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民歌

儋州民歌
儋州民歌

儋州民歌

化学化工学院工艺104 1004500445 张盛强

儋州位于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方圆三千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七十万。其中沿海一带较为平坦,共余地区多属丘陵地带,而东南边沿与琼中、白沙交界一带,则是边疆起伏的山区。

儋州市是海南最早开拓的市县之一。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儋耳郡至今的两千多年中,儋州人民在琼西这块宝贵富饶的土地上艰苦奋斗、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儋州民歌。这里的民歌,不仅丰富独特,而且优美动人,是当地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儋州,“凡是长期在儋州歌海泛舟的采风之人,都承认儋州民歌不但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数量浩瀚,乡土味浓,生命力强,而且内涵丰富,音调奔放,旋律淳厚,优美动人,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是儋州民歌的主体,歌种分布与方言区基本是一致的。这些民歌若按音乐表现的风格特点、演唱形式和使用目的划分,则可分山歌、调声等类型。

(一)山歌

由于各种语言、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等因素,山歌因而分成了儋州山歌、“四里”歌和客家山歌等几种不同体裁。

1、儋州山歌:它是山歌的主体,具有悠久历史,丰富的内涵,通俗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灵活、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表现手法,是占全市人口多数的儋州方言地区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因此,淬地区最广,传唱人口最多,大大丰富了儋州这个“歌海”。

(1)山歌探源。古代儋州人的口头歌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时期已孕育或形成雏形。“肚有食,脚省力”这个现在仍流传的简短的古代儋州民谣,“说不定就是最初的儋州民歌”。到了公元623年(唐代武德五年)设立儋州后,在格律诗和新乐府的影响下,儋州山歌吸收了新的营养,趋向成熟。到宋代苏东坡贬儋时,已听到了“弦歌四起”、“夷声彻夜不息”。可见儋州山歌在唐宋时期已经很盛行,苏东坡贬儋四年,他亲自设馆任教,授徒讲学,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还收集歌谣,编歌踏唱,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展。儋州山歌的形成规模与发展,是由于受到苏东坡等历代文人的影响以及广大歌手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不断的开拓,创新和发展的结果,特别是从清朝中期起,受到本地举人张纲、进士黄河清和王文清等文人墨客的重视、运用和推广,已经不同凡响,可以说,从说晚清开始,儋州山歌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阶段,直到今天,仍然久盛不衰。

(2)儋州山歌的特色。它与我国民间歌曲体裁的“山歌”的划分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儋州山歌是吟诵性较强的,性质近似我国某些地区的“吟唱调”,然而又比“吟唱调”带有更多的音乐性。因而,也就具有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

①、歌词格式:儋州山歌的句式是偶句式,有二、四、六及不限偶向式,在此当中,流行较广的是七言四句,四句齐平,又很讲究平仄韵律,因此很象格律诗的绝句。即所谓的儋州民歌格律化,指的是按照儋州口语的音韵系统确定的音韵系统,确定七言四句的平仄韵律格式。以韵脚来说,除了第三句外,第一、二、四句的尾字必须用同一韵部;而各句的韵字,按声调确定位置;第一句韵字是仄

声,且限上声和去声字;第二句韵字只限用阴平字;第四句只限用阳平字。这是常规,至于各句的音节平仄,亦按一定次序安点,相当于近体绝诗那样,请看清代举人张纲的两首情歌:

A、披风不怕身寒冷,心红不忌路熟生;

导梅踏雪思春色,转水绕山放步行。

B、春夏秋冬分热冷,日转时辰夜转更;

天上日月换路走,惟凤存心伴侬行。

这些民歌,语言流畅,比喻得当,抒情逼真平仄协律押韵。在韵脚方面,儋州山歌有36个长声韵和18个短声韵(略)。

②、曲调特点:儋州山歌的曲调是由当地一种吟诗调发展而来的,具有吟咏风味,但经过不断的演绎,已大大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表现能力。其一,典型山歌的第一、二、四句的曲谳进行是高低起伏,即从全曲的最高音或最高音区开始,并且在其高音区作自由延长,然后下行小跳或下行进到全曲的最低音或最低音区结束。其曲调既高亢开阔,流畅跌宕,又委婉平和。其二,第三乐句曲调委婉、优美、平和,而且字密腔短,陈述性强;其三,多数山歌的偶句结束前或结束时都应用一个下滑进行的曲调并加上一具停顿的节奏,使曲调顿挫,并且突出了儋州山歌的具有的音乐性较强的吟诵特点;其四,儋州山歌同调进行较多地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如前后倚音、单双倚音,顺逆波音,上下滑音等,使曲调装饰性强,更加内在化。

总而言之,儋州山歌的曲调并不很丰富,基本上是一个固定格式的曲调骨架,但在不同的流传区或不同的歌手演唱,其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南部山歌区的山歌高亢粗犷,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山歌热情、奔放、深情。

③、音阶形式:儋州山歌的音阶形式有三种: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调式有宫调式和徵调式两种,而以宫调式居多。如下例就是一首七声音阶宫调式的山歌。

④、演唱形式:儋州山歌的演唱形式相当的自由,可独唱、轮唱,还可对唱。独唱,即一个人单独演唱。这好理解。轮唱,即轮流演唱。一般是人们闲暇时间围坐乘凉时,看着歌本轮流演唱。这种歌本有先人流传下来的,也有自己编写的,数量多内容丰富。对歌则是即兴对唱,以两位歌手为主,一般是一男一女,人称“歌爸歌妈”。据说,这种对唱常持续几天几夜,“歌爸歌妈”难分高不。多少年来,儋州老百姓逢年过节,送旧迎新,男婚女嫁,升学任职等等,不管大喜小喜,都要大唱特唱山歌。喜怒哀乐、歌为心声,民间歌唱,风行于世。

⑤、演唱场合:儋州山歌的演唱场合不要诸多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是群众借以抒发感情的最方便的形式。无论是山上野外,田头村边,走路或休息,随时都可唱。而较多的时候是村镇中的人欢聚在一起,围坐在村镇中能歌善唱的中老年歌手的周围,或白天或晚上的空闲时刻听歌手的演唱。唱的人认真投入,声情并茂,听的人兴致勃勃,忘于所以,那场面看了叫人流连忘返。

⑥、篇幅长短:四个乐句为一首是儋州山歌的基本结构形式。儋州山歌的篇幅长短,短的只有四个乐句或两个乐句构成,长的可以容纳一个长篇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没有丹桂的月亮》、《岳飞传》等等。这些长篇山歌故事,无论在唱腔或音乐曲调上都以上面所说的四个乐句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单位加以衍展或变化,重复而成。

⑦、流传区域:儋州山歌流传的区域非常广泛:新州、木棠、长坡、东风、松林、峨曼、三都、光村、白马井、松鸣、干冲、富克、排捕、兰训、海头、大

成、雅星、宝岛等等操儋州语方言的地区都普遍流传。此外一些乡镇如洛基、长坡那大、王五等部分地区也传唱着儋州山歌。可以说,流传区域占整个儋州总管辖范围的四分之三以上。还有跟儋州邻近的白沙、昌江等交界县的讲儋州话的村镇也传唱着儋州山歌。

(3)儋州山歌的内容。它是儋州人们心声的反映,记载着儋州人们的喜怒哀乐,品味着儋州人们的酸甜苦辣,装点着儋州人们的风土人情。它所涉及的题材相当的广泛,内容相当的丰富:有爱情歌、斗理歌、时令歌、革命歌、药性歌、劝世歌、哭嫁歌、哭丧歌等多个方面。

(二)调声

调声流行于儋州言区,为广大农村青年男女所喜爱,也是本市最主要的歌种之一。

1、调声的形成。调声是在儋州山歌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它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格律和结构形态,从山歌的某些基本音调中脱胎演变而来,而二句半则是从山歌到调声的过渡,它是当地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传在一百多年前,在本市西南部地区一带,人们凡从事耕作和制盐,都要使用水车,引水灌田。为了活跃情绪,舒心解闷,人闪在田野上便一边踩着水车,一边唱着山歌,借以提高劳动效率。但山歌的节奏和旋律都是比较自由的,难以和踩水车的脚步相结合;于是,人们便将山歌的音调加以突破,赋予它以节拍分明的劳动节奏。后来,青年男女便用这种节奏鲜明的音调来进行集体对唱,娱乐传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歌种——调声[10]。

2、调声的内容。调声歌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广大男女青年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就运用这种节奏鲜明欢快、旋律活泼流畅、情绪热烈高昂,具有独特风格和浓郁韵味富于表达思想感情的调声进行集体对歌,娱乐传情。有反映生产劳动、家乡建设的;有赞美男女纯结爱情的;有歌唱改革开放、宣传富民政策的;有赞美家乡美丽风光,祖国美好河山的;有嘲讽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的等等。调声及其活动不仅方便了广大男女青年的交往,以歌传情,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调声活动也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从而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3、调声的风格。调声是一种民间歌曲。一首调声就是一首民间歌曲。其体载近似民间小调,很能够受广大男女所喜爱。调声在歌词、曲调结构和演唱形式上都有独特的风格。

(1)歌词:调声的歌词不受格律的约束,句数字数可长可短,长则三四十句,短则一二句也可成歌。从搜集到的调声来看,建国后的歌词多为长短句的长篇韵文,曲调较纯朴,以一字一音为基础,很少装饰,篇幅也长,反复也多。建国后,调声的歌词多为二句半或四句山歌,并加入一定量的无规则的副歌词。

(2)曲调结构:曲调的结构更为自由,可根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加以变化发展,乐句的多少和长短都没有一定的框框。其曲调活泼欢快热情奔放,旋律流畅优美动听;节奏鲜明,很富于舞蹈性。演唱时一首调声曲调可以填入不同内容的歌词,反过来一首歌词可用不同的调声曲调演唱出来。可见儋州广大男女青年都是即席真词能手。演唱调声无需乐队伴奏,过门时全体调声者用口唱音谱的唱名。对歌中不要求唱同一调声曲调,男女两队可选用不同曲调的调声进行对唱。

(3)演唱形式:儋州调声也有着独特的演唱形式,男女双方进行集体对唱,

每个调声队都有一个开头领唱者,俗称歌头,负责即席创作主题歌词(通常用四句或二句半山歌对答)以回答对方的提问并起调声领唱,然后队友们才跟着参进来齐唱。在对歌中要压倒对方,除了即席创作的歌词要快、准、巧、刁外,还要讲究歌声整齐嘹亮、流畅悠扬,动作热情大方。男女双方进行争理对唱时,你来我往,对答如流,情景交融,情溢歌间,往往是争得难分难解,引人入胜,这样的调声活动往往有几十甚至上百个男女调声队参加。这么多的调声队同时同地进行演唱,歌声此落彼起,整个调声场气氛热烈、群情激昂、热闹非凡,场面非常壮观。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又歌又舞的调声活动,充分表达了儋州广大男女青年珍惜年华、渴望爱情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广大男女青年热爱生活,热情向上的精神面貌,具体地展现了儋州广大农村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生活岁月和浓郁的乡土韵味。

4、时间和地点。调声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初一到初三(有些地区直到初五)各村男女青年盛装打扮,然后汇集在他们惯定的地点进行集体赛歌对唱调声。元宵、中秋节广大男女青年也盛装打扮先上墟镇逛街,再汇集到惯定的地点调声赛歌。这样的调声地点称为调声场。全市

三发扬歌海之传统

千百年来,儋州民歌陪伴着勤劳勇敢的儋州人民的生产和斗争,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各个历史时期,民歌是儋州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纪录。过去他们用民歌来诉说人民的痛苦,反映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和恨,表示他们的愿望和信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们利用山歌、调声等各种民歌休裁,编写了无数象《抗日状文》、《抗日不怕难》和《参加独立队》等民歌,来宣传抗日和党的政策,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动员效果。民歌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在解放前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重大事件,在民歌中都得到了反映,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民歌创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歌颂改革开放,歌唱新的生活的民歌不断涌现,不断传唱,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民歌是个有力的武器。利用民歌来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是儋州党政领导和干部的优良传统。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开展各种运动,执行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总是利用民歌来宣传发动,对推动各项任务的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儋州人民将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儋州的民歌更加繁荣昌盛,如何发扬儋州民歌的优良传统来为儋州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问题已日益迫切地摆在了儋州人民面前。据调查,这些问题已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四、我对民歌的看法

民歌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没有改革与创新,就没有“民歌多似百花开”的繁荣局面。而在以改革开往为基本点的今天,作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民歌也只有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跟上时代的步伐,汇入经济建设的大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者。这样,这朵艳丽奇异的南国奇葩,就能在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中永开不败。

所以作为儋州青年人我们应该学习儋州民歌,至少要了解。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觉得儋州民歌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大多人都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传统民歌,这对我们的民歌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

2.儋州调声科普报告

儋州调声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儋州调声溯源 “调声悠久歌悠久,文明风华古儋州。公元未来歌先有,源出江河水茂流。”这是研究儋州文化的著名学者羊中兴对儋州调声历史渊源的评价,这表明了儋州调声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在地处海南岛西北部,面积仅有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群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调声这项优秀的歌舞结合的文化就是他们创造的。史料记载,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发源于儋州北部的三都镇、峨蔓镇、木棠镇、光村镇、洋浦特别经济区等地。关于调声的起源,各有其说。主要有以下的说法: 1、调声是由外来的歌舞文化结合本土的文化衍变而来的。 2、相传,西汉时期儋耳郡德义岭人符龙雅作《调声魂》。其调词为:“黄京1走过油麻地,偷夸安做2是鹿茸。十年火纽3烧瓚4嘴,狗见臭焦5狗慢来。狗守门楼鸡过巷,噶嘎噶嘎6汪汪汪。”后人遂把《调声魂》当作儋州调声的起源。 3、调声由儋州山歌衍变而来。 4、调声由当地沿海的渔歌衍变而来。 5、调声源于明末清初儋州两位风流文人张纲二7和吴德裕所创作的情歌发展而 来。 二、儋州调声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 1、调声的内容形式 1黄京:儋州方言,指一种类似鹿的动物。与下文“鹿茸”对应。 2安做:儋州方言,意为“以为”。 3纽:儋州方言,意为“刚刚”。 4瓒:儋州方言,指一种猫科动物,与下文“狗”对应。 5臭焦:儋州方言,意为“闻到烧焦的味道” 6噶嘎,儋州方言,鸡的叫声,与下文狗的叫声对应。 7张纲二,其本名是张绩,原名是张纲,号治堂,中和镇水井村人。张纲二是其昵称,因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当地人喜欢在姓名后加上个排序,故叫张纲二。后世都一直叫其张纲二。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的十余年,我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分为三种唱法,民族唱法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歌,它们都是植根于深厚的民歌基础之上。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数千年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发展至今。依据考古发现,相传在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了《候人猗兮》的情歌和狩猎的《弹歌》。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它的题材几乎包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民歌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编年史。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民歌又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特色的音乐体裁,诸如:号子、山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儿歌、宗教歌等等。由于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语言声调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俗、民间风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和韵味清调、感情表达的风格各有不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色彩。同是一首山歌,地处西北高原的民族则音调跌宕起伏、高亢宏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鱼米之乡则音调多为悠扬宛转、清新秀丽。同为一首表现少女追求爱情生活、寄情于为情人绣荷包的抒情小调《绣荷包》;云南的《绣荷包》是委婉清秀,四川的《绣荷包》是高亢活泼,而山西的《绣荷包》则是二者兼而有之,明快起伏、热情亮丽。我国如此多姿多彩浩瀚的民歌演唱,数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流传发展、衍生变化。由生活劳动中的简单原始的哼唱到载歌载舞,有情节、有声色的表演,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特别是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新中国解放后的十七年里,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得到了根本的变化和巨大的发展,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为中国老百姓服务,为中国听众所接受,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在表现时代精神、人物风格和反映社会风貌、乡土人情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引进了外来的西洋声乐艺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唱人才,象郭兰英、王昆、胡松华、王玉珍、郭颂、马玉涛等。他们运用熟练的声乐技巧。将优美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感情三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并且出现了不少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优秀民族歌剧,象《白毛女》、《刘胡兰》、《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使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唤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但是,众所周知的十年浩劫,却使民歌演唱艺术这株正待盛开、怒放的花蕾遭到了几乎毁灭的摧残,整个文化艺术变成了万马齐喑的惨淡局面,形成了一段历史的空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加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蒸蒸日上的向前发展。党和国家号召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倡严肃高雅艺术,为民歌演唱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减除了矛盾、增添了动力,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由于广大文艺、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解除了思想隔核和精神束缚,并通过对外的交流学习和自身的学习深造、实践提高,给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展示了新的局面,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花春的新时期,使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 摘要:“艺术歌曲”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它主要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有很多特点:一是曲调的表现力强,丰富多彩。二是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三是伴奏占据重要的地位,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现在声乐教材或音乐会曲目大多都取自艺术歌曲做典范,有很大的学习性跟欣赏性。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品分析;演唱 一、外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还有与Lied一词相近的Kunstlied,它的意思则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艺术歌曲是区别歌剧和民歌的一种歌曲形式,具体说来是指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是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和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其创作者们更加注重了人声和优美的旋律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 二、艺术歌曲的几项特征

(一) 诗与音乐的结合 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二) 以钢琴伴奏(独唱) 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一样重要。钢琴伴奏起的不只是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而且往往也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加复杂、精致的织体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其中就有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 (三) 结构精致 艺术歌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一般短小精致,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所以在欣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 (四) 内容丰富 由于歌词都是采用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很高。 (五)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是艺术歌曲的特质,它的特质也决定了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因此歌唱家们能否唱好艺术歌曲,也是衡量歌唱家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外)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 舒伯特是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他的一生短暂,他用

儋州民歌

儋州民歌 化学化工学院工艺104 1004500445 张盛强 儋州位于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方圆三千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七十万。其中沿海一带较为平坦,共余地区多属丘陵地带,而东南边沿与琼中、白沙交界一带,则是边疆起伏的山区。 儋州市是海南最早开拓的市县之一。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儋耳郡至今的两千多年中,儋州人民在琼西这块宝贵富饶的土地上艰苦奋斗、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儋州民歌。这里的民歌,不仅丰富独特,而且优美动人,是当地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儋州,“凡是长期在儋州歌海泛舟的采风之人,都承认儋州民歌不但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数量浩瀚,乡土味浓,生命力强,而且内涵丰富,音调奔放,旋律淳厚,优美动人,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是儋州民歌的主体,歌种分布与方言区基本是一致的。这些民歌若按音乐表现的风格特点、演唱形式和使用目的划分,则可分山歌、调声等类型。 (一)山歌 由于各种语言、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等因素,山歌因而分成了儋州山歌、“四里”歌和客家山歌等几种不同体裁。 1、儋州山歌:它是山歌的主体,具有悠久历史,丰富的内涵,通俗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灵活、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表现手法,是占全市人口多数的儋州方言地区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因此,淬地区最广,传唱人口最多,大大丰富了儋州这个“歌海”。 (1)山歌探源。古代儋州人的口头歌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时期已孕育或形成雏形。“肚有食,脚省力”这个现在仍流传的简短的古代儋州民谣,“说不定就是最初的儋州民歌”。到了公元623年(唐代武德五年)设立儋州后,在格律诗和新乐府的影响下,儋州山歌吸收了新的营养,趋向成熟。到宋代苏东坡贬儋时,已听到了“弦歌四起”、“夷声彻夜不息”。可见儋州山歌在唐宋时期已经很盛行,苏东坡贬儋四年,他亲自设馆任教,授徒讲学,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还收集歌谣,编歌踏唱,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展。儋州山歌的形成规模与发展,是由于受到苏东坡等历代文人的影响以及广大歌手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不断的开拓,创新和发展的结果,特别是从清朝中期起,受到本地举人张纲、进士黄河清和王文清等文人墨客的重视、运用和推广,已经不同凡响,可以说,从说晚清开始,儋州山歌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阶段,直到今天,仍然久盛不衰。 (2)儋州山歌的特色。它与我国民间歌曲体裁的“山歌”的划分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儋州山歌是吟诵性较强的,性质近似我国某些地区的“吟唱调”,然而又比“吟唱调”带有更多的音乐性。因而,也就具有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 ①、歌词格式:儋州山歌的句式是偶句式,有二、四、六及不限偶向式,在此当中,流行较广的是七言四句,四句齐平,又很讲究平仄韵律,因此很象格律诗的绝句。即所谓的儋州民歌格律化,指的是按照儋州口语的音韵系统确定的音韵系统,确定七言四句的平仄韵律格式。以韵脚来说,除了第三句外,第一、二、四句的尾字必须用同一韵部;而各句的韵字,按声调确定位置;第一句韵字是仄

海南黎族的风俗及受教育情况

海南黎族的风俗及受教育情况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其人口数目达到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区,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词汇。海南黎族分为哈方言、杞方言、闰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五大方言区,各地方言区的黎族服饰各有特色,黎族服饰工艺细致精巧,严谨大方,花纹和色彩的运用与调配非常讲究,主要与黑、白、宗,为基本色调,加入红、蓝、黄、青、绿等调配。勤劳智慧的黎族人民,通过美丽的服饰来寄托美好的愿望,渲染喜庆气氛,表达对平安吉祥幸福美满的热切追求,现代的黎族服饰设计者正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把黎族服饰之特点与个名族服饰之精华,巧妙而完美的融合起来,在原有的服饰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它标志着文明的升华,也标志着名族的发展和进步。 黎族文化考究: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海南黎族的历史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1992年,我国考古专家在三亚市落笔洞发掘出约一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近年在五指山、陵水、乐东等地考古发掘出了约四、五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主要是石器),说明在四、五千年前或至一万年前,海南岛就已人类居住。这些人是不是当今之黎族,尚待考证。所以,目前我国学术界当前对黎族来源的研究观点认为,海南岛黎族来源于古骆越人(因为当时骆越人的分布地域包括当今之海南岛),于殷周之际(约三、四千年前)渡海入岛。殷周之际渡海入岛的这批骆越人是当今黎族的组成部分,他们与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古老人类相互融合,不断演变,造就了今天的黎族。黎族的形成,渡过悠悠岁月,趟过漫漫长河,其称谓源自何时呢?黎族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交往时自称“赛”。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包括黎族在内)。“黎”这一专有族称,是汉族对其称谓,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黎族先祖依靠的原始生产工具,打鱼狩猎,刀耕火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早开拓了海南岛。秦汉时期,封建王朝开始统治海南岛。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打开琼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南北朝时,俚人领袖冼夫人统领了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岭南地区,岛上1000余峒俚人均归附冼夫人。冼夫人率其先请命于梁朝,后又归属于隋朝。唐朝以后,海南岛成了与南海诸国繁荣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随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统治不断巩固,部分大陆汉人、苗族和回族也陆续先后不断迁徙入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铁器生产工具和农耕生产技术,使黎族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明、清两代,封建地主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当地汉族相近,出现了定期的市场和墟场。但在五指山腹地则仍保留原

经典歌曲100首欣赏概述

《中职生经典音乐作品欣赏100首》概述 课程说明 设置本课程宗旨在拓宽中职学生的知识面,掌握一些歌唱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课程为选修课,适合中职生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 音乐是声音和时间的艺术,她是通过有组织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显示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人们听到音乐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行为方式反映到社会上,就产生了音乐的各种功能。 比如说认识功能,当人们在音乐中体会到它的民族特点,时代风格,题材样式或者领会到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时,就会通过联想去认识自然界的某种现象或某一生活场景。音乐可以让人身心愉悦,陶冶性情,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怎样欣赏音乐。一般来说,欣赏音乐有三种层次;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很直接,就是人本能地觉得这个音乐好不好听,当然人们判断好听和不好听的标准是不同的。同样一段音乐,这些人听着好听可能那些人觉得不好听,而有时候你这时候听着好听的音乐在那时候却觉得不好听了。感情的欣赏就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较好的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形象。而理智的欣赏就要通过地作品的内在结构做出分析了。 课程目标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合唱中人声的音色,了解歌唱艺术中各种演唱 方法。 二、能够听辨各种演唱方法,(如美声、通俗、民族)并对此做出评价,提 高鉴赏能力。 三、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声乐的发声方法。能够演唱一些 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 课程主要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有中国近现代歌曲、中国校园歌曲、中国民族歌曲和外国歌曲共100首经典歌曲。声乐知识与作品赏析、部分乐器的介绍,另外,还对部分音

外国民歌艺术欣赏

亚洲民歌 1.日本民歌《拉网小调》《樱花》《五木摇篮曲》 2.朝鲜民歌《阿里郎》《桔梗摇》《朝鲜八景》 3.蒙古民歌《母亲的恩情》 4.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星星索》《宝贝》《哎哟妈妈》 5.缅甸民歌《海鸥》 6.拉国民歌《站起来,新娘啊》 7.叙利亚民歌《你呀!你呀!》 8.土耳其民歌《厄尔嘎兹》 欧洲民歌 1.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纺织姑娘》《草原》《同志们勇敢地前进》 2.英国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夏天最后的玫瑰》《伦敦德里小调》 3.法国民歌《婚礼之歌》《金发姑娘》 4.德国民歌《小鸟飞起来》《妈妈,我有个愿望》《迎着曙光》《秘密的爱》《洛雷莱 5.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重归苏莲托》《我的太阳》《啊!朋友》 6.西班牙民歌《幻妮塔》《鸽子》 7.匈牙利民歌《别离我可爱的家乡》《今夜月光明又亮》《秋》《娶个什么样的新娘》 8.波兰民歌《小杜鹃》《波兰圆舞曲》 9.罗马尼亚民歌《照镜子》《祖国大地美如花冠》 10.南斯拉夫民歌《在遥远的地方》《姑娘去打水》《深深的海洋》 11.阿尔巴尼亚民歌《含苞欲放的花》 12.捷克民歌《爱挑剔的大姑娘》《牧童》 13.瑞士民歌《到留声湖去》《我孤独地坐在那里》 14.芬兰民歌《清脆的牧笛》 南北美洲民歌 1.美国民歌《草原上的家园》《马车从天上下来》《念故乡》《老人河》 2.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3.墨西歌民歌《美丽的西丽托》《你就是幸福》 4.巴西民歌《在路旁》 5.阿根廷民歌《土库曼的夜晚》《小小的礼品》 6.秘鲁民歌《飞逝的雄鹰》《两个姑娘在歌唱》 大洋洲、非洲民歌 1.澳大利亚民歌《羊毛剪子咔嚓响》 2.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

海南民歌儋州调声

海南民歌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以它独特的形式独树一帜于全国的民歌之林,被收入《中国音乐词典》。田汉先生1962年到儋州视察时,称之为“南国乐坛的奇葩”。儋州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汉族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儋州调声 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汉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2006年 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调声历史溯源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地处海南 岛西北部的儋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建置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特别是北宋一代文宗苏东坡曾谪居此地,弘扬文教,使儋州自古就有"诗乡歌海"之称。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调声节上所唱的歌起初大都为情歌,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或春光明媚之时,集体对歌、娱乐传情。到清末民初,调声又吸收了"学堂民歌"成分;到上世纪"五四时期",调声又出现 了许多革命题材内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的水利建设工地上的赛歌会曾掀起儋州调声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儋州调声的艺术特色 同崖州民歌一样,儋州调声也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不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以及调式都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儋州调声主要是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在乡镇集市或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谈情说爱,自发性地开展对歌比赛活动。特别是每年的"中秋歌会"尤其热闹,参加者往往成千上万。儋州调声歌声优美,热情奔放,舞姿百态,生动活泼,男唱女答,歌声此起彼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儋州调声体裁近似民间小调。曲调有宫、商、羽等多种调式,旋律进行中还经常出现调式交换和转调变化。而且,儋州调声在发展中善于吸收古曲、现代歌曲及外国歌曲旋律,这也是调声艺术常唱不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老的儋州山歌歌词大多是韵脚宽松的"二句半"。后来人们在劳动中又学到"车水歌"的旋律,再加入节拍鲜明的 舞蹈节奏和情绪昂扬的音调进行集体对唱,演唱时手臂和身体随歌声节奏前后摆动。 儋州调声历史悠久,它集中地反映了古代海南音乐的发展过程,对研究海南古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曾获得美国、加拿大等国际音乐专家和国内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同时,儋州调声也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是海南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

浅谈民歌演唱的二度创作

浅谈民歌演唱的二度创作 发表时间:2010-07-01T09:21:39.450Z 来源:《戏剧之家》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付威[导读] 民歌演唱艺术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民歌演唱艺术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一首好歌,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从纸面上立在舞台上,使听众受到感染并广泛流传,深入人心。因此,民歌演唱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心灵唱好民歌。 一、充分理解歌词和曲谱的内涵,让作品“立”起来 歌词和音乐是词曲作者智慧的结晶,充满着辩证的统一。但同时她们又是静止的,摆在纸面上的。让一首好歌变成立体的、有型的、充满活力且经久不衰、甚至成为经典,演唱者首先必须做到的是理解词曲的内涵,把词曲作者蕴藏在音符之中的深情厚意挖掘出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从历史的、现代的、民族的不同背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就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粗知天文地理,略懂古今中外,有较丰厚的阅历和经历。好学上进,多方吸取知识营养。对西方音乐和美声唱法有个大致的把握。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多民族歌曲的演变过程等知识都广泛涉猎,对民族唱法的速度、音色、语气、润腔等知识把握准确。把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变成自己的创作灵感。在理解消化词曲的过程中,发挥音乐的想象力,把自己幻化为词曲的意境角色,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身临其境,演唱出来就会情真意切,音乐角色也会栩栩如生。一个作品就会变无形为有型,立在舞台上,刻在历史上。 二、正确运用声音,演唱出民族风格,让作品“美”起来 民歌演唱者在演绎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作品时,需要不同的声音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民歌的“美”用声音表达出来。这是民歌演唱二度创作的重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语言、声调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民间风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行腔韵味各有不同,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时政歌、生活歌、多民族的情歌等音乐体裁演唱风格截然不同。把不同的民歌唱出不同的风格,听起来很美、很醉人、很感人,需要演唱者有扎实的功底,有独到的技巧,把声音表达得贴切,火候掌握得适当,体现出民歌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民歌的特点更突出一些,民歌演唱者必须在诠释词曲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和理解作品的风格,然后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和风格把作品二度创作出来,无论是“原生态”民歌,还是少数民族的小调、情歌、山歌、儿歌,都会用不同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作品的丰富内涵,歌唱者在具备了美妙的声音之外,还要具有驾驭各种声音和角色的能力。比如草原上的民歌要具有穿透力;陕北民歌要高亢有力。再比如摇篮曲要柔和甜蜜;船工号子要整齐雄浑等等。演唱者要创造性地让作品“拔高”、“加粗”,使音乐的全部涵义得以诠释,让听众“一饱耳福”,回味无穷。 三、艺术处理恰到好处,演唱韵味十足,让作品“打”出去 对于民歌演唱来说、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包括演唱的速度、力度、音色、伴奏都十分重要。在艺术处理上,先把歌曲的性质定位,要控制演唱情绪,找到全曲的一条红线,确定演唱的高潮和层次,分清强弱、轻重、快慢的变化。确定哪节是铺垫,哪节是高点。民歌演唱也像写文章一样,“歌如看山喜不平”。高低错落,快慢有致,才能体现出作品的美感和动感。一首歌曲,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必须由演唱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去体会、去挖掘、去创造。对词曲理解得越深刻,演唱经验越丰富,所表达的民族韵味就越充分。民歌演唱的二度创作还要挖掘某些潜在的东西,好的演唱者要注意“弦外之音”,平铺直叙的演唱表达不出民歌的特点,只有在“吃透”,“拿准”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感情的需要在音调处理上,在换气、装饰音、颤音、滑音、倚音等方面很自然地运用和过渡,唱出民族的特点、地域的特点、语言的特点。在演唱中,演唱者要调整到兴奋和激动的状态,放弃一切杂念,以既充满激情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情感解放了,才能有自然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加完美的感情表达。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民歌演唱绝非只靠嗓子、气息和共鸣。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沁人肺腑的效果,作品才能“打”出去。实现民歌作品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目的。

民歌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民歌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2) 一、民歌的演唱形式的概念 (2) 二、民歌的艺术特征的概念 (3) 三、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分析 (3) 3.1 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的概述 (3) 3.1.1歌曲创作背景 (3) 3.1.2 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4) 3.1.3 独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4) 3.1.4 领唱、齐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5) 四、与歌曲《走西口》演唱形式的对比 (5) 4.1 歌曲《走西口》的演唱形式的概述 (5) 4.1.1 民歌《走西口》——广为流传的《走西口》 (5) 4.1.2 二人台版本——唱腔最为悲凉最能引起共鸣的《走西口》 (6) 4.1.3 信天游版本——无奈中透着苍凉失落里夹着苦涩的《走西口》 (6) 4.1.4 京剧版本——作为国粹使其上升一个艺术高度的《走西口》 (6) 五、结论 (7) 六、参考文献 (8) 七、后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 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文学和音乐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 民歌是最早形成的音乐体裁之一。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体系,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中, 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唱千年而不衰。民歌闪耀着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 炽热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独具迷人的魅力。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诚的流露和表白。它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歌唱爱情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 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共同的艺术特征。民歌做为艺术家园中的一分子, 共同遵循着艺术的本质规律, 以中国民歌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鲜明艺术形象, 倾诉深刻的思想, 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关键词:民歌、演唱形式、艺术特征

黎族民歌 民歌系列

黎族民歌 海南黎族丧歌 -------------------------------------------------------------------------------- 海南黎族丧歌 卓亚娘演唱胡忠义采录 (黎族海南省凌水县) (一)探病 领唱:屋啊! 你为何寂静呀? 众唱:屋啊! 无人住也无人管呀! 出去远做长工呵! 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 啊!微啊!噢呀! 领唱:叫门啊! 无人开呀! 人到哪里去啊? 众唱:出远田啊!不能回; 弃房无人住呀,弃室无人管, 老鼠挖洞,山猪入房住。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 啊!微啊!噢呀! 领唱:为何睡得早啊? 为何睡得快呀? 众唱:做工劳累才早睡呀! 闲人没睡呀! 苦人睡啊! 架拉估茂!架拉估爱! 啊!微啊!噢呀! 领唱:叫你啊! 你不应呀!

众唱:乜鬼要你命呀! 乜鬼带你走?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 领唱:门啊!不关呀! 灯啊!不熄啊! 众唱:开门啊!迎你来呀!点灯啊!照你路。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 领唱:乜病啊! 病得重呀? 众唱:鬼病啊! 病得重啊! 作公作鬼都做了呀! 吃药啊吃丸都不好呀! 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 领唱:乜病啊! 治不好啊? 众唱:鬼病治不好啊! 鬼想要他去呀, 鬼想捉他走。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 领唱:今天啊! 见你叫一声呀! 往后啊! 何时见你面呀? 众唱:今天见你啊! 只一见呀! 往后见你呀在梦中。 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 (二)守灵 领唱:蛤子啊! 轮轮啼, 众唱:好家人入睡, 丧家乱惶惶呀!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 领唱:天啊!

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

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 艺术歌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在西方音乐文化蓬勃发展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音乐品种。是19世纪欧洲音乐社会生活中最为短小、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融诗歌、音乐、钢琴伴奏为一体。诗歌因音乐的表现使内涵、意境得以升华,音乐因诗歌的启迪而更能引发作曲家和听众美妙的遐想,而钢琴伴奏则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它的艺术表现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创作方法,已成为中外艺术歌曲的主要创作特征。艺术歌曲创作水平的高低,在当今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时代,是衡量一个国家歌曲创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回顾西洋艺术歌曲进入中国的过程,是一个从徘徊到交融、根植、结果的过程,是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近百年来,经过几代作曲家的不断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艺术歌曲宝库。最近,一个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及欣赏艺术歌曲的热潮正在兴起,大家崇尚高雅艺术,更需要作曲家们创作出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歌曲。在热情的听众面前,鉴借先进的,摒弃落后的、运用创新的技术手法写作艺术歌曲就成为当前每一位词、曲作家应重视的问题。下面,我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谈谈中外艺术歌曲名作中做融合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 一、旋律中的民族主题 "民族,是我们的理想。"---勃拉姆斯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对后世中、外作曲家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与当时德国民族诗人的诗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有着血缘关系。在舒伯特最优秀的歌曲旋律中,融合了奥地利、德国民族音乐音调的主题,并把它们纳入到作品中去,使富有民族特点的抒情性旋律成为当时音乐会上的主要抒情形式。同样,与舒伯特同时代的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所有从事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都喜爱运用本民族音调作为旋律主题进行创作,用以表达他们的民族情怀。如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去看望爱人的路上》,就是根据莱茵河下游的民歌主题创作的;《徒劳小夜曲》的主题旋律则取自波西米亚民歌音调;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别唱,美丽的人儿》是一首充满了格鲁吉亚民歌风情的艺术歌曲。另外,还有一些经过作曲家编配,通过美声唱法传唱下来的优秀民歌,如:意大利《我的太阳》、苏格兰《友谊天长地久》等,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精品。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波兰浪漫主义音乐的唯一代表肖邦,一生以从事钢琴演奏与创作钢琴作品为主,波兰民歌的影响表现在他作品旋律的总体轮廓上,在他为数不多的歌曲作品中,如《宴会》、《漂亮的小伙子》、《我的爱》、《指环》等,都能直接找到波兰民歌的主题,这种把民歌主题,甚至把民歌旋律直接纳入到音乐创作中去的现象,在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的作曲家那里,是一种理想的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 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在借鉴西方艺术传统,继承我国音乐传统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在歌曲主题音调的运用上,把民歌音调用于旋律创作中,或主题旋律直接取自民歌进行改编的也有不少。仅用新疆民歌改编的就有丁善德的《玛依拉》、黎英海的《阿拉木汗》、《在银色的月光下》、严良昆的《马车夫之歌》等,这些作品在旋律写作、在钢琴伴奏的织体的写作上都是根据民歌的内容灵活改编,很有特色,这些歌曲已成为我国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

最新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讲课讲稿

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 摘要: 扬州是中华戏曲、音乐文化的瑰宝,多年来流传于江苏扬州、泰州及其周边地区,源自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劳作中的号子、小调和风俗歌曲等民间歌曲。扬州民歌有别于江南吴侬软语的婉约、精致,而是具有“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艺术特征和风格。千百年来扬州民歌曲调优美、旋律动人,词曲流畅清晰、结构精巧,调式和调性也丰富自然、变化多端、别具一格,既展现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激扬,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钟灵秀美。扬州民歌之于当地百姓,如百般似水柔情滋润着扬州人的心田,也让很多他乡异客流连忘返,心弦激荡。 本文以扬州民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等与扬州民歌密切相关的因素,从扬州民歌所处的地域特征、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和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为切入点,探究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寻找

扬州民歌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依然 被传颂、吟唱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形式,民族音乐,艺术特征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s Abstract: Yangzhou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music culture, popular in Jiangsu for many years in Yangzhou,

Tai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local daily life and work in the songs, songs and other folk songs and folk ditty. Yangzhou folk so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Jiangnan whisper graceful and delicate, but a blend of North and south,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tyle of the rigid and soft ". For thousands of years, Yangzhou folk song melody, touching melody, lyrics clear and smooth, delicate structure, mode and tonality also have a unique style, rich natural, be the most changeful, both show the vast Jiyang Subei plain, but also permeated with the Jiangnan beautiful Zhong Ling. Yangzhou folk songs from the local people, such as a variety of gentleness moistens Yangzhou people's heart, also let a lot of country land linger, heart stirring. This paper takes Yangzhou folk so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factors o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儋州旅游发展情况

儋州市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一、儋州旅游概况及旅游经济总量 儋州,最早建制于公元前110年,古称儋耳郡,是海南岛最早的古郡之一,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是海岛西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她拥有着全省十分之一土地,九分之一海岸线,八分之一人口(面积3343平方公里,海岸线225公里,人口100多万)。儋州居于海南发展现代新型工业的核心地带,其经济发展与海口、三亚呈三足鼎立之势;举世瞩目的国家级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全国第四个保税港区——洋浦保税港区,以及科教力量雄厚的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地处境内。 儋州是海南西部唯一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文化古郡、魅力之都,其文化底蕴之厚重,被誉为“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及“诗乡歌海”之美誉。儋州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战略支点,禀赋着丰富的全国稀缺的生态、文化、温泉和滨海旅游资源。 近二十多年来,在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以及省旅游局的正确指导下,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经过近20多年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努力提升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优先加快发展”的发展战略之后,儋州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旅游接待过夜游客43.98万人次比2007年的41.76万人

次增长5.3%;接待47.66万人天比2007年的46.21万人天增长3.1%;旅游总收入2.51亿元比2007年的2.44亿元增长2.9%。旅游总收入(不含社会旅馆)占全市GDP(83.6亿元)的3%,占全市第三产业GDP(21.9亿元)的11.4%。 由此可见,儋州旅游业对本地国民经济的贡献日渐增多,并真正成为了第三产业的龙头,推动了我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1-2008年儋州旅游发展情况 注:2006年旅游人均消费:527.56元/人天;2006年以前的旅游人均消费:526.33 元/人天。 二、儋州旅游资源 我市旅游资源颇为丰富,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 与演唱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 摘要:“艺术歌曲”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它主要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有很多特点:一是曲调的表现力强,丰富多彩。二是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三是伴奏占据重要的地位,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现在声乐教材或音乐会曲目大多都取自艺术歌曲做典范,有很大的学习性跟欣赏性。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品分析;演唱 一、外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还有与Lied一词相近的Kunstlied,它的意思则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艺术歌曲是区别歌剧和民歌的一种歌曲形式,具体说来是指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是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和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其创作者们更加注重了人声和优美的旋律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 二、艺术歌曲的几项特征

(一) 诗与音乐的结合 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二) 以钢琴伴奏(独唱) 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一样重要。钢琴伴奏起的不只是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而且往往也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加复杂、精致的织体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其中就有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 (三) 结构精致 艺术歌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一般短小精致,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所以在欣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 (四) 内容丰富 由于歌词都是采用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很高。 (五)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是艺术歌曲的特质,它的特质也决定了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因此歌唱家们能否唱好艺术歌曲,也是衡量歌唱家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外)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 舒伯特是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他的一生短暂,他

2012海南卷

2012海南卷 一、单选题 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回答问题。 1.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A 0.5次/年 B 1次/年 C 2次/年 D 3次/年 2.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 下降10% B 上升10% C 上升30% D 上升50% 【答案】 1.C 2.B 【解析】 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因此30万亿/15万亿=2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即2×(1+20%)=2.4,国内生产扩大10%,即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1+10%)=33万亿,那么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为33万亿/2.4=13.75万亿,而其他条件不变,即货币供应量仍为15万亿,则物价上涨幅度为(15-13.75)/13.75≈0.1,即物价上涨大致为1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回答问题。3.据统计,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44.9万户,占比高达99.3%;从业人员7956人,占比77.9%;上缴税金1.5万亿元,占比54.3%,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 扩大消费需求 ②增加财政收入 ③降低恩格尔系数 ④提供就业岗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为帮助不小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减免企业税收 ②降低贷款利率 ③提供信用贷款 ④增加财政专项奖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3.C 4.B 【解析】 3.发展中小企业的作用可以从生产的作用角度来回答,其中扩大消费需求与降低恩格尔系数都是从消费角度来谈,并不是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故①③项错误;企业发展有利于国家税收收入的增加,因此②项正确;同时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人数,增加就业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故④项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即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减免企业税收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

外国音乐欣赏(终极版)

外国音乐欣赏 序: 音乐: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创造的艺术形象,为了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 优秀音乐作品的要求: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形式精美 第一章分节歌 分节歌:一首歌曲歌词分成几段,每段歌词韵律相同,并唱同一旋律,是民歌、通俗歌,简单的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常用的形式。 第一节: 叠歌:在诗歌中,有时每一节诗的后半部分是重复的相同的诗句,称为叠歌。用这种诗歌谱成的分节的歌,常分为主歌(独唱部分)、副歌(合唱部分)两部分,主歌唱的是每一节诗歌中不同的诗句,副歌唱的是每一节诗歌中相同的诗句。主歌唱每一节诗中不同的诗句,副歌唱每一节诗中相同的诗句。 分节歌中主歌和副歌位置有三种不同形式: 分为:1、主先副后比才“卡门”中(哈巴涅拉) 2、副前主后莫扎特(魔笛)中的男低音 3、副前主中副后构成三段式 第二节: 变化分节歌:分节歌的一种变化形式,每一段歌词的音乐不完全相同。 分节歌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化: 第一种:变化仅仅发生在某一段歌词的音乐当中,其余各段歌词的音乐保持不变。(舒伯特《鳟鱼》) 第二种,每一段的歌词旋律基础相同,织体发生变化。组织变化包括纵向,横向,纵横两方面变化(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第二章通谱歌 通谱歌:作曲家谱写多段歌词的歌曲时,为了要用音乐来表现歌词内容的细节,常常把每段歌词谱成不同的音乐,这样的歌曲就叫通谱歌。 *不同的作曲家为同一个词谱写的歌曲,可以是分节歌,也可以是通谱歌,是由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决定的。 叙事歌曲:《魔王》舒伯特,来自歌德叙事诗 第三章进行曲 进行曲:起源军队行进时所演奏的音乐,用来发扬军威、鼓舞士气,为了配合行进的步伐,节奏通常采用2/4,4/4、6/8成双的拍子。 18世纪以后,进行曲体裁从行军时所用的军队进行曲扩大到了用于各种场合的队列音乐,如节日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瓦格纳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丧葬进行曲,加冕进行曲,宗教进行曲。 最著名的丧葬进行曲:1、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 2、贝多芬《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3、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第四章小夜曲 小夜曲:中世纪欧洲游吟诗人在月明之夜用吉他和曼驼林,在贵妇人的窗下且弹且唱,倾诉爱情,所唱的歌曲就称小夜曲。 小夜曲包括:1、声乐小夜曲(舒伯特声乐套曲《天鹅之歌》中第四首《小夜曲》) 2、器乐小夜曲(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也称《小夜曲四重奏》) 3、讽刺性小夜曲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的笔下,小夜曲的题材开始扩大。不仅可以抒情,也可以叙事,讽喻,表现幽默和风趣。 还有一种小夜曲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在情人的窗下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