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河中石兽》知识归纳

(完整版)《河中石兽》知识归纳
(完整版)《河中石兽》知识归纳

河中石兽

一、实词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靠近2、山门圮于河: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4、阅.十余岁:经历了

5、求.二石兽于水中:寻找

6、竟.不可得:终于

7、棹.数小舟:划船 8、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讲学

9、究.:推究 10、物理

..:事物的道理。

11、是.非木柿:这 12、湮.于沙上:埋没

13、渐沉渐深耳.。:语气词,表示罢了14、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15、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16、石必倒掷坎穴

..:坑洞

17、转转不已

..:不停止 18、遂.:于是

19、反溯流

...:按照他的话去做..逆上:逆流 20、如其言

21、但.:只 22、可据理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虚词:

“之”的用法和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代词,它,这件事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代词,代石兽

4、一老河兵闻之.代词,讲学家的话

5、当求之.于上流代词, 代石兽

6、其反激之.力助词, 的

7、至石之.半助词, 的

8、求之.下流,固颠代词, 代石兽

9、求之.地中代词, 代石兽

10、然则天下之.事……助词,的

“于”的用法和意思

1、山门圮(pǐ)于.河介词,在

2、求石兽于.水中介词,在

3、湮(yān)于.沙上介词,在

4、当求之于.上流介词,从,到

5、必于.石下迎水处介词,在

6、果得于.数里外介词,在

“其”的用法和意思

1、其.反激之力:代词,水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其中

三、问题探究。

1、本文针对找石兽这件事,有什么提出了哪些寻找方法?他们各自依据是什么?这些方法

有用吗?为什么?

①庙僧在原地寻找,“不可得”,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沙性和水流的关系。

②庙僧顺流而下寻找,依据:以为顺流下矣,结果“无迹”,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和沙性,

只考虑水流。

③讲学家提出原地沙下找,依据:以为石头会“渐沉渐深”,不可能找到,因为他只考虑石性、沙性,不考虑流水。

④老河兵提出逆流而上找,依据:河水冲击石头,石兽反而逆流而上。“果得于数里外”,因为他不仅考虑到石性、沙性,还考虑了水流关系。

2、如何理解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庙僧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人;讲学家代表的是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主观臆断”的人;老河兵代表的是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人。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

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4、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嘲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如何理解“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①嘲讽了那些据理臆断,自以为是的人;②用反问强调要根据实际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主观臆断。③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