线,观察和图象的交点中力的数值之比是否为1∶2∶3

(4)0.038 kg

解析 (1)由题中的数据描点,用平滑曲线连线,如图所示.

(2)若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测F 与ω2

成正比,则可画出F -ω2

关系图象来确定,若F -ω2

关系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可证明猜测是正确的.

(3)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辅助线,观察和图象的交点中力的数值之比是否为1∶2∶3,若与图象的交点中力的数值之比满足1∶2∶3,则他们可以得出F ∝r 的结论. (4)由F 、ω、r 的单位可得出k 的单位为kg ,即是物体的质量,再由k =F

r ω2

,将F 、ω的

数据代入求解出k 的平均值为0.038.

1.(向心力演示器)向心力演示器如图6所示,转动手柄1,可使变速塔轮2和3以及长槽4和短槽5随之匀速转动.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上的不同圆盘上,可使两个槽内的小球分别以几种不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6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使弹簧测力套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标尺8上露出的等分格子的多少可以显示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大小.

图6

(1)现将小球分别放在两边的槽内,为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B .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C .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D .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2)在该实验中应用了________(选填“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来

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m 、角速度ω和半径r 之间的关系. 答案 (1)A (2)控制变量法

解析 (1)要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质量和半径不变,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2)由前面分析可以知道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定量研究)如图7所示,在验证向心力公式的实验中,质量相同的钢球①②分别放在转盘A 、B 上,它们到所在转盘转轴的距离之比为2∶1.a 、b 分别是与A 盘、B 盘同轴的轮.a 、b 的轮半径之比为1∶2,用皮带连接a 、b 两轮转动时,钢球①②所受的向心力之比为( )

图7

A .8∶1

B .4∶1

C .2∶1

D .1∶2

答案 A

解析 皮带传动,边缘上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所以v a =v b ,a 轮、b 轮半径之比为1∶2,所以由v =r ω得ωa ωb =r b r a =2

1,共轴的点角速度相等,两个钢球的角速度分别与共轴轮子的角

速度相等,则ω1ω2=21.据向心加速度a =r ω2

,则知a 1a 2=81

.钢球的质量相等,由F =ma 得,向

心力之比为F 1F 2=8

1

,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3.(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定性分析)两个同学做体验性实验来粗略地验证向心力公式F =m

v 2

r

和F =m ω2

r .他们的做法如下:如图8甲,绳子的一端拴一个小沙袋(或其他小物体),绳上离小沙袋重心40 cm 的地方打一个绳结A,80 cm 的地方打另一个绳结B .同学甲看手表计时,同学乙按下列步骤操作:

图8

操作一:手握绳结A ,如图乙,使沙袋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每秒运动1周,体会

此时绳子拉力的大小.

操作二:手仍然握绳结A ,但使沙袋在水平方向上每秒运动2周,体会此时绳子拉力的大小. 操作三:改为手握绳结B ,使沙袋在水平方向上每秒运动1周,体会此时绳子拉力的大小. 根据以上操作步骤填空:操作一与操作三__________(填“线速度”或“角速度”)相同,同学乙感到____________(填“操作一”或“操作三”)绳子拉力比较大;操作二与操作三____________(填“线速度”或“角速度”)相同,同学乙感到____________(填“操作二”或“操作三”)绳子拉力比较大.

答案 角速度 操作三 线速度 操作二

解析 操作一和操作三,都是每秒转动一圈,则角速度相等,根据F =m ω2

r 知,半径大时所需的向心力大,则拉力大,知操作三感到向心力较大;操作三和操作二比较,操作三1 s 内转过的弧长为2πr ,操作二1 s 内转过的弧长为2×2π×r

2

=2πr ,知线速度相同,根据F

=mv 2

r

知,半径小时向心力大,则操作二感到向心力较大. 4.(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定量研究)某兴趣小组用如图9甲所示的装置与传感器结合,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时用手拨动旋臂使其做圆周运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固定在实验器上,测量角速度和向心力.

(1)电脑通过光电门测量挡光杆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由挡光杆的宽度d 、挡光杆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挡光杆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自动计算出砝码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则其计算角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取①②两条曲线为相同半径、不同质量下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曲线①对应的砝码质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曲线②对应的砝码质量.

图9

答案 (1)

d

r Δt

(2)小于

解析 (1)物体转动的线速度v =d

Δt

由ω=v r

计算得出ω=

d

r Δt

.

(2)图中抛物线说明:向心力F 和ω2

成正比;若保持角速度和半径都不变,则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以知道,质量大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大,所以曲线①对应的砝码质量小于曲线②对应的砝码质量.

5.(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定量研究)如图10甲所示是一个研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DIS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柱体的质量为m ,放置在未画出的圆盘上,圆周轨道的半径为r ,力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向心力,光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圆柱体的线速度,以下是所得数据和图乙所示的F -v 、F -v 2

、F -v 3

三个图象:

图10

(1)数据表和图乙的三个图象是在用实验探究向心力F 和圆柱体线速度v 的关系时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半径r =0.1 m 的条件下得到的.研究图象后,可得出向心力F 和圆柱体速度v 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F 与r 成反比的关系,实验时除了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外,还应保持物理量________不变.

(3)若已知向心力的表达式为F =m v 2

r

,根据上面的图线可以推算出,本实验中圆柱体的质量

为____________.

答案 (1)F =0.88v 2

(2)线速度 (3)0.088 kg

解析 (1)研究数据表和图乙中B 图不难得出F ∝v 2

,进一步研究知图乙斜率k =ΔF

Δv

2≈0.88,故F 与v 的关系式为F =0.88v 2

. (2)线速度v .

(3)由F =m v 2r

=0.88v 2

,r =0.1 m ,所以m =0.088 kg.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六章 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两个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a 、b 之间用强度足够大的轻绳相连,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开始时轻绳刚好伸直但无张力,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B .b 比a 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C .当2kg L ω=a 刚要开始滑动 D .当23kg L ω=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木块随圆盘一起转动,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 =mω2r ,则当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时,木块b 的最大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在木块b 的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前,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ω2r ,a 和b 的质量分别是2m 和m ,而a 与转轴OO ′为L ,b 与转轴OO ′为2L ,所以结果a 和b 受到的摩擦力是相等的;当b 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后,b 受到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合力提供向心力,即 kmg +F =mω2?2L ① 而a 受力为 f′-F =2mω2L ② 联立①②得 f′=4mω2L -kmg 综合得出,a 、b 受到的摩擦力不是始终相等,故A 错误,B 正确; C .当a 刚要滑动时,有 2kmg+kmg =2mω2L +mω2?2L 解得 34kg L ω=

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全)讲解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磁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从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然后依次展现了三个三级主题:“无处不在的磁”、“地磁场”、“磁性材料”。这样地结构贴切地体现了本节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磁现象”。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地磁场的知识,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磁性材料应用实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 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地磁场成因的探讨及对“信鸽认家”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 态度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从生活生产中的磁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解决参与举例、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建立关于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磁现象做好准备。 三、说程序 1、新课引入(复习初中知识) 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变无磁性物体为有磁性物体叫磁化,变有磁性物体为无磁性物体叫退磁. 2、新课教学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列举身边的磁现象 (2)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地磁的北(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地磁场: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叫地磁场.

高中物理评课稿

高中物理评课稿 听了隋老师讲解《电势差》一节内容,收获不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内容: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重力场中的重力、高度差、重力势、重力势能同抽象的电场力、电势差、电势、电势能概念具体化,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2 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上课的教师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去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教程。通过类比手段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再引导学生把这些直观的感性认识进行扩展抽象上升理性认识,最后把这些认识和知识加以巩固。 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这一原则,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概念理解,还是方法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体验,获取知识,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和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必要之处作适当设疑点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概念电势差,电势突出,祥略得当。 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可以更接近实际生活,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可以列举出更多的生活实例,如跨步电压触电的现象等。 总之本节课充分运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例。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知识点训练(经典题型)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知识点训 练(经典题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4 题) (第8题) (第9题) (3题) (第7 题)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训练题 1、关于向心力,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是除物体所受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以外的一种新的力 B .向心力就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 C .向心力是线速度变化的原因 D .只要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物体就做匀速圆周运动 2、如右上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若圆筒和物体以更大的角速度做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 B .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 .物体所受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D .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不变 3、如右上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A 的质量是2m ,B 和C 的质量均为m ,A 、B 离轴为R ,C 离轴为2R 。当圆台旋转时,则 ( ) A .若A 、 B 、 C 均未滑动,则C 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 .若A 、B 、C 均未滑动,则B 的摩擦力最小 C .当圆台转速增大时,B 比A 先滑动 D . 圆台转速增大时,C 比B 先滑动 4、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 和B 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A 的线速度必定大于球 B 的线速度 B .球A 的角速度必定小于球B 的角速度 C .球A 的运动周期必定小于球B 的运动周期 D .球A 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球B 对筒壁的压力 5、下列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除其他的力外还要受到—个向心力的作用 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C .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D .向心力的大小—直在变化 6、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才可能做圆周运动 B .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但受力分析时应该画出 C .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某一种力或某几种力的合力 D .向心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7、如图所示的圆锥摆中,摆球A 在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A 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摆球A 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 .摆球A 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 .摆球A 受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D .摆球A 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8、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一起运动,物体所受向心力是 ( )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专题讲解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要点诠释: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在大小不变且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要点二、关于向心力及其来源 1、向心力 要点诠释 (1)向心力的定义: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分量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向心力的大小: 2 2 v F ma m mr r ω=== 向向 向心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向心加速度的乘积; 对于确定的物体,在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正比于线速度的平方,也正比于角速度的平方; 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力反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正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 如果是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22 222 2 4 4 v F ma m mr mr mr f r T π ωπ===== 向向 (4)向心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5)关于向心力的说明: ①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它不是某种性质的力; ②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始终垂直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所以它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 ③无论是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总是变力,但是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大小是不变的,仅方向不断变化。 2、向心力的来源 要点诠释 (1)向心力不是一种特殊的力。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以及这些力的合力或分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及对应的向心力的来源 (如表所示):

要点三、匀速圆周运动与变速圆周运动的区别 1、从向心力看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不变,由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完全提供,换言之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完全充当向心力的角色。 例如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就是合外力,这个合外力正好沿着半径指向地心,完全用来提供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只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沿着半径方向的一个

关于高级高中物理评课稿

评课 延吉市第二高级中学:韩昌国 11月2日在延吉市2中召开的2011年延边州高考总结分析暨备考会中,延吉市2中洪龙官老师和延边一中郑林虎老师以《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为题做了公开课。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阐述我对这次公开课的评价。 这2节课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洛伦兹力;理解了洛伦兹力与做功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我认为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一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如何采用类比的手段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具体化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我在本节课中学到的东西。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首先,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其次,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再则,展示了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中洛伦兹力突出,祥略得当。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再提几个思考建议:1、课堂时间分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完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讲授一堂课时要控制好各个环节时间分配,本教师讲得太多,导致小结流于形式,更没有留时间学生消化思考巩固。2、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沟通"、"合作"、"对话"、"交往"的过程,本课堂师生互动不很明显,生生互动几乎没有体现,可在一些环节上设置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共同提高学习效益。3、新课程理论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高中物理评课稿 听了隋老师讲解《电势差》一节内容,收获不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内容: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重力场中的重力、高度差、重力势、重力势能同抽象的电场力、电势差、电势、电势能概念具体化,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2、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上课的教师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自身的特

【知识点】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知识点总结 一、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即为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 ①轨迹是圆; ②线速度、加速度均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故属于加速度改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恒定; ③匀速圆周运动发生条件是质点受到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 ④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状态周而复始地出现,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 3.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v是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其方向沿轨迹切线,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m/s,匀速圆周运动中,v的大小不变,方向却一直在变; (2)角速度ω是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国际单位符号是rad/s; (3)周期T是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s; (4)频率f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Hz; (5)转速n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单位符号为r/s,以及r/min. 4.各运动参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模型一:共轴传动

模型二:皮带传动 模型三:齿轮传动

二、向心加速度 1.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注: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都是指向圆心。 当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的一个分加速度指向圆心。 2.方向: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始终指向圆心,始终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而非大小。 3.意义:描述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4.公式: 5.两个函数图像: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教学文稿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介绍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运动(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指匀速率圆周运动)。

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亦称“匀速率圆周运动”。因为物体作圆周运动时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的。

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条件 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虽然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又由于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故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词中的“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仍然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公式解析 计算公式 1、v(线速度)=ΔS/Δt=2πr/T=ωr=2πrf (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f代表频率) 2、ω(角速度)=Δθ/Δt=2π/T=2πn (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3、T(周期)=2πr/v=2π/ω 4、n(转速)=1/T=v/2πr=ω/2π 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7、vmax=√gr (过最高点时的条件) 8、fmin (过最高点时的对杆的压力)=mg-√gr (有杆支撑)

高中物理说课稿(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说课的题目是 "机械能守恒定律 ",选自高一物理必修 2的第7章第 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 "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 "机械能 "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 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好学教育: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的教案示例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 (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间的数量关系;(3)初步掌握向心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 3.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生活实例及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三、教具 1.转台、小伞; 2.细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学生两人一组); 3.向心力演示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将一粉笔头分别沿竖直向下、水平方向、斜向上抛出,观察运动轨迹。复习提问:粉笔头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做曲线运动。 进一步提问:在曲线运动中,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周或一段圆弧(用单摆演示),称为圆周运动。请同学们列举实例。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 电扇、风车等转动时,上面各个点运动的轨迹是圆……大到宇宙天体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都可看做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提出问题:你在跑400m过弯道时身体为何要向弯道内侧微微倾斜?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转弯处以及赛车场的环形车道,为什么路面总是外侧高内侧低?可见,圆周运动知识在实际中是很有用的。 引入:物理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板书:匀速圆周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什么样的圆周运动最简单?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快慢不变。 板书:1.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相等,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典型例题解析1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典型例题解析 【例1】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中张力可以为零 B .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零 C .小球刚好能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是Rg D .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与球所受的重力方向相 反 解析:像该题中的小球、沿竖直圆环内侧作圆周运动的物体等没有支承物的物体作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有下列几种情况: (1)m g m v /R v 2当=,即=时,物体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向心Rg 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恰能过最高点继续沿圆周运动.这是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2)m g m v /R v 2当>,即<时,物体不能通过最高点而偏离圆周Rg 轨道,作抛体运动; (3)m g m v /R v m g 2当<,即>时,物体能通过最高点,这时有Rg +F =mv 2/R ,其中F 为绳子的拉力或环对物体的压力.而值得一提的是:细绳对由它拴住的、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可能产生拉力,而不可能产生支撑力,因而小球过最高点时,细绳对小球的作用力不会与重力方向相反. 所以,正确选项为A 、C . 点拨:这是一道竖直平面内的变速率圆周运动问题.当小球经越圆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其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当小球经越圆周的其它位置时,其重力和绳子拉力的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法向分力)提供向心力. 【问题讨论】该题中,把拴小球的绳子换成细杆,则问题讨论的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有支承物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时:

(1)v (2)v (3)v 当=时,支承物对小球既没有拉力,也没有支撑力; 当>时,支承物对小球有指向圆心的拉力作用; 当<时,支撑物对小球有背离圆心的支撑力作用; Rg Rg Rg (4)当v =0时,支承物对小球的支撑力等于小球的重力mg ,这是有支承物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能经越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例2】如图38-1所示的水平转盘可绕竖直轴OO ′旋转,盘上的水平杆上穿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现将A 和B 分别置于距轴r 和2r 处,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已知两球与杆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是f m .试分析角速度ω从零逐渐增大,两球对轴保持相对静止过程中,A 、B 两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变化? 解析:由于ω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当ω较小时,A 和B 均只靠自身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A 球:m ω2r =f A ; B 球:m ω22r =f B . 随ω增大,静摩擦力不断增大,直至ω=ω1时将有f B =f m ,即m ω=,ω=.即从ω开始ω继续增加,绳上张力将出现.12m 112r f T f m r m /2 A 球:m ω2r =f A +T ;B 球:m ω22r =f m +T . 由B 球可知:当角速度ω增至ω′时,绳上张力将增加△T ,△T =m ·2r(ω′2-ω2).对于A 球应有m ·r(ω′2-ω2)=△f A +△T =△f A +m ·2r(ω′2-ω2). 可见△f A <0,即随ω的增大,A 球所受摩擦力将不断减小,直至f A =0

高中物理评课

评课 延吉市第二高级中学:韩昌国11月2日在延吉市2中召开的2011年延边州高考总结分析暨备考会中,延吉市2中洪龙官老师和延边一中郑林虎老师以《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为题做了公开课。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阐述我对这次公开课的评价。 这2节课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洛伦兹力;理解了洛伦兹力与做功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我认为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一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如何采用类比的手段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具体化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我在本节课中学到的东西。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首先,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其次,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再则,展示了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中洛伦兹力突出,祥略得当。 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再提几个思考建议:1、课堂时间分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完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讲授一堂课时要控制好各个环节时间分配,本教师讲得太多,导致小结流于形式,更没有留时间学生消化思考巩固。2、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沟通”、“合作”、“对话”、“交往”的过程,本课堂师生互动不很明显,生生互动几乎没有体现,可在一些环节上设置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共同提高学习效益。3、新课程理论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六章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m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体顶端,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当小球在水平面内绕锥体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细线的张力为T,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ω=2rad/s时,T3+1)N B.当ω=2rad/s时,T=4N C.当ω=4rad/s时,T=16N D.当ω=4rad/s时,细绳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大于45°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小球对圆锥面恰好没有压力时,设角速度为,则有 解得 AB.当,小球紧贴圆锥面,则 代入数据整理得 A正确,B错误; CD.当,小球离开锥面,设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 解得 , CD正确。 故选ACD。

2.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壳竖直放置,开口向上,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对轨道的压力为B.受到的摩擦力为 C.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D.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A正确; B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BC错误; D.水平方向合力向左,竖直方向合力向上,因此物块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D正确。 故选AD。 3.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圆形细管竖直放置,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球在圆管内做圆周运动,当其运动到最高点A时,小球受到的弹力F与其过A点速度平方(即v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R b B.该小球的质量为a b R C.当v2=2b时,小球在圆管的最高点受到的弹力大小为a D.当0≤v2<b时,小球在A点对圆管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mv mg F R -=

物理评课稿范文(共11篇)

篇一: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电源和电流》评课稿 更新时间:20xx-03-05 好评度:1610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 陈红灵老师评课: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 4、教材整合。教师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 篇二: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4)规范化。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 垂直和表面。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知识讲解+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电子教案

知识讲解+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在大小不变且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说明: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初速度以及它们的方向关系上探讨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理解运动和力关系的基本方法。 要点二、关于向心力及其来源 1、向心力 (1)向心力的定义: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分量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向心力的大小: 2 2 v F ma m mr r ω=== 向向 向心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向心加速度的乘积; 对于确定的物体,在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正比于线速度的平方,也正比于角速度的平方; 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力反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正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 如果是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22 222 2 4 4 v F ma m mr mr mr f r T π ωπ===== 向向 (4)向心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5)关于向心力的说明: ①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它不是某种性质的力; ②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始终垂直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所以它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

③无论是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总是变力,但是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大小是不变的,仅方向不断变化。 2、向心力的来源 (1)向心力不是一种特殊的力。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以及这些力的合力或分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及对应的向心力的来源 (如表所示): 要点三、匀速圆周运动与变速圆周运动的区别 1、从向心力看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公式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公式高中物理教学中,圆周运动问题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下面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质点的轨迹是圆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质点所作的运动是匀速率圆周运动。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周期(T):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周期。 频率(f):1s钟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f= (2)线速度(v):线速度就是瞬间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其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却时刻改变,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变速运动。 由瞬时速度的定义式v=,当Δt趋近于0时,Δs与所对应的弧长(Δl)基本重合,所以v=,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由于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那么很小一段的弧长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的比

值是相等的,所以,其线速度大小v=(其中R是运动物体的轨道半径,T为周期) (3)角速度(ω):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与圆心的连线所扫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ω==,由此式可知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4.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非匀速圆周运动) (1)轻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着一个小球(活小物块),小球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或者是一个竖直的圆形轨迹,一个小球(或小物块)在其内壁上作竖直面的圆周运动,然后进行计算分析,结论如下: ①小球若在圆周上,且速度为零,只能是在水平直径两个端点以下部分的各点,小球要到达竖直圆周水平直径以上各点,则其速度至少要满足重力指向圆心的分量提供向心力 ②小球在竖直圆周的最低点沿圆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重力沿运动方向的分量与速度方向是相反的,使小球的速度减小),而小球要到达最高点,则必须在最低点具有足够大的速度才

高中物理评课稿

篇一:高中物理评课 评课 延吉市第二高级中 学:韩昌国 11月2日在延吉市 2中召开的2011年延边州高考总结分析暨备考会中,延吉市2中洪龙官老师和延边一中郑林 虎老师以《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为题做了公开课。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 面阐述我对这次公开课的评价。 这2节课通过采用 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洛伦兹力;理解了洛伦兹力与做 功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抽象的物理概 念、规律,我认为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一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如何采用 类比的手段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具体化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我在本节课中学到的东西。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首先,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让 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 “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突破重难点。其次,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 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再则,展示了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 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 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2、充分利用教学 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 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 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 分配基本合理,重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中洛伦兹力突出,祥略得当。由于课堂教学 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 这堂课我个人再提几个思考建议:1、课堂时间分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完 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讲授一堂课时要控制好各个环节时间分配,本教师讲得太 多,导致小结流于形式,更没有留时间学生消化思考巩固。2、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过 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 展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沟通”、“合作”、“对话”、“交往”的过程,本课堂师生互动 不很明显,生生互动几乎没有体现,可在一些环节上设置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问题,共同提高学习效益。3、新课程理论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整 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 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 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两位老师体现了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本2节课充分运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 失为2节成功的课例。 篇二:高中物理评课稿 - teacher 高中 物理评课稿

高中物理实验: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实验:圆周运动 实验仪器:自行车 教师操作: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后轮、齿轮、脚踏板转动现象。 实验结论:皮带、齿轮传动——线速度相同;同轴转动——角速度相同。 向心力 实验仪器:向心力实验器(J2131)、弹簧测力计、停表、游标卡尺 向心力实验器: 指针较长,圆柱体的少量位移经过杠杆的放大,使显示更为明显。但指针有质量,同时,转动时会做离心运动,所以制造时加了指针配量,使指针系统成静平衡。再通过适当选择摆杆的质量维持指针系统的动平衡。因而实验时无需考虑指针的质量和它可能做离心运动的影响。 转动轴由立柱上的钢珠支撑,转动轴下部有定位锥套。实验前调整配重的位置时应将定位锥套退下,调整后将套重新推向上。 构造 游标卡尺是工业上常用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它由尺身及能在尺身上滑动的游标组成。若从背面看,游标是一个整体。游标与尺身之间有一弹簧片(图中未能画出),利用弹簧片的弹力使游标与尺身靠紧。游标上部有一紧固螺钉,可将游标固定在尺身上的任意位置。尺

身和游标都有量爪,利用内测量爪可以测量槽的宽度和管的内径,利用外测量爪可以测量零件的厚度和管的外径。 深度尺与游标尺连在一起,可以测槽和筒的深度。 尺身和游标尺上面都有刻度。以准确到0.1毫米的游标卡尺为例,尺身上的最小分度是1毫米,游标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9毫米,每一分度为0.9毫米,比主尺上的最小分度相差0.1毫米。量爪并拢时尺身和游标的零刻度线对齐,它们的第一条刻度线相差0.1毫米,第二条刻度线相差0.2毫米,……,第10条刻度线相差1毫米,即游标的第10条刻度线恰好与主尺的9毫米刻度线对齐。 使用 用软布将量爪擦干净,使其并拢,查看游标和主尺身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如果对齐就可以进行测量:如没有对齐则要记取零误差:游标的零刻度线在尺身零刻度线右侧的叫正零误差,在尺身零刻度线左侧的叫负零误差(这件规定方法与数轴的规定一致,原点以右为正,原点以左为负)。 测量时,右手拿住尺身,大拇指移动游标,左手拿待测外径(或内径)的物体,使待测物位于外测量爪之间,当与量爪紧紧相贴时,即可读数 读数 读数时首先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尺身上读取毫米整数,即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部分。然后看游标上第几条刻度线与尺身的刻度线对齐,如第6条刻度线与尺身刻度线对齐,则小数部分即为0.6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