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巨

的不平等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

国带来的巨大危害和中国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史实。教师应补充背景知识:①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②帝国主义的根本特点是“垄断”;③日本明治维新后的

发展简况。明确其对外政策主要特点是“灭亡中国”。《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

订”两个子目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渐高涨之时,八国联军借口剿灭义和

团运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恰当认识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和评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总结梳理中国逐步沉沦彻底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程和主要原因,归纳生成近代中国发展的两种趋势和方向,为以后民主革命史的学习准备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

中国社会的变化。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甲午战争经过和《马关条约》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

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

②通过对义和团运动起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但因它

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所以最终无法阻挡住帝国主义的侵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

责任感。

②通过对两次战争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崛起而

读书”的远大志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甲午战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度大,理论要求较高,针对高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应注重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联系学生已有

知识,构建知识联系,建立和巩固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方式,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

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提供新的材料,注意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六、课前准备结合PowerPoint课件,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片段,——提问:“今年是纪念甲午中日战争多少周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面对凶残的侵略者,中国军民开始奋起抗争!历史不容忘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课堂设问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还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设置情景:展示日本大陆政策的相关图片及当时的一些战争言论(学生讨论,得出认识)

(1)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强盛,但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而且日本国内市场狭小,积极寻求对外侵略扩张——“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朝鲜东学党起义是战争的导火线

2、战争的经过、结果

设置情景:展示丰岛海战的图片和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

课堂设问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经过如何?(动态地图显示)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

重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幻灯片显示部分网址,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战争的结果及条约的签订签定《马关条约》——最严重、大大加深(如何理解)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了《马关条约》。(图片)

《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赔二亿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割三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开四口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允设厂(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4、战争的影响

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原来不起眼的小国日本则一跃成为亚洲的强国,中国人也因

此被称为“东亚病夫”。同时,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的巨大获利也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时局图》)

(展示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地图,让学生体会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历史。)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了军事改革,建立起新式陆军;

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成为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课堂设问三: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展示图片《打鬼烧书图》

课堂设问四: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扶清灭洋”

爱国性:口号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义和团沉重打击侵略者,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落后性:“扶清”的提法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互相混淆,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政府的警惕性;另外,“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的思想

课堂设问五: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

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

(思考)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都以农民为主体,都以暴力斗争为主要方式,都反抗过中外反动势力,都被中外反动势力剿灭,都暴露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异:(提示)①时代背景不同②斗争主要对象不同③斗争水平不同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堂设问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结果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展开讨论)根本

原因: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阻止和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引起了它们的惶恐。

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为借口。

结果:战败签约《辛丑条约》(幻灯片展示条约内容,思考:《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后的巨额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合作探究)把《辛丑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的过程。(表格展示,一目了然)

战争与条约影响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从此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再次遭到破坏,

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

输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清政

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课堂总结: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军事改革,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都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但社会制度的落后,导致中国一败再败。1901年初,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它说明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将向何处去?在下一节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九、板书设计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既定方针;可能性;必要性

(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

(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大连旅顺战役

威海战役

3.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的程度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2.经过:

3.结果及其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

当堂检测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

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

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

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5.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

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

7.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

8.《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9.“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十、课后反思

本课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在教学过程中,对战

争过程可以略讲——课件中的图片足以让学生明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

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熟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事实;识记《辛丑条约》内容,了解其主要意

义;能够联系有关事实归纳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完成预习学案;整理疑惑。

二、预习内容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侵略、夺取、占领,进而征服的扩张政策。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过程:主要战役:、、、

3.结果:战败签约,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内容:(1)(2)

(3)(4)

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深入;外国资本挤压,

严重阻碍了;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4.影响:

(1)民族危机的加深:战争宣告了的破产。甲午战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2)民族的觉醒:清王朝开始进行,中国的和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运动

1.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2.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5.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

的。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

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2)借口:“”。

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在率领下从进犯,义和团向和发起猛攻。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

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两,分年还清,本息共两,以、

作抵押;在北京设,允许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

的被列强操纵控制;在北京设立的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三、提出疑惑

1.

2.

3.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影响、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2、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3、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4、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5、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二、学习过程

参考1: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比较

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

资本主义阶段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

(1)1840~1894年:①主要国家:英、法、美、俄。②特点:A.以武装侵略为主,坚船利炮成为列强侵

华的主要工具。B.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注意举例)。C.利用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

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D.列强在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

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举例)(2)1894~1900年:①主要国家:除了英、法、美、俄外,日本和德国成

为侵华的急先锋。②特点: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

出为主;帝国主义联合起来侵略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相同,都是为实现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

(3)不同点:①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

料。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②《马关条

约》签订后,列强除继续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外,还通过奴役性的贷款、在华开矿修路、投资建厂,进行

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参考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的变化。①社会矛盾: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确立,中

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表现为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集团(后来是北洋军阀)的矛盾。②清政府: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③列强侵略方式:以华治华。④革命任务:斗争目标集中表

现为反对本国政府的反动统治。⑤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队伍壮大。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

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

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

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显示:俄国熊占据长城以北和东北地区,英国虎占据长

江流域、虎尾缠着山东半岛,德国旗插在山东,法国蛙蹲在西南,美国鹰盘踞在菲律宾,对中国虎视眈眈。

一个清朝官员昏昏欲睡。

材料四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

可估量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

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归于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危机也就意味着转机,民

族资产阶级由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辛亥革命。

当堂检测

1.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

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

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

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

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

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4.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5.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

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6. 下列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7.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 张义 B . 李辛 C. 王平 D. 赵洋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

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

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

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5.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

7.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

8.《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9.“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水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理解到这是 20世纪初帝 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 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 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 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康有为1899年写下的诗句: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教师分析:诗句中体现了作者的心情——悲伤、痛苦。 教师设问:康有为途经日本马关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生回答: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使我国的半殖民地化水准大大加深了。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一步步扩大侵略权益。投影《时局图》及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简表。教师强调: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势力范围 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山东 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复习】专题0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20周年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热点直击】 202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120周年。1900年至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2)直接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6)修订商约。

4.影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二、总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 【模拟检测】 1.(2020·福建高三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闲扰地方政府 【答案】A 【解析】中央否决地方提议,最终导致地方诉求没有实现,说明中央对地方仍然有一定的掌控力,故选A 项;地方的诉求最终没有实现,说明没有对中央集权形成严重挑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地方请求对筹款予以折扣并不意味着地方受到财政危机困扰,排除D项。故选A。2.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本能够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是依据 A.《南京条约》附件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史地组:冯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联军的八个国家讲述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过程和方法: 1、结合《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讨论,分析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得出正确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将士团结战斗,奋勇杀敌的事迹,培养学生不畏强暴,奋勇斗争的民族精神。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抢掠中国国宝,屠杀中国人民,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促使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辛丑条约》各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反侵略、反瓜分、反洋教的斗争,斗争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最终汇聚成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在各地焚烧洋人教堂、拆毁洋人修的铁路、车站、楼房,破坏列强控制的各类企业,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1899年至1900年义和团的

反帝斗争已波及全国,北方尤甚。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保护并扩大在华特权和既得利益,1900年6月,英、德、俄、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从刚才老师的讲述中,你知道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镇压哪一场运动?镇压这场运动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2、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的是帝国主义,严重打击着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因此,八国联军联合出兵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意图是:保护并扩大在华特权和既得权益. 3、我们已知道八国联合出兵入侵中国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那么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主要成员是些什么人?这场运动的结局如何呢? 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义和拳为主,在群众性的反侵略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反帝组织。最早从山东兴起,义和团成员非常广泛,主要是农民群众,也有一些失业水手、脚夫、筑路工人、盐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和店员以及散兵游勇,到义和团在京津地区迅速发展时期,不少中小地主、政府官员和清军也加入了义和团。在斗争过程中,普遍使用“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斗争是一次以反对帝国主义势力为主,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人民革命。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加之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这场运动最终惨遭失败。 4、义和团的迅速发展,令帝国主义者十分恐慌,以八国为首的列强迅速纠合入侵中国. 5、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口登陆,在占领大沽炮台后,大举进犯天津,义和团将士随即以血肉之躯与联军展开了英勇的搏斗,那么义和团将士和爱国清军在哪些地方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 6、在一系列战役中,广大义和团将士及部分爱国清军将土是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演绎出了一幕幕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 义和团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连统帅西摩尔也不得不承认:“义和国所用设备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灭”。侵略者共同感到:“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好斗精神很盛,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统治此天下四分之一之生灵”。然而这场战争仍以清政府战败为结局,这究意是为什么呢? 过渡:1900年8月14日,已受到沉重打击的侵略者攻陷北京,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在北京制造了一桩桩骇人听闻的侵略暴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第5课时) 设计人:临沂汤头中学杜善祥使用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0导入框和正文第一段,回答: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间、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役?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 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影 响 (五))巩固训练:参见《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 (六)课堂反思: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记住《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并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视频短片,教师设问,寻机引入新课) (板书)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师设问过渡)八国联军包括哪八个国家?它们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得从教材第一子目说起。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本目为阅读课文,教师提出如下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可) 1.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 2.后来义和团又提出了什么口号?其斗争矛头有什么变化?说明了说明问题?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说明了说明问题?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指导学习)请同学们看书,思考如下问题: 1.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它们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重点了解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等激战场面以及张德成、聂士成等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可以请兴趣浓厚的同学生动讲述,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讲完后教师生动讲述)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沿运河向北京进犯,并于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教师引导回顾)同学们想一下,中国近代史上,哪支外国列强的军队也曾打进北京,并对皇家园林圆明园实行了野蛮的抢掠焚毁?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 (学生看完小字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下面的一组照片,并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照片,揭露八国联军的罪行) (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再通过一段影片来进一步了解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播放影片《中华国耻大事记》)(二) (教师引导讨论)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呢? (学生回答) 回答一:只有国家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才能洗刷这段屈辱的历史。 回答二: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发展,国防力量强大了,才能避免这种历史的重演。 回答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国家力量壮大了,才不会受外来势力的压迫。 回答四:教育是科技的先导,首先要重视教育,只有具备了大量人才,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不会受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时间、地点:1898山东。 2、领导阶级:农民阶级 3、兴起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 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 4、口号:扶清灭洋 5、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发展: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7、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6----1901 2、八国:英美俄日法徳意奥 3、原因: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 略势力。 4、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5、经过: (1)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人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进犯北京。 (2)各国舰队夺取大沽炮台,攻占天津后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6、结果:1901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7、性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为实现他们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联合发动的一场空前野蛮、残酷的暴行。 8、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进犯北京的计划,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9、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烦的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原因是义和团运功是农民的自发斗争,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缺乏严密的组织,斗争手段、武器装备落后,迷信色彩浓重,这都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反映。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斗争不可能挽救中国。农民既无法摧毁封建制度,也不能阻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革命的任务要靠新的阶级力量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迫使列强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二推行“以华治华”的策略,继续扶植清政府作为侵略工具。同时,义和团运动也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三、《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3、性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内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历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记住《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上网收集八国联军侵华暴行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并用。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及音像制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视频短片,教师设问,寻机引入新课) (板书)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从而明确中国近代历史的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2.通过启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和识别历史地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准备导入词、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成语比喻、编演历史短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一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教学思路 一、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概况、新旧知识联系和补充课外资料的形式突出重点。

(2)《辛丑条约》──引导学生归纳条约内容,用成语比喻深化理解内容,同时结合录像加深感性认识。 2.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加深对“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理解;并通过对《辛丑条约》和其他条约的横向比较,结合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 二、课前导学 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制作《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3..编写不平等条约比较简表。 4.编写小结歌谣。 5.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 三、教学渗透 1.学生自制并讲解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史地知识有机结合。 2.学生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朗诵诗歌,使文、史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第八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浅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浅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摘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关键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战争起因: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 二、爆发原因 1、清政府危机四伏、闭关自守(具体原因)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对外扩张(根本原因) 3、英国为维护其可耻的鸦片贸易而发动战争(直接原因) 三、过程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在廊坊受义和团围攻,(史称廊坊大捷)兵败后加大兵力一举占领廊坊,8月14日凌晨来到北京城外向北京发起总攻,至16日晚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鸿章与联军谈和。9月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联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内。此间,俄国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并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 四、对中国的影响 1.经济方面。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 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 稿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说教学反思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教学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包括了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两大内容,本课从属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部分,介绍了列强侵华战争的开端、高潮、结果及意义,展现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史实,所以,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简单了解侵略的经过、结果、影响。 (2)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前预习和小组资料的收集,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接下来的新课讲授。

(2)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西方列强侵略,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通过感悟列强侵略战争带给中国的灾难和影响,从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简述战争的主要过程,掌握《辛丑条约》。 2、据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参与国家、主要战役,难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3、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会让学生将课本中进行提炼,分析。战争过程以视频、图片展示为辅,进行引导。《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会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整理《马关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影响,上课时进行比较学习,当学生对条约有了解后,再由老师进行小结。难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会选取课本中其它条约的进行讲解,继而归纳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二、说学情 本课是初二学生学习的内容,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对总体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事物仍难以理解。所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学习过程】 1.布置学生预习 根据《学案》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组可以讨论进行。 2.教师进一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辅导学生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3.学生展示《学案》,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表扬学生,对各组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 【预习提纲】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一组) 1.兴起: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原是山东、直隶、河 南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提 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2.发展:(1)1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迅速发展。 (2)1900年义和团群众进入北京、天津。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为镇压____。(第二组) 2.经过:(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第二组) (2)侵略军在____、杨村车站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围歼,狼狈逃回天津。在天津,义和团和清军在__ __同侵略军激战。张德成率领义和团攻入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聂士成奋勇冲锋在前,壮烈牺牲。(第二组)(3)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清军剿灭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___ _____联合进攻下失败了。(第二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圆明园是我国的瑰宝聚集地,残暴的殖民者毁我家园、掠我物产、焚我房屋,罪不可恕。我国少年当自强,保家卫国,绝不让历史重演。下面是分享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第一,八国联军侵华祸起义和团之乱。义和拳民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华人基督徒和家人,扒铁路。慈禧想利用义和拳打洋人,义和拳顺势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慈禧为何要打击洋人,除了对列强瓜分中国不满外,更多是不满列强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梁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遭各国反对,令她怀恨在心。 第二,在慈禧的支持下,清军跟着义和团杀外国人杀红了眼。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寻衅,打死约20义和拳民。后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这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前,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也被清军杀死,并破腹剖心)。 第三,在轻信一份伪造的情报后(后有详述),慈禧昏聩到向西方各国(计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派兵围攻北京大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开战后,清政府曾公开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

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第四,当时,清军和义和拳民曾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国使馆,但竟然久攻不克。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清军总兵力保守估计至少2万;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外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决定火烧英国使馆北面的翰林院,《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第八,八国联军在中国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的确,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然而,许多中国人也跟着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尤其是清军和义和拳民被击溃后作鸟兽散,不少败兵游勇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北京郊区的老百姓伙同八国联军血洗了圆明园。总之,中国的皇家和平津百姓遭殃不少! 第九,除了与洋人矛盾激化,义和团与京津地区地主和官员的冲突十分激烈,一些拳民们往往通过抢劫以财入私。例如,拳民们曾将协办大学士孙家鼐(官居一品)东单头条的家洗劫一空。所以,义和拳民也被称为拳匪。义和团溃败后,一些拳民遭到了报复。如义和团首领张德成逃亡时被当地的地主抓住活活打死。 第十,义和团对信教的中国民众一段时期内到了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地步,乱刀砍死的中国教民不计其数。在义和团盛世之时,甚至一些清军军官也不能幸免。御林军“虎神营”的翼长阿克丹(二品大员)因为曾经入教,被拳匪斩首示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