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疗法临床应用现状

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疗法临床应用现状
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疗法临床应用现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和骶髂关节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正文见第170页)

图1正常骶髂关节组织与AS患者骶髂关节组织的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400)A为正常骶髂关节组织,图中未见血管翳和炎症细胞,CTGF阳性细胞(箭头所示)较少;B为AS患者骶髂关节组织,图中见血管翳炎症细胞,CTGF阳性细胞(箭头所示)较多

■槲月眦¨'捌∥■%¨¨”屑”#t∥∥0∥∥0∥∥o张∥0∥∥0∥∥0∥∥o∥∥0聊/0∥∥0∥∥0∥∥0∥∥0∥∥t∥∥0∥∥0∥∥0∥∥o#∥0∥∥彩#月饼∥t%*t∥∥1%#t帮∥0埘,tW∥■∥∥0∥∥o∥∥■∥∥0∥∥0∥∥o∥∥0∥∥■∥∥0∥∥0∥∥勃∥月№聊t#柳1f上接第189页)

[16][17][18][19]

BIGOTJ,LOEUILLED,CHARY?VALCKENAEREI,

eta1.Determinationofthebestdiagnosticcriteriaofsac—

roiliitiswithMRI[J].JRadiol,1999,80(12):

1649—1657.

SONGIH,HILGERTE,BRANDTHC.Inflammatory

lesions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thespineand

sacroiliacjoints[J].ArthritisRheum,2008,58(sup—

p1):519.

BARALIAKOSX,LANDEWER,HERMANNKG,et

a1.Inflammationinankylosingspondylitis:asystematic

descriptionoftheextentandfrequencyofacutespinal

changesusing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Ann

RheumDis,2005,64(5):730-734.

WEBERU.HODLERJ.LAMBERTRGW.Sensitivity

andspecificityofspinalinflammatorylesionsassessedby

wholebodyMRIinpatientswithspondyloanhritisandre—

cent=onsetinflammatorybackain[J].ArthritisRheum,

2009,61(7):900-908.

[20]BENNETFAN,REHMANA,HENSOREM,etal:

ThefattyRomanuslesion:anon-inflammatoryspinalMRI

lesionspecificforaxialspondyloarthropathy[J].Ann

RheumDis,2010,69(5):891-894.

[21]ROSTOMS,DOUGADOSM,GOSSECL.Newtoolstor

diagnosing5pondyloarthropathy[J].JointBoneSpine,

2010,77(2):108一114.

[22]GUGLIELMIG,SCALZOG,CASCAVtELAA,eta1.

Imagingofthesacroiliacjointinvolvementinseronegative

spondylarthropathies[J].ClinRheumatol,2009,28

(9):1007—1019.

(收稿日期:201i-01—22;编辑:洪悦民)

o●、)o●oo●●o◆oo●oo●oo●no●oo●c]1●、◆1●)“◆、●11●、]一●c1]●Ⅲ◆¨◆【’o●tw)●t‘、●’o●L,o●Ⅲ’●cL,●)o●()(’●、)。’◆00●00●oo◆tlf)●oo●n、●t、o●00●oo◆oo●oo◆、o●00◆oo●oo●oo◆t)o●b’●1◆o(上接第210页)

[18]TAYLOR-PILIAERE,HASKELLWL,WATERSC[22]HANA,ROBINSONV,JUDDM,eta1.TaichiforM,eta1.Changeinperceivedpsychosocialstatusfollow-treatingrheumatoidarthritis[J].CochraneDatabaseSyst

inga12-weekTaiChiexerciseprogramme[J].JAdvRev,2004,CD004849.

Nurs,2006,54(3):313—329.[23]SONGR,LEEE0,LAMP,eta1.Effectsoftaichiex一[19]LIJX,HONGY,CHANKM.Taichi:physiologicalerciseonpain,balance,musclestrength,andperceivedcharacteristicsandbeneficialeffectsonhealth[J].BrJdifficultiesinphysicalfunctioninginolderwomenwithos-Sports’Med,2001,35(3):148—156.teoarthritis:arandomizedclinicaltrial[J].JRheumatol,[20]VERHAGENAP,IMMINKM,VANDERMEULENA,2003,30(9):2039-2044.

eta1.TheefficacyofTaiChiChuaninolderadults:asys一[24]KARAPOLATH,EYIGORS,ZOGHIM,eta1.Are

tematicreview[J].FamPract,2004,21(1):107一swimmingoraerobicexercisebetterthanconventionalex-

113.erciseinankylosingspondylitis

Pa!ients?arandomized[21]WANGC,COLLETJP,LAUJ.TheeffectofTaiChicontrolledstudy[J].EurJPhysRehabilMed,2009,onhealthoutcomesinpatientswithchronicconditions:a45(4):449-457.

systematicreview[J].ArchInternMed.2004,164(收稿日期:2011-01—12;编辑:李苏玲)

(5):493—501.

万方数据

2010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

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之一。髋关节和膝以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 诊断要点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概括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思路和方法,即辨清病位病理,强调补益肾督;辨证论治,宏观调整阴阳;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选用特色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多途径给药,促进疾病向愈。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 Abstract: It sums up the thought and methods in TCM tre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i.e.differentiate location and pathology,pay attention to notifying kidney channel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macro regulate yin yang;remove sputum and stasis in all course;select featured medicines to improve cure effect;administer in multi ways to promote disease cure.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TCM treatment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类风湿性脊柱炎,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累及到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

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现代医学多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但毒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 1 辨清病位病理,强调补益肾督 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脊柱、腰尻。腰为肾之府,腰以下为尻,尻亦属肾;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全赖骨髓的滋养,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充盈,则骨骼发育正常,坚固有力;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明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故本病与肾督密切相关。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阻于经脉,治疗宜标本同治,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泻浊祛瘀俟肾督阳气壮、肝肾精血足,则髓生、骨健、筋荣,机体抗病能力增强,病情始可逆转,若片面强调脊柱的强直、变形而专司攻邪,则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只有在大力扶正的基础上攻逐瘀血与痰浊,方可奏效。且疗程愈长,疗效愈佳。 2 辨证论治,宏观调整阴阳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糖尿病诊疗指引参照表 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8 年) 《糖尿病诊疗标准》 (2009 年) 《全球糖尿病指南》 (2005 年)中华医学会美国糖尿病协会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定义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静脉血糖 ≥6.1mmol/l(110mg/ dl)~< 7.0mmol/l(126mg/dl )和糖耐量受损(IGT): 负荷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140 mg/dl)~<11.1 mmol/l (200 mg/dl) IFG:FPG 5.6–6.9 mmol/L (100–125 mg/dL)和IGT:2 小 时血糖7.8–11 mmol/L (140–199 mg/dL) IFG:FPG 5.6–6.9 mmol/L (100–125 mg/dL)和IGT:2 小 时血糖7.8–11 mmol/L (140–199 mg/dL) 1 型糖尿病 胰腺β细胞损伤导致胰 岛素绝对缺乏 胰腺β细胞损伤导致胰 岛素绝对缺乏 胰腺β细胞损伤导致胰 岛素绝对缺乏 2 型糖尿病 主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有时与胰岛素绝对缺乏 相关 存在胰岛素抵抗情况下 的渐进式胰岛素分泌缺 陷 存在胰岛素抵抗情况下 的渐进式胰岛素分泌缺 陷 妊娠期糖尿病 怀孕期间检查出高血糖 水平(之前未患糖尿病), 易患2 型糖尿病 怀孕期间诊断出糖尿病 怀孕期间首次发生或发 现任何程度的葡萄糖耐 受不良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1.β细胞功能 的遗传缺陷(染色 体12、7、20、13、 17、2) ? 2.胰岛素作用 的遗传缺陷(小精 ? 1.β细胞功能 的遗传缺陷 ? 2.胰岛素作用 的遗传缺陷 ? 3.胰腺外分泌 病变(胰腺囊性纤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方法 1.1 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首先要辩别虚实,分清标本,其次辩明症性,分清风寒湿热之偏重。以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为基本治则,以乌头桂枝汤、芍药甘草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四妙丸、阳和汤、桃红四物汤、活络效灵丹等为主要应用方剂,灵活应用,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临床上尚有许多中医名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研制新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报道,如焦树德研制的“补肾强督治痹汤”,方中用熟地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克。临床取得很好疗效,治疗中值得借鉴 1.2 针刺治疗 针刺对强立性脊柱炎进行个体化辩证施治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针刺治疗选穴以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人中、大椎和命门穴为主,局部配取阿是穴。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多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拔罐、火针、梅花针、穴位注射、埋线法、针挑疗法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往往几个疗程就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收到满意效果,病轻者多能恢复正常。临床上有背部腧穴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专题报道,收效满意,值得借鉴。 1.3 铺灸治疗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铺灸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青睐。铺灸疗法即长蛇灸,是国家级名中医罗诗荣在国内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增生性脊柱炎等。铺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以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敷以斑麝粉、蒜泥,再铺以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施灸。铺灸具有穴面广、艾柱大、火力强、温通力强、取材便捷、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常能收到满意果。铺灸具有温补督脉、强化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消炎止痛、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整体情况的功用,大部分病人铺灸后,关节肿痛逐渐消退,活动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补体C3、血沉、类风湿因子、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多项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因而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同。铺灸治疗中烧灼疼痛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施灸后会出现水泡,稍有不慎即会感染。施用铺灸1次不能根治,需3个月后再次施治以巩固疗效。但需注意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适宜用本法治疗1.4 小针刀治疗 在小针刀疗法广泛进入临床以后,就有学者采用该疗法配合重力牵引等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个月即取得满意效果。小针刀闭合性手术,可对病变部位的疤痕、挛缩组织,进行有效的切割、松解和分离,使强硬强直的脊柱恢复弹性,采用牵引法拉开椎间间隙和缩短的软组织,采用揉、点、按等手法,刺激相关肌肉组织和穴位,能松解肌肉痉挛,柔化强硬组织,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用 1.5 穴位注射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注射,具有针刺之机械性刺激和药物等化学性刺激的双重作用,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调整机体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为有效的措施之—。穴位注射药物主要有当归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选穴以背部挟脊穴、大椎、膈俞、肾俞、腰阳关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加减用药和取穴。为取得较好疗效,穴位注射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4296185.html,/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是侵犯骶髂关节和以脊柱为主要的附着点蔓延扩散到其他肢体部位的慢性骨病。据临床调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发生在男性青少年,且多集中 16~30岁的人群中。女性患者比例较少,且症状和男性相比较轻,该种骨病病程漫长,治疗困难重重,加上容易复发的特点都成为了不少患者久治不愈的因素。 尽可能多的掌握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以及症状方面的知识,便于给患者提供借鉴,不耽误临床治疗时机,让病情恶化,那么如下就来详细的看一下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这两年发病率逐渐的提高的骨病,在发展早期症状隐匿,不过多数专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早期,患者如果能够及时就医,病情控制难度相对而言较小,复发几率性几乎为0。放任病情恶化,不仅会面临截肢的后果,还会引发临床上面随时会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脑血管类疾病。所以患者私下对于治疗以及症状的知识要多一份了解,就可以在疾病入侵之时多一份防范。 临床上面常见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适用于脊柱驼背畸形的患者。手术过程承担极大的风险,还需要严格把控环境,防止细菌乘机从伤口入侵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体内部,造成感染,加重病情。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手术治疗可以解决局部骨骼问题,并不能够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因此时机成熟,病情复发可能性很大。 物理疗法适用处于临床发病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人群,多可以用热疗,如热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等方式,来刺激病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起到放松身体,减缓关节疼痛的作用,防止肌肉痉挛等的症状出现。 各种慢性疾病都可以采用体育治疗的方式来加以缓解,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发展过程中病人的肢体活动会受到限制。日常休息起不到缓解,反而还会加剧,通过简单的肢体活动例如游泳等缓解。不过需和其他的临床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告诫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句的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专业性的骨病医院,做好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和日常护理工作,一次性治愈,防止疾病再复发! 【本文由北京军联骨科医院牛丽彬大夫供稿】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914296185.html,/qzxjzy/2014/0115/152734.html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健康宣教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各关节、骶髂关节、椎旁韧带, 最后导致整个脊柱强直、畸形的疾病。至后期, 各关节发生骨性融合、韧带钙化, 脊柱呈强直状态。目前医学上对强制性脊柱炎尚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 1、树立信心强直性脊柱炎虽然是一种可致残的疾病, 但又是经过长疗程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 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抑郁不良的心情可导致全身各器官循环减慢, 抵抗力下降, 容易引起其他疾病,要树立健康向上的心志, 配合外部治疗使本病逐渐好转。 2、预防感染胸廓受累易发生肺部感染, 应每日进行扩胸运动及深呼吸,同时补充营养以增强抵抗力。每日定时开门窗通风换气半小时。

3、服药指导:遵医嘱按时坚持服药。 4、饮食指导: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 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钙、铁等食物, 忌食辛辣、肥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宜多样化, 保持营养均衡。另外还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进行饮食调养, 中医学认为本病外因以风、寒、湿关系密切, 如葱、花椒、大蒜等具有抗风驱寒邪的作用, 适当进食可预防病毒感染及肠道感染。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它具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 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另肝肾不足则筋骨不健, 栗子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 对本病极为有益。乌梅酸酐可敛阴, 酸又入肝, 肝得滋养, 对筋骨的疼痛痉挛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5、功能锻炼保持脊柱灵活性的运动: ( 1)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睡前均应常规做深呼吸运动, 深呼吸可以维持胸廓最大的活动; ( 2) 颈椎运动: 头颈部可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动, 以及头部旋转运动, 以保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

强直性脊柱炎的五种常见并发症

强直性脊柱炎的五种常见并发症 强直性脊柱炎的五种常见并发症,我们在没清楚认识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疾病时,总是认为这是一种小病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这种情况往往是造成病情恶化的首要因素,多数人就是不了解这种疾病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五种常见并发症。 1、肾及前列腺病变:虽说强直性脊柱炎相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言,只有极少的患者发生了肾功能损伤,但有发生IgAD肾病的报告。强直性脊柱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较对照组增高,其意义不明。 2、神经系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多会由于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而引起脊髓压迫症:如发生椎间盘炎则引起剧烈疼痛,而发生马尾综合征,会导致下肢或臀部神经根性疼痛,骶神经分布区感染丧失,跟腱反射减弱及膀胱和直肠等运动功能障碍。 3、耳部病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最常见的就是中耳炎,且一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患有中耳炎,而且,在发生慢性中耳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关节外明显多于无慢性中耳炎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 4、淀粉样变:这也是一种少见的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这一病变。并且在出现该病变的患者中,进过调查发现也只有有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大多没有特殊临床表现。 5、肺部病变:这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一较少见的并发症,多出现在患病后期,该并发症往往是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咳血,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X线检查显示双侧肺上叶弥漫性纤维化,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类似结核,需加以鉴别。

经过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在充分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将中医、西医、现代高科技手段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松解疏通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这一新技术的提出和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认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很好的范例,并且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 以上就是骨科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五种常见并发症”。生活当中一旦出现上述五种疾病的话,大家最好也能做一个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专家真诚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1)病名的认识: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远,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及病情演变过程,将其归属于痹症之“骨痹”、“肾痹”、“妊痹”范畴,它又有“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的特点,如《黄帝内经}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又说:“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意思是用臀部代替双足,不能行走,因脊柱弯曲或驼背后远看似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说明脊柱强直不能屈伸而致坐起困难。近年来著名医学家焦树德又提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偻指脊柱弯曲,大偻指病情沉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如《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就生大偻”,王冰著说“身体俯曲,不 能直立,偻,脊柱弯曲”。(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其内因与禀赋不足,肾、督阳虚有关;外因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为主,或与外伤后淤血内阻督脉有关。由于素体虚弱,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影响筋骨的营养淖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3)辨证论治:从辨证上多数医家认为,主要为肾虚寒证及风寒

湿邪淤阻之证,总为本虚标实之证。根据证而论治,则以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在论治中因邪之不同,而分别佐以祛风、散寒、祛湿、清热化痰、祛瘀通络等法,根据这些总的论治原则,各医家根据经验拟出一些经验方剂,在治疗中也很有效果。当您到中医院就诊,给您诊断为“痹证”时,您一定不要奇怪,这就是中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不同称呼。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样确诊的?或者说诊断标准是什么?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强直炎需与骶骼关节结核、骶骼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致密性骼骨炎、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等区别开来,以免误诊,失去治疗的大好时机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张华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国内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0.3%左右,即国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数量约有390万之多,数量惊人!一.概述强

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

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 *导读: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李时珍就是一位中医,他的医术一直被人们广为流传。强直性脊柱炎也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记载。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呢?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李时珍就是一位中医,他的医术一直被人们广为流传。强直性脊柱炎也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记载。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呢?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骨痹、"肾痹"、痿痹、督脉病。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简单说来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导致病因归结如下: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于中枢关节者以男性青年较多,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青年较多。根据古书对骨痹的记载和现代临床综合分析,骨痹的病变位置在足少阴、足太阳、督脉等经络循行。分上至项背,下达髋膝。病症特点为隐秘发病,病程长,时有急性发作。腰、尻、臀、髋僵硬,仰卧不便,酸疼、钝痛、刺痛。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可谓腰痛如折;腰尻疼痛上连颈项、肩背,下引臀、股、膝、跟腱等。急性活动有发热,外寒内热,舌干咽燥,膝关节红舯热痛。甚至积液。肩背、腰尻、双足畏风怕凉,运动或者热敷以后可缓解病症。 以上是中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看法,由此看来,和西医有着很大的区别,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待,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凡症见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而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者),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肩随、形体羸;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甚还可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①腰痛、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5cm)。 (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3)分级 ①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至少1项临床标准; ②可能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肾虚督寒证:腰骶、脊背、臀疼痛,僵硬不舒,牵及膝腿痛或酸软无力,畏寒喜暖,得热则舒,俯仰受限,活动不利,甚则腰脊僵直或后凸变形,行走坐卧不能,或见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暗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多沉弦或沉弦细。 2.肾虚湿热证:腰骶、脊背、臀酸痛、沉重、僵硬不适、身热不扬、绵绵不解、汗出心烦、口苦黏腻或口干不欲饮,或见脘闷纳呆、大便溏软,或黏滞不爽,小便黄赤或伴见关节红肿灼热焮痛,或有积液,屈伸活动受限,舌质偏红,苔腻或黄腻或垢腻,脉沉滑、弦滑或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督寒证

强直性脊柱炎素养健康管理

强直性脊柱炎素养健康管理 ■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在医学上是一种慢性的迁延性疾病,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 中医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已有上千年的经验积累。中医疗法以安全无副作用著称;另一方面,中医疗法不仅仅针对具体患处用药,更强调全身机理的调养,以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和抗病能力。【强直居优堂传世贴】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素养生活方式 1.应避免强力负重,使病变加重。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若要长时间坐着时,至少每小时要起来活动十分钟。 2.睡眠时避免垫枕头且不睡软床。睡觉时最好是平躺保持背部直立。 3.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时,可以热水浴来改善。热敷对于缓解局部疼痛亦有部分疗效。不抽烟,以免造成肺部伤害。 4.慎防外伤,开车时一定系上安全带,尽量不要骑机动或电动自行车。 5.在寒冷、湖湿季节中,更应防范症状复发。 6.胃肠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常诱发脊椎炎,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憋尿及便秘。 7.勿用腰背束缚器(会减少活动),使脊椎炎恶化。 8.注意其他家族成员有无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如下背酸痛,晨间僵硬等。若有,应尽早就医。 ■素养饮食

重要全国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方大全

重要!全国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方大全 1. 急性发作期: [证候]一般多见于青少年,身体素健,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有时痛的比较严重,有时上窜胸颈,有时下趋大腿足跟,甚至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兼见郁怒烦躁,心烦起急,口干舌燥,便干溲赤,或有发热恶寒,或有低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清热解毒除湿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虎杖15g,金银花15g,连翘15S,土茯苓20g,白鲜皮10g,丹皮10g,银藤10g,桂枝10g,川乌10g,生甘草10g。水煎服。 2.余热伤阴: [证候]颈、项、背微有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口干,烦躁,夜热低烧(体温37.5℃上下),舌质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邪气已去其八,余热内伏。久病伤阴,阴液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故见颈、项、背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阴血不能荣养心脉,故见心烦口干,夜热低烧,舌红,脉象细数。 (理化检查同急性发作期)

[治法]清热养阴,兼以荣筋强骨。 [方药1养阴清热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15g,金银花15g,草河车10g,生熟地各20g,何孜0g,地骨皮10g,炙龟甲20g,女贞子20g,金狗脊10g,生川断15g,炙甘草10g。水煎服。 3.阳虚余热未解: [证候]腰脊隐痛,或时有酸痛,下肢不温,怕冷,后背恶寒,口不渴,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 [病机]内存余热痰湿,故腰脊隐痛、时有酸痛,阳虚不能温煦,故肢冷而恶寒,舌质淡,脉沉弱皆阳虚之 证。 [治法]温阳解毒,佐以蠲痹。 [方药]温阳解毒汤(自拟方)。 巴戟肉15g,补骨脂15g,生鹿角20g,肉苁蓉20g,仙灵脾10g,沙苑子10g,炒杜仲10g,菟丝子10g,大熟地20g,白花蛇舌草20g,紫花地丁15g,土茯苓15g,丹参15g,白芥子10g,炙甘草6g。水煎服。 4.肾阴阳两虚,督脉瘀滞: [证候]腰骶,或脊背,或髋骨,或膝关节,或足踺隐隐作痛,或胀痛,或空痛,或灼热痛,或冷痛,或疼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导读: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复杂的骨科疾病,中医对其有很深的研究,中医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1:风湿寒邪外袭。 中医认为,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都可能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2:湿热浸淫。 中医认为,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都可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3:瘀血阻络。 瘀血阻络主要是指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的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认为,淤血

阻络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4:肾精亏虚。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因此认为肾精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 总之,在中医看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因此,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避免这些因素,积极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指南 一、疾病简介: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发病原因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 二、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

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 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

王为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 王北,女,副主任医师 王为兰教授生前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内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王教授在治疗热病、痹病及内科杂病上造诣颇深,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上,率先创立了益肾通督法,并拟定了益肾通督汤,为现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开拓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肾虚督脉瘀滞为主要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和骶髂关节受累 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此前中医对此亦无统一定论。王教授通过30余年的临床深入研究后认为,强直性脊柱炎虽有关节疼痛表现,但不同于一般的风湿性疾病,即中医之风寒湿热痹证,而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其病因及发病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即与先天禀赋不足直接相关。王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可以概括为“肾虚督脉瘀滞”。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属中医“骨痹”“肾痹”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腰者,肾之府。”《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素问? 痿论篇》曰:“肾主身之骨髓。”肾精充实,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之滋养而坚韧有力,耐得劳作。如肾精亏虚,则骨骼脆弱无力,不耐久立、劳作,腰膝酸痛,甚至不能屈伸。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腰脊为病有关。《素问?骨空论篇》曰:“督脉者……贯脊属肾,夹脊抵腰中……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脊柱为病,首当责之于督脉。肾精不足,督脉空疏,经脉瘀滞,邪因虚生。痰、瘀、湿、浊着于督脉,阻于经络,流注脊柱,充塞关节,深入骨骱脊髓,则脊背疼痛,疾病由浅入深,从轻到重,终致脊柱强直,驼背以成。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督瘀的前提下又可分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郁肾虚、脾湿肾虚等多种证型,病均在督脉与骨,而终不离肾虚。可见肾虚督脉瘀滞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有的病机特征。 肾与督脉对脊柱有着温煦、荣养的作用,肾与督脉之间又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王教授在风湿界率先明确地指出,强直性脊柱炎病位在肾督,其病因病机为肾虚督脉瘀滞,肾亏精虚是本,督脉阻滞是标。 2益肾通督为治疗大法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存在多种证型,但王教 ?导师经验? 王为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王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 北京100010)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脉瘀滞;益肾通督法;名老中医中图分类号:R255.6 志、调节阴阳,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另外,兼心脾亏虚者配脾、肾穴可以补心健脾、益肾安神;心肾不交者配肾穴可以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使阴阳相互制约;心胆虚怯者配肝、胆穴,可以疏肝理气、益气镇静;肝阳上扰者配肝穴可以滋阴潜阳、平肝安神;脾胃不和者配脾、胃穴及大肠穴可以健脾运胃、和中祛痰、益气安神。耳压治疗失眠操作简便,痛苦少,无药物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失眠的治疗调摄尤为重要,因此应嘱患者消除忧虑,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临睡 前不饮用浓茶、咖啡及酒等刺激物,少看电视,可听一些轻音乐,放松自己,按时作息,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丽君.针刺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22. [2]宗蕾,梁艳.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0例[J].上海针 灸杂志,2004,23(12):26. (收稿日期:2008-04-26)

强直性脊柱炎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记录表 XXXX院 时间2013.12.13 地点医院会议室组织部门医院培训内容强直性脊柱炎主讲人 参加人员全体乡村医生 形式讲座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保健良策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须谨记 三、怎样判断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知识讲座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保健良策 强直性脊柱炎虽然相当可怕,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预防。下面新泰洪强医院专家就来告诉大家几个生活中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的好方法。 1、保持正确的姿势。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要避免站立、行走时随意弯腰。长期的弯腰会增加对脊柱的压力,加速患者脊柱变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该尽量保持腰背部挺直的姿势,不得从事需要长期弯腰的工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尽量避免久坐,如果工作需要,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经常活动颈部、背部、髋关节,多做深呼吸和扩胸运动,另外,相对于软椅和沙发来讲,硬椅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坚持经常锻炼。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御邪能力。通过活动肢体,使全身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日久可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目的。强直性脊柱炎锻炼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切勿一次运动量过大,用力过猛,必须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必要时可请医生或有关人员指导。此外,寒冷季节晨练不宜太早,免受风寒,对疾病不利。 3、注意防范风寒、潮湿。强直性脊柱炎的成因,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平时注意预防范风寒、潮湿等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身体虚弱的时候。当季节变化,气候剧变的时候,要及时增减衣服;夏日酷暑或炎夏分娩,不可挡风而卧;居处潮湿或梅雨季

节,晴天宜经常暴晒,以祛潮气,天晴时更宜打开窗户,以通风去湿等。 以上专家介绍的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保健良策,其实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只是人们大多都疏忽大意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侵袭。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须谨记 了解该病的病因,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请新泰洪强医院专家来介绍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专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免疫性骨内科疾病,但是引起强直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导致在治疗时出现了一定难度。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和风湿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中医上讲,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虚督脉空虚为本,感受外邪为标,肾虚督脉空虚则不能鼓舞卫阳之气抗邪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机体,痹阻经络,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发病。该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年龄多在10—40岁之间,40岁以后发病少见。此时正当肾气充盛,精充髓满之时,若见腰背疼痛,酸软乏力,甚则驼背强直,说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乏。因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气足则骨髓充满,筋骨强劲。而督脉夹脊贯腰中,总督一身之阳,肾阳不足致督脉空虚,不能填充骨髓濡养经络,筋骨失养,如遇风、寒、湿等外邪侵入均可引起强直性脊柱炎。劳损或房劳过度,久病气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 蒋业清 综述 朱家安 审校 Imaging examination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IANG Y e-qing, ZHU Jia-a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6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Shanghai 200233, China) 作者单位: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ondylarthropathy, SpA)的亚型之一, 是一种慢性致残性风湿类疾病。主要特征有炎性后背痛、脊柱运动受限、外周关节炎、 肌腱附着端炎和前葡萄膜炎等。本病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0.54%[1]。其主要自然转归是功能限制及致残, 且其程度为预示AS患者治疗总费用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维持或者改进患者功能障碍的治疗, 将具有减低AS治疗费用的巨大潜力[2], 而且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AS是多基因遗传病, 有确切的遗传易感性, 约93%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B27, HLA-B27)为阳性[3]。过去数十年的研究热点在于HLA-B27与AS的关系, 主要有2种假说。(1)致关节炎抗原[4]: HLA-B27表达异常的二聚体结构, 抑制组织特异的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1, MHC-I)类分子, 导致炎症及侵蚀; (2)细胞内反应[5]: 蛋白质的错误重叠或者不重叠及内质网应激。目前AS的确切病因仍属未知, 但有许多功能限制的危险因素[6]: 病程超过20年功能限制的病人中如吸烟、体力劳动者等比例较高, 而受过较高水平教育和有AS家族史的病人中其功能限制的程度相对较轻。 AS主要特征是以发生在脊柱等为主的大关节炎症以及新骨形成。而大于95%的AS患者均有骶髂关节受累, 因此骶髂关节炎症在AS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骶髂关节炎可单侧发病, 也可双侧。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7]将AS诊断分为临床标准(包括腰痛, 晨僵, 腰椎、胸廓活动度受限)和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两部分。慢性骶髂关节炎可依据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到确认, 包括平片、CT、MRI等。但放射成像常在症状发生时仍属正常且需经9年左右[8]方可确定放射学上骶髂关节炎的发生。后背疼痛实际仅5%由AS引起[9], 而病程短的病人对于抗TNF因子治疗时的反应较病程长的病人更敏感[10]。因此, 要使AS患者得到早期和有效的治疗, 必须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症。1 X线检查 X线平片仍是评价骶髂关节炎的经典方法, 根据1984年修订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 X线骶髂关节炎分为5级: 即0级为正常; I级为可疑变化; II级可见轻度异常, 局限性侵蚀、硬化, 关节间隙无改变; III级为明显异常, 中度或进行性骶髂关节炎, 并伴以下一项(或多项)变化: 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 IV级为严重异常, 完全性关节强直。因此双侧骶髂关节炎从符合2级开始即满足AS的放射学标准。但X线明显的缺陷是不能早期诊断, 常规X线诊断明确时, 患者往往已失去早期干预的时机。同时, X线平片的诊断也经常受到阅片者主观因素影响,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误诊率高达20%-30%[11]。AS患者除骶髂关节改变外, X线的脊柱改变也十分常见, 表现为骨质疏松, 椎体小关节模糊, 椎旁韧带钙化骨赘骨桥形成, 晚期表现为经典的“竹节样改变”。2 CT检查 CT的骶髂关节炎分级依然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纽约标准的X线分类法分为0~IV级。AS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面时, CT扫描可明确显示单侧或者双侧侧骶髂关节不同受累程度并且双侧髂骨较骶骨更易受累, 并证实由骶骨侧向髂骨侧进展[12]。AS的CT表现[13, 14]包括关节侵蚀、软骨钙化、骶髂韧带钙化、软骨下骨改变和关节面下骨吸收所致的关节间隙改变、骶髂关节骨赘形成等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的病变。CT分辨率较高, 在骨窗下可以去除软组织、肠管及空气的重叠, 无层面干扰, 易显示骶髂关节较轻微的改变; 故能较X线平片更早期而清晰显示关节间隙有无狭窄, 并发现X线所不能显示的软骨下囊变、骨质疏松及边缘轻度硬化、单或双侧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15]; 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并可随访病情变化。由于CT对于骨组织的细微征象显示率较高, Tan, S.[16]等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椎体, 发现椎间异常骨赘形成, 并对存在的骨赘进行定性和定量计算, 这为CT检测AS脊柱改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于CT不能显示关节软骨及关节旁组织炎症。对0级至I级的骶髂关节炎, 因其尚未引起骨组织的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