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

危急值
危急值

21、 ***人民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为提高科室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三、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1) 凡检验科检查出的结果出现上述“危急值”,应重复检测标本,同时电

话报告临床科室,如复查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

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发送到临床科室。

2) 检验科对每例次“危急值”及处理结果均要在专用登记本中记录,记

四、临床科室对于危急值按以下流程操作:

1) 护士接到“危急值”电话后,应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

话的时间、检验科报告人员姓名等及时记录。

2) 接电话的护士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

录汇报时间,汇报医生姓名。

3) 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五、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 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

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检验科经院专家委员会审议后修订。

2) 检验科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并将申请保留。

3) 医务科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工作,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

化,提出“危急值报告”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八、“危急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患者、重点是急诊科、手术室、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九、“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中心、超声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

对危急值报告的检查制度, 规定检验科每月检查,反馈,每半年至少有一次回顾程序。包括项目的设置, 报告的情况, 提出改进的要求,上报医务部。

十、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 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

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技科室修改。

2) 医技科室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报送医务部审批,并将申请保留。

3) 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部协商解决。

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目的: 规范检验和检查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应采取的处理流程,保证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或检查结果能够及时通报给医师,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名词释义: 危急值:危急值是指一旦出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或检查结果,就需将其立即报告给临床医师,以便其立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检验与病理危急值范围 一、血常规(血液科除外) 1. H GB (成人)<65g/L 或>200g/L 2. PLTV40X10八9/L 或>800X10八9/L 3. WBCV2.0X10八9/L 或>40X10八9/L 二、化项目 1. K< 2.7 或>6.0 mmol/L 2. Na<120 或>160 mmol/L 3. PCo2<20 或>70mmHg 4 .胆红素(婴儿)>342umol/L 5 .空腹血糖<2.8 或>22mmol/L 6. Ca <1.7mmol/L 或^3.3mmol/L 7. 尿素氮> 36. 8?白蛋白v 25g/L 9. 淀粉酶:尿液> 600 或血液> 350 10. 碱酯酶> 1200 三、凝血相关: 1. NR >3.5 2. APTT>70s 3. 维蛋白原v 1.0 或> 8.0

四、血气分析 1. PH <7.0 或身.6 2. PO2 WOmmHg 五、微生物检测 1. 血液、心包液、脑脊液涂片镜检见到细菌或真菌 2 .血液、心包液、脑脊液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 3. 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疑似炭疽杆菌 4. 水样便或米汤样便镜检:似霍乱弧菌动力者 六、血药浓度监测 1. 地高辛 > 2.0 ng/ml 2. 茶碱 >20 ug/ml 3. 甲氨蝶呤 >10umol/L (42小时)(儿科) 七、病理相关:石蜡结果与冰冻结果不符合 八、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 .心脏停搏; 2. 急性心肌缺血; 3. 急性心肌损伤; 4. 急性心肌梗死; 5. 致命性心律失常: 1) 心室扑动、颤动; 2) 室性心动过速; 3) 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 4) 频发室性早搏并Q-T 间期延长; 5) 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6) 心室率大于180 次/分的心动过速; 7) 二度II 型及二度II 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8) 心室率小于40 次/分的心动过缓; 9) 大于2 秒的心室停搏 九、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 中枢神经系统: 1) 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2) 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危急值报告专项检查及总结

成都北新医院 ——危急值专项记录及分析、总结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规范危急值管理,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由医务科联合护理部组织,于2017年7月—9月对各相关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查,以发现不足,促及时整改,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危急值定义: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危急值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综合我院实际,从2017年7月-9月危急值登记数的增幅及各科室危机值登数例来看,通过这三个月的整改,内科危急值数例明显上涨,危急值登记总数在程上升趋势,科室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在明显提高,对保障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细节问题,科室走访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发现部分科室存在有部分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和及时处理。这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

医患纠纷等问题。通过和相关医师沟通,汇总分析原因如下: 处罚力度小 危急值记录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 存在问题: 1、科室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新入科人员)对“危急值”的认识不到位,且在工作中存在态度够不认真的情况。 2、检验科工作中存在因工作繁忙而产生遗漏的状况。 3、医务科在对科室执行危急值的监管力度稍弱,处罚力度小,使得科室人员不够重视。 4、检验科室对危急值存在遗漏,且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较弱。 5、各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培训不到位。 6、相关质检部门对科室危急值登记的要求和管理制度都较为松懈。 整改措施和总结: 1、加强“危急值”制度的学习和再领会,提高认识,要求科室相关负责人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并将考核内容纳入科室人员综合素质评价中。 2、以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作为依据,要求各科室先自行学习有关知识并梳理整改。 3、医务科再次组织各科室资料员、科主任进行下次督查。或将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处罚力度。并定期到临床、检验、检查科室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4、定期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机值管理进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保障危急值报告流程的通畅。 5、质检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指定专门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方案

危急值报告改进措施 1.危急值的定义及项目选择 (1)危急值是指一旦出现这样的检验结果,就需要将其立刻报告给临床医师,以便其立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必须纳入卫生部所颁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规定的项目,包括有血钙、血 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3)除了这些项目之外,实验室还应该结合其所在医院特定来考虑。其中,儿童医院还应将氧分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胆红素、促甲状腺素作为儿童危急值项目。 (4)各临床实验室应该结合相关文件、查阅文献、咨询临床专家并根据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与临床医师一起选择危急值项目。 2.危急值界限的设定 (1)以全国性的现况调查为基础,建立危急值界限数据库,并按照统计结果制定初步的界限值; (2)根据年龄、种族、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点来设置不同亚组的界限值; (3)与临床医师讨论,尤其是心内科、肾内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等科室的医师,就不同部门界限值的设置达成共识; (4)儿童危急值界限应该比成人的界限更窄,以更好地检测出可能的危急值; (5)周期性地评估危急值界限,根据危急值发生数及临床救治效果来调整界限值。 3.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制度 (1)报告人员与接收人员。实验室应该和临床进行协商,指定和授权危急值接收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尤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危急值报告的知晓率,规范危急值记录。(2)回读和记录。接获危急值的人员在接获结果之后,应该完整的复述一次报告结果,并在专用的《危急值结果记录本》中记录下报告的时间、人员、项目、结果、患者姓名、就诊号和接收人员姓名。 (3)定期检查危急值记录本,记录本使用完之后应保存两年; (4)报告频率。如果在某段时期内同一患者每次检验都会出现危急值的情况下,实验室可与临床协商是否设定一个报告频次,一旦达到临床预先设定的值,则不需要做危急值报告。 4.其他 (1)一旦发现危急值,应立即报告给临床。实验室应将报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2)规范分析前操作,杜绝因不规范抽血等引起的假危急值的产生。 (3)积极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所开展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通过同行比对来客观了解自身水平,发现和解决问题。 20**年患者安全目标年背景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WHO 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2005 年患者安全国际联盟提出了患者安全未来六大行动计划。根据文献报告,发达国家医院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达3.5%--16.6%,其中70%的不安全事件导致暂时性失能,14%导致死亡。目前我国患者安全工作同样面临诸多的挑战,医院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WHO 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

危急值相关知识

危急值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报告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报告范围 (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3秒的心室停搏 (二)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危急值数据分析

. 月份 1 2 3 4 5 6 例数39 20 57 22 22 35 1、数据分析:1月份共有39例危急值(其中同一患者同时报告不同类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19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14例;肾功能异常3例;细菌培养阳性3例。 2月份共有20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5例;肾功能异常10例;心肌损伤三项异常3例;细菌培养阳性1例;血常规异常2例; 3月份共有57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28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27例;肾功能异常3例;心肌损伤三项异常3例;血常规异常4例;肝功能功能异常1例。 4月份共有22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14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3例;肾功能异常1例;血常规异常1例;细菌培养阳性1例。 5月份共有22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9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3例;肾功能异常5例;血常规异常3例;细菌培养阳性2例;肠梗阻、气腹征、气胸各1例;尿淀粉酶升高1例。 6月份共有35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10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3例;肾功能异常3例;血气异常10例;细菌培养阳性2例;肠梗阻、气胸各2例;气腹征1例;功能能异常2例;粪便常规异常1例;彩超提示脾破裂1例。 2、存在问题:检验科对危急值报告范围掌握不准确,例如粪常规隐血阳性,不属于危急值报告范围;1月份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填写不完善,无医师处理意见;1、2、 3、4月份存在临床医师接获危急值时,在病程记录中无记录,或记录不及时。 3、原因分析: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管理不够重视;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不熟悉。 4、持续改进:加强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培训;加强“科室一级质控与职能部位督导”相结合、减少和杜绝不规范的登记、处置,杜绝漏登、漏记,避免延误患者最佳处理时机,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培训,督导后2、3、4、 5、6月份登记无缺陷,5、6月后临床医师接获危急值时,已及时病程记录中记录。 .'

PDCA-危急值-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应用PDCA落实危急值管理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Criticai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从其定义即可看出危急值的重要性。 成立QC(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小组 针对上述问题,我科决定成立一个QC小组对危急值记录、处置进行调查分析,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急值漏登、未处理的现象存在,促使危急值的登记、处理质量持续改进,QC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张勇科主任),质控员:(王晓宏),组员(严书德、周江、张正明、苗瑞祥、朱乐) PDCA过程 一、计划(Plan)-制定时间表 召开QC小组会议。通过01月29日、30日科室调查后发现仍有科内新进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且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和及时处理。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医患纠纷。 通过和相关的医师沟通并汇总分析原因如下: 1.科室层面的问题。科室管理松懈;培训、考核力度不够,整改不到位,质控组亦未履行职责。 2.人自身的问题。⑴少数医师尤其是新进医师态度不认真或认识不到位,尚没有认识到危急值的重要性;⑵少数报告因工作繁忙遗忘而造成遗漏;⑶部分是由于他人代接电话后忘记告知;⑷新进医师对危急值项目具体数据掌握不够;⑸新进医师接获危急值时,临床处理及进一步病程记录及时性不够。 3.医技科室的问题。有极少数的危急值临床医技科室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制定下述时间表: 2-3月业务学习阶段 4-5月自查自纠阶段 6月科室检查阶段 二、实施(Do)-制定整改措施 1、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学习 ①“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②本院危急值项目。 ③加强临床危、急、重病情抢救知识培训。 2、制定督促表格,各组员按该表格自查(4-5月)。 3、科室检查(6月)。 三、检查(Check)-效果检查 截止2016年06月20日,我科共抽查到有危急值的病历10分,均予以登记、处置及

“危急值”知识考试

“危急值”知识考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1951063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危急值”报告制度知识考试 一、填空题 1.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2.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在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有可能正处于有的边缘状态。 4. 报告与接受均遵“”原则,责任到人。 5. 血小板的低值危急值≤ g/L,高值危急值≥ g/L。 6. 当检验室测得尿肌酐为μmol/L,需要进行危急值报告。 7. 血白细胞计数“危急值”范围< /L、 > /L。 8.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小于 g/L时,可能存在出血可能。 9.超声科中常见的危急值项目(任意3个)1. 2. 3. 。 10. 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应一起确认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 二、选择题 1.放射科发现以下诊断,不需要进行危急值报告的是() A.气管、支气管异物 B. 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C. 肺栓塞 D.肺大泡 2.以下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正确的是() A.血糖<2.2mmol/L,>22.2 mmol/L B.血钠<130 mmol/L, 150>mmol/L C.胸水细菌培养阳性 D.白细胞<1.5X109/L, >20X109/L 3.心电图检查“危急值”项目包括() A.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发展期) B.急性心肌缺血 C.各种严重心律失常

危急值管理总结

2013年马龙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危急值管理总结 为了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由医务科组织,对我科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整改。现总结如下: 一、改进情况。 经过院科两级的持续努力,本季度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前有较大改进,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责任心的加强、诊疗行为的规范、理论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成效明显。 1、在受检病人数多、科室忙的情况下,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危急值报告延迟情况较前有明显改善。 3、无漏报危急值现象,医技与临床科室配合较前有较大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少了医疗纠纷。 4、临床科室“危急值”记录过于简单、漏登记等情况较前有较大改善,提高了责任心,方便了临床工作的进行。 5、临床科室管床医生在病程中及时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情况较前有较大改善,规范了诊疗行为。 二、发现不足、持续改进。 经过前段时间的管理、整改,我院在危急值管理方面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做好危急值管理的持续改进,继续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整改。 1、未严格按照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值报告。 2、检验科仍有极少数情况,在受检病人数多、科室忙时,危急值报告延迟,待临床大夫提醒才报结果。此类情况较前虽有较大改进,但属关键问题,需杜绝。故下一步继续加强管理,强调加强责任心,加大惩罚力度。 2、临床科室仍有个别低年资住院医师出现“危急值”记录过于简单、漏登记等情况。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尤其新上岗医师的培训、管理,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3、临床科室仍有个别低年资住院医师未能在病程中及时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尤其新上岗医师的培训、管理,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4、个别科室护士、个别科室低年资住院医等存在接收到危急值未及时上报管床

危急值评估分析

牟定县中医医院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有效性评估分析 (2014 年) 为了更好地落实危急值管理制度,对本年度危急值报告有效性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临床反映的情况,医技与临床沟通的情况,结合各科反映的情况对目前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如下: 1、能按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合理。 2、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 3、能有效及时通知各临床科室,防范意外发生,及时救治病人。 4、危急值数据较合理。 5、进一步规范实施“危急值”及重要检验结果报告制度,确定危急值的报告范围,进一步规范复核、报告、记录、维护等环节,要求检验科室的人员一旦发现患者中出现报告“危急值” 项目中的检验结果,经复核后,应第一时间电话报告临床科室,通知到临床医生,并做好相应登记工作。临床医生接到报告后,对“危急值”处理、记录、分析和评估并汇报上级医生,做出妥善的处理意见。 6、合理、规范的应用临床危急值,能挽救患者性命,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保证医疗安全。 7、新一年需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必要时追踪患者 精品文档,供参考! 的诊疗情况,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全院临床医生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尽最大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全院临床各科室人员通过强化学习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 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临床各科室人员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全院各科室应进一步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报告流 程,提高危急值制度的落实率,全过程、全员参与,从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牟定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4 年12月27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精品文档,供参考!

2014年危急值总结分析

2014年危急值管理分析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规范危急值管理,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本院由医务科组织,对各相关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发现不足,进行整改,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危急值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2014年各科室危急值记录情况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每月危急值例数多少不等,但总体来看2013年12月未记录危急值占14%,1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13%,2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12%,3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9%,4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3%,5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6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7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3%,8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9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1%,10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11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各科室危急值记录工作逐渐完善,继续保持。

二、各科室数据分析 各科室分布情况 三、存在问题 1、危急值登记本字迹不清楚,记录不完善,有空项和漏项(如无 处置时间、处理结果及医师确认签字等); 2、临床科室接受危急值后处理及时,但病程记录中未记录,或有 记录,但记录时间超过6小时; 3、科室接到危急值后15分钟内无医嘱或病程的处理措施的体现; 4、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的数值与危急值登记本的数值不一致; 四、整改措施 1、加强“危急值”制度的学习和再领会,提高认识,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2、临床科室应加强自查,及时规范登记危急值,在规定的时间内成病程记录和医嘱处理; 3、科主任在强化科室管理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可以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控科室的主要医疗指标,增强各级医护人员的责任与压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医疗工 4、同时医疗质量与安全办公室加强对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督导检查,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从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5、及时在临床科主任例会上通报上述检查结果。

危急值设置及报告程序(1)

“危急值”设置和报告程序 1.目的 为加强“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能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无误报告给临床,以便临床能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杜绝病人意外发生,保证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危急值的定义及制定 2.1“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2.2“危急值”项目及标准的制定:检验科应按《检验科沟通制度》的要求广泛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与临床科室充分沟通,并行成书面文件,做好相关记录,交医教科批准执行。 执行过程中应经常与临床沟通,倾听临床对“危急值”管理的意见,修改和制定更适合临床的危急值项目和报告界值。“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警戒值。 3.适用范围 本院危急值设置和报告 4.工作程序 4.1当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Lis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检验者进一步识别和处理,检验者应首先确认是否首次危急值,仪器、质控、定标、试剂、标本是否正常,并立即再复查一次,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查。确认无误后由第二人审核报告,“危急值”即通过网络自动传送给临床。 4.2在网络报告的同时,检验报告人还必须立即将“危急值”准确无误的电话报告给临床,并要求接听者复述一遍报告内容。同时在Lis做好处理记录,记录项目应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危急值、报告人、报告时间、对方接听人、初检结果、复查结果等。 4.3临床医生或护士接听到“危急值”报告后,也应作好记录,并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该“危急值”,主管医生务必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果临床对该“危急值”有疑问或怀疑标本采集有问题,应立即与检验科联系或重新采集标本复查。 4.4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

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记录目的:规检验和检查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应采取的 处理流程,保证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或检查结果能够及时通报给医 师,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名词释义: 危急值:危急值是指一旦出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或检查结果,就需将其立即报告给临床医师,以便其立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检验与病理危急值围 一、血常规(血液科除外) 1. HGB (成人)<65g/L 或>200g/L 2. PLTV40X10八9/L 或>800X10八9/L 3. WBCV2.0X10八9/L 或>40X10八9/L 二、化项目 1. K< 2.7 或>6.0 mmol/L 2. Na<120 或>160 mmol/L 3. PCo2<20 或>70mmHg 4. 胆红素(婴儿)>342umol/L 5 .空腹血糖<2.8 或>22mmol/L 6. Ca < 1.7mmol/L 或 > 3.3mmol/L 7. 尿素氮> 36. 8?白蛋白v 25g/L 9. 淀粉酶:尿液> 600 或血液> 350 10. 碱酯酶> 1200 三、凝血相关: 1. NR >3.5 2. APTT>70s 3. 维蛋白原v 1.0 或> 8.0 四、血气分析 1. PH W 7.0 或> 7.6 2. PO2 < 50mmHg 五、微生物检测

1. 血液、心包液、脑脊液涂片镜检见到细菌或真菌 2. 血液、心包液、脑脊液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 3. 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疑似炭疽杆菌 4. 水样便或米汤样便镜检:似霍乱弧菌动力者 六、血药浓度监测 1. 地高辛 > 2.0 ng/ml 2. 茶碱 >20 ug/ml 3 .甲氨蝶呤 >10umol/L (42 小时)(儿科) 七、病理相关:蜡结果与冰冻结果不符合 八、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围: 1. 心脏停搏; 2. 急性心肌缺血; 3. 急性心肌损伤; 4. 急性心肌梗死; 5. 致命性心律失常: 1) 心室扑动、颤动; 2) 室性心动过速; 3) 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 4) 频发室性早搏并Q-T 间期延长; 5) 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6) 心室率大于180 次/分的心动过速; 7) 二度II 型及二度II 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8) 心室率小于40 次/分的心动过缓; 9) 大于2 秒的心室停搏 九、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围: 1. 中枢神经系统: 1) 重的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2) 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3) 脑疝、急性脑积水; 4) 颅脑CT 或MRI 扫描诊断为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围达到一个脑 叶或全脑干围或以上) ; 5) 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 或MRI ,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 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PDCA 一、检查问题: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从其定义即可看出危急值的重要性。我院 2016年9月20日制定《云安区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并从10月份开始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及处置管理,逐渐严格要求,已取得初步成效,由开始零星登记,到有较多的漏登记、未处理,再到仅部分的遗漏。2016年11月和12月医务科进行二次督查时仍有部分科室有漏报告、漏登记、未处理、无记录、登记不规范等情况。 二、成立专项小组: 针对上述问题,医务科决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对进行调查分析,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急值漏登、未处理的现象存在,促使危急值的登记、处理质量持续改进。 三、PDCA过程 (一)、制定时间表 2017年1月5日召开专项小组会议,并制

定计划如下: 时间表 (二)、现场调查通过1月6、9、10日多个临床科室现场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在少数临床科室发现仍有少部分的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和及时处理;而医技科室的医生对危急值不重视,存在漏报告、迟报告。上述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医患纠纷。现场检查结果如下: 类型分布情况

科室分布情况 (三)、原因分析通过和相关的医师沟通并汇总分析原因如下: 1、医务科层面的问题:医务科虽然以现场督查过2次,但每次查过后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也未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仅口头要求科室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1).部分科室管理松懈;培训、考核力度不够;2).整改不到位;3).质控组亦未履行职责。 3、个人自身的问题: 1).少数医师态度不认真或认识不到位,尚没有充分认识到危急值的重要性;2).少数报告因工作繁忙遗忘而造成遗漏;3).部分是由于他人代接电话后忘记告知。 4、检验科的问题: 1).检验科的信息系统不能自动识别危急值;2).检验科人员不足;3).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鱼骨图分析

“危急值”知识考试

“危急值”报告制度知识考试 一、填空题 1.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2.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在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 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有可能正处于有的边 缘状态。 4. 报告与接受均遵“”原则,责任到人。 5. 血小板的低值危急值≤ g/L,高值危急值≥ g/L。 6. 当检验室测得尿肌酐为μmol/L,需要进行危急值报告。 7. 血白细胞计数“危急值”范围< /L、 > /L。 8.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小于 g/L时,可能存在出血可能。 9.超声科中常见的危急值项目(任意3个)1. 2. 3. 。 10.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应一起确认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 二、选择题 1.放射科发现以下诊断,不需要进行危急值报告的是() A.气管、支气管异物 B. 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C. 肺栓塞 D.肺大泡 2.以下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正确的是() A.血糖<2.2mmol/L,>22.2 mmol/L B.血钠<130 mmol/L, 150>mmol/L C.胸水细菌培养阳性 D.白细胞<1.5X109/L, >20X109/L 3.心电图检查“危急值”项目包括() A.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发展期) B.急性心肌缺血 C.各种严重心律失常

D.以上都是 4. 检验科发现某患者血钾>6.2mmol/L时,应() A.尽快向临床主管医生告知 B.确认各个环节无误的情况下,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向临床主管告知 C.进行复查,结果一致后再向临床主管医生告知 D.告知临床医生确认病人需要紧急抢救 5.神经外科放射科得到以下诊断:需要进行危急值报告的是() A. 、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B. 脑疝 C. 蛛网膜下腔出血 D. 以上都是 6.临床上血钾的浓度达到(),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 A.3.8 mmol/L B.5.5 mmol/L C. 5.9 mmol/L D.7.0 mmol/L 7.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值时,具有诊断意义 A. B. 3倍 C.4倍 D.6倍 8.超声科“危急值”项目不包括() A.腹腔内、胸腔内大量积液、疑似内脏破裂、出血 B.怀疑宫外孕破裂并出血腹腔出血 C.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D.肝脏多发性囊肿 9.内镜检查项目中的危急值不包括() A.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或明显出血点 B.胃癌 C.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D.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10.普外科放射科“危急值项目不包括”()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 大量腹水 C. 消化道穿孔 D.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11.关于检验危急值报告,最正确的是() A.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危急值持续改进(鱼骨图、甘特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持续改进 我院2013年6月份制定了危机值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流程.在执行了一年时间中,发现还存在危机值管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现召集检验科、影像科、急诊科、临床各科室主任、三级医师以及护士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分析导致,并制定目标及执行计划,以严格落实危机值相关管理的规定,保障医疗安全。 讨论内容: 危机值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1、医务部层面的问题:医务部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仅要求科室限期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人员紧张(3) 工作量大(2) 3、个人自身的问题: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 4、检验科的问题:电脑速度慢(1) 设备陈旧,处理速度慢(3)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9) 导致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原因分析: 危急值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

危急值管理不到位原因分析: 危急值管理整改的目标和计划 目标: 制定更加合理优化的检验科危机值管理流程,加强危机值管理的落实,减少检验科危机值管理的环节漏洞,漏报率控制在0.05%,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计划: 针对前述的三个最主要可控制因素制定: 1、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 解决办法:每一个月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机值管理进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 2、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医务部组织临床危机值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将危机值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落实,如果由于未严格按照危机值管理执行而造成医疗纠纷的,严肃处理。 3、流程存在缺陷 设计更合理优化的流程,比如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引进电脑强制报告程序,如果检验科危机值发出电脑警示后,科室内电脑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只能处理

危急值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

2017年危急值总结分析、 及持续改进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017年危急值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 2017年精神科女病区共接到危急值报告17例,其中检验科报告16例,放射科报告1例。具体数据如下: 总结分析:2017年全年接受的危急值报告主要以检验科报告为主,主要报告白细胞值低于2.5*109/l及血小板低于50*109/l,其次为静脉血糖危急值高于22mmol/l,其中有一例放射科危急值为脑出血。 存在问题:全科人员对危急值定义及报告处理流程了解不详,知晓率不高,对常见危急值的熟知了解不详,医生对危急值处理流程不够熟练,重视度不够。 整改措施:医院下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等相关文件,技术委员会对常见危急值给予规定,并下发文件,全科医务人员,每季度组织学习,加强对危急值的报告、处理流程进行培训。职能部门定期检查。 持续改进:经过危急值培训,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及处理流程知晓率100%,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登记,详细记录接收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危急值项目及结果、处理结果等,如为护士接到的电话,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主管医师不在时通知值班医师,及时处理,如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及时复查,如相符则及时处理,并6小时内记录处理相关病程记录,必要时上报科室主任及上级医师。全年危急值均得到妥善及时处理,患者均安全脱离危急值,有部分患者及时转院,如一例脑出血患者,不属于我科治疗疾病,及时转至外院神经内科就诊。

危急值报告以检验科白细胞低占多数,2018年医院技术委员会,将白细胞值危急值改为2.0*109/l后,危急值报告登记较前明显下降。

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记 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目的: 规范检验和检查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应采取的处理流程,保证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或检查结果能够及时通报给医师,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名词释义: 危急值:危急值是指一旦出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或检查结果,就需将其立即报告给临床医师,以便其立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检验与病理危急值范围 一、血常规(血液科除外) (成人)<65g/L 或 >200g/L <40X10^9/L 或 >800X10^9/L <^9/L 或 >40X10^9/L 二、化项目 <或> mmol/L <120 或 >160 mmol/L <20或 >70mmHg 4.胆红素(婴儿)>342umol/L 5.空腹血糖< 或 >22mmol/L ≤L或≥L 7.尿素氮>36. 8.白蛋白<25g/L 9.淀粉酶:尿液>600或血液>350 10.碱酯酶>1200 三、凝血相关: > >70s 3.维蛋白原<或> 四、血气分析 ≤或≥

≤50mmHg 五、微生物检测 1.血液、心包液、脑脊液涂片镜检见到细菌或真菌 2.血液、心包液、脑脊液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 3.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疑似炭疽杆菌 4.水样便或米汤样便镜检:似霍乱弧菌动力者 六、血药浓度监测 1.地高辛> ng/ml 2.茶碱>20 ug/ml 3.甲氨蝶呤>10umol/L (42小时)(儿科) 七、病理相关:石蜡结果与冰冻结果不符合 八、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 2.急性; 3.急性;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 3)多源性、RonT型;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伴快速心室率;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九、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1)严重的、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3)脑疝、; 4)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范围达到一个 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危急值PDCA案列分析报告

“危急值”执行情况持续改进案列 一、问题聚焦 1、在月质控检查2018年3月医疗质量的活动中发现临床及医技科室在“危急值”该项核心条款中执行情况较差,出现问题有医技科室登记时间未精确到分,临床科室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相关处置记录不详等多种问题;故于4月9日专项抽查一医技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抽查中发现:2018.01.05-3.28期间登记时间未精确,患者男女性别字母替代,不规范;危急值登记本中有涂改现象,较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楚;危急值登记本中漏项,无住院号(2018.27 2018.3.4杜莎莎患者)等;遂立即要求该科室整改。 2、目前虽未造成医疗事故及严重后果、纠纷等,但存在极大的医疗风险;由上述执行情况来看,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3、加强危急值管理的原因: 1)、危急值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是指该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早的干预及治疗; 2)、我院自2015年制定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范围以来,并在逐渐强化危急值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理、高效服务、有效沟通为管理目标,来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二、针对上述危急值执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建立QC小组,QC小组成员如下:业务院长兼医务科科长刘耀辉担任QC

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王登、李晓英、杨欧、康刚才、杨靖、王兴国、陈萍 以QC小组通过PDCA进行持续改进。 三、PDCA循环: P(计划) (一)确立工作目标及整改措施: 1、通过多种途径质量管理,加强危急值督查; 2、针对危急值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层面的整改措施;(二)工作进度安排: 1、问题查找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医务科进行月质控检查,并对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差的科室临时专项抽查;找出我院危急值问题薄弱环节。 2、汇总阶段:危急值问题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3、实施阶段:4-6月根据整改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D(实施) 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抽查我院 2018年1月-2018年3月90份,汇总问题及问题出 现频率如下(见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

危急值相关知识

危急值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就就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岀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得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得T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报告目得 (-)"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得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得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得制左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得主动性与责任心,提髙医技工作人员得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得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得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得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得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得诊疗服务。 报告范围 (-)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颐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 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得心动过速; 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得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得心动过缓; ⑨大于3秒得心室停搏 (二)医学影像检査"危急值”报告范屁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得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得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而积脑梗死(范用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 I ,岀血或梗塞程度加重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计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席折压迫硬膜囊。

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规范书写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问题聚焦 患者男,56岁。2011年11月12日2PM因突发头晕恶心面色苍白视物旋转无法站立2小时急症入某医院急诊内科病房。病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200/160,自服降糖药维持在140/100左右,近一周未服用降糖药;糖尿病史2年,自行注射胰岛素,餐前血糖5.4,近3天未测”。辅助检查:血压150/110,血糖9.4,余正常。初步诊断:头晕待查,Ⅱ型糖尿病,高血压Ⅰ级诊疗计划:监测血压血糖Bid,完善颅脑MRI等。次日1pm,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肌力4级,下肢2级,左侧正常,巴氏征(+),左侧鼻唇沟变浅,血压170/120。诊断“脑梗死”,急转神经内科。转入后颅脑MRI 显示为脑干梗死,给予降压脱水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措施,但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入ICU抢救一月后因经济困难自行出院。 医疗事故鉴定意见:违反危急值报告处置制度,延误对超急性脑梗的溶栓处理:入院次日上午9am颅脑MRI发现脑干延髓急性脑梗塞,至1pm患者出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病程记录中未记录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病人管理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未尽应尽的谨慎注意观察义务。口服降压药无法控制仍维持高血压状态下,未积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致新的桥脑梗塞灶形成。 由此看来,临床工作中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及时记录至关重要,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中规范危

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迫在眉睫。 现状与原因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我院自2011年12月7日制定并开始实施《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不断评估、修改及完善信息网络系统,逐渐强化危急值项目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置、有效沟通及高效服务为管理目标,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汇总自2015年1月份-2016年1月份26份危急值管理检查表,将存在问题出现频率通过柏拉图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图1 2015年度危急值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分析 目前在我院危急值及时发现、报告、处置流程工作方面已基本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