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的特点

美苏冷战的特点
美苏冷战的特点

美苏冷战的特点

作者:吴杞棠

指导老师:徐孝明

摘要:冷战是战后到苏联解体时期内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美苏冷战的特点是既有紧张的对抗,也有缓和;在欧洲,美苏是以“冷战”的形式存在,而在亚洲则大多表现为热战;意识形态是双方进行利益与权力争夺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冷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美苏冷战大大打上了双方领导人的烙印。

关键词:美国;苏联;冷战;特点

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除了直接的军事冲突和使用核武器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斗争,是1947——1991年的一种国际体系。它的出现,使得国际关系在直接或间接间受到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冷战主导着战后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严重阻碍了国际关系的正常运转。这些影响在冷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存在,甚至影响到今天。分析冷战的特点,可以看出美苏是以激烈的对抗为主,但也有长时间的缓和;在欧洲,美苏之间是以“冷战”为止,但在亚洲则大多表现为热战;美苏冷战是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工具进行地缘政治利益与国际权力之争;核武器在美苏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冷战一定程度上也打上了美苏领导人的烙印。

一,对抗与缓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一词很快产生于国际关系中,并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冷战在国际关系史里很大程度地表现出强烈的对抗。然而,正如战争与和平的相互依存,冷战的激烈对抗与高度缓和的特征也是较为明显的。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的去世,美苏两国都是处于最紧张最激烈的对抗中。二战造就了美国的强大——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实力。而苏联尽管在战争中遭到重创,但战后迅速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很快成为美国的强劲的对手。美国的全球覇权战略与苏联关注的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欧的地缘政治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美苏公开、全面的对抗不可避免。

杜鲁门政府一上台便对苏联采取了强硬的政策。1946年2月美驻苏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的8000字情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思、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该采取的对策均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遏制”的思想。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震惊了世界。在1946和1947年间,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冷战行动,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以及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使得斯大林担忧东欧国家可能被美国援助和中西欧经济复兴所吸引,苏联有再次被敌对阵营包围的危险”。j 因而苏联方面重新大力强调了西方威胁,加速军事工业发展,并强行在东欧国家按照斯大林治国的模式急剧地改造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到1949年底,美国已主持建立西德国家,德国由此正式分裂,北约亦正式成立。而东欧国家与西方的所有经济上的、文化上的联系亦被切断。美苏的对抗最终形成。1949年苏联的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随后,美苏开展了激烈的核竞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是战后美苏冷战以来的第一次由其中一方直接参战而另一方间接参战的热战。从战后到朝鲜战争的结束,美苏之间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认真尝试去通过谈判来解决双方的争端。美苏双方都是处于最为紧张和最为僵硬的对抗中。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领导人开始缓和同西方的紧张关系。从1953年起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宽占领制度和同奥地利关系正常化的措施,最终1955年美苏合作缔结了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奥地利为永久中立国。同年七月,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政府最高级会晤。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外交似是让人们看到了冷战走向和平的曙光。但随后的匈牙利事件及柏林危机的爆发,美苏关系重新紧张。至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时,美苏的激烈对抗到了最为紧张的顶点。

古巴导弹危机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这是因为美国的力量相对下降、对外政策失利、越战的不能自拔,而苏联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大有发展。同时,欧洲局势渐趋正常,美国不得不正式承认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对此,美国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而勃列日涅夫则正式推行了“和平共处”的政策。在此基础上,美苏高层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并达成了一系列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发表了大量的宣言、声明,签订了众多的条约、协议。在军备控制,特别是核军备的控制上,美苏之间都作出了相互的让步。这是国际关系走向缓和的表现。

但从7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介入了亚洲、非洲的一系列军事冲突,特别是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不断扩展自己的军事、政治义务,使得美苏之间重新走向了对抗。苏军大举进入阿富汗后,美国立即对苏联进行了全面的制裁,卡特主义并随之出台。苏联对此则作出了强烈的反应。里根入主白宫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完全抛弃了缓和的方针而对苏联进行了全面的进攻。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后,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变更,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丧失了与美国抗衡与竞争的能力。此时美国亦加强了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因而美苏之间又趋向了缓和。但是此刻苏联已渐渐走向瓦解。布什政府的上台,更是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苏联最终走向了解体,为美苏冷战划上了句号。

可见,美苏冷战史便是美苏间的对抗与缓和相交替的历史。在美苏强烈的对抗的背后,美苏也进行过缓和的尝试,但缓和的另一面,冷战双方的对抗总不能避免。

二,冷战与热战

一部美苏冷战的历史,不仅仅是“冷战”的历史,也是热战的历史。在欧洲,冷战是以“冷战”的形式存在,而在亚洲则大多表现为热战。

在20世纪以前,欧洲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中心。欧洲的中心地位直到美苏的崛起后才有所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在现代国际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彻底让位于美国与苏联这两个侧翼大国。美苏冷战在欧洲正式爆发后,也是以欧洲作为对抗与僵持的主战场。

欧洲是传统的权力中心,有着强烈的帝国主义烙印,是列强的主要集中之地,长时间以来地缘政治形势也较为稳定与简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各列强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实力大受削弱,而美国和苏联却迅速得到强大。因而,战后欧洲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被美苏迅速填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德国问题是美苏在欧洲关系的关键问题,因而战后美苏在德国问题上不免要发生大的争斗。战后德国的分区占领、两次柏林危机的爆发,直到柏林墙的建立都体现了美苏的对抗。此外,针对对方,在军事上美苏还分别成立了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在经济上是巴黎统筹委员会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在政治上当然是双方分别结成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这些相对应的组织或机构大大加剧了冷战的进程。柏林墙建立以后,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基本上趋于稳定。自此以后,美苏在欧洲的对抗形式充分地表现为间谍战、宣传战等相互攻击,少了两军对峙的局面,也少了由冷战变为热战的危险。自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到冷战的结束在欧洲地区基本上都是以“冷和平”式的对抗存在,这种对抗最终也没有转为正式的战争。

但是美苏在亚洲的关系并非能与欧洲所比拟。亚洲在冷战中一直以热战的形式出现着。1950年6月,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1958年美国出兵黎巴嫩,60年代美国又大举进军越南战争。苏联方面,1979年苏军大举侵入阿富汗,直到1985年底苏联在阿富汗的驻军达到15万之多。朝鲜战争是美国直接参与的战争,而它的另一方,北朝鲜与中国却缺少不了苏联的支持。在越南战争中,苏

联不但向越南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而且还派遣了军事人员和顾问。亚洲一系列的战争大大地刻上了美苏冷战的烙印。

亚洲的冷战以热战的形式存在有着众多的原因。亚洲地区自近代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列强特别是欧洲列强的侵略,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战后,亚洲地区的民族觉醒与民族解放运动大量涌现,

使得亚洲地区的政局较为动荡。当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趋于稳定时,美苏便将目光转向了亚洲。然而,对于欧洲而言,亚洲地区无非也只是美苏双方战略的边缘地区,因而当亚洲的冲突影响到冷战双方的利益时,为了避免双方的直接冲突,美苏双方都优先考虑采取代理人进行军事对抗。这些对抗“双方出兵都是有限度的,美苏都不会全力以赴,不存在相互间势均力敌的直接核威慑,风险较小。”k 但是,美苏在亚洲地区没有固定的盟国,就算有盟国,大多也是政局不稳,力量薄弱。因而有时候美苏都不得不亲自出兵。这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使得美苏在考虑双方的关系时都较为小心,并且达成了一定的游戏规则。因而亚洲地区的战争若是有了冷战一方直接参加,另一方则处于较为隐蔽的状态。如苏军入侵阿富汗,美国虽然宣布进行封锁,但也只向阿富汗提供武器装备而不派遣部队。因而,尽管在亚洲的冷战常表现为热战,但冷战最终还是没有转化为全球性的热战。

因为有爱,这个社会织了一个梳不清的网,逃不出的网,因为有爱,大家才走到一起来,生活有了欢乐,有苦恼,有了说不完的千千结,谁也无法去解。因为有爱,你认识了我,我认识了你,也许就因为那一眼,我们从此在也不得分离。因为有爱,人们走南创北,什么地方都去,不管天涯海角,一个爱就有很多的力量,驱使你去很远很远,因为有爱,多少人远走他乡,离乡背景,永远不回头了。

因为有爱,天意会安排你去坐飞机,去坐轮船,去坐火车,去坐大客运,有可能那个上飞机的剪票员,剪过千万张机票,都懒的看他一眼,偏偏就看了你一眼,恰在这时一个证件就让她给拾了,从此相识了,走在一块,永远不分离,爱情的基础,就是剪票口看了一眼,就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真爱。有可能坐在飞机的座位上,那个身边的姑娘在你们的谈话中,彼此就默默的分不开了,至于以前,谁去过问,也勿须过问,有爱还问历史干什么,那种爱是纯真切的,不是对每个人都有这样机遇,所以一旦走到一块,彼此之间格外珍惜,那是神话般的美丽故事,谁能不珍惜呢?

因为有爱,才坐到一个火车上,她就坐在你的身边,瞌睡了,她就倒在你的身上睡了一路,醒来了,她不好意思,你也不好意思,就这样认识了熟悉了,当下了火车时,彼此在也不想分离,当他们走在一起时,两家的距离确是相隔千万里的路程,要是平常,你愿意从万里以外的地方说媳妇吗?就是有,谁给你牵这线,你愿意嫁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吗?你肯定没有想过,是天意给他们安排了这次火车的机遇。要不他们怎样能到一块呢?

无边的蓝天,如纱的白云,茫茫的大海,乘风破浪巨轮,因为有爱,一个小小的世界,就会安排他们相见,或许你买的船票,和她就在一个船舱里,就是不在一个船舱,甲板上也会相遇,一块沐浴着海风的吹拂,一块欣赏着大海的波涛。不觉间走到了一块,当谈完大海的宽阔,在论海风凉爽时,才知道对方并不熟悉的人,交谈中就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下了船到了一个同一的城市,就是自己的依靠了,相依为命,在艰难在困惑,日子总算一天天的好了起来,你说这是不是因为爱才走到一起来呢?

也许彼此都喜欢上了对方,但谁也不知道谁的名字,也不知道都在什么单位,只在是下班的十字口彼此投过一个眼神,就这样在风雨里等待,也无法去打听,也没有勇气敢问对方,偶然的一次班车上,坐在了一块,去同一个城市玩,也没有什么目地,纯粹是一个人出去散心,有情侣人终成眷属,苍天安排了一次机遇,就走到了一起,当成为一家人时,自己单位的人几个都是她的亲戚,他的单位几个人都是他的亲戚,可当时谁给你介绍呢?苍天安排的亲眷没有一丝缝隙,百分之百的成功。

因为有爱,男女的结合没有什么理由,爱你没有商量,现在的旅游发展的特别快,当你走出世界的时候,你发现生活很有意思,不知乍的,一个车上,东南西北的人都有,只要坐在一个车上,就如同一家人似的,瞬间就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车上有老的,有少的,有中年的,短时间的相处,就如同父母和儿女,兄弟和姐妹,有说有笑,相互关系,分离时,都有一种恋恋不舍的那种感觉,用佛的观念来说,因为缘分还没有修到,只能今生短暂的相聚,很有意思,就因为有那么一段爱的缘分,今生天意就安排了一段旅游的机会,令人很欣慰。

因为有爱,这个社会织了一个梳不清的网,逃不出的网,因为有爱,大家才走到一起来,生活有了欢乐,有苦恼,有了说不完的千千结,谁也无法去解。因为有爱,你认识了我,我认识了你,也许就因为那一眼,我们从此在也不得分离。因为有爱,人们走南创北,什么地方都去,不管天涯海角,一个爱就有很多的力量,驱使你去很远很远,因为有爱,多少人远走他乡,离乡背景,永远不回头了。

因为有爱,天意会安排你去坐飞机,去坐轮船,去坐火车,去坐大客运,有可能那个上飞机的剪票员,剪过千万张机票,都懒的看他一眼,偏偏就看了你一眼,恰在这时一个证件就让她给拾了,从此相识了,走在一块,永远不分离,爱情的基础,就是剪票口看了一眼,就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真爱。有可能坐在飞机的座位上,那个身边的姑娘在你们的谈话中,彼此就默默的分不开了,至于以前,谁去过问,也勿须过问,有爱还问历史干什么,那种爱是纯真切的,不是对每个人都有这样机遇,所以一旦走到一块,彼此之间格外珍惜,那是神话般的美丽故事,谁能不珍惜呢?

因为有爱,才坐到一个火车上,她就坐在你的身边,瞌睡了,她就倒在你的身上睡了一路,醒来了,她不好意思,你也不好意思,就这样认识了熟悉了,当下了火车时,彼此在也不想分离,当他们走在一起时,两家的距离确是相隔千万里的路程,要是平常,你愿意从万里以外的地方说媳妇吗?就是有,谁给你牵这线,你愿意嫁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吗?你肯定没有想过,是天意给他们安排了这次火车的机遇。要不他们怎样能到一块呢?

无边的蓝天,如纱的白云,茫茫的大海,乘风破浪巨轮,因为有爱,一个小小的世界,就会安排他们相见,或许你买的船票,和她就在一个船舱里,就是不在一个船舱,甲板上也会相遇,一块沐浴着海风的吹拂,一块欣赏着大海的波涛。不觉间走到了一块,当谈完大海的宽阔,在论海风凉爽时,才知道对方并不熟悉的人,交谈中就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下了船到了一个同一的城市,就是自己的依靠了,相依为命,在艰难在困惑,日子总算一天天的好了起来,你说这是不是因为爱才走到一起来呢?

也许彼此都喜欢上了对方,但谁也不知道谁的名字,也不知道都在什么单位,只在是下班的十字口彼此投过一个眼神,就这样在风雨里等待,也无法去打听,也没有勇气敢问对方,偶然的一次班车上,坐在了一块,去同一个城市玩,也没有什么目地,纯粹是一个人出去散心,有情侣人终成眷属,苍天安排了一次机遇,就走到了一起,当成为一家人时,自己单位的人几个都是她的亲戚,他的单位几个人都是他的亲戚,可当时谁给你介绍呢?苍天安排的亲眷没有一丝缝隙,百分之百的成功。

因为有爱,男女的结合没有什么理由,爱你没有商量,现在的旅游发展的特别快,当你走出世界的时候,你发现生活很有意思,不知乍的,一个车上,东南西北的人都有,只要坐在一个车上,就如同一家人似的,瞬间就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车上有老的,有少的,有中年的,短时间的相处,就如同父母和儿女,兄弟和姐妹,有说有笑,相互关系,分离时,都有一种恋恋不舍的那种感觉,用佛的观念来说,因为缘分还没有修到,只能今生短暂的相聚,很有意思,就因为有那么一段爱的缘分,今生天意就安排了一段旅游的机会,令人很欣慰。

因为有爱,生活中苍天给你周围安排了很多朋友,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他们和你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就是一次会议,一次酒宴,一次下乡,或许在朋友家相逢,或许路上见的多了,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原因,番正是认识了,有个什么事

情,你也不知是别人知道了,都来帮忙,有人叫你大侄子,有人叫你哥,有人叫你弟,还有称同学的,好象一家子人似的,谁也没有图谁什么,说句老实话,有些都不知他们在什么单位,这些人就这样从认识到熟悉,亲如一家,一见老人去叫叔姨,同辈我在称他们哥,弟,姐和妹,在小的也就是我侄子了,因为有爱,我成了天然的一家。

美苏冷战的特点

美苏冷战的特点 作者:吴杞棠 指导老师:徐孝明 摘要:冷战是战后到苏联解体时期内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美苏冷战的特点是既有紧张的对抗,也有缓和;在欧洲,美苏是以“冷战”的形式存在,而在亚洲则大多表现为热战;意识形态是双方进行利益与权力争夺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冷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美苏冷战大大打上了双方领导人的烙印。 关键词:美国;苏联;冷战;特点 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除了直接的军事冲突和使用核武器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斗争,是1947——1991年的一种国际体系。它的出现,使得国际关系在直接或间接间受到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冷战主导着战后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严重阻碍了国际关系的正常运转。这些影响在冷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存在,甚至影响到今天。分析冷战的特点,可以看出美苏是以激烈的对抗为主,但也有长时间的缓和;在欧洲,美苏之间是以“冷战”为止,但在亚洲则大多表现为热战;美苏冷战是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工具进行地缘政治利益与国际权力之争;核武器在美苏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冷战一定程度上也打上了美苏领导人的烙印。 一,对抗与缓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一词很快产生于国际关系中,并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冷战在国际关系史里很大程度地表现出强烈的对抗。然而,正如战争与和平的相互依存,冷战的激烈对抗与高度缓和的特征也是较为明显的。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的去世,美苏两国都是处于最紧张最激烈的对抗中。二战造就了美国的强大——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实力。而苏联尽管在战争中遭到重创,但战后迅速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很快成为美国的强劲的对手。美国的全球覇权战略与苏联关注的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欧的地缘政治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美苏公开、全面的对抗不可避免。 杜鲁门政府一上台便对苏联采取了强硬的政策。1946年2月美驻苏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的8000字情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思、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该采取的对策均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遏制”的思想。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震惊了世界。在1946和1947年间,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冷战行动,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以及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使得斯大林担忧东欧国家可能被美国援助和中西欧经济复兴所吸引,苏联有再次被敌对阵营包围的危险”。j 因而苏联方面重新大力强调了西方威胁,加速军事工业发展,并强行在东欧国家按照斯大林治国的模式急剧地改造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到1949年底,美国已主持建立西德国家,德国由此正式分裂,北约亦正式成立。而东欧国家与西方的所有经济上的、文化上的联系亦被切断。美苏的对抗最终形成。1949年苏联的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随后,美苏开展了激烈的核竞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是战后美苏冷战以来的第一次由其中一方直接参战而另一方间接参战的热战。从战后到朝鲜战争的结束,美苏之间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认真尝试去通过谈判来解决双方的争端。美苏双方都是处于最为紧张和最为僵硬的对抗中。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领导人开始缓和同西方的紧张关系。从1953年起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宽占领制度和同奥地利关系正常化的措施,最终1955年美苏合作缔结了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奥地利为永久中立国。同年七月,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政府最高级会晤。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外交似是让人们看到了冷战走向和平的曙光。但随后的匈牙利事件及柏林危机的爆发,美苏关系重新紧张。至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 摘要:冷战时期,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笔者以为,这正是由于双方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存在有一个最低的界限,即不发生热战。而这条底线,正是由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始终在最后时刻坚持了审慎原则。审慎原则是美苏尽管两极对抗,却始终未发生热战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启示,美苏交往中的审慎原则也应该成为任何大国之间尤其是未来中美相处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冷战危机美苏审慎原则 在社会学中,理性原则是指行为体通常倾向于在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目标或手段的行为选择方式。在经济学中,则强调理性是“经济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即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假定的,市场选择始终遵循着以偏好最大化为目标的明智计算。在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中,国家通常被假定为是理性的,在无政府状态下,

作为理性行为体的国家,为了自保,通常总是致力于攫取一定的权力。经典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者认为,理性的国家总是要无限制地追求以权力为界定的利益;新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国家通常以安全为最终目标,因而并不总是无限制地追求权力,而只是追求达到保障其安全的权力为满足。总之,理性的国家在决策时,通常总是以预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即最大化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行为模式基本体现了此种特征,他们在各个时期总是趋向于最大化地攫取权力,削弱对方,在全球各个层面展开争夺和对抗,并使人类长期面临着沦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灾难的危险。双方几乎利用了除直接热战之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对抗和争夺。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虽然美苏在诸多时刻走向“战争边缘”,但世界总体上还是保持了40多年的“持久和平”(long peace)。这当作何解释呢?笔者以为,这是由于美苏在冷战时期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理性原则的同时,奉行了另外一种原则即适度、规避风险的理性和克制的原则即审慎原则的结果。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现实主义通常遭人诟病,它被指责只强调权力政治,而缺乏道德关注。但国内有学者在考察了诸多现实主义者的著述后,发现,从古至今的现实主义者大多都有对“审慎”这一政治价值和道德原则的关注,只是长久以来它被人们忽略了。通过对西方自古希腊罗马时代至今的诸多思想家和理论家审慎原则的发掘和解析、总结,作者概括出了审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从福利制度分析美苏冷战美国胜利的原因【千人智库推荐】

从福利制度分析美苏冷战美国胜利的原因 研究证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福利制度优于苏联,是美国获得胜利的原因之一。这是通过分析福利制度对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而得出的结论。 1991年底,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在与美国的长期冷战之后土崩瓦解,美国赢得了胜利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运用“自我肯定需求”“认知膜”等新概念,分析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社会福利制度变动情况及利弊得失。高质量的社会福利制度能使社会财富更多的为一般民众所拥有,使民众感受到社会平等,满足人民的自我肯定需求,进而增强认知膜,以及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最终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反之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崩溃。 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财富流动的重要一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苏联的社会福利建设总体低于美国。其一,消费品较为匮乏且种类单一,无法满足民众对其越来越高的需求。另外,人民享受的福利质量较低。而且,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分配工作,使得福利体系中缺乏失业与就业保障,导致各地存在大量的隐形失业人口,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福利水平长期得不到根本性提升的后果是使苏联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根本改善,民众的自我肯定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苏联民众因为对国家提供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其成为缺乏风险预期与风险意识的理性匮乏群体,为后来的苏联剧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美国社会从不公平走向相对公平。美国福利制度优于苏联,从

两个“有利于”中分析,“是否有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核心价值观”。苏联的多民族化与分配不平等,苏联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苏联社会从相对公平走向不公平,也只对影响到了这两个“有利于”的有利地位,最终影响了冷战的结局。

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2001年第2期(总第89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wnalof Qi“ghiNormaIUnivers时(PhnosophyandSochl S ciences)No.2.2001GeIleralNo.89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沈毅(宁波慈湖中学,浙江宁波315000) [擒要]冷战作为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彤式,已随着苏联的解体成为历史.今天t人们可以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通过对冷战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过去:清醒地面对现在.积薹妻童藿骚交。9萋主要i莆曼!喜妻;蠢萋i骛霎誊≤囊§毫llil霉蛋囊确削9蓥;薹妻藿墓ii赛童《il;i萎昌i;氢}、?i;{’i§一鹾确爵粪罄二聋萋灞濠萋瞄薹罐易雩地塑耄曼g叫蝉型;鬈筝奏埋漂譬墓趟霉蠢笨士市i攀■曩薹拿蕞鞣霪弼人人 有工作,只不过失业率不超过4%而已。目前,仍有lo“的雇员享受不到任何职业保障,主 要是企业主及其雇员,小农场工人和部分家庭服务人员等。在享受职业保障雇员中,大约只 有35%的人享有稳定的职业保障,其余大多数只能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能同时领取失业 保险金和补充失业津贴的,只有少数部门和行业,其中处境最差的是小企业的雇员、青年和 妇女。由于种族歧视和其他历史、社会原因,黑人和西班牙裔移民的就业条件最差,失业率 最高,大多敷少数民族雇员从事农业劳动,或当家庭雇员,享受不到任何职业保障。按集体 合同法规定,雇主裁员是依雇员在企业工作年限进行的?因而青年人失业率远远高于成年人。 尽管联邦和各州政府规定对妇女就业不得歧视,但一些企业明文规定不吸收已婚、有孩子妇 女。普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妇女失业率高于男子.此外,以其实行得较成功的老年 退休保险为例.美国人中的许多个体经营者、临时工、季节工。至今生活在社会保障安全网 之外.大约有10%的美国人既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也享受不到其他医疗照顾,这些人多属于 贫困家庭,这种情况引起许多人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AnalysisontheSocialInsuranceLawofAmerica CHEN Ping (£c删历b蛳n删o,h2^。。u”撕岫?(№^f口抽‘o0020?ch抽n) Abstr丑cl:SincecheSocia】I璐uranceLawofAme“∞wasadoptedinl935,theUnjtedStates ofAmericahasachievedcompletesuccess.(1)Greatadvanceshaveb∞nmadeimeconomy. (2)Socialstabilityhasbeenprornot“.(3)unemploymentinsurance且asbeensci】lregarded asthemainproblem.(4)Educationhasbeenmoreandmoreimportant.(5)Thethirdindustry isfo‘gi“grapidly.S0meproblemsisstillexisted.(1)Thefinancialburdeni3critical.(2)The

浅谈冷战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浅谈冷战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1.前言 烽火连烟的世界大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奋战下结束了,但世界人民并没有迎来和平,战火仍然在肆虐,世界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海之中。随着大战的结束,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拉开帷幕,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在大战后终于开始了,这是一场以小国为牺牲品的大国政治对抗,这场没有大国直接战争的对抗波及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它为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是冷战。 2.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出了社会主义之花,但也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埋下了火种,随着大战的结束,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终于在1947年拉开的对抗的序幕,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这场波及世界的对抗被称为“冷战”。[1] 2.1冷战原因及过程 随着战争的结束,世界进入恢复时期,而在战争期间强大起来美国和苏联却开始为利益和世界霸主地位而对抗,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2.1.1冷战原因 在世界大战时期,美苏有共同的敌人,有共同的利益,但随着大战结束,敌人被消灭了,利益冲突突显出来了,加上制度的不同,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的战略意义的根本冲突。[2]因此,战后苏美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的上升,导致了冷战。 2.1.2冷战过程 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序曲,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土耳其和希腊(前者因为博斯普鲁斯海峡问题与苏联关系紧张,后者的资产阶级政府则在共产党游击队打击下摇摇欲坠)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为由宣布对这两个国家提供援助,这被认为拉开冷战的序幕,同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正式提出“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3]到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其间,冷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苏联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由于美国的本土没有经受战争,并且还利用战争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因此,这时期内美国占据主动,苏联相当被动,实力不足以撼动美国的霸主地位,因此,苏联期望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同时又在对外扩张。例如: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1961年柏林墙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尽管苏联对外扩张,但美国仍然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占据优势。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美国由于陷于越战,对自身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而且石油危机及资本主义内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美苏争霸 - 和冷战的区别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美苏冷战的原因分析

美苏冷战的原因分析 纵观历史,在正常情况下,人类通过任何活动想达到的目的无非两个字:“利益”。这种利益涵盖的面非常广,包括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等。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各取所需,你得到你的,我得到我的,就算有些利益冲突也可以经过协商、谈判等手段得以调停。冲突的结局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实力稍弱一方的妥协并割让一定的利益作为结束。其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保全更多自己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其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是没有想到割让只能解一时之急!当两个利益集团实力相当或没有一方愿意主动放弃的话,那么一定会有一方通过某种手段使对手被动放弃。这种手段就个人利益冲突来讲,轻者对搏公堂,重者大大出手;对于阶级利益冲突,轻者罢工游行,重者革了你的命;而对于国家利益来讲,解决的办法往往是通过战争。抛开古代战争不说,就说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推动了美国对全球扩张的重要步骤,可谓有这重大的利益。所以宏观来看,美苏冷战就是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利益集团之间那不可调庭的利益冲突所引起的。下面我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各方的利益冲突。 在分析利益冲突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强调以下什么是美苏冷战,以及为什么是冷战而不是热战,当然也是从利益的角度。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后不久,美国在科技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兴工业的发展方面都迅速赶超欧洲,引领着全球的资本垄断化。特别是在一战后,欧洲整体实力下降,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纽约一跃超过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而此时苏联在经历卫国战争和早期的外交努力后,国内政局相对稳定,国外环境相对缓和,开始放手国内的经济建设,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通过“五年计划”使得国内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从上可知,在二战前,美苏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前两位,并且综合国力也位居前茅,两者都拥有强大的生产力和争夺霸权的实力。二战使得西欧列强损失惨重,实力大损,在世界范围的势力迅速萎缩,并且,英法等国忙于对付战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自顾不暇,无法与美苏的任何一方对抗。与此相反,美国大发战争财,在战后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同时在盟军中其了主导作用,并建立了一支规模约一千一百万的强大的军队,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且是当时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这些都为美国称霸奠定了基础。而苏联方面,除对外援助外,与美国有着惊人的相似。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对于二战盟国的胜利作出极大的牺牲和贡献,并帮助解放了东欧国家,其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再者,苏联在二战中也建立一支同美国规模相当的军队,在东欧各国及亚洲地区保有驻军,并且获得了最大份额的战争赔偿,战后经济恢复较快,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此以后,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由于双方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万核弹头,运用这些军事力量,就可以将地球彻底消灭好几次,所以谁都不敢动用军事力量来发动战争。简而言之:美苏在二战后都实力大增,两国皆想争夺世界霸权获得更多利益。但是,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搞垮对方,所以就动用除军事行为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虽然两大集团之间没有直接响起枪炮声,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将这种状态称为“冷战”,以区别动用真枪实弹的“热战”。 之所以采用冷战的方式来打这场战争,恰恰是美苏之间达到了一种利益共识,因为如果进行热战,真刀真枪的打起来势必会给全世界带来新的灾难,届时不仅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还会给本国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失,不但没有得到利益反而两败俱伤,还有可能让其它国家趁虚而入,渔翁得利。而通过冷战的方式不仅可以在两国之间决出个雌雄,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因为战争带来的利益损失,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两国不用热战而用冷战的原因。 说完了利益共识,下面就该说说利益冲突了: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美苏冷战的开始 精品

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冷战序幕拉开的标志——富尔敦演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知道“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知道“北约”和“华约”是如何形成的,知道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的基本情况。结合“雅尔塔体制”及本课内容,理解“冷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特征。理解冷战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影响。 2、技能: 通过理解历史事件归纳历史概念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从冷战开始的诸多历史事件中提取关键要素形成“冷战”历史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史实归纳历史概念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格局对于世界整体化发展的阻碍,使学生加深对于批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情感与价值观认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处理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在进步与发展,使学生认同人类文明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观点。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知识链接

该知识链接涉及冷战的基本概念,包括起因、根源、基本对抗形式及开端与终结,对于冷战有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后,得出关于冷战的基本认识,再引导学生阅读该“知识链接”,这样既有方法论的培养,又能加深学生对于冷战概念的理解。另外,可以结合“名家史论”来看冷战的基本对抗形式,资中筠对此有很形象的描述。 (二)练习与测评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即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大阵营是怎样形成的?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而从友好合作走向对抗,富尔敦演说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使这种对抗(即冷战)正式形成。美苏两国分别拉拢各自的盟友,通过建立经济、政治、军事同盟形成各自阵营,其中美国通过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性弧形包围,苏联则通过提出“莫洛托夫计划”、成立经互会、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建成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2、简述柏林危机的起因和结果。 答:起因: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施分区占领。1948年,西占区当局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

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冷战序幕拉开的标志——富尔敦演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知道“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知道“北约”和“华约”是如何形成的,知道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的基本情况。结合“雅尔塔体制”及本课内容,理解“冷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特征。理解冷战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影响。 2、技能: 通过理解历史事件归纳历史概念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从冷战开始的诸多历史事件中提取关键要素形成“冷战”历史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史实归纳历史概念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格局对于世界整体化发展的阻碍,使学生加深对于批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情感与价值观认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处理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在进步与发展,使学生认同人类文明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观点。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知识链接 (二)练习与测评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即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大阵营是怎样形成的?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而从友好合作走向对抗,富尔敦演说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使这种对抗(即冷战)正式形成。美苏两国分别拉拢各自的盟友,通过建立经济、政治、军事同盟形成各自阵营,其中美国通过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性弧形包围,苏联则通过提出“莫洛托夫计划”、成立经互会、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建成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2、简述柏林危机的起因和结果。 答:起因: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施分区占领。1948年,西占区当局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联针锋相对,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果:双方通过秘密谈判避免了武力冲突,结果使得德国分裂。 (三)探索与争鸣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被后人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演说,声称美国必须向欧洲提供大量的援助,“否则它就得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同时他又强调美国这样做“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馑、贫穷、冒险和混乱”。 你认同马歇尔的说法吗?查找更多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史实及评论,谈谈你对马歇尔计划目的与结果的评价。 教师引导建议: 1、关于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1)引导学生尽量查到第一手资料,即马歇尔的演说,也可由教师提供,这样依据文本更能说明问题,避免空谈; (2)引导学生查找马歇尔计划实行后欧洲经济振兴的相关史实,并引导学生查找马歇尔计划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教案(含解析)

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背景:① 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双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取代了战时的友好与合作。 冷战的开始:①1946年2月,美国驻苏使馆临时代办凯南向国务院提出建议,指出由于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构成对西方的威胁,因此美苏之间“不可能有持久的妥协办法”,美国必须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 ②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③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对希土危机为借口,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强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目标。这篇咨文宣布的美国对外政策被称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冷战的展开:两大阵营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提出后,美国针对欧洲与亚、非、拉地区出台经济援助计划(手段),并建立全球军事体系(目的): ①1947 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②1949年,美、英、法等12 “北约”NATO)。此后,北约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③1950 (结果)至此,美国建成了跨越欧亚的集体防务体系,对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全球性的弧形包围圈。 1947 ②1947 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在此基础上,1949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 力大增。 ④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冷战的特点: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此后,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增多。 冷战的表现: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 ①柏林危机: (背景)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春夏之交,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联随即以保护苏占区经济为由,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 (结果)但双方都不想诉诸武力,经过秘密谈判,苏联于1949年5月结束封锁。 (影响)危机虽然过去,但德国的分裂却成定局。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②朝鲜战争: (背景)随着冷战的开始,由美、苏分别占领的朝鲜半岛也一分为二,南、北朝鲜分属两大阵营。 (进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7月,美国与其他15国军队组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随后又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五次战役,将美军击退至“三八线”以南。 1953年7月,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依旧。 (影响)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首次局部战争,它进一步固定了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有关各国的相互关系。

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结束。二战后美苏两国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由战时盟友变为对峙争霸。破于人们和平的愿望,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主要以“冷战”的形式进行。“冷战”是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从1947年开始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首先,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而苏联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双方势均力敌,这种建立在均势基础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是却使大国的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另外美苏两国虽然矛盾尖锐,但一直保持着对话机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双方能够达成妥协,再加上各自盟国和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愿望,使得近半个世纪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其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的并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双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推动生产社会化。而社会主义国家也逐渐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把企业推向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第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原则,这里“不结盟”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它有力地冲击了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四,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就核能和空间技术来讲,美国在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1952年第一颗轻核聚变的氢弹爆炸成功后,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60年代以后,核电站进入实用阶段,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重要能源,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5。核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材料、考古和环保等领域。1957年,苏联用洲际导弹的火箭装置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时代”从此开始。1961年,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人类首次飞向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1971年,苏联建造空间站,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动基地。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成功,从此人类可以自由进出太空。虽然美苏两国主观上为了争霸,但是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确实促进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美苏冷战对峙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首先,美苏冷战造成了西欧依靠美国、

美苏冷战(自百度百科)

3步骤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 4苏联应对 政治: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经济:1949年1月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了华约(华沙条约组织)。 5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 大韩民国战败后,立即向美国求救,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 督战,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 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 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 此外,由于在二战后,美国为了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美国秘密和日本单独媾和。在 美国的的授意下,日本在朝鲜战争中秘密派出了扫雷部队,是二战后日本首次向国外派兵。 2.越南战争 美国不希望东南亚的一个国家落入共产党手中,1961年对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1966年升级为“局部战争”。美军最终于1973年撤出越南。 3.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 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 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 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

浅谈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浅谈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摘要: 冷战这一用语是二战及战后时代的产物,是指1945年至1990年代间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冷战最终以前苏联的解体而告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以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事物都有两面性,应当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的积极面,也要注意到它的消极面。首先从经济、军事、国际形势等方面详尽阐述了冷战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促使世界向整体性发展,同时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紧接着简要叙述冷战给世界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霸权主义开始盛行、产生了一些不断增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最后从美苏冷战争霸中学到一些历史教训,为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积累经验,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冷战、世界、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经济、军事、多极化趋势 浅谈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冷战这一用语是二战及战后时代的产物,是指1945年至1990年代间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简言之,本文认为冷战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与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政治与经济是其主要的战场,而军事竞备仅仅是其表象。 在美苏冷战期间,既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也没有发生大国之间的直接大规模的战事。在此期间虽然冲突仍然比较频繁,小战不鲜,乃至大国之间时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对抗,而且军备、尤其是核军备及竞赛达到空前的地步,然而,这一时期最终没有打破世界和平,

美苏冷战论文

其实冷战如何爆发的原因很复杂 二战后美苏的分歧的表现很多 我简单的举一些双方的例子(经常写冷战论文,太熟悉了) 首先,波斯坦会议上,斯大林承诺在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搞选举,但是斯大林并没有 进行公平的选举。这一点引起了美苏在东欧及巴尔干问题上产生一些列冲突。但是斯 大林在1944年和丘吉尔曾经搞过一个百分比协定,他认为自己的行动符合该协议。 战后苏联违背了1943年的协议,没有从伊朗及时撤军,反而试图强迫伊朗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引发英美的不满。而苏联对希腊游击队的影响使丘吉尔感觉大英帝国无力 维持巴尔干利益,希望将美国引入---于是他去杜鲁门的家乡做演讲---铁幕演说----导致杜鲁门在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巨额援助(4亿美元)来预防极权主义威胁(没有明确指出是苏联) 美国其后于1948年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提供经济援助,销售美国产品,防止苏联渗透欧洲西部 苏联本也被邀请参加该计划,但是被要求提供经济数据,遭到拒绝。斯大林随即建立 东欧的经济互助会(COMEC)和工人情报局来反制美国。 而且对苏联看来,东欧的控制涉及苏联的安全问题,苏联在遭到德国两次入侵后急需 缓冲带 而美苏冲突的一大核心问题就是德国问题,尽管波斯坦会议通过分割德国成为四个占 领区。但是斯大林本身想让德国中立化(就像奥地利),因为西方国家占领德国的工 业区部分。但是与美国产生了冲突,斯大林制造柏林危机,通过空中封锁希望促使美 国妥协,以失败告终。随后,美国直接建立西德政府,而斯大林扶持东德来回应---导 致1949年北约建立 北约建立之后直接在朝鲜半岛投入实战,体现出美国的遏制战略(由坎南于' 长电"中 首次提出)。双方直接开始进行代理人战争。1955年苏联建立华约组织,欧洲彻底分裂成两大武装集团。 以上是一些事件,原因我在下面具体分析 第一,二战后,欧洲的传统强国德国和亚洲的日本被打垮,大英帝国实力虚弱,使欧 洲和亚洲出现了权力真空,而美国在二战中远离主战场,损失很小,俄国击败了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