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学期教案

初二数学下学期教案
初二数学下学期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2. 理解并识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是非负数;(2);(3);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实数的简单四则混合运算;

5.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第16章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课时安排:共3课时.

16.1.1 二次根式(1)

学习目标:

理解、识记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会运用二次根式定义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1.1(1)二次根式,请看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六章章前图--P2练习前的内容,填“思考1”中的空白,理解在实数范围内被开方数为什么是非负数;重点看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思考如何运用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回答“思考2”的问题. 6分钟后,比谁能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自学竞赛开始,请大家立即紧张的开始自学,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不辅导),督促每位学生紧张地学习,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概念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做对检测题.

3.检测题: 必做题: P3 练习 2

选做题:p3 1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 请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2、讨论、归纳.

1、师:第一步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把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教师出示)

师:什么情况下有意义?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它们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师:第二步解得对不对?第三步答的对不对?

3.归纳总结:由定义可知(出示):二次根式满足两个条件①带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必

须大于等于零.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5. 1

六、教学反思

16.1.2二次根式(2)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2个性质,会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1.2二次根式(2)(板书),请看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了达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快速自学.出示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课本P3--P4练习前,思考 “探究1”和“探究2”中的问题,并填

写空白,重点看例2和例3是如何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并注意解题格式和步骤.7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紧张地学习.并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同学们,能够背诵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的请举手?(会背的直接检测) 下面,我们要运用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做对检测题.

3、检测:P4: 1、2

选做题:对于所有实数,a b ,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2a b =+a b =+

22a b =+a b =+

检测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 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师评: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并弄懂为什么?

(1)第一题运用的是二次根式的哪个性质?认为结果对的请举手?(估计问题不大)(2)第二题运用的是二次根式的哪个性质?认为结果对的请举手?(估计1、2、4问题不大)

其中第3小题出错率较高,要强调为什么是“—”值.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5 2.

选做题 P5 4

六:教学反思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乘除及逆运算公式,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

课时安排:共3课时.

16.2.1 二次根式的乘法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2.1二次根式的乘法,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学习.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P8练习前,要求:

1.填写完成“探究”中的空白,重点看例1是如何运用乘法法则的;

2.依据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逆向运用,看例2,特别是第2小题的运算过程;

3.看例3,重点看第2小题带系数的二次根式的运算过程.

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紧张的学习,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同学们,能够背诵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请举手?(会背的直接检测) 下面,我们要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做对检测题.

3、检测:P8 练习 1、2

选做题:当a >0时,化简=-3a m ;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2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

(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师:一起看第一题4个小题,对不对?为什么? 生:运用二次根式乘法法则:b a ?=ab (a ≥0,b ≥0)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2)方法6=

方法2:

2

26 ==?=

师:对不对?为什么?

生: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结果化成最简.

2:师:一起看第二题4个小题:对不对,为什么?

生:运用二次根式乘法法则逆运算:

()0

,0≥

?

=b

a

b

a

ab

可能会出问题:2(4)小题结果:4c c

a?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结果还有二次根式乘法运算不是最简,应该是ac

c4

2.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鼓励尖子生更正.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四)师拓展:

1、方法可以灵活,但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结果要求最简.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10 1

选做题:P10 6

思考题:P10 8(1)(2)

六教学反思:

16.2.2 二次根式的除法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2.2二次根式的除法(板书),请看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8---P10练习前,要求:

1.填写P8“探究”中的空白,看例4是如何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

2.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逆运算法则,看例5是如何运用的;

3.注意例6、7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对除法正逆混合运算的最后结果有什么要求;

4.重点记忆二次根式满足什么特点时是最简二次根式;

8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会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也可以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紧张地自学,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做对检测题.

3.检测:P10练习1、2(2名同学板演)

选做题:1、若b>0,把b

a 4-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 化简:432 ×)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师:一起看第一题4道题.对不对?为什么?

生:运用二次根式除法法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题(2)方法

66===(×) 师:对不对?为什么?

=72先化简26在与

6相乘==

方法2

===

2 师:一起看2题4道题:对不对?为什么?(1)(2)没问题:(4)

3====结果不是最简.如:32

分母中有根式.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20 2. 3 (3)(4) 6

选做题: 7

思考题: 9

六:教学反思: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理解、识记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

课时安排:共3课时

16.3.1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3.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请看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2---P13练习前,思考“问题”中的例题,重点看例1、2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想一想是如何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的;7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并会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紧张地自学. 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做对检测题.

3.检测 P13 练习 1 、2

选做题:

1、在二次根式24,48,4

1,14+a ,42+x 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2、在下列二次根式a 2,23a ,a

1,4a 中与a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请2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1、请同学们观察板演的题,能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2、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尖子生更正.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

评第(1)题:(1)(2)被开方数不相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所以不能化简.

(3)被开方数相同,是同类二次根式,所以能化简

评第2题:师:二次根式加减时,第一步干什么?生回答: 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师:第二步干什么?生回答: 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加减.(教师同步

出示: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 (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四)师拓展

二次根式的加减不能和二次根式的乘除类比学习.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15 1. 2

选做题 :P15 3

六:教学反思

16.3.2二次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理解识记二次根式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3.2二次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

下面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4练习前,重点看例3、4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总结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思考对结果有什么要求;注意“书签”中的内容. 6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紧张地自学, 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做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题.

3.检测:P17 练习 1. 2

+的结果是()

(A)6(B)(C)6(D)12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请2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师评:

评第1题:认为第一步正确的请举手?认为结果正确的情举手?

(1)(3)(4)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2)多项式乘以单项式.

评第2题:认为公式运用正确的请举手?认为结果正确的请举手?

(a+b) (a-b)=a2-b2 (a±b)=a2+2ab+b2

师强调: 结果都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 (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21 4 6

选做题: 7

六: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本章知识清单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理解并识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是非负数;(2);(3);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复习第16章的基本概念(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投影.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熟记本章的基本概念.

2.方法:先自查再互查.

10分钟后,检测同学们的运用能力.

下面自学竟赛开始.

三、 学生自学.

1、 学生看书、背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紧张的复习.

2. 学生复习,教师巡视.

3.10分钟内学生可自背、互背.

4、检测.

▲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概念

1、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 叫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条件①

② .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 ,如果 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a ≥0)是

2、(a )2

= ( ) (a ≥0)

3、2

a (a 0)

4、ab = (a ≥0,b ≥0)

5、b

a = ( ) ▲、二次根式的计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将各根式化为 ,然后合并 .

2、二次根式的乘法:a ·b =ab (a ≥0,b ≥0)即逆用公式 .

3 = ,(a ≥0,b >0),逆用公式 4、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 .

四、后教

一、公布成绩(教师对好背的学生表扬,对背的差的学生狠狠批评.)

二、对于不熟悉的,再背.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1、在二次根式24,48,4

1,14+a ,42+x 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2、在下列二次根式a 2,23a ,a

1,4a 中与a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3、3

2--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 4、若代数式a +

ab 1

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A (a,b )在第 象限. 5、如果最简二次根式83-a 与a 217-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a=

6、12)1)(2-?-=--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7、若a <b,化简二次根式b a 3-正确结果是( )

A 、-a ab -

B 、-a ab

C 、a ab -

D 、a ab

8、下列各数中与23的积为有理数的( )

A 、2+3

B 、2-3

C 、-2+3

D 、3

9、化简 ⑴121

-+132

+ ⑵ 02)123

(134

)23(-----

10、若x 、y 为实数,y=2

128422++-+-x x x ,求y x +的值 11、6-3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求a+

b

1的值. 六、教学反思: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勾股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2、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3、在数轴上找出表示一个无理数的点

4、理解、识记并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5、理解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

课时安排:共3课时.

17.1勾股定理(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勾股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2、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1勾股定理(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七章章前图至P24.

1. 回答“思考”中的问题,注意“黄色标签”的提示.

2.结合图形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3.思考“探究”中的问题.

6分钟后,比谁能理解并熟背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过渡语:能够背诵勾股定理的请举手!(会背的直接检测)

3、出示检测题:必做题:P24 1

选做题:P24 2

要求:1.运用勾股定理,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4、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更正、讨论、归纳

1、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2、讨论、归纳

(1)一起评三道题的第1步,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c,则a2 + b2 = c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边长,可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

(2)计算对不对?(估计问题不大)

3、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归纳总结:在运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1、找准斜边,2、正确运用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8 1、2、3

选做题:P28 7

六、教学反思:

17.1勾股定理(2)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2、会在在数轴上找出表示一个无理数的点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1勾股定理(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5至P27练习上面.

1、注意例1、2的解题格式和步骤,重点看第一步是如何运用勾股定理.

2、回答“思考”和“探究”中的问题,结合图形思考如何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

找出表示无理数的点.

5分钟后,比谁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 并鼓励质疑问难.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3、出示检测题:必做题:P26 练习1 P27练习1

选做题:P26练习2 P27练习2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4、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更正、讨论、归纳

1、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一题

第一步列式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减去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

第二步计算对不对?(估计问题不大)

评:第二题

要在数轴上表示点根号 17 ,第一步,要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勾股定理.看a2 + b2 = 172,因为42 + 12 = 17,所以找点4和点1,分别以4和1长为直角边做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平方为 17 .

看第1步:数轴上表示4的点,找得对不对?

看第2步:作图对不对?引导学生在点4处做垂线段1.

看第3步:斜边长是多少?为什么?

看第4步:表示根号17的点对不对?引导学生回答以0为圆心,根号17 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的正半轴的交点即根号17.

3、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8 2、6

选做题:P28 3、7

六、教学反思: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并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理解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1至P33练习上面.

1.注意“黄色标签”提示,回答“云图”中问题.

2.结合实例,理解并识记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

3.看例1例2的解题步骤和格式,思考是如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并鼓励质疑问难.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3、出示检测题:必做题: P33 练习1、2

选做题:P34 习题1、2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4、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更正、讨论、归纳

1、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只要能变形成为a2+ b 2= c2 ,就可以判断三角形是直角形.

第2题:(4道题一起评)

评:逆命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是逆命题中的结论和题设.

评:逆命题成立吗?引导学生讨论当逆命题不成立时,举出反例或说出理由.最后老师总结:原命题成立,则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34 4、5

思考题:P34 6

六、教学反思:

第十八章:四边形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理解、识记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3、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4、理解、识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会正确运用.

5、理解、识记矩形的概念、性质并会正确运用.

6、理解、识记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

7、理解、识记矩形的判定定理并会正确运用.

8、理解、识记什么是菱形,并会正确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识记问题.

9、能进行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综合运用.

10、理解、识记正方形的概念、性质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课时安排:共9课时.

18.1 平行四边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会正确表示.

2.理解、识记并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8.1平行四边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这两个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八章章前图—P43练习上.

1.根据P41的“探究”动手画平行四边形并度量它的边、角有什么关系,并思考“云图”中问题.

2.能口述平行四边形的表示方法及两条性质的证明过程.

3.注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重点看第一步是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边、角性质.

5分钟后,比谁能口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过程,并运用性质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问难.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检测题:必做题:P43:练习 1、2

选做题:P49习题:2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更正、讨论、归纳

1、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二 教学目的: 1、知道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会说出并熟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相等的性质。 2、会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行有 关的论证和计算。 3、在由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 的联系和发展,培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从具体到抽象、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5、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教学 难点:探索、寻求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发现法、自学法、练习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 2.讲解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1、2题。 说明和建议:要求学生在解答时先画出图形,写出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求解的过 程 猜一猜:如图4.3-3,∥,线段AB∥CD∥EF,且点A、C、E 在上,B、D、F在上,则AB、CD、EF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还能画出与AB等长的线 段吗?试一试可以画出几条?

说明和建议:学生不难猜得结论并加以证明,让学生经历合情推理到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画图可以进一步感知: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问题:如图4.3-3中,线段AB、CD、EF都与直线垂直,那么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说明与建议:学生由AB∥CD∥EF,得到AB=CD=EF。教师接着可指出:这说明夹在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意义,即一条直线上的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量一量:在图4.3-4中,AB∥CD,量出AB与CD之间的距离。 建议:要求学生先画出表示AN、CD间距离的线段,再量出它的长度。 例题解析 例:即课本例1说明:1因为图中的平行线段多,因此可引导学生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图4.3-5l中分解出图2、3、4。2在例中的第2小题,还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的推论来证明,证明如下: ∵A′B′∥BA,BA′∥AC, ∴BA′=AC′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BC∥B′C′,AC∥BC′, ∴AC=BC′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B′A=BC′.∴点B是A′C′的中点。 同理可证C′A=B′A,B′C=A′C。 ∴点A、C分别是B′C′和A′B′的中点。课堂小结:师生合作总结 目前,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中,由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得到哪些隐含的条件?关于边和角的关系 跟踪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交BD于O,则AO=OB=OC=OD。 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 创新练习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可以组成对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 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0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 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 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 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 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0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 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 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 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 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

初二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初二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初二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初中数学教学简案模版及教学设计范例】 柯城初中数学组备课简案模板(试行稿) 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主要写本课教学内容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知识内容、技能和方法等)、数学思考目标(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问题解决目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等)、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特点,养成学习习惯等),可以参考教参和新课标。 注意:书写目标时应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书写,浙教版教材的教学目标多是知识技能类的,备课时请予以完善。重点: 这一部分主要写本课知识技能方面的重点,可以参考教参。注意:教学的重点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所以教参是主要依据。难点: 这一部分主要写较难达成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的内容,可以参考教参和本班学生学情。 注意:教学的难点由内容和学情共同决定,所以不应一味照搬教参难点。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 这一部分可以是新课的引例或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题,还可以是前一课的复习等内容。 注意:不同基础的班可以有区别,基础弱的班问题情境可以简单些、直接些,基础好的班可以融入更多的数学实际应用性问题。二、课本导学

采用“阅读+思考问题+归纳”的形式进行。每个例题的学习分为:阅读、思考、练习、归纳四个部分进行。 这一部分主要是新课知识内容的自主阅读和学习,每一节课都要确保留给学生一部分阅读和思考时间,切忌一讲到底。 1.“阅读+思考”环节主要针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尽量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如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提升等。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基础选择恰当的阅读 内容,比如一段引例、一个定理、一个题的解答等等。 3.“问题+归纳”环节重在帮助学生理清自主学习中困难的问题,归纳解题步骤、学习的思想方法、积累学习经验等。 注意:教材中的例题的题目可以不抄写,只要标明页码和题号,例题主要重在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写出学生难理解、易混淆、易出错、易遗漏等注意点。归纳必要的步骤。揭示例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4. “练习”部分,例题和练习的选择以教材的例、习题为主,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调整呈现顺序,教材中的习题的题目可以不抄写,只要标明页码和题号,配套习题主要写出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情况。 注意:课本上的练习一般要求在课内完成“课内练习”、“做一做”、“作业题a组”三个部分的内容。三、盘点收获 盘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数学思想、问题解决方法等。 注意:基础好的班通常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础弱的班可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系统化。 四、学习检测 基础好的班级尽量安排简短的3-5分钟当堂检测。检测的习题可以来源于课本作业题等,可以在课堂最后进行。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 角。 a1 a2 a387 6 5 4 32 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让我们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 , 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 (或者说: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 a1 a2 a387 6 54 32 1 其中直线a1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a2 与直线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让我们来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a1 , a2 被直线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3 8 76 54 321 a1a2 87 6 5 4 321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 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6;∠4与∠8;∠3与∠7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8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答: 有。 ∠3与∠8 四. 知识整理(反思): 问题1. 确定前提(三线)(八角)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五.试试你的身手: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答: ∠1与∠5; ∠4与∠6;∠1与∠A ;∠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3.其中:∠5与∠A 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六.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练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辅导教案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辅导教案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 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 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 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 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 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 所在的直线.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 【篇一:实用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 实用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导语: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以下是品才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范文一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

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不等式组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正却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三、理念设计 本节课通过对不等式组解法的复习回顾,让学生对不等式组及解集的形成和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有一个过程性的体验,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加快解题速度。在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设计中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突出设和列。 四.教学过程

2x+x<72 1. 求出不等组2x+x+6>72 的解集中的正整数 x2 引申归纳。 无解,求m 的取值范围 3.若不等式组 X >m x>3 的解集为x>3 ,则m 的取值范围 探究实际问题例题解析1:如果每个学生分 3 个桃子,那么多 8 个;如果前面每人分 5 个,那么最后一个人分到桃子但少于 3 个.试问有几个学生,几个桃子? 问:(1)你是怎样解题目中的相等数量关系的? (2)你是怎样理解题目中的不等关 学生对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积累,这里对同 一个未知量需要满足几个不等 关系的实际问题做进一步探 索。 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系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组?(教学说明:1、为让学生能从总体上准确把握题意, 复习回顾复习旧知。 提升认识。

初二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1)复习内容:<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 一、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定边边边(SSS)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注: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②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练习一] 1..如图,△ABD≌△EBC,AB=3cm,BC=5cm, 求DE的长。 D E C B A 2.△ABC≌△CDB,且AB,CD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和△CDB的面积相等。 B. △ABD和△CDB的周长相等。 C.∠A+ ∠ ABD= ∠C+ ∠ CBD D. .AD∥BC,且AD=BC.

3.如图,AB=AD,CB=CD.求证:△ABC≌△ADC 4. 如图,已知E在AB上,∠1= ∠2, ∠3= ∠4,那么AC=AD吗为什么 . 5 .△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求证:EB=FC

二.《轴对称》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__________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__。这条直线就是它的______。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________。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__________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______。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_______. (2)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判定1:用定义判定 判定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6)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人教版初二下数学教案[全套]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 3 2 +-m m 11 2+-m m 45 22--x x x x 235 -+2 3 +x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整理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