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综合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综合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综合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综合练习

1. 照样子写句子或者片段。

①例:调皮的雨点儿在河面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仿写句子)

②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2. 按要求写句子。

(1)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用加下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2)写一句有关勤俭的名言。

(3)小弟弟的脸蛋红扑扑的。(用打比方的手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3. 我能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用划线词语仿写句子)

②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缩句)

③叶子飘到脚下。(扩句)

4.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A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______

B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______

(2)短文连用了两个______句,请你再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

5. 句子训练营。

①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②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仿写拟人句)

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太阳的话》这首诗中,“我”指作者,“你们”指人类。

(2)“徜徉”的意思是“安然自在地步行”。

(3)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是想象,不是比喻。

(4)“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7. 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并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腾细浪:______

②走泥丸:______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找出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我们可以看出句中把______比作了______。

(3)草地变成金色,是因为______,草地变成绿色,是因为______。

A.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B.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张开了

9. 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是拟人句的画“△”。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______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_

③走了不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

④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10. 仿写拟人句。

例: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①死亡在洪水中逼近。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了。

11.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缩句)

②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用划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12.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3. 按要求写句子。

①人类的老师不就是大自然吗?(改为陈述句)

②漓江的水很绿。(改为比喻句)

③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改为被字句)

14. 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①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写句子)

②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改为被字句)

③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为反问句)

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仿写设问句)

15.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①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2)②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3)③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4)④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6.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B .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C .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17. 看图学写比喻句。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1)西红柿像______。

(2)漂亮的小蘑菇像______。

18. 结合图片,按要求写句子。

(1)秋天,柿子______。(比喻句)

(2)一阵微风吹来,桃花______。(拟人句)

19. 按要求写句子。

①艳丽的蔷薇开放了。(改写为拟人句)

②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改写为比喻句)

③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用画线的关联词语写句子)

20. 按要求写句子。

①鹿的角被树枝挂住了。(改为“把”字句)

②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③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换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1. 照样子写句子。

课堂上,我们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2.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河水在流淌。(改成拟人句)

②这是一种巧合。(改为反问句)

③橡树挺立着。(扩句,至少扩写一处)

④母亲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改为被字句)

23.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B .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

C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D .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在身上,就成了暄腾腾的被子了。

24. 用比喻的手法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山洪咆哮着,像______,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②春雨好像______,流进麦田。

③“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______。

④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像______。

25.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本好书,真叫人喜欢。(改为反问句)

(2)这样做下去一定会失败。(改为双重否定句)

(3)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改为拟人句)

(4)他们家住的地方很小。(改为夸张句)

26.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这两句话中,没有运用什么描写?()

A .语言描写

B .神态描写

C .心理描写

27. 读一读,比一比。

A.秋天到了,纺织娘会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唱起歌来。

B.秋天到了,纺织娘会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叫起来。

我喜欢______句,我知道这是______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28. 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它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 .比喻

B .比喻、拟人

C .拟人

D .夸张

29. 按要求,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1)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被字句:______

(2)蝙蝠到处乱撞。

比喻句:______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陈述句:______

30. 按要求写句子。

(1)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写成反问句)

(2)蟋蟀在平台上鸣叫。(改写成拟人句)

(3)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改写成陈述句)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就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夸张就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设问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反问就是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小学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5)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6)拟人。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比拟。 (7))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8)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详解: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完整word版修辞手法阅读三年级

句子赏析及词语解释修辞手法---比喻一、 也就是利用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的相似点作比较就是打比方,比喻:(事物的特点包括:大小颜色、形态、作用。行为上的相似,事物的状态和人的动作)喻体比喻词+本体+ 似的宛如仿佛犹如比喻词:像好像 比喻积累:太阳: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夏天的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烧烤着大地。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白云 天上的白云好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 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月亮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碧玉盘。 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星星 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彩虹 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七彩的桥。 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雨 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春天的雨细如牛毛。. 雨细细密密地下着,像在窗外挂了一幅珠帘。雾大雨刚过,远处的山如同披了一层轻纱。雪 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刚下过雪,马路上刚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刚下过雪,大地上像是盖了一个厚厚的大棉被。花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像一位站在 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水仙花很漂亮正鼓着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五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1. 读句子,完成题目,并仿写。 ①“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句子中把______比作______。 ②“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句子中把______比作______。我还能再写一句:______。 2. 判断下列句子表达是否正确 (1)“门咯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是比喻句。 (2)“大家通过并讨论了暑假活动计划。”这个句子表达上没有毛病。 (3)亚洲、中国、省、市、县、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4)“这次考了100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句话有毛病。 3.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______ ②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______ ③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______ ④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______ 4. 按要求写句子。 ①小红对妈妈说:“我忘不了转学的同桌。”(改为转述句) ②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③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为陈述句) 5.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 (2)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 (3)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6. 分别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①“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______ ②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______ ③她气得面红耳赤,浑身直打哆嗦。______ ④我想,他一定比妈妈更能评判我的诗。______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对比反语.....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

三年级下册《复习修辞手法》研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研学导航 (一)目标导航 1、能熟知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能够正确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把普通句子转换成含某一修辞手法的句子。 4、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二)学习准备:回顾所学过的修辞手法。 二、知识链接: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运用修辞手法能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形象,更活泼优美,更富有情感,因此要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掌握好并运用好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三、研学问题 (一)研学铺垫 1、我见过的修辞手法有: (二)研学练习 1、第一关:我能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A设问B反问C夸张 D 比喻E拟人F排比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2(.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4)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5)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6)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2、第二关: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改成反问句和设问句) 反问句: 设问句: (2)教室里很安静。(改成夸张句) 夸张句: (3)天上正下着大雪。(改成比喻句) 比喻句: (4)风轻轻地吹动小树。(改成拟人) 拟人句: 3、第三关:我能找出下面语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 练习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乐山思文教育 修辞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成为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两只小虫都沉默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专项练习题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专项练习题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 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如、宛如、犹豫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景色简直就是一幅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讲解学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 解及练习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一)比喻 1、概念: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练习一: 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 _________________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_ 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X”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练习三:我能写出两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例:1秋天的落叶落下来。 2北极星挂在夜空。 3天上的朵朵白云东游西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本文来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58885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 的主要特点。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E.举例子 F.画图表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 7、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 8、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9、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10、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11、鲸的种类很多,总是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大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 <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精编版

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2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 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 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5)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使用修辞格的言语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

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

(完整)小学三年级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姓名:一、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 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 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比喻的手法: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

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5、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6、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7、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8、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9、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1、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2、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3、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专项训练题 一.填空: 1、()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3、()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4、()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式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3、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4、星星的眼睛眨呀眨。() 5、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6、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7、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8、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9.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10、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1.多如牛毛()莺歌燕舞()岂有此理()12.天空中的星星在快活地眨眼睛。()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16.蓝色的天空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 三、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13.天空中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14.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 15.他好像听懂了老师的话。() 四、下面的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归类汇总清晰版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归类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复、双关、反语、借代等。 1、比喻: 即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例如:香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姑娘美得犹如一朵花。(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暗喻——甲是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例如:我看见母亲的鬓角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意: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B作为喻体的食物必须通俗浅显,使人易懂、易理解。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表述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5、反问: 无疑而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使语言鲜明有力,感情表达更加强烈。反问有两种形式: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例如: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如此感人的场面,怎么能不让人落泪呢?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