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XXX

邮箱:XXX

【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自《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班级由33名同学组成。他们大部分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题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职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6年的高职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模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选择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职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选择排序与控件相结合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

(教学

内容的呈

现)

学生

活动

(活

动的设计)

设计

意图

课前准备

考纲分析:掌握

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

学生明白考纲

的要求是“掌握”

让学生明白

本节课的重要性,

便于学生在今后

复习时把握好方

向。

高职高考解剖

教师展示15

年、

16年高考中排

序所占比分

明白高考考题

的类型,知道排序

这块知识点的重要

性。

让学生知道

高考考题的类型,

为他们今后的复

习指明方向与方

过程一任务准备

1.随机产

生某个范

围整数的公式

2.Inputbo

x函数

3.选择排

序代码

4.N个数输

出时

每行输出7个紧

凑格式

5.键盘输

入若干个

数,以“#”作为

结束标志

回忆有关这五

个方面的固定代码

格式,若忘记了,

翻开笔记再次熟悉

一下。

让学生通过

对这五块代码的

回忆,加强学生对

知识点的巩固,为

接下来的解题做

好铺垫。

过程二任务情境(一)

1.上周的模

拟考试

专业课成绩已经

出来了,现在班主任

想对你们班33名同学

的专业课成绩键盘输

入后,从高到低排序,

以紧凑格式每行七个

输出在屏幕上。

2.若模拟考

试时,有

同学因为病假而

无法参加模拟考试,

现班主任想对参加考

试的同学的专业课成

绩从高到低排序,但

又不知道具体参考人

数,以#作为输入结束

标志

分析:采用

for next用

inputbox函数输

入33名同学的成

绩到数组A中;选

择排序;输出。将

上述三步过程转

为代码。

思考:在不知

道循环次数的情

况下采用do while

循环输入若干个

成绩

清晰解题三

步走的形式,让学

生形成输入、处

理、输出的解题思

想。输入时,若明

确需要输入多少

次,则采用for

next循环,若循环

次数不明确,出现

“若干”等名词时

采用do while循

环输入;输出时若

有特别说明每行

输出多少个,则在

输出的循环中采

用if条件判断语

句。

过程三任务情境(二)

2015年高考题:

用VB编制一程序,初

始界面如下图(1)所

示(要求标签和列表

框的字体设置为宋体

字)“输入”按钮从键

盘输入10位候选人的

得票数,按输入顺序

从上到下显示在左侧

列表框,如图(2)所

示;单击“排序”按

钮按照候选人得票数

从高到低在右侧列表

框显示,如图(3)所

示。输入时要有文字

提示,动态提示输入

第几个候选人的得票

数,第1个候选人得

票数输入框如图(4)

所示。

思考从“输

入”、“排序、“输

出”三个块来书写

代码。

通过与控件

结合应用,将排序

算法这一知识点

从单一形式变为

灵活多样,以高考

考题的样式呈现,

便于学生在今后

的练习中把握方

向,有步骤性解

题。

过程四(总结)

1.许多同学

拿到任

务后,可能无从

下手,在读题过程中,

要善用手中的笔划下

关键词。例:若干,

从高到低或者从大到

小排序,动态提示信

息。碰到这些词语,

脑海中应该想到对应

的代码。

2.选择排序

代码

3.重申高考

书写编

程题的规范性

以上面两个

任务的例题作为

代表,回顾思考读

题分析方法。

写出选择排

序代码

高考解编程

题四步走。

学生碰到长

题时往往容易产

生害怕心理,通过

高考题的练习,加

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明白再复

杂的题目,只要仔

细去分解它,其实

就是我们日常做

到的知识点的综

合。另外编写代码

时让学生养成会

多少写多少的习

惯。

【板书设计】

十大算法------选择排序选择排序代码:for i=1 to n-1

For j=i+1 to n

If a(i) > a(j ) Then

t = a(i): a(i) = a(j): a(j) = t end if

Next j

Next i

课堂习题

一、任务准备

1.随机产生某个范围的整数的公式

2.N个选择排序的代码

3.从键盘输入一个提示为:输入一个学生的成绩,标题为输入成绩,默认值为0的数给给变量X。

4.N个数输出在时每行输出7个紧凑格式

5.键盘输入若干个数,以“#”作为结束标志

二、任务情境(一)

上周的模拟考试专业课成绩已经出来了,现在班主任想对这33名同学的专业课成绩键盘输入后按高到低排序,以紧凑格式每行七个输出在屏幕上。

三、任务情境(二)

(15高考)用VB编制一程序,初始界面如下图(1)所示(要求标签和列表框的字体设置为宋体字)“输入”按钮从键盘输入10位候选人的得票数,按输入顺序从上到下显示在左侧列表框,如图(2)所示;单击“排序”按钮按照候选人得票数从高到低在右侧列表框显示,如图(3)所示。输入时要有文字提示,动态提示输入第几个候选人的得票数,第1个候选人得票数输入框如图(4)所示。

图(1) 图(2)

图(4)

图(3)

《排序与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排序与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使用的教材,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内容是该教材的第一章第四节中的“排序和分类汇总”,一个学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内容的重组。排序和分类汇总实用性强,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本节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Excel数据表的编辑,常用函数的使用后的学习内容,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知识迁移。并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含义有所了解,对数据输入、数据表的编辑、基本函数的应用等操作已掌握。本课重在学习“排序和分类汇总”方法以及函数的综合应用,让学生理解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思考并提高效率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会考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Excel对数据表排序。 2、掌握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例的操作掌握排序和分类汇总的实际应用; 2、使用信息技术课堂辅助系统引入积分竞争机制,学生做对题后会获得相应 的积分奖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排序和分类汇总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2、培养学生勤动手、爱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分类汇总的具体操作方法。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分类汇总的实际应用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运用讲授演示法以老师为主导边操作边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实时评测法: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启发引导法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学法 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考课本知识,上机实践操作,从中探求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协作学习:指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排序与筛选的意义; 2.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初步了解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3.培养乐于尝试、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任务驱动,通过具体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探讨,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任务,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并展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方法。 难点: 关键字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1、发送相关的文件(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到学生机上。 2、检查教师机和学生机情况。 组织教学: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前面知识。(1分钟)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

数据输入、工作表的编辑、以及数据计算等基本知识。在这些基本知识当中,跟这节课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有:区域的概念和选择,就是要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区域。 二、新课 1、导入:(7分钟)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数据的排序和筛选,那么,什么叫排序呢?所谓排序,就是对一串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比如,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字母从A到Z排序。什么叫筛选呢?就是把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数据挑选出来,举个例子,在一组词语中把有关科目的词语筛选出来,比如:电脑,语文,课桌,英语,体育,学生,大家就一目了然,哪些是属于科目类的词语。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例子应用到排序和筛选呢?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所举例子(好,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形象生动……)。好,现在,请大家在上节课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教师活动:通过极域软件,把教师机屏幕广播给全体学生。(5分钟) 教师讲解:桌面上已经有一个老师发送过去的文件叫“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稍候请同学们打开个文件。这是教师机的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文件一共有七张工作表,第一张工作表叫“自学指导”,包含的内容有:学习说明和友情提醒。我们主要来看学习说明:本节课的主题是排序与筛选;学习目标有三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排序与筛选的操作;学习的形式分达标学习(完成第一关到第四关的内容,这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与拓展学习(是在完成前面四关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看大家对A所学知识是否做到学以致用,这一关是备选关)学习过程中还设置了本关要求、目标对照、点击帮助、录像帮助、友情提醒等信息,但是老师特别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尽量参考课本80到85页内容独立完成本节课任务,实在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才寻求点击帮助、录像帮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做出来的结果必须与目标对照一致。

高中信息技术《冒泡排序算法》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 计》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 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利 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

定的基础。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Th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上课! 对答案。 1、之前在巡视过程中拍到的学案内容传到电子白板。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完成了学案上的一部内容。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成果。 我们给他掌声鼓励 2、排序的定义,请学生复述。师:如果从已排序的2 万个人中,查找一个人,用二分法查找,可以在15 步以内完成;如果把地球上的

常见经典排序算法(C语言)1希尔排序 二分插入法 直接插入法 带哨兵的直接排序法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快速排

常见经典排序算法(C语言) 1.希尔排序 2.二分插入法 3.直接插入法 4.带哨兵的直接排序法 5.冒泡排序 6.选择排序 7.快速排序 8.堆排序 一.希尔(Shell)排序法(又称宿小增量排序,是1959年由D.L.Shell提出来的) /* Shell 排序法*/ #include void sort(int v[],int n) { int gap,i,j,temp; for(gap=n/2;gap>0;gap /= 2) /* 设置排序的步长,步长gap每次减半,直到减到1 */ { for(i=gap;i= 0) && (v[j] > v[j+gap]);j -= gap ) /* 比较相距gap远的两个元素的大小,根据排序方向决定如何调换*/ { temp=v[j]; v[j]=v[j+gap]; v[j+gap]=temp; } }

} } 二.二分插入法 /* 二分插入法*/ void HalfInsertSort(int a[], int len) { int i, j,temp; int low, high, mid; for (i=1; i temp) /* 如果中间元素比但前元素大,当前元素要插入到中间元素的左侧*/ { high = mid-1; } else /* 如果中间元素比当前元素小,但前元素要插入到中间元素的右侧*/ { low = mid+1; } } /* 找到当前元素的位置,在low和high之间*/ for (j=i-1; j>high; j--)/* 元素后移*/ { a[j+1] = a[j]; } a[high+1] = temp; /* 插入*/ } }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惠州市第七中学戴翠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2005年12月第一版)第一册(下)。学生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应用事例最熟悉的莫过于学校里的成绩统计和排名了,所以,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采用让学生虚构本班5至10名同学的中、英、数三科考试成绩为数据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演示则用课本里的“校园小歌手”初赛评分表,以保持授课数据的连贯性。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使用RANK函数自动排位的知识,所以对排序的含义不作过多的解释。抓住学习的要点快速地引入课题,尽量多给学生时间实践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排序、降序、升序; ○2学会对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 ○3学会用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进行较精细的排序; ○4提高学生应用Excel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例的讲练—-任务探究和实践—-讨论交流—-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选准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和升序降序的选择 ○2难点:使用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对主要关键字的值相同的记录进行精细排位 五.教学手段 基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任务驱动法、指导探究法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形式来组织教学。 六.课前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并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素材。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2.2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五、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 2

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

课题: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 授课教师:钱晓峰 单位: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选择排序算法思想。 (2)初步掌握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2.能力目标:能使用选择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难点:选择排序算法的VB程序实现。 2. 教学重点:对于选择排序算法的理解、程序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使用教学辅助网站开展游戏竞技和其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分析游戏中的玩法,得出“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进而使用VB来实现该算法。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然后再以这些知识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又一个新的游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寓教于乐”便是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说明 在各种游戏活动、娱乐活动中,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使用各种基础算法的思想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类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算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寓教于乐”便是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本节课以教学辅助网站为依托,以游戏活动“牛人争霸赛”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从中领悟知识、学到知识,然后又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游戏活动中。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辅助站点记录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这个站点,我们可以实时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解决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的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选择排序算法思想的理解和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如何解决这两个难点是一开始就需要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排序思维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玩游戏的步骤,这样就可以很顺畅地让学生体验到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然后,进一步分析这种方法第I步的操作,让学生根据理解完成第二关的“流程图游戏”,这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朝算法实现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接着让学生分析游戏中完成的流程图,得出选择排序的程序。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理解。 六、个人简介 钱晓峰,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81年12月,浙江湖州人。2004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应聘到浙江金华第一中学任教信息技术课。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开设的校本课程《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常用信息加密与解密》,深受学生好评;与此同时,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金华一中网络选课系统》、《金华信息学奥赛专题网》等网络应用程序;教学教研方面,也多次在省、市、学校的各项比赛中获奖。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XXX 邮箱:XXX

本节课取自《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班级由33名同学组成。他们大部分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题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职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6年的高职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模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选择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职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选择排序与控件相结合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高中信息技术《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for 循环嵌套 2理解冒泡排序的思想 3学会用程序实现排序算法 【重点】用循环嵌套的思想解决问题 【难点】冒泡排序的算法 壱、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循环案例 (1)、Sum=1!+2!+3!…+i!…+n! 3 用递归函数实现 For i=1 to n s=s+f(i) Next i

递归函数function 函数名(变量as 类型)as 类型Function f(n As Integer) As Integer If n = 0 Then f = 1 Else f = n * f(n - 1) End If End Function (2)打印字符图形

弐、循环思想在冒泡中的应用 6.8 89 16.8 72.8 120 1 7.2 63 9.8 1在这些数据中,先找出最大值 2在剩余的数中,在找出最大值 3重复2,一直到剩下一个数,即完成了排序 ——如何求n 个数最大值? a(1) a(2) a(3) a(4) ……a(n) 首先a(1) a(2)比较,最大值存放在a(2)中然 后a(2)a(3),比较,最大值放在a(3)中 以此类推,一直到a(n-1)和a(n)比较,最大值放在a(n)中推论:利用a(i)>a(i+1)为判断条件,当条件成立,两个数交换值,否则进行下一轮比较如下图所示:

课堂实践1 8 名学生分别代表a(1)……a(8),分别存储 6.8 89 16.8 72.8 120 1 7.2 63 9.8以其他学生为导演,展示两两相比,交换的过程,如图

研究第i 轮时: 总结冒泡排序的思路:

选择排序法教案

选择排序法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选择排序的算法,并会用选择排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系列的数字,比如考试的成绩,运动会跑步的成绩,并对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那么怎么样来实现这些排序呢?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新课 1.给出10个数,怎么实现排序呢? 78,86,92,58,78,91,72,68,35,74 学生回答:依次找出其中的最大数,找9次后能完成排序。 ●排第一个数时,用它和其后的所有数逐个进行比较,如果比其它数要大,则 进行交换,否则保持不变。经过一轮比较后,我们得到最大数,并置于第一位置。 相应的程序代码为: For i=2 to 10 if a(1)

a(i)=tmp end if next i 以此类推,我们得到一个通式,用于排第j个数For i=j+1 to 10 if a(j)

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绩溪县实验小学 吴晓秋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112例1、例2。 教学分析: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 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 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操作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想和我一起去数学广角吗?相信凭借你们的智慧,今天一定会玩的非常开心! 二、操作探究 1、破译密码——体会排列。 (1)初步体会 课件出示:请输入密码 密码提示:用1、2、3组成的三位数。 有多少种可能性? (2)深入探究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写在答题卡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写法。 (3)比较优化: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输入密码,开启数学广角 2、握手庆贺——体会组合 (1)实际感知 同桌互相握手庆贺合作愉快。 两个人握手几次?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呢?猜猜看? 现在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作指挥,小组内的另外三个同学握一握,看看一共握手多少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选择小组上台展示有序握手的方法。 (2)提炼符号 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个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呢?用自己喜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XXX 邮箱:XXX

【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自《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班级由33名同学组成。他们大部分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题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职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6年的高职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模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选择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职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选择排序与控件相结合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课前准备

选 择 排 序 算 法 原 理

选择排序原理证明及Java实现 简单介绍 ? 选择排序是较为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它的原理就是每次把剩余元素中最小的那个挑选出来放在这些剩余元素的首位置,举个栗子: 长度为5的一个数组:3,0,-5,1,8 第一次选择后: -5,0,3,1,8 第二次选择后: -5,0,3,1,8 第三次选择后: -5,0,1,3,8 第四次选择后: -5,0,1,3,8 最后一次选择: -5,0,1,3,8 注:标记红色字体的为发生交换的元素,下划线标记的为剩余元素 简单证明 ? 设数组a共有N个元素,对其进行选择排序: ?第一次选择将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即此刻最小 ? 第二次选择将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的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因此必然小于等于,由于此刻的是从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选出的,必然也大于等于 同理,共经过N次选择后: Java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排序操作 int min,i,j; for (i=0;i=a.length-1;i++){ --从头到尾选择length次 for (j=i+1;j=a.length-1;j++){ if (isLess(a[j],a[min])) } --采用打擂原理获取最小值的索引 exchange(a,i,min);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Less(Comparable x,Comparable y){ return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9171317.html,pareTo(y)0; } --判断x是否小于y public static void exchange(Comparable[] a,int i,int j){ --交换数组a中索引i和j所指的元素的值 Comparable t=a[i]; a[i]=a[j];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Ordered(Comparable[] a){ --判断数组是否有序 for (int i=0;i=a.length-2;i++){ if (a[i].compareTo(a[i+1])=0) continu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银川市第八中学 杨艳红

对数据进行排序 教材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宁夏教育厅编著的八年级(下)信息技术第5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对工作表的编辑和在Excel 中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引入的,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教材中以“做一做”模块为主线,通过对“做一做”模块的处理,引导学生学习对数据进行排序的简单操作,“金钥匙”模块解释了为什么要使用空白行,“知识窗”模块介绍了使用多关键字排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试试看”模块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更好的掌握对数据排序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认识Excel、在Excel中进行编辑和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内容,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课时: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排序的意义 2、能理解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3、能掌握在E xcel中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4、能够利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最近一次的期中考试成绩,提出需要帮班主任老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自己找出排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排序的意义 2、对数据进行简单排序 3、对数据进行复杂排序 难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关键字对数据进行排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3.2.2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五、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

数据结构经典七种排序方法

算法名称:选择排序 算法定义: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的一个数与第一个位置的数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当中再找最小的与第二个位置的数交换,如此循环到倒数第二个数和最后一个数比较为止。算法类型:不稳定排序 算法时间复杂度:O(n2)--[n的平方] 最少移动次数:0 最多移动次数:3(n-1) 算法适用场景:这个算法时间复杂度偏高,一般不选择使用。 算法代码: void select_sort(int *x, int n) { int i, j, min, t; for (i=0; i

算法定义: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假设前面(n-1) [n>=2] 个数已经是排好顺序的,现在要把第n个数插到前面的有序数中,使得这n个数也是排好顺序的。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全部排好顺序。 算法类型:稳定排序 算法时间复杂度:O(n2)--[n的平方] 算法适用场景:这个算法时间复杂度偏高,一般不选择使用。 算法代码: void insert_sort(int *x, int n) { int i, j, t; for (i=1; i =0 && t <*(x+j); j--) /*注意:j=i-1,j--,这里就是下标为i的数,在它前面有序列中找插入位置。*/ { *(x+j+1) = *(x+j); /*如果满足条件就往后挪。最坏的情况就是t 比下标为0的数都小,它要放在最前面,j==-1,退出循环*/ } *(x+j+1) = t; /*找到下标为i的数的放置位置*/ } } ======================================================================= ======================================================================= 算法名称:冒泡排序 算法定义: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冒泡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李芳 邮箱:czzflf@https://www.360docs.net/doc/1919171317.html,

【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之《中职计算机专业高级教程》,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三计算机专业班级,班级由18名同学组成,其中有一名同学是本学期刚从实习转回高复。他们在高二VB教学中就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个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冒泡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2年的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冒泡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冒泡与控件相结合题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选择排序》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排序》是《上海市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教材第二册(2018年版)中第2章第3节教学内容。《上海市高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中对本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是:“描述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识别选择排序的算法实例”、“能根据选择排序的思想,推测计算机的执行过程,记录数组中数据的变化”。 选择排序是数组的下一个学习内容,选择排序是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排序,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基本思想并能够跟踪记录数组中的元素变化过程。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解析算法和枚举算法及数组的内容,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了基本的知识框架,这对选择排序内容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此外,选择排序与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联系性,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根据选择排序的思想,能记录数组中数据的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演示与师生互动的方式来阐述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用选择排序的方法来进行实际的排序演算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选择排序,以及如何对数组的元素进行选择排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将选择排序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理解选择排序的价值,感受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能记录数组中数据的实际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根据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实现数组元素的排序。

浙教版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浙教版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浙江省象山中学章婷红 315700 zthdd@https://www.360docs.net/doc/1919171317.html,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