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的临床分析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的临床分析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的临床分析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5T10:57:16.04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平陈方

[导读] 面肌抽搐在临床上又可称之为面肌痉挛或者半侧颜面痉挛,属于阵发性的半侧面肌不自主痉挛抽搐

李平陈方(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对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1例面肌抽搐患者采取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定期随访。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注射后3日内起效,疗效维持时间均可达到三个月以上,不良反应程度均较为轻微,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面肌抽搐采用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适宜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面肌抽搐;面肌痉挛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146-01

面肌抽搐在临床上又可称之为面肌痉挛或者半侧颜面痉挛,属于阵发性的半侧面肌不自主痉挛抽搐[1]。类似于其它肌张力障碍疾病,面肌抽搐自行缓解的可能性不大,且病程较长,很容易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2]。

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1例面肌抽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面肌抽搐的临床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101例面肌抽搐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9例,年龄在30~69岁之间,平均年龄49.6岁;病程在一年以下者21例,一年以上三年以下者45例,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者33例,十年以上者2例,平均病程3.40年;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中偏侧面肌痉挛者98例,双侧面肌痉挛者3例,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4例。所有患者均曾求助于药物或针灸治疗,无效。

1.2 痉挛强度分级 0级:无痉挛;Ⅰ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Ⅱ级:轻度,眼睑面肌轻微颤动,并无功能障碍;Ⅲ级:中度,痉挛明显,并有轻微功能障碍;Ⅳ级:重度,严重痉挛及功能障碍。本组101例患者中达到Ⅱ级者16例,Ⅲ级者48例,Ⅳ级者37例。经治疗后痉挛强度由Ⅱ~Ⅳ级降为0级者属于完全缓解;由Ⅱ~Ⅳ级降为Ⅰ~Ⅱ级者属于明显缓解;由Ⅳ级降为Ⅲ级者属于部分缓解。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前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指标检查,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可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无须任何其它药物的辅助。治疗时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治疗用A型肉毒毒素,用生理盐水将其配成2.5u/0.1ml的注射液,对抽搐肌肉进行局部注射。稀释时要注意保持缓慢、轻柔的动作,避免直接快速将生理盐水推至毒素表面,以免破坏毒素,使其丧失疗效。注射位点的选择以及剂量的大小应根据肌肉状况、抽搐强度和反应而定,可采取多点注射的方法,在眼睑周围肌相应位置进行皮下注射,口颌肌相应位置肌肉注射。

2.2 疗效评估治疗前后进行面肌检查以确定痉挛强度。注射后第一个月内应保持每周检查一次,随后每个月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一次,并及时建立随访记录。

3 结果

3.1 疗效状况治疗结束后及时随访,疗效状况如表1所示,总有效率达到100%。

3.2 起效及疗效维持时间所有患者均在3日内起效,且疗效维持时间均在三个月以上。如表2 所示。接受重复注射治疗者共计10例,疗效未见下降。

表1 疗效状况分布表(例)

4 讨论

面肌抽搐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局部肌张力障碍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抽搐,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朗[3]。传统的药物以及中医治疗方法效果甚微。近些年来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疗法已经被证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低[4]。笔者认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抽搐,能否准确定位、选择合适注射剂量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所在。在定位方面,为方便按抽搐部位准确定点注射,治疗前需要诱发面肌痉挛;在剂量选择方面,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各人情况的不同确定个体化的治疗剂量。总之,通过本文的数据显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抽搐有疗效确切、起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以及发生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