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者

①“文化大革命”中,那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仄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我感到新奇,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小鱼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那人还是不动。我却急了:“钓,快钓!”

②他仍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我立即掉头逃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他总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鱼来。

⑤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我就赶牛回队牛圈,在那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⑥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我走过去,说:“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

⑦“钓鱼。”他说。

⑧“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

⑨“鱼可怜见的。”

⑩“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

?“钓愁!”

?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后来,我就慢慢了解清楚这个怪人了。他是一位作家,据说写过好多好多的书,但他是“黑帮”,遣到山里来改造。

?我们慢慢地熟了,虽然他不和我多说话,我也只会陪着他空钓鱼,但我们毕竟是成了朋友。两年后,他却走了。母亲说,他已经被调走了,那杆钓竿是送我作纪念留下了。

?从此,我再没有见到这位钓者了。

?但我终于又在河边的芦苇深处碰上他了哩。

?今年春天,我依旧放牛回来,正是芦苇从水里长出来,在向着天空窜出一丈来高了,我骑着牛,弄着我那笛儿,悠悠地吹,任着牛儿在芦苇丛的曲径里走。蓦地,我看见一个

人,在那柳树根上,横一杆钓竿,一动不动地坐着。啊,是他吗?但我又多么害怕是他呀!他在这里钓了几年的愁,他已愁得可怜了,他不能再在这儿钓愁了啊!

?我走近去,是他!人已经很老了,但脸却显白,满下巴的毛也白了。我默默地坐下来,陪着他,他始终没有发觉,那么横着鱼竿,那浮子又开始在微微地激动了,激动着……。我毕竟长大了,不忍心看着他那痴呆的样子,站起身悄悄走了。

?回到家,听母亲说了,他果真是又到我们村来的,就在东巷口王贵家的一间空房里住着。夜里,我说什么也该去看看我的这位朋友了。一进门,他正坐在灯下的桌边,面前是厚厚的一摞书,一摞纸,他头就埋在那高高的两摞中间写什么,一只手,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正夹着烟,烟从额角升上来,钻进头发里,那满头便着火一般的。我不觉心头一紧:他一定又在写什么检查哩,记得以前有一回,他写检查的时候,正碰着我去找他,他赶忙用手将纸捂了,很羞愧地给我笑,笑得我不自在了几天……。我收了脚步,又回家去了。

?此后,每天黄昏,我总瞧见他坐在河边芦苇深处钓鱼了。

?我终于走近他去,大声地问他,他发觉我了,立即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我很吃惊,不知道他这是怎么啦,心想愁极了的人会这么发疯的,就眼泪哗哗地淌下来,但他就替我擦了,而且嗬嗬嗬地大笑起来,他原来也有笑声啊,竟笑得这么美!

?月亮又上来了,月就在水里,看得见那小鱼在星群中游动。他却不再下钓了,问我这几年的日子可滋润,问我可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爱着,问我现在成了大牛倌放多少牛……我没有回答,只催他钓鱼。

?“你钓吧。”

?“我钓够了。”

?我看看身边,并没有什么银鱼儿闪动,问:“还是愁吗?”

?“不,是文章。”

?“文章?”

?“我现在又有笔了,要来写书,白天劳作,晚上写作,黄昏里出来构思,就又要靠鱼竿了。”

?哦,我现在才明白了,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从此,黄昏里,我的朋友总在小河边芦苇深处垂钓了,那水静静的,星月就在水里,鱼儿就在天上,他坐在这天上地下,盯着那浮子,浮子不动,人也不动,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

(选自《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自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写的是一位在动乱岁月被下放到小山村的作家人生变迁的故事。

B. 文章多次描写月亮照在水中,静静的,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都烘托了作家的孤独悲伤。

C. 文中用一系列动词详细描写了作家铲牛粪,写出他处境艰难,暗含对他不幸的同情。

D. 文中“我”,一个放牛娃,用他的善良和真诚打动了受到不公对待的作家,作家离开时下了钓竿表示感激与怀念。

(2)作家在小河边从以前“钓愁”到后来“钓文章”,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品析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与作用。

②“一只手,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正夹着烟,烟从额角升上来,钻进头发里,那满头便着火一般的。”请从描写方法角度品析句子。

(4)本文叙事采用了插叙的方法,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插叙的作用。

(5)文章结尾颇有诗意,请结合文章分析“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B

(2)作家在文革中被打成“黑帮”,遣到山里来改造,他以钓鱼来排遣心中的孤独和苦闷;文革过去后,他回到山里的河边地回忆过往的生活,内心平静而充实。

(3)①踽踽,一个人独自行走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及我对他的同情,为下文我随他一起去河边钓鱼作铺垫(引出下文我随他一起去河边钓鱼)。②外貌描写,写出作家吸着烟沉浸在创作中投入的情态,表现作家对写作的热爱(痴迷),照应前文他是一个作家。

(4)示例一:第?段,插叙了钓者的作家身份与不幸遭遇,解开上文悬念,解释钓者奇怪的言行,为下文他被平反后回来潜心创作埋下伏笔。示例二:第?段,插叙了钓者多年前写检查,被我发现时羞愧地对我笑的事(写出他在文革中受到的折磨),将他写检查时的羞愧与他创作时的自信投入和再遇见我时开朗的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家在苦难中人生态度的变化,从苦闷忧愁变得更加乐观坚强,为我误会他又遭遇不幸作铺垫。

(5)指作家经历苦难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思想更加深刻,而也正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思考,他自然便能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了。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都烘托了作家的孤独悲伤”错。结尾“那水静静的,星月就在水里”,是烘托作家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此时的思想更加深刻。

(2)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作家在文革中被打成“黑帮”的情节,由此看出他孤独和苦闷的情绪。

(3)欣赏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划线词的含义与作用的角度和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①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踽踽,本义:一个人独自行走的意思。语境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及我对他的同情,在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②“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等为外貌描写。内容上:写出作家吸着烟沉浸在创作中投入的情态,表现作家对写作的热爱(痴迷)。结构上:照应前文他是一个作家。此题分点来答显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说说插叙的作用。这需要读懂上下文的内容,根据具体情节来考虑作答。如第?段,插叙的内容是:解释说明钓者的作家身份与不幸遭遇,解释钓者奇怪的言行,结构上:为下文他被平反后回来潜心创作埋下伏笔。

(5)分析“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这句话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一个比喻句。“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指思想更加深刻了。“满河里流着哩”是指能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出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相关语句的意思及其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人物的心里变化过程。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概括:孤独和苦闷的情绪。

(3)品析词语表达效果,要求学生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句子,准确分析。句子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

(4)考查学生记叙的顺序。其中插叙的作用一般为:①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③使文章脉络清晰。

(5)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包括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关键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来谈。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器成还须久为功》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才的成长也是有过程的,一旦超出科学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②近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③但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④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⑤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一样。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⑥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与其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

⑦“十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

⑧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

⑨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选自《人民日报》,邝西曦)(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文章第②段中写故宫博物院的宫廷紫檀家具有什么作用?

(3)简述第⑤段的论述思路。

(4)说说第⑨段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5)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

A. 选文开头的“海市蜃楼”一词足以表明作者对人才的“速成”是完全否定的。

B. 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窠臼”本来的意思是指现成的格式,这里指急于求成的潮流。

C.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中的“与其……不如……”表示作者对后者的选择与肯定。

D. 选文第⑦段连续运用了三个事实论据,深入论证了大师的“功”都不是速成的。

【答案】(1)器成还须久为功(或“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或“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2)写故宫博物院的绝美紫檀家具,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同时可以增添议论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3)首先,提出“应对速成怀警惕之心”的观点并从反面简要阐述;接着列举创业、追求高薪职业两例从反面论证观点;然后以钢琴和芭蕾舞练习为例,从正面论述观点;最后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强调轻信“速成”无法等来奇迹,回应了论点。

(4)含义:勉励年轻人要学季先生的莲花,只有经过长期的力量积蓄,才会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含蓄地重申了论点: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对年轻人提出希望。

(5)D

【解析】【分析】(1)本题难度不大,议论文观点是比较容易找的,一般位于文章第一段或者结尾段,有些文章的文题就是观点。本题中的观点就是文章的题目----《器成还须久为

功》。

(2)本题首先,要在文中找到材料所在位置,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遇到作用题,一般都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从内容上看,写故宫博物院的绝美紫檀家具表明了紫檀家具的精美绝伦,增加文章趣味性;从结构上看,引出中心论点——“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3)第五段首先是提出论点——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接着通过“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这两个例子来进行反面论证;然后通过钢琴演奏、芭蕾舞两个例子从正面论证,最后通过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这句话来回应论点。

(4)第九段是本文的最后一段,从结构上来说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从内容上来说,“季荷”指的是上文季羡林先生的荷花,这种荷花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所以是在勉励年轻人要学习季荷,厚积薄发,不能够急于求成,也是对中心论点的强调。

(5)D项错误。选文第七段用了一个事实论据——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并不是三个。

故答案为:⑴器成还须久为功

⑵写故宫博物院的绝美紫檀家具,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同时可以增添议论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⑶首先,提出“应对速成怀警惕之心”的观点并从反面简要阐述;接着列举创业、追求高薪职业两例从反面论证观点;然后以钢琴和芭蕾舞练习为例,从正面论述观点;最后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强调轻信“速成”无法等来奇迹,回应了论点。

⑷含义:勉励年轻人要学季先生的莲花,只有经过长期的力量积蓄,才会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含蓄地重申了论点: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对年轻人提出希望。

⑸D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文体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稍加留心,做好积累,完成此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⑵本题考查辨析文句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考生要明确思考的方面:内容和结构,要结合上下文或段落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考生要熟读文段,分清层次,理解文段的思路,再沿着思路进行表述。注意内容和层次间的逻辑顺序。

⑷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在于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论

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尾是得出结论,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多方面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对选项内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规则意识的培养

①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从近年社会的反响来看,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②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规则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概莫能外。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个公民对各种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③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米·莫林如此总结“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一切按照规矩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极大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不可预料的风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孟德斯鸠也曾说,“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从小学会守规则,长大了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因此,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④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涵养。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⑤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先从家庭做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幼儿时期,绘本是幼儿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之一,父母可以通过这些绘本引导孩子学习规则。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感受规则。日常带孩子外出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去需要遵守规则的地方。如图书馆,电影院等,在这些遵守规则的环境中,逐渐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同时,在家庭中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如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常规作息制度并严格遵守,可以有助于幼儿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事实证明,只有在一个注重规则的家庭,孩子的规则意识才能培养起来。

⑥同样,学校教育是每一位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老师要教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有序生活,如排队、分享等;到了小学和中学可以通过校规和班规,通过以规则进行约束并让孩子遵守来培养其集体中的相处,让其懂得约束、自律和团队意识等。多次被邀请至白宫做客的美国电影《热血教师》原型罗恩·克拉克,以其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而广为人知,并获得优秀“美国教师”,但使其真正誉满全球的却是给学生定下的55条班规,并出版著作《55条基本班规》。因此对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而言,学校中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导也至关重要。

⑦如果家长以身作则,学校规则约束,相信良好的规则意识就会根植于孩子的内心。

(2018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第⑤段画线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不适合做第③段论据的一项是()

A. 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准则。

B. 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C. 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

D. 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第⑤段与第⑥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1)强调注重规则的家庭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B

(3)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或: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规则意识的内涵(或概念);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或意义);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或方法)

(4)不能互换。第⑤主要讲了家庭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第⑥段主要讲了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第⑤第⑥段之间是从家庭到学校,按孩子成长中接受教育的先后顺序,同时与上文第④段的“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句相照应。

【解析】【分析】(1)只有: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唯有,仅有。这里起强调突出作用,强调注重规则的家庭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第③段的观点是“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B“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与观点不对应。

(3)①此文论点在第一段“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②此文开头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引出中心论点后,分别从“规则意识”的定义、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可以先从家庭做起,学校教育是每一位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4)⑤⑥段谈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或方法)。第⑤家庭,第⑥段主要讲了学校教育,从家庭到学校,按孩子成长中接受教育的先后顺序,同时与上文第④段的“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句相照应。故而不能调换。

故答案为:⑴强调注重规则的家庭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⑵B;

⑶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或: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规则意识的内涵(或概念);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或意义);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或方法) ⑷不能互换。第⑤主要讲了家庭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第⑥段主要讲了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第⑤第⑥段之间是从家庭到学校,按孩子成长中接受教育的先后顺序,同时与上文第④段的“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句相照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段的内容,弄清文段的中心,其次注意句子本身的内容和句式特点,结合文段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文段的中心,明确文段的观

点,对选项内容进行逐项的分析,结合论点进行理解,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弄清答题区域,抓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⑷本题考查文段间关系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注意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结合上下文进行阐述。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題。

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韩青

①古人云:“时穷节乃见。”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人生就是一个大考场,这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因此,要想做天地间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②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凡事对号入座。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曾被人泼了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是的。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人身上了。”有人曾告诉苏格拉底,有人诽谤他,而他却说:“他诽谤的不是我,因为他的那些东西在我身上丝毫都不存在。”如果对号入座,那么结果肯定会是另一番情形:唇枪舌剑、大动干戈、针尖对麦芒,最后两败俱伤。所以,生活中,有一些火,不要往自己身上引,否则就会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③想做到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说实话,有一些“号”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但你完全可以不在乎。《庄子》记载:一个人去拜访老子,这人见老子家里凌乱不堪,心中感到非常吃惊,于是高声骂了老子一顿,然后扬长而去,翌日,他又回来找老子道歉。而老子却说:“如果昨天你骂我是一匹马,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因此,一些人之所以生活安宁、闲适,其原因不在于他们的是非、争斗少,而是他们懂得用宽容之心去化解。

④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空间小的心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的心像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也就是说,想着绝望、仇恨的和想着向往、宽容,其空间是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你的思想、襟怀。

⑤若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一次,有人对释迦牟尼侮辱了一番,他没有立即回击,而是微笑着问道:“别人送你的东西,如果你拒收,那么这个东西应属于谁?”那人回答道:“当然属于送东西的人。”释迦牟尼接着说道:这就对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懂得去拒绝假、恶、丑,为真、善、美留足空间。可是,有些“丑”拒绝不得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周作人做官时,以前的一个学生穷得没办法,来找他帮忙谋个职位。他一次来时恰逢老师屋里有客,门房便挡了他的驾,他就惑老师在回避推托,于是就站在门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屋里人听得清楚。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就得了一个职位上任去了。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待你,你反而的他,是何道理?周作人说:“能到别人门口骂人,如果不是他的境况确实不好,走投无路,他又怎么会轻易这样做?我想帮助

他改善境况。”通过周作人的这一举动,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心灵宽阔的人,不仅懂得辨别美丑,更有能力对不美好的行为进行化解和疏导。

⑥可见,人生有大器量,才有大气象、大境界。大器量就是一座座的桥,使生活中那么多的沟壑都变成了坦途,使自己和别人都走得顺畅、开阔。

(选自2012午第20期《处人与处世》)(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至第⑤段依次从哪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3)下面这段文字在本文哪一段最恰当?请具体阐述理由。

正如西德尼.史密斯所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目标,完全可能用宽恕去实现。”

(4)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2)①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对号入座。②要想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③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④要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3)第③段。因为这句名言紧扣第③段中老子的故事,证明了用宽容之心去化解矛盾的道理。

(4)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人思想、胸怀的大小不同,内心的承受能力也会有很大不同,论证了“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的观点。

【解析】【分析】(1)根据文中“可见,人生有大器量,才有大气象、大境界”及文章标题,可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可根据第②段至第⑤段这四个段落的第一句,即段落的中心句,进行归纳概括。(3)正如西德尼.史密斯所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目标,完全可能用宽恕去实现。”,这一名言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以和为贵。这一主题与第三段中老子的故事密切相关,所以这一名言应放在第三段。

(4)划线句将空间小的心比作水洼,将空间大的心比作大海,据此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这一论点。

故答案为:⑴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⑵①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对号入座。②要想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③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④要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

⑶第③段。因为这句名言紧扣第③段中老子的故事,证明了用宽容之心去化解矛盾的道理。

⑷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人思想、胸怀的大小不同,内心的承受能力也会有很大不同,论证了“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的观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看法,一顶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华,一般在题目

文首或结尾。考生在注意平时对议论文注知识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读懂题干要求,在规定的段落中进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⑶本题考查文章论据的运用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论据,理解论据的含义,结合文段,

论据文段的内容,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进行辨析。

⑷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考生要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掌握各种类型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注意答题的模式。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舍我一些花籽

张丽钧

①初秋真好。走在公园里,花还在热闹地开着呢,却有花籽成熟了。我喜欢哪种花,就径直去采摘那植株上的花籽,不用担心采错。

②牵牛花我喜欢蓝色的。多年前在超市里买过一包牵牛花种子,包装袋的图片上显示的分明是蓝色的花,可开出花来,却是玫红的。怨着那花不遂我愿,也怨着自己太善挑剔,就这样纠结了好几个月;现在好了,我在开着蓝色花朵的牵牛花蔓上采了上百颗种子,我听见它们争着抢着跟我说:“这下你放心吧,我们保证都给你开出蓝色的花!”

③那年春天,我在菜市场买了两包秋葵的种子,回家种了满满一阳台,我跟我家先生说:“你信不信,等这些秋葵开花的时候,咱家的阳台将成为全楼最美的风景!”“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公园里的秋葵早就开成花山了,俺家的秋葵却似乎忘了开花的使命。入秋了,一米来高的植株居然在顶部打了小花苞。我搬个小凳子,踩上去,端详那花苞,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人家公园里秋葵的花苞是圆形的,我家“秋葵”的花苞却是一柄长长的绿色小穗。几天后,绿穗上开出花来,微白,小如米粒,细密排列。我知道自己买了“山寨秋葵”,却不清楚这被我精心伺候了好几个月的究竟是何等植物,心里这个闷啊!终于采下两片叶子,拿到学校给生物老师看,结果,生物老师也不认识,只是反复说“这叶子跟秋葵的叶子可真像啊”。拈着那两片叶子,要扔到垃圾箱,打扫垃圾的师傅看见了,问我道:“从哪里采的粟子叶啊?”我一听,大喜过望,遂俯身请教。老师傅说:“这东西结的籽儿叫粟子,可以喂鸟;这叶子跟秋葵是有点像,可它有股清香味儿,人们吃烧烤时,拿它卷肉,可去油腻。”——老天!我居然养了一阳台粟子!

④有了“种错花”的经历,如今能够眼睁睁瞅着花朵、准确无误地采花籽,心里那个美、那个得意、那个解气啊!

⑤我采了蓝色牵牛的花籽,又采了粉色秋葵的花籽,还采了一些黄色草茉莉的花籽。当我去采红茑萝花籽的时候,碰上一个老园丁,他问我采这东西干嘛用,我回答:“种啊。”他笑了:“这小贱花有啥种头?”我没有回答他,而是在心里问自己:“你说你咋就这么近乎神经质地稀罕着这些‘小贱花’呢?是因为她们亲切,还是因为她们皮实?或者就是因为你自己原本就是一朵跟大富大贵无缘的花呢?”

⑥我是带着感恩的心采摘花籽的。边采摘边在心里说:“谢谢你舍我一些花籽!”——谢

谁呢?谢天?谢地?谢植株?我说不太清,反正就是觉得该谢。

⑦“保真”的花籽带给人踏实的欣悦。在一粒花籽上想象花开,既是现实主义,又是浪漫主义。

⑧我家先生收拾出了一个三平方米左右的空调外机间,本想堆破烂用,我央他把这个空间送给我做花房,他慨允,却讥诮我道:“整个一个农妇转世!又要种一花房粟子?”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突然有了想法——我要让花房的北篱笆(刚刚网购的)上爬满蓝牵牛,西篱笆上爬满红茑萝,再把所有空花盆都种满粉秋葵和黄茉莉。等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家花房花开正盛。到时候,我或许会拉上老闺蜜,得意洋洋地跟她说:“走,上我家的‘袖珍花房’喝杯咖啡去!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我怎样成功偷得三平方米的夏天……”

(1)作者在叙述“种错花的经历”时,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次经历。

(2)本文语言生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

②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里的划线句子。

“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

(3)文中的“花籽”明明是“我”采的,却为什么取题“舍我一些花籽”?通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4)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及情感上的共同点。

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②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③花房的北篱笆(刚刚网购的)上爬满蓝牵牛,西篱笆上爬满红茑萝,再把所有空花盆都种满粉秋葵和黄茉莉。等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家花房花开正盛。到时候,我或许会拉上老闺蜜,得意洋洋地跟她说:“走,上我家的‘袖珍花房’喝杯咖啡去!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我怎样成功偷得三平方米的夏天……”(张丽钧《舍我一些花籽》)

【答案】(1)插叙、喜欢蓝色却种出玫红的牵牛花、想种秋葵却养了一阳台粟子。

(2)①骄矜,原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这里贬词褒用,是自豪谨慎的意思。表达了“我”对花籽的珍惜和内心的喜悦。②示例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葵”长势茂盛,也反衬出“我”迟迟不见“秋葵”开花的焦急心情。示例2:长句和短句相结合,体现语言的韵律美;连用短句,写出了“我”对“秋葵”生长迅速的喜悦,长句则写出了对“秋葵”能否开花的焦虑。

(3)“花籽”虽为“我”所采集,但“我”却认为这是植株的奉献、自然的馈赠,所以为“舍我”。这一说法表明“我”是一个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并懂得感恩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4)都运用了想象,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解析】【分析】(1)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因为“我”酷爱牵牛花而采摘牵牛花的籽,带回家种的故事。但文章回忆了过去曾经“种错花的经历”,打断了原本的叙述顺序,所以叫插叙。第②段写自己喜欢蓝色却种出玫红的牵牛花,第③段写想种秋葵却养了一阳台粟子。

(2)此题考查对语句及其词语的赏析。①联系全文可知,“ 骄矜”是在前两次种错花的经历之后,此次自己亲自在蓝色牵牛花的植株上去采摘,确定再不会出错的时候用的词。这里贬词褒用,是自豪谨慎的意思。表达了“我”对花籽的珍惜和内心的喜悦。② 用“绿屏风”比喻假秋葵的长势茂盛,也反衬出“我”迟迟不见“秋葵”开花的焦急心情。所以修辞是比喻。

(3)此题考查题目的含义。结合全文内容可知,作者是一个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懂得感恩的人。植株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但作者却把它看成是自然的馈赠,所以用“舍我”。(4)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辨析。从所给材料可知,这些内容都不是现实中所发生的,而是作者的想象,所以属于想象的表现手法,都表现了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⑴插叙、喜欢蓝色却种出玫红的牵牛花、想种秋葵却养了一阳台粟子。

⑵①骄矜,原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这里贬词褒用,是自豪谨慎的意思。表达了“我”对花籽的珍惜和内心的喜悦。②示例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葵”长势茂盛,也反衬出“我”迟迟不见“秋葵”开花的焦急心情。示例2:长句和短句相结合,体现语言的韵律美;连用短句,写出了“我”对“秋葵”生长迅速的喜悦,长句则写出了对“秋葵”能否开花的焦虑。

⑶“花籽”虽为“我”所采集,但“我”却认为这是植株的奉献、自然的馈赠,所以为“舍我”。这一说法表明“我”是一个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并懂得感恩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⑷都运用了想象,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辨析和概括情节内容。记叙文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主要考查倒叙、插叙。本题是插叙。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⑵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和语句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词语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主要从题目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分析,剖析深刻含义,从内容、主旨和新颖别致的角度作答。

⑷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答题时应注意,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想象、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写法的作用和效果。

6.现代文阅读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小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

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

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有删减)(1)文中划线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3)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

(4)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牛群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3)①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②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4)①“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③“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解析】【分析】⑴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内容来分析。第一处“懒懒”描述的对象是“我”,因为“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用这个词是表现“我”在问的当时心里并不紧张。第二处“懒懒”写的是领队,从后文的描述,可知领队对溜索经历过很多次,心里没有丝毫的害怕,所以这个词是表现他回答时的从容,也没有丝毫的害怕。

⑵赏析句子,多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来分析。阅读这个句子将马帮比作“极稠的粥”,以这个生动的比喻表现出它们行动的速度很慢,与后面的“慢慢流向山口”相符,为下文的惊险埋下了伏笔。

⑶文章开头处写鹰,“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然后就写“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可见作者意在以鹰来暗示环境的不平凡,为下文写怒江溜索的凶险作铺垫。结尾处再次写鹰,“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是为了与前文写鹰的内容相照应,并引发读者的想象:那鹰究竟去了哪里,面对这样的凶险的怒江它是不是也胆怯了?

⑷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文中有个“我”隐形的形象,“我”是整个溜索过程的见证者与感受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我”的视角来写,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文章写了溜索时“我”的恐惧,对领队这一形象又是一个有力的衬托陪衬。

故答案为:⑴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⑵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牛群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⑶ ①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②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⑷①“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③“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点评】⑴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

⑶本题考查对写法和写作意图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分析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互相联系,都写到鹰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意图,有什么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小说中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7.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一张巨大的花毯,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蔫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

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

(2)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4)理解第?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5)本文以“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为题有何用意?

【答案】(1)过去,“我”:比较,挑剔。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

现在,“我”: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2)这是一段插叙。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喻体“忠犬”更显风趣、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4)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大多都是这样平凡的,不引人注意的人。不管社会给他们什么境遇,他们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5)白菜在这里喻指普通的人们。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但现实中常被忽视、忽略。作者以此呼吁,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走进他们心里。

【解析】【分析】⑴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可提取第2段的“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最后一段的“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一句作为答案。

⑵首先要先理解这个第9段写了什么,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分析语段的作用。9段是一段插叙。“前几天”即插叙的标志性语言。从内容上讲:在文中补充情节,使事件真实可信。从结构上讲,引出下文,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为“我”的行为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⑶“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这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手法作用来说,通俗易懂,形象地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从语言特点考虑,“忠犬”更显风趣、幽默。

⑷“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是个比喻说法。这些不引人注意的人就像“饱满的、扒拉的”白菜一样平凡。而“被栽种、被收获”则是说这些平凡的人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并发挥自己的价值。答此题之前,要读懂并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内容分析,切忌断章取义。

⑸“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也是个比喻说法。要答出此标题的深刻内涵。“白菜”喻指普通的人们。“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意思是走进普通人的心里,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些普通人。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分析,这样答案才能把握得准确到位。

故答案为:⑴过去,“我”:比较,挑剔。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

现在,“我”: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⑵这是一段插叙。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

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喻体“忠犬”更显风趣、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⑷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大多都是这样平凡的,不引人注意的人。不管社会给他们什么境遇,他们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⑸白菜在这里喻指普通的人们。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但现实中常被忽视、忽略。作者以此呼吁,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走进他们心里。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⑵本题考查分析插叙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插叙被撞妇女的事例,既是补充情节,也为下文的议论,抒发感慨做铺垫。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从词句所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作用是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答题时应注意,把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

的主旨联系起来,解释原因是什么,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⑸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主要从题目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分析,剖析深刻含义,从内容、主旨和新颖别致的角度作答。

8.现代文阅读根据研学方案,同学们参观烟雨楼后,开展了读书活动。

雨后虹

徐志摩①

①有一天我正在房里看书,列兰跑来说天快打阵②了。我一看窗外果然完全矿灰色,一阵阵的灰在街心里卷起,路上的行人都急忙走着,天上已经叠好无数的雨饼,只等信号一动就下。我赶快穿了雨衣,飞快向校门赶去。我到校门的时候,满天几乎漆黑,雷声已动,门房迎着笑道:“呀,你到得真巧,再过一分钟,你准让阵雨漫透!”我笑答道:“我正为要漫透来的!”

②我一口气跑到河边,四围估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桥上的地位最好,我就去靠在桥栏上等。我头顶正是那株靠河最大的橘树,对面是棵柳树,从柳丝里望见先华亚学院的一角,和我们著名教堂的后背;两树的中间,正对校友居的大部,中隔着百码见方齐整匀净葱翠的草庭。康河左岸的牧场上,依旧有几匹马几条黄白花牛在那里吃草,啮齿有声,完全不理会天时的变迁,只晓得勤拂着马鬃牛尾,驱逐马蝇牛虫。草地上有三两只小雀,不时地跳跃;平常高唱好话者黑雀却都住了口,大约伏在窠里看光景了。

③(A)记得,桥上有我站着。

④来了!雷雨都到了猖獗的程度,只听见自然界一体的喧哗;雷是鼓,雨落草地是沉溜的弦声,雨落水面是急珠走盘声,雨落柳上是疏郁的琴声,雨落桥栏是击草声。

⑤西南角,正对校友居的云堆里,不时放射出电闪,穿过树林,仿佛好几条紧缠的金蛇,一直打到教堂的颜色玻璃和校友居的青藤白石上,像几条铜扁担,同时打一块磨石大的火石,金花四射,光景骇目。

⑥雨怒注不休。云色虽稍开明,但四围都是雨激起的烟雾苍茫。我仰庇橘老翁的高荫,身上并不大湿,但桥上的水,却分成几道泥沟,急冲下来。(B)而那边牧场方才不管天时变迁尽吃的朋友,此时也躲在场中间两枝榆树底下,马低着头,牛昂着头,在那里抱怨或是崇拜老天的变怒。

⑦雨已经下了十几分钟,益发大了。雷电都已经休止,天色也更清明了。但我所仰庇的橘老翁,再也不能继续荫庇我,他老人家自己的胡髭,也支不住淋漓起来,结果是我浑身增加好几斤重量。有时作恶的水一直灌进我的领子,直溜到背上,寒透肌骨;桥栏也全没了,我脚下的干土,也已经渐次灭迹,几条泥沟,已经迸成一大股浑流,踊跃进行;我的身体越来越重,连胫骨都湿了。到这个时候,初阵的新奇已经过去,满眼只是一体的雨色,满耳只是一体的雨声,满身只是一体的雨感觉,头上的方巾已成了湿巾,前后左右淋个不住,倒觉得无聊起来。

⑧但我有希望,西天的云已经开解不少,露出夕阳的预兆,我想这雨一停一定会有奇景出现—我于是立定主意和雨赌耐心。我向地上看,看无数的榆钱在急涡里乱转,还有几个不幸的虫蚁也葬身在这横流之中。但雨还是倒个不住。

⑨又过了足足十分钟,雨势方才收敛。满林的鸟雀都出了家门,使劲地欢呼高唱。此时

云彩很别致东中北三路,还是满布着厚云,并且极低,似乎紧罩在教堂的H形尖阁上,但颜色已从乌黑转入青灰,西南隅的云已经开张了一只大口,从月牙形的云絮背后冲射出一海的明霞。

⑩未雨之先,万象都只是静,现在雨一过,风又敛迹,天上虽在那里变化,地上还是一体的静。阵雨前的静,是空虚空实的现象,是严肃的静,这静是大动大变的符号先声,是火山将炸裂前的静;阵雨后的静不同,空气里的浊质,已经彻底洗净,草青树绿经过了恐怖,重复清新自喜,益发笑容可掏,四围的水气雾意也完全灭迹,这静是清的静,是平静,和悦安舒的静。在这静里,流利的鸟语,益发调新韵切,宛似金匙击玉罄,清脆无比。我对此自然从大力里产出的美,从剧变里透出的和谐,从纷乱中转出的恬静,从暴怒中映出的微笑,从迅奋里结成的安闲,只觉得胸头塞满——喜悦,惊讶,爱好,崇拜,感奋的情绪,满身神经都感受强烈痛快的震撼,两眼火热地蓄泪欲流,声音肢体都随身旁的飞禽歌舞。

?我正注目看西方渐次扫荡满天云锢的太阳,偶然转过身来,不禁失声惊叫。原来从校友居的正中起直到河的左岸,已经筑起一条鲜明五彩的虹桥!

(选自《徐志摩散文精读》有删改)【注】①徐志摩:嘉兴海宁人,曾用笔名南湖、诗哲等。1921年赴英国留学,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本文所叙看“雨后虹”即为发生于留学期间的真实故事。林徽因曾问他怎么知道准会有虹,他得意地笑着说:“完全诗意的信仰!”②打阵:方言,指下雷阵雨。

(1)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小舟想以本文为例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他列了个简要的提纲,并就“铺陈”这一特点找了三个例句。请你先帮小舟判断例句选择是否正确,再选择其中正确的一句进行赏析。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缺少希望,生活中不会有欢乐和幸福,尽管能饱食终日,也不过是为了留存七尺躯壳;缺少希望,生活里不会有太多的激情和冲动,尽管活着,也不过是为了消磨四时光阴。 希望是一份于焦躁不安的等待之后如愿以偿的一缕闪亮,是一份成竹在胸的顾盼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回眸。当它来到时,每一个可爱的心灵都一样会心生激动,同时又渴望下一缕亮光能够出现;当它消失时,每一个疲惫的心灵都一样会慌乱茫然,又一样地忧伤懊悔。 激动与茫然,渴望与忧伤,转机常常嵌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间,也许由于我们思想的松懈或行动的懒惰才错失了机缘。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结局都源于希望,只是我们过分地肯定了人的努力,而把那份一度导引着我们努力的希望给忽略了。就像面对成功,我们总夸耀自己不辞辛苦,聪明了得,却不曾看到希望曾如何使我们心潮澎湃,激情涌动;有时候,当我们还没来得及为昨天的过错感到遗憾的时候,希望却又将新的一天送到了我们面前。生活想把人们迎进幸福的大门,才让希望送来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啊! 让生命充满希望吧!如此,周而复始的日子里,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在疲惫不堪的心灵中,你才会享受更多的安慰。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执著,秋天的财富,冬天的品格,它们才都能够沉潜成你生命最厚重的底蕴。 人生百年转瞬尽,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坎坷、挫折、失误、不幸,常常冷不丁就给你一击,叫你痛苦、流泪、不堪、倦怠。你可苟延残喘,但绝不能从此风平浪静。急流(甲)险滩,潮汐(乙)暗礁,雄鹰(丙)长风……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谁有六臂三头能躲开?惟一的惟一就是让人生充满希望。 希望是生命中辉煌的太阳。就让生命充满希望吧!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找出第一段中与“希望”同义的词或短语(至少三个) 3、第二段论述的角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第四、五、六段分别是从哪个角度阐述“希望”的作用的? 5、“希望是一份于焦躁不安的等待之后如愿以偿的一缕闪亮,是一份成竹在胸的顾盼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回眸。”“希望是生命中辉煌的太阳。”“希望”是什么?请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两句。 6、第六段中有三处空格,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括号中。 a、卷进 b、跌落 c、遭遇 d、滑落 e、碰到 7、回忆你的成功,说说希望给你的作用。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姓娃!”她把灯点着了。里面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淋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砰!”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三语文阅读加油站(1)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命题:陈从劲审核:董军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训练附有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训 练附有参考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初中语文名着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作出了弃医从文的选择。 2、《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 ____。该书中英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武松怒杀潘金莲、醉打,是“义”,晁盖是“义”,宋江是“义”,鲁智深也是“义”。此书中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齐名的人是,绰 号。 3、《繁星·春水》作者是 ,原名 ,福建长乐人。这本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 、、。 4、格列佛先后游历了,、、四个国家。 5、祥子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第一次失车是因为,第二次失车是因为,第三次失车是因 为。

6、《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作家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 《》三部传记。 7、《生命的意义》作者是(国)作家(名),文中的主人公是。 8、《二十四孝图》中,、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鲁迅针对这些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古典名着中有很多“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西游记》中的“三打”、“三借”、《水浒传》“施恩”、“宋公明三打”、“宋江三 败”,《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等,都家喻户晓。 10、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__ 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 唤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人海里看见我亲爱的弟弟 罗勇 傍晚开车从街心花园经过,正赶上红灯,一转眼,就看见弟弟站在街边,手扶栏杆,仰头看街对面的楼顶,霞光染红他成熟的脸。我沿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幢高楼,几缕薄云,霞光从看不见的地方漫过来,淹没了世界。 我和弟弟相距不过3米远,他看不见茶色车玻璃后面的我。不知道他此生唯一的大哥正坐在车里看他。他的目光忧伤地越过来来往往的车流和人群,融在了霞光里。我急着赶赴约定的酒楼,接待一个工作检查组,没想到要按下玻璃和他打个招呼,叫他一声乳名,听他叫我一声哥,我就那样注视着他,绿灯亮了,脚踏上油门,远离了我的弟弟。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弟弟叫我哥了,每次他打电话来,总是我先抢着说我很忙我很忙,有事就快说,没事的话就别打电话。他也就三言两语说事,或者轻轻地哦一声,就挂了。不知道他是否想叫我一声哥,或者他已经叫了,忙于应酬的我在嘈杂的人声里没有听到。 弟弟比我小5岁,他在上学之前从不叫我哥,只叫我的绰号“瘦猴”,这让我耿耿于怀,总想方设法让他叫我哥,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胁迫他叫。在危急关头,他叫了,故意把那一声“哥”叫得怪怪的。只要我一松手,他跑远了,还是叫我“瘦猴”。搞得他的伙伴们以为我们家真的养了一只营养不良的人类祖先。 弟弟厌学,记得弟弟上学的第一天,站在教室外面不肯进教室,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极了,把一身新衣服哭得一塌糊涂。他的班主任拉他进教室,他咬伤了班主任的手,朝我奔跑的姿势义无反顾—冲出人群,摔了跤,书包落到一边,他看也不看,一头扑进我怀里呜咽着叫我:“哥,我不读书!” 那是秋天,落叶满地,我半蹲着抱住我的弟弟,他的头在我怀里拱,我用手擦他的眼泪和鼻涕,然后抹在我的衣服上。后来我找不到东西擦了,就捡树叶给他擦脸,在树叶的碎裂声里,我的眼泪和树叶的碎末纷纷掉落。我找不到安慰他的话,一个劲儿说不哭不哭,心揪得紧紧的。在那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我才知道这个一直不叫我哥哥,叫我绰号让我讨厌的家伙会让我心痛,很白痴地答应他要和我念一个班的要求。那时,他刚上一年级,我上五年级。 我上中学后离家很远,周末才可以回家,家门口是一道缓坡,有一个岔路口。每到周末,弟弟都和那只白狗一起守在路口等我,他看见我,边跑边喊:“妈,哥回来了。”他和那只狗跑成了一前一后、一黑一白的两条线。他拒绝那些终日陪伴他的伙伴们的邀约时理由十分充足:“我哥回来了。我不和你们玩儿了。” 我那时身体不好,学校食堂饭菜很差,每个周末回家,母亲都要给我开小灶,弟弟不吃。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闪,落进我的碗里。但他从不说想吃的话,更不会和我争。我假装吃不了,母亲才让他吃,他粉红的舌头舔完最后一粒米饭,骄傲地对母亲说,他吃过饭的碗比洗过的还干净。 弟弟有他的私藏,他拿出私藏的时间总在临睡之前,光着身子,爬到床底下翻弄半天,爬出来,手就躲在背后,小声说:“哥,有好东西,我留着等你的,猜猜是什么?”有时候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时,由于前方公路坍塌,只好到保护站里休息,在这里遇到了思贤。思贤17岁,是保护站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志愿者。 他看到我胸前挂着相机,就过来找我拍照。我对他似乎格外有亲切感,他告诉了我这里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穿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因为这些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他们会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有藏羚羊来到公路旁,他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公路上扯起横幅提示来往的车辆,横幅上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汽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族人视为神物的藏羚羊犹豫着,慢慢地走过公路,去可可西里的腹地繁衍后代。 思贤说:“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来这里当志愿者了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地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生,但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他的爱好是摄影。他每天都沉迷于摄影当中,学习成绩非常差。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说,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拍照去了。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他那年少却执著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半个月后,我们从那曲回格尔木,又途经那个保护站。车还没有到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保护站有个人在挥手。不是别人,正是思贤。思贤看上去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又红又肿。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 沈从文 两人在竹子编成的筏上,沿了河流向下游滑去,混过了四个水面哨卡,在离目的地只差将近五里时,竹筏傍在一些水苇泥泽的河边上,滞住了。 罗易,××的部队通信联络人,在黑暗里轻轻的声音带一点儿嘶哑,辱骂着他的年轻伙伴:“怎么回事,平平,你见鬼了!把事情当游戏,想在这儿搁下,让人家从堤上用枪子来打靶,打穿我们的胸膛吗?” 那一个并不作声,先是蹲着,这时站起来了。 “搁浅了,什么东西掯住了。”从声音上听来这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照理这一片竹筏是不应当掯在这里的。罗易带点焦躁埋怨他的年轻同伴:“还有五里,真是见鬼!应当明白,这是危险的地方,人家随时把电筒一照,就坏事的!” 那个永远不知恐怖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一面默默地听取这种埋怨,一面从腰间取下手枪子弹盒,卷起裤管预备下水去看看。 河水并不深,却有很深的污泥,拔脚时十分费力。 “呀,见鬼,这里就真有个鬼!” “怎么的?” “一个家伙,有意捣我们的乱。被石磨缚着沉到这水里!” 竹筏能转动,却不能流动。时间不许两人从容打算。 “从旱路走,翻过坳,我们才可以在天明以前赶到。” “从旱路走,不小心,我们就又得被魔鬼在我们脖子上悬一副石磨。” 两人从一个泥滩上走了许久,才走进了一片泽地,小径四围都是苇子,放心了一点。进苇林后他们只觉得脚下十分滑泽,十分潮湿,且有一股令人欲呕的气味,越走气味越难闻。 “一定在这路上又躺了一个,小心一点,不要为这家伙绊倒。” “我忘记摸摸我们筏底那一个身上了,或者是我们的伙计!” “不是我们的,你以为是谁的?” “我知道第七十四号文件是缝在领子上的,十三号藏在一支卷烟里。还有那个……” “小心一点,我们还在人家笼子里,不然也会烂在这里的。留心你的脚下。” “等一等,我算定这是我们第七十四号的同志,我要过去摸摸他,只一分钟,半分钟。” 这伙伴不管那头目如何不高兴,仍然躬着腰迎着气味所在的方向,奋勇地向深密的苇林钻去,还不过三分钟,就又转身回来了。 “我说是他就是他。那腐臭也有他的性格在内。这小子活时很勇敢,倒下烂了还是很勇敢的!我们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大我三个月。” “怎么知道是他?” “我把那小子缝了文件的领子拉下来了。我一摸到领子,就知道是他。” “你们都是好小子。”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1)从年龄段看,文中“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2)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16分) 乡情陈德才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里应引用的句子各是(2分) 甲乙丙丁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再续上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相似、内容相吻合。(3分) 答: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不能抄原文)(3分) 答: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5、(1)第④段划线的句子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说?(3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章一: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把手 张承志 那一年在玉树的巴塘马场,我骑着一匹河曲走马,在暮色苍茫之际赶路。刚刚十九岁的我,骑着那匹“嘎石德乐”(褐色黑鬃嘴微白),渐渐有一丝不安。我绷紧的神经一直在对付它,而我愈来愈觉出来:我驾驭不了它。 那匹马很凶。显然吃饱了豌豆和豆饼的它盘算着怎么挣脱我。我只能死命拉紧嚼子,但勒得马头高仰,马的脾气更被惹起来了。不得已时我看准地势,在上坡时踩稳夹紧,几次松开缰绳。一霎间马如炮弹,只感到它从胯下蹿出,猛地身下抽空,只剩两脚与马连着。 我死命夹着马腹,踩住脚蹬,风呼呼地灌进耳朵。即便冲向坡上,蹄音仍然密如鼓点,转瞬到了山顶——我倒抽凉气,决死地使劲勒紧马缰,逼它小步走着下山。马头几乎被我扯得转到怀里,若没有嚼铁,我猜它会回头咬我。就这么,它圆睁着眼,神情恐怖,我唯有勒紧缰绳,几乎喘不过气——(A)就在人马角力之间,暮色沉降山峦背后,四野陡然暗了。 马头忽左忽右地挣扎,我着意控缰骑稳,绕过高寒草滩密布的草疙瘩,两膝被潮湿的蒿草唰唰擦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刚才是朝着那个山凹,后来朝左,又绕向右,回家的方向是…… 迷路以后,马似乎比人更显得急躁。它挣扭着我手里的牛毛缰绳,甩着两个穿着锃亮蹄铁的前脚,狠狠地跺着草地。 ——(B)“噗噗”的两声溅在肩头:好像,要下雨了!我的心一下乱了。一迟疑,手松了,嘎石德乐猛地把头一低,疯狂地挖开铁蹄蹿了出去,若不是鞍子备得牢,我连在鞍子上,它会把我和鞍子都甩在屁股后面——我忙扯缰,已不可能,马劫掠着我,向着空旷草滩嗖嗖驰骋,呼呼的风灌进耳朵。 我想歇息一下,索性放开了它。心里这么一想,力气就抽掉了,我无奈也偷空地放松了姿势,一口气冲过了平川。马跑累了,松开了死咬住的嚼铁,步子也缓和下来。我重新勒缰,昏茫的视野里,隔着一片草疙瘩,前面是一道石头砬子裸露的山梁——那个山梁,我有印象,就在我们帐篷的西边。 我长长嘘了一口气,换个姿势歪坐鞍上。走了两步,突然发现,马打了个响鼻仰起头来,它的前腿,正陷进草地。 蹬着脚蹬的靴子下面,就是黑油油翻起的泥巴。 陷入沼泽,不是别人而是我,正在一丝丝地下陷。丑恶的污泥正挣破草皮,凶险地翻动着从马的膝盖一分分露出头来,我攥着缰绳的手硬了。 恐怖像一个魔鬼抱住了我。我想喊叫,但知道没谁会听。我想下马,但下面是泥潭。我好像从嗓子眼里鸣呜哭了一声,又不觉止住了。只有胯下的狂傲的河曲走马,它呼呼喘着粗气,挣一下,腿拔出来,又停一下,再陷下一点。 我只有竭尽全力,勒住缰绳,嘎石德乐也借着我的拉扯,愤怒地高昂马头,一次次地奋力跃起。

初中语文材料阅读(含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材料阅读(含答案) 西汉都城气势磅礴 阿昙 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定都长安,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长安地处今西安市西北郊,原为秦朝一乡,经过西汉初期的不断营建、兴修,长安逐渐成为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长安的地位,司马迁曾有过精辟论断:“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②西汉长安城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周长二十五公里,四周城墙高大坚实。长安城中三分之二的建筑为皇宫。其中规模最大、气势最为恢宏的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被合称为“汉三宫”。 ③西汉的宫殿主要集中在长安城西南,后逐渐扩展至城外。西汉王室最早的宫殿长乐宫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乃以前秦兴乐宫为基础兴修而成。长乐宫遗址东西宽二千九百米,南北长二千四百米,约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据载,此宫四面各开宫门一座,仅东门和西门有阙。长乐宫由长信、长秋、永宁、永寿四殿组成。未央宫建成之前,刘邦即在此处理政务。孝惠帝之后长乐宫改为太后住所。 ④未央宫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位于长乐宫以西,与长乐宫之间有阁道相通。自高祖九年迁朝廷于此,以后一直为西汉王朝的政治中心。未央宫平面略呈方形,东西宽二千二百五十米,南北长二千一百五十米,面积为长安城的七分之一。未央宫面积虽.不如长乐宫,但.建筑本身的壮丽辉煌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载,未央宫由永明、清凉等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未央宫在唐末被毁,现遗留地面的有前殿、麒麟阁、石渠阁、无缘阁等高台遗址。据测,前殿台基长二百米,宽约一百米。遗址曾有汉空心砖、水道等文物出土。四面建宫门各一,东门和北门有阙。宫内有殿堂四十余屋,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

初一语文阅读专题 训练

阅读专题训练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二)鲁迅生活片断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 [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 ..。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 ..,抨击时弊 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 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 ..。”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 ..。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回答问题 1.文中方括号内应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A、情绪 B、感情 C、激情 D、热情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为每一部分选择一个最合文意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A、教育 B、教诲 C、拨亮火花 D、为大众服务 E、听鲁迅讲课 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A、夹铅笔 B、免得误学生 C、改正 D、讲义错字多 E、不拘小节的先生 第三部分的小标题是() A、早来晚走 B、吃饭 C、鲁迅请我吃饭 D、津津有味 E、小饭摊 4.本文写的几件小事表现鲁迅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5.本文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三)临窗看柳 (1)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 (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9 阅读理解历来是学生考试的一大失分点,通过针对训练,多读、多做、多反思、多总结,是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本系列通过文言文、现代文两大部分,为一线优秀教师、学生提供参考,大家一定会获益匪浅。 一、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草药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确良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侥.()幸②词藻.() 2、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 4、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 5、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最新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最新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