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二节应用举例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A 、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 ,测出

AC 的距离是55m, 51=∠BAC , 75=∠ACB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精

确到1.0m ).

分析 所求的边AB 的对角是已知的,又已知三角形的一边AC ,根

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AC 的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AB .

解答 根据正弦定理,得

ABC

AC

ACB AB ∠=

∠sin sin ABC

ACB

ABC ACB AC AB ∠∠=

∠∠=sin sin 55sin sin 76554

sin 75sin 55)7551180sin(75sin 55?≈=--=

(m) 点拨 本题是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

本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

A

B

C

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衍生1★★ 如图所示,客轮以速度v 2由A 至B 再到C 匀速航行,货轮从AC 的中点D 出发,以速度V 沿直线匀速航行,将货物送达客轮,已知BC AB ⊥,且50=-BC AB 海里。若两船同时启航出发,则两船相遇之处距C 点 海里。(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解析 AB DB 2<

∴两船相遇点在BC 上,可设为E ,设x CE =,则

V

BE

AB DE 22+=

故 V x x 45cos 2252)225(22??-+V x 2)50(50-+=

得 3

5000

2=

x ,∴8.40≈x 答案 8.40

点拨 本题考查了测量距离问题。

衍生2★★★如图所示,B A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B A ,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 可以先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 到对岸两点的距离,

再测

A

B

C

D α

β

A

γ

δ

出BCA ∠的大小,借助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B A ,两点间距离。 解答 法一: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a CD = 并且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δγβα=∠=∠=∠=∠BDA CDB ACD BCA 在ADC ?和BDC ?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180sin[)sin(δγβδγ++-+=

a AC )sin()

sin(δγβδγ+++=a

)](180sin[sin γβαγ++-=

a BC .)

sin(sin γβαγ

++=a 计算出AC 和BC 后,再在ABC ?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 两点间的距离。

αcos 222BC AC BC AC AB ?-+=

αγβαγδγβδγγβαγδγβδγcos .)sin(sin .)sin()sin(2)(sin sin )(sin )(sin 222222+++++?-++++++=a a a a

)sin()sin(cos sin )sin(2)

(sin sin )(sin )(sin 2

222γβαδγβα

γδγγβαγδγβδγ+++++?-++++++=a 法二:本题也可以在河的这一岸选定C 、D ,测出,2a CD =取CD 中点E ,

因此要求AB ,构造AEB ?,需要求出BE 、AE 及AEB ∠所以要测出

,,,,γθβα=∠=∠=∠=∠AED BCE ADE BCE

再分别在BCE ?、AED ?中用余弦定理就可求出BE 、AE 求解过程如下:在BCE ?中,

)

sin(sin )sin(sin )](180sin[sin .θαα

θααθαα+=+=+-=

a CE CE BE

在AED ?中,

)sin(sin )

(180sin[sin γββ

γββ+=+-=

a ED AE

在AEB ?中,

)](180cos[222γθ+-?-+= BE AE BE AE AB

)

cos()sin(sin )sin(sin 2)(sin sin )(sin sin 222222γθθαα

γββθααγββ+?+?+?++++=a a a a

)sin()sin()

cos(sin sin 2)

(sin sin )(sin sin 2

222θαγβγθβαθααγββ+++?++++=a 点拨 求解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应由确定三角形的条件个数,选择合适的三角形求解,如本题法一选择的是ADC ?和BDC ?. 衍生3★★★ 如图,隔河看两目标A 、B ,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3千米的两点,并测得,45,75 =∠=∠BCD ACB ,30 =∠ADC

45=∠ADB (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

离。

分析 要求出A 、B 之间的距离,可在ABC ?(或)ADB ?中去找关系,但不管在哪个三角形中,)(BD AC 、)(AD BC 这些量都是未知的,需要在三角形中找出合适的关系,求出它们的值,剩下的只需解三角形了。 解答 在ACD ?中,,120,30 =∠=∠ACD ADC

∴.3,30==∴=∠CD AC CAD

在BDC ?中,,607545180 =--=∠CBD

A

B

C

D

由正弦定理,可得 .2

2

660

sin 75sin 3+==

BC 由余弦定理,可得BCA BC AC BC AC AB ∠??-+=cos 2222

.575cos )2

2

6(32)226(

)3(222=?+??-++=∴ AB 5=∴AB (千米),即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离为5千米。

点拨 若首先解ACD ?求出AD ,再求BD ,最后解ABD ?,则其计算量就比上述解法要大,因此当问题有多种解决途径时,我们应该用价值的观念来审视每种解法,从而探索到最优解法。

在ABC ?中,若已知两角及任一边,一般用正弦定理求解,但要注意实际问题是否为一些特殊三角形,如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题型二 测量高度问题

PO 的高度,但不能到达铁塔的底部,在只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你能设计出哪些测量方法?并提供每种方法的计算公式。

分析 要测量铁塔的高度,只能在铁塔底部所在的平面上选取两点,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再测量有关角,从而构造三角形求解。 解答 测量方法1、如右图所示,

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AB ,这条基线和塔底在同一水平面上,且AB 不过点O ,测出AB 的长,)(θAOB ∠及B A ,对塔顶P 的仰角βα,,则可求出

铁塔PO 的高。

在POA Rt ?中,αcot ?=PO AO ,

B

A

O

α

βP

在POB Rt ?中,βcot ?=PO BO ,

在AOB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2AB OB OA OB OA =??-+θ

θ

βαβαcos cot cot 2cot cot 2

2

??-+=

∴AB

PO

测量方法2、

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AB ,这条基线和塔底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使

O B A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测出AB 的长和B A ,对塔顶P 的仰角βα,,

则可求出铁塔PO 的高。 计算方法如下:

如右图所示, 在PAB ?中,由正弦定理得

)

sin(sin sin )sin(βαβ

ββα-?=?-=

AB AB PA ,

在POA Rt ?中,αsin ?=PA PO ,

)

sin(sin sin βαβ

α-??=

∴AB PO

测量方法3、

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AB ,这条基线和塔底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延长后不过塔底,测出AB 的长,用经纬仪测出角γβ,和A 对塔顶P 的仰角α的大小,则可求出铁塔PO 的高。 计算方法如下: 如右图所示,

在ABO ?中,由正弦定理得

A

O

α

α

B

P

β

A

α

γ

P

β

O

B

)sin(sin )]

(180sin[sin γβγ

γβγ+?=+-?=

AB AB AO

在PAO Rt ?中,αtan ?=AO PO

)

sin(tan sin γβαγ+??=

∴AB PO

点拨 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灵活构造三角形解题是一大特点。

本题型的解题思路:(1)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对于顶部不可到达

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衍生1 ★★ 如图,B A ,是水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m,在A 点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 25 , 110=∠BAD ,又在B 点测得 40=∠ABD ,其中D 是点C 在水平面上的垂足,则山高 CD 为 .(精确到1m ) 解析 在ABD ?中, 3040110180=--=∠ADB ,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

ADB B AB AD 在ACD Rt ?中,25tan ≈?= AD CD ∴山高约为480(m ).

答案 480

点拨 测量高度问题常利用解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斜三角形来解

决,解斜三角形一般用正弦定理。

衍生2 ★★★ 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偏西 60的方向前进40m 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的最大仰角为 30,求塔高。 分析 依题意画图,某人在C 处,AB 为塔高, 他沿CD 前进,40=CD 米,此时 45=∠DBF , 从C 到D 沿途测塔的仰角,只有B 到测试点的 距离最短时,仰角才最大,这是因为

BE

AB

AEB =

∠tan ,AB 为定值,BE 最小时, 仰角最大。要求出塔高AB 必须先求BE ,而要求BE 须先求BD 或(BC ). 解答 在BCD ?中,,135,30,40 =∠=∠=DBC BCD CD 由正弦定理,得

BCD

BD

DBC CD ∠=

∠sin sin .220135sin 30sin 40==∴

BD

在BED Rt ?中,

1530135180=--=∠BDE )13(104

2

622015sin -=-?

==∴ DB BE 在ABE Rt ?中,,30 =∠AEB

)33(310

30tan -=

=∴ BE AB (米). 故所求的塔高为)33(3

10

-米.

点拨 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

A

B F 0

45

D

C

E

030

060

衍生3 ★★★在某一山顶观测山下两村庄A 、B ,测得A 的俯角为 30,

B 的俯角为 40,

观测A 、B 两村庄的视角为 50,已知A 、B 在同一海平面上且相距1000米,求山的高度.(精确到1米)

分析 画出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由余弦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可求得山高.

解答 设山顶为C ,山高 x CD =,由题意,得 .50,40,30 =∠=∠=∠ACB CBD CAD

在ADC Rt ?中, x CD

AC 230sin ==

, 在BDC Rt ?中, .40

sin 40sin

x

CD BC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知

米)

(64340sin 1000,50cos 40

sin 440sin 41000cos 222222

2

222≈?=∴-+=∴∠?-+=

x x x x ACB BC AC BC AC AB 故山高约为643米.

点拨 把问题抽象概括为在空间解三角形问题,画出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设出未知量可把已知量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由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可解决问题. 衍生4★★★★ 如图,

在某点B 处测得建筑物AE 的顶端A 的仰角为θ,沿BE 方向前进30m

A

B

C

D

E

θ θ 2θθ

θ2

θ4

至点C 处测得顶端A 的仰角为θ2,再继续前进310m 至D 点,测得顶端A 的仰角为θ4,求θ的大小和建筑物AE 的高。

分析 本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如正弦定理、方程思想、二倍角公式等,将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使思维更开阔,也能从中最佳的解题方法,本题用正弦定理解决更简单适用。 解答 解法一:(用正弦定理求解): 由已知可得在ABC ?和ACD ?中,

30==BC AC m,==DC AD 310m,,4180θ-=∠ ADC .)

4180sin(30

2sin 310θθ-=∴

,2

3

2cos ,2cos 2sin 24sin =

∴=θθθθ 得.15.302 =∴=θθ ∴在ADE Rt ?中152

3

31060sin =?

== AD AE (m ). 答: 所求角θ为,15 建筑物高度为15m. 解法二:(设方程来求解): 设.,h AE x DE ==

在ACE Rt ?中,.30)310(222=++h x

在ADE Rt ?中,.)310(222=+h x 解得.15,35==h x ∴在ACE Rt ?中,.3

3

3102tan =

+=

x

h θ .15,302 ==∴θθ

答: 所求角θ为,15 建筑物高度为15m. 解法三:(用倍角公式求解):

设建筑物高为,x AE =

由题意,得,2,θθ=∠=∠CAD BAC

30==BC AC m,310==CD AD m.

在ACE Rt ?中,.30

2sin x

=θ ① 在ADE Rt ?中,.3104sin x =θ ②

②÷①,得 ,15,302,2

32cos ===

θθθ1560sin == AD AE (m).

答: 所求角θ为,15 建筑物高度为15m.

点拨 这是一道测量高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是常见问题,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解决办法,知识才能累积起来。 题型三 测量角度问题

一艘海轮从A 出发,沿北偏东 75的方向航行5.67n mile 后到达海岛B ,然后从B 出发,沿北偏东 32的方向航行0.54n mile 后到达海岛C ,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 出发到达C ,此船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的距离是多少? (角度精确到 1.0,距离精确到01.0nmile )

,6820.0137sin ,7313.0137cos =-= 15.113427.12803,3255.019sin ==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选准三角形,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G

西

A

B

075

032

解答 在ABC ?中,,1373275180 =+-=∠ABC 根据余弦定理,

ABC BC AB BC AB AC ∠??-+=cos 222 137cos 0.545.6720.545.6722???-+= 15.113≈,

根据正弦定理,

ABC

AC

CAB BC ∠=

∠sin sin , 15

.113137sin 0.54sin sin

=∠=∠AC ABC BC CAB 3255.0≈

所以 0.19=∠CAB , ∴ 0.5675=∠-CAB .

答 :此船应该沿 0.56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的距离是15.113n mile. 点拨 本题易出现由3255.0sin =∠CAB ,得 19=∠CAB 或 161=∠CAB 的错误结果。忽视了本题的实际意义。

解决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首先应明确方位角的含义,然后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时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联袂”使用的优点。

衍生 1 ★★如图,平面内三个力321,,F F F ,作用于同一个点且处于平衡状态,已知,,21F F 的大小分别为N 1,

N 2

2

6+,1F 与2F 的夹角为

45,求3F 的大小及3F 与1F 的夹角。

分析 根据物理知识并结合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及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解答 设三个力作用于点O ,

1F 与 2F 的合力为 ,由共点力平衡,

得 ||||3F =,令.,,,321F F F ====

.135,45

=∠∴=∠CAO AOB

在OCA ?

135cos 2222??-+=AC OA AC OA OC , 324+=

13+=∴OC 即.13||3+=F

又由正弦定理,得

150.30.

2

1

sin sin =∠∴=∠∴=∠?=∠AOD AOC OC CAO AC AOC 3F ∴的大小为 ,)13(N +与1F 的夹角为 150

点拨 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向量等知识可以解决物理中的矢量合成与分解等问题,这说明数学是物理及其他自然科学的辅助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学以致用。

衍生2 ★★★★一海轮以20海里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它在A 点测得灯塔P 在船北偏东 60,2小时后到达B 地, 测得灯塔P 在船的北偏东 45,求

(1)船在B 点时与灯塔P 的距离;

(2)已知以点P 为圆心,55海里为半径的圆形水域内有暗礁,那么这船继续向正东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分析 根据题意,作出相应图形,问题归结为已知两角和一角对边的问题,故可考虑正弦定理求解。

解答(1)如图,在ABP ?中,依题意, 30=∠PAB ,

13545180=-=∠ABP ,

15=∠∴APB .40220=?=AB (海里)

由正弦定理得

15sin 30sin AB

BP =

,解得).26(20+=BP (2)过P 作AB PD ⊥,D 为垂足,在BPD Rt ?中,

.55203202

2

<+==

BP PD 故船在B 点时与灯塔相距)26(20+海里,继续向正东航行有触礁的危险。

点拨 测量角度问题的情境属于“根据需要,对某些物体定位”,测量数据越准确,定位精度越高.尽可能利用直角三角形.

衍生3 ★★★★ 外国船只除特许者外,不得进入离我海岸线d 海里以内的区域,设A 和B 是我们的两个观测站,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s 海里,海岸线是经过A 、B 的直线。一外国船只在P 点处,测得

,,βα=∠=∠ABP BAP ,问:βα,满足什么简单的三角函数不等式时,就

应当向未经过特许的外国船只发出警告?

060

045

A

B

D

P

分析 本题实质是找出βα,满足的三角函数式表示PD ,再由题意列出与PD 的d 不等式即可。

解答 法一 如图所示,作AB PD ⊥,垂足为D , 在ABP ?中,)(180βα+-=∠ APB ,

)sin(sin βα+=∠∴APB .

由正弦定理得)

sin(sin ,)sin(sin βαα

βαβ+=+=s BP s AP

由面积关系得 )sin(2

1

21βα+?=?BP AP DP AB , 由)

sin(sin sin βαβ

α+=

≥s PD d ,知

当βα,满足

d s ≤+)

sin(sin sin βαβ

α时,就应向此未经特许的外国船只发出警告。

法二 在APD Rt ?中,α

tan 1

?=PD AD , 在BPD Rt ?中,β

tan 1

?

=PD BD , )tan 1

tan 1(

β

α+?=+=∴PD BD AD s . β

αβ

αβ

αtan tan tan tan tan 1

tan 1+??=

+

=

∴s s PD .

故当d PD ≤,即

d s ≤+??β

αβ

αtan tan tan tan 时,就应发出警告.

点拨 本题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一个不等关系,但在得到这一不等式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建立以βα,为自变量,以PD 为因变量的函数关系式.

题型四 探求三角形的面积

A

B

D

P

α

β

ABC ?中,已知63,3

1cos ,3tan ===AC C B ,

求ABC ?的面积。

分析 在解三角形时,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常常需要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使用,本题中根据条件利用两定理求出边和角。

解答 方法一: 设三边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 由3tan =B 得 60=B ,23sin =

∴B . 又3

2

2cos 1sin ,3

1cos 2=-=∴=C C C . 由正弦定理得8sin sin ==

B

C

b c ,又由 6

2

233

22213123sin cos cos sin )sin(sin +=?+?=

+=+=C B C B C B A , 所求三角形的面积为

38266

22386321sin 21+=+???==

A bc S . 方法二 : 同方法一可得8=c . 又由余弦定理

B ac c a b cos 2222-+=, 得,2

18264542??-+=a a 01082=+-∴a a , 得.64,6421-=+=a a

由已知得 60=B ,,900 <

B b A a sin sin =得,3232

1

2

36330sin sin sin sin >=?=?>?= B b A B b a ,

而3642<-=a (舍去),故64+=a .

故所求面积3826sin 2

1+==?B ac S ABC .

点拨 本题主要考察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基础知识,同时考察三角公式恒等变形的技能和运算能力。

求三角形面积是解三角形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重要题型, 本题型常用的解题方法主要有:

(1)ah S 21

=;

(2)B ac A bc C ab S sin 2

1

sin 21sin 21===

另外还有用向量表示的公式:2

1

=S |21b a 12b a -|,其中向量(1a ,1b ),

(2a ,2b )分别是三角形两边所表示向量的坐标。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多种形式,在解题的过程中应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恰当的面积公式,这要求对每一个公式的使用条件非常熟悉,并会变形应用公式。

衍生1 ★★★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1,2(-A 、)2,3(-B 、)5,2(C ,求

ABC ?的面积S .

分析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已知,用向量面积公式解此题较简捷。 解答 )1,2(-A 、)2,3(-B 、)5,2(C ,

)4,4(),3,5(=-=∴

由21

=S |21b a 12b a -|,可得16|)3(445|2

1=-?-?=S .

点拨 简洁明了是新教材引入向量之后由繁变简的一个典范,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应用。

衍生2★★★★ 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分别是

,4,6,2====DA CD BC AB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分析 先将所求面积转化为用某个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再利用对角互补及余

弦定理求出该角即可.

解答 如图,连结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

CDB ABD S S S ??+=

C C

D BC A AD AB sin 2

1

sin 21??+??=, C A C A sin sin ,180=∴=+ ,

A CD BC AD A

B S sin )(2

1

?+?=∴ A A sin 16sin )4642(2

1

=?+?=

.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A A AD A

B AD AB BD cos 1620cos 2222-=??-+=,

在CDB ?中, 由余弦定理得

C C C

D CB CD CB BD cos 4852cos 2222-=??-+=,

C A cos 4852cos 1620-=-∴,

2

1

cos ,32cos 64,cos cos -=∴-=∴-=A A A C .

又 120,1800=∴<

38120sin 16==∴ S .

点拨 在有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中分别应用余弦定理,也是解三角形常用到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这一条件. 衍生3 ★★★在ABC ?中,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 已知3

,2π

=

=C c .

(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A

B

C

D

2

4 6

4

(2)若A A B C 2sin 2)sin(sin =-+,求ABC ?的面积.

分析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C ab S sin 2

1

=?和余弦定理得关于a 、b 的方

程组求解(1);

将A A B C 2sin 2)sin(sin =-+变形,),(B A C +-=π

∴左边可变为)sin()sin(A B B A -++,再展开整理,右边用二倍角

公式来求解(2).

解答 (1)∵3

,2π

=

=C c

∴由余弦定理,得3

cos 2222π

ab b a c -+= ∴.422=-+ab b a

又 ABC ?的面积等于3,3sin 2

1=∴C ab ,得4=ab .

联立方程组???==-+4

4

22ab ab b a ,解得.2,2==b a

(2)∵ 180=++C B A ,∴)(180B A C +-= 由已知A A B C 2sin 2)sin(sin =-+ 得,cos sin 4)sin()sin(A A A B B A =-++ 即.cos sin 2cos sin A A A B = 当0cos =A 时,3

3

2,334,6

,2

==

==b a B A π

π. 当0cos ≠A 时,得A B sin 2sin =,由正弦定理得a b 2=,

联立方程组???==-+a

b ab b a 2422,解得.33

4,332==b a ∴ABC ?的面积.3

3

2sin 21==

C ab S 点拨 本题(1)主要用了边关系待定系数法;

(2)用到了角关系的待定系数和边关系待定系数法,注意两个小题条件独立,解(2)时不能用(1)的结论。 衍生4 ★★★ 已知a 、b 、c 是ABC ?中C B A ∠∠∠,,的对边,

S 是ABC ?的面积.若35,5,4===S b a ,则C =

解析 法一 C C ab S sin 542

135sin 21??=∴=

,2

3

sin =

∴C 而 1800<

∴当 60=C 时,

2160cos 54254222=??-+= c 21=∴c

当 120=c 时, 120cos 54254222??-+=c

61545422=?++= 61=∴c

故C 的长度为21或61 法二 352

9212129=-?-?+?+c

c c c

012818224=+-∴c c 212=∴c 或612=c 21=∴c 或61

答案 21=c 或61

点拨 可利用C ab S sin 2

1

=?及))()((c p b p a p p S ---=?, 其中)(2

1c b a p ++=两种面积公式求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1.2.2正弦、余弦定理应用

1.2.2解斜三角形 学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明确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熟练掌握实际问题向解斜三角形类型的转化; 3通过解斜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2解斜三角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思路的确定 课堂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三角形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了一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一定的解三角形的方法与技巧这一节,继续给出几个例题, 要求大家尝试用上一节所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二、讲解范例: 应用二:测量高度 例1 如图,AB 是底部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 的方法 分析:由于建筑物的底部B 是不可到达的,所以不能直接测量建筑物的高。由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只要能测出一点C 到建筑物的顶部A 的距离CA ,并测出由点C 观察A 的仰角,就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所以应该设法借助解三角形的知识测出CA 的长。 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 , 使H 、G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在H, G 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 的仰角分别为α,β,CD=a. 测角仪器的高为h, 那么,在△ACD 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a AC βαβ= - sin asin sin = sin(-) AB AE h AC h h ααβαβ=+=++ 例2 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 的俯角α=54°40′, 在塔底C 处测得A 处的俯角β=50°1′ 。已知铁塔BC 部分的高为27.3m, 求出山高CD (精确到1m )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应该设法计算出AB 或AC 的长 解:在△ABC 中, ∠BCA=90°+ β , ∠ABC=90°-α, , ∠BAC= α -β, ∠BAD=α. 根据正弦定理得: E D G H C A B A α 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3, cos C =- 41,则c 等于( ) (A)2 (B)3 (C)4 (D)5 2.在△ABC 中,若BC =2,AC =2,B =45°,则角A 等于( ) (A)60° (B)30° (C)60°或120° (D)30°或150° 3.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30°,c = 150,b =50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已知3 2sin ,53cos ==C B ,AC =2,那么边AB 等于( ) (A )45 (B)35 (C)920 (D)5 12 5.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如果A ∶B ∶C = 1∶2∶3,那么a ∶b ∶c 等于( ) (A)1∶2∶3 (B)1∶3∶2 (C)1∶4∶9 (D)1∶2∶3 二、填空题 6.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 45°,C =75°,则b =________. 7.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23,c =4,则A =________.

8.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2cos B cos C=1-cos A,则△ABC形状是________三角形. 9.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3,b=4,B =60°,则c=________. 10.在△ABC中,若tan A=2,B=45°,BC=5,则AC=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 若a=2,b=4,C=60°,试解△ABC. 12.在△ABC中,已知AB=3,BC=4,AC=13. (1)求角B的大小; (2)若D是BC的中点,求中线AD的长. 13.如图,△OAB的顶点为O(0,0),A(5,2)和B(-9,8),求角A的大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得重要工具,解三角形在经济生活和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应用,使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本文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在不可到达物体高度测量中的应用 例1 如图,在河的对岸有一电线铁塔AB ,某人在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点C 与D ,现测得 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 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 B . 分析:本题是一个高度测量问题,在?BCD 中,先求 出CBD ∠,用正弦定理求出BC ,再在ABC Rt △中求出 塔高AB. 解析:在BCD △中,CBD ∠=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 sin BC BDC ∠=sin CD CBD ∠. 所以BC =sin sin CD BDC CBD ∠∠=sin sin()s βαβ+·. 在ABC Rt △中,AB =tan BC ACB ∠= tan sin sin()s θβαβ+·. 点评:对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测量问题,可先在与物体底部在同一平面内找两点,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再测出这两点分别与物体底部所在点连线和这两点连线所成的角,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其中一点到物体底部的距离,在这一点测得物体顶部的仰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物体的高. 二、在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距离中的应用 例2某工程队在修筑公路时,遇到一个小山 包,需要打一条隧道,设山两侧隧道口分别为A 、B , 为了测得隧道的长度,在小山的一侧选取相距3km 的C 、D 两点高,测得∠ACB=750, ∠BCD=450 , ∠ADC=300,∠ADC=450(A 、B 、C 、D ) ,试求隧道的长度.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平面示意图,在四边形 ABCD 中,需要由已知条件求出AB 的长,由图可知,在?ACD 和?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C 与BC ,然后再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求出AB. 解析:在?ACD 中,∵∠ADC=300,∠ACD=1200,∴∠CAD=300,∴AC=CD=3. 在?BCD 中,∠CBD==600 由正弦定理可得,BC=003sin 75sin 60=26)2 +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地综合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本课时对应学生用书第页 ) 自主学习回归教材 1.(必修5P16练习1改编)在△ABC中,若sin A∶sin B∶sin C=7∶8∶13,则cos C=. 【答案】-1 2 【解析】由正弦定理知a∶b∶c=7∶8∶13,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C= 222 78-13 278 + ??=- 1 2. 2.(必修5P24复习题1改编)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3bc,sin C3B,则角A=. 【答案】π6 【解析】由sin C 3B得c3b,代入a2-b23得a2-b2=6b2,所以a2=7b2,a7b, 所以cos A= 222 - 2 b c a bc + = 3 ,所以角A= π 6.

3.(必修5P20练习3改编)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的南偏西75°方向、距塔68 n mile的M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 为n mile/h. (第3题) 【答案】 176 4.(必修5P26本章测试7改编)设△ABC的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 sin A+c sin C2sin C=b sin B,则角B=. 【答案】45°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2+c22ac=b2,再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故cos B=2 , 因此B=45°. 5.(必修5P19例4改编)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则角B的取值围为. 【答案】 π0 3?? ???,

(完整版)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练习题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已知△ABC 中,a=4,ο 30,34==A b ,则B 等于( ) A .30° B.30° 或150° C.60° D.60°或120° 2.已知锐角△ABC 的面积为33,BC=4,CA=3,则角C 的大小为( ) A .75° B.60° C.45° D.30° 3.已知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C B A ,,所对的边,若0cos cos )2(=++C b B c a ,则角B 的大小为( ) A . 6 π B . 3 π C . 32π D .6 5π 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 sin sin C A =2,ac a b 322=-,则B ∠=( ) A. 030 B. 060 C. 0120 D. 0150 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a=5,c=10,A=30°,则B 等于( ) A .105° B.60° C.15° D.105° 或 15° 6.已知ABC ?中,75 6,8,cos 96 BC AC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B C =,2cos 2cos b C c B a -=,则角A 的大小为( ) A . 2π B .3π C .4π D .6 π 8.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 B <sin 2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9.在ABC ?中,sin :sin :sin 3:2:4A B C =,那么cos C =( ) A. 14 B.23 C.23- D.14 - 10.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边,若2cos a b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11.在△ABC 中,cos 2 =,则△ABC 为( )三角形. A .正 B .直角 C .等腰直角 D .等腰 12.在△ABC 中,A=60°,a=4,b=4 ,则B 等于( ) A .B=45°或135° B .B=135° C .B=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13.在ABC ?,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1 sin cos sin cos ,2 a B C c B A b += 且a b >,则B ∠=(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二节应用举例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A 、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 ,测出 AC 的距离是55m, 51=∠BAC , 75=∠ACB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精 确到1.0m ). 分析 所求的边AB 的对角是已知的,又已知三角形的一边AC ,根 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AC 的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AB . 解答 根据正弦定理,得 ABC AC ACB AB ∠= ∠sin sin ABC ACB ABC ACB AC AB ∠∠= ∠∠=sin sin 55sin sin 76554 sin 75sin 55)7551180sin(75sin 55?≈=--= (m) 点拨 本题是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 本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 A B C

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衍生1★★ 如图所示,客轮以速度v 2由A 至B 再到C 匀速航行,货轮从AC 的中点D 出发,以速度V 沿直线匀速航行,将货物送达客轮,已知BC AB ⊥,且50=-BC AB 海里。若两船同时启航出发,则两船相遇之处距C 点 海里。(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解析 AB DB 2< ∴两船相遇点在BC 上,可设为E ,设x CE =,则 V BE AB DE 22+= 故 V x x 45cos 2252)225(22??-+V x 2)50(50-+= 得 3 5000 2= x ,∴8.40≈x 答案 8.40 点拨 本题考查了测量距离问题。 衍生2★★★如图所示,B A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B A ,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 可以先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 到对岸两点的距离, 再测 A B C D α β A γ δ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单元测试题

高一数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单元测试题(1) 班级 姓名 1.在ABC ?中,?=∠?=∠=15,30,3B A a ,则=c ( ) A .1 B. 2 C .3 2 D. 3 2.在ABC ?中,若 B b sin 2=,则∠A 等于( ) A .30°或60° B .45°或60° C .120°或60° D .30°或150° 3.在ABC ?中,?=∠==60,10,15A b a ,则B cos =( ) A .-223 B.223 C .-63 D.63 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b A a sin cos =,则 B A A 2cos cos sin +=( ) A .-12 B.1 2 C .-1 D .1 5.在ABC ?中,若A b a sin 23=,则B 等于 ( ) A. 30 B. 60 C. 30或 150 D. 60或 1206.在ABC ?中,已知 45,1,2=== B c b ,则a 等于 ( ) A. 226- B. 2 2 6+ C. 12+ D. 23- 7.不解三角形,确定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30,14,7===A b a ,有两解 B. 150,25,30===A b a ,有一解 C. 45,9,6===A b a ,有两解 D. 60,10,9===A c b ,无解 8.在ABC ?中,?===30,3,1A b a ,则c =( ) A .1 B .2 C .1或2 D .无解 9.在ABC ?中,已知B a b sin 323=,C B cos cos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在ABC ?中, 60=A ,3=a ,则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 A. 338 B.3392 C.3 3 26 D. 32 11.在ABC ?中,已知3,45,60=?=∠?=∠C ABC BAC ,则AC =________;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第七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时间:45分钟 分值: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已知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20°,灯塔B 在观察站C 的南偏东40°,则灯塔A 与灯塔B 的距离为( ) A .a km B.3a km C.2a km D .2a km 解析 利用余弦定理解△ABC .易知∠ACB =120°,在△ACB 中,由余弦 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120°=2a 2-2a 2×? ?? ??-12=3a 2, ∴AB =3a . 答案B 2.张晓华同学骑电动自行车以24 km/h 的速度沿着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点A 处望见电视塔S 在电动车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 后到点B 处望见电视塔在电动车的北偏东75°方向上,则电动车在点B 时与电视塔S 的距离是( ) A .2 2 km B .3 2 km

C .3 3 km D .2 3 km 解析 如图,由条件知AB =24×15 60=6,在△ABS 中,∠BAS =30°,AB =6,∠ABS =180°-75°=105°,所以∠ASB =45°.由正弦定理知BS sin30°=AB sin45°,所以BS =AB sin45°sin30°=3 2. 答案B 3.轮船A 和轮船B 在中午12时离开海港C ,两艘轮船航行方向的夹角为120°,轮船A 的航行速度是25海里/小时,轮船B 的航行速度是15海里/小时,下午2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是( ) A .35海里 B .352海里 C .353海里 D .70海里 解析 设轮船A 、B 航行到下午2时时所在的位置分别是E ,F ,则依题意有CE =25×2=50,CF =15×2=30,且∠ECF =120°, EF =CE 2+CF 2-2CE ·CF cos120° = 502+302-2×50×30cos120°=70. 答案D 4.(2014·济南调研)为测量某塔AB 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 相距20 m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考点梳理 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 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 (3)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助学·微博】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

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考点自测 1.(2012·江苏金陵中学)已知△AB C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解析 记三角形三边长为a-4,a ,a +4,则(a+4)2=(a -4)2+a2-2a (a-4) co s 120°,解得a =10,故S =12×10×6×s in 120°=15错误!. 答案 15错误! 2.若海上有A ,B ,C 三个小岛,测得A ,B 两岛相距10海里,∠BAC =60°,∠ABC =75°,则B ,C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 B Csi n 60° =错误!.解得BC =5错误!(海里). 答案 5错误! 3.(2013·日照调研)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________海里/时.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MN =68si n 120°si n 45° =34\r(6)(海里),船的航行速度为错误!=错误!(海里/时). 答案 错误! 4.在△ABC 中,若2错误!abs in C =a 2+b 2+c 2,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解析 由23ab sin C =a2+b 2+c 2,a 2+b2-c 2=2ab cos C 相加,得a 2+b 2=2ab sin 错误!.又a2+b 2≥2ab ,所以 sin 错误!≥1,从而s in 错误!=1,且a =b,C =错误!时等号成立,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 等边三角形 5.(2010·江苏卷)在锐角△A BC中,角A,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实例练习含答案

课时作业3应用举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课堂训练 1.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A.103海里B.106海里 C.52海里D.56海里 【答案】 D 【解析】如图,∠A=60°,∠B=75°, 则∠C=45°, 由正弦定理得: BC=AB·sin A sin C =10×sin60° sin45° =5 6. 2.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A .502m B .503m C .252m D.2522m 【答案】 A 【解析】 因为∠ACB =45°,∠CAB =105°,所以∠ABC =30°,根 据正弦定理可知,AC sin ∠ABC =AB sin ∠ACB ,即50sin30°=AB sin45°,解得AB =502m ,选A. 3.从某电视塔的正东方向的A 处,测得塔顶仰角是60°;从电视塔的西偏南30°的B 处,测得塔顶仰角为45°,A ,B 间距离是35m ,则此电视塔的高度是________m. 【答案】 521 【解析】 如图所示,塔高为OC ,则∠OAC =60°,∠AOB =180°-30°=150°,∠CBO =45°,AB =35,

设电视塔高度为h m,则OA=3 3h,OB=h,在△AO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2=OA2+OB2-2OA·OB·cos∠AOB, 即352=(3 2+h2-2×33h×h×(-32) 3h) 解得h=521. 4.如图所示,海中小岛A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一船正向南航行,在B处测得小岛A在船的南偏东30°,航行30海里后,在C处测得小岛在船的南偏东45°,如果此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分析】船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取决于A到直线BC的距离与38海里的大小,于是我们只要先求出AC或AB的大小,再计算出A到BC的距离,将它与38海里比较大小即可.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单元测试及答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已知,30,10,25?===A c a 则B= ( ) (A )105° (B )60° (C )15° (D )105°或15° 2.在△ABC 中,已知a=6,b=4,C=120°,则sinB 的值是 ( ) (A ) 7 21 (B ) 19 57 (C ) 383 (D )19 57- 3.在△ABC 中,有a=2b ,且C=3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以上都有可能 4.△ABC 中,已知b=30,c=15,C=26°,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 (A )一解 (B )二解 (C )无解 (D )无法确定 5.在△ABC 中,中,若2 cos sin sin 2 A C B =,则△ABC 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ABC 中,已知13 5 cos ,53sin == B A ,则 C cos 等于 ( ) (A ) 6556 (B ) 65 16 (C ) 6516或65 56 (D ) 65 33 7.直角△ABC 的斜边AB=2,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r 的最大值是 ( )

(A )2 (B )1 (C ) 2 2 (D )12- 8.若△ABC 的三边长为a ,b ,c ,且,)()(2 2 2 2 2 2 c x a c b x b x f +-++=则f (x )的图 象是 ( ) (A )在x 轴的上方 (B )在x 轴的下方 (C )与x 轴相切 (D )与x 轴交于两点 二、填空题 9.在△ABC 中,∠C=60°,c=22,周长为),321(2++则∠A= . 10.三角形中有∠A=60°,b ∶c=8∶5,这个三角形内切圆的面积为12π,则这个三角形 面积为 . 11.平行四边形ABCD 中,∠B=120°,AB=6,BC=4,则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 12.在60°角内有一点P ,到两边的距离分别为1cm 和2cm ,则P 到角顶点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 13.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A <B <C ,B=60°,且满足 ).13(2 1 )2cos 1)(2cos 1(-= ++C A 求:(1)A 、B 、C 的大小; (2)c b a 2+的值.

浅谈正弦、余弦定理在中考中的应用.doc

浅谈正弦、余弦定理在中考中的 应用 (1)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 文字表述: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 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2)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 为Z\ABC 外接圆的 半径) 文字表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 F面我们来证明: 证明:(1)作BC上的高AD=h,设CD二x,则BD=a-x 贝ij b2=h2+x2=c2- (a~x) 2+x2=c2-a2+2ax-x2+ x2 又x二b*cosC 所以c2=a2+b2-2ab*cosC (2)因为sinB=h/c, sinC=h/b 所以h二b*sinC二c*sinB 所以b/sinB=c/sinC 同理可得:a/si nA二b/s i nB二c/sinC 下面我们来看如何运用正弦、余弦定理解题: 例1: 25-右「/XABC 中,AC-BC. ZACB^90: , D、E 是用线AB 上两点.ZDCE^45c (1)当CE丄AB时,点D与点A晅合?能然DE‘=AD ‘十BE’(不必证明) (2)如图,当点D不与点A直合时,求证:DE2=AD-4-BE2 (3 )当点D衽BA的延L3上时.(2 )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训山图形.说明理由? (2)证明:令ZACD二Zl, ZBCE=Z2,则Z1 + Z2=ZACB~ZDCE=45° 因为AD/sinZl=CD/sinZA, BE/sinZ2=CE/sinZB, sinZA= sinZB= sin45° C 所以AD2+ BE2 = (CD:f:sinZl/sinZA) 2+ (CE* sinZ2/sinZB) 2 =(CD2* sin2Z 1+ CE2* sin2Z2)/ sin245°又 CD/sin(45°+Z2)= CE/sin(45°+ Z1 )=DE/sin45°所以AD2+ BE2={[ DE* sin(45°+ Z2) *sinZl/sin450]2 + A [DE* sin(45°+Zl) *sinZ2 /sin450]2}/ sin245°因为sin(45°+Z2) *sinZl = sin(45°+Z2) *sin (Z45°-Z2) =cos2Z2/2, sin(45°+Zl) *sinZ2= sin(45°+Zl) *sin (Z45°-Z1) =cos2Zl/2, 2 (Z1+Z2) =90° 所以AD2+ BE2 =DE2 cos22Z2+ DE2COS22Z1= DE2(cos22Z2+sin22Z2)= DE2 即DE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 1.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a 、b 、c 满足(a +b )2-c 2=4,且C =60°,则ab 的值为( ) A.4 3 B .8-4 3 C .1 D.2 3 2.(文)在△ABC 中,已知A =60°,b =43,为使此三角形只有一解,a 满足的条件是( ) A .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知识梳理】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面积公式: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形式三: 形式四: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2222cos a b c bc A =+- 222 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典型例题】 111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 cos 2a b c C ab +-=

题型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在ABC ?中,若5b =,4B π∠=,1sin 3A =,则a = . 2.在△ABC 中,已知a = 3,b =2,B=45°,求A 、C 和c . 题型二: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设ABC ?的内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已知1=a ,2=b ,4 1cos = C . (Ⅰ)求ABC ?的周长;(Ⅱ)求()C A -cos 的值. 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 B cos cos =-c a b +2.(1)求角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

正弦、余弦定理应用

1.2.3正弦、余弦定理应用 学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明确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熟练掌握实际问题向解斜三角形类型的转化; 3通过解斜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2解斜三角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思路的确定 课堂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三角形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了一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一定的解三角形的方法与技巧这一节,继续给出几个例题,要求大家尝试用上一节所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二、讲解范例: 应用三:测量角度 例1 如图 一艘海轮从A 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67.5 n mile 后到达海岛C. 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 出发到达C, 此船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多少距离?(角度精确到0.1°,距离精确到0.01 n mile ) 0000 ABC ABC=1807532137∠-+=解:在中, 220 AC AB BC 2AB BC cos 67.554267.554cos137 =113.15 ABC +-??∠+-???22根据余弦定理可知: =BC sin AC CAB ABC =∠∠根据正弦定理可知:sin 0 sin 54sin137sin 0.3255113.15 BC ABC CAB AC ∠∠==≈ 00019 7556CAB CAB ∠=-∠= 答:此船应该沿北偏东56°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113.15 n mile. 应用四:有关三角形计算 知识1:在△ABC 中,边BC,CA,AB 上的高分别记为h a , h b ,h c ,那么容易证明: h a =bsinC=csinB h b =csinA=asinC h c =bsinC=csinB 32C B 0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练习题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选择题(共20题,题分合计100分) 已知在△ABC中,sin A:sin B:sin C=3:2:4,那么cos C的值为 1.A.- B. C.- D.λλ则满足此==中,在△ABCa,b,°=45A,2.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D.无数个A.0B. 1 C.2,则三角形为a cos Bb在△ABC中,cos A=3. D.C.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A.直角三角形 B 22,则最大角为x2x+1(>1)x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xx和-14.° C.60 D.75° 120B A.150° .° 在△ABC中,=1,5.,=2. +((·)+ )则=5+2边等于|| A. 5-2.B.

C. D.,b°BABC在△中,已知=30,=50=150c,6.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D. 等腰三角形A.三角形2222C+c, 则此三角形为sin B=2bc cos B cos C在△ABC中,若b sin7.等腰直角三角形 C.D.等边三角形 A. 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正弦定理适应的范围是8. D.任意△钝角△ A.Rt△B.锐角△ C.= =45°,则c°a已知△ABC中,=10,B=60,C9.B. 10 A.10+ C. )-1(. (+1 )D.10A sin<a<b,则此三角形有ABC在△中,b10.无解 C. 两解 D.不确定. A.一解B 5和3,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5x-7x-6=0的根,则三角形的另一11.边 2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 长为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检测题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检测题 、 知识点摘要 1. 正弦定理公式: 2. S?ABC 的面积公式: 3. 余弦定理公式:① ;② 4. 解三角形的两种思想:① :② _ 、 选择题 1 在?ABC 中,若..3a 2bsinA ,则 B =() 2 5 A. - B . — C .—或 D 或工 3 6 3 3 6 6 2 .在?ABC 中,已知b J2c 1,B 45o ,则 a=() A 拆 <2 . B .恵 4 C . <2 1 D . 3 42 2 2 3. ?ABC 中,已知 A B 2, AC 3, AB ? AC 3,则 A ( ) A . 60 0 B . 1200 C . 300 D . 1500 4.在?ABC 中, / B=30°,AB=2 J3,AC=2,则厶 ABC 的面积为( ) A . 2 . 3 B . ,3 C . 2,3 或 4.3 D . 3 或 2 . 3 5.在?ABC 中,2cosBsinA=sinC ,贝U ?ABC 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 39 V39 .39 4厢 A.- B. C. D. 3 3 3 7.海面上有 A,B 两个小岛相距 10nmile ,从A 岛望 B 岛和 C 岛都成60o 的视角,从B 岛望A 岛和C 岛成 75o 的视角, 则B,C 间的距离是 ( ) A. 5、2nmile B. 5 6nmile C. 10 . 3nmile c 106 D. n mile 3 8. 在?ABC 中,已知a=x,b=2,B=45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有两解,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x 2、2 B. 2 x 2 . 2 C. x>2 D.x<2 2 2 2 9. 在厶 ABC 中,a -c +b =ab,则/ C=() A.60o B.45 或 135o C.120 D.30 10. 在锐角△ ABC 中,若a=1,b=2,则边c 的取值范围是( ) A. (0,、一5) B. (1, ■■ 5) C. ( - 3, 一5) D.(1,3) 6.在?ABC 中,A = 60o , b=1 ,S △ AB K 3,则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若0 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 .1- C .32 D .32- 2.若A 为△ABC 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 A .A sin B .A cos C .A tan D . A tan 1 3.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sin cos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0 60,则底边长=( ) A .2 B . 2 3 C .3 D .32 5.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 015030或 6.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90 B .0120 C .0135 D .0 150 二、填空题 1. 在Rt △ABC 中,C=0 90,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 2 2 ________ 3.在△ABC 中,若====a C B b 则,135,30,20 _________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7∶8∶13,则C=_____________ 5.在△ABC 中,,26-=AB ∠C=300,则AC+BC 的最大值是____ 三、解答题 1. 在△ABC 中,若,cos cos cos C c B b A a =+则△ABC 的形状是什么?

专题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sin A +a cos B =0,则B =___________. 2、【2019年高考浙江卷】在ABC △中,90ABC ∠=?,4AB =,3BC =,点D 在线段AC 上,若 45BDC ∠=?,则BD =___________,cos ABD ∠=___________. 3、【2019年高考江苏卷】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3c ,b ,cos B =2 3 ,求c 的值; (2)若sin cos 2A B a b =,求sin()2 B π +的值. 4、【2019年高考江苏卷】如图,一个湖的边界是圆心为O 的圆,湖的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 ,湖上有桥 AB (AB 是圆O 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 上选两个点P 、Q ,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 、QA .规划要求:线 段PB 、QA 上的所有点到点O 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 的半径. 已知点A 、B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AC 和BD (C 、D 为垂足),测得AB =10,AC =6,BD =12(单位:百米). (1)若道路PB 与桥AB 垂直,求道路PB 的长; (2)在规划要求下,P 和Q 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D 处?并说明理由; (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PB 和QA 的长度均为d (单位:百米).求当d 最小时,P 、Q 两点间的距离. 5、【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2 A C a b A +=. (1)求B ; (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c =1,求△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