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现代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制度,信用评级、诚信数据库、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信用成为了市场经济的生命。而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种失信现象严重;信用评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分析现状发现,我国信用评级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国外评级机构企图通过渗入我国评级机构来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等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培养我国信用意识、发展本国评级机构、完善金融市场和国家法律体系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信用评级体系;金融安全;对策建议

Abstracts:Market economy is credit economy, no credit a modern economy would be impossibl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lready established a better credit system, credit rating, honesty database, perfect legal system makes credit becomes the market economic life. And our country is now at a critical moment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serious, various discreditable promise is serious; Credit ratings also 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also have certain scale, but also exposed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in China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Meanwhile, China's econom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foreign rating agencies, rating agencies attempting to infiltrate our country to endanger our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me other issues.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from the culture of credit awareness, developing national rating agencies, improve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 financial markets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policy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rating industry in China.

Keywords:credit ranting system;financial security;suggestions

1信用评级体系简介

1.1信用评级体系的含义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或信誉评级,其基本方法是运用概率理论,准确判断出一种金融资产或者某个经济主体的违约概率,并以专门的符号来标明其可靠程度。国际对信用评级的等级普遍采用“四等十级制”。其内涵就是向投资者提供有关筹资者借贷行为风险程度大小的信息,以保障该借贷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信用评级的评级方法

1.2.1评级的基本原则及评级过程

信用评级设置应该遵守的原则主要是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层次性、可操作性。

评级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各评级机构对各种评级对象的评级工作流程类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下图:

1.2.2方法分类

从本质上归纳,信用评级方法可以分为因素分析法和模型分析法两种。

实际运用中,信用评级制度经过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信用评级办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级法和客观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目前,国际上权威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采用,但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服务。使用较普遍的几种资信评级方法是:“加权”计分法;评估模式法;信用评分模型;综合评估法等。

1.3信用评级质量的检验

对信用评级体系的评价需要实践的检验。对各个指标的最终检验是市场,而市场的最终检验就是违约率、违规率、信用安全率。违约率是通常我们使用的一个尺度,信用评级就是对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评价,一定的信用等级就代表了一定的违约率。例如AAA级的债券,其违约率在0.3%,而BBB级,债券的违约率可能为3%左右。

2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

2.1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在过去的发展概况

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

在评级机构方面,我国信用评级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评级机构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各省市分行系统的评级机构;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次整顿,上述评级机构逐渐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分离,开始走向独立运营,特别是1992年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之外的独立评级机构开始成立;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认可了9家具有企业债券评级资格的评级机构之后,评级机构的数量减少,到1999年年底真正开展评级业务的评级机构不超过20家;2000年我国债券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从事债券信用评级的机构进一步减少;由于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及1999年后部分大区行或中心支行开始启动的借款企业评级,使专营借款企业评级的评级机构开始出现,从而评级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加;截至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评级机构和专营借款企业评级的评级机构的数量估计在20家左右。

对于评级业务的种类,我国是在1987年左右开始企业债券评级,1996年左右增加借款企业评级,2002年增加了转换债券、担保公司评级,2003年增加证券公司长期债券评级,2004年增加银行次级债券、保险公司次级债券、证券化债券、证券公司短期债券评级,2005年又增加了企业短期债券、金融长期债券等评级。

2.2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主要评级机构已具有较大规模,以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资信、上海远东和上海新世纪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的评级机构已经初步奠定了他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虽然评级业在我国已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实际有规模的运行时间并不长,可以说中国信用评级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对信用评级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社会信用制度不购完善,市场对评级业务需求不足;第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在开展信用评级业务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或经济利益影响,不能完全实现独立、客观、公正;第三,对信用评级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充足,各评级公司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普遍较弱,在评级方法的研究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更谈不上对信用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深入研究;第四,多数评级机构规模较小,主要为特定的对象提供评级服务,造成评级市场分割局面;第五,信用评级机构获得企业信息的来源渠道有限,且企业纰漏的信息形式不规范,准确性没有保证,损害了评级结果的准确性;第六,还没有完整的资信评估业务管理的法律及相配套的法规,只是在债券发行管理的相关经济法规中提出企业发行债券须向经认可的债券评估机构申请信用评级。

3我国现行信用评级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我国信用意识普遍比较单薄,恶意违约现象较多

中国社会向来崇尚诚实守信,讲信用是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但是,近年来,我国的信用状况令人担忧,信用缺失现象比较普遍,危害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规范。

商业经营中,广告欺骗、价格欺诈的事情屡有发生;企业信用中,恶意欠债,企业间“三角债”现象严重,据有关资料,我国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额的比重超过5%,而这一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为0.25%~0.5%;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缺乏质量意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活动猖獗,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不良资产沉淀的数额较大。

信用缺失的一大后果就是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要高效的、有序的运作,就需要人们恪守诚实、守信的市场游戏规则。信用缺失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会大大提升投资经营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造成大量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带来更大的间接损失,如失信行为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投资数量,增加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机制。

3.2本土评级机构实力较弱,难以取得金融话语权

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世人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谁掌握国际信用评级权,谁就掌握金融定价权。特别是在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信用评级话语权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影响前所未有,评级业务的“话语权”关乎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信息安全。目前,全球的信用评级业务大多由三大著名的评级机构垄断,评级结果被美国监管机构用于监督金融机构,但本身缺乏监管。而我国本土的评级机构实力较弱,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打压,使得西方国家不断渗入我国评级机构,并利用其国际评级话语权侵害我国利益。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处于过度开放状态,使得美国评级机构正在不断渗透我国评级市场。美国穆迪于2006年收购了中诚信4 9 %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 l %;同年,香港新华财经公司(美国控制)收购了上海远东62%的股权;2007年,惠誉(美国控制)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双方亦在商谈合资事宜。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公司也都曾与大公洽谈合资,提出对大公控股或控制经营权,穆迪愿意出价3000万美元购买大公控股权,但都遭到拒绝。这样,目前我国四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除大公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其余已经或正在

被美国控制。

我国评级机构被渗透,意味着我们丧失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权。长期以来,美国评级机构有意压低我国的信用级别。如:2003年底,正值我国银行业谋求海外上市之际,美国标准普尔宣布维持其10年来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B B B级,即“适宜投资”的最低限,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外汇储备稳定增加的10年。直到危机过后,标准普尔2010年12月16日发布了消息,把中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提高为拥有稳定前景的“AA-”,短期信用级别为“A-1+”。还将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级别都评为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垃圾等级”,同时美国评级机构又高调肯定境外投资者参股中国银行,使其在与中国商业银行谈判时压低价格,为国际垄断资本攫取我国的国有资产大开方便之门。

我国评级机构被美国评级机构渗透,严重威胁到我国信息安全。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渗透我国评级机构,就可以接着“资信评级”的名义,方便的获取我国各种行业、企业的信息,窃取相关信息,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3.3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市场制度不完善

3.3.1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评级需求较小

我国的信用评级是伴随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而产生的,然而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造成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极其不平衡,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更为发达。在中国,相当多的人一讲到“资本市场”或“证券市场”,头脑中想的或者是实际上在讲的只是“股票市场”,一些人甚至认为,股票市场就是证券市场的主体部分或者主导部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世界各国中,就股票市场而言,美国最发达,但美国2002年通过企业债券融资所获得的资金要比通过股票融资所获得的资金高15倍,即16:l。在美国证券市场中,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股票这三个基本证券品种中,企业债券所占比重在50%一60%之间,政府债券所占比重在20%左右,股票所占比重在15%一20%;在欧洲证券市场中,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达80%左右,政府债券所占比重超过10%,股票所占比重仅为百分之几,最好时也只在10%左右。所以,在三大基本证券中,企业债券应占居主导地位或主体地位。但是,在中国,企业债券极为不发达,即便不论企业债券之间的差异,到2002年底,企业债券余额也仅700多亿元,占1.66%,而政府债券(包括国债和金融债券)余额为27000多亿元,占67.61%,可流通股市值13000多亿元,占30.73%,因此,企业债券在证券市场中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不够发达,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是企业债券的主管机构,发行债券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3年《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出台,至1998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调整企业债券管理制度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原则上的同意,2000年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拟定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并已经上报国务院,但是时至今日,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仍未出台。现阶段企业债券的发行是通过国务院特批形式进行的,这就使得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大多是从事符合产业政策的能源、交通或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无论是企业规模或是投资项目的规模都较大。而中小企业却往往无法得到特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家先批项目,再批额度,然后才可以发行债券,实际上是通过政府审批替代信用评级的职能,使得信用评级仅仅作为一个程序存在,不利于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深受宠爱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投资者的热捧,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看重了可转债兼有债券和股票的特性,“进可攻,退可守”,使得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人将它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可惜国内可转债市场的存量相对不足,供需不平衡,一级市场的申购也多次出现火爆场面,从几乎不足1%的中签率可以看出投资者的热情。

3.3.2信用评级得不到重视,上市公司信用缺失严重

信用评级的基本作用在于揭示风险,将被评企业或其所发行的证券的信用状况通过简单的符号公布,使投资者能够快速的获得信用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而在我国,全社会对信用评级业务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没有将其视为提供有关投资信息的一种必要手段。所以我国几乎没有上市公司主动进行信用评级,此时,投资者只能依靠自己获得的信息对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判断。首先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在信息纰漏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造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其次,从交易成本来看,没有专业的信用评级提供投资参考,每一个投资者都要对上市公司或金融工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其成本较高。

事实上,信用评级机构与被评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多于对立。在评级过程中坚持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应该是是双方的长期利益所在,在完善的信用评级中,当经济主体普遍为更高的信用等级而努力,会提高整个市场的诚信水平,对于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利。

3.4相关法律不完善,缺乏对评级结果的监管

首先,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法律方面,还没有单独的法规,相关的法律文件只是散

见于《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贷款通则》等,在这些法规中也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另外,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上市规则中也有涉及信用评级的规章。概括起来,我国政府颁布和实施的有关信用评级业的法规可分为行业监管类法规和扶持发展类法规。

下表是国家及部门与地方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政策一览。

同时,从上表还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法规出自不同的机构,每个机构在制定法规时必将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使得各部门在具体执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盲点”;或者不同法规之间相互矛盾,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给监管部门的执法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4对完善我国现行信用评级体系的几点建议

4.1培养信用意识,弘扬诚信精神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讲信用应该作为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无论是法人主体或是公民个人,都应该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意识。市场参与者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对于推动信用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培养公民大众的信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努力,就像反假币一样,需要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且配合技术手段长期坚持。一方面,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诚实守信的信念与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提高失信成本。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信用数据库,使得一次失信行为可能使得以后的信用活动受到限制。例如在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历史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

一旦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就是诚实守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地升华成了人们日常道德伦理生活的基本范式,这时候诚信意识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实践。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就会自觉参与到信用评级活动中来,进一步促进评级业发展。

4.2扶持本国评级机构,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信用评级不是一般市场竞争行业,而是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关系最紧密的金融服务业,评级机构是本国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捍卫金融主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工具。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是保护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需要。通过掌握评级话语权抵制现行不公正的国际评级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中国应该抓住这一次难得的机遇,将加快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划,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使我国的信用评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同时规范信用评级管理制度,逐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公信力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掌握评级话语权有助于我国参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

4.2.1扶持优秀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使之成为独立、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有利于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从国际经验来看,信用评级机构本身应该是一个中立的、具有独立性的法人组织,而我国现有的评级机构多是由原来的银行或者政府相关部门演变而来,与原机

构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与政府部门独立的评级机构。

重视本土评级机构在中国信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可选择二至三家有发展潜质的民族评级机构,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基础上,可以在技术人才培养输送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重点扶持。这些评级机构可以适当的进行兼并重组,扩大其在国内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在国内与国际上的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使其在我国评级市场发展中发挥控制、引导、带动和规范作用,在行业结构中处于支柱、骨干地位,在市场竞争中有明显的效益优势。这样民族评级机构才有能力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争取应有的金融事务话语权。

4.2.2适度开放评级业市场,加强对现有评级机构的监管

规范现有的对于信用评级的认可和管理机制。美国证券监管局1975 年开始实施NRSRO认可制度, 首先认可了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家机构, 这对后来这3家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成为全球性信用评级机构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规范的、科学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明确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信用市场所处的法律地位和行为规范,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推出机制,保证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有助于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坚持适度开放的原则,严格控制外资评级机构的控股比例。借鉴外资金融机构投资我国银行的相关规定,外资评级机构投资我国评级机构的持股比例不应高于25%,并且不能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合资企业的经营权。应限制外资评级机构涉及我国国家安全领域,例如国防工业,此类评级应由我国民族评级机构完成。对于不涉及国家经济技术安全的评级,由合资评级机构与民族评级机构同时出具评级报告,以保证评级结果的公正性。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可以算是刚刚起步,有许多事情需要政府、企业、投资者等相关利益集团的合作。而评级机构又需要保持其独立性,因此,成立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作为沟通的桥梁,既能保持评级机构独立性,又可以加强政府、评级机构、企业、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符合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需求。而且,行业协会也可以对信用评级机构起到监管作用,加强评级机构之间的相互约束。例如,美国的全国信用管理协会等,在促进从业人员培训、业务交流、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已经开始从事相关工作,发挥着相关功能,可以以此作为起点,推进行业协会的成立。

4.3努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培育真实的市场需求

债项评级是评级行业的传统业务,债券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对于促进评级业的发展壮大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稳步推进国债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加强宣传,纠正社会上对公司债券的误解和偏见。而且在发行方面不断创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要求。企业债券是多元化、多品种的债券,在发达国家中,企业债券种类多达几千种。有了一级发行市场上多样化的债券种类就可以进一步地建立多层次的企业债券交易市场。

适时尽快推出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已经酝酿已久,种种迹象表明,新的条例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重大调整:一是对债券发行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放宽对发行主体的限制,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既有利于增加债券市场的的供应量,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二是企业债券的发行定价将进一步市场化,利率水平会与债券信用评级等因素挂钩。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增多,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等新兴金融产品也相继推出,这些新产品、新领域均为信用评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同时,规范推行信用评级机制,培育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认可与需求,促使企业主动进行评级申请,积极配合评级机构的评估活动,正确看待评级结果。目前我国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跟风现象比较重,投资不够理性,要使信用评级业按照市场规律健康发展,还需要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加强理性投资的教育,从另一个方面来促进评级业的发展。

4.4建立纳入国家法律架构的信用评级法规体系

社会信用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约束。作为一个法制国家,积极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理念,在国家法律框架内明确信用评级在国家立法、政策制定、政府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信用立法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根据我国当下的实际状况,建议我国分三个方面推进我国相关立法工作。

4.4.1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快构建我国相关法律基本框架

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构建法律框架奠定基础。同时率先出台与信用管理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律奠定信用管理法律基础,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做好准备,例如制定《国家信用信息管理法》以及《国家信用评级管理法》,对信用评级业的进入、退出,评级过程等方面予以法律约束,使得在实际操作以及发生纠纷时有法可依。

现有的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条文散见于《证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贷款通则》

等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都过于简单,只是一些粗略的方向指引,操作性不强。由相关部门修改整合现行的法律,制定出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专门性法律,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已经踏上立法程序的法规,例如《征信管理条例》,该条例2009年11月已经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希望能确保立法进程,尽快颁布实施。

4.4.2深入研究我国实际国情,完善中国特色信用评级法规体系

在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时候,不能对发达国家法律生搬硬套,必须深入研究我国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条款,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在建立新的法律法规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对于已有的法规要进行重新审核,及时修订或废止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逐渐完善相关法律,将有助于改观我国信用评级业现状,促使其发挥应用的作用。

4.4.3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失信的机会成本

有些法律、法规颁布后,却得不到实施和执行,这样会严重影响市场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要想法律能对信用真正的起到约束的作用,就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加失信的机会成本,当失信的成本大于守信的成本时,自然就没有失信的积极性。

建立国家的信用网络数据库,整合社会资源,在保证个人隐私不收到侵犯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公布信用记录,向公众公开违法者的每一次不守信行为,并且记录在案,让公众舆论的监督力发挥作用,增加失信的机会成本。

5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展望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信用评级业逐步建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尽管我国信用评级业有了如此大的发展,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各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是国内外各界对于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业的反思并没有结束。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的信用评级业来说,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

5.1发展的机遇

首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其中,信用评级作为信用中介服务的高端产品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其次,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正处在大发展的初期。不断深入的改革将催生各种金融产品、尤其是债务融资工具和各种信托、理财产品的不断涌现,广大投资群体需要有专业风险评级机构提供高质高效的风险服务。相对而言,目前国内评级机构从资本实力、公司治理结构、业务能力、数据积累等方面都需要加强,以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例如我国信贷市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我国融资结构的特点是以银行信贷为主,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几乎达到90%,金融机构贷款的余额呈现迅速上升趋势。面对伴随着贷款增长而带来的风险,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仍不能满足信贷业务规模的发展。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国内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的方法主要应为内部评级初级法或标准法,即采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计量信用风险。并且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几乎都没有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普遍都选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金融危机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普遍遭到质疑,我国评级机构的结果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结合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和现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信贷市场将是我国信用评级业的主要市场。

有关信用评级的政策不断出台,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外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三大评级公司对危机的预测预警是不及时的,或者说是缺位的。”2010年9月14日,针对三大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的表现,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做出了公开的批评。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一些不完全客观的评级报告推动了次级贷款的发展,导致银行业住房贷款的大量信用风险的堆积,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尽管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技术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职业操守,怎么样才能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是每一个信用评级机构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中国的评级机构可以以此为戒,从中吸取教训,更快的成长。

5.2可能遇到的挑战

信用评级作为一个以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主的行业,发展的结果必然是高度集中,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者一般都会使用少数最具有权威性的评级结果,比如,在西方评级业中,只有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等少数几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我国现有的大大小小几十家评级机构必定会经历一个激烈竞争的阶段,经过逐步兼并重组,直到有几家优秀的评级机构脱颖而出,主导评级市场。只有那些不应参与恶性竞争,而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平的评级准则的评级机构,才能谋求最终得到长期良好的发展,在

大量淘沙的竞争中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企业与投资者还没有彻底享受到信用评级带来的优惠,短时间主观需求不会大幅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评级机构应该开展积极的市场营销,培育企业的评级意识,从而开发对信用评级结果市场需求。

同时,国外评级机构正在努力开拓中国市场。一直以来,国外评级机构没有停止进入中国的脚步,目前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和R&I这四家国际著名公司已经向市场主体、国外监管部门提供对我国的评级结果。他们看好中国日益发展的市场,目的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并且最终主导我国的评级市场。

6小结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现代经济。当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信用危机,这使得我们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面临巨大的困难。信用评级业作为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信用管理的作用重大。我国信用评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虽初具规模,但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发展,信用管理也更加重要,我们期待经过大家的不断观察、思考、研究,我国信用评级业能够更加完善,在建设我国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朱荣恩.资信评级[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唐友伟.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J].风险防范,2010(12):60-66.

[3]李曙光.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7.

[4]李信宏,邵立强等.信用评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肖瑞婷.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经验及启示[J].西部金融,2008(2):45-46.

[6]王玉霞,廉晶.进一步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战略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3(4):52-54.

[7]管晓峰.完善信用评级业法律规范研究[J].中国金融,2006(16):30—30.

[8]黄明.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现状评述[J].商业期刊/中文版,2006(5):8-10.

[9]程华南.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金融纵横,2010(2):63-65.

[10]付俊文.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与国家金融安全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7-11.

[11]陈冲.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反思[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 (5):43-47.

[12]吴晶妹.我国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用的几个问题[J].投资研究,2009(7):33-35.

[13]施金影.从美国次贷危机审视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J].经济导刊,2009(10):71-72.

[14] Angus Duff,Sandra Einig.Credit ratings quality: The perceptions of market participants and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9(41):141-153.[15] Christina E. Bannier,Christian W. Hirsch.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What does the watchlist tell us?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0(34):37-49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加速,信用评级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逐渐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08年美国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人们在质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透明度、独立性、公信力的同时,更应该着重完善企业评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期望能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指标体系;信用评级;企业 A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Of Enterprise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arted some 20 years ago,our Market economy are developing deeply and more quickl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begins to accelerate. Credit rating ,a strange noun to us, has gone deep in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and plays a prominent role. When the economic crisis first broke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it swept through the global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at people focus on the transparency, independence and cred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we shou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rat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searches i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done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 look forward to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dit Rating. Key words:index system;credit rating; enterprise 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服务产品,最早起源于1837年,路易斯?塔班在纽约建立了以企业为评级对象的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而1909年约翰·穆迪(John Moody)在美国《铁路投资分析》(Moody’s 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lnent)中第一次对铁路债券进行了信用评估。随后穆迪创建了世界第一家企业信用评估机构。1922年,标准普尔公司的前身——普尔出版公司也开始对工业债券进行评级。1931年,美国制定了相关金融法规规范了民间信用评级,奠定了现代信用评级的基础。1974年美国发生了自30年代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关注信用评级,信用风险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信用评级的迅猛发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信用评级逐步从传统的单变量评级模式进化为更加完善的多变量评价模式。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V AR(V alue at Risk)模型、EVA(Economic V alue Added)模型和Z评分模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等。 相对国外信用评级的发展而言,我国起步较晚,最早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信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信用的标准体系及其评估体系。从信用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信用、政府信用还是个人信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信用评估或称信用评级。因为信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通过信用评级可满足市场主体对客观、公正、真实信用信息的需求。信用评估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专门方法,在调查、分析、比较、测定基础上,对以经济实体为主体的各经济组织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程度、经营效益及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或对以有价证券为主要形式部分金融工具履行承诺的经济实力及其信用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有偿服务。信用评估是以简明的符号表示评价结果,以鲜明的立场,科学、客观的态度,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种提供、创造信息的劳务活动。信用评估所产生的信息是可共享的,具有鉴定信用和评价资信的功能。 1.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内容 (1)企业基本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员工队伍与建设情况、技术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全面考查和分析企业人文历史、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观念、偿债意愿和信用意识、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2)企业经济实力。考核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人权益、资本固定化率等方面来考查分析企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强弱。 (3)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评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评级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考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偿还即期和预期债务的资产或权益的保障程度等方面。 (4)企业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这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重要内容,对评级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重点考查和分析企业资本的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客观评价企业履行信用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 (5)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以国家行业政策、企业市场前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措施、未来利润预测等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上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前景做出专业预测和判断,揭示出企业履行信用的潜在可能性。 2.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规范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辅助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任何的经济活动都需要信用的担保,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交易的空间越来越大,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维持这种复杂而广泛关系的信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受信用现象时常发生,信用问题成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信用评级的内涵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业务,既包括服务于金融市场的有价证券的信用评级,也包括对某些企业的信誉评估。从信用评级的对象、目的划分,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企业信誉评估和有价证券信息评级。 企业信誉评估,这是以企业本身为评级主体的信用评级业务。由于各种企业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工商企业信誉评估和金融企业信誉评估。工商企业信誉评估是对某一特定的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偿还能力、产品市场及发展前景、经济交往中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领导水平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可靠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级的目的是为企业开展信用活动提供信息服务。金融企业信誉评估主要是对某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债务负担情况和清偿情况及贷款损失情况、金融法规政策遵守情况、业务经营及财务盈亏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可靠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级,是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有价证券信息评级,这是以有价证券为评级主体的信用评级业务。有价证券信用评级大多是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所发行某一特定债 券,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 并标示其信用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 级,是为投资者购买债券和证券市场债券 的流通转让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二、信用评级的功能和作用 1.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作用。由于信 用评级机构掌握大量、详实的信用资料, 可以科学客观地为投资者提供受评企业 的信誉等级并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和 公布信用等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 象,起到防范并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 风险,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依据。 2.信用评级对受评企业的作用。一是 通过信用评级可以使企业的融资渠道更 广泛、更稳定。如果信用评级的结果广为 传播、使用,并为投资者接受,那么它将成 为企业获得各种资金资源的通行证,有利 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可以为企业新 债发行节约大量费用。好的信用评级结果 还可以帮助企业确立其良好形象和建立 稳定的信用关系。二是信用评级通过对受 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提供的产品进行深 入研究,为受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和 财务建议、行业分析报告等。 3.信用评级对政府监管部门作用。信 用评级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对各类企业进 行宏观控制的依据。在美国,大约有20种 以上的金融法规的制定,都要听取信用评 级公司的意见。另外,监管部门可以根据 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如 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 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购买投机 级债券。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 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 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1.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 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国家有关部门出台 的一些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虽然涉及到 信用评级行业运营的相关问题,但整体性 差,针对性不强,缺乏统一的、专门的规范 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础性法律。目前我国涉 及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法规,仅散见于各 相关的法规条例中,法律空白点太多,而 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另外,我 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 和全国性的市场,许多评价机构带有较浓 的地方性色彩,没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 和评价指标体系,造成评价结果差距很 大,不具有可比性,因而也就不具有权威 性,无法发挥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和增加企 业无形资产的关键功能。 2.企业征信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企 业征信体系尚处在萌芽状态:进入门槛 低,从业企业较多,缺少具有全国调查网 络、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企业通过信用调 查方式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企业对接受 信用调查持排斥态度的较多;政府统计、 强制申报制度不完善,对外信息公开化程 度不高,信息公开手段落后等。另外,缺乏 完备的公有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评级 机构所需的资料主要来自于受评企业,在 当前社会信用状况不佳的大环境下,受评 企业提供的资料常常缺乏客观性和可信 性,评级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受 评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实,这不仅 为资信评估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而 且直接影响到信用评级的准确性。 3.信用评级业监管不到位。我国对信 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多 头监管与无人监管。一是我国信用评级的 对象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二是虽 然存在众多的监管机构,但却缺乏一个对 评级机构统一监管的部门,比如对评级结 果缺乏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复审、监管机 构,这使许多信用评级公司靠牺牲评估质 量来获取业务,难以做到公开、公正、客观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规范 □河南荣长玲 企业与金融 53 现代企业2007?10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读者可从中得到一定启发。 评价的对象是指已经或可能为之提供信贷服务的非金融类企业法人,通过评估,就客户的偿债能力作出全面判断,以评定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7级,各级意义如下: AAA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经济规模,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很高,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很有价值。 A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高,具有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价值。 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好,管理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一定价值。 B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一般,发展前景一般,流动性一般,管理水平一般,企业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偿债能力一般,具有一定风险。 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较差,发展前景较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 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很差,不具有发展前景,偿债能力很弱,风险很大。 F级: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的企业,或贷款分类结果属于可疑或损失类的企业。 企业信用等级根据企业评估指标得分评定,F级企业不评分,根据评估条件直接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依据如下表所示。 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为一年,从审批认定之日起计算。在有效期内,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例如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体制改造、重大法律诉讼和对外担保、重大人事调整、重大事故及赔偿等对企业履约能力有一定影响,将重新评级。 评价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资产流动性、管理水平和其他等4个方面评定,共有16项指标,评级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 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概况 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是金融体制内重要的“高技术”服务机构,它是由专业的法律、金融和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本身信用和证券发行人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 相较于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西方信用评级产业,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从20 世纪80 年代末至今,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从无到有,经历了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快速发展历程,这一发展中产生了五大规模较大且发展规范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分别是:中诚信、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我国信用评级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深受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穆迪(Moody)、惠誉(Fitch Ratings)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领域的影响,也与之产生了深入的合作。2006 年,中诚信国际与穆迪协议商定,决定出让其49% 的股份,同时成为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成员;2007 年,惠誉正式收购联合资信的49% 股权并接管其经营权;2008 年,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展开技术合作,并探讨股权合作可能性,几大评级机构中只有大公国际属于完全的本土评级机构。 在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由于证监会要求信用评级公司不能有外资背景,所以有外资参股的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均未取得证监会的信用评级授权。为规避这一规定的限制,两家合资评级公司的母公司分别采用单独设立国内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因此就有了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和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一)国内“五大”信用评级机构概况 1、中诚信: 分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共同具有国

企业信用评级标准

企业信用评级标准 (1)评级对象。凡向我公司申请担保授信的客户,如已有至少两个会计年度经营期财务报表,均应按规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2)评级的企业类型。我司考虑到不同行业评价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标准不同,主要参考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分类方法,将评级对象分为工业、商贸、公用事业、房地产开发、综合等五种类型,分别设置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公用事业企业、综合类企业等类型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计分标准。 (3)评级指标体系。我司信用评级指标按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履约情况及发展能力和潜力共五个方面设置。根据评级对象所属行业的差异及其资金运用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特点,按上述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分别设置若干量化或非量化指标,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评级指标体系。评级采用百分制。见下表。

遍存在着在不良比率高、财务报表真实性差、经营波动性大、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客户信用评级中还按不同评级企业类型设立信用等级限定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利润增长率、履约指标、客户规模指标、同业竞争力及报表真实性等6项。见下表。 表6-10 我司对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计分标准表 (4)信用等级的设置和评级标准。 参照国际惯例,授信对象的信用等级划分为AAA、AA、A、BBB、BB、B、CCC、CC、C和D级共10个等级。评级对象所获评级总分与信用等级和信用度的关系见下表。 (5)客户信用评级管理。针对客户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重大不利变动情况,我司必须对客户进行动态跟踪。如发生重大变动因素,须酌情调整有关评级对象的信用等级,这些不利因素可包括:客户主要评级指标明显恶化,导致评级分数降低10分或10分以上。客户主要管理人员涉嫌重大贪污、受贿、舞弊或违法经营案件。客户在业务往来中有重大违约行为。客户弄虚作假提供有关评级材料。客户发生或涉入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等。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市场国际化,国企业必然融人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潮流,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各类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为了战胜对手,发展自我,许多企业在部积极推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系列标准。数事实已经证明,通过ISO质量管理标准的贯彻与实施,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完善了经营管理、促进了经济效益、实现了持续发展。PDCA这一体系运行的主线在企业中越来越得到有效地贯彻,体系运行的绩效越来越明显,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毋庸置疑有些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常遇到的问题 1.基层领导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领导往往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出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质量体系建立之初到运行,在人力资源、财务支出、运行环境上都给体系的建立打好了坚实基础。他们对体系建立适用的标准和体系文件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意识地按照体系要求有效地管理企业。但仅有上层领导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企业,领导的这些前瞻性的意识和做法,需要中层领导并通过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广大职工,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质量管理标准与规,较好地运行管理体系。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看,恰恰容易在基层领导作用发挥上出现偏差,他们往往表现为:外审来了躲避(由审员或车间、区队的有关人员迎接审核)、审来了应付(同在一个单位都互相认识)、单位自查好处理(都是自己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无非以平时自己工作较忙为理由。其实他们没有把打牌的时间用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文件的学习上,更谈不上对体系精神的领会及对自己所辖职能围按体系要求进行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殊不知,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总结世界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用于规各层机构和日常工作,使之科学化、条理化、系统化、高效化、规化,可以提升企业各层次的管理水平。 2.夸大审员的作用 审员通常是贯标和建标的第一批人员,是建立、实施、保持、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骨干力量,对体系运行起监督作用;对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攻进起

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信用评级行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最初是为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贷款服务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信用评级行业在很多领域也融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运作模式逐步市场化。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的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行业龙头作用初步显现。 应当说,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有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评级市场竞争无序,行业自律不尽如人意。又如,评级市场需求不足,评级机构尚不成熟。面对这些情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评级行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走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建立有效统一监管体系,健全机构认可和退出机制。目前,评级行业存在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阻碍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实施集中统一监管、建立有效监管体制十分重要。可以考虑在评级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政府从严监管的发展模式,并把监管范围的重点放在严格评级程序、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评级标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防止不当竞争、避免利益冲突和强化信息保密等方面,同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对评级机构技术研发进行规范。 第二,优化评级收费制度,规避潜在利益冲突。向发行方收费,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收费模式,我国评级机构主要收入也同样来源于受评对象。这种收费模式虽然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制度安排的内在合理性和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具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这不仅在于“被评级者埋单”的收费模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更是因为当前我国评级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对评级的认同度有限。但本着规避潜在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对现行收费制度可考虑进行适当改革,以降低评级机构对被评对象的依赖性,提高评级独立性。混合收费方式可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案,即一部分费用直接向被评对象收取,另一部分费用则根据评级机构的市场表现和社会公信力以政府购买必要的基础和公共信息方式进行资助和扶持。此外,要对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和辅助性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离,减少被评对象通过辅助业务来“贿赂”评级公司的可能性。 第三,完善评级方法体系,提高评级透明度。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评级方法体系,强化市场透明度,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对象不仅包括评级方法、评级流程、评级数据、假设依据、定级主要观点,评级机构还应该披露其本身与被评对象资本、实际控制人等之间的关联关系。监管部门应在建立统一数据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机构方法体系、评级结果及违约率(违约损失)进行统计和公布,并以此为依据,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合规性及业务水平进行检验。

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用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通用版) 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设意义认识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太理想。 文件编写脱离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一些企业的体系文件框架虽然已构建起来,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准文件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 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管理意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企业若缺乏动态管理意识,机械地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就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对内审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绩效考核,或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致使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具体措施 强化培训,提高认识,深入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一是加强全员体系文件培训。多年来,一些烟草企业已形成了固有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员工也形成了惯性思维。在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面前,员工务必要转变观念,打破思维定式,消除疑虑,增强信心,全力推进体系的宣贯工作。同时,企业要通过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及外部监审的机会,加强体系实践培训,提高全员对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强化重点岗

中国建设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中国建设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下面再介绍中国建设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读者可从中得到一定启发。 中国建设银行评价的对象是指已经或可能为之提供信贷服务的非金融类企业法人,通过评估,就客户的偿债能力作出全面判断,以评定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7级,各级意义如下: AAA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经济规模,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很高,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很有价值。 A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高,具有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价值。 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好,管理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一定价值。 B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一般,发展前景一般,流动性一般,管理水平一般,企业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偿债能力一般,具有一定风险。 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较差,发展前景较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 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很差,不具有发展前景,偿债能力很弱,风险很大。 F级: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的企业,或贷款分类结果属于可疑或损失类的企业。 企业信用等级根据企业评估指标得分评定,F级企业不评分,根据评估条件直接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依据如下表所示。 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为一年,从审批认定之日起计算。在有效期内,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例如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体制改造、重大法律诉讼和对外担保、重大人事调整、重大事故及赔偿等对企业履约能力有一定影响,将重新评级。 评价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资产流动性、管理水平和其他等4个方面评定,共有16项指标,评级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西部金融》2017年第4期区域观察 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肖瑞婷杨柳关伟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本文分析了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评级市场开放对国内评级机构在市场格局、评级质量和金融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市场开放必须要完善制度、加强合作、注重研发、储备 人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条件;信用评级;评级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57-0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 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用评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2016年12月 底,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将“外资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公司”这一项,从 限制外商投资的14项产业目录里移除了,这意味着外资评级机构引入中国市场有望松绑。引入外资评级机 构,有利于强化国内评级市场竞争,激励国内评级机构规范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但同时也对我国信用 评级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突。因此,研究开放条件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尧市场开放环境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呈现出较 好的发展势头,信用评级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但与国际成熟信用评级市场相比较,我国信用 评级机构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信用评级业立法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监管部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信用评 级行业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制度规定分布在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等颁布的指导意见或管理办 法中,法规分散且层次相对较低。同时,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监管的现实情况也导致信用评级行业分别由不同 的部门监管,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部门,监管重叠、监管冲突或监管真空的问题时有发生,有效的监管体系 尚未形成。 (二)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从总体来看,我国评级机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业务 规模较小,在综合实力上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产品研发、技术开发、评级结果检 验、内控机制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市场供给能力有限,品牌化尚未形成;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在人民银行备案 的信用评级机构近100家,但评级业务、收入基本集中在5家主要评级机构,真正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社会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比较匮乏;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收入单一,评级收 入较少,多数机构经营和生存状态较为困难,尚未建立良好的评级业务盈利模式。 (三) 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国外信用评级机构一般通过差异化竞争树立其核心竞 争力,如A.M.Best机构对保险公司评级独树一帜,Lace金融服务公司专长于金融机构评级等。与国际评级机 构相比,我国评级机构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较低、评级信息披露不充分,评级结果缺乏检验,主要评级机构 的影响力或权威性尚未树立。同时,我国评级机构基本是“通用型”的,不管传统的或者新业务,几乎所有的 评级机构都愿意并且能够承接该项业务,评级机构的特色业务、拳头产品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足。 (四) 评级市场间接受国际评级机构控制,缺乏国际话语权。我国五家相对实力较强的信用评级机构中, 收稿日期:2017-2 作者简介:肖瑞婷,现供职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杨柳,现供职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关伟,现供职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57

“双重预防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在企业借鉴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山东省双重预防体系推广、运行已有2年多的时间,期间出台了《通则》、《细则》、《实施指南》,在企业依据《通则》、《细则》、《实施指南》编制企业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及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危险源的辨识、重大风险的判定,由于《细则》、《实施指南》中的规定模糊、不明确,造成企业出现了不同的操作方式,未顺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应在以后的文件修订中进行明确的要求。下面依据《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文件对上述2个问题进行说明。 危险源的辨识: 一、《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以下简称《细则》、《实施指南》)对危险源辨识的定义: 1.危险源的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2.危险源的辨识:依据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3.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文件中的规定非常细致、详细,例如:人的因素中的操作错误细分为: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三种。物的因素中的防护缺陷细分为:无防护、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六种。 4.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规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是第二类危险源,是现实性危险源,是已经发生的违反要求、规定的行为,也就

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职业健康体系运行情况 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程度不高,一些部门负责人对体系建设意义理解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理想,文件编写脱离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准文件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管理意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企业若缺乏动态管理意识,机械地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就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设意义认识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太理想。 文件编写脱离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一些企业的体系文件框架虽然已构建起来,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准文件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 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管理意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企业若缺乏动态管理意识,机械地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就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对内审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绩效考核,或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致使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具体措施 强化培训,提高认识,深入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一是加强全员体系文件培训。多年来,一些烟草企业已形成了固有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员工也形成了惯性思维。在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面前,员工务必要转变观念,打破思维定式,消除疑虑,增强信心,全力推进体系的宣贯工作。同时,企业要通过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及外部监审的机会,加强体系实践培训,提高全员对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强化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对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特殊工种,如保管员、驾驶员、保安、电工等,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次培训都要有详细的培训方案,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并采取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以达到提高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深入调研,精心策划,认真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日常管理工作。文件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持续改进体系绩效必不可少的依据,是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不准确、不完善,则有可能造成体系运行失效,或使体系运行工作成本增加,影响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务必要把体系文件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对企业规模、危害因素、技术工艺、职工素质等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易于执行、务实高效的文件体系构架。在体系框架建设中,企业决不能偏信咨询机构,好高骛远,务必要沉下心、躬下身,深入摸索,细化文件编订基础工作,强化文件修订评审工作,建立起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文件。 狠抓落实,强化监管,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运行控制是组织按

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题目: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个人信用评级体系是一国信用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已有16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些国家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已相当发达与完善,在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而且对我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促进个人信贷消费,拉动市场消费状况,从而改变目前主要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还有利于改善社会信用状况,加快整个社会从传统经济结构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此外,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是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拓展个人贷款业务;提高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管理水平;控制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国,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尚处在起步阶段。我国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社会普遍存在的失信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内有关个人信用评级的论述越来越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上来看,我国个人信用评估的研究与欧美没有很大差距,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起步晚,严重缺失个人信用指标数据及相关法律建设,现实中商业银行体系在对个人发放信贷的过程中的信用评估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困难。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学者关于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 现代信用行业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外的研究文献很少把个人信用体系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研究。最早认识到信贷市场信息不对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报告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公司问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根据体系的各项文件,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和深化具体工作,全员质量意识已有所提高,公司体系管理情况开始规范,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也更加有效。下面将X年上半年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组织修订完善体系文件记录 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体系中没有覆盖的文件内容及时反馈,纠正和完善了相关记录文件。特别是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积极开展内审及管理评审工作 目前内审工作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对其中发现的若干问题,例如,各部门岗位职责的划分和确定、相关记录的补充和完善、重要问题的协商处理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接下来在整个内审工作及管理评审工作中将一如既往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善。 3、积极围绕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各部门的培训工作 各部门已围绕质量体系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培训计划,并有管代汇总编制了公司X年度培训计划,紧紧围绕体系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各部门都在认真执行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高,相关培训记录与考核记录逐步完善,在执行质量体系的同时,各项工作逐步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部分工作人员的执行力需要提高,特别是对对质量管理体系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有些工作不必做的那么详细,没有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这需要各部门负责人常抓不懈的开展质量体系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意识。 2、质量体系相关记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需要记录文件断断续续,缺少完整性,有些记录缺失,需要规范和完善。质量管理人员在登记和下发记录的时候,有些相关数据没有第一时间更新和填补。后期对记录要进一步加强监控和重视,要求各部门规范和完善相关记录文件。 3、内部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此项主要存在监控的问题,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往往在发现问题并出现工作开展有问题时才有所反馈,所以要求各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沟通,找出相关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协商解决。 三、接下来的工作要求 1、根据公司工作的总体布局和要求,组织修订完善好相关体系文件,进一步提高文件的覆盖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质量体系培训学习工作,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定期开展相关岗位的培训,确保各岗位熟悉质量体系要求,自觉遵守体系各项要求。 3、加大监控力度,不定期抽查各部门对体系内容的熟悉程度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X年X月X日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4417361.html,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张家平庄陪章周子澄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6期 [摘要] 诚信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和核心的部分是构建企业信用的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本文从信用的经济学意义出发,构建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关键词]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管理 社会信用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既是信用信息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又是市场价格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得主体,企业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十分直接的和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昊,2005)。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价和衡量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我国的企业信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中国信用评级协会筹备组经过多次讨论,于1992年6月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了我国自己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付英(1997)对企业资信评估的指标体系做了初步探讨,从企业概况考察、企业财务分析、信托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生产能力辨别等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提出了企业信用评级所需要关注的指标。该指标选择突破了财务指标的范围,但指标选择具有主观性,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翟凤荣(2000)总结出国际信用评级通常包括经营环境、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管理阶层的素质、营运价值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经济资本等六个方面;毛定祥(2000)建立由3层26个财务指标构成的企业财务信用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由有关专家对财务指标相对于偿债能力的重要性成对比较得出判断矩阵,然后用特征向量法得到,各财务指标及其权重。该研究明显的偏颇之处在于所有的评价指标均为财务指标而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高媛、卞直巍(2003)根据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设置原则试图建立中小企业统一的包含指标、标准和方法的信用评级体系;吴金星、王宗军(2004)用层次分析法就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在专家赋权的基础上进行了加权平均的研究。其方法论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其采用的6类子目标18个指标全部都是财务指标却有失全面,并且指标的选定也是基于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分析依据;王玉娥、叶莉等(2004)从工业企业角度研究了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本文从信用的经济学含义出发,构建企业信用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并结合调研资料,确定权重。 二、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