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_山地的形成学案.docx

42_山地的形成学案.docx
42_山地的形成学案.docx

4. 2 山地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彤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 )概念:岩层因____________ 产生强大的____________ 作用而发生塑形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褶曲的两种形态

2.板块构造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所分割,形成不连续的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匚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板块构造与地貌厂张裂处

(生长边界) 板块交界处Y

.挤压处

(消亡边界海上——海洋、海岭

陆上——裂谷、断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海上——海沟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丿交界处——海沟

陆上——海岸山脉

3. 断块山

(1)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_____________ ,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

沿 _________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__________ 。

(2) 断层与地貌

平 断 层

定义

对地貌的影响

垂 直 断 层

定义

图示 /W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地垒

地華

?火山

(1 )火山由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 ________________ ,有时会积水

成 __________ ;破坏了的火山口呈 ___________ 状态。火山锥是由 ____________ 和 ______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 的 _______ ,上部 __________ ,下部 __________ O

(2)火山活动不单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可能带来丰富的 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等资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为主, 为辅 主要分布在 和河谷地

帀 刖进

原因

修建

的成本和

难度均低于 这里地势

施工难 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

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

课后训练案

1?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 岩层向上拱起的褶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为向斜

C ?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形成的

D ?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所示山岭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A ?

背斜 B ?向斜 3?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河流的原因是( A ?断层平直而陡哨 C ?岩体相对位移

D ?岩石受张力作用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 安全事故隐患。读"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 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 ?丁 5、 在a b 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 .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读"某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 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海沟

7、 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 至软

排列应为()

A ?乙丙丁

B ?乙丁丙

C ?丙乙丁

D ?丙丁乙

&下图反映的大抵发育过程是()

A ?冲积平

B.断块山

B ?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 ?地垒

D ?地堑

中,存在着

EH3含煤层和煤气

度,由

C ?背斜成谷

D ?背斜成山

日本多地震是由于()

A.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交界处

B. 位于亚欧板块与大平洋板块的接触带上

C. 火山活动强烈

D. 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7?8题。

7.

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屮①?④屮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B.②

C.③

D.④

8.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________ 和 ______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

处? ________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 处? _______ O

⑵任意采伐A 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 __________ ,水旱灾害增加。 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地质灾害。

10、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 _______ 山地。

⑵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⑶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__________ (多项选择)。

A ?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C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尽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_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18 山地的形成

学案18 山地的形成 [目标定位]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a .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____________,叫做褶皱。 b .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 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②________,两翼 ③______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 被侵蚀成④______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⑤______,两翼 ⑥______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 易侵蚀而形成⑦______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⑨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a .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b .垂直方向??? ??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______为主,?______为辅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河 谷地带 ?______前进 原因 修建?______的成本和难度均 低于?______ 地势?__________,施工难度较 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学案13:山地的形成

学案13:山地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提高判读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实际应用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区分背斜、向斜、断层的方法。 【重难点】 1.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 2.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 3.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 【使用说明】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内探究案。〈注:1.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 课前预习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山地有、、等多种类型。山地的形成主要与营造地表形态两种力量中的 作用有关。 〔一〕褶皱山 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的; 2.基本形态:褶皱的基本单位是,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 ,一种是。 〔二〕断块山 1.断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使岩体发生,两侧岩体沿 发生明显。 2.形成地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产生的地貌各不同。

垂直位移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或,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或。 〔三〕火山 1.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如果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如;如果沿着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形成,如。火山由和两部分组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区一般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因素较多。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地地区交通运输以为主,其次是。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为降低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和难度,交通线路往往选择在 的和地带。 3.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交通线往往迂回曲折,在陡坡上表现为形。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板块构造理论 图1板块构造图 1.在图1中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并用红色笔迹涂出板块的生长边界。 2.板块边界分为和; 生长边界,板块,常形成,如 ; 消亡边界,板块,常形成,如 。 探究二:背斜、向斜、断层的判定 图2地质构造图

42山地的形成教案

4. 2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 山东省高密市凤城中学高一地理组王汝华 【课标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 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来源:学科网] (2 )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第一部分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教材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整地对褶皱山和断块山进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示意图或借助模具演示,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列表对比背斜与向斜、褶皱与断层等内容,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三幅图片。 〖提出设问学生思考〗:喜马拉雅山鱼龙是怎样上山的?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了解断层的概念。 3?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4.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山地的形成学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山地的形成学 案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a、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____________,叫做褶皱。b、基本单位褶曲。褶曲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②________,两翼③______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④______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⑤______,两翼 ⑥______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 ⑦______(2)规模:褶皱山大的可绵延数千千米,小的只有几米。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⑨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a、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b、垂直方向

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2)组成:包括?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______为主,?______为辅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河谷地带?______前进原因修建?______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 ?______地势?__________,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 【问题思考】 1、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2、议一议: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 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 4、判断: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探究点一褶皱山、断层山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哪一处属于背斜?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什么? (2)③处地形属于什么类型的山地?试列举出我国属于此类型的名山。(3)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

男人眼中妻子和情人区别.docx

话题:男人眼中什么女人最旺夫 旺夫第1款善解人意型 孙文龙投资公司董事 类型描述:温柔善良、南方女孩 成功男人只求女人善解人意 “旺夫这种话题似乎多少带些相学色彩,一个普通人很难明白什么样的女人是具有旺夫相的,只有过起日子以后才能知道。如果一个男人娶到老婆后越来越发达了,我们可以说是这个女人给他带来了幸运。当然男人的成功还会有很多别的因素。” 孙文龙学习企业管理,早年做过服装生意,后在广东从事房地产投资,成立了广州大业投资有限公司,如今更是涉足影视话剧的投资。 此外,孙先生热衷于慈善事业,常年资助贫困学生,即使在自己很繁忙的时候,也不忘叮嘱家人:“不要忘了我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一定要经常问问他们需要什么。”不仅因为年轻就拥有财富,更多是因为爱心的付出,37岁的他已被业内称为“商业巨子”。 “你觉得什么样的女人旺夫?”我因为没有找到话题或者怀揣探其究竟的心理,不甘的问着:“你就说说自己吧!” “其实,我觉得旺不旺夫不能单单从长相说起,谁能说出哪个女人旺夫,哪个女人不旺夫?如果那样,不旺夫的女人还有人要吗?如果人人都知道什么样的女人能旺夫,那么我们身边的男人就没有穷人和富人了,最旺夫的女人身价也就成为衡量男人财富的尺码了。我觉得还是夫妻两个人的协调和匹配最重要。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夫妻之间更应该讲究人和之气。” “什么样的女人是目前你最需要的类型?”我很想探听到这位年轻商人心里最美的女人花是什么样子。 “嗯,善良温柔吧!对,女人的善良和温柔最重要,也就是我们说的善解人意,这样的女人会让男人活得很轻松。越是成熟、成功的男人越对这样的女人有一种生活上的依赖和依恋。如果女人称男人是一座大山可以依靠,那么男人更想女人是一片静静的港湾,可以让男人停靠。也许在这里用如此俗套的语言形容成功男人的心境,显得矫情了一些,但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我相信很多成功的男人都会这么想,只不过各有各的呈现方式罢了。” “那你最喜欢什么地方的女孩子?”“南方的,南方的女孩子。”说这话的时候,他又一次浅浅地笑了…… 旺夫第2款亲切可爱型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地理教研室刘永梅 【教学背景】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山地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有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欺负状况趋向于平缓。在第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表现仍感陌生,所以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作用力,进而知道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 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提供数据,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2、通过 重点 1、山地的三种类型。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著名山地的风景图片。 同学们在欣赏这些壮丽的山地景观的同时,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些山脉是怎么形成的?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板书】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思考】什么是褶皱山?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板书】1、褶皱山 ①形成: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 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这是从形态上对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是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③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 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是最可靠的。 【活动环节】(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分,变成 这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再来比较一下,以便大家更好地区分背斜和向斜。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褶皱山只有几十米。(图片展示) 【过渡】书页纸张很柔软,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岩层会断裂错开) 【板书】2、断层山

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学案: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 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 (3)地貌 褶皱 类型 岩层变化 最初形成的地 貌 侵蚀后的 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A谷地 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B山岭 (4)板块构造学说 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 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 海洋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 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如上图)。 (2)位移 ?????水平方向: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 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其中相对下降部分形成谷地或低地(图 中乙处),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 升部分成为山岭或高地,又叫断块山(图中甲处),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3.火山 (1)形成: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思考』 1.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常

多种方法教你 Docx怎么转换成Doc

教你快速将Word的Docx格式转换成Doc格式 刚刚在网上下载了个Word财务方面的表格,但是下载下来才发现是“Docx格式”的文件,并不是我常用的“Doc格式”的文件,要知道Docx格式的文件只有用Word2007才能够打开,自己电脑上装有Word2003,打开后全是乱码,这该怎么办呢?呵呵,这点小问题难不倒我,用Word也有个5、6年了,这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了解。相信遇到此类问题的朋友也是非常着急,下面Word联盟就来教大家几种简单的方法将“Docx转成Doc”! 说明:Docx格式只支持Word2007或以上版本的Word才能打开,而Doc格式是Word2003中的格式。 提示:Word2007或以上版本可以打开Docx和Doc格式,而Word2003只能够打开Doc 格式,无法打开Docx格式的文件。 方法一、利用在线Docx转Doc网站转换! 国外的一个网站,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a12180504.html,/,很不错,速度又快,几秒钟就搞定了。点击网站中的“Browse”按钮,找到你Docx文件存放的路径,网站就会自动转换,转换完毕后,点击下面的“Browse”下载按钮,将转换成功的Doc文件下载下来。 点击Browse转换

点击“Download”下载转换成功的Doc文件 方法二、下载Word兼容包实现Word2003也能打开或保存Docx格式文件! 这个兼容包微软很早以前就提供了,有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主要目的是为了兼容Office 所有版本之间的转换与互动! 下载地址1:Word兼容包下载 下载地址2:https://www.360docs.net/doc/1a12180504.html,/downloads/details.aspx?displaylang=zh-cn&FamilyID=941b3470-3ae9 -4aee-8f43-c6bb74cd1466 下载地址3:https://www.360docs.net/doc/1a12180504.html,/fs/900/1/8eccc13f15a88b2972d5ba6163c8ee7127955064/exe/FileFormatC onverters.exe 下载地址4:https://www.360docs.net/doc/1a12180504.html,/download/6/9/E/69EA942D-4636-4350-A526-0BFD9771A12A/O 2007Cnv.exe 以上任意选择一个下载即可。

山地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学习目标了解山地的成因类型

4.2 山地的形成 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山地的成因类型和褶皱、断层的概念。2.掌握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实践意义。3.运用知识分析山地的成因,分析山地对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①________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②________。 (2)基本形态 ????? 背斜:岩层一般③ ,地貌一般发育 为④ ,但常被侵蚀成⑤ 向斜:岩层一般⑥ ,地貌一般发育 为⑦ ,但因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 ⑧ (3)板块构造学说 a .⑨________可划分为六大板块。 b.六大板块处于不断⑩ 之中 ????? 背离运动:地壳? 形成? 或发育为? 相对运动:相互? 、褶皱隆起 形成高大的?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和?__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______,两侧岩体沿?______发生?________,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 a .水平位移:○ 21______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b.垂直位移? ???? 岩体相对下降:形成○ 22 或○23 岩体相对上升:发育成为○24 或○25 3.火山 (1)形成:地下深处的○ 26______,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27______________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 28______喷出而成。 (2)火山构造:○ 29________和○30________。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运输方式:优先发展○ 31________。 2.线路选址:地势相对和缓的○ 32________和○33________。 3.线路的分布 和延伸方向?? ??? ○34 前进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 ○ 35 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我的疑惑 1. 2. 3.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荔城中学高淼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结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组。 课标解读:本节内容是以山岳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按照“标准”的要求要求主要是通过实例了解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课文内容中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板块构造学说、褶皱山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 《山地的形成》这一节内容看似比较少,课标要求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根据往年的考试内容来看,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要求还是比较细的。对于“板块构造学说”课文中只是简要的介绍了板块运动的形式,但是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板块构造的要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及褶皱山脉的分布以及与板块之间的关系。褶皱的内容也包括较多,首先是褶曲中的背斜、向斜的区分以及背斜向斜在生活中的使用,与生活的关系等。 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安排,本节内容使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板块构造学说以及褶皱山为主,第二课时主要以断块山和火山为主。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在前一节课的内容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但是对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表形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对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初中时学生知道有六大板块的基础。 情意基础:大多数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地质构造没有亲眼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知道其名称以及形成的原因,本节课应该多培养学生探究地理原理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板块构造的学说的原理,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及褶皱山脉分布规

42_山地的形成学案.docx

4. 2 山地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彤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 )概念:岩层因____________ 产生强大的____________ 作用而发生塑形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褶曲的两种形态 2.板块构造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所分割,形成不连续的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匚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板块构造与地貌厂张裂处 (生长边界) 板块交界处Y .挤压处 (消亡边界海上——海洋、海岭 陆上——裂谷、断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海上——海沟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丿交界处——海沟

陆上——海岸山脉

3. 断块山 (1)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_____________ ,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 沿 _________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__________ 。 (2) 断层与地貌 水 平 断 层 定义 对地貌的影响 垂 直 断 层 定义 图示 /W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地垒 地華 ?火山 (1 )火山由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 ________________ ,有时会积水 成 __________ ;破坏了的火山口呈 ___________ 状态。火山锥是由 ____________ 和 ______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 的 _______ ,上部 __________ ,下部 __________ O (2)火山活动不单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可能带来丰富的 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等资源,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 为主, 为辅 主要分布在 和河谷地 帀 刖进 原因 修建 的成本和 难度均低于 这里地势 施工难 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

Word文档格式docx和doc的区别

Word文档格式docx和doc的区别 docx格式与doc格式都是word文本格式,但是二者的差距实际上是很大的,docx和doc的区别显著的一点就是体积大小的不同。docx格式就是一个zip文件,我们可以拿winrar 打开docx文件,得到一堆的文件,很类似android程序或者win7桌面窗体的源码,你在里面可以找到各种配置文件,文本文件和媒体文件。其原理就是相当于用两个文本文档,一个用来放文本信息,另一个用来配置个里面的格式,比如字体,大小等。这样用两个文本文件就能实现doc格式类似的功能,所以很节省体积。(延伸:docx文件怎么打开?一共5种方法)当我们创建一个空的文档文件的时候,我们发现,doc格式是25KB左右,而docx是0字节,所以呢我们就知道了doc格式的配置文件至少要有23KB,对于只有一页的文件你才有多少文字啊,docx就能节省很多的空间了……节省体积有什么用呢?对于我们一般的电脑而言却是没有什么大用处,但是对于服务器、图书馆来说可有用途大了,docx至少能节省一半的空间(图片少的时候更明显)这样图书馆的电子书就能多一倍,对于这类电脑而言是何等的恐怖……docx与doc的区别还有一个:就是响应速度,比如很多特效之类的东西只要修改配置文件就可以了,而不用像doc那样反复修改那个大文件。现在docx已经开始替代doc格式了,但是还是很多地方doc格式是统治地位的,如果真是要紧急打开docx格式可以用win7记事本,呵呵,本人比较喜欢用docx格式,省地方还快,不过一般在学校交论文什么的还是doc格式。(拓展:XLSX文件怎么打开?3大方法推荐)还有一点要提的就是doc格式是微软专用格式,并没有对外完全授权,其他office,比如wps,永中,openoffice 等虽然能打开doc格式,并且大部分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极少地方会有错误(格式或字体,或者行间距之类的)。说到最后突然还想起一个区别来:docx比doc后面多了一个字母算不算?呵呵~!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因 素”,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 (1)重视学生“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例分析,实现了学生从知识学习向素质培养的转变。 2.教材内容分析: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和内力作用密切相关。所以本 节内容在继上节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后,将山岳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 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是对初中有关 地形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升华。 这一节教材的内容共可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岳的形成;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第一部分的内容——山岳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 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岳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 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的内容——山岳对交通的影响,教材主要分析了山岳对交通三方面的影响:对运输线 路结构、对线路分布格局和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并且设计了相应的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年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一般,仍需恰当地启发,适当点拔;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个 性和才能,对讨论、发展环节较感兴趣,但得注意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2.通过火山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通过“活动1、2”,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培养其读图、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活动3”,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

高中地理《1山地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标细化】 1.了解山岳的三种类型及其典型例子; 2.掌握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并分析其成因; 3.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4.掌握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战士,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 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 1、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分别是……(课堂提问,提问过程中引入今天“山地的形成”的学习);展示图片——阿尔卑斯山、泰山、日本富士山。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展示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先来看第一种——褶皱山,【板书】1、褶皱山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褶皱”? (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1 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指导读书】演示实验: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 (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动画演示 【板书】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 【教师讲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教师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分,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 【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

docx文件怎么打开打开docx文件的四种方法

docx文件怎么打开?打开docx文件的四种方法 今天收到一份扩展名为docx的文件,原本以为是谁不小心在doc后面加了个x 的,把x去掉后准备用word打开~居然是乱码~,docx怎么打开?上网一搜,word2007将word2003的文件格式名升级为 .docx,取代了 .doc格式,更节省了存储空间! 那么,docx怎么打开?怎么用Word2003打开DOCX文件? 然后又在网上搜了一圈,docx怎么打开。总结出4个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如下: 1.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装office2007,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装起来很费时。 2.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如果你装了office2003,那么需要从微软下载一个补丁文件O2007Cnv.exe,点击下载。 注意安装之后重启机器,问题基本就解决了,现在就可以识别出docx、docm 格式的Word 2007文档,pptx、pptm、potx、potm、ppsx、ppsm格式的PowerPoint 2007文档,xlsb、xlsx、xlsm、xltx、xltm格式的Excel 2007文档等。 3.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如果你很急着要看docx文件里的文本内容,你可以用winrar打开该docx文件,打开后见到如下内容: [Content_Types].xml _rels word docProps 在word文件夹下面有个document.xml文件,打开这个文件文本内容就在这个文件里,在media文件夹下面还有图片等其它文件。 4.打开docx文件的方法,可以到一个叫https://www.360docs.net/doc/1a12180504.html,/或https://www.360docs.net/doc/1a12180504.html,/的网站上去转换。 现在知道docx怎么打开了吧~赶紧去试试看哦!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山地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对应学生用书第6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褶皱山 (1)褶皱 ①形成原因:强大的挤压作用。 ②基本单位:褶曲。 ③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 (2)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 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 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背离运动张裂区—裂谷或海洋相对运动碰撞区—高大的褶皱山系 2. (1)断层 ①内力作用:强大的压力和张力。 ②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地貌类型 位移类型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 相对 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 升 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 3.

(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地表而形成。 (2)组成:图中甲火山口和乙火山锥两部分。 [易误点拨] (1)褶皱构造并不是因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 褶皱构造是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故显示的是地壳的水平运动,所以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了褶皱。 (2)岩层发生断裂不一定形成断层 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但如果没有沿断裂面发生两侧岩体的错动,则不会形成断层。 1.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地质 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 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 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 【教学背景】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山地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有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在第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表现仍感陌生,所以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作用力,进而知道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理解褶皱山的概念,掌握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 3、理解断块山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视频图片导入 在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看到了我国的名山大川,这里我们再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一下。同学们看到这些美景想到了哪些词语呢?(巍峨、秀丽、挺拔、险峻)。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学案3新人教必修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础形态特征。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能够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识体系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叫褶皱。其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背斜一般是岩层②,向斜一般是岩层③。 (2)褶皱山 一般情况:背斜成④,向斜成⑤;特殊情况:背斜成⑥,向斜成 ⑦。 2.断块山 (1)断层 概念: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⑧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 断层位移类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⑨,如华山,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如渭河平原。 (2)断块山:由发育而成的山岭和高地。 3.火山 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组成:和。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方式的选择:一般优先选择,其次是。选线原则: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和地带。技术要求:山谷中的道路避开陡坡;道路在陡坡上呈“”字形弯曲。 预习效果检测

在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属于(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海岭 2.图中乙处属于( )。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谷地 D.火山口 3.乞力马扎罗山属于(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大。据此回答4~5题。 4.山地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河运 D.航空 5.山地地区的这一交通运输方式( )。 A.造价较高 B.分布于山坡 C.迂回前进 D.直线距一般较小 6.断层是当压力或张力超过岩层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移动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开课教案-《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理解褶皱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正确判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几幅图片(从山之外形美切入,展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华山、庐山、泰山等山地的图片)。大自然的山形状万千,有些山有巨大的陡崖,山体平地拔起格外险峻;有些山绵延千里,岭谷相间;还有的形状浑圆,像个圆锥,风景秀丽··········你知道这些山是怎样形成的吗?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山岳的形成。 【讲解新课】 一、褶皱山 1.褶皱 学生实验:两手拿课本或练习本,用力向中间挤压,观察课本或练习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褶皱是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教师设问: (1)、在正常状态下的岩层有什么特点?岩层的新老关系有什么特点?(2)、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水平挤压力的作用时,岩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演示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略) 教师提问: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结合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 ?从地貌景观上看: 教师设问: 这些方式都可靠吗? 展示图片,否认地貌景观的判断。 教师提问: 为什么背斜由山变成谷,而向斜由谷却变成山呢? 学生演示 用橡皮擦演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情况,并播放相关动画。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 活动 完成课本74页活动 2.褶皱山

高强度螺栓与普通螺栓的区别.docx

高强度螺栓与普通螺栓的区别 高强度螺栓( High-Strength Friction Grip Bolt ),英文直译为:高强度摩擦预紧螺栓,英文简称:HSFG 。可见,我们中文施工中所说的高强度螺栓是高强度摩擦预紧螺栓的简称。在日常沟通中,仅 仅是简略了“摩擦( Friction )”“预紧( Grip )”两个词,却造成了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对高强度螺栓 基本定义的理解,产生了误区。 误区一: 材料等级超过8.8 级的螺栓,就是“高强度螺栓”? 高强度螺栓和普通螺栓的核心区别并不在于使用材料的强度,而是受力的形式。本质是是否施 加预紧力,并利用静摩擦力抗剪。( 1)* (1)* :在有些钢结构的书中确实有提出,高强度螺栓是指强度超过 8.8级的螺栓。对于这种观点,首先英美标 准是不支持的,没有针对某种特定强度等级来界定“强”与“弱”。其次,也并不符合我们工作中提及的“高强度螺栓”。 实际上在英标规范,美标规范中提到的高强度螺栓(HSFG BOLT)只有8.8级和10.9级两种(BS EN 14399 / ASTM-A325&ASTM-490 ),而普通螺栓却有包含有 4.6,5.6, 8.8,10.9,12.9 等( BS 3692 11 款表 2);由此可见,材料强度高低并不是区别高强度螺栓与普通螺栓的关键。 二、正确理解“高强”,强在何处 按照 GB50017,计算单个普通螺栓( B 类) 8.8 级和高强度螺栓8.8 级抗拉及抗剪强度。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到,相同等级的情况下,普通螺栓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设计值都要高 于高强度螺栓。(2)* (2)*:为便于对比,此处不考虑复杂螺栓群的受力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