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一、对热的本性的认识

对热的本性的认识,在历史上有“热质说”与“热的运动说”之争,其间经历了两百余年.直到19世纪中叶热力学第一定律确立,热的运动说才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热是组成物体的粒子的运动这一学说,使得热和机械功的等效性在概念上是可以理解的,并为机械功和热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一个解释的基础,也为气体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1热的运动说

17世纪初,英国哲学家培根从摩擦生热等现象中得出“热是一种膨胀的、被约束的而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的较小粒子之上的运动”,这种看法影响了许多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波意耳看到铁钉捶击后会生热,想到铁钉内部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所以认为热是“物体各部分发生的强烈而杂乱的运动.”胡克用显微镜观察了火花,认为热“并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而是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的非常活跃的和极其猛烈的运动.”牛顿也指出物体的粒子“因运动而发热.”洛克甚至还认识到“极度的冷是不可觉察的粒子的运动的停止.”

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在18世纪40年代提出了如下的见解:“热的充分根源在于运动”,即热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着的是物体内部那些为肉眼所看不见的细小微粒.他认为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原因是由于高温物体中的微粒把运动传给低温物体中的微粒造成的,它自身便会变冷.这些分析肯定了运动守恒在热现象中的正确性,表明了气体分子的运动呈现一种“混乱交错”的状态,是杂乱无规则的.但总的说来,当时热是运动的观点尚缺乏足够的实验根据,所以

还不能形成为科学理论.

2热质说的提出

随着古希腊原子论思想的复兴,热是某种特殊的物质实体的观点也得以流传.法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伽桑狄认为,运动着的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的、不可再分的世界要素,同样,热和冷也都是由特殊的“热原子”和“冷原子”引起的.它们非常细致,具有球的形状,又非常活泼,因而能渗透到一切物体之中.这个观念把人们引向“热质说”,认为热是由无重量的某种特殊物质组成的.热质说的主要倡导者,英国化学家布莱克主张把热和温度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他引进了“热容”的概念,得出了量热学的基本公式ΔQ=cmΔt.其中c称为比热,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他在研究冰和水的混合时发现,在冰的熔解中需要一些温度计觉察不出的热量,进而发现各种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存在这种效应,他由此引进了“潜热”的概念,指出使冰熔解的过程是潜热发生的过程,使水凝固的过程是潜热移出的过程.

在热质说观点指引下,热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18世纪前半叶人们开始明白一个有意义的事实:在对混合物所做的实验中,亦即把温度不同的诸物体放到一起,热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这就是说,不管热在混合物或保持密切接触的各种不同物体中间如何重新分布,热的总量保持不变.现在可以将这条热量守恒定律表述为:在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绝热系统中,物体A失去的热量等于物体B得到的热量,即ΔQA+ΔQB=0.

这样一个热量守恒定律非常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物质守恒的概念,有力地使热质说的观点占了上风.事实上,热质说对热传导现象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可信的图像,即剩余的热质要从较热的物体不断地流向较冷的物体,直到达到平衡状态为

止.而用那种把热视为粒子运动方式的观点来说明这一观察的结果确实很困难.除此之外,热质说还简易地解释了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热学现象,比如物体温度的变化是吸收或放出热质引起的,对流是载有热质的物体的流动,辐射是热质传播,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热质粒子间的相互排斥,等等.热质说的成功,自18世纪80年代起几乎使整个欧洲都相信了热质说的正确性,从而压倒了热的运动说.

但是,热质说对热学的发展又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既然把热看成一种物质,而不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那就不可能有各种物质运动形态的转化.在热质说看来,摩擦所以生热,只是由于摩擦把“潜热”挤压出来,使潜热变成显热,使摩擦后物体的比热比摩擦前小,所以温度升高,而热质的量并没有增加.因此,在热质说占统治地位的18世纪,人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由蒸汽机的发明所揭示的热和机械运动之间的关系.

3.运动说的复兴

到了18世纪末,热质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随着实验材料的增多,越来越表明热质说不能说明物体因摩擦力做功而生热的现象.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伦福德伯爵向英国皇家学会提出了一个报告“论摩擦激起的热源”,说他在慕尼黑兵工厂监督大炮镗孔工作时,注意到炮筒温度升高,钻削下的金属温度更高,他提出了大量的热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他敏锐地感觉到彻底研究这一课题,对热的本质可望获得进一步认识,从而对于热质存在与否这个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众说不一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测.

接着,他写道:“热是否来自钻腔机所切开的金属片?如果情形的确是这样的话,那么根据现代的潜热和热质学说,则金属片的热容不仅应该变化,而且此

变化还应该大到足以成为产生所有热的源泉.”但是,他通过在绝热条件下所做的一系列钻孔实验,比较了钻孔前后金属和碎屑的比热,发现钻削不会改变金属的比热.他还用很钝的钻头钻炮筒,半小时后炮筒升高70°F,金属碎屑只有54g,相当于炮筒质量的1/948,这一小部分的碎屑能够放出这么大的“潜热”吗?于是,他做出结论:“这些实验所产生的热,不是来自金属的潜热或综合热质.”他在论文的末尾写道:“看来在这些实验中,由摩擦产生热的源泉是不可穷尽的.不待说,任何与外界隔绝的物体或物体系,能够无限制提供出来的东西,决不可能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在我看来,在这些实验中被激出来的热,除了把它看做是运动以外,似乎很难把它看做是其他任何东西.”

179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论文中描述了实验:在一个同周围环境隔离开来的真空容器里,利用钟表机件使里面的29°F的两块冰互相摩擦而熔解为水.他在论文中写道:“如果热是一种物质的话,它一定是从这几种方式之一产生的:或者是由于冰的热容减少,或者是两物体的氧化,或者是从周围的物体吸引了热质.”可是明显的事实是,水的热容比冰的热容大得多,而冰一定要加上一定量的热才能变成水,所以摩擦并没有减少冰的热容.“也不是由于物体氧化引起的,因为冰根本不能吸引氧气.”最后,他得出结论:“既然这些实验表明,这几种方式不能产生热质,那么,即就不能当做物质.所以,热质是不存在的.”他明确指出热是物体微粒的运动.他说:物体因摩擦而膨胀,则很明显,它们的微粒一定会运动或相互分离.既然物体微粒的运动或振动是摩擦和撞击必然产生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合理的结论:热是物体微粒的运动或振动.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与论证是令人信服的,可以说为以后热质说的最终崩溃和热的运动说的确立提供了最早的论据.但他们的实验在当时没有被人们所重

视,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关于热的本性的观点.这个问题一直到19世纪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时,才真正得到解决.

二、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的论争

光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物理学分支之一.光的本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和热衷探讨的问题.17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争论达到了空前激烈的地步,也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

1.根深蒂固的微粒说

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也是光学大师,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是这样认为的:光是由一颗颗像小弹丸一样的机械微粒所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视觉,这就是光的微粒说.牛顿用微粒说轻而易举地解释了光的直进、反射和折射现象.由于微粒说通俗易懂,又能解释常见的一些光学现象,所以很快获得了人们的承认和支持.

但是,微粒说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几束在空间交叉的光线能彼此互不干扰地独立前时,为什么光线并不是永远走直线,而是可以绕过障碍物的边缘拐弯传播等现象.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和牛顿同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与微粒说相对立的波动说.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物体振动引起,依靠一种特殊的叫做“以太”的弹性媒质来传播的现象.波动说不但解释了几束光线在空间相遇不发生干扰而独立传播,而且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不过在解释折射现象时,惠更斯假设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这与牛顿的解释正好相反.谁是谁非,拉开了近代科学史上关于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动的激烈论争

的序幕.

尽管波动说可以解释不少光学现象,但由于它很不完善,解释不了人们最熟悉的光的直进和颜色的起源等问题,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再加上当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无法测出水中的光速,便无法判断牛顿和惠更斯关于折射现象的假设谁对谁错.尤其是牛顿在学术界久负盛名,他的拥护者对波动说横加指责,全盘否定,终于把波动说压了下去,致使它在很长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而微粒说盛极一时,居然在光学界称雄整个18世纪.

2.英姿焕发的波动说

进入19世纪以后,曾被微粒说压得奄奄一息的波动说重新活跃起来.一个个崭新的实验事实,使波动说雄姿英发,应付自如,进入了一个“英雄时期”.第一位向微粒说发起冲击的是牛顿的同胞托马斯?杨.1801年,年轻的托马斯?杨一针见血地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托马斯?杨为了证明光是一种波,他在暗室中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光的干涉实验.我们知道,干涉现象是波动的一个特性,托马斯?杨的成功,证明了光确实是一种波,它只有用波动说才能解释,微粒说对此一筹莫展.

给微粒说以沉重打击的第二个实验是光的衍射实验.衍射现象也是波的基本特性之一,这是一种波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绕过障碍物,或穿过小孔、狭缝而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设计了一个实验,成功地演示了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在微粒说看来,光的衍射现象则是不可理解的.

给微粒说以致命打击的是对光速值的精确测定.牛顿和惠更斯在解释光的折射现象时,对于水中光速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谁是谁非,难以证实.到了19

世纪中叶,法国物理学家菲索和付科,分别采用高速旋转的齿轮和镜子,先后精确地测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只有空气中速度的四分之三.又一次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

经过反复较量,波动说终于压过了微粒说,取得了稳固的地位.到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总结了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到80年代,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确实同光一样,能够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利用光的电磁说,对于以前发现的各种光学现象,都可以做出圆满的解释.这一切使波动说锦上添花,使它在同微粒说的论战中,取得了无可争辩的胜利.

3重整旗鼓的微粒说

正当波动说欢庆胜利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以太存在的否定和光电效应的发现,这些新的实验事实又一次要置波动说于死地.

波动说认为,光是依靠充满于整个空间的连续介质——以太做弹性机械振动传播的.为了验证以太的存在,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使用当时最精密的仪器,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结果证明,地球周围根本不存在什么机械以太.没有以太,光波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面对这一波动说难以克服的困难,微粒说跃跃欲试.光电效应的发现,使微粒说再次“复辟登基”.所谓光电效应,就是指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从金属表面释放出电子的现象,所释放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大量的实验证明,光电效应的发生,只跟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只要入射光的频率足够高,不管它强度多弱,一旦照射到金属上,立刻就有光电子飞出.而从波动说的观点看,光电效应是绝对无法理解的.因此,波动说完全陷入了困境.而爱因斯坦运用光量子说——全新意义上的微粒说,把光电效应解

释得一清二楚.至此,光的微粒说又昂首挺胸.活跃在科学的舞台上.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抛弃波动说,而是把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辨证地指出:“光——同时又是波,又是粒子,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在他的光量子理论的两个基本方程E=hν和p=(h/λ)中,把粒子和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历史性论争

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对于量子力学的创立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趣的是,在1927年9月科漠国际物理会议上,当玻尔正式提出了他有名的“互补原理”之后,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强烈反对.从此,这两位同时代、同行业的科学巨星,直到他们死去之前,共进行了近40年具有浓厚哲学色彩的大争论.即使是现在,仍可感到这一争论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研究所产生的冲击.

1.论争的渊源

提及这场大争论,首先得从哥本哈根学派说起.

在20世纪20年代,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以其严谨的治学作风、尊重他人首创精神的领导作风,吸引了大批对量子物理学有着基本相同的理解的科学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学派.诸如,海森伯、泡利、狄拉克等年轻的物理学家都先后在这里工作着,其中,玻尔对海森伯提出的测不准关系非常赞赏.1927年9月在意大利科漠召开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玻尔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从哲学上对测不准关系加以概括,用以解释量子理解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这一著名的互补原理,被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正是这一解释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尖锐批评,从而拉开了这场

大争论的序幕.

2论争的过程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论战持续了近40年之久,很令人瞩目.论战的内容是围绕着关于量子力学理论的特征和基本概念的解释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属于哲学的领域,所以,争论的实质就是围绕着量子力学的方法论原理及其哲学诠释.论战曲折迂回,高潮迭起,大致分成两个阶段.

(1)论战的第一阶段

1927年科漠会议上玻尔提出“互补原理”,对量子力学第一次作了互补解释,玻尔是这样认为的:量子力学理论是一种以能量为动量的统计守恒为基础的纯几率观点,量子力学的规律具有统计性质.并且,他主张在量子物理中应当抛弃因果性和决定论的概念,而代之以互补原理.

1927年10月,第五次索尔维国际物理学讨论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爱因斯坦在会上发言,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下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表示不满.他反对抛弃严格的因果性和决定论的概念,坚持基本理论不应当是统计性的,他认为在几率解释的后面应当有更深一层的关系,应当能够揭示微观世界的因果性联系,所以他在会议上支持德布罗意的导波理论.

为了揭露量子力学理论的逻辑矛盾性,从而否定测不准关系,爱因斯坦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理想实验,企图驳倒玻尔,玻尔据理力争,一次次巧妙地摆脱了困境.例如,爱因斯坦设计了一个可以称重量,且有可控快门的光箱子实验,并以此来否定能量对时间的测不准关系.而对此严重的挑战,玻尔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的紧张思考,终于喜出望外地发现.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回击爱因斯坦,即利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时钟速率与引力势的关系,驳倒

了爱因斯坦的挑战.因此,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量子力学的逻辑一贯性.(2)论战的第二阶段

当爱因斯坦试图从逻辑上反驳哥本哈根学派而遭受挫折后,便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转而集中于批评量子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性.1931年2月26日,爱因斯坦等三人合作发表了“量子力学中过去和未来的知识”的文章,认为测不准关系式并不能提供量子力学的过去的确定知识.从而拉开了进一步的论战.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一起发表了题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以他们三人姓名头一个字母命名的“EPR 悖论”,使这场论战再次出现了高峰.文章首先提出了理论的完备性和实在性的定义,并建立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抉择关系,即量子力学理论如果是完备的,则不可对易算子所表征的物理量不同时为实在;或者相反,如果理论是不完备的,则物理量同时为实在.其次,文章证明,如果波函数所提供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所涉及的不可对易量必定是实在的.而根据前面所建立的“非此即彼”抉择关系,不难看出,其唯一可能的结论是波函数所提供的描述为不完备的.爱因斯坦等人通过对两个相干系统的分析,做到了不仅是完成了逻辑上的诘难,而且还具体地构造了一个满足“排除了干扰的测量”的要求的体系,用以说明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这称之为“EPR悖论”.

EPR悖论逻辑结构是十分严密的,要进行反驳是极其不易的.但EPR悖论中所提出的定义及观点,又必须最后诉诸“测定”,既然还有赖于测量,那就恰好为玻尔的反驳提供了突破点.

1935年10月,玻尔以相同的标题公开回答了上述诸难.指出既然EPR的作者在“实在性”的定义中谈论了测量,那么就不应该把测量操作与被测对象割裂

开来讨论,而必须把现象同获取现象的条件以及器械包括在内进行描述.所以,玻尔在文章中运用一种更为一般的方式构造了EPR的两粒子体系,使它们恰好满足EPR所设想的情形.玻尔列举了一个粒子穿过一窄缝的实验,并指出EPR 诘难中对所需物理量的测量及计算所显示的在选择上的任意性,取决于实验装置的设置.所以,“排除一切干扰”的前提,对实验的要求是含糊的.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思想,玻尔把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中的观察予以比较.他指出:在量子物理学中,对象与测量仪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量子现象中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从而对象与测量仪器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可见,玻尔提出的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特征,是对于EPR所默认的定域性假设的否定,也是对于EPR实在性判据的否定.这样,玻尔采用了抛弃EPR的逻辑前提,代之以确认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特征的手段,拯救了量子描述的完全性.

3论战的启示

现在,爱因斯坦和玻尔虽然去世了,但他们之间为了探索科学真理而进行的论战,却推动着量子物理学深入发展;它一步步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本质含义,前期的争论确立了量子力学及正统解释的逻辑自洽性;后期的争论则揭示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特征,同时更明确地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地位问题.但是,两位大师的争论以分道扬镳而告终,这说明:这一争论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带来了冲击,就这个意义而言,这场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它将激励着人们去重新审查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分理解状况,寻找把这两个理论真正统一起来的途径,以促进物理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除此之外,这场论战还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启示.首先,它说明学术上的争论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其次,学术争论的唯一正确态度就是坚持百

家争鸣;再次,自然科学需要正确的哲学作指导.

这一场发生于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之间的论战,是科学史上持续长久而激烈的著名的论战之一,它一直延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2017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考试题

2017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 科学素养的培育考试题 考生姓名:考试科目:2017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开考时间: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成绩:100分说明: 1.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2.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在历史发展中,科学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建制。() 正确 错误 2.领导和科学权威总是正确的,不能怀疑。() 正确 错误 3.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以及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都是教育的失败。() 正确 错误 4.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正确 错误

5.“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对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评价。() 正确 错误 6.人影艺术就是人在配合灯光的情况下,利用光与影的特殊效果,形成或大戒小的各种不同造型的图案。() 正确 错误 7.《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内容非常丰富。() 正确 错误 8.“仁”、“礼”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 正确 错误 9.无论文学作品是对世界的再现还是对作者情感的表现,都必须通过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 正确 错误 10.文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指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对于阅读者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表现为潜移默化和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心灵。() 正确 错误 11.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这一最高统一体展开为“逻辑、自然、精神”三大阶段。() 正确 错误 12.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答案)

(一) 单选题 1. 作为一种理解性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C) 精读 2. 追溯查找法也称()。(B) 参考文献查找法 3. 创立了形式逻辑体系的人是()。(C) 培根 4. 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 (D) 科学方法论 5. 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题,这里所谓特长,是指()。(B) 在科研方面所具有的优点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的组成要素?(D) 历史发展的各个 时期相同 7.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指()年。(D) 2006 8. “This report contains ...,first, ... second, ...; finally,”是属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哪一项常用语?(B) 导言语句 9.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生物群体遗传物质的一系列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是指( )。 (B) 生物进化 10. 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一种()。(D)横向比较 11. 查阅建国后的报刊资料,可以利用()。(D) 《新华日报》 12. 科研的客观条件中,哪一项是最重要的条件?(D) 资料 13. 通过授予有限时间内的专有地位是指()。(A) 专利 14. 人从本质上讲,是()。 (A) 经济动物 15. 人的认识、意志、信念、自信、向往和理想、目标、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是指()。(D) 心理素质 16. 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A) 道德 17. 用字母符号表示未知数的值进行运算,求解各种代数方程是( )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C) 代数 18. 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曾指出:“读书有疑,所有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D) 朱熹

近代物理学史论文

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的思索 【摘要】: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最早的分支学科。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产劳动的经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物理经验和科学家的努力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和地面上物体的机械运动。、现在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的思索:古希腊对物理学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力学成就、伽利略的运动理论、牛顿与经典力学的建立。 【关键词】:第谷与开普勒奠基人——伽利略牛顿力学 首先谈谈古希腊对物理学的贡献。古希腊人在文化领域取得光辉夺目成就的同时,也对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和阿基米德(前287—前212)是古希腊的伟大学者,是古希腊力学知识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论证了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区分了物质方面的运动、量方面的运动和空间方面的运动。他的主要成就有时提出了以下五点:(1)物体的运动:物体永远在运动变化,变化就是运动;(2)将自然界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非自然运动;(3)①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对抛体运动的解释:自然界害怕虚空,填补空虚推动物体;(5)自由落体:物体越重,下落速度应该越大。 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对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他的以下几点精神十分不开的:(1)亚里士多德能够摆脱神的意志,并能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在当时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2)亚里士多德重视近身事物的观察,强调思辨的作用,并总结出结论解释现象,引起众多的讨论与研究。与亚里士多德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优异也是分不开的。在那个物理理论贫瘠的年代,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是璀璨的,虽然由于他自身的局限性,提出的一些错误的观点,阻碍了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但是他对物理的贡献仍然是不可否认的。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又一科学巨匠,他从生产实践出发,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起静力学,被誉为“力学之父”,还有人认为他是近代型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律的浮力定律,后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

2018年09月17日xx学校高中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1766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零 B.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为了验证猜想,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D.为了验证猜想,库仑制作了库仑扭秤装置 2.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开普勒等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他们观点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羽毛和铁块下落速度一样快 B.伽利略认为: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后上升到另一光滑斜面,最终将回到原来的高度 C.开普勒认为: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D.开普勒认为:绕太阳公转的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长度跟它的公转周期的比值都相等 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利用图所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位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库仑 D.焦耳 4.以下关于行星运动及万有引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 C.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 D.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行星在轨道上各个地方的速率均相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首先提出理想实验,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之间普遍存在万有引力 C.牛顿利用扭秤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D.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并将其作为基本单位 7.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专题复习: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是新课标选择题中常出的一种提醒。 ●物理学史包括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进程和物理实验。 ●物理方法: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思路和方法;物理学中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数学方法等等:主要思维方法:类比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图象法、合成与分解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微元法、极限法、对称法、外推法、数学(函数、几何、归纳、数列等)法。 【新课标高考试题回练】 1、(20XX年海南卷).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20XX年新课标)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另一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接到了自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导致了他的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方中的一个瓶颐.此项发明是 A.新型直流发电机B.直流电动机 C.交流电动机D.交流发电机 3、(2012全国新课标).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4、(20XX年新课标)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5、(2011新课标理综第14题).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B) 【复习巩固题】 1、(2013上海徐汇测试))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

2017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
1.阅读和写作科学内容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科学素养。( ) 正确 错误 2.据中国科协调查表明,中国公民与美国公民在科学知识的理解方面相差无几, 但在对科学过程、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差距很大。( ) 正确 错误 3.怀疑精神是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 ) 正确 错误 4.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草书、行书。( ) 正确 错误 5.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中,修身是做人的关键。( ) 正确 错误 6.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汉末魏初,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 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慷慨任气”的“建安文学”的辉煌。( ) 正确 错误 7.古罗马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共和时期、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对欧洲文学的发展 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正确 错误 8.交谈中要注意观察主人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主人有不耐烦以及为难的表 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主人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立即起身告辞。( )

正确 错误 9.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或如戒指戴在手套外面可不脱手套, 而男士无论 何时都不能在握手时戴着手套。( ) 正确 错误 10.送客时,如果在家里,可让客人自己开门,主人开门似乎在下逐客令,不合 时宜。( ) 正确 错误 11.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 一种基本力量。( ) 正确 错误 12.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 构。( ) 正确 错误 13.傣家人住竹楼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正确 错误 14.六朝瓷器,标志着中国制瓷业的成熟。( ) 正确 错误 15.日常交往中,东方见面礼节有作揖礼、鞠躬礼、合十礼三种。其中合十礼, 也称合掌礼,即双手十指相合为礼。( )

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简明读本92分

《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简明读本》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已打破了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截然分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是()的客观基础。A回溯法B移植法C比较法D综合法 A B C D 2.下列哪一项不是学术会议报告的一般步骤?()A开场白B阅读全文C内容D致谢 A B C D 3.“重复别人的,不搞创新,盲目立项,甚至专门跟着别人后面模仿”的行为属于()A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B学术垄断C科研成果的虚报造假D科技著作、论文的剽窃与抄袭 A B C D 4.作为一种理解性+B3:D44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A侦察B浏览C精读D查询 A B C D 5.在某一研究领域中,针对某些专题(热点问题)而举办追溯查找法也称() A 利用检索工具书查找法B参考文献查找法C分段查找法D分节查找法 A B C D 6.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A、合作态度B、合作精神C|、合作方式D、合作原则 A B C D 7.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的重要内容。A.社会领域B.心理领域C.法律领域D.道德领域 A B C D 8.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指()A社会实践B阶级实践C学术实践D科研创新实践

A B C D 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指()年 A2003B2004C2005D2006 A B C D 10.在中国,早就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这说明人们对()的认识源远流长A 成本B 利益C 合作伙伴D 合作意义 A B C D 11.科学素质的基础是()A 科学知识B 科学价值C 科学态度D 科学精神 A B C D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支柱()。A.学会做人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生存 A B C D 13.科研的客观条件中,哪一项是最重要的条件()A 设备B 经费C 导师D 资料 A B C D 14.在搜集论文选题的资料时,不管搜集什么资料,都要把()摆在首位。A 专业性B 可靠性C 针对性D 多样性 A B C D 15.在激励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主体的作用。A 精神激励B 政治激励C 物质激励D 文化激励 A B C D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的组成要素() A 有一定的知识、信息B 有一定的物质载体C 有一定的记录手段D 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相同 A B C D 17.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 A 科学价值观B 科学世界观C 科学认识论D 科学方法论 A B C D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专项训练解析含答案(6)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专项训练解析含答案(6)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 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总结并得出了惯性定律 B.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C.出色的天文观测家第谷通过观测积累的大量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及开普勒最终得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2017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考试试卷

1. 2. 正确 错误 2.素质与素养是一个概念,指同一对象。 正确 错误 3.科学世界观认为,科学虽然总在变化,但科学知识的主题是非常稳定的。 正确 错误 4.中国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 正确 错误 5.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正确 错误 6.《辞海》是这样定义文学的: 正确 错误 7.文学看做是用语言

正确 错误 8.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并称为“希腊三贤”。( ) 正确 错误 9.在礼仪交往中,对男士头发的要求应做到前发不及额头,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 ) 正确 错误 10.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 正确 错误 11.六朝瓷器,标志着中国制瓷业的成熟。( ) 正确 错误 12.荒诞喜剧是“二战”后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戏剧流派。( ) 正确 错误 13.一种艺术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属性。比如绘画,它既是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 正确 错误 14.使用名片也要讲究礼仪,递名片时应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对着对方,递给对方,并说“多多关照”、“常联系”等语言,或是先作自我介绍。( ) 正确 错误

15.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中提到的是李白,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 ) 正确 错误 16.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孟子所创立的。( ) 正确 错误 17.《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 正确 错误 18.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孟子所创立的。( ) 正确 错误 19.正式场合下入座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就好,怎么舒服怎么坐。( ) 正确 错误 20.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的“喜剧之王”。()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周易》、《论语》、《孟子》、《大学》 《老子》、《庄子》、《孟子》、《墨子》 《老子》、《庄子》、《孟子》、《孙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2.()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

科学素养2013年3月21日81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检验,又是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作准备,而一般并 不是正式承担解决某一课题的任务,这是指()。 (A) 社会实践 (B) 环境调查 (C) 社会调查 (D) 科研实践 [分值: 2. “重复别人的,不搞创新,盲目立项,甚至专门跟着别人后面模仿”的 行为属于()。 (A) 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 (B) 学术垄断 (C) 科研成果的虚报造假 (D) 科技著作、论文的剽窃与抄袭 [分值: 3. “Now after a short introduction I would like to read to the main part of my paper ...”属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哪一项常用语?

(A) 开场语句 (B) 导言语句 (C) 内容语句 (D) 结束语句 [分值: 4. “I would answer your questions as follows ...”是属于国际学 术会议的哪一项常用语? (A) 开场语句 (B) 导言语句 (C) 内容语句 (D) 答复语句 [分值: 5. 检验论文的表述如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总体结构等方面的标准是 ()。 (A) 形象性 (B) 逻辑性 (C) 准确性 (D) 雄辩性

[分值: 6. 正像具有音乐感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欣赏音乐和雕塑的条 件一样,文学研究的起码条件是()。 (A) 艺术感染力 (B) 好奇心 (C) 审美接受度 (D) 艺术感受力 [分值: 7. 为了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多年的精心准备,参考了 583本书,摘录的各种材料和统计资料达数十万字,这个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分值: 8. 实验对象即受试对象,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 为重要的影响。下列不可以成为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是()?

【校本课程】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他于1687年出版了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阿基米德 2、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谈到:“他的发现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观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他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爱因斯坦所指的这个人是:() A.伽利略B.牛顿C.菲涅尔D.胡克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是:() A.相对论和量子论B.微粒说与波动说 C.波动力学与波动光学D.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 4、大统一理论是当代物理学的重要前沿之一,其中的“大统一”是指:() A.自然界所有基本粒子的统一B.自然界所有基本作用力的统一C.引力、电磁力和弱力的统一D.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统一5、被誉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的著名物理学家是() A.惠更斯B.托马斯·杨C.菲涅尔D.夫琅和费 6、麦克斯韦把()称为“电学中的牛顿”: A.安培B.库仑C.法拉第D.奥斯特 二、填空题: 1、1919年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和质量,知道它是氢原子核,把它叫做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已被人接受,最初有人认为,原子核可能是由

质子组成的。但不久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原子核只是由质子组成,它的电荷数应该与质量数相等。实际上原子核的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者还少一些,根据这一事实,他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他把它称为。这一预言被他的学生证实。 2、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知道了两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成功地将人间天上的力统一起来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自信心。但由于当时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很难精确地测定上述比例式中的比例系数。显然,如不能定量地算出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17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第一次在实验室里对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作了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引力常量的测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用实验证明了的存在,更使得具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发现阴极射线(高速电子流)射到玻璃壁上,管壁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后称它为X射线。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使包在黑纸时的照相底片感光。 4、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8)和他的弟子们是这个时期研究物理知识成就最大的学派,他们的代表作记述了许多物理知识。尤其在光学方面,连续记述了影的生成的道理;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直线行进实验;光反射特性;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而确定影的大小;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凹面镜的反射现象;凸面镜的反射现象。这是世界古代科学史上一篇难得的几何光学著作。 5、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最初研究他的导师—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 (1546--1604)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时发现如果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问题,结果与观察数据存在

2017年公需科目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017 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考试题
说明:
?
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
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
1.所有的科学观点都是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而不是任凭人或者神“悟”出 的结果。( )
正确
错误
2.虽然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人是一般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计入专业 技术人员中。( )
正确
错误
3.科学世界观认为,科学虽然总在变化,但科学知识的主题是非常稳定的。( ) 正确
错误
4.科学假设就是“拍脑袋”,不需要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正确
错误
5.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一种 审美趣味,情感和人生的追求。( )
正确
错误
6.人影艺术就是人在配合灯光的情况下,利用光与影的特殊效果,形成或大或 小的各种不同造型的图案。( )

正确 错误
7.鉴定古陶瓷的四个基本要求或基本任务,即辨真伪,断时代、定窑口、评价 值。( )
正确 错误
8.《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 正确 错误
9.《道德经》就是《老子》。( ) 正确 错误
10.从精神层面上看,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 ) 正确 错误
11.男士穿西装但没系领带的情况下,其衬衣的第一颗纽扣要松开。 ( ) 正确 错误
12.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 正确 错误
13.孔子反对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主张兴教化,主张“为政以德”,力图发挥 道德的作用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 )
正确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及答案92分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实验对象即受试对象,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下列不可以成为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是()? (A) 器官 (B) 细胞 (C) 分子 (D) 无机物 [分值:1.0] 2. 作为一种理解性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 (A) 侦察 (B) 浏览 (C) 精读 (D) 略读 [分值:1.0] 3. 人从本质上讲,是()。 (A) 经济动物 (B) 政治动物 (C) 文化动物 (D) 自然动物 [分值:1.0] 4. 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除了受观察处理因素外,其他影响效应指标的一切条件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应尽量相同,要有高度的可比性,才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对试验观察的项目做出科学结论。 (A) 对照性原则 (B) 随机化原则 (C) 重复性原则 (D) 典型性原则 [分值:1.0] 5. 科研人员成长和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攻克科研尖端课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这是指()。 (A) 学生精神 (B) 爱国主义 (C) 高尚的道德修养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分值:1.0] 6. 认识到反馈现象并把它概括为一种科学概念进行研究、作为一种可以科学方法广泛应用,应归功于控制论的创始人是()。 (A) 亚里士多德 (B) 维纳 (C) 培根 (D) 伽利略 [分值:1.0] 7.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研不正之风的特征? (A) 独立性 (B) 裙带性 (C) 一次性 (D) 顽固性 [分值:1.0] 8. 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的不可克服性、周期性,指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真理。 (A) 《剩余价值理论》 (B) 《政治经济学批判》 (C) 《资本论》 (D)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分值:1.0] 9.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什么? (A) 夸克 (B) 质子 (C) 中子 (D) 元素 [分值:1.0] 10.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指()。 (A) 创新 (B) 科技 (C) 科学 (D) 技术 [分值:1.0] 11. 协同学理论的微观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说明了系统的自组织现象,通过()原理确立了描述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变量即序参量。 (A) 协同 (B) 支配 (C) 不稳定性 (D) 变量

近代物理学史小论文

近代物理学史小论文 浅谈大学教育 关键词:大学教育知识问题 摘要:通过对现今大学教育的了解~加上自己所处学校的教育情况~提出一些小小的看法,同时对大学的教育方法与方式就自己的认为讲述一下自己的见解~并且对现今的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所见略微加以提出。 大学教育是每一个学子都渴望经历的一个过程,在中国,学生对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更是趋之若鹜,都希望上一个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就现今的大学教育,虽然是那么的让人向往,但是有些方面还是有必要去做深深地思考。 就我的看法而言,大学之所以区别于高中,主要在一个“大”字上,这里的“大”有几层含义,最表面也是最简单的那就是因为大学的校园之大,面积之广,建筑之多;其次,深一层次,是因为大学所涉及的知识面之广和全,所传授的知识是直接运用于各个领域的;最后,“大”字再某种层次还可以理解为“高”的意思,即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前学的基本都是一些表面的浅显的知识,重在的是了解而不是深究,然而在大学里,我们更注重的是有深入知识的内部层面,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举个例子,就我们理科生而言,在中学时代,像有些课程,比如物理,我们只是简单的套用课本上的一些物理公式用来解题,只要知其然已达要求,不必深究这么东西是从何而来,在大学就不一样了,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也许一个简单的公式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推演与深究,每个细节都必不可少。还有,在中学数学课程上有些内容,例如微积分,只是提出,给些公式并一笔带过,很少就其具体的推导方法,在大学,却几乎要用一到两个学期都不能系统的

学完这门课。总之,我们在大学我们更注重的是对知识更深一层次的剖析,究其本质来说明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大学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 大学教育不仅在教育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同时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与中学更是大不相同。我们知道,在中学阶段,大都数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是因为有强大的压制力和学校老师的监督管理,学生才不得不去学习,努不努力那就另当别论了。而在大学,我们倡导的是学习自主自觉,没有人再会太大的干预你的学习,一切都是自主,只不过最后通过学期末的考试来检查你的学习情况。也许有时候在某门课没通过,最大的“处罚”就是重修及取消一切评优资格,最后只要过了就达到了要求。至于你做的好不好,并不受限制,只要过了最低标准就行。所以,人们常说,大学是很轻松的。其实不然。 在大学里,虽然学校或者是学院对学生的学习的要求并不是那么的严格,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比如说,学校规定每个在校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大学四年内所需的学分,不仅仅在与自己的专业有关课程上,而且在公共选修课程上。这就需要学生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即扩大知识面,这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方面。这也许就大学教育的一个较大的特点。 就我自己这个专业来讲,要求大体上和学校规定的一样,在前两个学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一些通识课加上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并没有更加全面的接触专业课程,所以学习要求基本和全校其他各学院系同届的学生一样,所以我觉得大学更重要的时期是在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阶段,虽然只有一年,但在我认为,这应该是大学四年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大学,最能凸显各个专业特点的时期就应在这宝贵的一年。同时,要想在大学里学有所得,重要的是把我专业课的这一年,这也是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保证。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应该是很重视的,因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要有技术人才,而高等院校正是国家所需各行各业的人才的来源地,教育事业得不到发展,

大学物理学史试题

1、简述墨家在光学上的研究成就。 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墨子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题。墨子指出,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墨子明确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墨经》中论述了光的反射,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反射情况。 2、阿基米德对物理学的贡献有哪些? 力学: 1.系统总结并严格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此外,阿基米德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 2、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天文学:1、他发明了用水利推动的星球仪,并用它模拟太阳、行星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 2、他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 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3、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1.把实验与数学结合起来,既注意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2)有意识地在实验中抛开一些次要因素,创造理想化的物理条件。既要力求使实验条件尽可能符合数学要求,以便获得超越这一实验本身的特殊条件的认识,又要设法改变实验测量的条件,使之易于测量。(3)用实验去验证理论。伽利略认为科学实验是为了证明理论概念(或观察规律)而去做的,不应该是盲目的、无计划的,而理论(数学)又必须服从实验判决。(4)把实验与理论联系起来。 4、说明牛顿三定律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第三章)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及总结 300多年前,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他的运动速度减小得就越慢,他运动的时间就越长。他还进一步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讲不会减慢,这是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曾经专研过这个问题,牛顿曾经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这句话就是针对伽利略的。所以牛顿概括了前人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5、说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科学渊源。(第四章) 一、定律诞生的前提条件: 1、认识热的本质,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为热的运动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前奏。19世纪40年代以前,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力学方面,早已发现了机械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不灭性(动量守恒、“活力”守恒) 3、发现了各种“自然力”相互转化的现象 4、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历史教训,从反面提供了能量守恒的例证; 5、建立了能量的初步概念; 6、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接触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如楞次定律、赫斯定律 7、蒸汽机的发明与不断改进。 二、迈尔的贡献 1842年发表了题为《热的力学的几点说明》的论文,叙述了普遍的“力”(即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概念,所以一般都承认迈尔是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三、焦耳对热功当量的测定 焦耳对电和磁的研究很感兴趣。他通过测定热功当量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焦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热功当量是一个普适常量,与作功的方式无关。他证实了自然界的能量是等量转换的,是不会被消灭的,哪里消耗了机械能或电磁能,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学史典型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高考模拟试题汇编 - 物理学史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 下符合事实的是( AB) A. 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 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 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 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3 .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C)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爱因斯坦说:“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 1564- 1642)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 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在科学史上,伽利略享有“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人”的美誉。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和对伽利略的了解,他的物理思想方法的 研究顺序是(A) (A )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B)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 (C)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D)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 5.在物理学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C) ( A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6.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 加以验证。下列定律、理论或学说的建立不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D A .万有引力B.电磁场理论C.光子说D.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7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B )(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发电机 (C)托马斯·扬成功地完成了光的干涉实验,总结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8、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常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 验法等科学方法。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的(A) A .伽利略指出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 9.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还可以分( 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没有波动性(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D)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 10.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 1(单选题).(1分) 突破了人的生理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的观察类型是 A. 实验室中的观察 B. 参与性观察 C. 间接观察 D. 直接观察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2(单选题).(1分) 在一般科学分类中,不包含哪一项? A. 自然科学 B. 逻辑学 C. 哲学 D. 社会科学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3(单选题).(1分) ()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层逐步深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它的本质规律的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A. 抽象与具体 B. 归纳与演绎 C. 分析与综合 D. 量变与质变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4(单选题).(1分) 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北极科考船为()号。 A. 天宫号 B. 雪龙号 C. 雪域号 D. 神舟号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5(单选题).(1分) 科学思维方式第三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就是 A. 概念 B. 推理 C. 想象 D. 判断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6(单选题).(1分) 科研人员成长和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攻克科研尖端课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这是指 A. 爱国主义 B. 学生精神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高尚的道德修养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7(单选题).(1分) 灵感思维它有三个主要的特征除了 A. 模糊性 B. 突发性 C. 继承性 D. 偶然性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8(单选题).(1分) 下列各项中,不是学术会议报告一般步骤的是 A. 开场白 B. 内容 C. 阅读全文 D. 致谢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9(单选题).(1分) 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A. 分析 B. 演绎 C. 归纳 D. 综合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10(单选题).(1分) 下列属于逻辑的分析方法特点的是 A. 概括性 B. 丰富性 C. 直观性 D. 具体性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11(单选题).(1分) 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 解决教育理论问题 B. 做出创新 C. 总结经验 D.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答案: A B C D 标记此题 12(单选题).(1分) 提纲的格式一般类似于()要把重点、结论等内容分条列出 A. 文摘 B. 全文 C. 开场白 D.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