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8)--第8章动作分析

[作者:tian 来源: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07-4-15 文

章录入:admin01 ]

【学习目标】

掌握骨骼肌力量性

练习和伸展性练习

的解剖学依据,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多关节肌理论、环节受力分析法、动作分析理论。能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学习和体育实践。

授课方式:

网络多媒体课件

【基本要求】

1基本掌握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和肌肉工作性质分类。

2了解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第八章动作分析

【基本内容】

第一节肌肉的工作分析

一、肌肉工作及协作关系

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许多肌肉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些肌肉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成为原动肌,有的成为固定肌、中和肌或对抗肌。

(一)原动肌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肉称为原动肌。它们的收缩是完成动作的原动力,是分析研究动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原动肌所起作用的主次,又可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如伸肘关节的主动肌是肱三头肌,副动肌则为肘肌。

(二)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成为对抗肌。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三)固定肌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块骨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运动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他肌肉来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支撑骨)。这些对支撑骨起固定作用的肌肉称固定肌。例如,在做负重弯举(屈肘)时,就需要固定上臂,那些固定上臂的肌肉就是固定肌。

(四)中和肌

3了解环节受力分析法。

4掌握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5基本会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

1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群。

2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3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

4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肌肉的长度亦有所变化的这种肌肉工作。

5静力性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的这种肌肉工作。

6克制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向心收缩。此工作的特

如果原动肌对动点骨具有多种功能,为了有效的发挥其中的某种功能,就需要有另外的肌肉来抵消那些不必要的功能。这些用来抑制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就是中和肌。

例如:髂腰肌有使大腿屈和旋外的作用,其屈的作用可使大腿向前迈。而外旋的作用,则可产生“外八字” 脚的步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需要大腿的内旋肌(如臀中肌前部)来抑制髂腰肌的旋外作用,此时的臀中肌前部就起着中和肌的作用。

二、肌肉工作的分类

肌肉工作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一)静力性工作

静力性工作也称支持工作,这类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如燕式平衡、马步站桩等动作。

静力性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长度不变,又称肌肉的“等长收缩”。

(二)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动力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

1克制工作:

又称向心收缩。这种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绝大多数体育动作属于此类工作,例如,负重弯举的上举阶段。

2退让工作:

又称离心收缩。其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例如,负重弯举的下降阶段。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量,可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一)单关节肌

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一般比较短而粗,作用力集中在一个关节、收缩力大,如三角肌、胸大肌、臀大肌等。

(二)多关节肌

多关节肌的肌腹或肌腱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一般较单关节肌长。如果多关节肌只对一个关节起作用,则比较有利,发力大,关节运动幅度也大,这是它比单关节肌优越的地方。但是,多关节肌也有其缺点,主要是“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点是肌肉的拉力矩

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7退让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离心收缩。此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

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

8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9多关节肌:其肌腹或肌腱跨过两个或

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

10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

充分发挥作用的这

种现象。

11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

动拉长后,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主动不足。例如,在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时,再做小腿屈的动作会感到困难,屈的幅度大减,这是骨后肌群主动不足的表现。再如,在屈腕的情况下,再屈指就会很困难。因此,在单杠大回环时,当身体摆向前方时,腕关节屈度就会增大,如果不及时调整握杠手腕的角度,就会脱手掉出去。原因是当腕关节屈的角度大了,由于前臂前群肌的主动不足而使手指松开。在训练新手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2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当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拉长后,在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多关节肌“被动不足”。例如,当膝关节伸直时,大腿在髋关节处屈的程度就会大幅度减小,这是骨后肌群被动不足的缘故。

了解了多关节肌的特点后,在设计体育动作时和运动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问题,使多关节肌的力量或伸展性集中在一个关节上,以取得较大的运动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的情况下训练肌肉,以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协作关系

在一个关节周围,往往同时配布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它们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以利于完成动作。比如,单关节肌发力集中,效率较高,但收缩幅度有限。而多关节肌一般较长,在运动幅度方面可以弥补单关节肌的不足。

四、确定原动肌的方法

(一)方法介绍

找原动肌最精确的方法是肌电图或动态应变仪法即用电子仪器—肌电仪或示波器把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生物电流及其变化描记下来,不但可以确定完成某动作的原动肌群,还可明确它们收缩持续的时间和收缩强度。

另一种方法是观察肌病患者的动作,患肌做不出的动作,可以反证正常肌肉的功能。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正常解剖学中有关肌肉功能的知识(三角肌可以使肩关节外展;大收肌可以使髋关节内收等)。

不过在运动实践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即同样是髋关节屈曲,不一定都是髋关节屈肌在收缩用力,例如跑步时髋关节屈,是屈髋肌在收缩用力;在落地缓冲时髋关节屈,却是伸髋肌在收缩用力。同是髋关节屈曲,原动肌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群,是由于环节受力情况不同,所以要正确分析动作,需要掌握环节受力情况。

(二)环节受力分析法

环节运动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环节的力可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内力主要是肌力;外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器械弹力、介质阻力和来自他人(对手)的肌力等。内力总是与外力一起作用才能引起环节运动的。所以,只有分析环节的受力情况才能找出原动肌。环节受力分析法分两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