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的古诗——汉江临眺

关于山的古诗——汉江临眺
关于山的古诗——汉江临眺

关于山的古诗——汉江临

汉江临眺(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

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译文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解说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八。开元二十八年(740),40岁的王维调知南选,以殿中御使的身份去黔中等地任选补使,途经襄阳时作此诗。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景观和感受,既是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恢宏阔大,是历代文人写江汉景象的佳作。《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犹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唐诗成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

赏析

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

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了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 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公元709—780年)字文房,河间(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县)人。唐代诗人。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作品集为《刘随州诗集》。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自诩为“五言长城”。其流传于世的诗中,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最为有名。 [注释] 宿——过夜,夜里睡觉。芙蓉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山下有芙蓉湖。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暮——傍晚,天色将要暗的时候。苍山——

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白屋——这里是指茅草屋,很简陋的房屋。柴门——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犬吠——狗叫。吠,狗叫。 [译文]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全诗翻译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 屋贫”全诗翻译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词语解释】 (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白屋:茅草屋。 【诗文赏析】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

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赏析二: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学习目标 (一)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二)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背诵本诗。 1.诗人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2.解题 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解析: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3.赏析 (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相信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 (2)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写出你的分析吧: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小结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曾丽华 教学目标: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呢? 好,请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点评:你观察的仔细,你的眼睛真亮) 2?这幅画还有声音哦,请竖起耳朵仔细的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点评:你听的真仔细) 3.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点评:你表达的真好) 过渡: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 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 诗的题目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班齐读课题)

二、解释题,知作者 1、解诗题 过渡:俗话说“解诗先从题入手” ,那谁能来说说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从“逢”“宿”等字词的意思来理解) (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问:这首诗是谁写?(唐刘长卿)过渡: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刘长卿唐代诗人,河北河间人。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他的诗歌有一部分是感伤身世之作,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一次,刘长卿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在他去的途中遇上了大风雪,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读准字词,读通诗句 1、听范读。(出示课件)请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过渡: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 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巡视。(课件出示古诗) 3、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读,评议(主要是字音) 预设1:(点评: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 预设2:谁来读?(点评:读得非常认真,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她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他读正确。)真不愧是个小老师。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两位同学表现得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翻译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词语解释】 (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白屋:茅草屋。 赏析一: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

小学五年级语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唐.刘长卿) 白屋贫(所感) 风雪夜归人(所见) 同情劳动人民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赏析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4]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 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 人 教学目标: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想象诗句 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 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 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全班齐读课题。 1、理解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说:那谁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例:哪个词是遇到的意思? (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师:这首诗是谁写?(唐刘长卿)过渡:同学们预习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

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刘长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 还曾经被人诬陷而进了监狱。他所写的诗往往和他自己 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 部分感伤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了,咱们对诗人刘长卿有了一定的了解,相 信从他的诗中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 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的时候,注意诗中生字的读音。 1、听范读。(出示课件)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巡视。(课件出示古诗) 3、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看看大屏幕,红色的字就是我 们要学习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诗当中,大家是否还认得 的它,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读,评议(主要是字音)预设1师:(点评: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这两位同学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能做得到吗?齐读古诗预设2师:谁来读?(点评:

古诗词拼音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翻译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翻 译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拼音版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rì mù cāng shān yuǎn , 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chái mén wén quǎn fèi , 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答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答案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逢雪宿芙蓉山①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②远,天寒白屋③贫。 柴门闻犬吠④,风雪夜归⑤人。 【注释】 ①芙蓉山:地名。②苍山:青山。③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④犬吠:狗叫。⑤夜归:夜晚归来 【译文】 远处青山迷蒙,我在风雪途中艰辛地跋涉着。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见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在卧榻上听到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寒白贫) (2)首句“日暮苍山远”中的“_____”点明时间,正是傍晚。“_______”,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日暮苍山远) (3)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时间顺序) (4)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白屋风雪夜)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

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拓展阅读:刘长卿经典名句 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2、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刘长卿《别严士元》 3、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见寄》 8、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9、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0、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11、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菡萏千灯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情感目标: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具准备:朗读带、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出示小黑板) 二、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三、解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生读一遍、正音、全班再读一遍); 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 四、学习生字。 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笔要写成长点;芙:读fú第三声不读fǔ第二声;蓉的音与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贫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边是犬表示狗叫一点不要忘记写)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古诗) 五、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优秀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人简介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二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攻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2.解题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解析: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远: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2.探究学习,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说出你的分析吧: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三、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四、课堂检测练习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在山路上,诗人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傍晚,心里焦急。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 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 3.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 主人很贫穷,他可能是出去打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债,为生活在奔波劳作。(供参考,想象合理即可。) 4.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 解析: (1)“归”是诗人的来到,因为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2)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答案供参考,有理即可。)

【同步练习】《7唐诗五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长春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同步练习 1. 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2.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图。 3. 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4. 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5.. 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6.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

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朝代)的,这首诗的体裁是。 8. 分别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 9. 按要求默写。 ①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的句子:。 ②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的一句:。 10. 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 11. 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①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__ ②天寒白屋贫____________ 12. 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①柴门闻犬吠___________ ②风雪夜归人_____________ 13. 相近字组词 暮_________ 逢_________ 墓_________ 缝_________ 14. 相近字组词 芙_________贫_________ 夫_________贪_________ 15.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 16. 诗人哪一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17. 最先打破静夜的声音是什么? 18. 解释诗句的意思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9. 解释诗句意思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