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4)(20210206165126)

《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

《油脂》教学设计 广州市六十三中学化学科苏慧贤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 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在化学2中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三、教材处理 整节重点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而水解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原理则是整节书的重点和难点。 建议将本节书分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节着重知识的迁移。先从学生已经了解过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引出油脂的结构和组成;第二节着重新知识的理解。开始还是

8.2 淀粉和油脂 教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葡萄糖。 ⑵知道淀粉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命活动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淀粉、葡萄糖有一定的认识。 2、教学重点: ⑴知道食用淀粉的重要性。 ⑵了解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⑶了解葡萄糖的来源。 ⑷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⑸了解葡萄糖的特性,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⑹认识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⑺认识油脂的分类方法,油脂的组成以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3、教学难点: ⑴了解葡萄糖的生成。 ⑵认识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⑶知道酿酒中物质的转变。 ⑷认识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⑸学习油脂的提取。 4、课型:观察与思考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淀粉和葡萄糖 【你知道吗】我们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从那来? 【教师讲述】它们是来自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交流与讨论】谈谈对光合作用的了解 【小结】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将CO2气体和水合成葡萄糖 光能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或纤维素。 【交流与讨论】你知道吗人为什么要吃饭? 【教师讲述】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含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转变为

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如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实验1: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实验2: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总结】碳水化合物 【板书】淀粉和葡萄糖 1、光合作用:光能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2、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3、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4、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第二课时油脂 【交流与讨论】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教师讲述】油脂由碳、氢、氧组成。常见的有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叫脂,如猪油等;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叫油,如豆油等。油脂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拓展视野】学生阅读了解 【总结】油脂

高考化学复习专项练习:关注营养平衡_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_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_练习(1)(附答案)

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后练习(1) 1.A、B两种溶液,一种是植物油,一种是矿物油。现各取少量,放在两只洁净的试管里,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冷却后加水振荡,A出现泡沫,B无明显现象。由此可推出:A为________,B为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A.甲酸乙酯(HCOOC2H5) B.硬脂酸甘油酯C.葡萄糖(C6H12O6) D.淀粉(C6H10O5)n 3.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 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把硬脂酸溶于汽油, 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到硬脂酸中并微热, 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 加入金属钠, 产生气泡 D.把稀烧碱溶液加入硬脂酸, 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微热, 红色变浅, 甚至无色 4.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做法如下:先用滚沸的鸡汤一碗,上罩浮油,再辅以切得极薄的生肉片、乌龟片、火腿片、葱头等,最后把主料米线放入拌食即成。“过桥米线”汤鲜、肉嫩、料香、米线滑润,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以下有关“过桥米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层浮油沸点较高,难以挥发 B.浮油对下层汤水起到很好的“液封”作用,使下层汤水及热量难以外逸 C.去掉上面的一层浮油,将减弱“过桥米线”的保温效果 D.上层浮油高温水解即产生美味的物质 5.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①人类的营养物质②制取肥皂③制取甘油④制取高级脂肪酸⑤制取汽油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6.最近国家工商局发现XX牌珍珠大米疑为打蜡毒米,已全部查封。打蜡毒米是将液态石蜡(石蜡油)涂在陈年大米表面,以增加其光鲜度,以次充好,欺骗顾客,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石蜡油和食用油从结构和性质上看是完全不同的,以下关于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烃类物质 B.两者都是酯类物质 C.两者都是有机物D.两者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7.脂肪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下列关于脂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一节油脂的皂化反应

第一节油脂的皂化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油脂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三、教学难点:皂化反应 四、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必修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在化学2中由于油脂的结构

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而水解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原理则是整节书的重点和难点。 五、学情分析 本章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烃类及其衍生物之后学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但因为民族地区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讲解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舍弃较难较偏的知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增长点。 六教学策略: 1、以老师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进行螺旋教学,以突破教学重点,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以本节课的设计分组实验为界面,复习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1、实验准备: 药品:植物油、2mol/L NaOH(aq)、无水乙醇、饱和食盐水、蒸馏水 仪器:铁三脚架、烧杯、石棉网、玻璃棒、酒精灯、过滤器、胶头滴管、试

化学选修5练习 第4章 第1节 油脂

第四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④润滑油⑤花生油⑥石蜡 A.①②B.④⑤ C.①⑤D.①③ 解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故②、③均不对。润滑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是烃,故④、⑥不对。 答案:C 2.(2014·经典习题选萃)油脂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皂化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该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烃基-C17H33和-C17H31,可发生反应①②④⑤;油脂在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皂化反应。 答案:D 3.(2014·无锡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B.食用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能使溴水褪色 C.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丙三醇

D.油脂和蛋白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均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醇,选项C错误;蛋白质含氮元素,因此燃烧时除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他物质生成。 答案:B 4.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烧碱溶液可以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C.生产盐酸和人造脂肪都必须用氢气做原料 D.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解析: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键,会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宜用作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萃取剂。 答案:A 5.(2014·云南统考)下列常见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的是() A.甲苯 C.植物油D.CH3COOH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反应,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物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的理解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只有植物油能与溴发生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选C。 答案:C 6.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有两种成分,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甲苯和油脂B.乙酸和乙酸乙酯 C.豆油和水D.豆油和四氯化碳 解析:两种成分不互溶且密度不同,才可以分层,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答案:C 7.油脂皂化反应后,要使肥皂和甘油等充分分离,采用的方法是() A.盐析B.分液 C.结晶D.过滤 解析:高级脂肪酸盐在混合体系中形成胶体分散系,因而采用加入食盐而使胶体盐析的分离方法。 答案:A 8.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

第二节 淀粉与油脂

第八章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教案 1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 知识点一 淀粉与维生素 一、淀粉 1、 来源:人们通过吃饭、可以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时钟摄入淀粉等营养物质。淀 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茎里,其中谷类含淀粉较多。例如,大米中淀粉约80%,小麦约含70%,马铃薯约含20%。淀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2、 组成:淀粉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淀粉的化学式为 。 3、性质:淀粉是一种 、 、 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消化过程中,它经人体内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逐渐转化为葡萄糖。 4、检验:淀粉溶液遇碘水或碘酒( )作用呈 。 二、纤维素 1、来源:草木、庄稼秸秆、青菜和水果中含有纤维素。 2、组成:纤维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纤维素的化学式为 。 教材第74页你已经知道什么? 知识点二 葡萄糖 一、葡萄糖的存在 葡萄糖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很广泛。例如,它广泛存在于葡萄和其他代甜味的水果里,蜂蜜里也含有葡萄糖。淀粉等食用糖类在人体中能转化为葡萄糖而被吸收。正常人血液里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叫做血糖。如果人们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降低,人就会出现 、 、 、 等症状,医学上成为低血糖需要注射葡萄糖。 二、葡萄糖的性质 葡萄糖是一种有 、 的 固体,化学是为 。 在人体组织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为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后动和维持恒定提问的需要。化学方程式为 。 在人类食物所攻击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三、葡萄糖的检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10%的NaOH 溶液,滴加5%的硫酸铜溶液4~5滴,立即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现象: 。 [注意] 由于氢氧化铜易变质,所以要使用新制取的氢氧化铜。在此试验中NaOH 溶液要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某人的尿液,从而确定此人是否换糖尿病。 [练习] 实验室里检验葡萄糖的试剂是 溶液和 溶液,当这两种溶液相遇时,会产生 色沉淀,再加入葡萄糖,加热至沸腾,会发现 色沉淀变为 色沉淀,利用这一现象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知识点三 糖类 糖类又称 。它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 、 、 等物质属于糖类。 [练习]糖类是人类从食物中摄取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 A 、油脂 B 、葡萄糖 C 、蔗糖 D 、淀粉 知识点四 酒精和甲醇 一、 酒精 二、甲醇 甲醇的化学是为 ,有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因此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酒。饮用含甲醇的酒会造成 、昏迷、 甚至 的严重后果。 知识点五 油脂的分类及组成 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一个人如果活动量小,热量消耗就少,体内积累的脂肪就多;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也会转化为脂肪;如果摄入的食物提供的热量不足以供给活动的需要,体内的脂肪就会被消耗。

第8章第2节淀粉和油脂(第1课时)教案-江苏省洪泽湖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章第2节淀粉和油脂--------第1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课型: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用淀粉的重要性。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2、了解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 3、了解葡萄糖的来源、特性,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了解葡萄糖的生成、认识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2、知道酿酒中物质的转变、认识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学习油脂的提取。 【教学仪器】饭粒、饼干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棉签、碘水、碘酒。 【教学过程】 引入:昨天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物,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食品中的有机物。 [学生活动]:阅读P74-75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 一、淀粉:存在于:大米、面粉土豆,粉丝、山芋等食品中 1.来自于光合作用 2.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葡萄糖在小肠里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红蛋 白分子输送人体各组织 文字:淀粉+水-------葡萄糖(人) 纤维素+水-------葡萄糖(食草动物) 符号:(C6H10O5)n +H2O ======= nC6H12O6 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在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 C6H12O6+6O2======= 6CO2+6H2O+Q C6H12O6Q==2804Kg/180g 低血糖:淀粉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 低。乏力疲倦昏迷休克。 治疗方法:静脉输入葡萄糖。 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原因有三:

①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当时发现的糖分子中H、O个数比恰好为2:1 ③且糖类的分子式都遵循Cn(H2O)m这个通式。 [总结和探索]:淀粉 ①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糖类 ②②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③③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 [演示]:用棉签蘸碘水或碘酒溶液涂抹在下列物质上:饭粒、面团 (馒头)土豆片, 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 教师活动…… 学生观察与思考…… 二、淀粉与葡萄糖的性质差异 1.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 2.葡萄糖:物性: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 化学性质: ①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放热 ②C6H12O6=======2C2H5OH+2CO2↑ ④与新制氢氧化铜在碱性环境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 铜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思考题:多种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①白糖食盐面粉 ②米汤牛奶 ③葡萄糖溶液和水 ④苹果是否熟了(是否含有淀粉) ⑤情报工作者用米叶写情报,接受者有碘水湿润写有情报的纸显出蓝字。

高中化学选修1之巩固练习_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1)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 B .酯键“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油脂不能使溴水褪色 C .石蜡油与菜籽油是同系物 D .酯的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叫皂化反应 2.关于油、脂和酯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单甘油酯,是纯净物 B .脂是高级脂肪酸的混甘油酯 C .油和脂是由于所含的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相对量的不同引起熔点的不同而相互区分的 D .脂是高级脂肪酸中所含饱和烃基较大的混甘油酯,脂属于酯类 3.某天然油脂10g ,需1.8g NaOH 才能完全皂化,又知该油脂1000g 催化加氢时耗氢12g ,则该油脂1mol 含碳碳双键( )。 A .1.2 mol B .3 mol C .4 mol D .5 mol 4.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油脂属于酯类 B .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 .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 .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5.(2016 福建省八县一中期末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油脂的是( )。 ①花生油②润滑油③甘油④棉籽油⑤牛油⑥汽油 A .①② B .②③⑥ C .③④ D .②⑤⑥ 6.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无甘油的是( )。 A .花生油 B .芝麻油 C .乙酸乙酯 D .玉米油 7.下列物质中,在常温下为液态酯类的是( )。 A .油酸 B .硬脂酸甘油酯 C .油酸甘油酯 D .硬脂酸钠 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B .R 1、R 2、R 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 .若R 1、R 2、R 3都是饱和烃基,称为单甘油酯 D .若R 1、R 2、R 3都是不饱和烃基,称为混甘油酯 9.(2016 天津一中期末考)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羧酸与醇生成的酯就是油脂 B .液态油催化加氢后可以生成固态脂肪 C .天然油脂都是单甘油酯 D .植物油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植物油的熔点比动物油的熔点高 B .人体中,油脂主要在胃中被消化吸收 C .质量相同的油脂和葡萄糖完全氧化时,油脂产生的能量比葡萄糖的高 D .油脂在人体中能够被氧化放出能量的主要原因是油脂水解生成甘油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煤油和汽油都属于油类,具有相同的组成 —C —O — O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教学设计、知识点、习题、答案】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课标要求 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课标解读 1.掌握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 2.了解油脂在体内的变化及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地位 本节知识与必修2“基本营养物质”一节紧密相联。侧重讲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油脂在体内的变化等知识,通过本节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指导学生正确处理饮食、营养、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本节知识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 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犯肥胖症的人越来越多。好多人为了能让自己的身材更苗条,对于“入口”的食物十分苛刻,恨不能让一切带“脂”的食物远离自己。其实那些“谈脂色变”的认识是不对的,油脂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你知道油脂在人体内是如何转化的,有哪些功能?油脂属于哪一类物质?让我们认真学习本节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吧!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1:课前预习。 (1)结合【课前自主导学】内容,预习教材P10、11内容,能够完成填空并回答【思考交流】题目。 (2)自主调查厨房中常用的油脂有哪些?各种油脂的成分和消耗量有什么不同??步骤2:知识问题化,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1)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对重点问题,出错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点拨。如“单甘油酯”、“混甘油酯”等。?步骤3:重点讲练,实例突破。 (1)结合【课堂互动探究】内容,例题和变式训练,以具体题目为引导,突破重点难点。 (2)总结归纳出油脂的结构、性质及在体内的变化。?步骤4:课堂小结,达标测评。 (1)结合【课堂小结】准确提炼本节要点精华。 (2)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内容,根据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点拨。 (3)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第一节油脂的教案公开课

第四章第一节油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油脂的概念 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来讲解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点:油脂的概念、结构;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 教学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引入]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子油等都是油脂。那么,什么是油脂?他们的结构怎样?具有什么性质?本节课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板书]第一节油脂(fatsandoils)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复习提问]1、什么是羧酸,什么是高级脂肪酸?2、高级脂肪酸定义中对烃基部分有何规定没有?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哪三种?3、什么是醇?醇和酸如何反应生成酯?4、酯有何化学性质?5、写出乙酸和乙醇,乙酸和丙三醇,三种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什么是油脂,油脂定义中的要点是什么? [讲]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跟甘油形成的酯。属于

酯类化合物。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板书]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 说明脂和酯的区别 [讲]油脂是高级脂肪 酸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板书]2、油脂的组 成和结构 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讲]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板书]3、油脂的分类 [讲]按常温下的状态分:油(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脂肪(常温下呈故态,如动物油脂)。 [板书]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分 ???不相同)混甘油酯(相同)单甘油酯(321321R R R R R R [学与问]1、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 不同,油脂属于酯类,矿物油烃类。 2、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天然油脂是未进行分离提纯的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分子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3、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 是否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 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反之是混合物。 形成酯的醇 形成酯的酸 内涵 脂 固定为甘油 高级脂肪酸 专指油脂 酯 任何醇或酚 任何酸 包含油脂

九年级化学 8.2 淀粉和油脂教案1 沪教版

课题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 2、知道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属于碳水化合物(糖类); 3、通过有关资料的查阅,知道淀粉、葡萄糖之间的转化关系及葡萄糖和油 脂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4、学会检验葡萄糖的一种方法,熟练淀粉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以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3.通过交流讨论知道淀粉、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资料的查阅,了解人体健康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淀粉、葡萄糖、油脂的组成及对人体的作用;淀粉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淀粉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 教学用品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做“白纸显字”游戏, 提问 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两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告诉学生这是淀粉与碘水作用的结果 设问 淀粉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讲述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淀粉和油脂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预习和课外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 人为什么要摄取淀粉? 问题2 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3 淀粉有哪些用途?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与学生共同小结有关知识(重点淀粉的用途) 问题4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食物中富含淀粉?猜想一下你带来的食品中哪些观察老师演示结果。 针对问题发言 自由发言 根据查阅的资料自由发言 实验探究:检验自己带来 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 利用游戏吸引学生,展 开讨论引出“淀粉”,进 入新的学习情景。 有两种答案:一为紫色 石蕊试液遇到碱液,一 为淀粉遇到碘水。 学生应用生物课上学 到的知识便能回答 讨论问题1、2时引导学 生书写二个化学方程式 问题3答案有作食品、 酿酒、烧菜时勾芡、作 可降解的塑料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4)

油脂练习 一、单选题 1.分子式为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则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蒸馏 B.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C.水洗后分液 D.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分液 3.某同学用食用油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操作将食用油滴入水中往食用油中滴加溴水将少量食用油与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溶液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油浮在水面上溴水褪色分层现象消失 下列关于食用油的实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食用油的密度比水小 B.食用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C.食用油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D.食用油是一种有机酸 4.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源于石油)的正确方法是( ) A.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 B.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C.加入KOH溶液, 煮沸 D.观察两者的颜色、状态及透明度 5.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 ①人体的营养物质 ②制取肥皂 ③制取甘油 ④制备高级脂肪酸 ⑤制备汽油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 B.肥皂的有效成分是硬脂酸钠和甘油 C.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D.各种油脂水解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7.关于油和脂肪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油的熔点较低,脂肪的熔点较高 B.油含有不饱和烃基的相对量比脂肪少 C.油和脂肪都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D.油经过氢化反应可以转化为脂肪 8.某天然油脂的分子式为。1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甘油、1脂肪酸和2直链脂肪酸。经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原子个数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的分子式为 B.脂肪酸能发生取代反应

第一节 油脂(习题跟踪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油脂 [基础过关]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C17H33COOH和C17H31COOH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油脂 C.油脂和石油都是有机化合物,但不属于同类物质 D.油都是由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脂肪都是由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答案 D 解析天然油脂大多数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所以由C17H33COOH和C17H31COOH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油脂,且为混合甘油酯。油脂属于酯类,而石油是属于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属于不同类的物质。油和脂肪都是既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也含有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只是在油中前者的含量较高。 2.下列关于油脂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B.若R1、R2、R3都是饱和烃基,称为简单甘油酯 C.若R1、R2、R3都是不饱和烃基,称为混合甘油酯 D.某油脂分子中,所含烃基有三种,但每一个油脂分子中所含这三种烃基都相同,而且排列结构也相同,则该油脂为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在油脂的结构中,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R1、R2、R3都相同,称为简单甘油酯;若R1、R2、R3不相同,称为混合甘油酯,此时R1、R2、R3既可能是饱和烃基,也可能是不饱和烃基。油脂分子所连三个烃基均相同,且排列结构也相同,即这些油脂分子均为同一分子,应为纯净物。 3.“脑黄金”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实脑黄金(DHA)就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的不饱和程度很 高的脂肪酸,它的分子中有6个,称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其甘油酯的结构简式为() A.(C25H51COO)3C3H5B.(C25H39COO)3C3H5 C.(C26H41COO)3C3H5D.(C26H47COO)3C3H5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八章8.2.1淀粉和油脂精品教案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葡萄糖和淀粉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了解它们的元素组成,了解 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 能力目标:会用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通过对食物中糖类的学习,知道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是重点; (2)理解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及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是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一盆花草,置于太阳下。 这盆花草在发生着什么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证明? 1.光合作用 想一想: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 点拨: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进行着一个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它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6CO2 + 6H2O C6H12O6 + 6O2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把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2.淀粉与葡萄糖作用 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食物中摄取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 小结:大米、玉米、土豆、面粉等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葡萄糖,食草动物还能把牧草、青草等中的纤维素通过体内的微生物作用分解、消化,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发生缓慢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 联想与思考:马拉松运动员在途中为什么补充葡萄糖水?低血糖的人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时为什么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水而不是淀粉? 点拨:葡萄糖在体内可以直接氧化,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而淀粉则需要经过消化、水解才能变成葡萄糖。 拓展:在有机化合物中,有一大类物质的分子组成具有C m(H2O)n的特征,我们称它为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例如:淀粉(C6H10O5)n是一种糖,可以把它写成C6n(H2O)5n的形式,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①苯酚C6H6O ②蔗糖C12H22O11 ③纤维素(C6H10O5)n ④葡萄糖C6H12O6 ⑤氨基乙酸C2H5O2N 阅读:酒的酿造原理 拓展: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在空气中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工业酒精中含少量甲醇(CH4O),甲醇是一种剧毒物质,饮用含甲醇的酒,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因此用工业酒精兑酒是违法行为。 3.淀粉与葡萄糖的检验 实验探究

九年级化学 8.2淀粉和油脂教案 沪教版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教学目标: 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3.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能力目标: 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 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酿酒过程 2.淀粉的检验 3.葡萄糖的检验 探究实验: 1.用碘酒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知识整理: 一、淀粉和葡萄糖 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6CO 2 + 6H 2 O 叶绿素 光照 C 6 H 12 O 6 + 6O 2 2C 6H 12 O 6 酶 === C12H22O11(蔗糖)+H2O nC 6H 12 O 6 酶 ===(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H2O 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 种物质上,观察现象 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 (C 6H 10 O 5 ) n + nH 2 O ?→ ? 酶 nC 6 H 12 O 6 (葡萄糖)——葡萄糖的水解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180g 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 C 6H 12 O 6 + 6O 2? ? ? ?→ ? 缓慢氧化 6CO 2 + 6H 2 O; 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 C 6H 12 O 6? ?→ ? 发酵 2C 2 H 5 OH(乙醇) + 2CO 2 ;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 2H 5 OH或C 2 H 6 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 2H 6 O + 3O 2 == 2CO 2 + 3H 2 O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 4 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 5.糖类物质的作用: (1)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2)糖类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3)糖类常根据其来源而用俗名,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 6.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 化亚铜,Cu 2 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 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OH) 2==CuO + H 2 O], 二、油脂 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 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 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 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4.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 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 5.油脂的溶解性: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 6.大豆中提取油脂 (1)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的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油脂。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以及他们的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思想。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三、教材处理 整节重点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而水解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原理则是整节的重点和难点。

最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章第一节 油脂 作业 (3)

第一节油脂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食品店出售的冰激凌是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制得的,此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C )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取代反应 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 C.不属于油脂 D.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植物油与裂化汽油 解析: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A项正确;根据油脂的概念可知B项正确;形成油脂的酸只能是高级脂肪酸,C项正确;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也能看到溶液褪色,D项错误。 3.天然油脂结构的核心为甘油[HOCH2CH(OH)CH2OH],有一瘦身用的非天然油脂,其结构的核心则为蔗糖(C12H22O11),该非天然油脂可由直链型的不饱和油酸(C17H33COOH)与蔗糖反应而得,其反应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注意:图中的反应式不完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蔗糖酯也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油脂类物质 B.该非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其水解产物不与溴水反应 C.非天然油脂为高分子化合物 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最终可生成三种有机化合物 解析:A项,蔗糖酯是高级脂肪酸与蔗糖形成的酯,并非甘油酯;B项,水解生成的不饱和油酸钠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溴水反应;C项,非天然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4.下列各组物质中,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D ) A.软脂酸甘油酯和硬脂酸甘油酯 B.甲酸甲酯和乙酸 C.苯甲醇和对甲基苯酚 D.油酸甘油酯和乙酸甘油酯 解析:根据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定义可知,A中两者属于同系物;B中两者属于同分 异构体;C中两者属于同分异构体;D中油酸甘油酯中含有,与乙酸甘油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 5.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C )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形成A的酸不是高级脂肪酸;形成B的酸不都是高级脂肪酸;形成D的醇是乙二醇,不是甘油。 6.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C ) A.油脂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提供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约高一倍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即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解析:油脂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大约可以产生39.8千焦的热能,提供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约高一倍,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与碳碳双键无关,故A项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碱性条件下水解得甘油和肥皂,与碳碳双键无关,故B项错误;植物油高级脂肪酸烃基中含有不饱和键,经过氢化(加氢加成),可以变成脂肪,故C项正确;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与碳碳双键无关,故D项错误。 7.(2019·北京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14)生活中常用烧碱来清洗抽油烟机上的油渍(主要成分是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热的烧碱溶液去油渍效果更好 C.清洗时,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D.油脂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