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必学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一)一个门槛(一个前提)

“一个门槛”(一个前提),就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10项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小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数、学生与教职工之比、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详见《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两个文件。

(二)两个要素(两项评估)

两个要素(两项评估),就是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

1、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这8项指标,用专门公式,分别计算全县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得出小学、初中校际均衡状况。

验收标准为: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

2、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督导评估,以量化打分方式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项A

级指标,23项B级指标,34个评价要点,总分100分。

验收标准为:评估分数必须达到85分以上。

(三)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

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结果。验收标准为:得分必须达到85分以上。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四个“一票否决”

(1)三个增长近三年中有一年存在不达标情况;

(2)教育系统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县不得申报;(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

(4)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

(五)“全面改薄”办学条件的20项底线要求

1.消除D级危房。新建校舍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满足综合防灾要求。

2.多层校舍建筑每幢不少于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度,护栏坚固。

3.教室和宿舍内外墙面平整,无明显尖锐突出物体,室内无裸露电线。

4.教学用房室内采光良好,照明设施完善,光线充足。

5.学生1人1桌1椅(凳)。

6.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教学需求的黑板。

7.设置旗台、旗杆,按要求升国旗。

8.具备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有利于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

9.因地制宜设置满足校园安全需要的围墙或围栏。

10.新增图书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正版图书,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和图书使用频率合理确定。

11.有可供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教室。

12.学生宿舍不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13.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

14.寄宿制学校或供餐学校具备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

15.配备开水供应设施设备。

16.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校舍一般设置水冲式厕所。厕位够用,按1:3设置男女蹲位。旱厕应按学校专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设置。

17.除特别干旱地区外,寄宿制学校应设置淋浴设施。

18.配置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设置疏散标志。

19.在校门、宿舍等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宿舍区配备急救箱。

20.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

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的内容: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

教督〔2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督导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督导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国发〔2012〕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48号)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引导各地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推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经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同意,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为此,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办法要求,积极开展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的督导评估工作。

教育部

2017年4月19日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为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对象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统称县)。

第三条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坚持“依法实施、保障公平、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原则。

第四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章评估内容与标准

第五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第六条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七条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通过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具体包括: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二)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三)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四)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五)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六)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八)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九)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十一)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十二)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十三)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十四)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十五)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以上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八条教育质量评估通过以下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

(一)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二)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三)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四)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

经费;

(五)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八)无过重课业负担;

(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第九条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内容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

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

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第十条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县不予认定: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

第三章评估程序

第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自评。自评达到要求的,报地市级复核后,向省级提出评估申请。

第十二条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申请评估认定的县进行督导评估。评估前向社会公告,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的县,由各省(区、市)报送教育部申请审核认定。

第十三条教育部对各省(区、市)报送的申请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组织实地检查。

教育部将根据审核结果,提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进行认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教育部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和复查制度,对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对已通过认定的县进行复查。

各省(区、市)教育督导机构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复查制度,对通过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进行监测和复查。

第四章评估结果

第十五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结果,是上级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给予表彰,并对其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第十七条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监测复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县,由教育部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对连续两年下滑的县,将撤消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对公民进行基本教育的教育阶段。均衡发展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应公平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即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施、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各地区、各学校应根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做到公平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教育质量的均衡提升。教育质量的均衡提升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教育质量的差异,一些发达地区和名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而一些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完善教育管理等措施,提高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 三、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

论其家庭背景、地理位置等因素。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因各种不公平因素而受到歧视或边缘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地区、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入学或降低其受教育的权利。 四、教育公平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品德、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五、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需要推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一些发达地区和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通过跨区域流动,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这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地域壁垒,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同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教育质量的均衡提升、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可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其中最迫 切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等得到相对平衡和均衡发展。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加强对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包括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装备、教材等各方面的投入。要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增加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 二、加强对教师培训和招聘的支持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对于义务教育而言更是至关重 要的资源。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招聘的支持。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教育事业。 三、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高中和小学都应该开设普通课程和职业教育等多种不同的课程类型,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同时,要鼓励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与教育部门合作,建设良好的教育

平台,增加义务教育的投入并提升教育质量。 四、强化教育的监管 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强化教育的监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对于表现较差的学校要加强及时的整改和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义务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推行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加速推行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可以较好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并且可以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加强教师培训和家长教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的信息化。 总之,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合理的政策安排。同时,要制定全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加强教育信息化以及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以达到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欢迎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1、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5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5篇) 第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必学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一)一个门槛(一个前提)“一个门槛”(一个前提),就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10项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小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数、学生与教职工之比、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详见《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两个文件。(二)两个要素(两项评估)两个要素(两项评估),就是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问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问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问答 1. 义务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政府实施的免费教育制度,对6岁至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普及教育。它是一种基本权利,旨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2. 为什么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是保障每个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都能获得相同的发展机会和教育质量,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如何衡量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程度? 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师资力量:教师资格、教师数量、教师培训水平等指标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 教育资源:学校数量、学校设施条件、教学用具等指标体现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 - 教育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等指标反映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 教育投入:财政教育经费占比、家庭教育支出等指标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多少和公平程度。 4.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地区学校设施和教学用具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调整城市学校布局,减少学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 - 建立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和考核机制,对学校和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激励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 促进社会公平: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能够消除地区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目的是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实现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素质和综合国力。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当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将得到缓解。最后,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保障每个孩子的教育权利,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二、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此外,还应该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应该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估,确保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三、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学校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也将逐渐普及,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而努力。

简要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简要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档 1、引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为了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 教育的原则。均衡发展意味着消除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本文将详细介绍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2、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2.1 促进社会公平:均衡发展能够减少教育资源在富裕 地区和贫困地区间的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从而降低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 2.2 提高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 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足的师资、教材和设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2.3 促进国家发展: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3.1 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在城乡和地区间的分配不 平衡是影响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教育资 源和优秀的教师,而乡村和贫困地区则面临严重的资源匮乏问题。 3.2 教育质量差异:由于资源不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 差异较大。城市的重点学校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而乡村和贫 困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质量保障。 3.3 学生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学生 间的流动都增加了均衡发展的难度。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连续 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不平衡问题。 4、解决方法 4.1 资源调配: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升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建立教育资源分配的定期跟 踪和评估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4.2 优质教育促进计划: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和 帮扶,通过派驻优秀教师和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 管理水平。 4.3 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 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学校和社会资源的融合,充分发挥 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援。 5、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施的措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施的措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可及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使各地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差异逐渐减小。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首先,优化资源配置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实施差异化的教育经费分配政策,确保每个学校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要加强教育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改善学校硬件条件,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可及性。 其次,完善学校布局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学生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学校的设置和布局。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建设集中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联动合作,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资源共享和优质教育的融合发展。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要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教师培训和专家指导,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工资,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师资支持力度,引导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任教。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国家层面上,通过综合措施和政策,促进教 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每个地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下面将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基本教育阶段,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应该将 教育作为一项首要的民生工程来推进,以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和发展的根 本力量。同时,均衡发展是具有社会公平性和公正性的体现,只有实现了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真正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益,提高全民的 素质水平,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地区差距问题:由于历史、经济、地理等原因,各地区的教育资源 配置存在差异,导致义务教育质量和条件的差距较大。 2.城乡差距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学 校设施落后,教学设备不齐全,学生受教育机会有限。 3.贫困地区问题:贫困地区的孩子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交通不便、 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使他们受教育的机会更加有限。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义务教育应该是每个孩子平等享有的权利,无论他们来 自哪个地区、哪个家庭,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2.优质原则:均衡发展不仅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平等,更注重提高义务 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可持续原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确保各地区的教育投入能够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和政策 1.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师 待遇、完善教学设备等,保障每个地区学生的基本教育权益。 2.师资支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师招聘、培训与考核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 3.校园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学校建设,改善教学设施和学生宿舍条件,提高农村地区孩子的受教育环境。 4.政策倾斜:在政策层面上,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增加财政投入, 提供补助和奖励,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前往这些地区任教。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挑战和解决思路 1.财力不足问题: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通过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等方式解决。 2.制度不完善问题: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在均衡发展方面还存在短板,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等手段来解决。 3.人才流失问题: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存在人员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留住更多的教师。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每 个孩子都享有公平、优质教育的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小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小知识 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小知识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以下是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小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指哪些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指普通小学和初中。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 3.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知应会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应知应会 1.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内容,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方面内容。 2.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我县要在2023年完成创建任务。 3.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数应达到 4.2人以上,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数应达到 5.3人以上。 4.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要达到1人以上。“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三级”指的是省、市、县,“三类”指的是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5.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应达到人0.9以上。 6.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7.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面积之和,小学、初中分别应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8.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应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包括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不含图书、课桌椅、空调等资产。 9.网络多媒体教室,指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并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全体学生展示功能的教室。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应达到2.3间以上、初中应达到2.4间以上。 10.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

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2016年及之前建成的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使用面积分别不低于73、67平方米。最大班额低于30人的小规模学校,小学使用面积不低于54平方米、初中使用面积不低于61平方米。 11.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12.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13.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农村寄宿制学校按在校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 14.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入职不足5年的教师,每年不低于72学时。 15.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包括随班就读、特殊学校、送教上门、福利机构就读。 16.体育课小学、初中每周4课时,音乐、美术小学每周各2课时、初中每周各1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开设1节书法课。 17.50人及以上但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体育和艺术(美术、音乐)教师可包含交流轮岗、兼职、走教教师。 18.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19.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0.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知应会及宣传标语

附件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知应会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薄弱学校投入,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升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二、什么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基本建立,全面实施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自治区标准要求,区域间学校择校生得到进一步控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得到全面保障,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2011 年,我国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 的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 ,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推动县级政府切实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法定职责为核心,逐步消除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差异,努力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义务教育的迫切需求,真正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作用是什么一是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地方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二是注重实效。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同时,评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促进县级政府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三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

第一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 1.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中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臵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营养水平。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并且要求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2)注重实效。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同时,评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县政府积极均衡配臵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3)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努力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法律和文件依据? (1)2006年6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合理配臵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2)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安排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3)2012年12月,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定。 (4)2012年4月,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申请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县、区)有关工作的通知》,2014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险申报工作作了具体规定。 (5)2010年12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要求,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的督导检查。 (6)陕西省全面建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2007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