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药综知识考点归纳

药师药综知识考点归纳
药师药综知识考点归纳

京师杏林药师药综知识考点归纳

必看考点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症、证、病的概念

症——疾病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包含整个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即疾病。

证——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病理变化的本质。

2.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本质是病同证异”

必看考点2、阴阳学说

1.阴阳的相互关系

①对立制约——阴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

②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③消长平衡(量变)

④相互转化(质变):“寒极生热”

2.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①确定治疗原则

a.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②归纳药物的性能

a.药性: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

b.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c.升降浮沉:上行向外,升浮者为阳;下行向内,沉降者为阴。

必看考点3、五行学说

1.五行与五行学说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

①气为血帅:气生血、气行血、气摄血。

②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生气、血能养气。

必看考点6、津液

来源于饮食水谷生成;输布依赖脾的运化,肺的宣发和肃降,肝的疏泄,肾的蒸腾气化和三焦的通利水道;肺、脾、肾发挥排泄作用

必看考点7、经络

1.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别络、孙络、浮络。

2.十二经脉

a.十二经脉的流注: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襄。

b.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

(1)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2)交接规律: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阴经与阴经交于胸腹,阴经与阳经交于四肢。相表里经交接在四肢末端

3.奇经八脉

一源三歧:督、任、冲脉均起于胞中,走向不同。

a.督脉:“阳脉之海”;

b.任脉:“阴脉之海”、“任主胞胎”;

c.冲脉:“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

d.带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又主司妇女带下。

必看考点8、病因

1.六淫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a.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b.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

c.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d.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e.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为阳邪、易伤阴津;燥易伤肺

f.火(热)邪: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肿疡

g.疫疠: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a.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b.影响内脏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饮食与劳逸失常

a.饮食不节、不洁、偏嗜

b.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过度安逸

4.痰饮: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

5.瘀血

1、瘀血的形成: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及内外伤出血。

2、瘀血的致病特点: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有痞块;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

必看考点9、发病与病机

1.邪正盛衰病机:实即指邪气亢盛;虚即指正气不足。真实假虚证,称为“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证,称为“至虚有盛候”

2.阴阳失调

a.阴阳盛衰:阴阳偏盛(实寒实热证)、阴阳偏衰(虚寒虚热证);

b.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两虚;

c.阴阳格拒: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

d.阴阳亡失:亡阳、亡阴。

3.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a.气失调:包括气虚、气行失常(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

b.血失调:包括血不足(血虚)和血行失常(出血和血瘀)。

c.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必看考点10、预防与康复

1.预防(治未病):

a.未病先防: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b.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疾病的传变

2.康复

a.康复原则:形神共养、调养气血阴阳

b.康复方法:药物康复和康复器械、针灸推拿气功康复、体育娱乐康复、自然康复法

必看考点11、四诊

1.望诊

(1)望神

①得神,或称为“有神”或“得神”。

②失神: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称为“失神”或“无神”

③假神:即“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患者病情突然转“佳”

④神乱:淡漠——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癫病;烦躁——痰火扰心——狂;抽动——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痫。

(2)望色

①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阳气虚衰,气血不充)

②黄色:主虚证、湿证。(脾虚湿蕴)鲜明如橘色,为阳黄,多属湿热;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③赤色:主热证。若满面通红,属实热证;两颧潮红,属虚热证;泛红如妆,为戴阳证。

④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小儿高热,山根青紫,惊风先兆。

⑤黑色: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痛证。

(3)望形态

①望形体: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证。

②望姿态:手足颤动——动风发痉、气血不足;四肢抽搐——痫证、破伤风、小儿惊风;手足拘挛——肝病、寒凝筋脉;软弱无力——痿证;麻木不仁——中风;角弓反张——痉病。

③望头面:囟门下陷,多属虚证;囟门高突,多属热证;囟门迟闭,多为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④望咽喉:深红,肿痛明显——实热;嫩红——阴虚;白喉——肺热阴伤

(4)望舌

舌与脏腑的关系: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舌边——肝胆。

①望舌色:淡白——阳虚、血虚;红色黄厚苔——实热;红色少苔——虚热;干枯绛紫——热盛伤津;青紫湿润——寒凝血瘀;紫斑——血瘀

②望舌形:肿胀深红——心脾热盛;红绛裂纹——热盛伤津;肿胖,色青紫而暗——中毒;淡白裂纹——血虚不润;齿痕——脾虚;芒刺——热邪亢盛

③望舌态:强硬——高热、中风征兆;久病颤动——虚;外感热病颤动——风;吐弄——心脾有热;歪斜——中风;短缩——危重症候

④望苔色:白苔——表证寒证;黄苔——热证里证;灰苔面润——寒湿内阻;灰苔干燥——热炽津伤;黑苔——里证,热极或寒盛

⑤望苔质:由薄增厚——由表入里;腻腐——湿浊、痰饮、食积;腐苔——食积、痰浊;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花剥舌、地图舌——气阴两伤

(5)望排出物:清稀者多为寒;黄浊稠粘者多为热。

(6)望小儿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分虚实;三关定轻重。

2.闻诊

(1)听声音

①语声:胡言乱语,声高有力,谵语,热扰心神;时断时续,声音低弱,郑声,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狂妄叫骂,失去理智,狂言,痰火扰心;讲话无对象,独语,癫证;语言謇涩——风痰上扰

②呼吸:呼吸困难,短促急迫为喘;喉中有哮鸣声的称为哮。呼出为快——实喘;深吸为快——虚喘;少气——气虚;叹息——肝失疏泄。

③咳嗽: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2)嗅气味

口气臭秽,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亦见于龋齿、口腔不洁等;口气酸馊,多是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是牙疳或有内痈。

3.问诊

(1)问寒热:恶寒发热——外感表证;潮热——阴虚、腑实;长期低热——阴虚、气虚及?夏;寒热往来——半表半里,疟疾

(2)问汗:自汗——气虚;盗汗——阴虚;绝汗;战汗(疾病转折点)(3)问疼痛

①问疼痛部位:如头项痛属太阳经,前额痛属阳明经,头侧痛属少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等。

②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重痛——湿邪;刺痛——瘀血;绞痛——实邪闭阻气机;隐痛——虚;掣痛——经脉失养,肝病;灼痛——火邪;冷痛——寒邪。

(4)问饮食口味

①口渴与饮水:水入即吐——痰饮内停;渴不多饮——热入营血;欲漱不欲咽——瘀血

②恶闻食臭——伤食;消谷善饥——胃火炽盛;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虚火上扰;易饥多食大便溏泄——胃强脾弱;嗜食异物——虫积

③口味异常:口苦——肝胆实热;口甜而腻——脾胃湿热;口中泛酸——肝胃蕴热;口中酸馊——食积内停;口淡乏味——脾虚不运。

(5)问二便:五更泄——脾肾阳虚

(6)问耳目:暴起耳鸣声大,用手按而鸣声不减,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所致;渐觉耳鸣,声音细小,以手按之,鸣声减轻,属虚证,多与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有关。

(7)问经带:

必看考点12、辨证

1.辩证要点总结

表证:发热恶寒(恶风)、舌苔薄白、脉浮

热证:(关键字:热、红)舌红苔黄、排泄物黄浊臭秽、脉数、喜凉

寒证:(关键字:冷、白)舌苔白、分泌物清稀、脉迟紧、喜温

实证:胀满、湿热痰瘀、胀痛拒按、脉有力

虚证:气短懒言(气虚)、唇舌面甲白(血虚)、隐痛喜按、脉细弱

阴虚: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

阳虚:五更泻

阴阳:阴病见寒象;阳病见热象

脏腑:大便溏泄——脾;喜太息、胸胁胀满、与情绪有关——肝;心悸、失眠——心;呼吸、咳喘——肺;小便、生殖发育、腰膝酸软——肾;消化——胃

气血津液:气陷——内脏脱垂;气滞——闷胀疼痛;血瘀——刺痛,固定不移,肿块拒按,舌有瘀斑,脉涩

必看考点13、治则与治法

1.治病求本

(1)治标与治本

①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的病人、慢性病患者复感外邪;

②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急性热病时后期伤阴;

③标本兼治:虚人感冒。

(2)正治与反治

①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②反治: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真寒假热;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真热假寒;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真虚假实;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真实假虚。

2.扶正与祛邪

正虚扶正;邪实驱邪;正虚邪实兼用;正气耐攻(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先驱邪;正气虚弱(虫积)先扶正

3.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2)补其不足:“滋阴以制阳,补阳以制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4.三因制宜:因时(用寒远寒)、因地、因人制宜

必看考点14、中医常见病症辨证论治

辩证方法参照必看考点12,重点记忆中成药及方剂

必看考点15、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1.藏医药基础知识

(1)基本学说:五元(土、水、火、风、空);三因(隆、赤巴、培根)(2)藏药八性:土-重、腻;水-凉、钝;火-热、锐;风-轻、糙

(3)三化味:甘味、咸味化为甘味,治赤巴病和隆病;酸味仍为酸味,治隆病和培根病;苦、辛、涩味化为苦味,治赤巴病和培根病。

2.蒙医药基础知识

(1)基本学说:三根(赫依、希日、巴达干);七素:(精华、血、肉、脂、骨、髓及红或白精);三秽(稠、稀、汗)

(2)药味:甘、酸、咸、苦、辛、涩

(3)传统剂型:汤剂(汤散)、散剂、丸剂、膏剂、灰剂、油剂。

(4)用药禁忌:

①妊娠用药禁忌:一般毒剧、刺激性药、峻烈泻剂和具有稀血(活血)、破痞功能的药孕妇禁用;缓泻剂和具有利尿、活血化瘀功能的药孕妇慎用。

②饮食禁忌:浓茶、猪肉、山羊肉和荞麦。

3.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

(1)基本学说:爱日康(四大物质)学说(火、气、水、土);合立体(体液)学说(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黑胆质);台西合斯(诊断)学说(望、闻、问、切、尿诊、便诊和痰诊)

(2)药味:烈味、辛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油味、甜味、淡味(3)方剂的命名:主药名称、所起的作用、发明人的名称、所治的疾病名称、方剂口味、方剂药性、方剂的大小。

(4)制剂和剂型:膏状制剂、硬状制剂、散状制剂、液体制剂。

必看考点16、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成人:(4.0~10.0)×109/L;儿童、新生儿高于成人但数量级不变

2.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50%~70%)最多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20%~40%)

3.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4.血红蛋白(Hb)

参考值: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5.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9/L

6.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值:魏氏法: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必看考点17、尿常规检查

1.尿液酸碱度(pH):干化学试带法,晨尿:pH5.0~7.0

2.尿比重(SG):干化学试带法:1.015~1.025

3.尿蛋白(PRO):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4.尿葡萄糖(G LU):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

5.尿胆红素(BIL):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阳性多见于黄疸

6.尿隐血(BLD):阳性常见于创伤

7.尿中白细胞(LEU):阳性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8.尿沉渣结晶: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必看考点18、粪常规检查

1.粪外观

黄绿色稀便并含膜状物——伪膜性肠炎;米泔水样便——霍乱;脓血便——痢疾;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便——阻塞性黄疸

2.粪隐血: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

3.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炎症;红细胞:完整散在-细菌性痢疾;破坏成堆-阿米巴痢疾

必看考点19、肝功能检查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值:成人5~40U/L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值:成人8~40U/L

临床意义:心肌梗死

3.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参考值:A/G比值:1.5~2.5:1

临床意义:A/G比值小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

必看考点20、肾功能检查

1.血清尿素氮(BUN)参考值:成人:1.78~7.14mmol/L

2.血肌酐(Cr)参考值:男性:44~132μmol/L

女性:70~106μmol/L

必看考点21、血液生化检查

1.淀粉酶(AMS):活性增高可诊断胰腺疾病

2.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之一

3.心肌肌钙蛋白I(cTnl):肌钙蛋白(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4.血尿酸(UA):诊断痛风的主要实验室依据

必看考点22、血糖、血脂代谢检查

1.糖代谢检查

(1)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参考值:空腹(FBG):3.9~6.1mmol/L

糖尿病:空腹>7.8mmol/L或随机>11.1mmol/L二、糖化血红蛋白(Ghb)(2)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参考值:HbAlc: 4%-6%。

临床意义: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

2.脂代谢检查

(1)总胆固醇(TC)成人<5. 18mmol/L(200mg/dl) 升高见于高脂血症(2)三酰甘油(TG)成人<1.70mmol/L (150mg/dl) 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或高脂血

《中医大辞典》全面,综合性辞书《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次中药普查(3)互联网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期刊);万方数据库(会议);

维普网;中医药在线;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必看考点25、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

1.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

(1)患者用药咨询:名称、适应症、禁忌、用法用量、用药时间、不良反

应、价格等

(2)医师用药咨询: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

作用和禁忌证

(3)护士用药咨询:药物的配伍及禁忌、剂量用法、注射溶媒、浓度、滴

注速度、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的理化变化、药品的保管等。

2.咨询技巧

(1)沟通的技巧:认真聆听;语言的表达;非语言的运用;掌握时间;关

注特殊人群

(2)患者投诉的处理:合适的地点和人员;举止行为尊重和微笑;适当的

方式和语言;证据原则

3.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

(1)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

老年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肾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

不全患者

(2)需特殊提示的情形

病多复杂多药合用;不良反应;效果不佳;配伍禁忌;说明书修改;长期/

终身用药;特殊人群;特殊剂型

必看考点26、处方概述

1.处方的常用术语

(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

①炮制类:酒蒸大黄、蜜炙麻黄、炒山药。

②修治类: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乌梢蛇去头去鳞片等。

③产地类: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广藿香、江枳壳。

④品质类: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

决明、九孔石决明。

⑤采时、新陈类:绵茵陈、陈香橼、陈皮、嫩桂枝、鲜芦根、鲜茅根、霜

桑叶。

⑥颜色、气味类:紫丹参、香白芷、苦杏仁。

(2)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

二蒺藜、潼白蒺藜刺蒺藜、沙苑子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焦四仙焦三仙+焦槟榔

腹皮子大腹皮、生槟榔龙牡煅龙骨、煅牡蛎

全紫苏紫苏子、叶、梗

2.处方的用法用量

(1)服药时间:饭后(一般、健胃、刺激肠胃);饭前(滋补);空腹

(驱虫、泻下);睡前(安眠)

(2)药引:黄酒:活络丹、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姜汤:藿香正气、

附子理中;淡盐水:六味地黄、大补阴丸;鲜芦根汤:银翘解毒;清茶:川芎

茶调;米汤:四神丸、更衣丸

(3)特殊剂型中成药的正确使用

①滴眼剂的使用:距眼睑2~3cm滴药,每次滴1~2滴,滴后闭眼1~

2min,先右后左。

②栓剂:在给药后1~2h内尽量不排尿或大便。

3.用药禁忌

(1)“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

参辛芍叛藜芦。

(2)“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3)妊娠禁忌

①妊娠禁用药:勤奋雪莲煮二乌豆造霜喂千牛、雄羊(轻粉、天山雪莲、

莪术、川乌、草乌、巴豆、猪牙皂、巴豆霜、阿魏、牵牛子、雄黄、洋金花)土鳖黑马急盯,上路扮大脚,命玄(土鳖虫、黑种草子、马兜铃、京大

戟、红大戟、丁公藤、商陆、斑蝥、大皂角、玄明粉)

三员天仙千金,随驸马至公社,2闹(三棱、芫花、天仙子、千金子、甘

遂、附子、马钱子、水蛭、蜈蚣、麝香、马前闹、闹羊花)

②妊娠慎用药:牛黄、三七、大黄、玄明粉、芒硝、片姜黄、三七、川牛

膝、牛膝、王不留行、制川乌、肉桂、白附子、西红花、天南星、制天南星、

小驳骨、飞扬草、天花粉、天然冰片(右旋龙脑)、木鳖子、冰片(合成龙

脑)

③饮食禁忌:常山忌葱;地黄、首乌忌葱、蒜、白萝卜;人参忌白萝卜;

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蜜忌生葱。

④证候禁忌:体虚多汗忌麻黄;虚喘、高血压、失眠忌麻黄;湿盛胀满、

水肿忌甘草;麻疹已透阴虚火旺忌升麻;肝功能障碍忌黄药子;肾病忌马兜

铃;授乳期妇女不宜大量用麦芽

必看考点28、处方调配与复核

1.饮片斗谱安排

最高层:轻、用量少:花;谷精草、木贼草;五加皮、千年健、地骨皮;

中上层:常用药物(金银花);

较低层: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和易污染的(炭药);

最底层:松泡、用量大:芦根、茅根、茵陈、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灯心草、通草、竹茹、丝瓜络、薄荷、桑叶、荷叶、荷梗。

可同放于一个药斗:“药对”如麻黄、桂枝;酸枣仁、远志;射干、北豆根;党参、黄芪;桃仁、红花;杜仲、续断;陈皮、青皮;泽泻、猪苓;山药、薏苡仁;板蓝根、大青叶;辛夷、苍耳子;火麻仁、郁李仁;羌活、独活;苍术、白术;麦冬、天冬;川乌、草乌;知母、浙贝母;蒲公英、紫花地丁;蔚蓄、瞿麦;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小茴香、橘核。

不可同放一斗:

①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

②外观相似:蒲黄与海金沙,紫苏子与菟丝子,山药与天花粉,杏仁与桃仁,厚朴与海桐皮,荆芥与紫苏叶,大蓟与小蓟,炙甘草与炙黄芪,当归与独活,制南星与象贝(浙贝),菟丝子与苏子,熟地与黄精,知母与玉竹,蛇床子与地肤子,玫瑰花与月季花,血余炭与干漆炭,韭菜子与葱子等。

③药名相近:附子与白附子,藜芦与漏芦,天葵子与冬葵子等。

④同一来源不同部位但功效不同:麻黄与麻黄根。

微小粉末及粘性大中药,加盖防尘;阿魏、鸡矢藤等恶劣气味药物,另存;贵细药品专人专账。

2.药昧调配

1、“等量递减”“逐剂复戥”

2、每剂重量误差±5%以内

3、体积松泡而量大的先称防止覆盖前药,黏度大后称防止沾染包装用纸。

必看考点29、中药汤剂

1.中药汤剂的煎煮程序

冷水(<60℃)浸泡饮片20-30分钟,水量高出药面3-5cm,用火“先武后文”。一般药一煎20min,二煎15min;解表药10-15min,二煎5-10min;而滋补药30min,二煎20min。煎药切忌使用铁、铝制等器皿。

2.特殊煎药方法

(1)先煎:矿物、动物骨甲(鹿角霜);有毒: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2)后下:气味芳香类;久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钩藤、徐长卿)

(3)包煎:粘液多(车前子、葶苈子);绒毛(旋覆花、枇杷叶);微小(4)另煎: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羚羊角、水牛角。

(5)烊化:鹿角胶等。

(6)兑服:液体

(7)冲服: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

(8)煎汤代水:葫芦壳、灶心土。

(9)羚羊角:冲服→另煎→先煎

必看考点30、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

1.特殊管理的中药

不可内服:红粉、水银、白降丹、生雪上一支蒿;

炮制后入丸散:斑蝥、生马钱子、生甘遂;

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雪上一支蒿;

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禁用:洋金花。

用量:砒石0.002-0.004;蟾酥0.015-0.03(×2=)斑蝥0.03-0.06(×2=)雪上一枝蒿0.06-0.12(×5=)生马钱子0.3-0.6

雄黄0.05-0.1(×2=)轻粉0.1-0.2

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剂量不可超过两日极量,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罂粟壳临床用量3~ 6g,采用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2.有毒、小毒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调剂

大皂角(咳血吐血忌用);鸦胆子(龙眼肉包裹吞服);朱砂(不如熬剂);附子(先煎、久煎);川乌、草乌(炮制后使用)。

对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必看考点31、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1)虫蛀:(富含淀粉、糖、蛋白)大黄、白芷、前胡、桑螵蛸、娑罗子、北沙参。“虫蛀大白纸,千户小商说杀生”

(2)霉变:陈皮、独活、前胡、佛手“陈皮梅(霉)独(毒)胡佛”

(3)泛油(走油):含挥发油:当归、丁香;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含糖:牛膝、麦冬、黄精(“黄精卖牛糖”)

(4)变色:由浅变深:天花粉、山药、白芷、泽泻(天山止泻);由深变浅:黄芪、黄柏;由鲜艳暗淡: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

(5)气味散失:(挥发油)肉桂、沉香、豆蔻、砂仁、粉碎后

(6)风化:(无机盐)胆矾、硼砂、芒硝等。

(7)潮解:青盐、咸秋石、芒硝

(8)粘连: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制剂等。

(9)腐烂:鲜生姜、鲜生地黄、鲜芦根、鲜石斛等。

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1)虫蛀: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

(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有营养)

(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流体)

(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

(5)沉淀:药酒、口服液、针剂(液体)

3.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1)水分(7~13%);(2)淀粉(虫蛀、霉变);(3)黏液质(发霉、生虫);(4)油脂(异味、酸败);(5)挥发油(气味散失);(6)色素(发霉变色)

4.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术语)

阴凉处:不超过 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2~10℃

常温:10~30℃

5.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

通风干燥:淀粉多(防虫蛀);糖分粘液多。

阴凉干燥:挥发油多(防散味及走油)。

密闭:种子类;酒制、醋制;盐炙、蜜炙。

密封:动物类;矿物类。

6.对抗贮存法

牡丹皮——泽泻、山药(丹药);蛤蚧——花椒、吴茱萸、荜澄茄;蕲蛇、白花蛇——花椒、大蒜瓣;土鳖虫——大蒜;人参——细辛(细心的人);冰片——灯心草(冰心);硼砂——绿豆(杀驴);藏红花——冬虫夏草

必看考点32、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1.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1)(相需)归脾丸+人参养荣丸治疗心悸失眠、眩晕健忘;附子理中丸+四神丸,治疗脾肾阴虚之五更泄泻;脑立清胶囊(片)+六味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高血压。

(2)(相使)二陈丸+平胃散,增强燥湿化痰之功;乌鸡白凤丸+香砂六君子丸,增强养血调经之功。

(3)(相杀)舟车丸+四君子丸,峻下而不伤正气;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生脉散、参蛤散,降低副作用。

(4)(治法不同)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六神丸+外用冰硼散吹喉

(2)降低毒副反应:甘草+呋喃唑酮;氯氮平+石麦汤(石膏、炒麦芽)(3)降低用药剂量:可乐定+珍菊降压片;地西泮+苓桂术甘汤

2.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1)影响吸收:鞣质、炭类、生物碱、果胶及金属离子与西药结合

(2)影响分布:碱性中药增加血药浓度

(3)影响代谢:酒剂、酊剂与部分西药;鞣质中药与含酶制剂

(4)影响排泄:①碱性中药(煅牡蛎、煅龙骨、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片)降低酸性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药效;②含有机酸的药物(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增加酸性药物(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利福平、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

3.中西药联用的例举

(1)合理联用——协同增效

①逍遥散或三黄泻心汤+催眠镇静药,提高疗效,摆脱依赖。

②芍药甘草汤+解痉药

③木防己汤、获苓杏仁甘草汤、四逆汤+强心药地高辛

④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心得安类抗心律失常药

⑤桂枝获苓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血管扩张药

⑥木防己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西药利尿药

⑦枳实+庆大霉素→抗感染

⑧茵陈蒿+灰黄霉素→抗菌

⑨甘草+氢化可的松→抗炎抗变态反应(轻松的干活)

(2)合理联用——降低不良反应

①柴胡桂枝汤+西药抗癫痫药

②芍药甘草汤+解痉药

③木防己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西药利尿药

④八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人参汤+降血糖药

⑤黄芪、人参、女贞子、剌五加、当归、山茱萸、灵芝、云芝、鸡血滕+西药化疗药→降低患者因化疗药而导致的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⑥氯丙嗪→珍氯片(氯丙嗪、珍珠层粉、三硅酸镁)

(3)不合理联用——降低药效

①含金属离子中药不与四环素、异烟肼联用

②碱性中药不与胃蛋白酶合剂、阿司匹林及四环素族抗生素、奎宁等联用

③酸性中药不与磺胺类药物及碱性西药(氨荼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联用

④含鞣质较多的中药,不与酶类药物、VB1、去痛片、四环素类抗生素及红霉素、利福平、麻黄碱、阿托品等联用。

⑤炭类中药及瓦楞子、牡蛎等,不宜与多酶片、胃蛋白酶等联用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吐血整理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就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得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与治疗疾病得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得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就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及作用机制得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就是指药物对机体得初始作用,就是动因。 药理效应:就是药物作用得结果,就是机体反应得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就是指药物作用得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得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得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得不良反应:与用药目得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得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得与治疗无关得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就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得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得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得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得不正常得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得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得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得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得效应量)得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就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得增减呈连续性量得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得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得比小得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得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得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得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得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得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得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得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与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得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与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与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与力双有内在活性得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得亲与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得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得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与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得动态规律。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疫情防控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 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

药理学重点总结终极版

药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滤过(水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和载体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可利用的膜面积大小有关。膜表面大的器官,如肺、小肠,药物通过其细胞膜脂层的速度远比膜表面小的器官(如胃)快。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统称为ADME系统。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一)口服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内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的。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二)吸入(三)局部用药(四)舌下给药(五)注射给药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大多数药物在血浆中均可与血浆蛋白不同程度地结合而形成结合型药物,它与未结合的游离型药物同时存在于血液中,并以一定百分数的结合率而达到平衡。 代谢:体内各种组织对药物的消除,肝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 排泄: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 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半衰期恒定;一次给药5个半衰期消除完毕;多次给药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 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 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变态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这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以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情况。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 最小有效量或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最大效应(E 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是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 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药物的最大效应与效价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现,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从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特定位点: 半数有效量(ED50):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但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因为有效剂量与其致死剂量之间有重叠。为此,有人用1%致死量(LD1)与99%有效量(ED99)的比值或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50)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所产生效应的不同,习惯上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和拮抗药(阻断药)3类。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前者具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内在活性(a=1);后者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a<1),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0)的药物。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具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通过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能不变。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与受体结合非常牢固,产生不可逆结合的药物也能产生类似效应。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 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50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理学复习、总结很好。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绪言 【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熟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 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3.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 4.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1.药物学阶段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为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药理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 F.W. Serturner(1783-1841)分离吗啡;后来相继发现士的(1819),咖啡因(1819),奎宁(1820),阿托品(1831);德国微生物学家P. Ehrlich(1906)发现新胂凡纳明;德国R. Buchhneim(1820-1879)建立第一个药理学试验室;J N. Langley(1905)提出受体学说;20世纪药理学新领域及新药的发现:抗生素、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基因药等。我国药理学家在麻黄碱、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青蒿素的研究方面做了重要贡献。 3.药理学从实验药理学到器官药理学,进一步发展到分子药理学;并出现了许多药理学分支如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生化药理学(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分子药理学(Molecular pharmacology)、免疫药理学(Immunopharmacology)、心血管药理学(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等。 (三)药理学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新药包括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品新药研究过程分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售后调研(四)学习药理学的参考书 1.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杨藻宸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200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7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1998. 4.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 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New York, 2001. 附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 处方药 (1)疾病必须由医生或试验室确诊,使用药物需医师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⑵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吗啡类、中枢性药物等。 ⑶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肿瘤药。 ⑷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 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s, over the counter drugs, OTC ) 二、药品名称 1. 中文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名称) 2.英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M) 3. 商品名(trade mark name) 例:中文名:普萘洛尔 英文名:Propranolol 商品名:心得安,恩得来,萘心安,inderal , angilol, cardinol.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 2.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3.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了解构效关系。 4.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和效应 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 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8、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9、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20、副作用: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1、毒性作用:是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22、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药物和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后作为抗原而引起的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免疫反应,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23、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24、药物的量效关系: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25、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致死量。 26、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物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治疗指数: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28、安全范围ED95~LD5之间的距离或95%有效量~5%致死量 29、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30、受体的功能:与配体结合、传递信息。 31、受体的特性:饱和性、可逆性、特异性、灵敏性、多样性。 32、受体的调节:增敏调节和脱敏调节 33、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效与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药理效应;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定量作用定律;药

药理学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 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样作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血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 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教育类试题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 1

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2

(完整版)药理所有知识点结构图

4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A,分布D,代谢M及排泄E过程。 药理学研究内容: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体内过程和相互作用等。 临床前药理学——分为主要药理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等 临床药理学——分为I、II、III、IV期临床实验 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 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易降低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 撤药效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重的效应 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使少数特异质患者出现的特异性不良反应(先天缺陷疾病) 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有些胚胎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部分激动剂和完全激动剂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非特异性药物-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通过改变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特异性药物-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小中毒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会相应增加,直到出现最大效应。以后若在增加剂量效应不会进一步增加,反而会出现毒性反应 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极量(是用药安全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机体方面: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种属差异 药物方面: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反复用药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主要任务 新药药理学 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58.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59.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首过效应明显。阻滞心肌 细胞膜慢钙通道,抑制Ca离子内流,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 反应细胞。降低心律,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首选,适于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主要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及低血压等禁用。 60.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吸收,有肝首 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离子内流。使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 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临床用于防治心绞痛,可单独 用于高血压。不良反应:禁用于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不良 者慎用。 61.钙拮抗药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作用影响。为 苯噻嗪类钙拮抗药,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使心收缩力降低;可使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降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 及中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病人。2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心衰患者及孕妇禁用。 6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代表药强心苷: 长效:洋地黄毒甙;中效:地高辛;短效:毛花甙C、去乙酰毛 花甙丙、毒毛花甙K.作用机制: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由于 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药理作用:增强正性肌力,减慢心律,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增加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衰及心房扑动或颤动。

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道德与法治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

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