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习题

大地测量学习题
大地测量学习题

大地测量学习题

1.地球参考框架北京54 西安80 WGS-84 和地球参考框架的定义(由一

定量的已知精确坐标的基准点及四个基本参数决定的正常地球椭球,

并实现它的定位和定向。)

2.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特征

⑴ 研究范围大(全球:如地球两极、海洋)

⑵ 从静态到动态,从地球内部结构到动力过程。

⑶ 观测精度越高,相对精度达到10-8~10-9,绝对精度可到达毫

米。

⑷ 测量与数据处理周期短,但数据处理越来越复杂。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6点)。

(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

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变形,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

化。

(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

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

(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

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

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

4.黄道:过天球中心与地球公转的平均轨道面平行的平面与天球相交

的大圆。

5.岁差:因地球自转轴的空间指向和黄道平面的长期变化而引起的春

分点移动现象

6.章动:地球瞬时自转轴在惯性空间不断改变方向的周期性运动

7.历元:所获数据对应的时刻也称为历元

8.协调世界时(UTC):以国际制秒(SI)为基准,用正负闰秒的方法保

持与世界时相差在一秒以内的一种时间

9.恒星时的计量依据以春分点为参考点计时

10.世界时的计量依据以真太阳为参考点计时

11.卫星定位系统时间计量依据是源自谐振信号周期

12.世界协调时的计量依据原子时秒长

13.大地基准:用于大地坐标计算的起算数据,包括参考椭球的大小、形状及其定位、定向参数

14.天球:天文学中引进的,以选定点(常为地球)为中心,以任意长为

半径的假想球面,将所观测到的天体投影到此球面上用以标记和度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

15.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至地球椭球面的高度。

16.椭球定位的两种方式是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17.椭球定位都应满足的两个条件: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

18.惯性坐标系:指在空间固定不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

协议坐标系:通常约定某一刻t0作为参考历元,把该时刻对应的瞬时自转轴经岁差和章动改正后的指向作为Z 轴,以对应的春分点为X

轴的指向点,以XOY 的垂直方向为Y 轴建立天球坐标系,称为协议天球坐标系。

地固坐标系:固定在地球上与地球一起旋转的坐标系。

19.建立地球参心坐标系需要做的工作:选择椭球几何参数、确定椭球中

心位置、短轴指向、建立大地原点

20.阐述参考椭球定位和定向的”一点定位”方法:见P32 2-33 2-34 2-35 2-36 可以确定椭球的定向和定位。

21.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特征:采用了1975四个基本参数、参心坐标是在54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托前面与似大地水准面在我国境内最密合,多点定位、短轴平行于地球质心与地极原点JYD的方向,起始大地子午面平行于我国起始子午面、大地原点在我过中部、大地高程基准为1956黄海高程系统。

22.地心大地坐标系:地心大地坐标系--定义为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质量中心)重合,椭球的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地心大地经度L,是过地面点的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面的夹角;地心大地纬度B,是过点的椭球法线(与参考椭球面正交的直线)和椭球赤道面的夹角;大地高H,是地面点沿椭球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23.WGS-84坐标系的定义: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 (国际时间)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 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

24.垂线站心坐标系的定义:以侧站P为原点,P点的垂线为Z轴,子午线放下为X轴,Y 轴与X、Z轴垂直构成左手坐标系。

25.什么是三维空间直角坐标变换的七参数:其参数有(ΔX0,ΔY0,

ΔZ0,ωX,ωY,ωZ,m)七个,其中(ΔX0,ΔY0,ΔZ0)为坐标平移量,(ωX,ωY,ωZ)为坐标轴间的三个旋转角度(又称为欧拉角),m为尺度因子。

写出七参数小转角坐标变换的公式

并加以解释

26.重力位:引力位和惯性离心力位之和

引力位:其一阶导数为引力的标量函数。

离心力位:其一阶导数为离心力的标量函数

27.正常重力位:正常引力位与离心力位之和。

28.指出赤道上和任意纬度海平面上正常重力计算公式中的符号含义

f:万有引力常数 M:地球质量 a:地球半径 α:椭球几何扁率q:离心力与重力之比 β:重力扁率 φ:该点的纬度

29.常用的正常重力场4参数是U0 A0=fM A2=f(A-C) ω

30.三种高程系统:正高、正常高、大地高

31.为何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正常高系统:其数值可以精确得到且不随水准路线而异是唯一确定的。

32.为何要引入力高和地区力高系统:因为在同一重力位水准面上的两点正高和正常高是不相等的,为解决矛盾引入力高系统。

33.什么是垂线偏差,垂线偏差的两个分量是:地面上一点的重力向量和相应椭球面上的法线向量之间的夹角。子午圈分量ξ、卯酉圈分量η 34.测定垂线偏差的四种方法:天文大地测量、重力测量、天文重力测量、GPS测量

35.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几种方法:重力场模型、斯托克斯积分公式、卫星无线电测高GPS高程拟合。

36.简述“利用GPS高程拟合法测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见P91

37.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方法有:天文测量、重力测量、空间大地测量、

38.卯酉圈: 地平坐标系中的大圆。即与子午圈相垂直的地平经圈,它与地平圈相交于东点和西点。

卯酉圈曲率半径: 球椭球体表面上某点法截弧曲率半径中最大的曲率半径

子午圈曲率半径: 球椭球体表面上某点法截弧曲率半径中最小的曲率半径

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平均曲率半径的关系:R=sqrt(MN)

39.大地线:是指地球椭球面上连接两点的最短程曲线

40.大地线与正法截线间的夹角和正反法截线夹角的关系:见P121 4.5.1

41.分析大地线克莱劳方程r.sinA=C中常数C的意义:椭球半径与该大地先穿过赤道是的大地方位角的正弦乘积,或者等于大地线上具有最大纬度的那一点的平行圈半径。

42.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的三差改正为:垂线偏差改差、标高改正、截面差改正

43.长度比:长度比m就是投影面上一段无限小的微分线段ds,与椭球面上相应的微分线段dS二者之比。

44.等量纬度:见P163 4-333

45.正形投影的一般条件 P162 ,并写出椭球面与平面之间正形投影的一般公式(4-330、4-331)

46.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中符号的含义。(公式见(4-366)、(4-367)、4-382、4-383)

47.什么是平面子午线收敛角:高斯投影平面上过一点平行于纵坐标轴的方向与过该点的大地子午线的投影曲线间的夹角。

48.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的特征

(1)γ为l的奇函数,而且l愈大,γ也愈大;

(2)γ有正负,当描写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时,γ为正;在西时,γ为负;

(3)当l不变时,则γ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49.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既可以由大地坐标计算,也可以由平面坐标计算

50.什么是方向改化

51.简述方向改化近似公式推导原理

52.距离改正中,S、s、D的数值大小关系

53.S约等于D的论证推导过程

54.长度比的特性

(1)长度比m只与点的位置(B,l)或(x ,y) 有关。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3)当y≠0(或l≠0)时, m恒大于1。

(4)长度变形(m-1)与y2(或l2)成比例地增大,而对某一条子午线来说,在赤道处有最大的变形。

55.长度比计算的坐标表达式

56.简述在什么情况下,需进行邻带坐标换算

(1)位于两个相邻带边缘地区并跨越两个投影带(东、西带)的控制

(2)在分界子午线附近地区测图时,往往需要用到另一带的三角点作为控制,因此必须将这些点的坐标换算到同一带中

(3)当大比例尺(1∶10 000或更大)测图时,特别是在工程测量中,要求采用3°带、1.5°带或任意带,而国家控制点通常只有6°带坐标,这时就产生了6°带同3°带(或1.5°带、任意带)之间的相互坐标换算问题。

57.简述利用高斯投影正反算法进行邻带换算的过程(P192)

58.常规大地(平面)测量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边角同测法

59.现代大地定位技术有:GPS测量、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惯性测量系统

60.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的目的

(1)建立统一的高程控制网,为地形测图和各项建设提供必要的高程控制基础;

(2)为地壳垂直运动、平均海面倾斜及其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形状等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高程数据。

61.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从高到低、逐级控制

水准点满足一定的精度

水准测量达到足够的精度

一等水准网应定期复测

62.工程控制网的分类: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63.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要有足够的密度、要有统一的规格

64.工测控制网的特点

(1)工测控制网同相应等级的国家网比较,平均边长显著地缩短。 (2)布设工测控制网时,应尽量与国家控制网联测。这样可使工测控制网纳入到国家坐标系中,以便于各有关部门互相利用资料,而不造成重复测量和浪费。

(3)在布设专用控制网时,则要根据专用控制网的特殊用途和要求进行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65.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电子经纬仪度盘4种测角原理。

① 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有利于观测的时间进行,以提高照准精度和减小旁折光的影响。 

② 观测前应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不得重新调焦,以免引起视准轴的变动。

③ 各测回的起始方向应均匀地分配在水平度盘和测微分划尺的不同位置上,以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线和测微分划尺的分划误差的影

响。 

④ 在上、下半测回之间倒转望远镜,以消除和减弱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等影响,同时可以由盘左、盘右读数之差求得两倍视准误差2 c ,借以检核观测质量。

⑤ 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应相反,并使观测每一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同,即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应按与时间对称排列的观测程序,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影响,如觇标内架或三脚架的扭转等。 

⑥ 为了克服或减弱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度盘位移的误差,要求每半测回开始观测前,照准部按规定的转动方向先预转1~2

周。 

⑦ 使用照准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⑧ 为了减弱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照准部水准器气泡居中。

66.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的测站作业步骤,限差要求,测站平差公式

67.什么是分组方向观测法

方向观测法的特征是将测站上所有方向仪器观测,但实际作业中,有时测站上要观测的方向较多,各个方向的目标不一定能同时成像清晰,如果要一起观测,往往要花费较长时间等待各方向成像同时清晰稳定:若不如此,勉强将所有方向一起观测将有损于观测精度。此外,由于方向多,一起观测使一测回的观测时间过长,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将显著增大。因此,国家规范规定,当测站上观测方向数多于6个时,应考虑分为两组观测。

68.熟悉p300-301表5-27和表5-28的计算方法

69.测站归心改正,改正公式推导,符号意义(P302 5-100)

70.目标点归心改正,改正公式推导,符号意义(P302 5-101)

71精密水准测量误差来源总结

(1)仪器误差(i角的误差影响、φ角误差的影响、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的影响、两水准标尺零点差的影响)

(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大气折光、磁场影响等)

(3)观测误差:水准器气泡居中的误差,照准水准标尺上分划的误差和读数误差 

72.精密水准测量作业的一般规定

(1) 仪器距前、后视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的限值:二等水准测量中规定,一测站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0m,前、后视距累积差应小于3m。

(2) 在两相邻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对于往测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返测时,奇数测站与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时相反,即奇数测站由前视开始,偶数测站由后视开始。

(3)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每一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应进行往测和返测

(4) 一个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

73. 跨河精密水准对称图形i角引起的误差抵消的公示表达。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 班级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每题1分) 1?—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2?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_。3?两个无穷接近的水准面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这是因为重力加速度在水准面不同点上的数值是不同的。 4?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 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_,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曲面。由它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_,可近似地把它看成是地球的形状。5? _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的差异。它尽管不是水准面,但它可以严密地解决关于研究与地球自然地理形状有关的问题。 6?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叫纬圈_。 7.由—水准面不平行—而引起的水准环线闭合差,称为理论闭合差。 8?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_正高坐标_系指该点沿垂 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9 ?我国规定采用_正常高_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统。 10.坐标系统是由坐标原点位置、坐标轴的指向和__度_所定义的。 11 ? _大地基准_是指能够最佳拟合地球形状的地球椭球的参数及椭球定位和定向 12 ?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 平面叫做法截_面,该面与椭球面的交线叫法截_线。 13 ?与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称为卯酉圈。 14?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做—大地_线,该线上各点的主法线与 该点的曲面法线重合。 15 .某一大地线常数等于椭球半径与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的 正弦乘积,或者等于该大地线上具有最大纬度的那一点的—平行圈一半径。16?通常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进行三差改正。这三项改正分别是—垂线偏差改正 _、_标高差改正_、_截面差改正_。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

一、学科发展综述 1.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驱动力 2.高精度重力基准及其应用 3.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与地震烈度 4.地壳应力起源 5.空间物理探测的最新进展 6.我国重力卫星的发展机遇与进展 7.地震层析成像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问题和展望 8.电与电磁法勘查技术现状与趋势 9.扭秤周期法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 10.冰川均衡调整(GIA)研究十年进展 11.基于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的地学问题研究 12.地震大地测量学研究进展 13.试论世界地图的发展阶段 二、地球重力学 1.Applications of a Portable Absolute Gravimeter For the StlJdies of Temporal Gravity Changes 2.Analysis ofterrain effects in cm-order geoid computations 3.钓鱼岛列岛海域高程基准的确定 4.综合海岸带GNSS水准和重力数据精密确定中国高程基准差别 5.珠峰高程的差异及相关问题的研讨 6.台湾地区时变重力观测及分析 7.空中扰动引力赋值中的地形影响分析 8.多种重力场数据混叠的中国海岸带海域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9.拉萨台超导重力仪格值绝对和相对测定的比较 10.Hydrological contribution on gravity and vertical crustal displacement atcollocated Jiufeng station of China 11.利用GOCE卫星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 12.时变重力场的理论描述与表达形式 13.卫星跟踪卫星模式中星间速度对地球重力场精度的影响 14.基于重力梯度测量的水下障碍物探测方法 15.冷原子干涉重力测量研究 16.重力水下辅助导航方法及试验 17.捷联式航空重力测量:算法模型和初步结果 18.A Revisit of the Time Domain Global Earth Tides 19.Tidal gravity measurements in Southeast Asia revisited 20.海潮负荷计算的球谐展开方法 21.引潮力位不同展开方法之间的数值比较 22.应变固体潮观测值中各向强异性响应的发现 三、空间大地测量学(按GNSS、测高、重力卫星、遥感排列) 1.New developments in space geodetic research:VLBI observations to space probes and GNSS remote sensing 2.GNSS数据处理与空间大气延迟修正及导航定位定轨与仿真研究 3.多模GNSS完备性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 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 目录 一、 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2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3 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3 四、测区已有地形图.......................................4 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5 六、导线网的建立..........................................6 七、高程控制测量.......................................8 八、埋标与经费预算 (11) 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 (12) 十、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13 十一、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40) 十二、上交资料清单 (46)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班级:测绘12—1 姓名:王亚亚 学号:07122825 2014-6-5

1、目的: 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工程控制网分测图控制网、施工控 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通过设计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 掌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 2.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和资料,按照设计任 务通知书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完成技术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设计 者通过技术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2、目的要求: 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大纲和规范的要求。设计分为几个步骤:学习领会 技术任务书、图上设计构网、做出精度估算、制定观测方案、绘制控制网图、编写技术 设计说明书。 2.设计的论点应该正确,明确表达设计者的主张、意见和看法。论据力求做到真实、充 分、新颖。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 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在使用专业词语、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 加强训练。 3、任务要求: 1.阅读领会任务通知书 2.熟悉测区地理环境及原有测绘成果等情况;对原有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确 定其利用程度。 3.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拟定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方案。 4.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测区面积,确定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和布网层次,确定作业的技术依 据。 5.在地形图上进行首级平面控制网的选点设计,作出精度估算;平面控制网一般应设计 两个方案,以便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方案。 6.在地形图上进行高程控制网的选线设计,确定水准网或测距三角高程网布设方案,并 进行待定点高程精度估算;注意平面网点的高程联测方案。 7.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再作出加密控制网布设方案。 8.确定控制点标石规格。 9.制定观测纲要;编制建网进度计划表。 10.编制经费预算表。 11.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12.绘制所设计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图(A4图纸,着墨成图)。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13′,北纬34°12′。测区地面高程为+30~+244m。位于 XX省XX县境内,属于华东丘陵地带,南部及中部为山地。其上林木繁茂,不利通视, 其余为平原,密布村庄和厂矿,建筑群遍地,影响观测。灯湖位于测区东部,湖面开阔, 中有大堤。 2.交通情况 测区内有铁路支线通过,公路四通八达,村间大道可行汽车,交通方便。 3.气候情况

旅游资源学期末试题教学内容

一.概念解释 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民俗风情:是泛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3.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 4.节事活动:指特殊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5.环境容量: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资源的最大游客量。 二.单选 1.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 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 B.文学类,生物类 C.生物类,园林类 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 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1古人类遗址2古代历史文化遗产3、近代革命活动遗址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1宫殿建筑2、祭祀建筑3、民居建筑4、伟大工程 三、古陵墓旅游资源 四、宗教旅游资源 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1、服饰2、饮食3、节日节庆4、风物特产 人文旅游资源的简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强有力的生命力 3、有名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活跃性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_______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A) 地心定位(B) 单点定位(C) 局部定位(D) 多点定位标准答案是::A 2. _______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4分) (A) 参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天球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C 3. 地球坐标系分为大地坐标系和_______两种形式。(4分) (A) 天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地固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B 4. 地球绕地轴旋转在日、月等天体的影响下,类似于旋转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行,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运动成为_______。(4分) (A) 极移(B) 章动(C) 岁差(D) 潮汐标准答案是::C 5.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_______。(4分) (A) 恒星时(B) 世界时(C) 协调世界时(D) 历书时标准答案是::A 多选题 6. 下列属于参心坐标系的有:_______。(4分) (A) 1954年北京坐标系(B)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D)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B,D 7. 下列关于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4分) (A) 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B) 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C) 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证。(D) 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标准答案是::A,B,C,D 8.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下列那几个阶段:_______。(4分) (A) 地球圆球阶段(B) 地球椭球阶段(C) 大地水准面阶段(D) 现代大地测量新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9. 地固坐标系分为_______。(4分) (A) 地心坐标系(B) 天球坐标系(C) 站心坐标系(D) 参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D 10.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基本分支构成:_______。(4分) (A) 几何大地测量学(B) 物理大地测量学(C) 空间大地测量学(D) 重力大地测量学标准答案是::A,B,C 判断题 11. 根据椭球定位与定向原理知,在大地原点上的垂线与法线是不重合的。(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2.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13. 建立大地基准只需要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4. 1954北京坐标系与新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相同,定位相近,但定向不同。标准答案是::正确 15. 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6.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全站仪或GPS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4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7.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点位测定不受任何环境的限制。(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8. 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19. 黄赤交角指的是黄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20. 在大地测量学范畴内中,过地面任意两点的铅垂线彼此平行。(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填空题 21. 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___(1)___ 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1).标准答案 是:: 重力场 22. 北京54坐标系采用的是___(2)___ 椭球参数。(4分) (1).标准答案 是:: 克拉索夫斯基 23. 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原点定在我国中部,具体选址是泾阳县永乐镇,简称为___(3)___ 。(4分) (1).标准答案 是:: 西安原点 24. 站心坐标系是以___(4)___ 为原点而建立的坐标系。(4分) (1).标准答案 是:: 测站 25. 进行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转换,需要求出坐标系统之间的___(5)___ 。 (1).标准答案 是:: 转换参数 单选题 1. 按地面各点的正常高沿垂线向下截取相应点,将许多这样的点连成的一个连续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B) 水准面(C) 似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C 2. 以_______为参考面的高程系统为大地高程。(6分) (A) 水准面(B) 似大地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D 3. 地面上任一点沿垂线的方向到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称为_______。(6分) (A) 正常高(B) 正高(C) 大地高(D) 力高标准答案是::B 4. 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6分) (A) 绝对高程(B) 海拔(C) 高差(D) 相对高程标准答案是::D 5. 我们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专称它为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姓名:pp 班级:测绘13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016-12-17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目录 ———卫星遥感影像图控制网设计书 一、卫星遥感影像图控制网设计任务书—————————————3 二、测区概况简述——————————————————————3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3 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5 五、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5 六、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10 七、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12 八、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17 九、装备、仪器、器材及经费预算———————————————17 十、上交资料清单——————————————————————18 附:matlab精度评定代码———————————————————19

一、任务书 对选定的一幅卫星遥感影像图,面积约100-200平方千米,标定一直控制点,设计测绘地形图(1:5000)工程所需控制点,按课程设计大纲进行控制网设计。 二、测区概况简述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北纬34°。测区地面高程为+30~+200m ,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小部分地区为丘陵湖泊,有一定的高低起伏。 2.交通情况 测区位于城镇地区,道路较多且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 3.气候情况 测区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着、四季分明的特征,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宜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月份,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天/月。 4.居民及居民点 测区内为城镇居民点,人口较多交通发达,建筑密集,测量作业所需人力、物力、财料及食宿均可就地解决。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三角网和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 测区内及附近有国家D 级GPS 网点三个:D026,D027 ,D032,施测时间不详,作业所依据的规范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点标石保存完好。坐标系统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三度分带,中央经线为东经117°,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已知点高斯平面坐标和水准高程如下表示: 点名 X/m Y/m H/m 备注 D026 3789007 39515904 182.514 1980年西安坐标系 高斯投影L0=117° 1985国家高程基准 D027 ******* 39523933 39.364 D032 3783507 39519836 143.858 3.卫星遥感影像图资料: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x

课程号:010723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 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 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 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 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 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2 分);稳 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2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

地球流体动力学复习总结材料

主要概念: 1. 位势涡度及无粘浅水流体的位势涡度守恒定律 位势涡度:在旋转流体中,流体运动时存在着一个保守性或守恒性的较强的组合物理量,称 为位势涡度,且定义为πλρ ω=??Ω +)2( ?ρ 。 位势涡度的引入有两种方法: A . 可以从涡度方程出发 涡度方程:ρ ρρωωω???+???+??-??=p u u dt d a a a ρρρρρ 影响涡度变化的因素可概括为:涡管的倾斜效应,涡管的伸缩效应,斜压性以及摩擦作用。 位势涡度方程: )(}{][)(3ρρλρρλρωλρω????+?????+Φ??=??p dt d a a ρ ρ 因此,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 1. 0=? 摩擦可忽略 2. λ是守恒量,0=Φ 3. λ仅是p ,ρ 的函数,0)(=?????p ρλ,或流体是正压的 则有0])[(=??λρ ωa dt d ρ ------------------------Ertel 涡旋定理(位涡守恒定理),位涡是πλρ ω =??)(a ρ 。 浅水中引入守恒量H h z B -= λ 则H f H h z k f B ρζρζπ)()()(+=-??+=ρ 故浅水位涡守恒 0) (=+H f dt d ρζ B. 从浅水方程出发,按上述方法推导也可得出浅水位涡守恒。 2. 地转风和热成风 地转风:在大尺度旋转流体运动中,其Rossby 数的量级O(ε)≤1 10-,在旋转流体水平运动过程中若略去O(1 10-)以上的量,流体则在科氏力和压强梯度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此时的

运动即为地转运动,此时的风为地转风。风沿等压线的方向,在北半球高压在右。 p f k v g ??=ρ1ρρ 热成风: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或为两个等压面之间地转风的差 k T pf R p v p g ????= ?? 又: y z u ??-=??00θ,x z v ??=??00θ 热成风 3. Taylor-proudman 定理 在均质或正压旋转流体中,流体准定常和缓慢的运动,其速度在沿Ωρ 的方向上将不改变。也就是说,均质或正压旋转流体,准定常和缓慢的运动,其速度将独立于旋转轴Ωρ 的方向, 即运动将趋于两维化。 4. 地球上流体大尺度运动 大尺度运动的定义:120≤?Ω= fL U L U R 物理意义:流体相对运动的时间尺度大于地球自转周期,流体在其运动的时间尺度几乎感不到地球的自转。也就是说,大尺度大气与海洋运动正是他们相对于地球运动的一个小偏差。 →惯性力/科氏力→旋转时间尺度/平流时间尺度→相对涡度/牵连涡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1 Rossby 数反映了各种动力学特征量与其相应旋转作用的比较。 5. Brunt-Vaisala 频率 地球流体是具有层结结构的层结流体。由于受扰抬升或下降的流体元在上升或下降时,其密度按一定的规律随高度变化,而四周环境流体的密度是按层结分布随高度变化的。因此,流体元绝热地位移到新高度的时候,这一流体元本身的密度与环境密度差异将促使其产生振荡运动,又称为浮力振荡,其频率为2 1 ?? ? ????≡z z N θθ,称作Brunt-Vasala 频率。其中,z 为高度坐标,θ是位温。 Brunt-Vasala 频率为流体层结稳定或静力稳定的稳定度判据。0>dz d θ时,层结是稳 定的;当0

山东农业大学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C++

一、通过四参数进行平面坐标转换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x1,y1,x2,y2,x3,y3,x4,y4,z,k,x0,y0,x,y,X,Y,Z,c,a,b; cout<<"请输入原坐标系两点坐标:"<>x1>>y1; cout<<"B "; cin>>x2>>y2; cout<<"请输入转换后两点坐标:"<>x3>>y3; cout<<"B' ";cin>>x4>>y4; z=atan((y2-y1)/(x2-x1))-atan((y4-y3)/(x4-x3)); if(z/3.1415926*180>90) z=3.1415926-z; k=(sqrt((x2-x1)*(x2-x1)+(y2-y1)*(y2-y1)))/(sqrt((x4-x3)*(x4-x3)+(y4-y3)*(y4-y3))); x0=x3-k*cos(z)*x1+k*sin(z)*y1; y0=y3-k*sin(z)*x1-k*cos(z)*y1; a=int(z/3.1415926*180); b=int((z/3.1415926*180-a)*60); c=int(((z/3.1415926*180-a)*60-b)*60); cout<<"转换角:"<>x>>y; X=x0+k*cos(z)*x-k*sin(z)*y; Y=y0+k*cos(z)*y+k*sin(z)*x; cout<<"转换后坐标:"<<"X=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