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业发展规划

芯片产业发展规划
芯片产业发展规划

芯片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芯片的生产过程,一般产业链分为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

游封装和测试三个主要环节,除此之外还包括各个环节配套的设备制造、材料生产等相关产业。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

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条发展路线

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重点产品服务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

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条指导原则

1、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2、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3、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4、机制创新,部门协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5、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6、宣传推广,公众参与。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开展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条产业环境分析

根据芯片的生产过程,一般产业链分为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封装和测试三个主要环节,除此之外还包括各个环节配套的设备制造、材料生产等相关产业。

此外,按形式可分为IDM和垂直分工两种模式。早期半导体厂商主要以IDM模式为主,即企业拥有自己的晶圆厂,业务涵盖设计、制

造、封测等全产业链并最终销售芯片。现存的IDM厂商实力雄厚,资金规模巨大,往往采用最为先进的制程工艺。美国的英特尔和韩国的三星是IDM模式的绝对领头羊。

半导体产业风险高、投资大的特点以及加工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使得很多环节被分立出来,最终形成各个独立的IC设计、IC制造和IC 封装测试环节。相比IDM模式,这些企业资金投入相对减少,经营策略更加灵活。

芯片设计:依照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电路图,其中包括电路设计、逻辑设计、图形设计等子环节。

芯片制造:把IC设计公司设计好的电路图移植到晶圆上,从而形成完整的物理电路,其中包括掩模制作、切片、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子环节。

芯片封装测试:封装与测试环节通常结合在一起,是将生产出来的晶圆进行切割、焊线、塑封等处理,使IC与外部器件实现连接,然后利用IC设计企业提供的测试工具对封装完成的芯片进行性能测试。

半导体设备:IC制造和封测环节需用到的设备较多,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设备、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切割减薄设备等。其中晶圆制造设备制造难度和技术含量远高于封测设备。

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于IC制造和封测环节,包括硅片、光刻胶、掩膜版、封装基板、靶材等。

截止至2017年全球芯片行业销售额突破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中国芯片行业销售额达到2073.5亿元,约800亿美元,同比

增长24.8%。2018年上半年,中国芯片行业销售额达2726.5亿元,约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初步测算2018年全球芯片行业销售额

达到4779亿美元左右,预计中国芯片行业销售额将接近千亿美元。近

年来中国芯片产业销售额增速高于全球且处于不断上涨且保持较高活力,这其中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

芯片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和基石,也是国家信息安全

的最后一道屏障,芯片高度依赖进口使得整个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为芯片行业建立了优

良的政策环境,促进芯片行业自主创新,改善摆脱依赖别国的窘境。

例如,2018年4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

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标准

体系建设。聚焦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

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

提升标准体系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军民

通用标准试点工作,加强集成电路军民通用标准的推广应用,开展军

民通用标准研制模式和工作机制总结。

第四条区位优势分析

针对经济下行、中美经贸摩擦、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带来的困难

和挑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实现

由大到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按原核算方法计算增长xx%),总量达xx万亿元,人均达xx万元、居各省区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税占

比达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其中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xx%、xx%、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xx%。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

别达到xx万亿元和xx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和xx%。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

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对的发展环境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从整

体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国家更大力度、更高层

次推进改革开放,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区域拥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更坚定了战胜困难挑战的勇气和底气。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在危与机转换中把握战略机遇,既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强富美高”新城市建设推向前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xx%以内、xx%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xx%左右,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定上述目标,既考虑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又体现了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奋斗要求,努力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

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和TTIP设置更高标

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

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

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

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

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地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

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

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激励人才为

支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创新创

业生态。

(一)推进创新引领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

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创新研究,重视颠

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

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

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

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吸收更多企业参与规划、计划、指南、

政策、标准制定,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

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核心共性

关键技术,构建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

创新链和横向协作产业链。围绕城镇化、环境治理、人口健康、公共

服务等领域瓶颈制约,率先提出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深化与央企、大院大所、重点高校战略合作,集中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

的科研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

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

期目标导向和突出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

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完善科技成果

转化制度,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健全科技成果转

化收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兼

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建立市、区(市)全覆盖、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有实力

的企业、产业联盟、工程中心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更多采用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后补

偿等方式,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建

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

的全过程科技融资模式。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组建青岛高

创等科技金融机构,依托众筹平台等资本渠道支持创新全过程。建设

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常态化、交互式

对接。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向“科技+金融+物业”转型。鼓励金融服务

机构开发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产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