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腐植酸钠

MSDS腐植酸钠
MSDS腐植酸钠

M a t e r i a l S a f e t y D a t a S h e e t

Section1-ChemicalProductandCompanyIdentification 【NameofGoods】:SodiumHumate

【Manufacturer】:JiangxiPingxiangLeleHumicAcidFactory

【Address】:Xiaoqiao,Westsuburb,Pingxiang,JiangxiProvince,China

【Phone/Fax】:+86-799-3458163/+86-799-3458481

Section2-Composition/InformationonIngredients

【Composition】【CASNo.】【CASNo.】【Weight%】

SodiumHumate6808-0≥80%

Water7732-≤20%

Section3-HazardsIdentification

【Emergencyoverview】:Undernormalcondition,thisproductisnotconsideredto behazardous.

【PotentialHealthEffects】:

Eye Maycausesirritationandphysicalinjuretoeye.

Skin Maycausesslightskinirritation.

Ingestion Maycausegastrointestinalirritationwithnausea,vomitinganddiarrhea.

Inhalation Causerespiratorytractirritation.

Section4-FirstAidMeasures

【Inhalation】:.

【Ingestion】:.

【SkinContact】:Washexposedareawithsoapandwater.

【EyeContact】:Immediatelyflusheyeswithplentyofwaterforatleast15minutes,.

Section5-FireFightingMeasures

【Hazardousproperties】:Carbonmonoxide,sulfurdioxide,orcarbondioxide. 【Hazardouscombustionproducts】:None

【Fire&ExplosionHazards】:None

Section6-AccidentalReleaseMeasures

【Handling】:Avoidcontactwithskin,

【Storage】:Storeitinacool,ventilatedwarehouse.

Section8-ExposureControls/PersonalProtection 【AirborneExposureLimits】:Notestablished 【EngineeringControl】:.

【EyeProtection】:Usechemicalsafetyglasses.

【Skinand bodyProtection】:Appropriateprotectiveclothing,glovesandshoes. 【HandsProtection】:Rubberorotherchemicallyresistantgloves.

Section9-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

【Appearance&Odor】:Blackorbrown,powder.

【Solubility】:SolubilityinWater.

【Melting/Flashpoint】:Nodataavailable.

【Ignitiontemperature】:Nodataavailable.

【Vapourpressure/density】:Nodataavailable.

【Specificgravity】:Nodataavailable.

Section10-StabilityandReactivity

【Stability】:Stable

【Incompatibilities】:Theoxidesproducingexothermicreaction

【HazardousdecompositionProducts】:Burningmayreleasenoxiousfumesandg asessuchascarbonmonoxide,sulfurdioxide,orcarbondioxide.

Section11-ToxicologicalInformation

【AcuteToxicity】:Nodataavailable.

【Offensive】:Nodataavailable.

【Reproductivetoxicity】:Nodataavailable.

【Aspirationhazard】:Nodataavailable.

Section12-EcologicalInformation

【Ecotoxicity】:Nodataavailable.

【Persistence/degradability】:Nodataavailable. 【Bioaccumulativepotential】:Nodataavailable.

【Mobilityinsoil】:Nodataavailable.

Section13-DisposalConsiderations

【Land(asperADRclassification)】:Thissubstanceisnotclassifiedasdangerousun derADRregulations.

【IMDG】:ThissubstanceisnotclassifiedasdangerousunderIMDGregulations. 【IATA(countryvariationsmayapply)】:Thissubstanceisnotclassifiedasdangero usunderIATAregulations.

【DOT(US)】:ThissubstanceisnotclassifiedasdangerousunderDOTregulations. Section15-RegulatoryInformation

【RegulatoryInformation】:Thissubstanceisnotregulatedasadangeroussubsta nceontheTSCA/IECSCinventory.

Section16-OtherInformation

【CreationDate】:Sep27th,2011

Revision#2Date:Oct20th,2016

亚硝酸钠安全数据表(MSDS)

亚硝酸钠安全数据表(MSDS) 亚硝酸钠安全数据表(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51525 CAS 号7632-00-0 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英文名称sodiumnitrite 别名 分子式NaNO2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分子量69.01沸点320 C (分解) 熔点271 C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密度相对密度冰=1)2.17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1(氧化剂)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经口属剧毒类。

急性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 65mg/kg(大鼠静脉)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亚硝酸烟雾)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亚硝酸盐) 4.实验室监测方法: 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7493-87)(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GB13580.5-92,水质)(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5.环境标准: 中国(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mg/L)I 类0.001 ;II 类0.01 ;III 类0.02 ;IV 类0.1 ;V类0.1以上(亚硝酸盐,以N计)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I类0.06 ;II类0.1 ;III类0.15 ;IV 类1.0 ;V类1.0(亚硝酸盐,以N计) 中国(GB10147-88)食品卫生标准(mg/kg,以NaNO2计)20(香肠、香肚);4(蔬菜);3(粮食)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亚硝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亚硝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97 CAS No.: 7632-0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亚硝酸钠 ?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 - 1 - 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亚硝酸钠MSDS

国标编号: 51525 CAS: 7632-00-0 中文名称: 亚硝酸钠MSDS 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 别名: 分子式: NaNO2分子量: 69.01 熔点: 271℃ 密度: 相对密度(水=1)2.17 蒸汽压: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状: 危险标记: 11(氧化剂) 用途: 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剧毒类。 急性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65mg/kg(大鼠静脉)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亚硝酸烟雾)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亚硝酸盐) 4.实验室监测方法: 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7493-87)(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GB13580.5-92,水质)(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MSDS 亚铁氰化钾

MSDS-13 亚铁氰化钾编制日期:2009-5-15 1.产品/公司标识 商品名称:亚铁氰化钾 英文名称: Potassium ferrocyanide 分子式:K4Fe(CN)6·3H2O 分子量:422.39 CAS号:13943-58-3 MSDS编号:13 生效日期:2009-5-15 2.组分信息 化学物质英文名称CAS RN 含量(%)亚铁氰化钾 Potassium Ferrocyanide 13943-58-3 纯品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燃烧爆炸危险: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本品属低毒类。吸入引起咳嗽、气短。大量口服引起胃肠不适。有资料报道,中毒时肾脏受损害,尿糖大量增加。接触本品多年的工人中,未见发生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 接触途径:由呼吸道侵入。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硝酸铜、亚硝酸钠加热时发生爆炸。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有害燃烧产物:氰化钾、氧化钾、氮气。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硝酸盐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亚硝酸钠(msds)

材料安全资料表(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597 CAS No.:7632-00-0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亚硝酸钠≥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属于危险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0.1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亚硝酸钠性质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NaNO2),俗称亚硝酸盐,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钠。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本品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 目录 简介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量运用作用与危害用途药理危害危险性类别亚硝酸纳的制备化学毒性应急处置储藏运输废液处理亚硝酸钠的检验行业生产标准简介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亚硝酸钠 害,2011外贸原单女装,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基本信息性质化学式NaNO2 摩尔质量69.00 g mol?1 外观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密度 2.2 g/cm3 (固) 熔点270°C 沸点320°C 分解 亚硝酸钠 在水中的溶解度82 g/100 ml (20 °C) 结构晶体结构三方危险性MSDS External MSDS EU分类氧化剂(O) 有毒(T) 对环境有害(N) 警示性质标准词R8, R25, R36, R37, R38, R50 安全建议标准词S26, S36, S45, S61 闪点不可燃相关化学品其他阴离子硝酸钠其他阳离子亚硝酸钾、亚硝酸铵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白色至淡黄色粒状结晶或粉沫,无臭,有吸潮性,有毒,微溶于醇及乙醚,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9。相对密度(水=1):2.17;熔点:271℃;沸点320℃(分解)。[1]化学性质属强氧化剂又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会逐渐氧化,表面则变为硝酸钠,也能被氧化剂所氧化;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与有机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 MSDS表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序号化学品名称主要物质成份理化性质危害性处理措施 1 苯C6H6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易燃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蒸汽有毒 2 密闭储存 2 甲苯C7H8无色透明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1,2,7 密闭储存 3 二甲苯C8H10无色易燃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2,7 密闭储存 4 乙醚C4H10O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吸湿性,味甜1、2、7 密封存于阴凉、干燥处 5 四氯化碳CCl4无色液体,有特殊甜味,微溶于水不易燃7,10 密闭储存 6 甲醇CH3OH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毒2, 7 密闭储存 7 乙醇C2H5OH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易溶于水 2 密闭储存 8 丁醇C4H9OH 无色有酒味的液体,微溶于水 2 密闭储存 9 硝酸HNO3带微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腐蚀性 5 密闭保存,避光 10 丙酮C3H6O 无色透明略带香味的液体,易着火,与水、乙醇互溶1,2,7 密闭储存 11 苯酚C6H6O 白色晶体,有臭味,有毒,有腐蚀性,易溶于酒精7 密闭储存 12 甲醛CH2O 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有毒,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3、7 密闭储存 13 甲醛CH2O 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易聚合,有还原性1、3、5、7 密闭储存 14 氢氧化钠NaOH 白色半透明晶状固体,有强吸湿性,溶于水 5 密闭储存用自来水 冲洗 15 三氯甲烷CHCl3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空 气中易被氧化成剧毒光气 7,10 密闭储存 注:危害性: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亚铁氰化钾MSDS

亚铁氰化钾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表) 标识中文名:亚铁氰化钾英文名potassiun ferrocyanide 分子式:K4Fe(CN)6·3H2O 分子量:422.39 CAS号:13943-58-3 危险性类别:化学类别: 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 主要用途:用作化学试剂,用于冶金工业和制造氰化钾、铁氰化钾颜料等。外观与性:状柠檬色单斜晶体。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属低毒类。吸入引起咳嗽、气短。大量口服引起胃肠不适。有资料报道,中毒时肾脏受损害,尿糖大量增加。接触本品多年的工人中,未见发生皮炎。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本品不燃。闪点(℃):无资料。 爆炸下限(%):无资料。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与硝酸铜、亚硝酸钠加热时发生爆炸。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 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硝酸盐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试剂级均为: 一级≥%;二级≥%。 CAS No.: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 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 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2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 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

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 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 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PH: 熔点(℃):2713 沸点(℃):320(分解)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最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亚硝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亚硝酸钠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2020年1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 2014年9月11日 版本: 1.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CAS No.:7632-00-0 分子式:NaNO? 分子量:68.995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份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3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GHS03,GHS06,GHS09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份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事故响应: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使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记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物理和化学危险: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份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硝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钠; 智利硝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nitrate; sodium saltpeter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硝酸钠7631-99-4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大量口服中毒时,患者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易氧化物质、硫磺、亚硫酸氢钠、还原剂、强酸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 化物气体。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 沸溅。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 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 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 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 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 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易(可)燃物等分 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 名称亚硝酸钠英文名sodium nitrite别名 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 规格吨危险性分 类 第五类氧化剂CAS号7632-00-0 UN号1500 危规号51525 登记号储存数量 储存地点库房使用地点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熔点(℃):271 相对密度(水=1):2.17 沸点(℃):300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危险特性概述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泄露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及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 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安全标签

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597 CAS No.:7632-00-0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亚硝酸钠≥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

亚硝酸钠msds

、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剧毒类。 急性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65mg/kg(大鼠静脉)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亚硝酸烟雾)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亚硝酸盐) 4.实验室监测方法:

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7493-87)(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GB13580.5-92,水质)(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5.环境标准: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MSDS目录(完整版本)

物料数据安全表目录 分类名称MSDS 所在页 使用范 围 备 注 化验室试剂过氧化氢 4 化验室试剂 硝酸7 化验室试剂强腐蚀品 专柜存放氢氧化钠10 化验室试剂强腐蚀品 专柜存放乙醚15 化验室试剂易燃液体 专柜存放酒精21 化验室试剂 硫酸28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盐酸34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重铬酸钾39 化验室试剂 氯化钡41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乙酸44 化验室试剂 石油醚49 化验室试剂 硫酸铜51 化验室试剂 硫酸钾52 化验室试剂 基准无水碳酸钠53 化验室试剂 基准邻苯二钾酸氢钾54 化验室试剂 酒石酸56 化验室试剂 硼酸54 化验室试剂 锌粉56 化验室试剂 氢氧化钾59 化验室试剂强腐蚀品 专柜存放可溶性淀粉60 化验室试剂 无水对氨基苯磺酸61 化验室试剂 碘化钾63 化验室试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4 化验室试剂 异丙醇66 化验室试剂 酚酞68 化验室试剂 玫瑰红酸69 化验室试剂 香柏油70 化验室试剂 乳糖70 化验室试剂 蔗糖71 化验室试剂 氯化钠72 化验室试剂 1-萘胺72 化验室试剂 酒石酸钾钠74 化验室试剂 草酸钾75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乙酸铅76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磷酸氢二钠78 化验室试剂

甘氨酸80 化验室试剂 甲基橙81 化验室试剂 甲基红82 化验室试剂 碱性品红84 化验室试剂 溴甲酚绿85 化验室试剂 结晶紫87 化验室试剂 番红T 88 化验室试剂 碘90 化验室试剂 红四氮唑91 化验室试剂 磷酸二氢钾93 化验室试剂 氯化铵94 化验室试剂 硝酸银96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亚硝酸钠98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七水硫酸钴99 化验室试剂 基准碳酸钙101 化验室试剂 玫红酸钠102 化验室试剂 酸性铬兰K 104 化验室试剂 盐酸羟胺105 化验室试剂 铬酸钾107 化验室试剂 苦味酸108 化验室试剂 硝酸汞110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亚铁氰化钾112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七水硫酸锌113 化验室试剂 硝酸钾115 化验室试剂易燃易爆 专柜存放亚甲基兰117 化验室试剂 磷酸118 化验室试剂强腐蚀品 专柜存放钼酸铵120 化验室试剂 硫代硫酸钠122 化验室试剂 草酸铵123 化验室试剂专柜存放 125 生化试剂 营养琼脂、琼脂粉等培 养基 126 FT120设备专用 FT120专用清洗液、调 零液 柠檬酸133 化验室试剂 庚烷磺酸钠136 化验室试剂 三氯乙酸139 化验室试剂 甲醇142 化验室试剂易燃液体 专柜存放乙腈145 化验室试剂易燃液体 专柜存放氨水148 化验室试剂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亚硝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别名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NO.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 亚硝酸钠≥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有毒物品(低毒)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爆炸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mg/m3) 0.1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