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附答案)(2)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附答案)(2)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附答案)(2)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

卷(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A.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

B.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

D.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的建立 B.刘邦的统治 C.文景之治 D.汉武帝大一统

4.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5.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适者生存C.国家数量减少D.逐渐趋于统一6.《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7.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8.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

D.诸侯争霸

9.“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10.“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春秋》

11.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13.今年暑假,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到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去进行游学,孩子们去游学主要是为了

A.探寻“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B.了解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的影响

C.认识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

D.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内涵

1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5.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 )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禅让制

16.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下面遗址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遗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1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

D.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18.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

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A.商B.秦C.夏D.周

19.“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磨制的石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D.圆形方孔半两钱

20.《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瓦解B.华夏诸族和周边各族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D.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加剧

2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下列属于甲骨文的是

A.B.C.D.

22.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在典故中品味文化自信。下列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A.投鞭断流——官渡之战B.围魏救赵——巨鹿之战

C.破釜沉舟——淝水之战D.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2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4.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5.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民贵君轻 C.舍生取义 D.得道者多助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所以D符合题意,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始皇时期开始建立的,B不符合题意;华夏族在黄帝炎帝时期形成,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同时注意复习夏商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及亡国君。归纳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B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错误”,结合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3.C

解析: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可知,诗句歌颂的是文景之治。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是解题的关键,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4.A

解析: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国家就慢慢走上了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结合所学知识,该内容反映的是西周时期诸侯负有定期朝见天子进行述职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兴修了许多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故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光辉时期,故AB不合题意;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解题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兴修了许多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战争的纷繁和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史实,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塞翁失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朴素辩证法思想。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道德经》一书中,他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故A符合题意;《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孔子整理《诗经》,编写《春秋》,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严刑酷法,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是儒家学派的主张,A不符合题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学派的主张,B不符合题意;顺其自然,以柔克刚是道家学派的主张,C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BC,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A 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在约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约在公元前1046年,C 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孔庙、孔林、孔府)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关,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A对应的是道家思想,B对应的是法家思想,C对应的是墨家思想,排除。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故A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主要分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封制,逐一分析各选项。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在我国陕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被定名半坡村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北京人生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按时间排列③

②①正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7.C

解析: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怨恨。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宗室贵戚多怨望”是解题的关键,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制作人面鱼纹彩陶盆,A排除;商朝时期使用青铜器,B排除;秦朝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D排除。故选择C。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大意是说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逐渐衰弱,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诸侯称霸,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故C正确;分封制瓦解只是题干的部分现象,A排除;B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故选C。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以象形字居多,大部分按照物的真实形状或

主要特征进行构字。从而得出A为猪字的甲骨文写法,符合题意;B是小篆写法,不符合题意;C是隶书写法,不符合题意;D是楷体写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起源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的“长平之战”。D符合题意;成语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A不符合题意;成语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B不符合题意;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①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②正确;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③正确,因此B正确;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商朝,从发现的甲骨文看都是殷商时期的。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金文。因此④错误。因此ACD错误。综上故选B。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B符合题意;人性本善、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是孟子的主张,但是未体现“民主主义”,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 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 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

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 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 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 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试卷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在新疆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创造的一种灌溉设施是………………………………()A.坎儿井B.水渠C.运河D.水库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A.俄罗斯和加拿大 B.加拿大和巴西 C.俄罗斯和美国 D.美国和印度 3.我国的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A.黄海、渤海、东海、南海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东海、黄海、渤海、南海D.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4.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线是…………………………………()A.黑河—腾冲一线B.漠河—腾冲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南部的海南岛终年如夏,而北部的黑龙江冬季漫长。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D.地势因素 6.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7.两支科学考察队要考察长江、黄河的水文变化,他们分别沿河而上。你认为他们都要经过的省区应该是………………………………………………………() A.青海、四川 B.青海、西藏 C.西藏、四川 D.西藏、四川 8.关于宝岛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暖湿②东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③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美称 ④台北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岛内第一大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哪三级………………………………………………() A.省、县、乡 B.省、直辖市、县 C.省、县、市 D.省、镇、乡 10.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 ①故宫②胡同③四合院④长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因为它们…………………() ①耐寒②对牧草的需求不大③能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④能适应低气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A.长江B.珠江C.松花江D.京杭运河 13.下列生活场景,不可能在北京人中出现的是…………………………………()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讲解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A、北齐 B、东魏 C、西魏 D、北周 3、和右图人物无关的史实是() A、建立唐朝 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观点 C、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A、坊 B、市 C、瓦肆 D、勾栏 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8、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 才能酿出蜜来。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 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 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一淮河以北)南方(秦岭一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 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 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 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 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2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表现在( ) A、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B、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 2、(2分)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B、C、D、 3、(2分)下列不属于社区的是( ) A、村庄 B、玉城街道 C、杭州市 D、邮局 4、(2分)如果你发现你所在的社区居民在社区内乱倒垃圾,污染了环境,你应该( ) A、装作没看见 B、不闻不问,照常生活 C、搬到别的小区去 D、给社区居民发倡议书,号召大家文明生活,努力改善环境 5、(2分)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A、工业和农业 B、乡村和城市 C、农田和村庄 D、工厂和城市 6、(2分)下列哪项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 A、纺织工业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 7、(2分)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用“”确定方向 ( ) A、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C、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8、(2分)世界上最大的洲是 ( ) A、非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9、(2分)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其领土大部分位于非洲,小部分位于亚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大高加索山脉 D、乌拉尔河 10、(2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1、(2分)下面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组合是 ( )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A.桀B.汤C.纣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A.燕、赵、魏B.韩、赵、魏 C.楚、赵、魏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请认真摸索,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气候 B.民居 C.植物 D.地势 2.内蒙古草原所处的气候带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3.下列属于进展中国家的一组是 A印度、德国B蒙古、中国 C日本、朝鲜D俄罗斯、法国 4.东帝汶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于2002年5月独立,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要紧标志是A 拥有领土 B 拥有居民 C 拥有主权 D 拥有军队 5.你认为洪涝地区进展绿洲农业的最首要条件是 A.劳动力 B.热量 C.水源 D.肥料 6.你认为下列条件中,①降水丰沛②政府支持③人口太多④山势平缓,属于元阳开发梯田有利条件的是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填充题:请填上令人中意的答案,你一定能行。 7、写一写你家乡所在的一、二、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 省(自治区、市)县(市、自治县)乡(镇、区) 8、探寻某一事物的历史,就要搜集与其相关的资料,包括资料、 和资料等。 三、连线题: 9、阅读下面三人谈话,你认为他们分别表示的区域联系用线连起来。 (1)“下个月我们艺术团要去新疆演出。”A物质交流 (2)“喂!谢老总吗!我们那个地点需要20000 B信息交流千克山东苹果,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3)“喂!是嘉兴宾馆吗?我想预定一个房间。”C文化交流 四、读图题: 10、读右图,填出下列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1)A 洲、B 洲、 C 洲、 D 洲。 (2)E 洋、F 洋、 G 洋。 五、观看题: 11、观看亚洲地势图(课本第29页),假如你沿东经80度,从南往北穿越亚洲大陆。 记录观看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就是今天的() A.西藏B.蒙古C.新疆D.云南 2 . 自古以来,中央就注重对地方的管理,我国现行的县制和省制分别开始于 A.春秋战国,秦朝 B.秦朝,唐朝 C.秦朝,元朝 D.春秋战国,元朝 3 . 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D.便利南北交通 4 . 马克·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 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宗 5 . 岳飞的《满江红》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匈奴”代指当时哪个少数民族A.女真B.匈奴C.契丹D.党项

6 . 元朝最著名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元曲,元曲作家群星璀璨。以下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白朴 B.郑光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 7 . 下列古诗中属于“诗仙”代表作的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8 . 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9 . 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瓦子盛行主要是因为()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农民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D.士大夫的提倡 10 . 小强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切入点可供其选择的是()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各单元练习卷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接近的大洲是( B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达西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浙、粤、桂 3.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余千米,陆上领国有( C ) A .11个 B. 18个 C .14个 D .6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 D ) A.省、市、县三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C.省、地、县三级 D.省、县、乡三级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6.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我国人口分布的著名地理分界线是( C ) A.秦岭—淮河连线 B.漠河—腾冲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 8.下列省区中,分布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C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贵州

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D.地势西高东低 10.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有( D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B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约6—7月多阴雨天气的是( A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C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4.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A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5.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主干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主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观点:原始社会是最早的人类社会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观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社会性质:原始社会 主要代表:北京人——群居(早期的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氏族 远古居民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用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观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从河姆渡、半坡开始 黄河流域居民代表:半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居民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原始农耕居民工具:磨制石器 (原始农耕文化特征)共同点手工业:制造陶器(半坡彩陶) 生活方式:定居(半坡—半地穴式,河姆渡—干栏式) 第3课华夏之祖 观点:黄帝的发明创造为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组织形式:群居——氏族——部落 炎帝 部落首领黄帝炎黄结成部落联盟——华夏族 蚩尤 人文初祖——黄帝(炎黄子孙) 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观点: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立)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观点:农业为主的社会,灿烂的青铜文明 建立者: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 夏朝:朝代特点:(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夏商西周的兴亡商朝:建立者:汤 迁都:盘庚迁都到殷 朝代特点: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观点: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农牧业发达(出现五谷、青铜农具) 社会生产畜牧业:今天家畜、家禽主要品种出现 手工业青铜器制造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 陶瓷业、玉器制造业 社会生活——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春秋时期——奴隶社会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 观点: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测试卷答案完整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测试 卷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 A、都生活在同一居民区 B、彼此利益相关,交往比较密切 C、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D、对所在区域有某些共同的看法 2、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确定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它们的字母代号分别是(D) A、NSEW B、SNWE C、SNWE D、NSWE 3、下列不属于 ...地图三要素的是(C) A、比例尺 B、图例和注记 C、地图说明 D、方向 4、在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你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从你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应为(D) A、60千米 B、6000千米 C、600千米 D、6千米 5、如果你要绘制一幅你所在的小区的地图,用下列哪种比例尺,可使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最为详细(B) A、1:5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C、二十万分之一 D、1:45,000 6、图例“◎”通常表示的是(A) A、首都 B、城市 C、湖泊 D、山峰 8、村落、城镇属于(B)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虚拟社区 9、居委会管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这是社区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10、下列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信息交流的是(B) A、杭州的西湖藕粉销往海外 B、教师通过《历史与社会教学网》下载教学资源,交流教学心得 C、山东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 考 … 姓 … 班 订 年 … 学 … … … … … … … … … 号 … … … … … … 名 线 … … … … … 级 … … … … … … 级 … 装 … … … … … … … 校 … … … 2018 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 时量: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朱元璋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 “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 .北京 B .杭州 C .洛阳 D .南京 3.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 A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B .加强对吐蕃的管理 C .兴建佛寺 D .传播佛教 5.历经了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戚继光 6.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 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 筒车模型 ④ 罗 盘针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杜甫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人们将他的这些诗称为 A .诗史 B .史诗 C .诗圣 D .诗仙 8.2010 年是中印建交 60 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 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A .鉴真 B .玄奘 C .张骞 D .郑和 9.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 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0.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11.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时期。 A 、魏晋南北朝 B 、隋朝 C 、两宋 D 、明清 12.宋朝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在泉州设立了专门机构,该机构是( ) A 、都护府 B 、市舶司 C 、宣政院 D 、理藩院 13.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 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是( )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杰出代表人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契丹——尺带珠丹 B 、吐蕃——松赞干布 C 、女真-—--阿骨打 D 、西夏——元昊 15.“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 、北宋与辽 B 、北宋与西夏 C 、南宋与西夏 D 、南宋与金 16.林升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A.南朝 B.陈 C.北宋 D.南宋 17.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这主要反映了 A .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城市娱乐场所的发展 C . 城市人口的增加 D .城市管理的混乱 18..宋真宗时,益州 16 家富户,经政府许可,共同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纸币最早是出现在哪个朝代?哪个地区? A .北宋 东京 B .北宋 四川 C .南宋 临安 D .南宋 广州 19. 继承并发扬豪放词风,最突出的内容是表现抗金御敌、收复中原雄心壮志的应是 A .苏轼的词 B .李清照的词 C .辛弃疾的词 D .关汉卿的元曲剧本 20.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 A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 .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 (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2019年中考考试细则历史与社会(20181113晚上)

2019年中考考试细则修《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生活的时空 (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主要岛屿、半岛、海峡、运河的位置和各大洲界线,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说出世界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和山脉的位置,说明不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主要河流湖泊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知道河流湖泊对人类的影响。 4.判读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举例或根据所给材料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名称,在地图中指出其分布情况。 (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6.描述世界上一些典型区域(平原、山区、水乡、草原、沙漠、城市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特点。根据材料,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7.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位置、重要邻国、濒临的海洋、主要的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台湾海峡。举例说明位置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我国大陆海岸线的特点,能举例说明海洋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8.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识记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知道我国人口数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的位置,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9.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天山、秦岭、南岭、台湾山脉、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的位置。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说明不同地形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0.判读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运用地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突出特点之一。描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举例或根据材料说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1.根据地图说出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点和主要支流。列举并分析黄河开发、治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近年来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现状。了解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 1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范围,知道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从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比较南北方的差异。 (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13.了解地图的基本种类。认识最常用的图例。掌握从各种不同的图表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14.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及其变化,感受区域的发展。知道不同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理解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模拟试卷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题1分;17-25题,每题2分,共34分) 1、同学们一定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吧!其中有一个福娃的原型来自于我 国西部的一种羚羊,是我国极珍贵的保护动物,你知道它来自于哪里吗?()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2、有这样一幅对联“朝北坐南吃西瓜,皮向()甩,瞻前顾后看《左传》,书往 右翻。”请运用定向法的知识将该对联补完整。() A、北 B、西 C、南 D、东 3、七大洲中,面积与中国面积最接近的是(B) A、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在那里设立了(D) A、中央直辖市 B、省 C、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5、生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 自然因素是(A)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植被 6、在东部季风区,习惯上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A) A、秦岭——淮河 B、长江 C、黄河 D、长城一线 7、李明向远在英国的朋友彼得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时这样说“我们这里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李明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的。(C) A、阴晴和风雨 B、天气和降水 C、降水和气温 D、冬季和夏季 8、下列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是(C) A、上海市 B、北京市 C、重庆市 D、天津市 9、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差异很大,下列现象属于东部地区的是(D) A、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水资源短缺 C、气候干旱 D、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广 10、关于我国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我国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C、我国地势使我国的主要河流流向自东向西流 D、我国地势低平,造成水力资源缺乏 1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丘陵的是() A B C D 4、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 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B)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2008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前365年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春秋时期率先起来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5、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晋国B.齐国 C.鲁国D.卫国 6、今天汉字的源头是 A.甲骨文B.金文 C.大篆D.小篆 7.陈胜、吴广起义军在何地建立政权 A.渔阳 B.巨鹿 C.陈 D.大泽乡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0、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能否直立行走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制造工具 11、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环境优美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14、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 B、魏 C、齐 D、燕 15、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 B、李悝 C、诸葛亮 D、李冰 16、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粟的朽粒 B.菜籽 C.人面鱼纹陶盆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17、利用牛来耕作的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 A.商 B.周 C.春秋D.战国 18、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19、御史大夫在秦朝分管 A、军事 B、政事 C、监察 D、民政 20、“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最早在什么时候结束? A 、秦朝 B、商朝 C、汉朝 D、西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2、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必背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1.(1)元谋人、北京人(天然火)、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位置(书本P46) 2.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帝(神农氏)的主要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集市。(2)黄帝(轩辕氏)的主要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及文明成就(书本P28) 中国: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蛋壳黑陶杯古印度: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星期制度古埃及:金字塔、太阳历、分科治病 4. 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1)找出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书本P50) (2)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治特色:雅典——民主,斯巴达-尚武、专制 (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2世纪成为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人的小澡盆”-地中海 5. 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首都巴格达,政教合一,唐朝与其同时代 6.世界三大宗教 (1)西周分封制:基础是——宗法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西汉推恩令和监察制度(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和科举制:(是隋朝建立,唐朝时完善的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4)元朝的行省制度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的版图 8.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唐朝-筒车和曲辕犁;宋元-秧马和占城稻 9.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影响——秦朝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影响) 内容: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贵族通婚,推行汉人的官制和礼法。 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10.秦朝、汉朝、唐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2)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3)唐朝繁盛的表现: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局面。 ①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②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③协调君臣和君民之间的关系 B、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①农业:曲辕梨和筒车②手工业:唐三彩 ③商业: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珠宝业成为长安的第三大产业。 C、社会开放,文化繁荣。①社会风气:中西互通,胡汉交融。②中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③文化繁荣:唐诗;道教;“颜体”;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等。④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 11. (1)丝绸之路(书本P99)新疆(喀什——深圳的对口经济特区)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最远到达大秦即古罗马) 往来的商品:中国的丝绸、铁器、陶瓷、漆器;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历史地位和作用:1)沟通了亚洲和欧洲 2)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2)京杭大运河(P101) ①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中心在:洛阳,起止点: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自北往南有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③作用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b、南粮北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2.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辽的澶渊之盟) 宋并立的政权: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南宋并立:金—女真族,元朝-蒙古族 13. (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东汉蔡伦改造)、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南针(宋朝运用与航海事业);②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2)棉纺织技术:元代——黄道婆,教松江人民棉纺织技术《清明上河图》北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