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病例分析并文献综述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病例分析并文献综述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病例分析并文献综述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061-206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2677/acm.2020.109309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病例分析并文献综述

程涵蓉*,魏永莉,温申萍,林少芳,唐玉鸣,郑水霞,杨汉芸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医学中心,广东深圳

收稿日期:2020年8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2日

摘要

目的:探讨上气道阻力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29例诊断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并对上气道阻力综合征——非缺氧性睡眠呼吸紊乱进行文献综述。结果:临床上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不足,UARS的诊断经常被忽视。结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AR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一样,都是睡眠中的异常呼吸。UARS综合征的定义是为了识别“OSAS”未涵盖的病理,使医护人员更早地认识到疾病的病理,并对睡眠呼吸紊乱(SDB)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SDB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演变,最后导致OSA。如何更早地认识到UARS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问题,并了解预防其向OSA的发展的措施,这才是最重要的。临床上应加强对非缺氧性睡眠呼吸障碍(NHSDB)的认识。

关键词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非缺氧性睡眠呼吸障碍,吸气流量限制

Cas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Hanrong Cheng, Yongli Wei, Shenping Wen, Shaofang Lin, Yuming Tang, Hanyun Yang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Received: Aug. 31st, 2020; accepted: Sep. 15th, 2020; published: Sep. 22nd, 2020

*通讯作者。

程涵蓉 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Methods: From August 2019 to March 2020, 29 patients diagnosed as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were analyzed and literature review was carried out on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non-hypoxic sleep disorder of breathing in the Sleep Medical Center of Huyan Institute of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Results: The clinical understanding of sleep dysp-nea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diagnosis of UARS is often neglected. Conclusion: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UARS) a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has been described as ab-normal breathing during sleep. The definition of UARS syndrome was aimed at recognizing pa-thology not covered by ‘OSAS’. It was aimed also at pushing specialists to recognize pathologies earlier and to elicit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al features of sleep-disordered-breathing (SDB). UARS leads to OSAS with aging. However, the real issue is to recognize the problems leading to the co-morbi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much earlier, and to understand what can be done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co-morbid OSA. The recognition of non-hypoxic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NHSDB) is a step in this direction. Keywords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Non-Hypoxic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Inspiratory Flow Limitation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Guilleminault 等人在1970年代研究儿童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时观察到,在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中,有短的(1~3秒) alpha (7~9 Hz)的觉醒,使用食管压力探针或PES 测量发现在此之前有3~20秒的胸内压升高[1]。后来发现,这些觉醒与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无关,但患者在PSG 期间常表现出呼吸努力增加,吸气流量受限(IFL),并经历明显的日间症状和发育障碍[2],被描述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ARS)。这些病人不同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UARS 患者比OSA 患者更年轻、更瘦、合并症更少[3]。UARS 患者与OSA 患者一样经历着睡眠质量欠佳和白天嗜睡,还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心身和精神疾病(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UARS 患者的觉醒明显与Pes 所见的事件相关,然而,这些事件不被传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定义(AHI)视为“可评分事件”。睡眠呼吸障碍已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同义词,在过去的45年中,由于临床上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不足,UARS 的诊断经常被忽视。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们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29例诊断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20例新诊断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患者,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患者。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包括CVD 和代谢性疾病及药物史。用Epworth 嗜睡量表对每位患者进行嗜睡评定。

Open Access

程涵蓉等2.2. 研究方法

多导睡眠监测评估通过计算机化系统(Alice 6)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夜诊断性多导睡眠描记术(PSG),记录脑电图,眼电图,颏下肌电图(EMG),双侧胫骨前肌电图,心电图,通过电感容积描记法进行的胸壁和腹壁运动,通过鼻压传感器测量,并辅以口腔热敏电阻器,脉冲血氧计,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标准[4],多导睡眠描记记录在30秒内对睡眠,呼吸和氧合进行评分。

3. 结果

20名UARS患者中,均无糖尿病、神经肌肉病和传代谢病等,其中女性11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31岁,平均BMI 21.8,均不超重或肥胖;都日间有过度嗜睡症状,平均ESS 13.5;呼吸紊乱指数在正常范围,平均AHI (2.67次/小时);无夜间低氧血症,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92.4%);RERAs的次数≥ 5,EEG觉醒指数> 10/h,平均觉醒指数20.7次/小时,均无夜间低氧血症。鼻导管测定吸气气流波形,存在平台呼吸波形。

4. 讨论

因UARS患AHI指数正常,无夜间低氧血症,许多临床医护工作者容易忽视UARS的诊断。但UARS 患者日间嗜睡症状明显,EEG觉醒指数> 10/h,鼻导管测定吸气气流波形:部分塌陷的上气道类似于Starling阻力器,在一定范围内,吸气气流可随呼吸努力增加导致的驱动压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水平即使呼吸努力增加,吸气气流也不会再增加,则气流波形出现平台。平台呼吸波形提示患者存在IUAR。20名UARS患者中,有的在外院行PSG检查,结果提示正常的,因患者打鼾,白天症状明显,到我院复查PSG,在我院诊断上气道阻力综合征。ASDA制定的UARS的诊断标准为有与OSAS相同的症状且每小时睡眠中RERAs的次数≥ 5次[5]。如果不能明确证实有IUAR,下列特征的存在提示可能为UARS [6]。主要特征:1) 临床主诉有过度嗜睡;2) EEG觉醒指数> 10/h;3) 呼吸紊乱指数< 5次/h睡眠。次要特征:1) 临床主诉有打鼾;2) 在EEG觉醒前打鼾强度增加;3) 存在与EEG觉醒相关的气流受限;

4) 进行nCPAP试验性短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AHI”——每小时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的次数,是用来衡量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随着临床认识的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迅速增长,AHI评分已成为“健康睡眠”的标志。然而,如果只关注AHI,而忽略导致EEG觉醒的增加或持续呼吸努力,我们就忽略了UARS,也就忽略了导致慢性症状的原因。目前的评分系统不能识别UARS。

4.1.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UARS在PSG上定义为AHI < 5且血氧饱和度最低点等于或大于92% [7]。UARS患者表现为呼吸时上气道气流阻力逐渐增加,并与睡眠觉醒相关。Guilleminault等人发现,在与潮气量突然但有限的减少(即睡眠期间上气道阻力的异常增加)相关的一到三次呼吸限制中,经常可以观察到觉醒[8]。UARS患者主诉慢性疲劳,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片段化,无明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而有睡眠起始和维持性失眠。在1995年至1998年间对94例UARS患者进行的长达4.5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他们被误诊并被不适当的管理[9]。在这项研究中,没有一个受试者接受适当PAP疗法。然而,在随访中,这些患者的初始症状(疲劳,失眠,焦虑,抑郁,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的加重,并且应用了对症药物而没有解决根本原因。为了更好地区分UARS和OSAS,研究强调了两种综合征在主诉和症状上的差异,UARS更多见于绝经前妇女,较少打鼾,更多主诉“日间疲劳”,睡眠不好,工作表现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问题,非特异性肌肉疼痛和情绪综合征。

程涵蓉等

4.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在1990年和2000年早期,研究集中在打鼾对OSA发展中的作用[10] [11]。这些研究强调OSA是在打鼾后数年才出现的。Friber等人根据上气道(UA)肌肉的组织学和神经生理学研究,提出OSA是“打鼾”

的结果[12]。这些研究表明,OSA患者存在局部多发性神经病变,涉及支配UA的小的感觉和运动纤维,特别是舌肌。最有趣的发现是非常小的感觉纤维的参与,这些纤维可能作为“受体”将信息传递给“脑干控制区域”,从而导致UA肌肉在吸气的作用下收缩。Nguyen等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气脉冲刺激咽部和喉部,证实了Friberg等最初报道的神经生理学发现,并指出在慢性大声打鼾者中,不仅咽部的感觉反应受到干扰,而且会厌反射也受到干扰[11]。慢性打鼾患者对振动和温度的敏感度逐渐降低,并伴有肌肉组织肥大的局部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这是由Nguyen等人在2005年发现病变的严重程度与OSA的严重程度相关。在腭部和后咽部的活检中,有证据表明神经源性病变与上气道传入感受器对塌陷反应的钝化有关[12]。相反,研究中的UARS患者维持与对照组相似的正常UA感觉反应,因此不会出现OSA患者受损的UA反射[10]。

UARS患者睡眠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UA的阻力增加而引起的感觉运动环路的持续异常刺激。

对OSA、UARS和对照受试者的睡眠结构和睡眠脑电图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在UARS患者的睡眠结构中,除了NREM唤醒外,还有其它明显的变化。他们的慢波睡眠减少,睡眠开始后的清醒时间增加。有几项研究支持这种结论:循环交替模式(CAP)评分系统的使用表明在NREM睡眠期间A2型模式增加,而OSA呈现更多的A3相模式,这与AASM定义的“EEG唤醒”相似[13]。在CAP和UARS的研究中,CAP率也被显示与白天的嗜睡症状相关[14]。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试者组在总睡眠时间内的功率密度存在明显差异,UARS患者在慢alpha-EEG (7~9 Hz)和delta波段的功率密度均高于OSA患者和对照受试者[8]。这些发现表明,尽管EEG睡眠模式持续存在,但仍有持续的觉醒(增加alpha功率),并努力重新强化睡眠(delta功率) [15]。这一“唤醒”机制刺激增加的发现被推断是维持开放的UA的原因:在睡眠过程中有异常UA抵抗的倾向,但会触发“警觉回路”,如alpha (有时也是beta)功率增加所示,并导致没有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没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从而观察到UARS。这种异常的皮层受累可能是睡眠期间出现“超唤醒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因。

4.3. 多导睡眠监测识别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早期,因为认为其他技术不准确,食管测压术-PES被用来诊断睡眠呼吸障碍。然而,尽管认识到热敏的不准确性,但随着睡眠实验室数量的增加,热敏电阻的使用在许多地方取代了PES,并且从热敏电阻获得的曲线下降50%和血氧饱和度下降3%~4%的关联被诊断睡眠期间的异常呼吸。现在技术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使用鼻插管和更精确的脉搏血氧计)。Pes允许测量呼吸努力,这是今天在PSG中也很难识别的。

吸气肌,即膈肌/肋骨笼肌活动的测量比热敏提供更好的信息,但少数人使用,并且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校准和使用这些信息[16]。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睡眠界认识到,有必要进一步识别正在发生的没有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但与睡眠中的异常呼吸有关的唤醒。这种认识与大声打鼾的存在有关,但在使用呼吸记录仪和/或Pes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可评分”的呼吸暂停–低通气[17]。打鼾的研究很容易,人们认识到,打鼾可能与EEG唤醒有关,而且通常存在声音的渐强模式,并以巨大的鼾声和3秒或更长的唤醒终止:这种模式被定义为“呼吸事件相关唤醒”或RERA。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不仅使用Pes,而且使用面罩和肺记录仪进行的研究已经证明,睡眠呼吸障碍中存在流量限制,并且呼吸努力的增加,流量限制和EEG唤醒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从而避免了上气道塌陷的发生,并保持了非缺氧状态。然而,尽管它在识别睡眠中的病态呼吸方面非常有用,但该设备很难整夜在患者身上应用,并且只在研究中使用。

程涵蓉等

20世纪90年代末,鼻插管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可以更精确地测量鼻吸气流量曲线[IFL曲线] [18]。此外,吸气流量曲线振幅的降低并不能区分继发于气流受限的膈肌用力的降低或增加。记录吸气肌肉用力和鼻插管的结合,或者使用校准的Pes,是将呼吸努力和气流限制联系起来的方法。最后,用Pes描述了几种模式来识别异常的UA抵抗:“渐强”模式,最常见于N1和N2阶段;“持续持续努力”模式,最常见于N3阶段。虽然Pes能更好地评价这些模式,但鼻插管能更好地识别异常鼻气流。例如,RERA是基于从鼻插管获得的吸气流量曲线的振幅降低来计算的:当鼻流量曲线的振幅与相邻呼吸相比降低了30%并且第二次EEG唤醒大于等于3或更多时,并且氧饱和度没有3%或更多的下降。这样的PSG模式可以让我们发现睡眠时呼吸异常的存在,而没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然而CAP和EEG功率分析显示,皮层对UA抵抗的异常增加不会花费3秒或更多的时间来作出反应,这忽略了UARS患者皮层的异常反应。

目前的睡眠多导睡眠仪,都允许进行比以往更复杂的鼻流量记录,并且允许对记录的信号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吸气流量限制的最低评分标准已经在圣保罗联邦大学的一般人群样本中进行了研究[19]。这是一项对圣保罗市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进行的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共对1048名受试者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对受试者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包括医学评估、问卷调查、7天的体动图检查和一次实验室夜间PSG检查,带鼻导管但不带PES。研究人员使用了文献中的PSG对“气流受限”的定义,证实了该定义的有效性,并首次发现了“气流受限”(即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无氧含量下降3%或4%的受试者)与主诉之间的规范性数据。该研究得出结论,至少30%睡眠时间有气流受限的受试者有与睡眠相关的主诉,并在血液分析中有异常代谢发现[19]。这是第一个给出无呼吸暂停低通气和氧饱和度下降至少3%的病理性呼吸分界点的普通人群研究。

4.4. 迷走张力与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随着睡眠的起始,甚至更重要的是随着快速眼动睡眠,自主神经平衡会发生变化。睡眠起始与交感神经活动的减少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增加有关。在研究心率-HR-血压-BP-和手指体积描记-PPG时,可以遵循自主神经系统-ANS-活动。睡眠中的觉醒与HR,PPG和BP的变化相关联,这可能表明觉醒持续时间少于3秒。然而,自主神经平衡的改变可能并不总是提示皮层的觉醒,睡眠障碍和患者的主诉的原因可能仅提示“自主神经激活”,即局限于脑干反射的障碍,而不经过丘脑门,也不干扰皮层。

睡眠中ANS的变化通常仅在OSA的背景下考虑,即存在至少3秒的EEG唤醒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这样的结合导致交感神经的激活。然而,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刺激迷走神经张力,每次呼吸都没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交感神经功能–去传入神经”。一项针对4409名睡眠障碍患者的日间血压变化的大型研究发现,小部分(2.3%)患者在日间出现异常低血压,并伴有直立不耐受和手脚冰冷,其中98%诊断为UARS [20]。为了更好地了解UARS患者,主要是绝经前妇女,是如何表现为低血压和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症状的,对49例经PES诊断的UARS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根据Hilbert-Huang-Transform进行逐次呼吸研究,探索在吸气流量受限期间观察到的自主神经系统变化[21]。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在吸气流量受限的情况下被证实的,与呼吸努力增加和极短的EEG睡眠中断相关联。这些通常持续很长时间的呼吸变化对血氧饱和度(常见的交感神经激活剂)没有或非常有限的影响[21],这解释了在一些UARS患者中观察到的白天症状的存在。

4.5. 普通人群中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和气流限制的患病率

圣保罗联邦大学的流行病学研究涉及1048名受试者,研究了这个问题。本研究明确了“气流限制”的PSG模式,基于他们的群体计算出30%的夜间睡眠时间用于判断吸气流量限制的点。他们计算15%的样本符合他们定义的“UARS”[19]。这些研究人员还报告,基于年龄,OSA和UARS的分布非常不同。

程涵蓉等

年轻受试者多有UARS,而OSAS多未见,随着年龄的增长,UARS少见,OSAS多见。从UARS向OSA 的转变发生在40岁左右:在20~29岁时,31%的受试者出现UARS,而只有7.4%的受试者出现OSAS,但在60~69岁时,只有5.5%的受试者出现UARS,62%的受试者出现OSA。40岁时,UARS的患病率为

24.6%,OSAS的患病率为24.2%。由于这不是一项纵向研究,他们只能提示一个病理过程。一项观察相

隔约5年的两个不同点的研究表明:大多数UARS患者(通常是年轻人)尽管向医生提出了临床症状,但通常没有接受治疗,并且临床上症状加重,但只有少数患者在重复PSG后诊断为OSAS [9]。

在出生时和生命的最初几年中,许多人已经有导致睡眠中异常呼吸的因素的迹象。认识到这些因素可以更早的治疗和避免问题的加重。在临床实践中,许多人至今仍未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早期征兆,UARS 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睡眠中的异常呼吸”,并将其从OSA和AHI的区分开来。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领域更早地认识到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加重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只认识到OSA,并将重点放在OSA的治疗上。

5. 结论

多年来,人们只关注“缺氧–睡眠–呼吸紊乱-H-SDB”,导致了对“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非常有限。对于许多人来说,SDB很早就开始了。现在应该认识和治疗“非缺氧性”SDB,以避免健康问题的进一步演变和可能的缓慢加重。关键问题是适当地监控许多变量,并知道如何给它们打分。任何治疗研究都应该包括对睡眠期间适当的鼻呼吸的评估,因为恢复正常的鼻呼吸是成功治疗结果的唯一指示。目前需更好地定义“气流受限”。在儿童中,已经发现“打鼾”而不是OSAS,与学习、记忆和行为异常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Guilleminault, C., Tilkian, A. and Dement, W.C. (1976) The Sleep Apnea Syndromes.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 27,

465-48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146/annurev.me.27.020176.002341

[2]Guilleminault, C., Stoohs, R., Clerk, A., Cetel, M. and Maistros, P. (1993) A Cause o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The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Chest, 104, 781-78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378/chest.104.3.781

[3]Guilleminault, C., Black, J., Palombini, L. and Ohayon, M. (2000)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Patients. Sleep Medicine, 1, 51-5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16/S1389-9457(99)00011-8

[4]Gold, A.R., Dipalo, F., Gold, M.S and Daniel, O. (2003)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Upper-Airway-Resistance-Syndrome:

A Link to the Functional Somatic Syndromes. Chest, 123, 87-9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378/chest.123.1.87

[5]Listed, N.A. (1999) 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in Adults: Recommendations for Syndrom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Clinical Research. Sleep, 22, 662-68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93/sleep/22.5.667

[6]Wheatley, J.R. (2000)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of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Sleep, 23, S193-S196.

[7]Bao, G. and Guilleminault, C. (2004)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One Decade Later. Current Opinion in

Pulmonary Medicine, 10, 461-46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97/01.mcp.0000143689.86819.c2

[8]Guilleminault, C., Kim, Y.D., Chowdhuri, S., Horita, M., Ohayon, M. and Kushida, C. (2001) Sleep and Daytime

Sleepiness in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Compared to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European Respi-

ratory Journal, 117, 838-84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183/09031936.01.17508380

[9]Guilleminault, C., Kirisoglu, C., Poyares, A., Palombini, L., Leger, D., Farid-Moayer, M. and Ohayon, MM. (2006)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An Outcome Study 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40, 273-27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16/j.jpsychires.2005.03.007

[10]Guilleminault, C., Li, K., Chen, N.-H. and Poyares, D. (2002) Two-Point Palatal Discri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Chest, 122, 866-87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378/chest.122.3.866

[11]Nguyen, A.T., Jobin, V., Payne, R., et al. (2005) Laryngeal and Velopharyngeal Sensory Impairment in Obstructive

程涵蓉等

Sleep Apnea. Sleep, 28, 585-59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93/sleep/28.5.585

[12]Friberg, D., Gazelius, B., Linblad, L.E., et al. (1998) Habitual Snorers and Sleep Apneics Have Abnormal Vascular

Reaction of the Soft Palatal Mucosa or Afferent Nerve Stimulation. The Laryngoscope, 108, 431-43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97/00005537-199803000-00022

[13]Terzano, M.G., Parrino, L., Chervin, R., et al. (2001) Rules and Recording Techniques for the Scoring of the Cyclical

Alternating Pattern (CAP) in Human Sleep. Sleep Medicine, 2, 537-55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16/S1389-9457(01)00149-6

[14]Guilleminault, C., Lopes, M.C., Hagen, C.C. and Da Rosa, A. (2007) The Cyclic Alternating Pattern Demonstrates In-

creased Sleep Instability and Correlates with Fatigue and Sleepiness in Adults with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Sleep, 30, 641-64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93/sleep/30.5.641

[15]Poyares, D., Guilleminault, C. and Rosa, A. (2002) Arousal, EEG Spectral Power and Pulse Transit Time in UARS and

Mild OSAS Subjects.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13, 1598-160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16/S1388-2457(02)00214-6 [16]Stoohs, R.A., Blum, H.C., Knaack, L., et al. (2005) Comparison of Pleural Pressure and Transcutaneous Diaphragmat-

ic Electromyogram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Sleep, 28, 321-329.

[17]Stoohs, R., Skrobal, A. and Guilleminault, C. (1993) Does Snoring Intensity Predict Flow Limitation or Respiratory

Effort during Sleep? Respiration Physiology, 92, 27-3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16/0034-5687(93)90117-S

[18]Ayappa, I., Norman, R.G., Krieger, A.C., et al. (2000)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Effort-Related Arousals

(RERAs) by a Nasal Cannula/Pressure Transducer System. Sleep, 23, 763-77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093/sleep/23.6.763 [19]Palombini, L., Tufik, S., Rapoport, D., et al. (2013) Inspiratory Flow Limitation in a Normal Population of Adults in

Sao Paolo, Brazil. Sleep, 36, 1663-166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5665/sleep.3122

[20]Guilleminault, C., Faul, J.L. and Stoohs, R. (2001)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Hypo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64, 1242-124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1164/ajrccm.164.7.2011036

[21]Lin, C. and Lo, M.T. (2017) Guilleminault C Exploring the Abnormal Modulation of the Autonomic Systems during

Nasal Flow Limitation in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by Hilbert-Huang Transform. Frontier Medicine, 4, 16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99475388.html,/10.3389/fmed.2017.00161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4)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于布为马武华左明章田鸣(负责人)朱也森李士通吴新民高学(执笔人)鲍红光 目录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与分类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与评估 三、建立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四、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五、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规范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减少气道处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于2009年起草和制定了《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在此共识基础上,结合近年困难气道管理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制定了本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基于国情,我们在本《指南》中就以下几点做出强调或创新:1.强调“预充氧”的重要性;2.进一步改良“面罩通气分级”;3.将已预料的困

难气道进一步分为明确的和可疑的困难气道;4.“诱导方式”增加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5强调“喉镜显露分级”作为建立气道方法的依据;6.放宽“紧急气道”定义;7.创新与改良《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图》。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与分类 1.困难气道定义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时或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的一种临床情况。 2.困难面罩通气和困难声门上气道通气 (1)困难面罩通气定义: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 (2)困难声门上气道通气: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由于声门上气道工具(SGA)密封不良或气道梗阻而无法维持有效通气。 (3)面罩通气分级: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1-1)。声门上气道工具的应用可改善大部分面罩通气问题。

麻醉困难气道试题

麻醉困难气道的紧急处理继续教育 1.关于面罩通气,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 B.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 C.1-2级是通过手握气囊阻力、胸腹起伏这两项指标来确定的 D.3-4级是以SPO2是否≥90%来确定 2.关于Mallampati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个? A.Ⅰ级只能看到硬腭 B.Ⅱ级可见咽峡弓、软腭 C.Ⅲ级只能看到软腭 D.Ⅳ级只能看到硬腭 3.以下关于气道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根据麻醉前气道评估情况,将气道分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B.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分为明确的困难气道和可疑困难气道

C.气道也可以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 D.面罩通气困难不一定是困难气道 4.关于产科全麻,说法正确的是? A.产科全麻最严重的问题是全麻药物对新生儿的抑制作用 B.产科全麻最严重的问题是气管插管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C.产科全麻最严重的问题是全麻药物对子宫收缩的抑制作用导致出血增多 D.产科全麻最严重的问题是气管插管失败和反流误吸 5.2014《指南》中就以下内容做出强调或创新,其中不包括哪一项?( ) A.将已预料的困难气道进一步分为明确的和可疑的困难气道 B.“诱导方式”增加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 C.强调M氏分级作为建立气道方法的依据 D.放宽紧急气道的定义 6.人工呼吸的要点没有( ) A、快速吹气以达到效果 B、捏紧患者的鼻子 C、确保胸廓有起伏

精品文档 D、吹气时仍要打开气道 7 打开气道的方法不包括( ) A、压额举颌法 B、压额抬颏法 C、双手托颌法 D、双手抬颏法 8.下列哪种情况禁用鼻咽通气道( ) A、鼻孔粗大 B、凝血机制障碍 C、颅底骨折 D、鼻咽腔感染 E 鼻中隔偏曲

困难气道病例讨论

胸科麻醉困难气道病例讨论郑晖1 苏跃2 【评论】【推荐】【打印】阅读: 2831 次来源: 摘要: 无 病例一: 患者,男,27岁,身高:185cm,体重:97kg。2006年1月因“气短”就医,发现气管内肿瘤,病理诊断为“气管神经鞘瘤”,于外院气管镜氩气刀电烧灼治疗11次后治愈,未继续治疗及随诊。2008年6月复查发现病变复发,气管镜检查发现:于主气管中段右侧壁可见一直径1cm半圆形肿物,表面粘膜可见迂曲血管,肿物质韧,其下方主气管粘膜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常规检查:心电、肺功能、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结果均正常。拟行手术:右开胸探查术。 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 术前15min皮下注射。入室后双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舒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0.5ug/ml,3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mg,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3.0ug/ml,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罗库溴铵80mg,1min后行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清楚,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入声门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将气管导管固定于气管肿瘤上方约5cm处。镜下见气管2/3被肿瘤占据,气管镜可通过;肿瘤表面完整,程半圆形向气管内生长,无蒂。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TV:750ml,RR:12次/min,I/E:1/1.5,PEEP:0cmH2O。旁气流监测呼吸力学参数,Ppeak:18 cmH2O,Pplat:16cmH2O,Compl:54ml/cmH2O,SpO2:99%。在气管镜引导下置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顺利通过肿瘤生长处,将支气管阻塞导管固定于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左侧卧位行右开胸探查。打开胸腔后将支气管阻塞导管气囊内注入3ml气体,行左单肺通气,右肺完全萎陷。呼吸参数除PEEP调整为4cmH2O其他不变。Ppeak:24cmH2O,Pplat:21cmH2O,Compl:71ml/cmH2O,SpO2:99%。暴露气管后在瘤体上方1cm处切断气管。此时将支气管阻塞导管退出,将一根10#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由术者引导放入远侧气管内1cm处,吸痰管外侧端与高频通气机相连接,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RR:130次/min,I/E:1/1,氧气驱动压:0.20Mpa。术中切除包括瘤体在内的4个气管环,长约3cm。气管端端吻合。HFJV持续时间45min,40min 时查动脉血气分析:pH:7.301,PaO2:109.4 mmHg,PaCO2:48.9 mmHg,SaO2:97.5%。气管完全吻合后停HFJV,退出吸痰管,连接麻醉机行双肺通气,TV:450ml,RR:12次/min,I/E:1/2,PEEP:0cmH2O。吻合口无漏气,止血后逐层关胸,于下颌与胸壁处做皮尔森固定,使头颈程前屈位,避免吻合口张力过大。手术结束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MV:6L/min,RR:16次/min,呼之睁眼,拔管返ICU。手术时间:2h30min,麻醉时间:3h。术中出血200ml,尿量:200ml,输入晶体液:1000ml,胶体液1000ml,未输血。术后10d出院,嘱三个月内不能做抬头动作。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马武华邓晓明左明章(负责人)田鸣华震(共同执笔人)李娟冷玉芳易杰高学(共同执笔人)鲍红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家组于2013年起草和制订了《困难气道管理指南》。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近几年来临床知识、技术以及实践の更新,分析汇总了目前最新文献、专家意见、会议评论以及临床数据,修订并整理了2017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简称指南)。临床情况是复杂多变の,任何指南均不能完全涵盖,也非绝对の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参考具体应用。 制定本指南の目の是指导气道管理者正确应对与管理临床中所遇到の困难气道,减少各种相关严重并发症の发生。本指南适用于麻醉科医师或麻醉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麻醉护理与气道管理の医务人员。可应用于除婴幼儿以外の各年龄段の患者。 一、定义与分类 1. 困难气道:经过专业训练の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或二者兼具の临床情况。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の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の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の面罩通气。根据通气の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 3.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仍不能看到声带の任何部分。 4.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intubation,DI):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均需要三次以上努力。 5.困难声门上通气工具(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AD)置入和通气:无论是否存在气道病理改变,有经验の麻醉科医师SAD 置入均需三次以上努力;或置入后,不能通气。 6.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定位困难或颈前有创气道建立困难,包括切开技术和穿刺技术。 7.根据有无困难面罩通气将困难气道又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 (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气。患者能够维持满意の通气和氧合,能够允许有充分の时间考虑其它建立气道の方法。 (2)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患者极易陷入缺氧状态,必须紧急建立气道。

麻醉设备学试题-各章练习题

麻醉设备学习题 第一章麻醉物理学基础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麻醉气体的弥散,正确的叙述是: A.弥散是指气体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移动 B.弥散是指气体从分压低的地方向分压高的地方移动 C.麻醉气体弥散在麻醉诱导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移动,清醒时从分压低的地方向分压高的地方移动 D.麻醉气体弥散在麻醉诱导是从分压低的地方向分压高的地方移动,清醒时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移动 E.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2.下列因素对层流气源通过管道的阻力影响最大的是: A.气体的粘滞性B.气源的速度C.管道的管径D.管道的长度E.压力梯度 3.关于麻醉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和诱导及清醒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也快 B.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慢 C.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缓慢,清醒快 D.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缓慢,清醒也慢 E.溶解度大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也快 4.描述理想流体在重力场中作稳定流动的方程是 A.连续性方程B.泊肃叶方程 C.伯努利方程D.牛顿粘滞定律方程 E.以上都可以 5.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某物质在两相中处于动态平衡时的浓度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B.血/气分配系数小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快 C.血/气分配系数大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快 D.油/气分配系数越大的麻醉药,其麻醉强度越大 E.橡胶/气分配系数大的麻醉药,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也会延迟 6.气管导管和通气道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产生湍流 A、长度短,内径大、内壁光滑、弯度缓和 B、长度短,内径小、内壁光滑、弯度缓和 C、长度长,内径大、内壁光滑、弯度缓和 D、长度短,内径大、内壁粗糙、弯度缓和 E、长度短,内径大、内壁光滑、弯度锐利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病例摘要: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病例摘要: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困难气道

困难气道处理的临床分析 **医院麻醉科*** 困难气道的管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对麻醉医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既不能气管内插管,也不能面罩通气”是每一位麻醉医师的噩梦。近年来,多种新的通气技术应用于麻醉临床,为全麻手术及急救提供了便利。现就我院麻醉科开展的各项困难气道处理技术的操作特点及个人体会作如下分析。 1、光棒引导气管插管 1.1应用原理及范围 光棒是利用颈前软组织透光以及气管位置比食管更靠前更表浅的特性[1]。当光棒和气管导管一起进入声门后,可在甲状软骨下出现明亮光斑,可在光棒引导下置入气管插管。该方法简单易学,成功率高,实用廉价[2](我科光棒为解医生自制),当临床上遇到张口受限、小下颌、牙齿缺损、口腔内出血等困难气管内插管时,光棒具有独特的优势。光棒也可作为常规气管插管的工具。若患者存在上呼吸道解剖异常、颈部肥胖、上呼吸道损伤时慎用光棒。 1.2操作方法 使用前常规检查光棒亮度,并充分润滑光棒和气管导管内壁。然后将光棒插入气管导管内,以灯泡置于气管导管前端约0.5~1cm处为宜,近端折弯60度~90度。插管在患者头侧操作,特殊情况下也可在患者对面或侧面使用。患者去枕平卧,关掉手术间灯光,操作者左手推开患者下颌,右手持光棒从口腔正中线进入,在喉结下方出现明亮光斑后,表明光棒引导的的气管导管已对准声门,将气管导管推入气管内。打开手术间灯光,快速接呼吸机,手控并听诊,以确定气管导管正确插入气管内。操作过程应轻柔,以免损伤口腔内组织及声门。 2、喉罩通气 2.1应用原理及范围 喉罩是常见的声门上气道工具。我院现有的喉罩类型为带套囊型单管喉罩,其插入口腔后依赖喉周围组织作用于喉周套囊的反作用力封闭喉周区域。广泛应用于全麻手术维持通气,已预料及未预料的困难气道,紧急气道及院外现场急救复苏等。在饱胃、咽喉部疾病、肺顺应性降低、张口度小、预计手术时间长患者慎用。 2.2操作方法 使用20ml注射器抽尽囊内气体并检查是否漏气。在喉罩罩囊表面涂润滑剂,操作者位于患者头侧,左手撑开患者上下唇,右手持喉罩沿患者舌背下送达咽部,直至有阻力感,观察有无气流,并适当调整位置,给套囊充分充气,固定后连接麻醉机,听诊患者双肺,以确认喉罩放置位置良好。 3、可视喉镜 3.1应用原理及范围 我院去年引入E.An-Ⅱ一次性电子可视喉镜(天津麦迪安医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可视喉镜是一种采用视频芯片,以光学成像为基础的喉镜,其附带的监视器可以显示声门。传统的喉镜是直视下气管插管,当患者的下颌空间较小或者舌体过大,舌体不能完全被推入下颌空间,从而不能获得有效直线视野,出现插管困难的概率高,可视喉镜相当于将操作者的眼镜前移至喉镜片尖端附近,操作者拥有弯曲的视线,操作成功率大大提高。因其操作时头颈部后仰幅度较小,可应用于头后仰受限,颈椎损伤的病例。再者其配套镜片为一次性使用,用于传染

麻醉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麻醉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A型选择题(单选题10×2分) 1.男性,60岁,胰十二指肠切除后5天发生胰痿,出现呼吸深快。查体:面部潮红.心率110次/分,血压12/8kpa(90/60mmhg)。腱反射减弱,血气分析: PaCO2(28mmHg),BE-15mmol/L。该病人酸碱失衡诊断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伴代偿性低C02血症 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2.下列哪项不是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特点() A.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 B.可增加功能余气量 C.可降低肺顺应性 D.可减少肺内分流 E.可增加胸内压,使心排血量减少 3.开胸手术时若病人仍保留自主呼吸,下列病理生理改变哪项不对() A.反常呼吸 B.纵隔移位 C.纵隔摆动 D.通气/血流比值增加,致肺内分流 E.心排血量降低 4.全麻病人侧卧位时上下侧比较肺内气血分布正确的是() A.下肺血流多、通气少 B.下肺通气多、血流少 C.下肺血流多、通气多 D.上肺通气多、血流多 E.上肺血流多、通气少 5.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排血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快速充盈期缩短 B.减慢充盈期缩短 C.等容收缩期缩短 D.减慢射血期缩短 E.心房收缩期缩短 6.依托咪酯不宜用于() A.老人、儿童 B.心功能不全 C.肝功能不全 D.肾功能不全病人长期镇静 7.下列5个心脏功能指标中反映左心前负荷的指标是() A.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 B.心室dp/dt C.肺小动脉楔压(PAWP)? ? D.左室收缩压(LVPs)? ? E.动脉收缩压(Aps)? ? 8.老年人吸入麻醉药的MAC与年轻人相比() A.增大? B.减小 C.与吸入麻醉药的性质有关 D.与老年人的胖瘦有关 E.与老年人的肺功能有关 9.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经膀胱冲洗病人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癫痫样发作的可能原因为()? ? A.麻醉药过量? B.低钠血症? C.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D.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E.以上都不是 10.老年病人脊麻的特点是() A.起效慢、扩散广 B.起效快、扩散广、作用维持短 C.起效快、扩散广、作用时间长 D.起效快、扩散范围小 E.起效慢、扩散范围狭小 二.B型选择题(10×1分) A.左向右分流 B.右向左分流 C.无分流 D.左向右向分流同时存在 E.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困难气道病例讨论

胸科麻醉困难气道病例讨论 【】【】【】阅读: 2831 次来源: 摘要: 无 病例一: 患者,男,27岁,身高:185cm,体重:97kg。2006年1月因“气短”就医,发现气管内肿瘤,病理诊断为“气管神经鞘瘤”,于外院气管镜氩气刀电烧灼治疗11次后治愈,未继续治疗及随诊。2008年6月复查发现病变复发,气管镜检查发现:于主气管中段右侧壁可见一直径1cm半圆形肿物,表面粘膜可见迂曲血管,肿物质韧,其下方主气管粘膜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常规检查:心电、肺功能、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结果均正常。拟行手术:右开胸探查术。 术前用药:阿托品:术前15min皮下注射。入室后双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舒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ml,3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mg,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ml,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罗库溴铵80mg,1min后行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清楚,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入声门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将气管导管固定于气管肿瘤上方约5cm处。镜下见气管2/3被肿瘤占据,气管镜可通过;肿瘤表面完整,程半圆形向气管内生长,无蒂。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TV:750ml,RR:12次/min,I/E:1/,PEEP:0cmH2O。旁气流监测呼吸力学参数,Ppeak:18 cmH2O,Pplat:16cmH2O,Compl:54ml/cmH2O,SpO2:99%。在气管镜引导下置入Coopdech 支气管阻塞导管,顺利通过肿瘤生长处,将支气管阻塞导管固定于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左侧卧位行右开胸探查。打开胸腔后将支气管阻塞导管气囊内注入3ml气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本)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2)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5级:病情危重、频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 2、颏甲距离:指在颈部完全伸展从下颌骨下缘到甲状软有切迹的距离。 3、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4、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5、喉痉挛: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6、术中知晓:是指病人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7、大量输血:通常为24小时内输入一倍或以上的全身血容量;3小时内输入50%全身血容量和需要输血>150ml/min。 8、体外循环:又称心肺转流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出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并排出一氧化碳,再将氧合后的血液经人工心脏泵入体内动脉系统。 9、高危妊娠:妊娠期某些病理因素,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安全或导致难产,称为高危妊娠。 10、阻塞性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而引起严重打鼾甚至呼吸暂停(中止10秒以上)为特征的症候群。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简单床旁测试病人肺功能的方法,包括屏气试验、吹气试验、吹火柴试验。 2、目前常用的肌松药有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等。 3、对第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施行手术时应考虑安装起搏器,对心胸比值>0.7的病人应视作高危病人。 4、麻醉选择总的原则是在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寰枕关节活动度是否影响头颈前倔后伸,对插管所需口、咽、喉三轴线接近重叠的操作至关重要。

麻醉学试题及答案(三)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ASA4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 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 2、基础麻醉:应用全麻药使病人入睡但麻醉程度尚不足以施行手术或有创操作,称为基础 麻醉。 3、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 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4、局麻药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 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5、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 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6、异常广泛阻滞: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但并非是全 脊麻,阻滞范围虽广,但仍为节段性,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甚至低腰部神经功能仍保持正 常。 7、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减低、PaO2低下、PaCO2 升高。 8、中心静脉压: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正常值为 5~12cmH2O。 9、眼心反射: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 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0、门脉高压症:门静脉压力超过25cmH2O(2.45kPa)时可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 门脉高压症。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阿曲库铵的代谢和排泄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主要通过非酶

病例讨论

前言 在病理学实习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并加强与临床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网络课程适当安排临床病例讨论(CPC),为了做好临床病例讨论,请注意以下问题: 1、课前预习:课前应抽出一定时间预习病例,熟悉病例内容并了解讨论要求,温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归纳分析:在详细阅读了病例资料后,应首先将有关资料按系统归纳分类,按病程划分阶段,明确病变在何系统,如患有多系统疾病应分清主次,看哪种疾病为主要疾病和原发性疾病,哪种疾病为继发性病变,哪种为合并症。对于复杂病例,需联系病理与临床、大体与镜下、经过与进展等多方面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3、初步诊断:经过上述归纳分析最后做出初步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除确定疾病名称外,还应进一步分型,即确定疾病的类型、阶段,以提示病变的特征(类型)和进展(分期)。如患者已死亡,还应对死因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可将临床病例讨论方法归纳为“归系统、抓重点、找联系、看发展、细鉴定、定诊断”,最后还要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以修正和充实自已的认识,积累经验,为以后临床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 病例1 A. 3171男性42岁 因骑车不慎跌倒,右小腿肿痛,急诊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长靴形石膏固定后,回家卧床休息。此后小腿肿痛无明显缓解。于伤后2周右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去医院复查,拆除原石膏并重新固定包扎,但肿胀仍进行性发展至大腿,因胀痛难忍,再次急诊,未得明确诊断。留察4天后坐起吃饭时突然高叫一声,当即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困难气道

学习内容: 一、困难气道定义。 二、气道评估方法。 三、困难气道处理步骤。 (上 因此, 1) 改良的Mallampati 分级Mallampati 提出的一个简单的气道评估,后经Samsoon 和 Young 的修改补充,成为当今临床广为采用的气道评估方法。病人坐在麻醉科医师的面前,用力张口伸舌至最大限度(不发音),根据所能看到的咽部结构,给病人分级。 分级观察到的结构

I 级可见软腭,咽腭弓,悬雍垂 II 级可见软腭,咽腭弓,部分悬雍垂 III 级仅见软腭 IV 级看不见软腭 2) 以上, 3) 4) 寰椎关节的伸展寰椎关节的伸展度反映头颈运动的幅度,伸展幅度愈大就愈能使口轴接近咽轴和喉轴,在颈部屈曲和寰椎关节伸展的体位下最易实施喉镜检查。检查方法:让病人头部向前向下使颈部弯曲并保持此体位不动,然后请病人试着向上扬起脸来以测试寰椎关节的伸展运动。寰椎关节伸展运动的减少与困难插管有关。正常值从C4到C1渐增,C1-C2伸展度为25度,寰枕关节伸展度达35度

5) 喉镜检查(laryngoscopic view grading system) Cormack 和Lehane 把喉镜检查的难易程度分为四级。 分级体征 I 级可见全声门 II 级可见后半部分声门 IV IV 6 7 上述的评估方法对预测困难气道有一定帮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气道。通过麻醉前评估发现有困难气道的患者属于已预料的困难气道,麻醉前评估未发现气道问题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仍有发生困难气道的可能,这类患者属于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全麻诱导后易发生急症气道,应有准备。 四、推荐的困难气道工具

麻醉困难气道试题

麻醉困难气道得紧急处理继续教育 1、关于面罩通气,以下哪个说法就是错误得? A、根据通气得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 B、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 C、1-2级就是通过手握气囊阻力、胸腹起伏这两项指标来确定得 D、3-4级就是以SPO2就是否≥90%来确定 2、关于Mallampati试验,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哪个? A、Ⅰ级只能瞧到硬腭 B、Ⅱ级可见咽峡弓、软腭 C、Ⅲ级只能瞧到软腭 D、Ⅳ级只能瞧到硬腭 3、以下关于气道得说法,哪项就是错误得? A、根据麻醉前气道评估情况,将气道分为已预料得困难气道与未预料得困难气道 B、已预料得困难气道分为明确得困难气道与可疑困难气道

C、气道也可以分为非紧急气道与紧急气道 D、面罩通气困难不一定就是困难气道 4、关于产科全麻,说法正确得就是? A、产科全麻最严重得问题就是全麻药物对新生儿得抑制作用 B、产科全麻最严重得问题就是气管插管造成得血流动力学波动 C、产科全麻最严重得问题就是全麻药物对子宫收缩得抑制作用导致出血增多 D、产科全麻最严重得问题就是气管插管失败与反流误吸 5、2014《指南》中就以下内容做出强调或创新,其中不包括哪一项?( ) A、将已预料得困难气道进一步分为明确得与可疑得困难气道 B、“诱导方式”增加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 C、强调M氏分级作为建立气道方法得依据 D、放宽紧急气道得定义 6、人工呼吸得要点没有( ) A、快速吹气以达到效果 B、捏紧患者得鼻子

C、确保胸廓有起伏 D、吹气时仍要打开气道 7 打开气道得方法不包括( ) A、压额举颌法 B、压额抬颏法 C、双手托颌法 D、双手抬颏法 8、下列哪种情况禁用鼻咽通气道( ) A、鼻孔粗大 B、凝血机制障碍 C、颅底骨折 D、鼻咽腔感染 E 鼻中隔偏曲 答案CADDC AD 8BCDE

麻醉复试考试题目.docx

精品文档2013 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考博题目 一、名词解释( 8 分×5) 1、全脊麻 2、控制性降压 3、困难气道 4、VAS 评分 5、Shock 二、问答题( 15 分×4 ,第 4 和 5 题任选一题作答) 1、试述全麻苏醒延迟的原因。 2、试述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措施。 .

精品文档 3、试述心跳骤停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4、试述 ARDS 的柏林诊断标准,其治疗方面有何进展? 5、试述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的麻醉选择与管理。 2013 年华科协和医院麻醉复试专业学位笔试试题:专业型 名解 休克 PEEP content-sensitive half time VAS 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简答: 全麻期间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 高血压病人麻醉需注意哪些问题; 理想麻醉药应具备哪些特性; 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学术型: 名解: MAC .

精品文档功能余气量 VAS content-sensitive half time 问答: ASA 分级 贵阳医学院 2007 年 一、名词解释(每体 5 分,共 25 分) 1、控制性降压 2、脊髓前动脉综合症 3、FFP 4、TIVA 5、Mendlson综合征 二、简答 1、简述异丙酚的药理作用 2、琥珀酰胆碱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4、简述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三、论述 1、试述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

2、试述麻醉期间呼吸管理的重要性及基本要点? 大连医学院 2007 年 一、名词解释 : 1、MAC 2、苏醒延迟 3、复合麻醉 4、控制性降压 5、分离麻醉 6、术中知晓 7、心肺复苏 二、简答题: 1、ASA 分级 2、术前用药的目的 3、麻醉的风险因素 4、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 5、局麻药中毒的原因及处理 6、心肺脑复苏的措施 第四军医大学 2003 年 一、名解 1、潮气量 .

麻醉部分题目及答案

氧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 1、监测动脉氧合情况,防止低氧发生:SpO2 、rSO2 2、在细胞水平上监测有无组织细胞缺氧:Lac 3、早期发现意外事件: 4、提高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安全性: 5、有助于重要生命器官的保护: SjvO2 6、指导治疗、评价疗效:超常的DO2 、 7、估计预后:DO2的临界值、Lac、pHi、 视频喉镜常规替代直接喉镜--优越性: 1.传统的“困难气道”不再是困难,提升了临床安全 2.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SARS、H1N1 3. 减少损伤、视野大、便于临床教学 临床常用限制性输血技术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2.自体输血技术 (!)贮存式自体输血 (2)稀释式自体输血 (3)回收式自体输血 3.减少术中失血 (1)提高外科技术 (2)控制性降压 (3)其他 4.血浆和血液代替品 (1)人工合成胶体溶液 (2)氟碳化合物 (3)血红蛋白溶液 如何预防返流和误吸,一旦发生,如何处理? 预防 1.择期手术常规术前禁食 2.术前应用氟哌啶或异丙嗪及阿托品 3.饱食患者术前放置胃管,诱导前尽量将胃内容物吸尽 4.快速诱导插管时采用头部抬高和后仰体位,并在插管前用食指和拇指压迫环 状软骨-食道,完成气管插管后,立即将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再松开手指。 误吸的处理: 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口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麻醉期间引起低体温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 一.麻醉因素 全麻期间 代谢率减少45%~40% 机械通气减少呼吸做功

药物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反应 麻醉药直接扩张血管,以及肌松药对寒战的抑制 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起初的体温降低是由于体内热量由核心向外围的重新分布造成的。 抑制了正常的局部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血管收缩、寒战 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 临床上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麻醉辅助使用静脉镇静剂,也加大了温度调节的抑制。 全麻复合硬膜外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再分布低温, 降低血管收缩阈值, 抑制寒颤, 中断中枢介导下的血管收缩反应,降低了核心温度。 二.术野暴露 三.输注冷液体和血液 四.环境温度低 五.患者体质弱,小儿易散热,老人产热低 保温措施:室温保持24-25℃,相对湿度40%-50% 不常规用的有体外循环和腹腔灌洗 强制气流加温系统,热电阻加温毯 静脉液体加温 血管活性药物 苏醒延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疗? 病因 1. 麻醉药物过量: 2. 低氧血症。 3. 低血压: 4. 吸入低浓度氧: 5. 贫血: 6. 糖代谢紊乱出现低血糖休克昏迷: 7. 糖尿病酮症昏迷: 8.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9.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 10. 脑疾患:。 11.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12. 机体极度衰弱、恶液质、休克。 13. 其它:尿毒症、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氨增高、低温以及心跳骤停复苏后等。预防 1. 全面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半衰期、代谢方式等。 2. 合理调整麻醉停药时间:根据病人的状况、手术时间、药物作用特点和药物相互等选择或终止药物。 3. 麻醉期间避免低氧血症。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完整

临床麻醉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是(B) A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呼吸 B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 C通气效率高 D手术视野清楚 E避免开胸侧肺萎缩,出现低氧血症 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B) A 硫喷妥钠B氯胺酮C异丙酚D咪唑安定E依托咪酯 3.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E) A利尿剂和液体限制B过度通气C局部低温D皮质激素E以上均是 4.腋路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E) A 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 B 入腋鞘突破感 C 注药有外溢 D 注药后呈梭形扩散 E 针刺有坚实骨质感 5.哪一项不是腋路路丛阻滞的优点:(E) A 不会引起气胸 B 不会阻滞膈神经 C 不会误入椎管 D 位置表浅,易于阻滞 E 桡神经阻滞完全 6.关于颈丛阻滞,哪项错误: A.颈深丛与颈浅丛均属感觉神经丛B.C2~4神经构成颈丛 C.颈丛阻滞其骨性标志为C4横突D.甲状腺手术应同时阻滞双侧颈浅丛和颈深丛E.颈丛阻滞最易发生喉上神经阻滞 答案:D 7.成人脊髓终止于: A.胸12椎下缘B.腰1椎下缘C.腰2椎下缘D.腰3椎下缘E.腰4椎下缘答案:B 8.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 肌肉麻痹 B 肾上腺阻滞 C 交感神经阻滞 D 副交感神经阻滞 E 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 答案:C 9.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 B 血压下降 C 右房压下降 D 窦弓反射 E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 答案:A 10.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以下哪项错误: A 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 B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 C 避免注入血管内 D局麻药内都必须加入肾上腺素E 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地西泮 答案:D

麻醉科试题答案

麻醉科试题答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围场县医院全员岗位技能训练 麻醉科临床医师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全身麻醉包括静脉麻醉、吸入麻醉、直肠麻醉、肌肉麻醉。 2、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 3、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干阻滞麻醉、局部静脉麻醉。 4、临床评价吸入麻醉主要从可控性、麻醉强度、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 较。 5、静脉全身麻醉的分类方法有根据所用药物分类,根据临床应用分类,根据用药 的方法分类。 6、肌松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组胺释放以及去极化肌松药引起的高钾血 症,是肌松药引起心血管副反应的常见原因。 7、局麻药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兴奋和抑制。 8、发生麻醉并发证涉及三方面问题,即①病人的疾病情况、②麻醉医师素质、③麻 醉药,麻醉器械及相关设备的影响和故障。 9、任何全身麻醉都必须做到:使病人①意识消失、②消除疼痛、③维持机体内环境 稳定,利于病人术后顺利康复。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2、复合麻醉:同时或先后应用2种以上的全身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达到镇痛、遗忘、肌肉松弛、自主反射抑制并维持生理功能稳定的麻醉方法。 3、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全麻的诱导。 4、吸入麻醉:挥发性麻醉药蒸汽或气体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周身不感疼痛,称吸入麻醉。 5、静脉全身麻醉: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答: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产生必要的遗忘;2、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3、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4、缓解术前疼痛使麻醉过程平稳。 2、试述静脉全身麻醉的优点。 答:1、静脉麻醉起效快,效能强;2、病人依从性好;3、麻醉实施相对简单,对输注设备要求不高;4、药物种类齐全;5、无手术室污染和燃烧爆炸的危险,有利于保证工作人员和病人的生命安全;6、麻醉效应可以逆转。 3、试述硬脊膜外阻滞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答:适应证:理论上讲硬膜外阻滞可以满足所有脊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手术,因此,过去临床应用较广,几乎涉及颈部到足底,以及上至老人,下至婴幼儿,均使用硬膜外阻滞。但随着临床实践积累,全麻技术发展与麻醉整体水平提高,现今选用硬外阻滞适应症也相应发生变化。颈部、乳腺及腹腔内手术由于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突出及硬外阻滞并不能阻滞迷走神经反射,以致在探查上腹部或牵拉内脏时常出现不

困难气道的处理

困难气道的处理 困难气道(airway difficult)是指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插管困难。麻醉医师在临床麻醉中必须始终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经过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气道不通畅数分钟,就可导致心脏骤停,大脑损害,甚至死亡。在麻醉死亡的病例中,因严重的困难气道处理失败约占30%,多数困难气道的病例经仔细的术前诊视检查就能加以识别,通过充分准备,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都能解决。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类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 1、困难气道,是这样一种临床情形,是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通气和(或)气道插管时遇到了困难。 2、困难气管插管,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经三次尝试仍不能完成。 3、罩通气困难,即一个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和和(或)合适的通气。 不正常的氧和:吸100%的氧气,SPO2<90%,不正常的通气:测不到PETCO2,测不出潮气量,听不到呼吸音或看不到胸廓的运动或出现紫绀,胃扩张,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尽管这些临床应用的定义在直觉上似乎已经很明显,但将这些定义归纳整理并加以推广应用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困难气道是十分重要的。 (二)困难气道的类型 (三)根据气道困难发生的类型分为: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 根据是否存在通气困难分为: 1、急症气道:一般指通气困难同时插管也很困难的十分危急的病人,需要采取特别紧急的措施打开气道,并建立通气,通气困难往往发在诱导后。 2、非急症气道:一般指病人能维持自主呼吸或在面罩辅助下能维持正常的通气和氧和,但插管困难,此种困难气道的处理比较从容,只要维持好通气,允许选择其他的插管方法完成气管内插管。 根据术前估计分为: 1、已经确定或者预料的困难气道。 2、未能预料的困难气道:术前估计未能发现气道问题和未作术前检查而常规诱导,诱导后发生了困难气道,这是产生急症气道的常见原因。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 气管插管困难的发生率约是1~4%,急症气道的发生率大约0.0001%~0.02%。 (一)一般表现 病史,有无肥胖(体重)>90%,有无颈粗短,下颌短小,门齿前突,其他病理改变:颈部肿物,疤痕挛缩,气管移位等。 (二)张口度 上下门齿间的距离,正常值3.5~5.6cm,小于3cm气管插管有困难,小于1.5cm无法用常规喉镜进行插管。张口受限:下颌关节病变或损伤,疤痕挛缩等。 (三)甲颏距离 头部后伸时,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颌缘的距离。成人通常大于6.5cm插管无困难,6~6.5cm插管可能有困难,小于6cm插管多不成功。 (四)马兰帕蒂分级(Mallampati) 根据患者张口伸舌后所看到的咽结构等分为4级: Ⅰ级:可见咽腭弓,软腭和悬雍垂;

最新心内科病例讨论

病例1 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 病例2 胸闷、气短、浮肿 病例3 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双下肢浮肿病例4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病例5 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病例6 发作性胸痛、胸闷 病例1 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于XX,男性,48岁。主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2 年,加重20 天伴晕厥1 次。 现病史:患者2 年前于快速步行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憋闷样疼痛,位于胸骨中段,范围约手掌大小,休息后约3?5分钟左右疼痛逐渐缓解。此后每于快速步行、工作劳累或者情绪激动时均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或者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能缓解。20 天前工作劳累时再次出现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伴大汗,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加重,被迫休息约20 余分钟后症状缓解。此后发作次数较前频繁。 10 天前患者于上班途中突发意识不清,跌倒,小便失禁,具体持续时间不详,当时无恶心呕吐及抽搐,无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醒后自觉胸骨后持续性闷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诊我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

难,无夜间憋醒,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良好,二便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 年,血压最高达145/110mmHg ,曾规律服用珍菊降压片1 片/ 次,每日3 次,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左右,近1 年停用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130/80mmHg 左右。“腔隙性脑梗塞”病史8 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8 个月(具 体治疗不详)。否认肝炎、结核、肾病病史,有吸烟史。 体格检查T 36.8 C;Bp :右上肢 125/70mmHg ,左上肢120/70mmHg ,右下肢 130/75mmHg,左下肢130/80mmHg。R 18 次/分;P 76 次/分。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界无扩大,心左界最远点位于左第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 ,心率76 次/分,节律规则,A2=P2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 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问题1 该患者应该首先做哪些检查?解说 ①心电图V1?V4导联呈QS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1?0.2mv , T波倒置。 ②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0.28ng/ml,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