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教案

第四章三角形

4.1.1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

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

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

生:见过。

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

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二)得出三角形定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动画画三角形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怎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屏幕显示三角形:

图1

师:哪一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

图2

师:这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吗?

生:是。

师: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同学,你要对刚才的发言做修正吗?

生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

图3

师:这三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吗?

生:不在。

师:它们构成三角形吗?

生:没有。

师:哪位同学再来修正×××同学的描述?

生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5:我认为还应加上“在同一平面上”的条件。

师:同学们有三角板吗?

生:有。

(教师首先用三角板演示把三角板摆在空间任一位置,三角形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渗透: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平面。然后,让学生操作,感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后组成的图形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不必增加“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操作,我们看到了三角板无论摆在空间的任何位置,三条边都在同一平面上,等同学们学习了“立体几何”后,你们就能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师:××同学,你现在还认为要加上“在同一平面上”的条件吗?

生5:不需要了。

(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有关概念

师:我们每学习一种几何图形,都要有规范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为:略。

(四)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

1.师:请同学们看课本81页,我们来找出小木屋屋顶中所有的三角形。

图4

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按以下要求进行:

(1)表示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

(2)尽可能按照某种规律来表示;

(3)尽可能地找到多种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了解、指导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总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们找到了几个三角形?是按什么规律找的?

生6:共有10个三角形:(1)△BDF,△ADF,△ADE,△AEG,△CEG;

(2)△ABD,△ACE;

(3)△ABE,△ACD;

(4)△ABC。

我们是按三角形形状从小到大同时按方向从左到右分类计数的。

师:××同学的计数方法正确吗?

生:正确。

师:你们做得很好,条理非常清楚。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准备的动画,注意体会刚才××同学给出的分类方法(动画分类、计数)。

(学生观看动画,肯定学生6的分类方法。)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生7:我们按“边”分类,如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有:△ABD,△ABE,…

生8:我们按“顶点”分类,如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FD,△ABD,…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多种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且都体现了某种规律,使计数简便、快捷,不重不漏。

(五)创设活动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希望课后不做或少做作业,以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参加课外活动呢?

众生:希望!

师:这节课可以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不过要有个条件,请看这是什么?(多媒体显示奖票)。这是“数学素质分奖票”,设有0.7分、0.5分、0.3分三种分值,老师根据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奖励,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你的见解,都有获得奖票的机会,越有新意的见解,得奖分值越高,一节课只要得到5分数学素质分,便达到这节

课的教学要求了,可以免做课外作业,怎么样?大家有信心吗?

众生:有!

师:好!预祝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师:老师来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想看吗?

众生:想!

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三角形纸板。(出示以后,背对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然后展示给全班学生看)请看!这个“小魔术”大家会做吗?

众生:会!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把它的拼图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师:(总结并奖励0.3分)请问哪个同学能揭示老师这个“小魔术”的谜底?

生1: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也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不错,奖励0.5分。这是我们在小学时动手做过的实验。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显示课题“认识三角形”和一三角形的图) 【点评】本环节通过“小魔术”的形式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上课不久便处于积极的学习探究状态,为“促进教育主体充分发展”提供了基础。

想一想,只剪下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来拼(多媒体显示只剪一角的动画),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六)主动建构

1.探索活动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做,同桌也可以合作,互相讨论并说说你推出结论的过程(师巡)。

2.展示探索结果

师:哪位同学拼得了?请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说你的推理。

生2:(展示图1)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两直线a∥b,再由同旁内角互补得三内角和为180°。

师:很好!奖励0.5分。还有别的推理方法吗?

图1

图2

生3:(展示图2)作延长线如图,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a∥b 得同位角∠3=∠4。因为∠1+∠2+∠4=180°,所以∠1+∠2+∠3=180°,即三个内角和为180°。

师:不错,奖励0.5分。再想想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展示图3)延长b边,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内错角∠3=∠4得∠1+∠2+∠4=180°,所以∠1+∠2+∠3=180°。

图3

师:很有创意,课本没有这个解法,奖励0.7分。

3.概括引申

师:通过大家的探讨,同学们自己找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哪位同学来把探究结果概括一下?

生5: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多媒体显示)。

师:对,奖励0.3分。

4.应用与拓展

(1)应用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显示,如图4)根据图上给的条件,你认为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出∠A,或者说,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确定∠A的大小,说说你的设想。

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设想展示出来,并说说你们增加的条件和求出∠A的过程。(师巡)

图4

生6:(展示)若已知AB∥CD及∠1的度数,便可求∠A。因为由AB∥CD,得∠B=∠DCE=60°,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关系计算可得∠A=180°-∠B-∠1。

师:这个想法很好,这是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设想吗?

生6:是。

师: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奖励0.5分。还有什么设想?

生7:(展示)若已知AB∥CD及∠2的度数,便可求得∠A。因为由AB∥CD,得内错角∠A=∠2,∠2已知,即得∠A。

师:这个想法更简单,给你们各奖励0.7分。还有别的设想吗?

生8:(展示)若已知∠A,∠B,∠C的比例关系,则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求得……

师:这想法也很好,你们小组各奖励0.7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各组的设想一一展示,课后大家再互相交流。

(2)拓展

师:好了,刚才大家讨论很热烈、很投入,现在我们放松一下,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如下图)。

图5

师:这个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颖,他们拿的三角形板,漂亮吗?(彩色显示) 众生:漂亮!

师:只可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被遮住了。请猜猜看,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9:小明拿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一定都是锐角。因为如果另外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那么三个角相加就超过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师:这个同学假设“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猜想,很好!奖励0.7分。别的同学也来说说。

生10:……(类似生9)。

师:回答也很清楚,奖励0.5分。我们接着看小颖拿的那块三角板,哪位同学猜猜?

生11:……(类似生9、生10,奖励0.7分)。

师:(先出示一个内角为锐角的三角形实物给大家,接着将锐角部分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家猜猜看,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会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12,13,14:……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用语言叙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让3个学生回答,得到多种结果,分别奖励0.7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内角可能所在三角形构造出来,补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看谁构造既多又快。

(师巡,展示学生构造的三角形,奖励0.7分。)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好,构造的三角形很漂亮,游戏就到此吧。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游戏中出现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生15:一类是: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师:很好,奖励0.5分。还有吗?

生16: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或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师:回答得很准确,这位同学很注意观察、思考,奖励0.7分。这正是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的方法(显示分类表)。

师:(根据表格简单概括三角形分类)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锐角的关系怎样?

生17:两个锐角互余(多媒体显示结论,奖励0.5分)。

师:关于三角形,今天先研究到这里,往后再继续进行探讨。

【点评】学生的潜在能力如何去挖掘,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是一种贯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研究模式,这节课的实践对开发教育主体潜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终结性活动

师:下面进行练习活动,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1)要求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两道题目,然后交换解答,交换方法如图所示。解答完毕,返还出题人改卷。

(2)奖励办法:由学生互相评价,确定奖励分值。

编题――奖0.3~0.7分,解答――奖0.3~0.7分。

(师巡视,把编得较好的题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由学生确定奖励分值。)

师:由于时间关系,编得好的同学还很多,就不全部展示了,课后同学们再交流吧!

【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教育主体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促进教育主体的创新思维发展。开展学生相互评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评价中的教师“特权”,还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为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六)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师:本课时我们学习了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和计数方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分类

用它们解决了相关问题,并且同学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交流合作,表现很好。〖教学反思〗

从本课时教学实际看,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敞开思想反映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

反思本课时教学,有几个环节,处理得较好:

1.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认识。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三角形定义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图形特征,直接教给学生,而学生则“记”住就行,很难形成自己的认识。本课时中让学生观察、描述,使学生在自己的思想中逐步认识、完善,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学效果远比教师“硬灌”有效。从教学中可看到,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明晰,学生得到了正确的观点,真正学到了知识。

2.课件制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形象生动,事半功倍。

分类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只能逐步渗透。本课时课件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了他们容易接受的三角形“由小到大”“从左到右”的分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从小组活动情况看,学生思想开放,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想活跃,方法较多,在他们的带动下,一部分同学受到启发,学到知识,这是传统教法中,教师“一言堂”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3. 学生的思维是否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与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评价有直接的关系,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本节课通过以“数学素质分”奖励办法给学生对问题的见解现场评价,是对教育主体的一种鼓励,使每个教育主体均获得成功感,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的意识强。如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评价,把评价的“特权”交还给学生,那么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七年级

注意事项: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务实基础,引导学生乐 于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3、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抓好尖子生。?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 实际 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 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 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 -24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初中数学4.1.认识三角形(二)

课题:4.1认识三角形 课时安排:4 课时课型:新授 第2 课时 批注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 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会按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 数学思考目标:鼓励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来得到结论以发展 合情推理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结论以发 展演绎推理能力。 3. 问题解决目标:经历探索说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提 高实践能力。 4.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合作交流习惯,注 重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①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应用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刻度尺,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10、5、7、 8、12、15厘米的小棒(吸管)各一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情境:出示教材议一议图片。 提问:黄色彩灯电线与红色彩灯电线 哪根长?根据是什么? 2、激活思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进一步思考:你能说明这个结论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用“两点间线段最短”来演绎推理】 二、再次设疑,拓展思维 1、提出问题:例题:有两根长度为5cm和8cm的木棒,若要再找一根 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这根木棒应该多长? 【预计学生会脱口而出的答案是:小于13cm】 2、做一做:请学生分别用

① 12cm,5cm,8cm;② 7cm,5cm,8cm; ③ 15cm,5cm,8cm;④ 1cm,5cm,8cm 来摆拼三角形,发现了什么? 3、第④组中第三根木棒1cm,小于13cm,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由此激发学生思考第三根木棒不能太短,应该有个限制。】 4、合作完成并交流: 测量出手中三张三角形纸片各边的长度,计算每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5、明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6、解决问题:第三根木棒的长度还应大于8-5=3(cm) 即 3cm<第三根木棒长度<13cm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随堂练习 四、按三角形边的关系进行分类 1、测量教材图3-9出示的各三角形的各边,比较每个三角形中三边的长度,你能根据比较结果将三角形分类吗? 2、按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三边各不相等 ②有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③三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五、小结与作业 1、三角形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 2、作业:习题4.2 教学反思: 顶角 底角 底边 腰腰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3. 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边和角分类; 4. 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BC、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 ? ? ?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 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 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 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 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 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 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 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 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 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 难点。 课时分配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7.4课题学习镶嵌?????????????????1课时 本章小结?????????????????????? 2 课时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存在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提高推理能力。 ⑵ 培养学生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试卷

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达标检测题一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5 5b a 5)(b a B. 24 46a a a =? C. 4 4 4 )(b a b a +=+ D. (x 3)3=x 6 2.4 )2(xy -的计算结果是( ) A.-2x 4y 4 B. 8x 4y 4 C.16x 4y 4 D. 16xy 4 3.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2a +b )(2b -a ) B.)12 1 )(121(-- +x x C.(3x -y )(-3x +y ) D.(-m -n )(-m +n ) 4. 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多项式的加减,放学后,小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认真的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x 2+3xy- 21y 2)-(-21x 2+4xy-23y 2)= -2 1 x 2_____+y 2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那么空格中的一项是( ) A .-7xy B.7xy C.-xy D.xy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05 5 =÷a a B .()()b a a b b a -=-÷--3 4 C .()() 23 24 3 x x x -=-÷ D .() 442 2 2y x y x -=- 6. 三个连续奇数,若中间的一个为n ,则它们的积为( ) A .6n 3-6n B .4n 3-n C .n 3-4n D .n 3-n 7. 已知:∣x ∣=1,∣y ∣= 2 1 ,则(x 20)3-x 3y 2的值等于( ) A. -43或-45 B. 43或45 C. 43 D. -4 5 8. 3(22+1)(24+1(28+1)……(232+1)+1的个位数是( ) A . 4 B . 5 C. 6 D. 8 9.有若干张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表中所列四种方案能拼成边长为(a+b )的正方形的是 ( ) b a b a ⑴ ⑵ ⑶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集锦

1、如图1,AB//EF, ∠2=2∠1 (1)证明∠FEC=∠FCE; (2)如图2,M 为AC 上一点,N 为FE 延长线上一点,且∠FNM=∠FMN ,则∠NMC 与∠CFM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2、(1)如图,△ABC, ∠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 、D ,若∠1=130°,∠2=110°,求∠A 的度数。 B C (2)如图,△ABC,∠ABC 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E 若 ∠ 1=110 ° , ∠ 2=130 ° , 求 ∠ A 的 度 数 。 A B C B C

A C 3、如图,∠ABC+∠ADC=180°,OE 、OF 分别是角平分线,则判断OE 、OF 的位置关系为? F A B 4、已知∠A=∠C=90°. (1)如图,∠ABC 的平分线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试问BE 与DE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2)如图,试问∠ABC 的平分线BE 与∠ADC 的外角平分线DF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若∠ABC 的外角平分线与∠

AD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试问BE与DE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5.(1)如图,点E 在AC 的延长 线上,∠BAC 与∠DC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B=60°,∠F=56°,求 ∠BDC 的度数。 A E (2)如图,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BAD 与∠A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试问∠F 、∠B 和∠C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E A D 6.已知∠ABC 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 (1)如图,试探究∠E 、∠A 与∠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B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2. 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3. 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 4.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知识归纳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 2.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连结三角形的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4.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像这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5.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6.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公理: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1.1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 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应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 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应说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 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2.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 A. 三角形的内部 B. 三角形的外部 C. 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 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 、3cm ,5cm ,8cm B 、8cm ,8cm ,18cm C 、0.1cm ,0.1cm ,0.1cm D 、3cm ,40cm ,8cm 4、已知∠A :∠B :∠C=1:2:2,则△ABC 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 A .40o、 80o、 80o B .35o 、70o 、70o C .30o、 60o、 60o D .36o、 72o、 72o 5、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79o,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形状 6.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 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 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 D. 不可能都小于60° 7.如图,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2=40°, 则∠BOC 等于( ) A. 95° B. 120° C. 135° D. 无法确定 8.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 ) A.角平分线 B.中线 C.高 D. A 、B 、C 都可以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1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1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 .17 B .13 C .17或22 D .22 12、适合条件C B A ∠=∠=∠2 1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13.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 ③∠A=90°-∠B; ④∠A=∠B=1 2 ∠C,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4.在△ABC 中,∠A=60°,∠C=2∠B ,则∠C=_____. 1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_____________ 16.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 、6cm 、8cm 、13cm ,?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 17.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 . 18.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该多边形是_____边形。 19.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 , 若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10,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 20.在△ABC 中,已知∠A=3∠C=54°,则∠B 的度数是___________ 21.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9cm ,如果第三边的长为整数, 那么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 (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 ; 23. 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 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 图1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1分) 8923 3 4 +-+xy y x xy 1.多项式的次数是 ( ) A. 3 B. 4 C. 5 D. 6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8421262x x x =?()() m m m y y y =÷34 ()222 y x y x +=+3422=-a a A. B. C. D. ()()b a b a +-+3.计算的结果是 ( ) 22a b -22b a -222b ab a +--222b ab a ++-A. B. C. D. 1532+-a a 4322---a a 4. 与的和为 ( ) 3252--a a 382--a a 532---a a 582+-a a A. B. C. D. 5.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9 1312 -=?? ? ??-0590=?()17530 =-.8123-=-A. B. C. D. () 682 b a b a n m =n m 22-6. 若,那么的值是 ( ) A. 10 B. 52 C. 20 D. 32 2 2 259y x +7.要使式子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需加上 ( ) xy 15xy 15±xy 30xy 30±A. B. C. D. 二、耐心填一填(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28分) 2 3xy m 362+-a a 1222514xy yz x -ab 32 1.在代数式 , , , , , 中,单项式有 个,多项式有 个。 z y x 42 5-2.单项式的系数是 ,次数是 。 5 1 34+ -ab ab 3.多项式有 项,它们分别是 。 =?52x x () =4 3 y 4. ⑴ 。 ⑵ 。

(完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形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2.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填“能”或“不能”): (1)3㎝,4㎝,5㎝( ) (2)8㎝,7㎝,15㎝ ( ) (3)13㎝,12㎝,20㎝( ) (4)5㎝,5㎝,11㎝ ( ) (5)6cm, 8cm, 10cm ( ) (6)7cm, 7cm, 14cm ( ) 3.在△ABC 中,∠A =10°,∠B =30°,则∠C =_________.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 ,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cm. 4.如果∠B +∠C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 5.在△ABC 中,AB =6 cm ,AC =8 cm 那么BC 长的取值范围是 . 6.ABC ?中,AD 是ABC ?的中线,且cm BC 10=,则BD= cm. 7.在ABC ?中,?=∠80A ,AD 为A ∠的平分线,则BAD ∠= 8.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三角形. 9.判断具备下面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1)如果4:3:1::=∠∠∠C B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2)如果B A ∠=∠, ?=∠30C ,那么ABC ?是 三角形;(3)如果C B A ∠=∠=∠5 1,那么ABC ?是 三角形. 二、选择(每题3分,共27 分) 1.在△ABC 中,∠A 是锐角,那么△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2.△ABC 中,若∠A ∶∠B ∶∠C =1∶2∶3,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3.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描述三角形的三种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B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C 、由三条直线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D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 形叫三角形 4.△AB C 中,已知a =8, b =5,则c 为( ) A 、c =3 B 、c =13 C 、c 可以是任意正整数 D 、c 可以是大于3小于13的任意数值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内 B 、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 C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外 D 、三角形至少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运算 知识点(一)概念应用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有三种:单独的字母(a,-w 等);单独的数字(125,73- ,3.25,-14562等); 数字与字母乘积的一般形式(-2s, a 32-,π x 5等)。 2、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数字部分,如abc π23-的系数是π23- (注意系数部分应包含π,因为π是常数);单项式的次数是它所有字母的指数和(记住不包括数字和π的指数),如53256y x π次数是8。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特殊形式:2 b a +等。 5、 一个多项式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123 12-+y y x 是3次3项式。 6、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知识点(二)公式应用 1 、n m n m a a a +=? (m,n 都是正整数)如523b b b -=?-。 拓展运用n m n m a a a ?=+ 如已知m a =2, n a =8,求n m a +。 解:n m n m a a a ?=+=2×8=16. 2 、mn n m a a =)( (m,n 都是正整数) 如12436243622)()(2a a a a a =-=-?? 拓展应用m n n m m n a a a )()(==。 若2=n a ,则42)(222===n n a a 。 3、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 拓展运用n n n ab b a )(=。 4、n m n m a a a -=÷(a 不为0,m,n 都为正整数,且m 大于n)。 拓展应用n m n m a a a ÷=- 如若9=m a ,3=n a ,则339=÷=÷=-n m n m a a a 。 5、)0(10≠=a a ;0(1≠=-a a a p p ,是正整数)。 如81) 2(1)2(33-=-=-- 6、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a 为相同项,b 为相反项。 如22224)2()2)(2(n m n m n m n m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 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研组长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 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巩固: 例1计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课堂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2.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填“能”或“不能”): (1)3㎝,4㎝,5㎝( ) (2)8㎝,7㎝,15㎝ ( )(3)13㎝,12㎝,20㎝( ) (4)5㎝,5㎝,11㎝ ( )(5)6cm, 8cm, 10cm ( )(6)7cm, 7cm, 14cm ( ) 3.在△ABC 中,∠A =10°,∠B =30°,则∠C =_________.4.在△ABC 中,∠A =90°,∠B =∠C ,则∠B =_________. 5.(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 ,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cm.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 ,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cm. 6.如果∠B +∠C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 7.在△ABC 中,AB =6 cm ,AC =8 cm 那么BC 长的取值范围是 .8.ABC ?中,AD 是ABC ?的中线,且cm BC 10=,则 BD= cm. 9.在ABC ?中,?=∠80A ,AD 为A ∠的平分线,则BAD ∠= 10.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三角形. 11.判断具备下面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1)如果4:3:1::=∠∠∠C B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2)如果B A ∠=∠, ?=∠30C ,那么ABC ?是 三角形;(3)如果C B A ∠=∠=∠5 1 ,那么ABC ?是 三角形. 二、选择(每题3分,共27 分)1.在△ABC 中,∠A 是锐角,那么△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2.△ABC 中,若∠A ∶∠B ∶∠C =1∶2∶3,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3.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描述三角形的三种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B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C 、由三条直线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D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AB C 中,已知a =8, b =5,则c 为( ) A 、c =3 B 、c =13 C 、c 可以是任意正整数 D 、c 可以是大于3小于13的任意数值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内 B 、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C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外 D 、三角形至少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7.在一个三角形,若?=∠=∠40B A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8.三角形的高线是 ( ) A 、线段 B 、垂线 C 、射线 D 、直线 9.在Rt △中,两个锐角关系是(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以上都不对 三、解答题 1.如图,在△ABC 中,∠BAC=60°,∠B=45°,A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 的度数. (7分) 2.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6分) 提高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5<L <13 B 、4<L <9 C 、18<L <26 D 、14<L <22 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a ,7,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如果这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的周长是 . 3.如图,△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BOC=120°,则∠A=________° 如图,在△ABC 中,∠A=50°,∠B 与∠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则∠BEC= 度. 如图,小林已经画出了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角平分线,他说:“我不用再将第三个角平分,就能画出第三条角平分线.”他说的有道理吗? .他会怎样作? ,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 A B C O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同步测试(解析版)

知能提升作业(三) 第3课时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以上三种线段均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比△ACD的周 长大6cm,则AB与AC的差为( ) (A)2 cm (B)3 cm (C)6 cm (D)12 cm 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 30°,则∠C的度数是( ) (A)70°(B)80°(C)100°(D)11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ABC= 80°,则∠DBC=________°.

5.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 6.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100cm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在△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4和18两部分,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8.(8分)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 【拓展延伸】

9.(10分)已知:如图,BD ,CD 分别为∠EBC 和∠FCB 的平分 线. (1)若∠A=80°,求∠D 的度数. (2)试探究∠D 和∠A 的关系.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①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②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直角边重合,还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垂足在直角的顶点或斜边上;③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对边的延长线上或在钝角的对边上.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2.【解析】选C.因为AD 是△ABC 的中线,所以BD=DC ,所以△AB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6cm ,即AB 与AC 的差为6cm. 3.【解析】选B.AD 平分∠BAC ,∠BAD=30°, 所以∠BAC=60°, 所以∠C=180°-60°-40°=80°. 4.【解析】因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C=80°, 所以∠DBC=∠ABD=12∠ABC=12 ×80°=40°. 答案:40 5.【解析】因为∠C=∠ABC=2∠A , 则∠C+∠ABC+∠A=5∠A=180°, 所以∠A=36°, 则∠C=∠ABC=2∠A=72°. 又BD 是AC 边上的高,则∠DBC=90°-∠C=18°.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5)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4,8 B. 5,6,11 C. 5,6,10 D. 4,4,8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选项A,3+4<8,不能构成三角形. 选项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 选项C,5+6>10,6-5<10,可以构成三角形. 选项D,4+4=8,不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选C. 2.【答题】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13cm B. 6cm C. 5cm D. 4cm 【答案】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9-4=5,9+4=13,而5<6<13, ∴6cm长度的木棒,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 选B. 3.【答题】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4cm,5cm B. 5cm,7cm,8cm C. 3cm,5cm,9cm D. 7cm,7cm,9cm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解:A、3+4>5,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5+7>8,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3+5<9,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7+7>9,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选C.

4.【答题】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两两相交拼成如下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解答】 5.【答题】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 【答案】△ABC,三角形ABC,BC,a,AC,b,AB,c 【分析】 【解答】 6.【答题】△ABC中,若∠A=70°,∠C=50°,则∠B=______.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 ﹒a n =a m+n 。逆用,即:a m+n = a m ﹒a n 。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 )n =a mn 。逆用,即:a mn =(a m )n =(a n )m 。 3、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 )n =a n b n 。逆用,即:a n b n =(ab )n 。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a ≠0)。逆用,即:a m-n = a m ÷a n (a ≠0)。 5、零指数幂: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 0=1(a ≠0)。 6、负指数幂: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即:1(0)p p a a a -=≠ 7、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 (注意)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9、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 (注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0、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 2 +(a+b)x+ab 。 11、平方差公式(a+b )(a-b)=a 2-b 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逆用,即:a 2-b 2=(a+b )(a-b)。 关键找准a 和b 。符号相同的是a 。符号不同的是b 简算118×122=(120-2)(120+2)=1202-22=14400-4=14396

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验证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能够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特殊的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普通的图形之一. 你能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二、新课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1)你能从图 4-1 中找出 4 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 4-2 中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 . 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 来表示. 如图 3-3 中,顶点A 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边AB 分别用b,c来表示. 做一做 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 (1)如图 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1,∠ 2 和∠ 3. (2)将∠ 1 撕下,按图 4-5 所示进行摆放,其中∠1 的顶点与∠2 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 此时∠1 的另一条边b与∠3 的一条边a 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 4-6 所示,将∠3 与∠2 的公共边延长,它与b所夹的角为∠4.∠3 与∠4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现在,你能够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了吗? 归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必要的提示指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在学生提出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不同方法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说明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 议一议 (1)图4-7中小明所拿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小颖的呢?试着说明理由. (2)图4-8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是什么角?将所得结果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图4-9) 那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