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细胞的基本功能-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生理学-肌细胞的收缩 图解

第五章 肌细胞的收缩 肌肉: 一、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 1.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前终扣:运动神经末梢近骨骼肌细胞处脱髓鞘, 广泛分支形成的大量末端膨大结构。前终扣的膜即接头前膜(有电压门控CC aa 2+通道)。 终板: 终扣相对的肌膜凹陷。与接头前膜相对的肌膜即接头后膜(有NN 2型ACh 受体,是化学门控阳离子通道) 2.1 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 神经冲动→突触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 接头前膜电压门控CC aa 2+通道开放→CC aa 2+内流 接头前膜胞质CC aa 2+浓度升高→ACh 释放至间隙 ACh 与nAChR 结合,通道开放→NN aa +内流为主的跨膜离子移动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产生→电紧张形式扩布至邻近肌膜→肌细胞爆发AP 横纹肌

乙酰胆碱酯酶分解结合受体的ACh→兴奋传递终止 2.2几个特点 1.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EPP)是局部电位,AP的产生不在终板 接头前膜去极化幅度↑,ACh释放量↑,EPP↑ 2.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CC aa2+内流引起的 阻断前膜NN aa+通道、KK+通道后,接头前末梢人工注射去极化电流→递质释放 和EPP产生;完全去除细胞外液CC aa2+→无递质释放和EPP 3.接头前膜神经递质以量子形式释放 终板膜区域记录到不给任何刺激时自发产生的、波幅很小但特性类似于EPP 的去极化电位,称为微终板电位,MEPP。MEPP通常固定,不会再减小,阻 断nAChR后消失,说明是接头前膜释放的一定最小量的ACh引起的。 细胞外液CC aa2+低浓度时,刺激神经末梢,发现EPP总是MEPP的整数倍。 量子就是一个存在于接头前膜内,包含了一定数目递质分子的突触囊泡。 4.终板膜上nAChR介导神经-肌接头快速的突触传递 NN2型ACh受体胞外结构域存在两个ACh结合位点 通道开放时,NN aa+、KK+、CC aa2+、MM gg2+等阳离子均可通过,但NN aa+内流为主, 引发EPP 5.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电信号传递是1:1 大量ACh与nAChR结合→幅度足够大的EPP→电紧张形式扩布→邻近肌细胞 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激活电压门控NN aa+通道→肌细胞爆发一次“全或无”AP 注意:AP不在终板膜上产生是由终板膜结构决定的,终板膜上没有电压门控 NN aa+通道,不会产生AP Brief Summary: 神经-肌接头信号传递是单向的,有时间延搁,且易受药物及环境因素影响, 常作为药物作用靶点,例如: 肉毒杆菌毒素→抑制ACh释放→肌肉麻痹 筒剑毒→竞争结合nAChR→肌肉松弛药

《骨骼肌收缩功能》教育教学设计

《骨骼肌收缩功能》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教学设计 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董春梅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肌细胞收缩的结构基础及肌丝滑行的过程 了解影响肌细胞收缩的因素 2.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想象、阅读、比较的学习能力 通过演示“肌丝滑行”的图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生命奇妙性、协调性,从而热爱生命关爱弱势群体【教学重点】 1.肌细胞收缩的结构基础 2.肌丝滑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肌丝滑行的过程 【课堂组织】 讲述与多媒体教具结合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1、以肱二头肌收缩图片和膝跳反射图片让学生观察一下肌肉收缩的效果,

2、提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实现收缩过程的,又有哪些结构参与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讲述的重点——骨骼肌细胞收缩功能 新课讲授: 一、认识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肌小节(根据以前所学知识,结合图形) 1、根据图形先找到肌小节,再理解肌小节在肌细胞中所在的层次 骨骼肌——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节 结论:一个肌小节 = 一个暗带 + 二个1/2明带 2、组成肌小节的每部分名称结构 (1)粗肌丝——肌凝蛋白

分析:粗肌丝分子含有一个球头部和一个杆状部。头部有规律地裸露于M 线两侧粗肌丝的主干表面,形成横桥。 横桥有以下特性: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 B、具有ATP酶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2)细肌丝 分析:细肌丝至少由三种蛋白构成: A、两条肌动蛋白聚合的单链相互缠绕,形成细肌丝的主干,其上有横桥的结合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