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三大循环系统介绍

人体三大循环系统介绍
人体三大循环系统介绍

人体内三大主要循环系统介绍

人体内三大主要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和组织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管系统的补充.在哺乳动物,由广布全身的淋巴管网和淋巴器官(淋巴结,脾等)组成.最细的淋巴管叫

毛细淋巴管,人体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深,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简称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见图).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导管还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3/4.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1/4.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

组织液循环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体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绝大部分组织液呈凝胶状态,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不会因重力作用流到身体的低垂部位;将注射针头插入组织间隙,也不能抽出组织液.但凝胶中的水及溶解于水和各种溶质分子的弥散运动并不受凝胶的阻碍,仍可与血液和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凝胶的基质主要是透明质酸.邻近毛细血管的小部分组织液呈溶胶状态,可自由流动.组织液是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管壁而生成的,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大部分又透过管壁吸收回血液.除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水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均可滤过毛细血管壁以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 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 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 有罠序噸 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 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 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 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 约维持 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 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 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 劳, 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 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 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 400米跑162显著增加 100米跑80未见增加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 糖有氧氧化>脂 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 分钟主要依赖有 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 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 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 酸。 (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 的消耗逐渐增多, ADP 水平逐渐增高, NAD+ 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 (1)能量代谢加强。(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大强度运动: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极量运动时,肌内以 ATP、CP供能为主。超过10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 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一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 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然后糖酵解供能,最后糖原、脂肪酸、蛋白质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骨骼肌等组织细胞内有氧代谢速率仍高于安静时水平,它产生的能量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的恢复,如磷酸原、糖原等。

呼吸系统构造图(详细)知识讲解

呼吸系统构造图(详细)

呼吸系统(Respiratory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人体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图) 头孢克肟颗粒 人体解剖学对呼吸系统的定义 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经呼吸系统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由循环系统将氧运送至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细胞和组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再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从鼻到喉这一段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的分支这一段为下呼吸道。其中,鼻是气体出入的门户,又是感受嗅觉的感受器官;咽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是食物的通道;喉兼

有发音的功能。呼吸道要很好地完成气体通行的任务,必须保持通畅,这是怎样实现的呢?它是依靠骨和软骨作支架来保证的。例如,鼻腔就是由骨和软骨围成的;喉的支架全部由软骨构成;气管和支气管的壁上也少不了软骨。一旦呼吸道的软骨消失,就移行为肺组织。由于有软骨的支撑,使呼吸道的每一部分都不致于塌陷,使气体得以畅通无阻,因此,如果呼吸道的某一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都会影响气体的通行,使病人发生呼吸困难。 任何生物都必须呼吸,只是呼吸的方式和结构不同而已。一些低等动物的呼吸极其简单,而高等动物和人的呼吸极为复杂。呼吸系统的进化和演变也是随动物的演化逐步形成的。单细胞动物和二胚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分别通过细胞膜和体壁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三胚层动物才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随着动物的演变,代谢增高,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呼吸器。气体交换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外界的氧不是直接进入细胞,而是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血液,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再把它们的代谢产物之一,即二氧化碳带至肺排出去。鱼类用腮呼吸;两栖类幼体动物用腮呼吸,成体后由于生活在陆地上,出现了囊状的肺;爬行类肺呈蜂窝状,呼吸面积进一步扩大;哺乳类的肺分化更为复杂,呼吸面积更加扩大,呼吸道也逐渐分化完善。人类由于劳动和语言的影响,呼吸器官发展到了更高级更完备的阶段。它不仅执行着气体通行和交换的任务,而且具有嗅觉和协助语言等多种功能。这是任何动物所不能比拟的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 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 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A 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 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 约1~3秒。 (2)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 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 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 移至ADP ,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 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 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 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 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 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

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 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 TP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酸。 (二)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 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的消耗逐渐增多,ADP水平逐渐增高,NAD+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 (1)能量代谢加强。 (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 大强度运动: 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 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极量运动时,肌内以ATP、CP供能为主。超过10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 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1.脉管系统的构成 A.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组成 B.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D.心、动脉、静脉和淋巴导管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有关心脏正确的说法是 A.心前面两心耳之间为主动脉根 B.右心房构成心右缘 C.居于胸腔的正中 D.位于两侧肺之间的前纵膈内 E.冠状沟将心脏分为左、右半 3.关于心脏各腔的位置正确的是 A.左心室构成心前壁大部 B.右心室构成心脏的右缘 C.右心房构成心后壁大部 D.左心房构成心脏的左缘 E.心尖由左心室构成 4.关于心脏胸肋面正确的描述是 A.朝向左下方

B.左、右心耳位于主动脉根部两侧 C.由右心房、右心室构成 D.隔心包与胸骨、肋骨直接相贴 E.右心室构成此面大部分 5.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A.冠状沟分隔左、右心房 B.界沟分隔心房、心室 C.室间沟深部为室间隔 D.心尖处有心尖切迹 E.冠状沟位于人体的冠状面上 6.关于右心房出、入口结构错误的描述是 A.上腔静脉口通常无瓣膜 B.冠状窦口位于房室交点的深面 C.冠状窦口周围多数具有瓣膜 D.出口处有二尖瓣 E.下腔静脉瓣连于卵圆窝缘 7.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 Koch三角的深面为房室结 D.右心房收集除心脏以外体循环的静脉血

E梳状肌起自界嵴 8.关于心腔内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冠状窦口位于左心房 B.右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 C.三尖瓣口连接左心房与左心室 D.界嵴为左心室的分部标志 E.节制索位于右心室 9.心脏收缩射血期瓣膜的状态是 A.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B.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C.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 D.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E.二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10."心室舒张充盈期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 A.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B.肺动脉和三尖瓣 C.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D.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三尖瓣 11."关于心壁的正确说法是 A.卵圆窝位于室间隔的上部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一)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 (C ATP CP ADP +???→?+磷酸激酶 )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CP 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CP 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三)不同活动状态下三大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复习题附答案

呼吸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鼻、咽、喉2、声门裂——左右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3、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处称肺门4、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将肺连于纵膈,称肺根5、肋膈隐窝——胸膜隐窝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形成的半环形称肋膈隐窝6、纵隔——是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7、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潜在性的密闭腔隙8、气管杈——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9、肺韧带——在肺根下方,脏、壁胸膜移行的双层胸膜称肺韧带,连与肺与纵膈之间,呈额状位,有固定肺的作用10、支气管树——左右主支气管入肺喉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11、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12、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而成,共四对,均开口于鼻腔,对发音有共鸣作用。二、填空题: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前者的功能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后者的功能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3、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及其各级支气管。4、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鼻-,包括—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5、鼻腔外侧壁由上到下的三个突出结构是—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在上鼻甲的后上方与鼻腔顶壁间有一凹陷称—蝶筛隐窝,-筛窦后群-开口于此;下鼻道的前端有-鼻泪管---的开口。6、鼻腔粘膜嗅部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其对应的鼻中隔黏膜-。7、鼻旁窦包括-四对,其中

窦腔最大且易患慢性炎症的是-上颌窦。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8、喉腔被—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三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声门裂-。9、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及一对-杓状软骨-。10、--喉下腔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引起水肿,尤其时幼儿喉腔较小,常因水肿引起喉阻塞,造成呼吸困难。11、连于喉与肺之间的管道是-气管--与-支气管--。前者上端在第六颈椎体下缘平接喉的环状软骨,向下经-胸廓上口入胸腔,于-气管-平面分叉。12、左主支气管细长,走行较倾斜;右主支气管略---粗短,走行方向-较陡直,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13、肺的上端较圆钝,称-肺尖-,可高出锁骨内侧1/3约2~3厘米。左肺前缘的下部有-左肺心切迹--。14、肺内侧面中央有一凹陷称肺门,它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相连一起并由胸膜包绕成束,总称-肺根。15、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上平-第六肋,在腋中线上平-第八肋-。16、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被自后上斜向前下的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17、壁胸膜依其所在的部位可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和胸膜顶-四部分。胸膜顶纵膈胸膜与肋胸膜。相互移行并包绕-胸膜腔-的部分。 18、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两侧界为-纵膈胸膜。19、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上

人体三大循环系统介绍

人体内三大主要循环系统介绍 人体内三大主要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和组织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管系统的补充.在哺乳动物,由广布全身的淋巴管网和淋巴器官(淋巴结,脾等)组成.最细的淋巴管叫

毛细淋巴管,人体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深,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简称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见图).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导管还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3/4.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1/4.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

组织液循环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体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绝大部分组织液呈凝胶状态,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不会因重力作用流到身体的低垂部位;将注射针头插入组织间隙,也不能抽出组织液.但凝胶中的水及溶解于水和各种溶质分子的弥散运动并不受凝胶的阻碍,仍可与血液和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凝胶的基质主要是透明质酸.邻近毛细血管的小部分组织液呈溶胶状态,可自由流动.组织液是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管壁而生成的,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大部分又透过管壁吸收回血液.除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水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均可滤过毛细血管壁以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正常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习题一

泌尿系统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肾门 2.肾蒂 3.肾窦 . 4.膀胱三角 二、填空题 1. 泌尿系统包括(),(),()和()四部分。 2. 某些肾疾患者,往往在()外侧缘与第()肋的夹角处,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3.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部,过右肾后面的()部。 4.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和()。 5. 输尿管为腹膜()位器官,从上至下分为(),()和()三段。 6.膀胱可分为(),(),()和()四部分。 7. 膀胱位于()的前部,其前方为();后方,在男性有(),()和(),在女性有()和()。 8. 两肾位置,左侧比右侧();两肾蒂长度,左侧比右侧()。 9. 出入肾门的主要结构是(),(),()和淋巴管、

神经等。 10. 在肾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和() 11.输尿管在三处狭窄,第1狭窄处在输尿管的();第2狭窄处在输尿管跨过()处;第3处狭窄在()处。 12.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两侧()口和()口之间的三角区域。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 B.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 C.左肾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 D.左肾比右肾低半个椎体 2.第12肋斜过 A.左肾后方上部 B.右肾后方上部 C.右肾后方中部 D.右肾后方下部 3.肾 A.肾皮质表面覆盖腹膜 B.肾小盏包绕肾乳头 C.肾髓质由肾柱构成 D.肾被膜从外向内为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 4.肾窦 A.是肾门向肾内延续的腔 B.由肾皮质围成 C.内有肾动脉和肾静脉体干 D.内有输尿管上端 5.肾锥体位于 A.肾皮质 B.肾小盏 C.肾窦 D.肾髓质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呼吸系统

人体解剖学 之 呼吸系统 张桢

第五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有输送气体的呼吸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各级支气管,它们的壁内均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第一节呼吸道 一、鼻 鼻是呼吸道的门户,也是嗅觉器官,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 外鼻位于两部中央,由鼻骨和软骨作支架,外被皮肤和少量皮下组织,内衬黏膜。外鼻上端位于两眼之间的部分称鼻根,向下延成鼻背,下端为鼻尖。 (二)鼻腔 鼻腔以骨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黏膜和皮肤。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向前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 1、鼻前庭由鼻翼围成,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灰尘吸入。 2、固有鼻腔位于鼻阈后上方,是鼻腔的主要部分,由骨和软骨覆以黏膜而成,其形态大

致与骨性鼻腔相同,临床所指鼻腔常指该部而言。 (1)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覆以黏膜而成,是左右鼻腔的共同内侧壁,一般不完全居正中矢状位,往往是偏向一侧。 (2)鼻腔外侧壁鼻腔外侧壁形态复杂,自上而下有三个被覆粘膜的上、中、下鼻甲及各鼻甲下方的上、中、下鼻道。 (3)鼻黏膜按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上鼻甲内侧面以及与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的鼻粘膜内含有嗅细胞,活体呈苍白或淡黄色,具有嗅觉功能,称为嗅区。其余的大部分称为呼吸区。 (三)鼻旁窦 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内衬黏膜,对吸入的空气由加温、加湿作用,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旁窦有四对,分别是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筛窦又分前、中、后三群,四对鼻旁窦分别位于其同名颅骨内。 二、咽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于食管。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复习过程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 统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一)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 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 (C ATP CP ADP +?? ?→?+磷酸激酶)。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CP 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CP 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习题与答案资料全

选择题 1.脉管系统的构成 A.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组成 B. 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D.心、动脉、静脉和淋巴导管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有关心脏正确的说法是 A. 心前面两心耳之间为主动脉根 B. 右心房构成心右缘 C. 居于胸腔的正中 D. 位于两侧肺之间的前纵膈 E. 冠状沟将心脏分为左、右半 3.关于心脏各腔的位置正确的是 A. 左心室构成心前壁大部 B. 右心室构成心脏的右缘 C. 右心房构成心后壁大部 D. 左心房构成心脏的左缘 E. 心尖由左心室构成 4.关于心脏胸肋面正确的描述是 A. 朝向左下方 B. 左、右心耳位于主动脉根部两侧 C. 由右心房、右心室构成 D. 隔心包与胸骨、肋骨直接相贴 E. 右心室构成此面大部分 5.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A. 冠状沟分隔左、右心房 B. 界沟分隔心房、心室 C. 室间沟深部为室间隔 D. 心尖处有心尖切迹 E. 冠状沟位于人体的冠状面上 6.关于右心房出、入口结构错误的描述是 A. 上腔静脉口通常无瓣膜 B. 冠状窦口位于房室交点的深面 C. 冠状窦口周围多数具有瓣膜 D. 出口处有二尖瓣 E. 下腔静脉瓣连于卵圆窝缘 7.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 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 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 Koch三角的深面为房室结 D. 右心房收集除心脏以外体循环的静脉血 E 梳状肌起自界嵴

8.关于心腔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 冠状窦口位于左心房 B. 右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 C. 三尖瓣口连接左心房与左心室 D. 界嵴为左心室的分部标志 E. 节制索位于右心室 9.心脏收缩射血期瓣膜的状态是 A.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B. 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C. 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 D. 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E. 二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10.心室舒充盈期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 A.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B. 肺动脉和三尖瓣 C. 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D.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三尖瓣 11.关于心壁的正确说法是 A. 卵圆窝位于室间隔的上部 B. 房间隔缺损常见于膜部 C. 室间隔中部凸向右心室 D. 整个心脏右心室室壁最厚 E. 心房肌和心室肌相互移行 12.心传导系右束支经何结构至右心室前壁 A. 室上嵴 B. 界嵴 C. Todaro腱 D. 隔缘肉柱 E. Koch三角 13.关于心室壁结构正确的描述是 A. 肉柱布满心室壁 B. 室间隔左侧连有膈侧乳头肌 C. 隔缘肉柱在左心室的下部 D. 心室条索含Purkinje纤维 E.室上嵴为左心室分部标志 14.通过心脏右纤维三角的结构是 A. 房室束 B. 左束支 C. 右束支 D. 结间束 E. 窦房结支 15.含有心传导系束支的结构是 A. 界嵴

人体三大循环系统介绍

人体三大循环系统介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人体内三大主要循环系统介绍人体内三大主要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和组织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 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 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 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 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管系统的补充.在哺乳动物,由广布全身的淋巴管网和淋巴器官(淋巴结,脾等)组成.最细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人体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深,

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简称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见图).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导管还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 ,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3/4.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1/4.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 组织液循环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体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绝大部分组织液呈凝胶状态,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不会因重力作用流到身体的低垂部位;将注射针头插入组织间隙,也不能抽出组织液.但凝胶中的水及溶解于水和各种溶质分子的弥散运动并不受凝胶的阻碍,仍可与血液和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凝胶的基质主要是透明质酸.邻近毛细血管的小部分组织液呈溶胶状态,可自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 (升) 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400米跑162显着增加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教学资料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 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 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 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 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 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 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教学教材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 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 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 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 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 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尿液,然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后,再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对维持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第一节肾 一、肾形态 肾为成为的实质性器官,形如蚕豆,左、右各一,新鲜时呈红褐色。肾表面光滑,可分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侧、---中部呈四边形的凹陷称肾门为肾血管。神经。淋巴管。肾盂。出入门户。肾长8-----14cm宽5-----7cm厚3----5cm重134------148g。外侧两缘。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隆凸,朝向前外侧,后面较平坦,紧贴腹后壁。 二、肾位置与毗邻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在腹膜后方紧贴腹后壁上部。两肾的上端较靠近脊柱,下端的稍远离,略呈八字形排列。肾的位置有个体差异,女性稍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右肾因受肝的影响,略低于左肾。1---2c两肾上端相距较近。距正中线3.8cm下端距正中线1.2cm 上端下端第12肋左肾平第11胸椎体下缘平第2腰椎体下缘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平第12胸椎体上缘平第3腰椎体上缘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约在躯干背面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相当9肋软骨前端高度。形成的夹角处。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该区常引起疼痛。 肾的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两肾上端内侧由肾上腺附着。后面1/3与膈相贴,并与胸膜腔的肋膈隐窝相邻,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贴。左肾前面自上而下分别与胃、胰、空肠相邻,外侧缘于脾和结肠左曲相接触;右肾前面近内侧缘邻十二指肠降部,外侧邻接肝右叶和结肠右曲 三、肾被膜 1、纤维囊为紧贴肾实质表面的一层薄而坚韧的结缔组织膜,正常情况下,易与肾实质分离,但在病理情况下,则与肾实质粘连,不易剥离。 2、脂肪囊为位于纤维囊外面、包绕于肾及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并经肾门延伸至肾窦内。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样的保护作用。 3、肾筋膜覆盖在脂肪囊外面的结缔组织,分前、后两层包裹肾、肾上腺及其周围的脂肪囊。 肾位置的固定只要靠肾的被膜,其次是腹压、肾的血管、腹膜及邻近器官的承托 四、肾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