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对板蓝根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宽。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1.1抗病毒作用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丹毒、疱疹病毒、猪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

证。近年来对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细胞水平、胚体水平以及动物机体3个方面。

1.1.1细胞水平研究板蓝根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板蓝根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表明板蓝根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流感病毒亚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2)在细胞内的复制,对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亦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表明板蓝根在体外抗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2]。胡兴昌等[3]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用45.3 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 H1N1, 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以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得出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张宸豪等[4]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以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评价指标反映板蓝根对柯萨奇4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另有研究利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鼠心肌细胞,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板蓝根(0.25-1.00 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5]。李闻文等[6]将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板蓝根针剂培养,前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荧光反应阴性,后者置显微

镜下观察细胞病变,发现细胞生长正常;撤药后继续培养并按原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板蓝根有杀灭疱疹病毒的作用。王学斌等[7]利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测定黄芪、板蓝根单独使用及1∶1联合使用在PK-15单层细胞上对猪细小病毒(PP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单独使用时体外对PP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板蓝根、黄芪1∶1联合使用时对PPV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其对PPV的最小直接杀灭浓度提高为0.31 mg/mL,最小阻断浓度提高为0.075 mg/mL。板蓝根在体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同样有抑制作用,且阻断作用明显优于直接杀灭作用,最小直接杀灭浓度为0.195 mg/mL,而阻断浓度低至0.097 mg/mL;与黄芪联合使用时,体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阻断作用均会增强[8]。胡梅等研究板蓝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体外作用也取得了相同结果。

1.1.2胚体水平研究板蓝根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刘盛等[9]采用鸡胚法将不同种质的种子在相同环境中栽培,尽可能多地排除影响药材品质的因素。试验发现大多数种质的板蓝根和大青叶样品对甲型流感病毒A1京防86-1株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无论是同病毒直接作用,还是治疗和预防作用均有效,仅程度有所不同,而且直接作用普遍稍强于治疗和预防作用。陈白泉等[2]也将制备的不同稀释度的板蓝根含片和板蓝根颗粒液与不同浓度的流感病毒(H3N3)液0. 1 mL 分别接种鸡胚尿囊腔, 35℃培养72 h,观察血球凝集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含片和板蓝根颗粒对鸡胚内的流感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及病毒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增强。

1.1.3动物机体研究对动物机体直接进行病毒性疾病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费用较高而且试验时间也很长,干扰因素也较多。因此,关于板蓝根直接用于动物机体内抗病毒的研究报道不多。黄纯才等[10]在小鼠育种期内对其投喂板蓝根和病毒灵控制鼠肝炎对小鼠的危害,结果发现该方法提高了小鼠的繁殖能力,也降低了小鼠群鼠肝炎阳性检出率,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观察,小鼠质量和繁殖力始终保持稳定。另有实验对小鼠鼻腔滴入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0.03 mL(致小鼠80% ~100%死亡的病毒量),接种病毒后经口给板蓝根10 g/kg, 6 h后重复给药,连用9 d,发现板蓝根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较强的保护作用[2]。

1.2抗菌作用

板蓝根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1]。郑建玲等[12]经药敏试验证实板蓝根各级提取物-总浸液、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肠炎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也较显著,并随逐级提取而抑菌活性亦逐级增强。由此可见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1.3抗内毒素作用

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文献报道。近期刘云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初步确认F02207成分为活性指标成分[13],并且证实F022部位对于内毒素诱生炎性介质(TNF-α,IL-6)有抑制作用[14]。在显微镜下观察内毒素结构形态的变化也可以证明板蓝根的抗内毒素作用。许平等[15]将板蓝根氯仿提取物制备成板蓝根磷脂脂质体,以小鼠内毒素血症为模型,观察发现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有保护作用。1.4免疫增强功能

板蓝根在抗菌抗病毒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实验证明板蓝根多糖对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一定促进作用[16],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张红英等[17]以板蓝根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联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仔猪,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猪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并用ELISA法检测猪血清中抗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抗体水平,证明板蓝根多糖能显著提高仔猪的CD3+、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和特异性抗体滴度,表明其能显著增强猪对常规灭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

2板蓝根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板蓝根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也极其广泛,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流感、口舌生疮、疮黄肿毒、温热发斑、大头瘟疫、丹毒高烧及痈肿[18];复方板蓝根用于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与氯霉素合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9];与病毒灵合用还可用于猪流感、水泡性口炎、鸭病毒性肝炎、鸭花肝病等的防治[20, 21]。另外,板蓝根还可用于防治猪病毒性水泻。除防治病毒性疾病外,板蓝根也可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治愈率达95%以上[22];有报道用板蓝根注射液加安痛定注射液治疗猪食盐中毒,治愈率为93. 48%[23]。陈洪涛[24]用板蓝根糖浆饮喂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鸡群,

7 d后鸡群的食欲已逐渐恢复,精神好转,产蛋率上升到60%, 15 d后恢复到80%。板蓝根还可用于治疗畜禽败血霉形体感染、巴氏杆菌感染;对于牛腮腺炎的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还可用于治疗水貂阿留申病[25]等。

3结语

板蓝根是典型的清热解毒药,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均证实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治疗作用。目前板蓝根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已被分离和鉴定,但在板蓝根抗病毒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方面尚未有确切结论。有研究表明,多糖、黄酮和皂甙类是中药的关键活性成分,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强免疫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26, 27]。板蓝根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免疫调节成分及抗炎成分密切相关,是多种化学成分和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生物碱的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多糖成分的促进免疫和抗体生成作用等[28]。综上所述,进一步研究探寻板蓝根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群,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板蓝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于船.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176, 252-253.

[2]陈百泉,李百成.板蓝根含片的抗病毒作用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2006, 25(4): 67-69.

[3]胡兴昌,郑伟强.板蓝根粗提液抑制流感病毒的实验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 2003(1): 62-64.

[4]张宸豪,高梅,马爱新,等.板蓝根对柯萨奇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 25(3): 125-126.

[5]朱理安,关瑞锦,胡锡衷.板蓝根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 27(6): 468.

[6]李闻文,施凯.板蓝根、喜树果抗HFRSV和HSV-2作用的实验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 19(4): 30-311.

[7]王学斌,魏战勇,崔保安.黄芪、板蓝根对猪细小病毒体外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6, 28(6):715-719.

[8]王学斌,魏战勇,崔保安.板蓝根、黄芪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J].畜牧与兽医, 2006(4):1-13.

[9]刘盛,陈万生,乔传卓,等.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21(3): 204.

[10]黄纯才,苏志芬,夏曦,等.病毒灵、板蓝根对鼠肝炎阳性群小鼠影响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7,23(2): 156-157.

[11]年士恒,刘敏.板蓝根清热解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淮海医药, 2005, 23(5): 428-429.

[12]郑建玲,王美惠,杨秀珍,等.大青叶和板蓝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 1(1): 18-19.

[13] Liu Y H, Ding S P, Lin A H. Study on antiendotoxin ochloroform extract from Radix isatids[ J]. Chin J HosPharm, 2001, 21(6): 326-328.

[14] LiuYH, LinAH, Ding S P, et a.l Effects ofRadix isatidison the production of TNF-αand IL-6 in microphage from mice induced by endotoxin[ J]. J China PharmUniv, 2001, 32(2): 149-151.

[15]许平,王新春,刘北彦.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4, 38(4): 333-335.

[16]许益平,陆平成,王永珍,等.板蓝根多塘促进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11(6): 357.

[17]张红英,赵现敏,崔保安.板蓝根多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猪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 23: 134.

[18]吕华林.中药板蓝根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1(2): 43.

[19]董崇友,刘长太,董以爱.板蓝根与氯霉素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J].中兽医医药杂志, 1995(5): 38, 39.

[20]黄恒威,高水明.板蓝根治疗鸭传染性肝炎[J].中兽医学杂志, 2000(3): 4.

[21]丁永富.病毒灵合板蓝根防治病毒性疾病[J].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4, 23(1): 7.

[22]春梅.板蓝根治仔猪黄痢效果好[ J].湖南农业,2003(5): 19.

[23]薛志成.应用板蓝根加安痛定治疗猪食盐中毒[J].湖北畜牧兽医, 2002(4): 36.

[24]陈洪涛.板蓝根试治鸡黄曲霉毒素中毒[J].中国兽医杂志, 1995, 21(11): 21.

[25]舒宝丽.板蓝根液治疗水貂阿留申病[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4(10): 37.

[26] Liu J, HenkelT.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TCM) are polyphenols and sapon ins the key ingredients triggering biological activities[ J]. Curr Med Chem, 2002, 9 (15):1483-1485.

[27] KongX, HuY, RuiR, eta.l Effects ofChinese herbalme dicinal ingredients on peripheral lymphocyle proliferation and serum antibody titer after vaccination in chicken[J].International Immunophamacology, 2004,4(7):975-982.

[28]何立巍,李祥,陈建伟.板蓝根抗病毒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 2005, 22(5): 37-39.

苯巴比妥片说明书

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片 [英文名] PHENOBARBITAL TABLETS [主要成分] 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 [分子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12H12N2O3 分子量:232.24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学特征] 本品为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对中枢抵制的程度,承受剂量而表现有镇静、催眠、抗等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秆满打满算系统,阻断冲动传致脑,从而使大脑细胞从兴奋转入抑制,产生困倦、镇静和催眠作用。抗惊厥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也啬运动的电刺激阈值,从而提高发作的阈值,抵制放电冲动从致痛灶向外扩散。本品亦可能通过诱导葡萄糖醛酸转化酶结合胆红素,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 [药代学特征]口服本品后易由胃肠道吸收,约0.5~1小时起效,2~18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6~12小时。吸收后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内,脑组织中浓度最高,骨骼肌内最大,并能透过胎盘。约40%与血浆蛋白结合,羊衰期成人为50~144小时,小儿40~70小时,肾功能不全时羊衰期延长。有效血浓度为10~40μg/ml可出现毒性反应。在肝内代谢,转化为羟基巴比妥,大部分与葡萄糖酚醛或与硫酸雪上加霜结合后经尿排出,原形药约占27~50%。[适应症] [作用与用途]用于焦虑、失眠、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运动障碍,也可用于高胆红素血症。 [服用方法] 常用量口服 镇静:一次15~30毫克一日2~3次 催眠:30~100毫克晚上一次顿服 抗惊厥:一次30~60毫克一日3次,或90~180毫克,晚上一次顿服。抗胆红素血症:一次30~60毫克一日3次 极量口服一次250毫克一日500毫克

药理简答题答案详解

1、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简述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机制 3试述治疗高血压联合应用氢氯噻嗪、肼苯哒嗪和普奈洛尔的优点。 4简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5.改变心肌的血液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供血 6简述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7简述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8试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包括哪类,各举一代表药。 9利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0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1比较各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2血的类型及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13双香豆素可与哪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为什么? 14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及过量的解救药。 15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局部雾化吸入的主要不良反应。 16简述茶碱类平喘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7平喘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8试述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用途? 19.简述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 20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并各举一代表药物。 21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程及适用情况。 2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代谢紊乱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3状腺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4碘化物的不良反应。 25胰岛素主要用于何种糖尿病?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剂型? 26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27格列本脲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8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29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0试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 3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 33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34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5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共同特点有哪些? 36.CCBs(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的分类、代表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1章)。37.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2章) 38.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5章) 39.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6章) 40。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8章) 41.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27章) 42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43.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2章)

精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l.4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苯巴比妥片

苯巴比妥片 核准日期:2006年12月20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苯巴比妥片[药典] 【英文名称】 Phenobarbital Tablets [药典] 【汉语拼音】 Ben Ba Bi Tuo Pian 成份: 苯巴比妥钠。化学名称: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 12H 12 N 2 O 3 分子量:232.24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神经系统药物>> 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化药及生物制品>> 神经系统药物>> 抗惊厥药>> 巴比妥类化药及生物制品>> 神经系统药物>>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用于睡眠时间短早醒患者)、癫痫及运动障碍。是治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的重要药物。也可用作抗高胆红素血症药及麻醉前用药。 规格: 30mg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催眠,30~100mg,晚上一次顿服;镇静,一次15~30mg,每日2~3次;抗惊厥,每日90~180mg,可在晚上一次顿服,或每次30~60mg,每日三次;极量一次250mg,一日500mg;抗高胆红素血症,一次30~60mg,每日三次。小儿常用量:用药应个体化,镇静,每次按体重2mg/kg,或按体表面积60mg/m2,每日2~3次;抗惊厥,每次按体重3~5mg/kg;抗高胆红素血症,每次按体重5~8mg/kg,分次口服,3~7天见效。 不良反应: 1.用于抗癫痫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但随着疗程的持续,其镇静作用逐渐变得不明显。 2.可能引起微妙的情感变化,出现认知和记忆的缺损。 3.长期用药,偶见叶酸缺乏和低钙血症。 4.罕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骨软化。 5.大剂量时可产生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和严重的呼吸抑制。 6.用本品的患者中约1~3%的人出现皮肤反应,多见者为各种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和多形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极为罕见。 7.有报道用药者出现肝炎和肝功能紊乱。 8.长时间使用可发生药物依赖,停药后易发生停药综合征。 禁忌: 禁用于以下情况:严重肺功能不全、肝硬化、血卟啉病史、贫血、哮喘史、未控制的糖尿病、过敏等。 注意事项: 1.对一种巴比妥过敏者,可能对本品过敏; 2.作抗癫痫药应用时,可能需10~30天才能达到最大效果,需按体重计算药量,如有可能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对板蓝根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宽。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1.1抗病毒作用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丹毒、疱疹病毒、猪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 证。近年来对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细胞水平、胚体水平以及动物机体3个方面。 1.1.1细胞水平研究板蓝根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板蓝根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表明板蓝根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流感病毒亚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2)在细胞内的复制,对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亦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表明板蓝根在体外抗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2]。胡兴昌等[3]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用45.3 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 H1N1, 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以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得出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张宸豪等[4]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以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评价指标反映板蓝根对柯萨奇4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另有研究利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鼠心肌细胞,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板蓝根(0.25-1.00 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5]。李闻文等[6]将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板蓝根针剂培养,前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荧光反应阴性,后者置显微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 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 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 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 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姓名: 万沙桐 专业: 药学 班级: 122 学号: 125242624 指导教师: 闫晓菲职称: 副教授 2015年04月02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万沙桐指导教师:闫晓菲 摘要:硝酸甘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或不可缺的地位,对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硝酸甘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耐受机制;毒理作用 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Wan Shatong Tutor:Y an Xiaofei Abstract:nitroglycer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or is the posi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troglycerin, this article will b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lerance mechanisms; strychnos 1

苯巴比妥片使用说明书

苯巴比妥片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苯巴比妥片 汉语拼音:Benbabituo Pian 英文名:Phenobarbital Tablets 曾用名:鲁米那片 商品名: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苯巴比妥,其化学名称为: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化学结构式为: NH NH O O O CH 3 分子式:C12H12N2O3 分子量:232.24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本品为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是长效巴比妥类的典型代表。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癎。大剂量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明显的抑制。过量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致死。体外电生理实验见苯巴比妥使神经细胞的氯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过极化,拟似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治疗浓度的苯巴比妥可降低谷氨酸的兴奋作用、加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抑制癎灶的高频放电及其向周围扩散。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张力。通过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胆红素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浓度。可产生依赖性,包括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消化道吸收完全但较缓慢, 0.5~1小时起效,一般2~18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吸收后分布于体内各组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40%(20%~45%),表观分布容积为

0.5~0.9L/kg,脑组织内浓度最高,骨骼肌内药量最大,并能透过胎盘。有效血药浓度约为10~40μg/ml,超过40μg/ml即可出现毒性反应。成人T1/2约为50~144小时,小儿约为40~70小时,肝肾功能不全时T1/2延长。约48%~65%的苯巴比妥在肝脏代谢,转化为羟基苯巴比妥。本品为肝药酶诱导剂,提高药酶活性,不但加速自身代谢,还可加速其他药物代谢。大部分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结合,由肾脏排出,有27~50%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可透过胎盘和分泌入乳汁。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用于睡眠时间短早醒患者)、癫癎及运动障碍。是治疗癫癎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的重要药物。也可用作抗高胆红素血症药及麻醉前用药。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催眠,30~100mg,晚上一次顿服;镇静,一次15~30mg,每日2~3次;抗惊厥,每日90~180mg,可在晚上一次顿服,或每次30~60mg,每日三次;极量一次250mg,一日500 mg;抗高胆红素血症,一次30~60mg,每日三次。小儿常用量:用药应个体化,镇静,每次按体重2mg/Kg,或按体表面积60mg/m2,每日2~3次;抗惊厥,每次按体重3~5mg/Kg;抗高胆红素血症,每次按体重5~8mg/Kg,分次口服,3~7天见效。 【不良反应】 1.用于抗癫癎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但随着疗程的持续,其镇静作用逐渐变得不明显。2.可能引起微妙的情感变化,出现认知和记忆的缺损。3.长期用药,偶见叶酸缺乏和低钙血症。 4.罕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骨软化。 5.大剂量时可产生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和严重的呼吸抑制。 6.用本品的患者中约1~3%的人出现皮肤反应,多见者为各种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和多形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极为罕见。 7.有报道用药者出现肝炎和肝功能紊乱。 8.长时间使用可发生药物依赖,停药后易发生停药综合征。 【禁忌症】禁用于以下情况:严重肺功能不全、肝硬化、血卟啉病史、贫血、哮喘史、未控制的糖尿病、过敏等。 【注意事项】 1.对一种巴比妥过敏者,可能对本品过敏; 2.作抗癫癎药应用时,可能需10~30天才能达到最大效果,需按体重计算药量,如有可能应定期测定血药浓度,以达最大疗效;3.肝功能不全者,用量应从小量开始;4.长期用药可产生精神或躯体的药物依赖性,停药需逐渐减量,以免引起撤药症状。 5.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对中枢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应注意。 6.下列情况慎用:轻微脑功能障碍(MBD)症、低血压、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减退、心肝肾功能损害、高空作业、驾驶员、精细和危险工种作业者。

精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大黄的药理作用 1.1 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一般在服药后6?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 —K +—ATF酶,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阻碍N a + 转运吸收, 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Co nA)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抑制C onA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 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 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 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 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 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I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1.4 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 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 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血压调节的重要途径, 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9~15g。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 1、抗病毒 板蓝根含靛苷,对一些细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感冒、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咽炎以及肺炎等,有预防或治疗作用。 2、清热、退热 板蓝根中的板蓝根有机酸类化学成分,能清除人体内的毒素和过氧化自由基,从而避免了人体体温的不正常升温,能避免发烧现象的发生,保护机体不受高烧的伤害。 3、生津、清火 板蓝根性寒,味苦,不但可清热解毒,还可祛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可治目赤头痛。许多凉茶即以板蓝根为主要原料。 4、凉血利咽(温热病症,咽喉肿痛)用治心胃火毒炽盛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用治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其功用与大青叶相似,但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本品则善解咽部毒证。

主治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腮腺炎,喉痹等症。 用于温热病气血两燔、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目赤肿痛、烦躁、痄腮、丹毒、大头瘟及痈肿疮毒。对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丹毒、急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均可用之。 含靛蓝、靛玉红、靛苷、β-谷甾醇、氨基酸、棕榈酸、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板蓝根水煎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提取物能抑制病毒侵染及增殖,并有抗内毒素的作用,板蓝根还有抗炎、护肝、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等作用。 1.板蓝根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板蓝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板蓝根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板蓝根有解毒作用。 4.板蓝根有抗癌作用。 5.板蓝根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6.板蓝根有抗红白血病的作用。 7.板蓝根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与法学学院14汉语言文学4 201430040406 何筠言周一班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研究进展-药理作用综述 【正文】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1.2抗菌消炎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

简述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简述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摘要] 本综述对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认为三七具有活血化瘀、调节血糖平衡、消炎镇痛、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中药三七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三七,又叫田七,因枝分三叉,叶为七片,故称为三七。三七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主要产于文山州,是云南省著名的药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宿草根人参属植物,生用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新、消肿定痛的显著功能,熟用有活血、补血、强壮补虚的效益。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誉之为“金不换”。清朝前期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北参南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蜚声中外的“云南白药”就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三七的认识逐步加深,发现三七具有下述功能: 1、止血及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具有显著补血功效;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显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三七不但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药理作用,还具有明显的补血作用,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血液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并保持正常水平。 活血作用[1]:《本草纲日》云:“凡杖扑伤损,淤血淋漓者,随即嚼烂餐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本草从新》说:“三七目公微温,散血定痛,治血蛆血,血痢血崩,日赤痈肿。为金疮杖疮要药。能损新,血无淤者勿用……味微目颇似人参,以末掺猪血,血化为水者真”。刘川[1]等临床研究发现三七三醇皂有具有降低血液孰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Rgl能增强纤济系统活性、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进而起到抗血栓作用,其研究显示,通过比较三一匕三醇皂有与丹参治疗,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同时观察到三七三醇皂组对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自原指标影响变化与丹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 OS)。三七醇提液抑瘤率为12%一28%[6]。作者也曾观察过,三七粉用于食管癌的治疗,能收到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 7、其它作用 三七还可用于治疗蜂蜇伤,将三七伤药片10片及地塞米松5mg共研细粉,加入2%奴佛卡因及75%酒精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局部,每日4—5次,一般1日可痊愈

板蓝根

题目: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本品呈圆柱形, 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 硫酮、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1,2〕。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 抗病毒作用〔3,4〕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 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肾病出血热病毒(HFRSV)、单疱病毒(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柯萨奇病毒(CVB3)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 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对板蓝根抗病毒的机制研究较少,有些学者认为板蓝根中所含有效成分嘌呤、嘧啶、吲哚等可干扰多种病毒DNA 的合成。日本学者Yamada 认为欧洲菘蓝中抗病毒成分之一为糖蛋白和多糖,且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抗病毒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7ku,其中糖为17.5%,蛋白为21.5%,氯离子为28.6%。 1.2 抗菌消炎作用〔5〕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目前虽无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可用于这类抑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但许帧灿应用微生物测定法可方便地对其抑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总的评价,重复性好。实验表明, 按一定的抑菌效价方法测定板蓝根丙酮回流值,发现1g药材相当于2 2.284μg苯唑霉素的生物效价。 1.3 对内毒素作用〔6,7〕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早在1982 年就有文献报道。近期刘云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 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并且证实F022 部位对于内毒素

苯巴比妥的药理作用

苯巴比妥 别名 迦地那,鲁米那,苯巴比妥,佛罗那 【外文名】Phenobarbital ,Barbenyl,Cardenal,Luminal,Phenemal ;barbital;barbitone 属于二类精神药,国家管制药品。 主要适用于镇静、安神、抗惊厥、抗癫痫还可用于治疗新生儿核黄疸。 分子式C12H12N2O3,分子量232.24。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微苦。熔点174.5~178℃。在空气中稳定。微溶于水,溶于热水和乙醇,易溶于碱性溶液。用作镇静和催眠药物,适用于治疗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失眠症,能引起安稳的睡眠。但不宜长期服用,因其会引起全身无力、呕吐、头痛等副作用。可由二乙基丙二酸酯与尿素在乙醇钠存在下经缩合反应制得。 用量用法 镇静、抗癫痫:每次0.015~0.03g,1日3次。 2.安眠:每次0.03~0.09g,睡前服1次。 3.抗惊厥:钠盐肌注,每次0.1~0.2g。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1次。 4.*前给药:术前1/2~1小时肌注0.1~0.2g。 5.癫痫持续状态:肌注1次0.1~0.2g。皮下、肌肉或缓慢静脉注射1次0.25g,1日0.5g。 注意事项 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 2.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3.长期用于治疗癫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4.一般应用5~10倍催眠量时,可引起中度中毒,10~15倍则引起重度中毒,血药浓度高于8~10mg/1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急性中毒症状为昏睡,进而呼吸浅表,通气量大减,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5.对严重肺功能不全(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伤呼吸中枢受抑制者慎用或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肝硬变或肝功能严重障碍者禁用。 6.本品或其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急救:口服本品未超过3小时者,可用大量温等渗盐水或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规格 片剂:每片0.01g、0.015g、0.03g、0.1g。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每支0.1g。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综述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Key words】 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硫酮、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1,2]。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 的受体结合,缩宫素可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与子宫蜕膜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刺激蜕膜释放前列腺素,改变 宫颈细胞外基质成分,如激活胶原酶,使胶原纤维溶解和基质增加,可以使宫颈软化。子宫对缩宫素的反应在 妊娠过程中逐渐增加,足月时达高峰。 2、刺激乳腺的平滑肌收缩,可促使乳腺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收缩,促进排乳作用,可用于协助产妇产后乳腺分泌的乳汁排出,但并不增加乳腺的乳汁分泌量。

缩宫素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特点: 1、口服极易被消化液所破坏,滴鼻经粘膜则很快吸收,作 用时效约20分钟; 2、肌内注射在3~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60分钟; 3、静脉滴注立即起效,15~60分钟内子宫收缩的频率与强 度逐渐增加,然后稳定,滴注完毕后20分钟,其效应渐减退。 4、半衰期一般为1~6分钟。该品经肝、肾代谢,经肾排 泄,极少量是原形物。 缩宫素使用时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药热,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水潴留.新生儿可出现低钠血症,惊厥.静注后可能形成血栓. 缩宫素使用的禁忌症: 禁用:分娩时明显的头盆不称、脐带先露或脱垂、完全性前置胎盘、前置血管、胎儿窘迫、宫缩过强、需要立即手术的产科急症或子宫收缩乏力长期用药无效。 慎用;用高渗盐水中止妊娠的流产、胎盘早剥、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临界性头盆不称、多胎经产、子宫过大、曾有宫腔内感染史、受过损伤的难产史、子宫或宫颈曾经手术治疗(包括副宫产史)、宫颈癌、部分性前置胎盘、早产、胎头未衔接、胎位或胎儿的先露部位不正常,孕妇年龄已超过35岁也须慎重。

板蓝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敏1,万丽1,王丽琴2,周立1,王凌1,叶娉1 1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1173) 2青海君吒药业有限公司,青海海东(810800) Email:wangmin8782@https://www.360docs.net/doc/197201591.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板蓝根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板蓝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用于瘟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1],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小儿急性肝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咽炎、扁平疣、红眼病、泪囊炎、水痘等。板蓝根广泛地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板蓝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将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板蓝根中含有多种成分,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近百个化合物,分别为有机酸及其酯类、生物碱、芥子苷类、黄酮类、蒽醌类、甾醇类、氨基酸类、含硫化合物等类化合物。 1.1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吡啶-3-羧酸(3-pyridinecarboxylic acid)、顺丁烯二酸(maleicacid)、2-羟基-1,4-苯二甲酸(2-hydroxy-1,4-benzenedi carboxylic acid)[2]、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 furoic acid)[3]、焦脱镁叶绿甲酯酸a(pyrophaeophorbide a)[4]、邻氨基苯甲酸(2-amino benzo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5]。3 (2-苯甲酸)-4(3)喹唑酮、棕榈酸、亚油烯酸、芥酸[6]。甲基-N-甲氨酞氨茴香酯(Me-N-carbamoylanthranilate)[7]。 1.2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1 吲哚类生物碱 靛红(isatin),靛苷(indican)[8],靛蓝(indigotin),靛玉红(indirubin)[9]。2,5-二羟基吲哚(2,5-dihydroxy-indole)、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吲哚-3-乙腈(2,3-dihydro-4-hydroxy-2-oxo-indole-3-acetonitrile)[10]、羟基靛玉红(hydroxyindirubin)[11]、依靛蓝酮(isaindigotone)[12]、(E)-3-(3’,5’-二甲氧基-4’-羟亚苄基-2-吲哚酮[(E)-3-(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ce)-2-indolinone][13]、deoxyvasicinone[4]和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丁烯-2-酮[4-(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buten-2-one][5]。 1.2.2 喹唑酮类生物碱 3-羟苯基喹唑酮3-(2-hydr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12]、异吲哚二酮(isaindigotidione)[11]、2.4(1H,3H)喹唑二酮[5]和3-(2'-羧基苯基)-4(3H)-喹唑3-2(2'-car b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