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高油酸油菜T-DNA插入拷贝数及整合位点分析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T-DNA插入拷贝数及整合位点分析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T-DNA插入拷贝数及整合位点分析

?8盟B—g

uencesweredoneblastonweb,butdidnotfoundhighlyhomologoussequence.WeconcludethattheT—DNAmayintegratedatnon-codingsiteofthegenome.TheresultsabouttheT—DNAcopy,characteristicofintegrationandflankingsequenceinthegenomeofthetransgenicrapeseed

W—。4mayprovideanimportantreferenceforthebio—safetyoftransgenicrapeseedevaluationandthedetectionofthetransgenicrapeseed.

KeywordsTransgenichigholeieacidrapeseed,Transgeniccopy,Integrationsite

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Craciferacea)植物,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基因转化的重要模式作物。近二十年间至少有50个基因转化到甘蓝型油菜Brassica,卿瑚L.中,转移的基因主要涉及到抗虫(杜文明等,2007;林良斌等,2002;Wangeta1.,2005)、抗病(蓝海燕等,2000;马玲莉等,2008)、抗除草剂(Graefeta1.,2007;彭仁旺等,1998;Sakhnoeta1.。2008)、雄性不育(何业华等,2003;Engelkeeta1.,2010)、脂肪酸合成与品质改t皂(Knutzoneta1.,1999;Stoutjesdijketa1.,2000;Mietkiewskaeta1.,2008;石东乔等,2001)和耐逆(王艳等,2006)等性状,并有10多个转基因油菜品种在加拿大等国家进入商品化生产(卢’长明,2006,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7(4):106.1lO)。

转基因油菜进入商品化生产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系列评估,其首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对转基因植株作详细的分子水平分析,包括T.DNA插入拷贝数、T.DNA整合方式、位点及其旁侧序列的相关信息等,以利于其生物安全性评价(武小霞等,201∞。鉴于转基因过程中T.DNA整合位点具有随机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T.DNA整合位点旁侧序列信息还可用于转基因事件特异性检测,有利于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后的监测与管理。此外,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目的基因表达和遗传稳定性的因素之一,转基因拷贝数对于确定转基因植物是否有应用价值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已成功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油酸脱饱和酶基因(向以)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转入甘蓝型油菜品种,获得转基因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新种质W一4(陈松等,2009)。目前已经获得T3代种子,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高油酸性状稳定且在有性杂交后代呈显性遗传(待发表)。然而该转基因油菜基因组中T.DNA整合的拷贝数及其整合位点等相关信息尚不清楚。本文以地高辛标记的脚基因片段为探针与转基因高油酸油菜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T.DNA插入拷贝数,应用根据pCNFIRnos载体序列设计的嵌套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组合进行TAIL-PCR扩增,分析T-DNA整合方式、位点及其旁侧序列,为转基因高油酸油菜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1结果与分析

1.1T.DNA拷贝数分析

以地高辛标记的删基因片段为杂交探针,分别与转基因油菜W一4株系的4个PCR阳性单株和非转化植株(阴性对照)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在4个PCR阳性的单株的基因组DNA中均检测到杂交信号:一条明显的杂交带。由于这4个单株均来自转化株W_4,因此,杂交带的位置一致。而阴性对照则没有检测到任何杂交信号(图1)。这一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油菜基因组中。

由于所用转化载体pCNFIRnos的T.DNA区域只有一个BamHI的酶切位点(陈松等,2006),根据Southern结果的杂交带的数目,我们推测转基因高油酸油菜W一4整合了1个拷贝的T.DNA。

图1Southern杂交

注:卜4:转化植株,5:非转化植株(阴性对照)

FigureISouthernblotting

Note:1-4:Transgenicplants.5:Non—wansgenicplant(Negativecontr01)

1.2TA几.PCR扩增产物

依次用4对引物RBFI/ADl、RBF2/ADl、RBF3/ADl和RBF4/ADl,对转基因高油酸株系W一4的T.DNA插入位点的右边界旁侧序列进行4轮TAII,.PCR扩增。凝胶电泳比较第2、3、4轮扩增产物(图2,lanel,2,3),在第4轮扩增产物中有一条明显的亮带,大小约500bp。嵌套引物RBF2与RBF3、RBF3与RBF4之间分别间隔70bp和130bp,因此根据第2、3、4轮扩增PCR产物大小变化,推测这500bp产物可能是特异性扩增产物。而在扩增T—DNA插入位点的左边界旁侧序列时,使用了3对引物LBFl儿如2、LBF2/

AD2和LBF3/AD2,经3轮TAIL-PCR扩增,比较第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ToDNA插入拷贝数及整合位点分析..

AnalysisofTransgeneCopyand

IntegrationSiteofT?DNAtoGenomeofTransgenicHighOelic

1。

2、3轮产物(图2,lane4,5),在第3轮扩增产物中有一约700bp明显的扩增产物。而嵌套引物LBF2和LBF3间隔80bp,根据第2、3轮扩增产物推测此700bp产物可能是特异性扩增产物。1.3右边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

将右侧第4轮扩增产物500bp的条带回收、克隆、测序,及人工剔除克隆载体pEASY—TI序列,获得大小为470bp的序列。通过网上的VecScreen(ht-tp://www.ncbi.nlm.nih.gov/VecScreen/VecScreen.html)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的卜180bp为载体序列(图3)。

181—470

bp则为油菜基因组序列。将上述序列与载

体pCNFlRnos的T?DNA右边界序列比对,发现这

180

bp的载体序列与T—DNA的右边界序列高度同

源。而在油菜基因组中缺失了一段包括RBborder在内的62个碱基(181—242bp图4)。1.4左边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

回收第3轮左侧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及人工剔除克隆载体pEASY-T1序列后,获得大小为641bp的序列。经网上的VecScreen分析,结果显示有276

bp

(366-641)与载体序列高度同源,1-365bp为油菜基

因组序列(图5)。将这276bp的载体序列与pCNFIRnos

载体的T.DNA左边界区域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它与T.DNA的左边界序列高度同源。但在LBborder与油菜基因组相连的第2个碱基的位点出现了一个碱的转换,由G变成了A(图6)。1.5旁侧序列验证

根据获得的T.DNA旁侧的油菜基因序列分别设

曼21兰。翼臻£黧璧卑塞;^田笛一蚣铲描,.亡;由舅计2条引物(LBF和RBR),分别与LBFl、LBF2、LBF3

注:1:右边界第二轮扩增产物:2:右边界第三轮扩增:3:右边界

”4“…p……

…““7、

第四轮扩增:4:左边界第二轮扩增;5:左边界第三轮扩增

和RBFl、RBF2、RBF3、RBF4组成引物对。以转基因Figure2GelelectrophoresisofTAIL-PCRproducts

油菜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左!o钯:1锄。1:sec。ndar),PcRf0。dgbtboder;1ane2:TemaryPCR

侧扩增产物为800bp.700

bp和600bp;右侧扩增

forright

border;lane3:Theforth

PCRforrightborder;lane4:the

……’

…7。……7

9∞cojarv

PCR

forleftborder:lane5:ThetertiaryPCRforleft产物为750

bp、650bp、600bp和450bp。与预期产

border

物大小完全一致(图7)。证明所获得的油菜基因组序列与载体左右边界序列相连,是T.DNA插入位点的旁侧序列。

图3右边界旁侧序列VecScreen结果

Figure3

VeeSreenresultforrightborderflankingsequence

2讨论

目前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获得都是通过农杆菌

介导法实现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过程是自然界

发生的完美的基因转化过程,它的一段被称为T.DNA的序列能够精确地切割并整合到受体植物细胞基因

101

150

基因组中右边界序列

CTTCCCAACAGTTGCGCAGCCTGAATGGCGAATGCTAGAGCAGCTTGAGCpCNFIRonsRB_border

CTTCCCAACA

GTTGCGCAGC

CTGAATGGCG

AATGCTAGAG

CAGCTTGAGC

151

基因组中右边界序列TTGGATCAGA

TTGTCGTTTCCCGCCTTCAG………。……….

pCNF

IRonsRB_border..TTGGATCAGA

TTGTCGTTTC

CCGCCTTCAG

TTTAAACTAT

CAGTGTTTGA

基因组中右边界序列

pCNFIRonsRB

border.—

20l

242

●●-●●'---●

●-●●●●●●●●

●-●●●--●●●

--●●-●●-●●

●●

CAGGATAT;LTTGGCGGGTAA

ACCTAAGAGAAAAGAGCGTT

TA

图4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上的T-DNA右边界序列与载体pCNFIRnosRB区域序列的比对,划线处为25bp的右边界序列

Figure4

AlignmentofthesequenceintegratedintogenomeofBrassicanapusandtherightboderofthevectorpCNFIRnos,the25bp

imperfectdirectrepeatsindicatedwith

line

2。戮一g

组,遗传给后代。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基因转化系

统,具有转化的外源DNA结构完整、整合位点稳定、

拷贝数低、整合后的外源基因结构变异较小等优点

(Brendaeta1.,2009;Daieta1.,2001)。相比较而言基

因枪技术常导致多拷贝整合(Shoucta1.,2004)。研究

表明插入外源基因的拷贝数低(1或2个)往往有较好

的表达,而多拷贝数整合则会导致表达不稳定甚至转图5左侧扩增序列网上VecScreen结果

基因沉默现象(Iyereta1.,2000;Vauchcrcteta1.,1998)。Figure5VecScreenresultforleftborderflankingsequence

基因组中左边界序列

pCNFIRonsLB_border_101

……….……….…TGGCAGOATATATTOTO0TOTAAACAAG}TGGTTACAGCTGTAGATTAAAATAGCAGGATATATTGTGGTGTAAACAA

151200

基因组中左边界序列ATTGACGCTTAGACAACTTAATAACACATTGCGGACGTTTTTAATGTACT

pCNFIRonsLBborderATTGACGCTTAGACAACTTAATAACACATTGCGGACGTTTTTAATGTACT

201250

基因组中左边界序列GAATTAACGCCGAATTAATTCGGGGGATCTGGATTTTAGTACTGGATTTT

pCNFIRonsLB_border_GAATTAACGCCGAATTAATTCGGGGGATCTGGATTTTAGTACTGGATTTT

图6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上的T.DNA左边界序列与载体pC肌osLB区域序列的比对,划线处为25bp的左边界序列。箭头处示G转换A

Figure6AlignmentoftheleftborderofthevectorpCNFIRnosandthesequenceintegrated

intogenomeofW-4,The25?bpimperfectdirectrepeatsiIldicatedwithlineandthealTONshowtheG/Achange

图71:LBFI/LBF扩增产物;2:LBF2/LBF扩增产物;3:LBF3/LBF扩增产物:4:RBFI/RBR扩增产物;5:RBF2/RBR扩增产物:6:RBF3/RBR扩增产物;7:RBF4/RBR扩增产物;M:分子量marker

Figure7Lanelt03amplifiedwithprimersLBFl/LBF,LBF2/LBF,LBF3/LBFrespectively;,lane4to7amplifiedwithprimersRBFl/RBILRBF2/P.BR,lmF3/RB&RBF4/P.BR,respectively,M:molecularmarker

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是转基因植物商业化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鉴定转基因植物不仅要确定转基因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上,而且要分析转基因拷贝数,尽可能地选择单拷贝插入的转化植株应用于育种。

本文应用地高辛标记的NPTII基因片段作探针与转基因高油酸油菜W一4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只有一条杂交带,证明转基因高油酸油菜W一4基因组中整合了一个拷贝T-DNA,也就是说油酸脱饱和酶基因(例2)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陈松等,2006)以单拷贝方式整合到W一4基因组中,有效抑制了油酸减饱和酶作用,阻止油酸向亚油酸方向的合成。这正是、Ⅳ-4高油酸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基础。

本研究应用TAIL.PCR技术扩增转基因高油酸油菜w-4基因组中T.DNA插入位点的旁侧序列。根据原转化载体pCNFIRnos的T—DNA左右边界区域的序列特点,增加了嵌套特异性引物的长度,使其均大于30bp。又因T.DNA的右侧是napin启动子序列,考虑到油菜基因组中有同源序列,因此,在进行右边界旁侧序列扩增时,特增加了l轮扩增,目的是获得特异性的扩增产物,结果证明实验设计是正确的。

我们扩增到与T—DNA左、右边界序列相连的油菜基因组序列分别为365bp和290bp。根据获得的油菜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插入位点左右的旁侧序列进行了PCR验证,结果显示可以得到预期的扩增条带,说明所获得的基因组序列与T.DNA左右边界序列相连,是T.DNA插入位点的旁侧序列。因此可利用此旁侧序列设计引物用于对转基因事件

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将这两个序列分别与芸薹属基

24裟。B—g

H.,2001,In协oducfionoftransdesaturasegeneintoBrass记anapusLviaparticlebombardmentandobtainingofTransgenic

Plants,NongyeShengwuJishuXuebao(Joumalof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9(4):359-362(石东乔,周奕华,胡赞民,张丽华,刘桂珍,陈正华,2001,基因枪法转移反义油酸脱饱和酶基因获得转基因油菜,农业生物技术学报,9(4):359.362)

ShouH.X.,FrameB.&,WhithamS…AandWangK,2004,Assessmentoftransgenicmaizeeventsproducedbyparticle

bombardmentor

Agrobacterium-mediawxltransformatio凡,M01.Breed.,13(2):201.208

Stoutjesdijk队HurlstoneGsillgll皿andGreen

AG,2000,High-oleicacidaustraliaBrassicanzlpilsandB.iunceavarietiesproducedbyCO-supressionofendogenousdelm-12desaturases,BiochemicalSocietyTmnsactions,28(6):938.940TzfiraT.,LiJ.'LacroixB.,andCitovskyV.2004,AgrobacteriumT-DNAintegration:moleculesandmodels,TrendsinGenet,20(8):375-383

VaucheretH.,B6clinC.,ElmayanT.,FeuerbachF.,GodonC.,MorelJ.B.,MourrainP.,PalauquiJ…CandVemhettesS.,1998,Transgene—inducedgenesilencinginplant,PlantJ.,16

(6):651-659

WangJ.,ChenZ.,DuJ.,SunY.,andLiangA.,2005,NovelinsectresistanceinBrassica呷凇developedbytransformationofchitinaseandscorpiontoxingenes,PlantCellRep.,24(9):549-555

WangY.,ZengY.L.,HeB.,QinL.,LiJ.Y.,GaoY.,andZhangF.c..2006.ResearchofNHXGeneTransformationinBrassica唧琳byAgrobacteriumtumefaciens,ZuowuXuebao(ActaAgronomicaSinica),32(2):278.282(王艳,曾幼玲,贺宾,秦丽,李金耀,高燕,张富春,2006,农杆菌介导NHX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作物学报,32(2):278.282)

Wu

X.X.,Zhang

B…BWangZK,JiangC…TLiW…B2010,Safetymanagementandassessmentof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ZuowuZazhi(Crops),4:1-4(武小霞,张彬彬,王克坤,姜成涛,李文滨,2010,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管理安全评价,作物杂志,4:14)

YeX.,WilliamsE.J.,ShenJ.,EsserJ.A.,NicholsA.M.,PetersenM.W.,andGilbertsonL…A2008,Plantdevelopmentinhibitorygenesinbinaryvectorbackboneimprovequalityeventefficiencyinsoybeantransformation,TransgenicRes.,l7(5):827—838

Callforpapers—CottonGenomicsandGenetics

(ISSN1925-1947)

CottonGenomicsandGenetics(ISSN1925—1947,online,http://cgg.

sophiapublisher.com)isallopenaccess,peerreviewedjournalaimingto

provideaforumforthedisseminationofhighqualitypaperswithinallaspects

ofcottonseciences,focusingonthebasictheories,noveltechniques,andthe

applicationsrelatedtogenetics,structural&functionalgenomics,and

comparativegenomicsaswellasproteomics.

AllarticlespublishedbyeGG,arecoveredbyanopenaccesslicense

agreementwhichmeansthatanyonewithinternetaccesscanread,download,

redistributeandreusepublishedarticles,providedtheoriginalworkisproperly

cited.

PublishyournextarticlewithCottonGenomicsandGeneticsandyouwill

setyourresearchflee.Yourpublishedarticlecanthenbequotedinthepress,

translatedandfurtherdistributedasoftenandwidelyaspossible.

YouCansubmityourmanuscriptbyonlinesubmissionsystemorviaemail:edit@egg.sophiapublisher.tom.Tofindoutmoreaboutthejournalortosignuptoreceiveregularemailarticlealerts,pleasevisithttp://cgg.

sophiapublisher.corn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T-DNA插入拷贝数及整合位点分析

作者:陈松, 张洁夫, 浦惠明, 申爱娟, 周小婴, 龙卫华, 胡茂龙, 戚存扣, Chen Song , Zhang Jiefu, Pu Huiming, Shen Aijuan, Zhou Xiaoying, Long Weihua, Hu

Maolong, Qi Cunkou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

刊名:

分子植物育种

英文刊名: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年,卷(期):2011,09(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31条)

1.Lowe B.A.Shiva Prakash N.Way M.Mann M.T Spencer T.M Boddupalli R.S Enhanced single copy

integration events in corn via particle bombardment using low quantities of DNA 2009(06)

2.Bundock P.Hooykaas P.J.J Integration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DNA in th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enome by 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外文期刊] 1996(26)

3.陈松.浦惠明.张洁夫.高建芹,陈锋,龙卫华,胡茂龙,戚存扣转基因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的获得[期刊论文]-江苏农业学报 2009(06)

4.陈松.张洁夫.陈锋.陈新军,龙卫华,浦惠明,戚存扣甘蓝型油菜种子特异性表达fad2基因的ihpRNA载体构建[期刊论文]-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03)

5.Dai S.H.Zheng P.Marmey P.Zhang S.P Tian W.Z Chert S Beachy R.N Fauquet C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ansgenic dee plants obtained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nd particle bombardment 2001(01)

6.杜文明.管荣展.王建非.张红生,唐三元,董海滨播娘蒿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sTI2转化油菜的研究[期刊论文]-分子植物育种 2007(06)

7.Engelke T.Hirsche J.Roitsch T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male sterility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2020

8.Graef F.Staebow U.Werner A.Sehutte G Agricultural practice changes with cultiva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 oilseed rape[外文期刊] 2007(02)

9.何业华.熊兴华.官春云.李枸,林良斌,陈社员,刘忠松,李文彬,钟军,刘春林,周小云根癌农杆菌介导TA29-Bamase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3(04)

10.Iyer L.M.Kumpatla S.P.Chandraseldaaran M.B.Hall T.C Transgene silencing in monoeots 2000(2-3)

11.Knutzon D.S.Hayes T.R.Wyriek A.Xiong H Davies H.M Voelker.T.A 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 from coconut endosperm mediates the insertion of laurate at the sn-2 position of triacylglycerols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3137850.html,urie rapeseed oil and can increase total laurate levels[外文期刊] 1999(03) 12.Krizkova L.Hronda M Direct repeats of T-DNA integrated in tobacco chromosome:characterization of junction regions 1998(06)

13.蓝海燕.王长海.张丽华.刘桂珍,王岚兰,陈正华,田颖川导入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基因可育油菜及抗均核病的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 2000(02)

14.Lee M.H.Bostock R.M Agrobacterium T-DNA-mediated integration and gene replacement in the brown

rot pathogen Monilinia fructicola[外文期刊] 2006(05)

[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2(02)

16.Liu Y.G.Mitsukawa N.Oosumi T Efficient isolation and mapping ofA rabidopsis thaliana T-DNA insert junctions b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外文期刊] 1995(03)

17.马玲莉.翟蓉.高学文.何丹,邵敏,王琦转harpin《,Xooc》蛋白编码基因hrf2对油菜抗菌核病的影响[期刊论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6)

18.Michielse C.B.Ram A.F.J.Hooykaas P.JJ.van den Hondel C.A.M.J.J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aspergillus awamori in the absence of full-length VirD2,VirC2,or VirE2 leads to insertion of aberrant T-DNA structures[外文期刊] 2004(07)

19.Mietkiewska E.Hoffman T.L.Brost J.M_.Giblin E.M Barton D.L Francis T Zhang Y Taylor D.C Hairpin-RNA mediated silencing of endogenons FA D2 gene combined with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Crambe abyssinica FAE gene causes an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erucic acid in transgenic Brass ica carinata seeds[外文期刊] 2008(04)

20.彭仁旺.周雪荣.王峻岭.方荣祥,陈正华,莽克强表达barstar基因及bar基因的转基因油菜的研究[期刊论文]-遗传学报 1998(01)

21.Sakhno L.A.Gocheva E.A.Komamitskii I.K.Kuchuk N.V Stable expression of the promoterless bar gene in transformed rapeseed plants 2008(01)

22.Salomon S.Puchta H Capture of genomic and T-DNA sequences during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in somatic plant cells[外文期刊] 1998(20)

23.石东乔.周奕华.胡赞民.张丽华,刘桂珍,陈正华基因枪法转移反义油酸脱饱和酶基因获得转基因油菜[期刊论文]-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04)

24.Shou H.X.Frame B.R.Whitham S.A.Wang K Assessment of transgenic maize events produced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or A 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外文期刊] 2004(02)

25.Stoutjesdijk PA.Hurlstone C.Singh SP.{?}and Green A.G High-oleic acid australia Brassica napus and B.juncea varieties produced by eo-supression of endogenous delta-12 desaturases[外文期刊]

2000(06)

26.Tzfira T.Li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3137850.html,croix B.Citovsky V Agrobacterium T-DNA integration:molecules and models[外文期刊] 2004(08)

27.Vaucheret H.Béclin C.Elmayan T.Feuerbach F Godon C Morel J.B Mourrain P Palauqui J.C Vernhettes S Transgene-induced gene silencing in plant[外文期刊] 1998(06)

28.Wang J.Chen Z.Du J.Snn Y Liang A Novel insect resistance in Brassiea napus developed by transformation of chitinase and scorpion toxin genes[外文期刊] 2005(09)

29.王艳.曾幼玲.贺宾.秦丽,李金耀,高燕,张富春农杆菌介导NHX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6(02)

30.武小霞.张彬彬.王克坤.姜成涛,李文滨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管理安全评价[期刊论文]-作物杂志 2010(4)

31.Ye X.Williams E.J.Shen J.Esser J.A Nichols A.M Petersen M.W Gilbertson L.A Plant development inhibitory genes in binary vector backbone improve quality event efficiency in soybean transformation[外文期刊] 2008(05)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杨凯.韩伟.温莹.刘丹丹.薛春蕾.逯晓萍.YANG Kai.HAN Wei.WEN Ying.LIU Dan-dan.XUE Chun-lei.LU Xiao-ping转Bt和抗菌肽融合基因油菜植株的获得与鉴定研究[期刊论文]-华北农学报2011,26(2)

2.浦惠明.高建芹.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陈松.陈新军.陈锋.顾慧.傅三雄.戚存扣.PU Hui-ming.GAO Jian-qin. LONG Wei-hua.HU Mao-long.ZHANG Jie-fu.CHEN Song.CHEN Xin-jun.CHEN Feng.GU Hui.FU San-xiong.QI Cun-kou油菜抗咪唑啉酮性状的遗传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1)

3.张晖.胡昌泉.刘华清.李素一.刘次桃.潘大仁.王锋.ZHANG Hui.HU Chang-quan.LIU Hua-qing.LI Su-yi.LIU

Ci-tao.PAN Da-ren.WANG Feng一个水稻胚乳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初步分析[期刊论文]-福建农业学报

2009,24(1)

4.韦献雅.牛应泽.张其坤.Wei Xianya.Niu Yingze.Zhang Qikun3种筛选NPT-Ⅱ标记转基因油菜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

5.肖钢.张宏军.彭琪.官春云.XIAO Gang.ZHANG Hong-Jun.PENG Qi.GUAN Chun-Yun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基因(fad2)多个拷贝的发现及分析[期刊论文]-作物学报2008,34(9)

6.张玉芹.高俊平.张晋.王芙蓉.张军.ZHANG YU-qin.GAO Jun-ping.ZHANG Jin.WANG Fu-rong.ZHANG Jun棉花T-DNA标签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2010(1)

7.林良斌.官春云.周小云.熊兴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中的遗传行为研究[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2)

引证文献(1条)

1.罗滨.陈永康.王莹植物外源基因拷贝数及插入位点的检测方法与技术[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a13137850.html,/Periodical_fzzwyz201101003.aspx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方案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 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偏多,西北春油菜产区也逐渐偏重发生。为做好2019年我国油菜产区菌核病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控面积的40%以上;常发区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发区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播种时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降低田间菌核数量;防治关键时期,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重发区: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为菌核病重发区,注意重点防控。 2.常发区:浙江、重庆、四川、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地区为菌核病常发区,注意关键期防控。 3.轻发区:云南、贵州、陕西关中、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为菌核病轻发区,注意适期防控。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2)水旱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花瓣带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发生。(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防治。(2)化学防治: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3.加强统防统治。在油菜花期推荐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迅速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 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标 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综述(标准版) 【摘要】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已经初步达成一致,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从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和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已制定法规的国家主要着重于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实质等同性 转基因食品是由基因改良生物加工而成的食品。近20年来,转基因食品断问世,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由于转基因食品含有新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关注。从转基因技术诞生时起,人们就对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各种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更是关注的焦点。 1转基因食品的风险 转基因食品出现的历史不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危

害研究得还不是很充分,所以许多科学家担心转基因食品会产生潜在的危险.现在,关于转基因食品危害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史[1]。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过敏物质.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物质形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被批准商品化[2]。 (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生物中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既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也有对人畜产生伤害的可能性。 (3)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生物中,用来帮助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是安全的,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应用现代份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扭转,再制造出具有新特点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良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伏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发生毒素的默然基因开启,发生有毒物资。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致使生物体系统失调、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进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性反映。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终究没有被批准商业化出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类改进食品后,食品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发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以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由较长期才能逐步表现和检测出来。 良多转基因生物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类问题可能要经由许多年后才能浮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池沼、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之前本来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

从而使本来糊口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终究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正告,如果这类拥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拥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转基因作物特性良好,良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下降。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遇疫病侵袭的首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缘由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成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进程很难人为节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实验的油菜,只拥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发生了杂交,这类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9. 以下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更长的时间,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原,而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反映。 10.以下说法相符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基因工程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解决了在过去油菜育种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油菜基因工程研究发展迅速, 抗除草剂、抗虫、抗病、品质、育性等转基因油菜品种已获成功并已在生产上运用。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这一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 关键词: 油菜; 基因工程 引言 油菜生物技术研究始于70 年代。由于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再生能力强, 且是基因工程载体农杆菌和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的天然寄主, 因此发展较快, 已成为生物技术研究的模式植物。 近年来, 油菜基因工程研究发展迅速。转基因油菜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 即微注射法、聚乙醇法和电击穿法、农杆菌T i 或Ri 质粒介导的基因转移法。油菜基因工程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 1.1抗除草剂 在油菜基因工程中, 对抗草甘膦的EPSP 合成酶突变基因的导入取得成效。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广谱除草剂, 它通过抑制EPSP 合成酶的活性而阻断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最终导致受试植物死亡。目前已从 E. coli 中分离出一个突变株, 它含有抗草甘膦的EPSP 合成酶的突变基因, 将其引入到作物中。当使用草甘膦时, 作物不受损害, 又由于草甘膦无毒、无残留、易分解、不污染环境。 1. 2抗虫

培养抗虫植物是基因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苏云金杆菌( B. thuringensis) 毒蛋白基因( 也称BT 毒蛋白基因) 的利用, 使转基因植物的抗虫工程研究取得了进展。苏云金杆菌是一种杀虫性细菌, 能够合成使某些昆虫致死的蛋白质。大多数苏云金杆菌株对鳞翅目昆虫( 蛾和蝶) 的幼虫有害, 还有一些菌株对鞘翅目( 甲虫) 或双翅目( 蝇类) 幼虫也有毒性。而对其它生物则无危害。 1. 3抗病 在油菜基因工程中, 用微注射法已将工程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转入白菜型油菜的原生质体, 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 1. 4提高品质 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 催化不饱和反应的酶为质体中的18 碳酰基载体蛋白脱氢酶, 将其反义RNA 基因导入油菜和芜菁, 使转基因中的18碳烷酸含量由2% 提高到40% , 但油脂含量仅为正常种子的一半。 1. 5自交不亲和性的转变 自交不亲和性(SI) 有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主要系统。孢子体不亲和系统是不亲和花粉管在柱头表面生长停滞; 配子体不亲和系统是不亲和花粉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生长停滞一般发生在进入柱头之后。甘蓝属孢子体系统, 其S-座位含有两个多态基因, 即S-座位糖蛋白( SLG) 和S-受体激酶( SRK) 基因。甘蓝型油菜属于自交亲和的植物, 将其SLG 基因转入自交不亲和的甘蓝后, 甘蓝即变成自交亲和株。这可能是甘蓝的SLG基因受到抑制, 引起柱头发生变化造成。 1. 6育性 决定植物育性的T A29 基因及转基因杂种油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TA29 核酸酶基因最先由Goldberg R.B. 在烟草花器中发现。这一基因转至油菜等作物中可表达。 生物技术解决了油菜常规育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使油菜育种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上仅综述了基因工程应用于油菜育种的较为典型的例子。加强油菜生物技术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系列研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手册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表 成立研究小组

选举组长 过程:先自愿申请组长,理由充分者当选,如无人自原申请,组员投票选举。 结果:刘天宇,责任:组织组员集合,进行研究活动,协调组员工作、观点的冲突、纠纷 研究小组开题报告

研究活动记录 2012年7月18日请将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有关情况记录如下: 活动目的:初步认识转基因食品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资料出处(或访问对象):《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互联网清华大学图书馆

活动地点:省图书馆、各自家中 参加人员:刘天宇刘向悦魏文景 过程记录:在网上查找相关新闻、资料进行总结,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活动特别对“肯德基蜘蛛鸡”进行调查,最终证实其为人为捏造的,澄清了一件令大众震惊的事。 任务完成情况:圆满完成任务 个人感想:第一天调查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个人认为转基因食品较为安全。 研究活动记录 2012年8月10日请将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有关情况记录如下: 活动目的:结合前一天活动的成果,进行深度分析、记录、修正 资料出处(或访问对象):《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转基因赌局》活动地点:省图书馆、市图书馆、图书大厦 参加人员:刘天宇刘向悦魏文景

过程记录:查找有关转基因食品技术的科学会议的报道并进行总结,观点/结论:1.转基因食品出现18年来未发生过规模性的、有记载的安全事故2.大众最惧怕的安全事故:中毒死亡(可能)、得怪病留后遗症(可能)基因突变(不可能)身体不适、改变体质、过敏(可能)3.专家对其相关表述:其事故可能只面向有某些特定基因的人(改变体质、引起过敏)。其事故可能和食用量有关,可能要经过几十年、数代人才能体现出来。4.我国针对转基因食品有控制、管理、监督措施。 任务完成情况:圆满完成任务 个人感想:付出劳动就有收获,活动后我对转基因食品更放心了。 结题报告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网络分析

实验八、网络分析(道路网络分析) —xxxxxxx xxx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本实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加深对网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GIS下进行道路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Map, 要求有网络分析扩展模块的许可授权 数据准备: Shape文件创建网络数据集(高速公路:Highways, 主要街道:Major Streets, 公园:Parks,湖泊:Lakes,街道:Streets) Geodatabase网络数据集:NetworkAnalysis.mdb:包含:街道图层:Streets 仓库图层:Warehouses 商店图层:Stores 在ArcMap中加载启用NetWork Anylyst网络分析模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3.1 最佳路径分析 3.1.1 数据准备 (1)双击ArcMap工程,或从ArcMap中打开工程EX8_1.mxd. (2)如果网络分析扩展模块(Network Analyst Extension)已经启用(参考实验准备中的步骤) (3)如果网络分析工具栏没有出现,则在工具栏显区点右键打开或执行菜单命令[View-视图]>>[Toolbars-工具栏],并点击[Network Analyst]以显示网络分析工具栏。

3.1.2 创建路径分析图层 在网络分析工具栏[ Network Analyst]上点击下拉菜单[Network Analyst],然后点击[New Route]菜单项.

3.1.3 添加停靠点 (1) 在网络分析窗口[Network Analyst Window]中点选Stops(0). (2). 在网络分析工具栏[Network Analyst]上点击“新建网络位置”[Create Network Location]工具。 (3) 在地图的街道网络图层的任意位置上点击以定义一个新的停靠点。 程序将在街道网络上自动的计算并得到一个距离给定位置最近的停靠点,已定义的停靠点会以特别的符号进行显示。停靠点会保持被选中的状态,除非它被明确地反选(Unselected)或者又新增了一个另外的停靠点。停靠点的所在的位置会同时显示一个数字“1”,数字表示经停的顺序。 (4)再添加4 个停靠点。新增加的停靠点的编号为2,3,4,5。经停的顺序可以在网络分析窗口[Network Analyst Window]中更改。第一个停靠点被认定为出发点,最后一个停靠点被认定为是目的地。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举办第七次生命科学前沿讨论会--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邀请了部分在京的转基因专家,畅谈讨论,旨在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从本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到目前全世界大约278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到利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医用蛋白,人类将最新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领域以摆脱自然对传统作业的限制。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的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转基因植物是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这可能是自然界无法发生的,人们也无法预测基因进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转基因动物,一是将正常人的基因片断导入动物体内,让这种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并通过该动物分泌的奶或其他组织,提取获得具有活性的分泌物质,获得大量廉价的珍稀药物;另一方向是利用转基因动物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 利用转基因技术人为地打破自然界世代沿袭的性状平衡,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基于以上疑虑,基因工程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目前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一方面是环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1)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3)对生物类群的影响。 关于食品的安全性 经和组织(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反之,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和县植保植检站二O二一年三月一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预计偏重流行。 二、预报依据: ①田间菌源充足。近年来,我县油菜菌核病均呈中等以上程度流行,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②田间病情略重于去年。叶发病于2月19日初见,接近常年,近日普查,病田率45.5%,叶病株率平均1.3%,略高于偏重发生去年。③易感品种种植比例较大。我县主栽油菜品种,抗病能力差,利于发病。④气候条件有利于菌核病的流行。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高,另据省气象局预报预计3-4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但阶段性波动较大,降水量适中,油菜菌核病发生气象等级较高。偏湿的油菜田环境和未来的气候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总体有利。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近期雨水较多,应加强油菜田田管,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 ⑴防治适期、次数:分别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⑵防治药剂:可选用亩有效成分啶酰菌胺15-25克,或菌核净40-60克,或腐霉利37.5克。施药时可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增加植株抗逆性。 ⑶防治方法:细水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确保植株上下受药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亩喷药液量,机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电动喷雾器不少于45公斤。 注:对于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每亩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兼治油菜蚜虫。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其品种和产量成倍增加。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然而比起传统食品转基因食品有一定风险性,这也是一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望而却步的原因。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及转基因食品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发展 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这种西红柿耐存储的特性使其货架寿命大大延长。此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开始了迅速发展。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②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研发抗虫棉的国家。目前,中国已育成多种农作物重要转基因品种,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进行了多种作物的大田实验,包括棉花、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烟草、马铃薯、番茄和番木瓜等。其中,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可能会有更多的作物投入商业生产。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1 .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 与一般大豆相比, 在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 具有防癌功能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 与普通大豆相比, 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 2%~1 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作物引入基因后, 食品的遗传性状被改变, 这必须会影响到人体蛋白质的构成, 使得蛋白质的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或生成新的代谢物, 最终可能会在人体内产生新的过敏源。人体可能会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在转基因的过程中, 若使用具有抵抗临床治疗用抗生素的基因, 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的食物后, 食物可能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 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2.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后, 有可能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作物中, 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打破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而且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虫性状不能选择地灭杀目标害虫, 在杀灭目标害虫的同时,也可能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学习重点: (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学习难点: (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一、转基因成果 1.微生物方面 (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 ____,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动物方面 (1)在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____________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3.转基因植物方面 (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________、_______、抗除草剂、______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李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日期: ?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of economy,the environment depravation degreedeepens,is apart ofthe economic activities,the logisticsactivity faces an environmentproblem equally, need from environment of the angle carries on animprovement tothe logistics s ystem,becoming green logisticssystem,is the newlogistics trend for21 centuries.This textanalyzed thethree greatest theorieses of thegreenlogistics foundation,and jointhe government theangle ofmansion andbusiness enterprise to put forward carrying out a greenlogistics of various item measure. Key words:Greenlogistics Thegreen transports The green packs The green circulatesto process

高中生物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高中生物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3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1、(5分)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过程①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C.经过程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D.过程③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 2、(5分)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是 A.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 B.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得白细胞介素 C.从大肠杆菌内获得生长激素 D.用高产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3、(5分)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的全部碱基中C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基因中含有180个碱基,则该基因中含有的氢键数目为180个 B.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C.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 D.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4、(5分)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去除生物体细胞中有缺陷的突变基因 B.运载体上抗性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表达进行检测 C.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不同 D.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产生了定向变异 5、(5分)下列有关基因身份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 B.基因身份证只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 C.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或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 D.有基因身份证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 6、(5分)基因治疗给无数的遗传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可以治愈所有的遗传病B.基因治疗就是对有遗传缺陷的细胞进行基因修复 C.基因治疗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体外基因治疗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D.基因治疗时可用经过修饰的病毒或农杆菌的质粒作运载体 7、(5分)在畜牧养殖业上,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了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多种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培育利用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8、(5分)科学家现在已经能够实现了分子水平遗传物质的人工重组。下列实例中属于分子水平人工重组的是 A.克隆动物 B.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细胞的融合细胞 C.人类基因组计划 D.将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导入到羊的DNA分子中 9、(5分)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B.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或过敏的蛋白质 D.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 10、(5分)目前科学家把兔子血红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合成了兔子的血红蛋白。下列所叙述的哪一项不是这一先进技术的理论依据 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B.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兔子血红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兔子与大肠杆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11、(5分)下图是某DNA片段,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②③④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⑥在DNA中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 C.某限制性内切酶可选择①作为切点 D.DNA连接酶可连接⑤处断裂的化学键

中国转基因油菜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转基因油菜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对中国转基因油菜的研究进展、知识产权以及产业化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转基因油菜的观点和对策,旨在为科技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展望未来转基因油菜必将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转基因油菜;研究进展;专利;发展对策 198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和威斯康星大学将大豆基因转入向日葵,标志着作物转基因技术的诞生[1]。作物转基因技术在缓解资源约束、解决粮食短缺、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现出巨大潜力[2]。1985年Ooms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获得了第一株转基因油菜。2010年全球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已达700万hm2,位居世界转基因作物第四位,列于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之后,分别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7%和油菜种植面积的23%[1]。 中国目前食用油的一半以上来自油菜[3]。此外,油菜作为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油料作物,对于农民增收、改善人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保障食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基因油菜的研究进展、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现状等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展示了中国转基因油菜的发展态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行业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1 中国转基因油菜研究进展 转基因油菜在于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这些外源基因可来自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它可以改变油菜的某些遗传特性,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等的新品种。据报道,国外将相关外源基因转入油菜,已培育出了大量具备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品质改良和功能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目前,转基因油菜采用的基因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电激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法、激光微束穿刺法、PEG法、花粉介导法等[5]。伴随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愈来愈倾向于采取基因工程的手段改良油菜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6]。 目前,中国虽然还没有转基因油菜的商业化种植,但是对转基因油菜理论的研究却相当活跃。2004年山西农业大学利用花粉介导法将GUS基因转入油菜中,其转化频率为2.8%[6]。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油菜油体表达体系生产鲑鱼降钙素,表达水平达种子总蛋白的6.47%[7]。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卢长明等[8]对转基因油菜基因扩散风险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环境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答案-.doc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答案- 现代 文阅读及答案-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

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为控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杂交,这种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8.下列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而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反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四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优质教案

专题四第1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教材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4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通过专题1的学习对转基因技术及其成果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之后,还可能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怀有不尽的畅想。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接触到了转基因产品,如来自转基因大豆的食用油、巧克力中的卵磷脂。学生从媒体上也听到了一些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想法。那么,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节课将给大家一次发表看法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举例说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论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难点:

(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 (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四、学情分析 学生从媒体上也听到了一些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想法。学生对转基因生物了解程度也不一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五、教学方法 1.讨论和交流的方式。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及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答案.doc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答案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转基因食品安全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材料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

和检测出来。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为控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杂交,这种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题目 9. 下列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分析

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分析 %笪唐运舒,冯南平,高登榜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眼摘要演通过理论和案例剖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发展路径。认为:生产要素的转移与集聚本质是一个集成创新的过程;按照时间的演化顺序,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次为要素的初步集聚、组织的中度集成和产业要素的高度融合三个连续的阶段。要素的初步集聚是因为系列外部事件冲击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度集成阶段是组织、制度、资源相互作用,自我强化回馈的过程,是市场推动的结果;高度集成阶段则是在中度集成的基础上,生产系统成功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形成具有创新功能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 眼关键词演要素转移;聚集融合;发展路径眼中图分类号演F062.9 眼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3)03-0054-05 收稿日期:2012-11-09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a13137850.html,/kcms/detail/13.1356.F.20130321.1330.201303.54_00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3-3-2113:30:10PM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ZH140)。 作者简介:唐运舒(1976-),男,安徽霍山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转移与创新发展;冯南平(1981-),女,安徽潜山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转移、区域创新与发展;高登榜(1961-),男,江苏泗洪人,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 一、引言在全球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转移集中已成为经济的一种常态。区域经济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然而,生产要素为什么会流动,生产要素会沿着什么样的方向流动?要素又会在哪里形成集聚?集聚的要素又如何融合发展?以上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即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聚融合的机理和路径问题。厘清上述问题对于指导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集聚经济在国外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代表流派主要有马歇尔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理论;韦伯和胡佛区位集聚理论;佩鲁的集聚的增长极理论和缪尔达尔的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以及克鲁格曼提出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等等。但集聚经济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兴起,其主要研究文献分布在对国外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理论的介绍以及产业集聚的生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的分析上,研究的着眼点为产业集聚,没有区分产业集聚和要素集聚,实际上,产业本身是要素 的集聚体,并不是要素本身。也有少量的学者针对要素的集聚及其效应展开了一些零星的研究:高振沧,刘勇,赵恩祥研究认为在我国要素的跨地区转移根源为我国二元经济的非均衡性,且要素转移对地区经济产生巨大影响[1];王胜英从要素集聚整合的角度,阐述了要素集聚整合的差异性与城市发展模式的相互关系[2];苏雪串研究了要素集聚与城市化的关系,得出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为要素集聚的基本结论[3];张幼文、梁军研究认为要素集聚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4];米娟研究认为要素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5] ; 孔善右、唐德才和程俊杰研究认为城市化和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要素集聚的结果[6];朱汉清对要素转移与产业转移进行了比较,认为产业转移承载着要素转移,要素转移不一定伴随着产业转移[7]。李胜会、李红锦研究了要素集聚与规模效率的关系,研究得出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8]。从已有文献看,相对产业集聚而言,要素集聚研究比较欠缺,尤其是要素集聚提高经济效率的机理和路径的研究十分缺乏。 本文从要素转移和集聚融合发展的角度,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剖析,指出产业转移过程中, 2013年3月第35卷第3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 Mar .2013Vol.35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