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2017新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2017新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

三峡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 .yǎn漱.shù 属.zhǔ引凄异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上。

2.沿溯

..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6.属引

..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7.哀转久绝.。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人名),北魏(朝代)地理学家(称谓)。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第一个书,即“中书”,是官职名。第二个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词语注解。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理解性默写。

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收束全文。

五、内容理解。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

观察角度:有仰视,有俯视,有平视、有远视。景物状态:有静景,有动景。

时间跨度:有早晨,有黄昏。感官角度:有视觉,有听觉。

2.文中“山川之美”,美在何处?

(1)山水相映之美(2)晨昏变化之美(3)动静结合之美(4)色彩相配之美

各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描绘了作者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重点字词。

1.解:这里译为脱。

2.欲:想要。

3.月色:月光。

4.入:进。

5.户:这里指门。

6.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7.行:散步。念,考虑,想到。

8.者:……的人。9.遂:于是,就。 10.至:到。 11.寻:寻找。

12.寝:睡,卧。 13.相与:共同,一同。 14.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6.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17.交横:交错纵横。

18.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表推测。 19.但:只。20.闲:清闲。

21.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22.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三、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兴奋喜悦之情。

(2)?念无与为乐者?,转忧,写孤寂之情。

(3)?相与步于中庭?,与友人一起赏月的时的欣慰。

总之,赏月观竹,远离尘世,乐极。然而像今夜的好心情能有几时,生悲。

与朱元思书

一、文章内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风烟:指风和烟雾。俱:都。净:消散,净尽。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4.一百许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相当于?光景??左右?。

5.天下独绝独绝:独一无二。

6.水皆缥碧缥碧:青绿色。缥,本义是青白色丝织品。

7.急湍甚箭湍:急流的水甚:胜过。 8.皆生寒树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9.负势竞上负:凭借。竞:争着。

10.互相轩邈轩邈: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1.争高直指指:向。 12.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3.嘤嘤成韵韵:和谐之声。 14.鸢飞戾天者鸢:老鹰。戾:至。

15.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6.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7.窥欲忘反反:同?返?,归,还。

18.横柯上蔽柯:树枝 19.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

20.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净尽,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水流漂浮移动,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彼此比高远。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概括富春江的水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其写法之妙。

答: ①水清澈、湍急。②写水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流湍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更能突出水的特点。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三峡》的哪一句?答:写出富春江水迅疾凶猛,想到《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你是怎样理解第三段中对各种声音的描写的?

答:对声音的描写,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又突出了山中的宁静,给人已超然世外的感受。

4.文中对山势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拟人。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强烈的生命节奏。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中心)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爱慕自然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题目《富贵不能淫》的意思: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淫,意思为“迷惑”。文章记录了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文章主旨:一个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心性,志向。人生于天地间必须坚持原则,必须要有傲骨和傲气。

二、翻译理解。

(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是:这,这个。焉:怎么。子:你。未学:没有学。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往:去,到。戒:告诫。女(rǔ):通“汝”你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谨慎

违:违背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以:把顺:顺从为:作为

正:正理,及基本原则。道:方法。

翻译: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屈:屈服。使动用法。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影响至今,激励着一代代人战胜磨难,走向成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翻译理解。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起,指任用。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田间水渠。

举: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士:狱官。海:海滨。市:市井。

翻译: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任:责任,使命。是:这样的。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

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所以:用这些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动,惊动,震撼。忍,坚韧。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翻译: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困于心:内心困苦。困,被难住。于,被。衡于虑:思虑阻塞。衡,通“横”,指不顺。

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意思是憔悴枯槁,现在脸色上。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翻译: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叩:敲,凿 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四、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五、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六、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3)方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穷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4.许:(1)杂然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

七、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八、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九、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寓意:有远大抱负并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最终会走向成功。

4.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诚”指的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这?诚?指的是移山的决心(毕力平险)和实际行动。这种决心和实际行动正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决心,而且把决心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5.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往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这样写,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表达人们美好愿望。

6.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他大智若愚,坚信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在移山的过程中,他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令人可亲可敬。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周亚夫军细柳

一、重点词解释。

1.军中闻.将军令闻:听从。

2.居无何

...,上至,又不得入。居无何:过了不久。至:到。

3.匈奴大入.边人:侵入。

3.以备.胡备:防备。

4.若儿戏耳.耳: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

二、一词多义。

1.军:①周亚夫军细柳军:驻军。②上自劳军军:军队。

③至霸上及棘门军军:军营。

2.以: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任用。②以备胡以:来、用来。

3.及:①至霸上及棘门军及:和。②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4.之:①已而之细柳之:到。②不闻天子之诏之:助词,的。

5.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①:派遣。使②:使臣、使者。

6.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为:作为。②天子为动为:被。

7.持:①持满持:拉。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拿。

8.骑: ①将以下骑qí送迎骑:骑马。②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jì曰骑:骑马的人,骑兵。

三、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的横木。

四、词类活用。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下诏令。名词作动词。

2.锐.兵刃锐:使……锐利。形容词作动词。

五、古今异义。

1.军.霸上军:古义:驻军。今义:军队。

2.天子先驱

..先驱: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节: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文: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3.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4.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5.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6.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7.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译文: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8.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

译文: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9.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文: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10.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11.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译文: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

七、文章结构

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亚夫驻军细柳的原因:匈奴大举入侵。对起因的介绍简洁明了。

事情的经过(第二段),文帝犒劳三军,在细柳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和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事情的结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对三个军营的对比评价收尾。并给予周亚夫高度的称赞──?真将军?。

八、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

九、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的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同时,作者通过将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的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

十、问题探究。

1.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亚夫将军什么样“真将军”的风采?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是文章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13篇三峡(2011课标) 北魏·郦道元 全国视野:2018年全国考情—单篇:海南、西宁;对比:滨州。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 2. 古今异义 (1)虽. 乘奔御风 古义:________________【F 】 今义:虽然 (2)良. 多趣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良好;善良 3. 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虽乘奔. 御风 原意为:奔跑,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名词 回清. 倒影 原意为:清澈,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 旦 原意为:空气中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的白色结晶,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_____ 手自. 笔录(《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F 】 陛下亦宜自.谋(《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F 】 自. 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______【F 】 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 绝. 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 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F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_____【F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F 】 自 绝 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 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类型例句出处解释 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 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 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 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 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 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 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 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 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 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 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 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以……为亲人、 以……为子女 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 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 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 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周敦颐 【人物介绍】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9、三峡 【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

6号、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号、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号、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号、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隆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穷且艰若此。 25、诗词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桃花源记》 【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东晋大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传世。 【内容写法】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重点字词积累】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 6、屋舍俨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阡陌交通()10、具答之()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咸来问讯悉如外人()()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3、无论魏晋()14、皆叹惋()15、此中人语云()16、便扶向路()17、诣太守() 18、寻向所志()19、欣然规往()20、寻病终() 21、后遂无问津者()22、渔人甚异之:()23、便要还家:() 【一词多义】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得:便得一山()既出,得其船()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重点句子翻译】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专题训练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其叱咄 ..(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 )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_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具答之具:详尽。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咸,都。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4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7、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希望外面的人来打扰他们幸福美好

(完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文言文

文言文1 1、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年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同“缺”,空隙、缺口) 至于夏水裹陵,沿溯 (sù)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三、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富贵不能淫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及其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 郦道元 【人物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全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 三峡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野望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017新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 三峡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 .yǎn漱.shù 属.zhǔ引凄异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上。 2.沿溯 ..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6.属引 ..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7.哀转久绝.。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人名),北魏(朝代)地理学家(称谓)。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第一个书,即“中书”,是官职名。第二个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全部翻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陋室铭》刘禹锡唐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课文内容梳理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 9.桃花源记 (一)课文字词详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⑤忽逢桃花林, ①为业:作为生计。为,作为。②缘:沿着,顺着。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渔人⑦甚 ①夹(jiā):沿,靠。②杂:别的。③芳:指花。④鲜美:新鲜美好。⑤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⑥缤纷:繁多的样子。⑦甚:很,非常。 ①异之,复②前行,欲③穷其林。 ①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前:向前。③穷:尽。 ①林尽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仿佛④若有光。便⑤舍船,从口入。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到了尽头。源,源头。②得:看到。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④若:好像。⑤舍(shě):离开。 ①初极狭,②才③通人。复行数十步,④豁然开朗。土地平⑤旷,屋⑥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缘溪行缘:________ 2.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____鲜美(今义):_____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之: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 穷(古义):_____________穷(今义):_____________ 4.初极狭,才通人初:_____________ 才:_______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古义):_____________ 俨然(今义):_____________ 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 外人:_____________ 7.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 8.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9.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 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 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 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8、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 9、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 10、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 11、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 12、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什么? -------------------------------------------------------------------------------------------------------------------- 1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 14、“具、咸”都是“全部,都”的意思,能否互换? --------------------------------------------------------------------------------------------------------------------- 15、(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 16、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 1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 18、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 19、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 20、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陋室铭》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