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于培养幼儿独立性、责任感、处理问题的能力、动作协调性等方面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生活教育自理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的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我园结合课题《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实效性的创新应用研究》,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随机进行培养

“一日生活皆教育”,是当前新课改要求我们应当树立的大课程意识。对幼儿来说,生活也是学习,学习在生活中自然进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比如:自由饮水、独立进餐、独立大小便、自己穿脱衣裤及鞋子并能叠放整齐、分清左右

脚、系鞋带、会洗手并擦干、会将玩具及物品分类归放整齐、保护自己身体器官等,这些方面应该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一些重要内容。这些能力源于生活,贯穿于生活。比如在盥洗环节中,我们对幼儿的要求是:首先,掌握基本盥洗的步骤,学会入厕、洗手等生活技能。其次,培养良好的盥洗行为习惯,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主班教师负责进行盥洗前教育,利用容易记的小儿歌,如“入厕前,先排队,有人在,要等待,入厕后,整好衣,有秩序,把手洗。”“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卷起袖,洗手时,搓香皂,洗完后,水关掉”,让幼儿注意有序入厕、洗手及注意的细节。生活老师则负责在盥洗室组织幼儿先入厕,后洗手,引导幼儿良好盥洗行为习惯,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六步法,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然后让先盥洗完的幼儿习惯安静等待。我们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潜移默化的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通过主题教学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中班和大班三个年级组,通过主题目标的定位、次主题的建立、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及家园的配合等方面与幼儿的自理能力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园本课程。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

重要标志,他们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我会自己做》,还有《小巧手》、《我是安全宝宝》等主题活动,主题目标是: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引导幼儿关心身边的人。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从中体会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中班的孩子,对事情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遇到事情以后相对比以前依赖性小了很多。自己知道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处理好问题。并且,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小手去打扮生活,去解决困难。结合《生活教育课题》和《3-6岁儿童学习和幼儿发展指南》,将主题定位《能干的我》,然后又分为《会做事的我》、《能整理的我》、《乐助人的我》、《懂安全的我》四个次主题。四个次主题为层层递进关系,在第一个主题中我们先和孩子一起梳理,让幼儿明白原来自己会做很多的事,树立幼儿自信心,同时也让幼儿明白别人会做的事自己还需要努力,这样通过同伴的榜样的力量,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在第二个主题中我们主要让孩子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技能,学会收拾整理一些自己的物品,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下一个次主题的主要任务是我们引导孩子用这些本领服务他人、帮助

他人,逐步从自我服务扩展到朋友老师家人,树立了孩子为集体服务的责任和自豪感,同时巩固了孩子的各种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大班幼儿已经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大班年级组针对这个情况,设计了活动主题《能干的我》,分别以次主题《我来布置新活动室》,通过让幼儿布置新教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使幼儿充分体验长大的自豪感。以教师节为契机,开展次主题《我为老师庆祝节日》,让幼儿萌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并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去爱老师、爱父母、爱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幼儿从收拾玩具,整理图书,做值日生等活动中获取经验,让幼儿在兴趣盎然的尝试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次主题《我来照顾弟弟妹妹》重在让幼儿通过与自己小时候进行对比、建立初步的责任感,学会爱自己,爱小弟弟小妹妹,使幼儿建立自信、自立、自理,并使这些优秀品质一直伴随幼儿成长,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我们在全园开展“幼儿自理能力比赛”,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通过比赛满足幼儿表现欲,同时也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更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幼儿

在比赛活动中按要求将玩具摆放整齐,把自己的储物筐整理的整整齐齐,将自己的小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自己的衣服很快能穿到身上,并且还自己还检查检查是否穿得整齐、领子翻平、纽扣是否扣好等,幼儿们的表现让在场的家长都很吃惊,活动也同时教育了家长,在一些事情上家长们要相信孩子,大胆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有更多机会得到锻炼,得到更好地发展。

在庆六一活动中,我们改变以往的模式,让各班进行大型区域活动展示,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主要展示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每个班级针对本班的幼儿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小班的“大型生活区”,有的幼儿在洗手绢,有的幼儿在布置大花园(用扣纽扣的形式固定上各种花、草等),还有的幼儿在叠衣服、叠毛巾,忙的不亦乐乎。大一班的“小小面点师”们,有的在做花卷,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在忙着布置餐厅。通过这种大型的区域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并且在这个的展示过程中,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创造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家园共育,坚持培养的一致性

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所以,我除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首先,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双通道”上,

让家长了解,并要求家长在家里与我们的要求一致。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育技巧。

其次,我们把家长请到幼儿园,让家长参与我们的一些活动,比如“自理能力比赛”、“六一区域活动展示”、“家长半日开放”等活动,让她们亲眼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认识到从小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进行不定期的与家长进行家访交流。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在家里面的表现及家长的教养方式,及时的给予帮助、提示。并且家长可以和教师预约,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园观看自己的孩子日常的生活,同时看看到幼儿园是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

“在生活的细微处发现教育”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所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使其受益终生。

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999年

[2]《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

[3]《生活与幼儿教育》虞永平

[4]《陶行知名篇精选》方明

患者自理能力评估讲解学习

患者自理能力评估

精品资料 A A 患者自理能力评估一、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 二、自理能力分级

精品资料 三、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 1、进食 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l0分:可独立进食(在合理的时间内独立进食准备好的食物); 5分:需部分帮助(前述某个步骤需要一定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2、洗澡 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3、修饰: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0分:需他人帮助。 4、穿衣: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能自己穿或脱,但需他人帮助整理衣物、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大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大便; 5分:偶尔失控;0分:完全失控。 6、小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小便; 5分:偶尔失控; 0分:完全失控。 7、如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需他人帮忙冲水或整理衣裤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8、床椅转移 15分:可独立完成;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 5分:需极大帮助(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和帮助); 0分:完全依赖他人。 9、平地行走 15分: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m;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用具); 5分:需极大帮助(行走时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或坐在轮椅上自行在平地上移动); 0分:完全依赖他人。 10、上下楼梯 10分:可独立上下楼梯; 5分:需部分帮助(需扶楼梯、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

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班主任沙龙。这一场班主任沙龙由我来为大家主讲,我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现在家长很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教育,也很努力地培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兴趣。但往往忽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目前,社会上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四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们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宠爱着,孩子们依赖着,他们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困难。许多孩子只想知道的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不知道自己也有责任,没有良好的责任感,做事情的时候常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有的孩子经常出现自己的东西总是找不到……这就是自理能力的缺乏。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到了让孩子自己学做,培养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幼儿园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将来健康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幼儿的要诀之一,就是“能够极早让他们自立”,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幼儿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信心,意志品质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把对“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安全的生活,又能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的计划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如果经常压制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主

见、依赖性强、无所作为的人;或是使幼儿情绪压抑,信心丧失,对周围的生活失去兴趣。 在带小班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上厕所时,几个孩子站在那儿等着你去帮他们脱裤子;该吃饭时,又有几个孩子围在你的周围等着你去喂、去哄他们吃,自己不动手而且还哭鼻子;午睡时,孩子们眨着可爱的大眼睛等着你去帮她们脱鞋、脱衣服、盖被子;起床时,又得帮他们穿鞋系鞋带,叠被子,整理床铺,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只手来帮助他们……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多。 一、仔细分析班里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成员对幼儿的过分溺爱。 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爷爷奶奶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少需要他们为自己来做些什么,特别是爷爷奶奶,恨不得代替他们做一切事情,生怕累着幼儿。对幼儿极度溺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事事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就会使幼儿们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想自己动手,导致现在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 (二)幼儿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 由于家长时间的关系,着急上班或者嫌孩子动作太慢,往往代替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剥夺了他们锻炼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自己本该会做的事做不到、不会做。

护理分级及自理能力评分

自理能力评估 1、护理分级标准解读 2、自理能力评估 3、Barther指数评定量表 4、临床应用 护理分级标准的关键点 1、分级依据:自理能力分级 2、工具:用测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r指数得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3、将病情和自理能力共同作为判断病人护理级别的依据 护理分级标准内容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住院患者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 2、术语和定义 a、护理分级: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b、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 c、日常生活能力(ADL):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d、Barther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1-100分。

3、护理分级: A、护理级别: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B、分级方法: a、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b、根据患者Barther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c、根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d、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C、分级依据 a、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b、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未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c、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位论文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姓名: 专业: 电话: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换一句话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间接的成了重中之重。而且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有利于幼儿在身心健康、德、意、志等方面更好的发展。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得到所有人的重视。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目录 引言--------------------------------------------------------------------- 3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 3 (一)基本概念--------------------------------------------------------- 3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 3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4 (一)幼儿的父母及其长辈----------------------------------------------- 4 1、溺爱------------------------------------------------------------ 4 2、剥夺幼儿训练的机会---------------------------------------------- 4 3、教育方法不当---------------------------------------------------- 5 4、忽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5 (二)幼儿园方面------------------------------------------------------- 5 (三)幼儿自身--------------------------------------------------------- 5 三、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5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6 (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6 (三)施以正确的培养方法----------------------------------------------- 7 (四)家园齐心协力共育幼儿--------------------------------------------- 7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 9

托班宝宝自理能力的培养

托班宝宝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

护理分级试题及答案

分级护理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分级护理依据和分为四个护理级别。 2.分级护理四个护理级别分别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执行标准护理分级发布的日期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执行标准护理分级实施的时间是。 5.基础护理“六洁”是指、、、、、。 6.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应给予级护理。 7.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应给予级护理。 8.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级护理。 9.“中毒性休克”患者应给予级护理。 10.患者老年痴呆各项生命指征均平稳但无正常意识及行为能力,瘫痪在床,仅自理能力一项可确定为级护理。 11.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给予级护理。 12.一级护理为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3.二级护理为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4.三级护理为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5.特级护理需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16.自理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能力。 17. Barthel指数是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 的测量,总分范围在。 18.护理分级的动态调整必须结合患者和/或综合考虑。 19.自理能力分为、、、四个等级。 20.自理能力的评定有、、修饰、穿衣、、控制小便、如厕、 、平地行走、等10个项目。 21.Barthel评分70分,是属于度依赖。 22.某患者从床到椅子需使用拐杖,那床椅转移项目评分应为分。 23.Barthel评分55分,是属于度依赖。 24.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无需依赖,Barthel评分应为分。 25.自理能力重度依赖,分值范围应为分。此类住院患者应给予级护理。 26.自理能力评定项目中的“平地行走”是指在平地行走 m。 27.如厕时,需他人搀扶、需他人帮忙冲水或整理衣裤等,此项目合理评分应为分。 二、选择题 1.分级护理适合于() A.医院住院患者 B.医院门诊患者 C在家休养病人 2.护理分级不包括以下哪个?( ) A.一级护理 B.二级护理 C.三级护理 D.四级护理 E.特级护理 3.患者Barthel评分35分,其自理能力的等级为()。 A.无需依赖 B..轻度依赖 C.中度依赖 D.重度依赖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执行标准护理分级发布的日期是() A.2013-11-24 B.2013-11-14 C.2013-12-20 D.2012-11-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执行标准护理分级实施的时间( ) A.2014-05-01 B.2014-05-12 C.2014-05-10 D.2014-03-05 6.以下哪个级别在护理分级标准中不存在() A.特级护理 B.一级护理 C.二级护理 D.零级护理

自理能力分级及巴塞尔评分

自理能力分级及巴塞尔评 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自理能力分级 1、分级依据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2、分级 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根据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以来四个等级。 自理能力分级 3、实施要求 (1)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2)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二、Barthel(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 1、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2、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

(1)进食 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10分:可独立进食。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或留置胃管。 (2)洗澡 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洗澡过程。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3)修饰: 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需他人帮助。 (4)穿衣: 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大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大便。 5分:偶尔失控,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 (6)小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小便。 5分:偶尔失控,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 (7)如厕: 包括去厕所、解开衣裤、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8)床椅转移 15分:可独立完成。

自理能力分级及巴塞尔评分

一、自理能力分级 1、分级依据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2、分级 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根据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以来四个等级。 自理能力分级 自理能力等级等级划分标准需要照护程度 重度依赖总分≤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中度依赖总分41~60分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轻度依赖总分61~99分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 无需依赖总分100分无需他人照护 3、实施要求 (1)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二、Barthel(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 1、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序号项目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依赖 1 进食10 5 0 — 2 洗澡 5 0 —— 3 修饰 5 0 —— 4 穿衣10 5 0 — 5 控制大便10 5 0 — 6 控制小便10 5 0 — 7 如厕10 5 0 — 8 床椅移动15 10 5 0 9 平地行走15 10 5 0 10 上下楼梯10 5 0 — Barthel指数总分:分 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项目对应的得分上划“√” 2、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 (1)进食 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10分:可独立进食。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或留置胃管。 (2)洗澡 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洗澡过程。 来源:网络转载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理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理水平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自理水平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娇生惯养。每天上学放学时,学校门口都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过他们身上的书包,而孩子则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或者在小摊边买些零食吃。轮到孩子值日时,年逾花甲的老人或家长会不辞辛苦地代替孩子扫地拖地,可谓“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宁可自己省吃简用,也要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只要孩子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大大促使并强化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和依附性。长此以往,“高分低能”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所以培养学生的自理水平便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的说,自理水平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水平,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生生活自理水平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水平,对小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今年我又一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我有意识地增强了学生自治自理水平的培养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水平呢? 一、整理学习用品,从小处入手,抓细节,积点滴,培养学生自理水平。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书包里乱七八糟,玩具、零食、水杯什么都有。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装书包,居然把所有的课本都装来了。找本书要费很长时间,作业本被塞得皱皱的。有时明明作业拿来的,可就是找不到,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会整理书包。于是,我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为自己做一件事──整理书包。先教他们理解课程表,并告诉孩子们玩具和零食是不能带到学校里来的。然后给他们讲怎样清理书包才有条理,使课本不零乱,看谁整理得最整齐、最美观。话一说完,同学们就紧张地开始整理起自己的书包来,虽然刚开始同学们整理的书包并不是很美观,但经过几次练习,有一部分同学的书包已经整理的有模有样了。然后,我又找出几个整理得比较好的书包给同学们看。并教育学生养成每晚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平时还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要求小朋友学会跟家长说:我已经是小学生了,我会自己背书包,自己走进教室。这样家长也就不好意思再帮背书包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并且整理得井井有条。 二、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水平。 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劳动更与他们无缘。在学校里实行劳动时,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劳动意识,不会劳动,对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很缺乏,如扫地、拖地、擦窗台等。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教室里总是弄得很脏、很乱,没有人主动收拾。一个整洁的环境也是有教育作用的,而整洁的课堂环境要由学生自己来创造,这对培养他们的自理水平极为重要。于是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来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代社会呼唤自我教育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尊崇自我教育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的成长,最终要依赖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形成。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承担起自我教育的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教育学生本身,而是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唤起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欲望与热情,把符合社会和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影响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呢? 一、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 班集体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导向自我意识、比照自我评价、深化自我体验、监督自我控制,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展开辩论会:“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家都立志长大要做这做那,可现在连做清洁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将来怎么能做大事?我们得从小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不然就会失信于他人……”激烈的争论之后,我表扬了那些一直按时、认真做清洁的同学,并请大家想办法记住自己卫生值日的日子。从此,班上再也没有人逃做清洁了。而且这次晨会教育,很快在家长中传开,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之后还出现在同学们的日记中、作文中,他们对问题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经常能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因此,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动机,保护学生自我教育愿望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热爱学生必然会得到学生爱的反馈,而师生间的这种情感交流,有利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心理动力。为此,我不断在学生中强调师生间的互敬互爱。

自理能力评估表

… 护理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住院患者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护理分级nursing classification: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 自理能力ability of self-care: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les of daily licing;ADL: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Barthel指数 barthel index ;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3.护理分级 护理级别: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分级方法 3.2.1 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3.2.2 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见表1)。 % 3.2.3 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3.2.4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分级依据 3.3.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a) 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b)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C)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3.3.2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 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b)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c)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d)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3.3.3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 a)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b)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C)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 3.3.4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4.自理能力分级 分级依据

毕业论文——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我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兴,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宝宝和鞋》 ——专题过程性资料 执教者:丁辉 一、活动意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时,幼儿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好鞋子或求助于老师,就很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意外事故。因此,教育幼儿懂得在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时可能发生危险,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时要求助于老师,并能离队整理,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患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活动目标 1.懂得在活动中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时,可能会有危险。 2.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知道离队整理。 三、活动准备 1.一双幼儿穿的鞋子。 2.多媒体教学资源:《宝宝和小鞋》的相关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1.教师说谜语《好朋友》,请幼儿猜谜语。 ——谜面:两个好朋友,见面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如果穿对了,它们头靠头,如果穿错了,它们把头扭。 ——提问: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哪两个好朋友?(谜底:

鞋子)幼儿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一双幼儿穿的鞋子,请幼儿一起学说谜语。 2.教师和幼儿做游戏,引导幼儿感受鞋子不舒服时会给自己带来的危险。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感受掉鞋、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时脚丫走路不舒服的感觉。 ——玩法:教师以鞋宝宝的口吻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同时将自己的鞋分别以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掉鞋等样子穿鞋、走路。小朋友们接着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做。站起来走走试试,穿这样的鞋子走路感觉会怎样? ——组织幼儿说一说:这样的鞋子穿起来舒服吗?穿着这样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觉?会发生什么危险? ——教师小结:当出现掉鞋、鞋粘扣开了和穿反鞋时,脚丫走起路来就会觉得不舒服,还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危险。 3.引导幼儿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学习离队整理。 ——请幼儿说一说:鞋子没穿好,小脚丫感觉不舒服时你会怎么做呢?可以请谁帮帮你呢?如果我们在排队走的时候,你的鞋不舒服了,马上蹲下来整理,会不会有危险?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在我们走了之前,要先检查自己的鞋粘扣是不是粘好了,两只鞋子有没有穿反。如果走路的时候感觉鞋子没穿好,小脚丫不舒服了,要赶紧停下来,离开队伍,再把鞋子穿好,还可以赶快告

生活自理-六个生活自理的基础家庭训练项目

生活自理-六个生活自理的基础家庭训练项目 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生活自理能力是很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是孤独症儿童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独立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在这些必须发展的技能中最重要的领域是进餐、入厕、洗漱和穿着。当孤独症儿童不能自己具有这些必要的功能时,家长应在在家里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 一、起床____ 1、在孩子起床的过程中,你会和孩子说什么? (1)你会有意识地告诉他每天的时间吗(今天星期几,今天几月几日)?会告诉他起床的时间吗(现在几点钟)? (2)你会告诉他今天的天气吗?你会告诉他今天一天的计划吗?或者告诉他今天的主要活动吗?会告诉他起床以后马上要做的事情吗?你会孩子夜里做了什么梦吗? (3)孩子会主动和你说什么呢?孩子一般会问什么?你怎么回答?如果孩子这个时候的语言表达不当,你怎么引导他? 2、孩子怎样穿衣服? (1)起床以后,孩子是自己主动穿衣服吗?还是大人要求穿时他才穿? (2)孩子知道穿衣服的顺序吗?孩子穿衣服的过程连贯吗?中途需要大人提醒吗? (3)孩子能独立地穿衣服吗?需要辅助吗? 3、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吗? (1)孩子会表现出对自己衣服的喜欢和不喜欢吗?能说出理由吗? (2)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是他自己选择还是大人替他选择呢?你让他自己选过吗? (3)孩子会和别人比较服装吗? 二、洗漱____ 1、孩子知道洗漱的意义吗? (1)洗漱完毕孩子会照镜子吗?引导过孩子比较洗漱前后的变化吗? (2)孩子明白洗漱与讲卫生的关系吗?知道洗漱和美观的关系吗? (3)让孩子观察过家人洗漱前后的变化吗? 2、孩子能独立完成洗漱吗?需要别人辅助吗? (1)洗漱过程孩子能独立做的事情有哪些? (2)还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有哪些? (3)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怎样辅助呢?(替孩子做,动作辅助,动作示范辅助,语言辅助)。 3、孩子的洗漱过程连贯吗? (1)不能连贯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转移,依赖辅助,没有能力(不会)。 (2)孩子明白洗漱的顺序吗?固定吗? (3)给孩子规定过完成洗漱的大概时间吗?

有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建议总结

有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建议总结 常有年轻家长抱怨,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没有经验,管少了又怕耽误了孩子。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下面我们给家长推荐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1、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应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当然,日常生活的小事的确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如果不加强日常生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很能很给让孩子受到锻炼。平时如果家长有意识教给孩子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更好地自我服务并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强是二年级的学生,平时从不做家务,在学校表现也一般。一天,爸爸妈妈都必须不在家,小强看到家里的被子没有叠,地没有扫,碗也没有洗,于是就想帮妈妈做家务劳动。很快,小强就把被子叠了,虽然不齐,但总算叠起来了。然后,小强打一桶水,把拖把打湿,就去拖木地板,拖了好半天才拖完(但他没有想到木地板是不能用湿拖把拖的)。拖完后他又去洗碗,像妈妈那样,往水池里倒一些清洁剂就洗起来,由于清洁剂到多了,一不小心,摔破了一个碗,在小强捡碎片时,把手划伤了,流了许多血。小强的爸爸妈妈回到家,虽然心疼得不得了,但他们仍然将小强好好夸奖了一番,并告诉了小强正确的劳动方法。从此,小强成了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并且还当上了班上的小干部,自信心和自理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小强父母的教育方法值得家长们学习。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不让孩子有锻炼机会,不让孩子到生活中去磨炼,那么,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培养的。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日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新年时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贺年卡,动手包饺子、炒菜等;还可组织女生用绒线织帽子、围巾等。这些都可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患者自理能力评估

患者自理能力评估 患者自理能力评估一、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 二、自理能力分级

三、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 1、进食 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l0分:可独立进食(在合理的时间内独立进食准备好的食物); 5分:需部分帮助(前述某个步骤需要一定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2、洗澡 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3、修饰: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0分:需他人帮助。 4、穿衣: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能自己穿或脱,但需他人帮助整理衣物、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大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大便; 5分:偶尔失控;0分:完全失控。 6、小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小便; 5分:偶尔失控; 0分:完全失控。 7、如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需他人帮忙冲水或整理衣裤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8、床椅转移 15分:可独立完成;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 5分:需极大帮助(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和帮助); 0分:完全依赖他人。 9、平地行走 15分: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m;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用具); 5分:需极大帮助(行走时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或坐在轮椅上自行在平地上移动); 0分:完全依赖他人。 10、上下楼梯 10分:可独立上下楼梯; 5分:需部分帮助(需扶楼梯、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同时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

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