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doc 13页)

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doc 13页)
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doc 13页)

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doc 13页)

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

企业文化既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更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各国企业文化。

第一节:日本管理文化的特征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

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传统文化,就不会产生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昌盛愿望。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在这种民族自尊意识的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弱小的国家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呢?除了有符合科学规律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外,另一种办法就是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方面,日本人表现得比世界上很多民族要优秀得多,他们对内有集体一致的感情,比如天皇制,从古至今一千年连续不断;对外则同心协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观念,这突出表现在近代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二)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狭小的岛国,历史上长期孤立和现代工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使日本人有着强烈的

危机感,为了摆脱危机,日本人形成了惊人的广采博取的学习精神。日本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外来文化,他们在唐朝时学习中国,明清时学习荷兰、近代以后学习英、法,到了二战以后又学习美国等。最让世人惊羡的是日本人

接受外来的文化时不失民族特性,甚至在接受西方生活方式时,也保持了西服与和服、西餐餐具和日式餐具等双重生活方式。这显示出日本人巧妙移植的改造技巧。

(三)忠诚精神。

日本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忠",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都负有恩情债,即原

债,有债就需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因而,忠在日本被放到伦理道德准则的金字塔尖,是涵盖一切伦理标准的最高美德,从封建时代对领主的效忠,演变为近代、现代对集团,对国家的忠诚。员工忠诚于集团、公司,企业忠诚于社会、国家,在日本社会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进入日本公司的员工,有一种对公司感恩报恩,从一而终的感情。忠诚的标志就是献身工作,致力于对公司的贡献,而利润正是这种贡献的结果。。

(四)“家族”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日本民族渗透着一种特殊的家族精神,这是一种家庭式温情和能力主义原则相结合的共同发展精神。家是东方文化的基质,社会只不过是家的放大体,也是一个纵式组织形式。人们爱家乡,爱母校,爱企业,爱民族,在企业内部首先是维系家族式的等级和温情。等级的核心并不是家长式的独断,而是各级人员安于本分,各司其职。员工尊重经理,上司关怀下属。其次是员工在家庭式温情的基础上,所承受的责任往往超过公司的规定,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愿意为他们心目中的“家庭”--公司的发展而竭尽全力,他们不仅上班时间拼命干,而且往往自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他们勤奋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家庭尽力,同时也为了避免不好好工作而受到社会道德的指责--忘恩负义。

由家族意识决定,日本民族有一种强烈的团队精神,即团体归属愿望、命运共同体感情和团体竞争意识。员工倾向于把个人的命运同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个人与公司荣辱与共。

(五)亲和一致的精神。

日本人明白,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就必须以和为贵,这形成了日本人珍视和谐一

致,提倡自我约束,宽厚待人的精神风貌。而且在长期的合作中,日本人也形成了一套达到和亲一致的高超技巧。交往中不深究对立的观点,往往不用语言而靠心照不宣的活动,通过几乎是直觉的相互理解来达到和谐。

二、日本管理文化的特征

具体说来,日本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视经营理念和发挥团队精

神两个方面:

(一)强调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所谓经营理念主要是指企业

的经营目

的、经营方针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将这些目的,主针,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战略用简单的文字、口号与标志表现出来。因此,经营理念实质上也就是企业的管理哲学、经营思想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明确与否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强弱,因为经营理念不仅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体现着共同的价值观,它对外可以树立企业形象,对内可以激励员工士气。

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奋斗目标不同,日本企业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双重价值目标。日本企业认为,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与社会组织,企业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征税和收税的关系,而且存在着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直接联系,这使得日本企业的价值目标有双重趋向:一是追求经济效益,二是追求社会效益,这种价值趋向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如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价值目标:既“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又“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以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二)强调团队精神的发挥。前面讲过,日本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团意识。日本的家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较深厚的“血缘关系",人们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对企业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正因为日本企业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的灵魂,所以,即使是企业经营者也把自己放在“命运共同体"成员位置上,提出不能把公司视为私有财产,不能由经营者拍卖。由于各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属于同一公司这样的信念之上的,所以日本企业是一个有机组织,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则是一个较机械的组织。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也不是空洞的,在大、中企业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终身雇佣制,一般不轻易解雇职工,使职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这种制度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而是日本家族主义传统的一种体现。二是年功序列工资制。晋升工资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服务时间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程度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其好处是限制了工人的"跳槽"现象,鼓励工人"从一而终",在一家企业干到底。三是按企业组织工会,把劳资关系改造为家族

内部关系,劳资之间的冲突和交涉只限于企业内部,强调"家丑不可外扬"。这三项制度像三条无形的绳索,把员工们捆在一起,使他们团结一心,为企业竭尽全力。

团队精神(也可称为"和"的哲学)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提倡集体主义管理。在决策中,上下级之间除进行正式沟通外,还象“兄

弟”一样进

行各种非正式沟通,自上而下集中多数人的智慧,经过反复酝酿,直到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后才拍板定案。这种作法虽然令欧美企业疑惑不解,有时也影响办事效率,但在客观上却能起到群策群力、增强下属参与感、强化团队意识和协调感情的作用。这种集体主义成了日本企业中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个人间行为的基本规范。它要求员工把个人利益置于团体利益之下,做到团体利益第一,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要求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后,做到先人后己。当然,日本企业的集体主义并不完全排斥个人主义,只不过要求个人从属于集体而已。

2、提倡着眼于人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全能的生活设施,组织多种社团组

织,开展体

育比赛及送结婚纪念品和生日蛋糕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企业开展的QC小组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两项活动更加充分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责任感。据统计,近年来,日本的QC 小组已超过100万个,每年发布成果100多万项,创造价值几十亿美元。与此相联系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更是盛行不衰。1986年全日本企业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792万件,经济效益达3089亿日元,参加人员的普及率达到64.8%,实现率达94%。有些企业为推动这类活动还专门设有创造发明委员会。

3、日本企业的激励制度主要是着眼于团体,而不是个人。因为他们认为太突出个人,不利于集体的合作。在管理中,"和"最为宝贵,只有把集团激励与终身雇佣制结合,才能使整体效率最高。相应的,人事管理也以整体效率为出发点,多采取论资排辈的作法,避免因完全量化方法的使用,在一般雇员中产生不安全感,降低集团士气。

终身雇佣制度使得员工成为日本企业最稳定的资源,这就使得教育对日本企业既必要又可能;另外,由于企业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也使得许多企业家把教育作为企业对社会的义务。因此,日本企业家提出了“经营含教育”、“造物先树人”的发展观,主张“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造物先树人”;“只有培养出优秀的职工,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日本企业内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

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一直到业务技术。日本企业热心于教育,并不完全从利益出发,也兼顾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员工在接受教育中增长才干,满足成就感,把企业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场所。

日本团队主义文化具有发挥整体力量,强化雇员集体意识的作用,但是,也有压制个人,妨碍竞争和自由发表反对意见,不利发挥个人能力,不利创新的不良作用,甚至也存在文山会海、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人不满于现行制度和传统,尤其是对年功序列工资制和论资排辈的晋升制度表示不满。

第二节: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美国文化的特征

(一)个人主义。

作为一个从原野里创造出来的国家,美国在资源丰富亟待开发的早期,机会虽多,可

是蛮荒未辟,心须奖励个人独立创造的性格,凡是囿灭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都视作当时拓殖精神的阻碍,加以贬责,同时,在艰苦开拓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必须发挥本民族的长处,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坚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舍态度成为他们共同的准则,正是在这一点上,也只能是在这一点上,各国移民找到了共同之处,这就是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种形式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格:对自己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使个人主义最终变成了美国主义的同义语。

(二)冒险、开拓、富有创新精神。

美国人的格言是,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大作为。从首批英国

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这一个半世纪里,北美险恶的自然条件,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博,艰苦奋斗性格。北美丰富的资源等待着开发利用,培育了美国人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是一片文化真空,闯入这真空的,不是有组织的文化单位,而是一批对于传统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他们的头脑为叛逆精神所主宰,身上绝少传统思想的保守性,再说即便有,也没有发挥的土壤,因为险峻的环境迫使他们只能确立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冒险精神成了美国人民的传统。他们把冒险探求新大陆看作寻求生活的机遇。这种冒险精神一直渗透到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美国人勇敢地开拓创新,从各个方面处处体现了这种民族冒险精神。

基于此,美国人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们认为机会到处都有,主要在于主动发现和利用。除法律外,美国人认为一切传统和先例都是创新的障碍,他们乐于向传统和先例挑战。由于美国不象中国、印度、英国等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所以美国人在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时很少先去考察这些东西是否符合某位专家、权威的理论,然后再引经据典加以注释和考证,以决定是否采用。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虽没有灿烂的过去,但由于具有创新精神,因而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美国人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勇于向已有的一切挑战,“我与专家、权威、传统平等”,这是美国人的性格。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美国人,爱去干别人不曾干过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在华盛顿专利局登记的发明比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发明加起来还要多,才出现了象象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

(三)自由、平等精神。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北美殖民地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从来没

有在那里存在过,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占,许多从欧洲大陆来的移民把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带到了美洲。新大陆的自由空气以及大自然的艰苦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在美国,对人的自由,除法律可以明文规定加以限制,并由执法机关及其人员执行限制外,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的自由。民主自由的环境为才能和幸运开辟了道路,因此出身对美国人不起任何作用。美国人相信这样的格言:“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就表明他的才能实现到了什么程度”。因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人的才能决定富裕的程度。所以美国人一般不羡慕他人的财富,而喜欢赞美富翁的才能。

(四)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在美国不仅仅是职业哲学家的哲学,而且是美国人的哲学。由于美国没有悠

久灿烂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创造只有在北美大陆的开发过程中才能出现。而要开发这片富庶的处女地,就必须打破一切的条条框框,服从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利坚民族形成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他们坚信,“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在实用主义哲学观念影响下的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哲学抽象的、概念游戏的思辩哲学,不喜欢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五)物质主义。

美国文化是物质性的,他们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怀着优越感看

待那些生活水准不如他们的人。当美国人谈论一个人的价值时,主要指物质价值,而且除开这个通常标准外,他不管什么别的标准”。由于基督新教价值观的影响,美利坚民族至今仍以嫌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仍然以嫌钱聚财为荣。在美国社会里,人们向上进取的精神是炽热的。许多人都在拼命的工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与智慧来谋求事业上的发展。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从低贱者变成大富翁几乎成了美国式的信条。在这价值观念支配下的美国社会,企业家普遍受到尊敬;大学里的管理专业成为热门;人人都想办企业发家致富。

二、美国管理文化的特征

(一)突出个人能力。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年轻国家,其文化的根基很浅,僵化的传统不多,全社会都

重视突出个人的作用,提倡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这种民族文化成为美国管理文化的基础。与其它国家相比较,其实质和核心是两条,一是个人作用,或叫强调个人能力主义;二是重视管理硬件,追求理性化管理。

很显然,美国企业个人能力主义文化与日本企业团队主义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它不着眼于集团,而着眼于个人,鼓励个人奋斗,个人冒尖,把突出个人能力作为他们的基本管理哲学。这种个人能力主义的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体表现为三点:

一是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一方面企业对雇员给予充分"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忠诚,在具体工作中更多地采用目标管理法和弹性工作制度,给雇员留有更大程度的工作自由,以利他们有机会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企业鼓励有突出成就的人,人们羡慕有突出成就的人。另一方面不轻易否定个人的意见,鼓励人们大胆革新和实验。因此,企业竞争气氛浓烈,人们乐于求新求变,乐于冒风险。人们以取得突出成就,得到企业的鼓励和别人的羡慕而自豪。

二是强调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美国企业以个人为主,具有严格的岗位职务规范和明确的责任、权限。决策以个人为主,较少采取集体决策方式。即使决策前允许下级参加讨论,但最终决策权还在于个人。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每件事情都有人负责,每个人都能克尽职守,工作相互推诿的现象较为少见。

三是与上述两点相联系,由于信奉个人能力主义,个人职责明确,任务完成情况很好计量,所以企业的奖励也是针对个人的。谁作出贡献就奖励谁,个人

以此为荣。有些公司经理到下边巡视,发现某个人成绩突出,他可以马上掏出支票给一笔奖金。这种奖励方式在美国是有传统的,自从泰罗提倡“计件工资”开始,一直奉行不误,人们也习以为常,并未因为奖励个人使集体其他成员产生拉平心理,相反却能产生示范效应,促使企业充满竞争和活力。

这种突出个人能力的传统,确实对调动单个人的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刺激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摩擦和能量内耗。但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雇员的合作意识较差,影响整体力量的发挥;二是人们对企业缺少感情,更多地把企业作为赚钱和实现个人抱负的场所。企业雇员的流动性较强,缺乏"从一而终"、献身企业的归属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强调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根植于美国理性主义的民族传

统,发端于泰

罗的科学管理。这种文化追求明确、直接和效率,生产经营活动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为标准。其具体表现:

一是求实精神比较强,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较少。企业上下级及同级人员之间的关系

多讲求实在和独立性,较少虚假,相互沟通意见直接、明确,不象日本人那样经常借助于暗示、比喻等迂回、委婉的方式表达意见。人们从事各项工作讲实际和有意义。奖励也惟实,一切看工作实绩,不太重视学历、资历、地位和职务。奖励内容和美国金钱主义相适应,比较重视物质奖励。由于企业求实精神较强,加上美国人乐于创新和冒险,所以企业容忍人们因创新和冒险犯"合理"错误。有的企业甚至提出"雇员不犯错误将被解雇";他们的观点是,只有犯过"合理"错误,才说明你是创新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人。美国企业的求实精神也体现在有较强的行动意识上,他们既直言,更重实,多数企业主张"干起来、做出来、试试它",坚信"乱糟糟的行动总比有秩序的停滞好"。当某个雇员提出一条工作意见,主管的回答往往不是"研究研究",而是"试试看"。美国企业理性主义文化还表现在,提倡科学和合理,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80多年前,泰罗创立科学管理就是从时间、动作研究及着眼于组织技术合理化开始的。以后,美国企业继承了这种传统,比较重视合理的组织系统,合理的管理程序,合理的职责分工,合理的工作标准,科学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可以说美国企业比较重视硬性管理。组织结构形式,如事业部制、矩阵制等不断翻新,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量系统工程、数学模型及其它定量方法的采用都说明美国企业具有很强的理性主义文化。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企业中的雇员即使追求同一个目标,在不违背制度的前提下,也愿意寻找一种更合理的途径。在经营管理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少惯例,只

要合理,什么都可以打破。

美国企业理性主义的文化区别于日本感性主义(或灵性主义)的文化,重视“法制”,轻情感和面子,管理中较少受人情关系的纠葛。正因为此,美国企业中的各种规章、标准、制度如同美国法律一样多如牛毛。人们凭章办事,拉关系走后门的行为受到鄙视。

这种理性主义的文化一方面为提高效率铺平了道路,但另一方面又为整体效应的形成设置了障碍。由于只重理性,不重感情,等级森严的人事制度和各种硬性规定,使企业管理刚性过分,柔性不足,压抑人的情感需要和创造力。据杨科洛维奇等人的研究发现:美国约3/4的人工作积极性没能得到全面发挥;.多数人自称他们贡献给工作的比他们认为可能贡献的以及原则上愿意贡献的要少得多。不过近年来,美国企业已开始改变对员工行为的控制方法,强调员工独立自主的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并通过“感情投资”、“协商沟通”、“大众参与”、“职务扩大化”、“工作内容丰富化”、“弹性工作日”、“走动式管理”等来实现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结合,发它们各自的优势。

第三节、中华管理文化的特征

1、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是:

(一)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二)重视群体的合作精神,倡导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三)重视人和,注重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张一种和谐、协调的总体观念;

(四)主张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强调用个人的直觉和内心的感情去认识世界;

(五)重义轻利。

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特色反映在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上,便印上了不同于西方的显著印记。这便是:

(1)强调集权式管理。其特点有三:一是向心。在管理思想上表现为:一方面讲集中,求统一,力求实现“协和万邦”、“四夷宾服”,管理活动大多是围绕着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这一地区的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眷恋国土乡邦的情怀,中国人的管理是维系在思想感情和心理因素的强大内心力的基础之上的。二是求同,强调统一、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三是重人,强调以伦理关系为基础,以道德和教育为轴心,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体现出中华民族血缘宗法关系非常紧密的社会特征。

(2)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国家的责任、对

员工的全面关心和庇护。员工对企业有较大的依附心态,较多的忠心和较强的向心力。

(3)重视运用社会精神的力量去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促使人们去服从组织的共同目标。

(4)鼓励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家庭气氛,员工之间沟通密切,十分重视感情和人际关系,很少流动,使得企业能够有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

(5)十分注意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各项经营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控制。由于重视协调各种关系和意见,因而倾向于集体决策和对工作的集体负责,并由此而产生相对平等的分配方式。

(6)相对于西方管理的明确性,东方管理更为艺术地应用含糊和微妙性以淡化组织中的冲突,达到和谐一致。

第四节: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和借鉴

1、比较

任何管理和文化都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社会环境改变了,管理的哲学、方式等

也必须随之改变。当前,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开展,一方面,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地区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活动都会对别的地区的人们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和大自然报复次数的增多,如何协调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类考虑的另一重大问题。社会环境的改变,暴露了西方管理哲学的缺陷,也显示出了东方传统文化,包括其管理思想有着极其巨大的包容性,几千年积淀的文明中蕴藏着富有生命力的巨大现代价值。

西方个人主义的新教伦理对自然界采取一种进取、征服、使用的价值趋向。这种伦理曾经是创造近代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却越来越显示出其负面的严重后果,诸如生态系统的破坏、能源的枯竭等,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基础上,要将西方以前那种对自然的过度征服欲收敛一下。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正好与这一要求相一致。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杜维明指出,儒学是一种涵盖性极强的人文主义,它既不排斥人的神性,又不排斥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显然儒学中的这些东西蕴涵着现代社会继续发展的合理内核。因而它必然会在构建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哲学,即企业文化理论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西方管理哲学的一个基础是将人视为理性人,他们以自我利益为动机,凭着

理性趋利避害。尽管西方的个人主义鼓吹者,如亚当.斯密等提倡利己不害他,但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中,这是很难做到的,现在西方社会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实与这种个人主义的哲学观息息相关。而现代社会要求的企业家、政治家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应具备的人格形态与这种偏狭的人格是不同的。例如以前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系培养的目标是能够帮助公司提高利润的人才。后来发现这样的想法也许对某个特定的公司有好处,但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追求是相矛盾的。现在他们提出的办学理想是为企业界培养领袖人才,而不是那种惟利是图、没有任何道德感受和文化意识的技术专家。西方企业家培养目标的改变与东方文化中所提倡的那种能够考虑大问题,而不仅仅顾及小利益的人格追求是一致的。

东方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包括家庭、邻里、社会乃至自然界。它所倡导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对更大实体的责任感。东方文化中的这种思想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完全不同。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利益,抗衡关系、竞争、适者生存、放任主义以及由此衍生的市场结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职能的专业化等。这种伦理尽管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端作出过奠基性的贡献,但也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弊端。正如日本的一位社会学家所指出的,日本的生产率之所以如此瞩目,其原因是它的工程师和律师的比例是七比一,美国则是一个工程师,七个律师。当然,东方的企业管理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由于照顾到人的情感,着眼于人际的微妙关系,于是会造成面子效应,即每个人都顾面子,彼此也都为了照顾面子,从而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不但降低了办事效率,还使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虚伪和表面化,由于照顾人际关系,强调团体凝聚力,还容易产生家族主义或小团体主义,这些都是东方的企业管理所难以避免的,值得东方的企业家注意。

不过,在受着同一文化大背景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地域亚文化的影响,各国的企业文化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少细微的差别的。

例如,在同属东方背景讲究团体主义的的日本和中国,企业文化就有比较大的差异。日本公司同事间的和谐情谊是难以形容的,大家把公司看得比家庭还重要,而且同事间互爱之情几乎至死不渝。对他们而言,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被排除在群体之外。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丰田汽车公司全体员工的90%左右都因同居一地,不分职别,膳宿在同一环境内,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好多员工不仅是同事,而且是近邻,因而在不知不觉之间产生了一种连带感,甚至亲切感,这不仅减低劳资间不必要的摩擦,而且增进员工和劳资间的团结和爱社精神”

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往往会把一个私人企业内的员工分为自己人和外人两大类别,并按系谱的亲疏远近,分为家人、族亲、姻亲、近亲、远亲、同宗、同

乡、同学及其他等等次要派别。至于那里才是自己人和外人之界线则依情况而定,并无绝对的标准。费孝通用差序格局来形容这种如一轮轮波纹状,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推,愈推愈远,关系也愈薄的人际网络”。这种文化背景造成了我国长春市的汽车城——一汽公司的职工生活区虽也如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那种居住格局,但由于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特色作用,致使该公司远未创造出象丰田汽车公司那样的公司文化。

再如同属西方文化背景,美国的企业文化和欧洲的企业文化也有相当大的差别。1992年4月,美国迪斯尼公司在法国巴黎开办了迪斯尼欧洲分公司,当时他们意气风发,认为迪斯尼奇迹将再添新章。然而两年不到,迪斯尼欧洲分公司即陷于困境,如果没有母公司紧急调度,以无现金可供周转的欧洲迪斯尼可能宣布倒闭。

人们在分析欧洲递斯尼严重亏损的原因时指出,经济不景气是造成被动的原因之一,然而对文化习性不同于欧洲市场缺乏谨慎评估,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标榜纯真、梦幻的欧洲递斯尼一定要禁酒,然而这却是纯然的美国观点。吃饭时饮酒是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跟纯真、堕落与否根本扯不上。当失望的欧洲人发现无酒可喝,连啤酒也没有时,再度光临的兴致大为降低。

一本十三页的员工仪容手册--所谓的“迪斯尼配方”,是迪斯尼管理员工的“圣经”,要求员工全盘迪斯尼化。其中规定包括:禁止染发、禁止化妆、禁止抽烟、禁止嚼口香糖;耳环直径不可超过两厘米;要穿着合适的内衣,一定要使用身体芳香剂;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不停的微笑。看着这些精细的工作守则,崇尚个人自由的法国人难以忍受。法国劳工联盟已经为迪斯尼员工争取公道,抗议“迪斯尼配方”不尽合理。然而同样施以“迪斯尼配方”,日本迪斯尼公司的员工却无怨言,他们认同公司的文化,心悦诚服的遵守各项守则,随时随地的笑脸相迎。

2、借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美国及西欧各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

背景不同,其企业文化虽然有别。但是,管理文化受制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心理及行为的一般规律,因此异中见同,抽象掉各国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找到一些共同规律。如以上对日本"团队精神"、美国"个人能力主义"、西欧"参与管理"等企业文化的基本方面进行总结、提炼,我们可以发现,各国企业多数树立了"以人为核心"的观念,基本改变了"以工作为核心"的

传统,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主旨都强调重视人、尊重人、相信人、发展人,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三)结论

所以,尽管各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多姿多彩,但管理文化建设的内容没有不与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换句话讲,管理文化建设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所谓差异性就是建设企业文化时要以民族文化为根,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涵。所谓统一性就是坚持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观;第二,以强国富民为本的共同价值理想;第三,以事业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第四,以绩效和能力为本的主体价值取向;第五,以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 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其他文明同样可以孕育符合现代经济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企

业文化,所谓现代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品。

第二, 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即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

政治、经济体制将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和管理模式。

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经验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从而使各国的管理方式之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共同性。当然,这需要一个与本民族的文化、国情相融合的过程。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三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经典文学《三国演义》为基础,从电视剧、电影、游戏、动漫等三国文化衍生作品和形态进行分析,从而发掘三国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传承意义,发挥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从中探寻文学传承的新方式新思路,总结其经验和优势,同时从各个方面对现在传播手段带给三国文化的影响进行剖析。 【关键词】:三国文化 《三国演义》是我国明清四大名著之一,是以政治、军事斗争为题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认识价值和思想容量是巨大的,它帮助人们具体认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尖锐和复杂,认识人才智谋、策略对于这些斗争胜败所起的决定作用,认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和劳苦大众所经历过的灾难等。该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视界掀起了一股改编三国故事的潮流。这些电视作品以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为基础,刻画和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和人物故事,从不同角度阐释出三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和哲理谋略。它们开拓了三国故事的表现力,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影响力,反过来也丰富了三国文化的内涵。在创造屏幕效益的同时,他们将三国演义推向大众,促进了文学的传承和传播,使其成为百姓熟知的故事,其中的刘备、关羽、曹操等一些典型人物,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造就了数量巨大的三国文学读者,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发挥了其文化价值,完成了文学的历史传承。 近年来,三国电视作品的创作出现了戏说化、演绎化、卡通化的新趋势,电视制作者用现代审美观审视传统文化,用丰富夸张的表现手法使三国文化衍生出新的趣味性和价值观。经典名著的重拍使文学中加入了现代元素,也增加了嚎头,更加的吸引众人的目光,增加三国文化的影响力。像红楼一样,经过成熟的商业运作,形成更大的文学潮,引导人们重读经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三国文化热的潮流,三国文化体现了一些中国传统的优秀观念,如爱国主义、惩恶扬善、崇尚英雄、欣赏智慧、举贤任能等等。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xx 1.“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拿我和别的家孩子比,有时难免很伤感,单独和妈妈在一起时,她会耐心地对我讲:“当着别人的面,夸赞别人的时候,你要像人家学习。”加上我倔强的性格,每次妈妈一夸别人的孩子有什么什么优点时,心里总是憋足了劲儿,下决心“嗯,我也要学会,我也要做到。”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我比同龄的孩子都要独立,自理能力强。长大后,这种思想依然存在,记得,我怀着孩子八个月了,妈妈和邻居的一句玩笑话说:“你看,这都快当妈的人了,连孩子的棉衣都不会做。”我便内自省也,我动手跟妈妈学裁剪、学缝制,在孩子小时候所有穿的棉衣棉裤都是我自己拆洗,缝制。 后来,我当了老师,这两句话,我也经常对我的孩子们讲:见到或是听到说别人有什么优点、长处,自己要努力达到。见到或是听到老师说其他的孩子有什么缺点或是不足时,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有同样的问题,就要赶快停止并改正;若没有同样的问题,也要警醒自己不能明知故犯知道的错误。 至今,我在工作、生活中,依然自觉不自觉都在用这两句话反思、警醒着自己。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教育我要谦逊、好学,不能盲目骄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反必面。”这是爸妈一直要求的,听到父母呼唤,不论干什么都要及时应答,父母老师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能拖拉偷懒。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说好几点回家就必须遵守时间,回来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后来,我有孩子了,也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做好。 4.“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学习上的指导吧,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多的补习班,父母也没有时间辅导,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关于怎么学,父母就是经常地用这样的两句教育我。这两句话一个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关于学习的方法。其实有这两个思想和行动的引领,再加上“不耻下问”、“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点拨,我的学习还一直没有让父母

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 2类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考试 答案 (中)(93分)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93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说的话? A.袁绍 B.曹操 C.袁术 D.董卓 2.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下列哪位人物说的? A.董卓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3. “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刘备此话中的“其母”指的是谁的母亲? A.徐庶 B.庞统 C.蒋干 D.诸葛亮 4. “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这是徐庶向刘备推荐的哪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A.庞统 B.诸葛亮 C.单福

D.荀彧 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于谁? A.荀子 B.孔丘 C.庄子 D.孟子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 A.《尚书·五子之歌》 B.《荀子·王制》 C.《孟子·尽心下》 D.《孟子·公孙丑下》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哪些属于新加坡倡导的八德的“共同价值观”范畴? A.礼 B.义 C.廉 D.耻 2. 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中刘备集团的智囊成员为() A.孔明 B.庞统 C.法正 D.关羽 3. 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包括以下哪些?

A.《三国演义》 B.《金瓶梅》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主旨是盼和平、求统一、安民生,推崇的是“仁政德治”和忠义,反的是暴力统治,主张以“王道”、“仁政”治理天下。 正确 错误 2.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关羽报仇,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反映出了忠义观念的内在矛盾。 正确 错误 3. 梅敬忠教授指出,帝王作为实践“仁政德治”的主体,应该有怎么样的政治追求,具备怎么样的政治品质,就是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讲求人道。 正确 错误 4. 梅敬忠教授指出,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对统一中国北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正确 错误 5. 梅敬忠教授指出,“仁政德治”是一个标杆,是一个要害,是根本的判断标准。对于老百姓、对于作者来说,是否刘姓血统,是否是汉王玄孙都在其次,仁政德治是标杆。 正确 错误

三国管理智慧试题答案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6.0学分!单选题 正确 1.刘备创业的最高目标是() 1. A 独占一方 2. B 伸大义于天下 3. C 武任天下之吏 4. D 统一全国 正确 2.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1. A 决心坚定不畏强敌 2. B 信义著于四海 3. C 对匡扶汉室企业理念的的高度认同 4. D CEO高位空缺,发展空间大 正确 3.对现在企业的留才方法不正确的是() 1. A 待遇留人 2. B 制度留人 3. C 感情留人 4. D 事业前景留人 正确 4.曹操一生战争成就显赫,以下不属于他的成就是()

1. A 破黄巾 2. B 擒吕布 3. C 七擒孟获 4. D 灭袁术 正确 5.张辽投降曹操后屡建奇功,他立的奇功有() 1. A 兵贵神速捣乌桓 2. B 合肥大战逍遥津 3. C 一计定辽东 4. D 七擒孟获 正确 6.从曹操用文聘追敌的故事中,所得到的现代启示是() 1. A 给准备加盟企业集团的人树立姿态 2. B 给所有新加盟企业集团的人委以重任 3. C 企业的元老们不能居高自傲,必须培养新人 4. D 试验空降兵的勇气 正确 7.刘备、曹操、孙权在管理之上的共同点有()。 1. A 都善用人才 2. B 都注重以“义”为核心的理念 3. C 都善于承担责任

4. D 都用感情留人 正确 8.曹操用了许多的空降兵的结果是()。 1. A 曹操的实力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成就卓越 2. B 后来者并没有得到发挥的舞台 3. C 先来者给新加入团队的成员造成了心理压力 4. D 曹操的内部矛盾从此加深 正确 9.曹操善于纳谏的突出表现是()。 1. A 闻过则喜 2. B 决策时集思广益 3. C 人性管理不降罪 4. D 善于向下属请教 正确 10.曹操请到崔琰之后,崔琰对济州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1. A 袁绍统治时对百姓非常苛刻 2. B 连年的征战,使老百姓暴尸于荒野 3. C 百姓希望济州让曹操占领 4. D 济州百姓希望休养生息 正确 11.以下关于官渡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读三国故事,学管理智慧

原文地址:读《三国》学管理作者:董相银 读《三国》学管理 一个企业不能仅依靠企业领导人的威信、人格魅力去管理干部员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应该是随时、随地、随意由领导人临机处置,无章可循。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因素影响企业的管理,依靠科学合理的授权、约束和控制,以及对制度适时的调整,使整个企业有效、健康地发展。 现今有各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很多知名企业也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时可以参考、借鉴。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是: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简明化原则、系统化原则、锁链化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重在遵守执行 凡有企业必有管理制度,篇幅不一,多者万言,少者仅有几页,但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笔者也见过有企业请专业公司花数十万元代价制定出数十万字的管理制度,然后因推行不利将其束之高阁。 企业管理制度出台后遵守执行才是关键,否则就形同虚设,企业员工就会逐渐挑战它的权威性。在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尽量科学、严谨、全面,以便减少修改次数。每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执行磨合期,给企业管理带来暂时混乱。对于新业务应先制定试行制度。 2、大规模修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将给企业带来动荡,并使企业付出较高成本。 3、无论事务性制度、业务性制度或待遇制度的修改均须先充分听取相关方意见,减少阻力,做到平稳对接。避免制度刚一出台就遭到抵制,难以实行。 4、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5、企业高层是管理制度最常见的破坏者,越级指挥、不遵守财务制度是通病。遵守管理制度应从高层做起。 6、某些管理制度应有适当的弹性(即便是国家法律在制定上也有一定弹性,如最低处以多少倍罚金,最高不超过多少倍之类的),保证顺利实施。 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因此在制度的管理上,对特殊个案需要适当的弹性处理,这一点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要有心理准备的。我们从《三国》看几个实例。 一、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第十七回,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为安抚民心,便谕村人父老及沿途官吏,曹军“大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贤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

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三国管理智慧 刘备的团队建设

三国管理智慧刘备的团队建设 《三国》管理智慧——刘备的团队建设 (一)吸引人才:无形资产的吸引 帝王之相→汉室宗亲→刘皇叔→仁义之主 刘备的团队建设是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刘备的无形资产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他并不是要求一次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1.帝王之相 刘备是有资产的,他是帝王之相,长的“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我们今天要跟着一个企业家去创业,首先要明确能够有怎样的未来,一个企业有很豪华的办公楼,它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我们就想去,因为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前途。而刘备没有钱,他的工资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跟随刘备呢?在那个年代是很迷信的,就是因为他的帝王之相,很多人认为他长的特别,将来定能大福大贵,所以关羽、张飞愿意跟着他创业,正是这样的迷信之说使员工们相信并跟随他创业,这是他的第一个无形资产。 2.汉室中青 刘备是汉室中青。当时,姓刘就是资本,因为皇帝也姓刘,加之他长的奇特,帝王之相,所以大家认为他将来必然能成就大业,员工们就不会因为刘总暂时没有钱而离开刘总,他们愿意继续跟着刘总去创业。 3.刘皇叔身份 刘备去见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封他为皇叔,请入偏殿,续叔侄之礼;在见汉献帝之前,都是刘备自己说是自己是汉氏中青,今天皇帝封他为刘皇叔,使他的无形资产大大增长。 刘备在创业当中无形资产积累的线索非常清晰,最后变成仁义之主,一生行仁义。刘备与曹操相反,曹操管理很厉害,施之于严,比较严酷。刘备行仁政,三让徐州;他没钱,但在逃时还协民渡江,十几万老百姓跟着他撤退。曹兵在后面随之追来,刘备还跟老百姓同在,“百姓跟我至此,安忍弃之。”他的人性光辉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回报,有一批虔诚的核心团队成员愿意跟随他,跟随他一直走到自己企业的目标终点。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这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关键,真正的人才要到训练卓越的企业去加盟。团队成员始终相信企业愿景,相信企业领袖。尽管在某一个时段有些困难,困难还可能很艰巨,但是他们始终相信企业领袖一定能够成功,信心没有动摇,军心没有浮动。在没有成就大业的时候刘备就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这就是理想的结果。 (二)创业核心团队建设 感召力:志存高远,人格魅力----桃园三结义 刘备组建创业核心团队是以家喻户晓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始的,刘备、关羽、张飞初次见面时,刘备就自我介绍说:“我本汉室中青,姓刘名备,字玄德,今闻黄巾战乱,有志破贼安宁......”。从他的自我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志存高远,他的人格魅力的无形资产就显现出来了。桃园结义只是刘备创业的一个开头,刘备从挑着担子卖草席、草鞋到有了两个兄弟跟随,一个人变三个人,从量上看是一小步,但是在战略意义上来讲是一大步,桃园三结义使刘备有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创业核心团队,这是刘备事业成功的一大步。 对这个核心团队成员要有感召力,志存高远,在人格魅力上也要形成强大的感召力。桃园结义是刘、关、张以结义的形式建立了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那个年代“义”最具有凝聚力,经过1800多年,在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里面还是以“义”为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企业,特别是南方的一些企业还在供奉着关羽,这就说明“义”这种特殊的心理深深地在中国

三国演义测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三国演义测试题附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一、填空题。 1.东汉末年,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桃园结义。 2.________曾经想以献宝为借口,想乘机除掉董卓。 3.在苦肉计中,是由________与________联合完成了这一计。 4.卧龙先生是________。 5.七步成诗的是________。 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7.曹操、孙权、刘备后来分别建立了________国、________国、________国。 8.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中,________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9.《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___________。(人名) 10.________用了辕门射箭一计使刘备与袁术两家和解了。 二、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 A.火烧新野 B.火烧博望坡 C.安居平五路 D.火烧赤壁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3.有关三国歇后语错误的是() 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张飞绣花――心细如发 C.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D.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 A.诸葛亮 B.郭嘉 C.庞统 D.曹操 5.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A.关羽 B.夏侯杰 C.曹仁 D.吕布 6.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讨伐董卓 D.合肥之战 7.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A.吕布 B.魏延 C.孙权 D.孙策 8.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A.黄盖 B.许诸 C.典伟 D.王允 9.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A.长坂坡 B.五丈原 C.新野 D.街亭 10.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什么() A.美女 B.金银 C.奴役 D.赤兔马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答案

1 【单选题】(1分)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2 【单选题】(1分) 《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3 【单选题】(1分)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4 【多选题】(1分)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正确 第一章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正确答案是:A,B,C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正确答案是:A,B,C,D,E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正确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正确 2 【单选题】(1分) 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正确 3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正确 4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正确 5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B90 三国管理智慧 试题

1.刘备创业的最高目标是 A 独占一方 B 伸大义于天下 C 武任天下之吏 D 统一全国 2.刘备的企业精神是 A 屡败屡战,不抛弃,不放弃 B 屡战屡败 C 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D 以退为进 3.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敢于聘用高层次的人才 B 有求才之心更要有求才的行动 C 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D 聘请高层次的人才需要在理念的层面上有共鸣 4.对现在企业的留才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待遇留人 B 制度留人 C 感情留人 D 事业前景留人 5.曹操的割发代首留给今天的启示是 A 管理者在执行上不到位,大打折扣 B 企业要求员工做到的,管理者首先要做到 C “法不加于尊者”,企业领导者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 D 以上选项都不对 6.从曹操用文聘追敌的故事中,所得到的现代启示是 A 给准备加盟企业集团的人树立姿态 B 给所有新加盟企业集团的人委以重任 C 企业的元老们不能居高自傲,必须培养新人 D 试验空降兵的勇气 7.下列有关曹操的“割发代首”留给后人的启示,错误的是 A 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做到令出如山 B 当管理者犯错时,可以从轻发落 C 己身正不令而强,己身不正虽令不强 D A与C都正确8.曹操勇于承担责任的经典案例是 A 割发代首 B 赤壁之战后的自我检讨 C 义释张辽 D 人性管理不降罪 9.刘备、曹操、孙权在管理之上的共 同点有 A 都善用人才 B 都注重以“义”为核心的理念 C 都善于承担责任 D 都用感情留人 10.曹操用了许多的空降兵的结果是 A 曹操的实力会从小到大,从弱到 强,最后成就卓越 B 后来者并没有得到发挥的舞台 C 先来者给新加入团队的成员造成 了心理压力 D 曹操的内部矛盾从此加深 11.以下关于曹操闻过则喜的理解不 正确的是 A 曹操对反面声音不闻不问,一意 孤行 B 对提出反面意见的人更加敬重 C 现代企业应该以如履薄冰的心态 经营企业 D 现代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有闻过则 喜的态度 12.以下关于官渡之战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官渡之战是为了争夺北方霸权 B 交战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 C 这一仗曹操打得很顺利,取得官 渡大捷 D 火烧乌船使这次战役局势上发 生了改变 13.荀彧分析官渡之战胜利的可能性 有 A 扼住了官渡的咽喉要道 B 袁绍不善于用人,都是乌合之众 C 公以至弱当至强 D 以上选项都对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正确的褒奖是管理者应该对下属 做的 B 褒奖下属的技术要恰到好处 C 总是否定下属的答案会产生负面 影响 D 以上选项都对 15.孙权集思广益正确决策,对现代企 业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A 老板是企业的领袖,可以自行决 策一切事情 B 企业是领袖一言九鼎,对事情的 决策不一定每次都正确 C 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随时变化, 这时候更需要集思广益 D 能够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被认同 度 2.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的政权是 A 蜀汉政权 B 曹魏政权 C 东吴政权 D 汉中政权 3.家族企业雇佣CEO的原因有 A 家族成员都不值得信任 B 天下英才不一定只在自己家族成 员里面 C 家族成员里边不可能就有自己核 心需要的所有人才 D B与C都正确 5.下列有关曹操大胆任用空降兵的秘 诀,不正确的是 A 空降的人都是有骨气,有忠心, 有能力的人 B 以忠勇识人,以恩遇之 C 对待空降兵要以信待之 D 厚赐爵禄 6.对赤壁之战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B 这场战役是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 的战役 C 让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 能 D 这是局部的失败,对曹操的影响 不大

浅析《三国演义》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浅析《三国演义》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兼论三国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内容摘要]: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一部流传久远的古典名著。它是以历史真实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它以强烈的思想感情,鲜明的政治倾向,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居于中国古典文学文坛上,其中的人物刻画、战事描写、心理分析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品不仅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精华。它是一部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战争史诗,是一幅充满着智慧和經验的历史画卷,給中国乃至世界的人们以美的享受,作品中透视出来的儒道两家思想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其中蕴含着的英雄谋略、经济观念、组织意识,培养了人们的是非判断能力。 [关键词]: 三国文化精神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影响 《三国演义》是一部有着宏大叙事结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历史文学名著。其中的历史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在后人的心目中有的可以说成了“偶像”“神灵”;有的则成了“汉奸”“卖国贼”,甚至好多人的为人处世观念,经营理念都蒙上了一层“三国色彩”。《三国演义》为什么具有如此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呢?我想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精神吸引了人们。 首先,我觉得一部作品总是要表现出一种思想意识,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反映出一个时代的人的需求和愿望。在当日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人们所需求的是要尽快和平、稳定,因此,文章开头就体现出了儒家那种“济世图强”的思想,并且始终贯穿整部作品。范仲俺的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来形容和概括《三国演义》中某些人物的思想境界再恰当不过了。有句话是“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是一个连年战乱,长期纷争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那些有识之士,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就开始在平息战乱,统一祖国,安定人民这些方面动脑筋,且付诸实际行动,如“桃园三结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许下的盟誓,就决定了他们毕生共同奋斗的道路和目的,他们“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作品一开头就把刘、关、张三人的伟大抱负和鸿鹄之志展现得有士气和激励之情,因此他们后来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就受到了人民百姓的关注,饱受战乱之苦的劳苦大众们把国家安定、人民安康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几人的身上了。在人民心目中,他们三人就是百姓的“救世主”,是人间的“神”。后来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经这样说过“深巷中小儿`````````````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希望和平统一的心情是多么的迫切,他们三人能否建功立业也是一个关系到人心向背的问题。 为后世所尊崇的“神灵的化身”诸葛亮也是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之一。有勇有谋、神机妙算的他是战争胜负的主宰者。在人民脑海中,只要有他参加的战争,就会稳操胜劵。这位盖世英杰,年轻时则隐居隆中,没有过多的去辅

三国管理智慧 时代光华

三国管理智慧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6.0学分! 100分 单选题 正确 1.以下关于管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实际的说法错误的是() 1. A 兔子不用骆驼术 2. B 在管理的设计上要洞悉人性,考虑实际 3. C 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照搬照套 4. D 要学习成功的经验,正确的方法是有思想的拿来主义 正确 2.刘备的企业精神是() 1. A 屡败屡战,不抛弃,不放弃 2. B 屡战屡败 3. C 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4. D 以退为进 正确 3.对现在企业的留才方法不正确的是() 1. A 待遇留人 2. B 制度留人 3. C 感情留人 4. D 事业前景留人

正确 4.曹操对“空降兵”的出色任用有很多经典案例,以下不包括() 1. A 收降张郃、高览 2. B 义释张辽 3. C 文聘追敌 4. D 割发代首 正确 5.对曹操的“唯才是举”评论不正确的是()。 1. A 对人才的吸引是无与伦比的,行成了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 2. B 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展现才能的舞台 3. C 实现了曹操“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目标 4. D 只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才 正确 6.曹操一生战争成就显赫,以下不属于他的成就是() 1. A 破黄巾 2. B 擒吕布 3. C 七擒孟获 4. D 灭袁术 正确 7.曹操的“唯才是举”对现代企业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1. A 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要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来办事

2. B 如果符合事业发展方向而打破常规,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 3. C 所有的事情都要打破常规 4. D A和B都正确 正确 8.对曹操的管理之道叙述不正确的是() 1. A 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 2. B 出色任用“空降兵” 3. C 身先士卒,榜样激励 4. D 建立起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团队 正确 9.刘备、曹操、孙权在管理之上的共同点有()。 1. A 都善用人才 2. B 都注重以“义”为核心的理念 3. C 都善于承担责任 4. D 都用感情留人 正确 10.曹操善于纳谏的突出表现是()。 1. A 闻过则喜 2. B 决策时集思广益 3. C 人性管理不降罪 4. D 善于向下属请教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智慧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智慧 肖正高(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竞晖学校)《论语》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可以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这一灿烂的文化,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 《论语》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论语》是先贤留给后人的智慧财富,《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可以很好的为我们所借鉴,我们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将它很好地传承下去。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几个观点: 成人比成才重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给我们的标准答案是:“学习并不断的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经常温习。通读整部《论语》,你就会发现这种解释不过是从字面意思做了注解,而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 个人以为,孔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是告诉世人要学会做人,而学习知识不过是学会做人的一个途径而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虽看似安于贫穷的行为,但其原因并非安贫,而是乐道。孔子的话给了家长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三年没有改变父亲之道,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强调“君子慎独”,是提倡人格的自我修炼的,这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提出的方案是“克己复礼”,即以礼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在乎是否有人监督。时至今日,个人认为,“君子慎独”的教育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如何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所学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实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 做人如此,做家长亦如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做好家长首先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二是要诚信待人,不轻易向孩子许诺;三是交友要慎重,要和益友相交;四是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以诚信待孩子 对于现在很多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大于天。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不少家长是抛出了很多的重赏。可家长的承诺是许下了,但很多家长往往忘记了兑现。笔者当老师这么多年,从事学校行政管理也有不少年头,有时候经常要“化解孩子与父母的恩怨”,其中有些“恩怨”就是因为家长承诺不兑现造成的。答应孩子的事,说过的话,家长应该做到。

三国管理智慧+试题答案

学习课程:三国管理智慧 单选题 1.刘备创业的最高目标是()回答:正确 1. A 独占一方 2. B 伸大义于天下 3. C 武任天下之吏 4. D 统一全国 2.曹操对“空降兵”的出色任用有很多经典案例,以下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收降张郃、高览 2. B 义释张辽 3. C 文聘追敌 4. D 割发代首 3.下列有关曹操大胆任用空降兵的秘诀,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空降的人都是有骨气,有忠心,有能力的人 2. B 以忠勇识人,以恩遇之 3. C 对待空降兵要以信待之 4. D 厚赐爵禄 4.曹操一生战争成就显赫,以下不属于他的成就是()回答:正确 1. A 破黄巾 2. B 擒吕布 3. C 七擒孟获 4. D 灭袁术 5.张辽投降曹操后,立的奇功有许多,其中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在赤壁之战的大火中救曹操 2. B 合肥大战逍遥津 3. C 一计定辽东 4. D 七擒孟获 6.对于管理者应具备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企业领导者在企业里要约束自己的言行,没有自由可言 2. B 管理者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可以不用做到 3. C 管理者的不自由是为了换取将来更大的自由 4. D 管理者就要冲在前线 7.对曹操的管理之道叙述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 2. B 出色任用“空降兵” 3. C 身先士卒,榜样激励 4. D 建立起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团队 8.以下评论属于对刘备的评论有()。回答:正确 1. A 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2. B 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3. C 令出如山,严于律己 4. D 善于短时间内创造卓越业绩 9.刘备、曹操、孙权在管理之上的共同点有()。回答:错误 1. A 都善用人才 2. B 都注重以“义”为核心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大家好,我是于丹。首先要向大家道歉,俞敏洪老师很早就邀请我来到这个论坛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家庭教育的心得,但是很不凑巧,因为有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能在现场跟大家交流,只能跟大家通过视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新东方其实一直在致力于全社会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这个问题在这里举办,我觉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是全民教育的时代,这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家庭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是一个信任社会化的阶段,大家都觉得,把孩子交给社会、交给越来越细分的专业学校,孩子可以到新东方学英语,可以去上奥数,可以去学电脑、绘画、钢琴……每一样的专业技术越细分,家长越觉得孩子是可以被专业化的社会化组装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才的。在这中间,家庭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中国在悠久的传统中,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就是读私塾。私塾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它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上不如我们现代教育这么条分缕析,没有这么完备的教学系统,没有现代的实验室。但是私塾过去是一对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师教几个小孩子的。其中交流、沟通、开放的课程,因人而异的调整,有时候比现代的教育要强一点。在今天,其实我想是一个多元教育匹配的阶段,也就是说,每一个当父母的人都不可能指望着让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寄宿学校,三年五载回来他就迅速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毕竟,学校是教专业的,而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最好的地方。 中国人是信任家教的,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我们在今天会经常见到一些学问水平很不错的人,学历文凭拿得很高的人,不一定就有教养,知识跟教养是两码事。所以我觉得今天谈一谈关于家庭教育,我想说我自己的几个感受。 首先一点,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念。中国人的修养是什么呢?从传统的观念上来讲,家庭首先是建立伦理关系的地方。在《论语》上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完成他这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这么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传统的孝悌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友善兄弟,这就够学一阵了,就先得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和谐、什么是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人的义务,先把这些磨合好才能到第二个。第二个就是人在社会上,叫做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广泛的博爱大众,对大家有这么一种善意。而亲仁,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这一段是我们说的社会学习。 第三段是什么呢?第三段叫做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你把家庭学习、社会学习都完成了还觉得有余力,你可以去进行专业的文化学习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那些书本上的、文字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差不多可以学了。 但是我们想想今天的日子呢?大家都是倒过来,一个小孩子,家庭教育,社会的学习都没有接触的时候,可能小小年纪就去学文了。小孩开始被背诗词了,写写字了,学那种学前班了,一直上完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回过头来再被社会调教,甚至被社会修理,一个人言语不谨慎了,不守信用了,然后再去逐渐学习。而最后忽略的是什么呢?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最忽略的就是家庭教育,恰恰就是入则孝,出则悌,这一段没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