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如何提升学生就业力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如何提升学生就业力

作者:徐达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12期

摘要:针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近年来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如何提升学生就业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职业指导成效就业力

2012年高校毕业生达680万,比2011年增加70多万。在就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比2011年还要严峻。如何将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使大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学业与职业相结合”的思想,将就业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提高就业力及求职质量,引导学生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应向职业指导转变,这一点在各高职院校已经达成共识。高职职业指导就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都给予了重视,成立了专门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或报告的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初见成效。

但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表现在:职业指导工作多与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强调毕业生“三观”教育和职业观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为前提,很少能够顾及大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实际情况与其自身的长远规划;缺乏为大学生提供充足职业信息,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设计的制度;职业指导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指导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距离“全程式”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就业力的举措

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需要从“产品设计”环节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力,让学生不要等到“危险来临时才开始磨枪”。

1.创新职业指导理念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尝试把西方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移植到大学生职业教育中来。在众多的职业指导理论中,较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有特性—因素论、人格类型论、需要论、心理动力论、职业选择发展论、行为论、决策论等。这些理论尽管见解各异,但互为补充。这些理论都为我们开展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职业指导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生全方位的转变,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也由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注重调查、实践、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的“理性认识”。因此,从整体上把握和预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理念,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以及职业指导的有效统一

社会经济发展赋予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必须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的工作;二是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当的智力含量,而不仅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职业指导教学方案。

(1)提倡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全程化,将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职业素质与能力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能形成“职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学习目的。

(2)转变学生的就业思维定势与习惯做法,从深层次上改变高职毕业生“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并存”的现状。

(3)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求职质量及求职成功率,帮助个人及组织实现最佳人职匹配,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3.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

我国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教师的人生经历只是从学校毕业后再到学校工作,这些教师往往对一些社会现象、敏感问题不能给予学生满意、信服的解答。而专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多数为行政人员。这些行政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在理论上也有所欠缺。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从实际出发,采用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办法,来建立专业化队伍。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专业、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几项工作来实现。

(1)成立就业指导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有关就业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形势指导、信息指导、心理指导,组织各种类型的招聘洽谈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