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数学【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数学【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数学【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列1,-4,9,-16,25,…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2

n a n = B. 2

(1)n n a n =-? C. 12

(1)n n a n +=-?

D. 2

(1)(1)n n a 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每一项的绝对值与该项序号的关系以及每一项的符号与该项序号的关系可以得到.

【详解】因为每一项的绝对值是该项序号的平方,奇数项符号为正,偶数项符号为负,所以

12(1)n n a n +=-? .

故选C .

【点睛】对于根据数列前几项的值,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解题方法是根据前几项的值与该项序号的关系得到,属基础题.

2.已知集合21,01,2A =--{,,},{}|(1)(20B x x x =-+<,则A

B =( )

A. {}1,0-

B. {}0,1

C. {}1,0,1-

D. {}0,1,2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已知得{}|21B x x =-<<,

因为21,01,2A =--{,,},

所以{}1,0A B ?=-,故选A .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已知数列1,,,,2x y z --成等比数列,则xyz =( ) A. 22- B. 4± C. 4-

D.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数列1,,,,2x y z --成等比数列可知y 和xz 的值,从而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数列1,,,,2x y z --成等比数列,所以()()2

122==-?-=y xz ,且y 与首项1-同号,所以

2y =-,所以22=-xyz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4.()()35x a a =+-与()()24y a a =+-的

大小关系是( )

A. x y >

B. x y =

C. x y <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比较两个式子大小,只需将两式作差即可.

【详解】()()2

35=215=+---x a a a a ,()()2

2428=+-=--y a a a a 所以

222152870-=---++=-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关系,作差法比较两式大小.

5.等差数列{}n a 中,18153120a a a ++=,则9102a a -=( ) A. -8 B. 22

C. 20

D. 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性质可得出11582a a a +=,81092a a a +=,由18153120a a a ++=可求出8a 的值,从而可得出9102-a a 结果.

【详解】因为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所以11582a a a +=,又18153120a a a ++=,所以85120=a 即

824a =,所以810911008224=+-==-a a a a a a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6.在ABC ?中,6

A π

=,1a =,3b =,则B =( )

A.

3π B.

6

π C.

23

π D.

3π或23

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b A

B a

=

,代入数据即可. 【详解】在中ABC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a b A B

=,由6A π=,1a =,3b =,所以

sin 3

sin 3sin 6π===

b A B a ,所以3B π=或23π.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属于基础题.

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若46815a a a ++=,则11S 的值为( ) A. 55 B.

55

2

C. 165

D.

165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性质知4862+=a a a ,再由46815a a a ++=求出65a =,再用前n 项和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n a 为等差数列,所以4862+=a a a ,又46815a a a ++=,所以6315=a ,即65a =,所以()

1111161111115=552

+=

==?a a S a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前n 项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时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8.在

中,,,分别为角

所对边,若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2sin cos ,sin 2sin cos A B C B C B C =+=,即()sin 0B C -=,所以b c =,三角形ABC 为等腰三角形.

考点: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9.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0

{401

x y x y y -≥+-≤≥,则

的最大值是( )

A. -1

B. -2

C. -5

D. 1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作出约束条件确定的可行域,如下图:

令,可知在图中处,取到最大值-1,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 10.若直线1(0,0)x y

a b a b

+=>>过点(1,1),则+a b 的最小值等于()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

1x y

a b

+=(,)过点,∴.则

()11a b a b a b ??+=++ ???2224b a b a

a b a b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故答案为C .

考点:基本不等式.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11.在?ABC 中,已知2AC ,∠B=30°,则∠A= ( ) A. 45° B. 15°

C. 45°或135°

D. 15°或10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正弦定理可解得sinC ,结合范围C∈(0,180°),可得C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A 的值.

2,30AB AC B =∠=?,∴由正弦定理sin AB AC sinC B

=,1

2222

AB sinB sinC AC AC ?

?∴===, ∴由0180C ∈?(,),可得:C=45°或135°.∴可得:A=180°-B-C=105°或15°.故选D . 考点:正弦定理

12.已知△ABC 中,30A ?∠=,AB ,BC 3232-则△ABC 的面积等于 ( ) A.

3

2

B.

34

C.

3

2

3 D.

32

或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AB ,BC 3232-AB ,BC 的值,再由30A ?∠=用正弦定理可得出C ∠,从而得出B ,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可求出面积. 【详解】由题可知233=32

AB ++-=

, (

)(

)

2

3312-=

+=BC ,由正弦定理可

sin sin BC AB A C =,又30A ?∠=,所以3

sin C =,所以60C ?∠=或120?,所以90?∠=C 或30?,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1sin 2?=?ABC S AB BC B ,所以3

ABC S ?=或3ABC S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性质、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数列性质、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

13.不等式2340x x --+>的解集为 .(用区间表示) 【答案】()4,1- 【解析】

由2340x x --+<得:41x -<<,所以不等式2340x x --+>的解集为()4,1-,所以答案应填:()4,1-.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14.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42,8S S ==,则6S 等于_______. 【答案】18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性质可知2S 、42S S -、64S S -也成等差数列,再由242,8S S ==,求出42S S -,再由等差数列性质求出6410-=S S ,从而得出6S 的值.

【详解】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性质可知2S 、42S S -、64S S -也成等差数列,所以

()()422642-=+-S S S S S ,又242,8S S ==,所以426-=S S ,所以6410-=S S ,所以618S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解体的关键是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2-n n S S 、32n n S S -、

也成等差数列.

15.已知点(0,)A a 与点(1,2)B 在直线20x y +-=的同一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2a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把点(0,)A a 与点(1,2)B 代入2+-x y 得到的符号形同,即

()()021220+-+->a ,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点A ,B 在直线20x y +-=的同一侧,所以把点(0,)A a 与点(1,2)B 代入 2+-x y 得到的符号形同,所以()()021220+-+->a ,所以2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属于基础题.

16.已知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1

cos ,34

B b ==,sin 2sin

C A =,则ABC ?的面积为___. 915

【解析】 【

分析】

由sin 2sin C A =可得2c a =,再根据余弦定理222

cos 2a c b B ac

+-=可得出32a =,3c =,由1cos 4=B 可

得15

sin =

B ,再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由sin 2sin

C A =可得2c a =,由余弦定理可知,222

cos 2a c b B ac

+-=,又1cos ,34B b ==,所

以222

14944+-=a a a ,解得32a =,所以3c =,由1cos 4=B 可得15

sin =B ,所以115

sin 216

?=

=

ABC S ac 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要制作一个容积为4m 3

,高为1m 的无盖长方体容器.已知该容器的底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求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 【答案】160元 【解析】 【分析】

先设出容器的总造价为y 元,长方体的底面矩形的长为x m (0x >),再由容积为4m 3

,高为1m 得长方体

的底面矩形的宽为

4

x

m ,根据题意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即可得出所求 . 【详解】设该容器的总造价为y 元,长方体的底面矩形的长为x m (0x >), 因为无盖长方体的容积为4 m 3,高为1 m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矩形的宽为

4

x

m ,

依题意得,

2444 204102802080202160

?

????

=?++=++≥+??=

? ?

????

y x x x

x x x

(当且仅当

4

x

x

=,即2

x=时取等号),所以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为16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18.已知等差数列{a n}首项a1=1,公差为d,且数列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1)求d;

(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及前n项和S n;

(3)求数列

1

1

n n

a a

+

??

??

?

??

的前n项和T n.

【答案】(1)2(2)a n=2n﹣1,(3)

21

n

n+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数列{a 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数列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即可求d;(2)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即可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及前n项和S n;

(3)利用裂项法求数列

1

1

n n

a a

+

??

??

?

??

的前n项和T n.

解:(1)∵数列{a 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数列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求得d=2

(2)由此知a n=1+2(n﹣1)=2n﹣1,

(3)令()()

1

11111

212122121

n

n n

b

a a n n n n

+

??

===-

?

?-?+-+

??

=

考点: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9.在ABC

?中,,,

a b c分别是角,,

A B C的对边,若tan3

A=,

5

cos

5

C=.

(1)求角B 的大小; (2)若4,c =求ABC ?面积. 【答案】(1)4

B π

=;(2)6.

【解析】

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解三角形的运用.第一问中利用已知的条件中5

tan 3,cos A C ==C 的正弦值,然后得到C 的正切值,利用内角和定理,得到tanB 的值.从而得到角B

第二问中,由正弦定理可知得到b 的值,然后结合sinA=sin(B+C)得到A 的正弦值,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 解:(1)由525cos tan 2C sinC C =

== tan tan tan tan()11tan tan A C

B A

C A C

+=-+=-

=-;……………………4分

又04B B π

π<<∴=

;……………………6分

(2)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c B C =可得,sin 10sin c

b B C

==;……………………8分 由sin sin()sin()4

A B C C π

=+=+得,310

sin 10

A =

;……………………10分 所以?ABC 面积1

sin 62

ABC S bc A ?=

=;……………………12分 20.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 a 中,11a =,且139,,a a a 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2n a

n b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答案】(1) n a n =;(2) 1

(1)

222

n n n n S ++=-+

. 【解析】

试题分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利用首项和公差表示数列的项,利已知三项成等比列方程求出公差,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2n a

n b n =+,求出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由于适合使用分组求和,所以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出数列的前n 项的和,注意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的前n 项和公式的使用. 试题解析:

(1)设数列{}n a 公差为d

139,,a a a 成等比数列2

319a a a ∴=

()()2

12118d d ∴+=?+

0d ∴=(舍)或1d =

n a n ∴=.

(2)令22n a

n

n b n n =+=+

123n n S b b b b ∴=++++

()()()

()

1232122232n n =++++++

++

()

()

(

)()

1

2

3

222

2123212112

2

n n n n n =+++

+++++

+-+=

+-

()

1

12

22

n n n ++=-+

()11222

n n n n S ++∴=-+

.

【点睛】本题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综合题,设等差数列的公差,利用首项和公差表示数列的项,利已知三项成等比列方程求出公差,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2n a

n b n =+,求出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由于适合使用分组求和,所以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出数列的前n 项的和,注意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的前n 项和公式的使用.

2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 (1)若2c =,3

C π

=

,且ABC ?3a ,b 的值;

(2)若sin sin()sin 2C B A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答案】(1) a =2,b =2 (2)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余弦定理,得2224c a b ab =+-=,再由面积正弦定理得1

sin 32

ab C =两式联解可得到a ,b 的值;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sinC=sin (A+B ),代入已知等式,展开化简合并,得sinBcosA=sinAcosA ,最后讨论当cosA=0时与当cosA≠0时,分别对△ABC 的形状的形状加以判断,可以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1) ∵c=2,3

C π

=

∴由余弦定理c 2

=a 2

+b 2

-2abcosC 得a 2

+b 2

-ab =4. 又∵△ABC 31

2

absinC 3,∴ab=4. 联立方程组解得a =2,b =2.

(2)由sinC +sin (B -A )=sin2A ,得sin (A +B )+sin (B -A )=2sinAcosA , 即2sinBcosA =2sinAcosA ,

∴cosA·(sinA -sinB )=0,∴cosA=0或sinA -sinB =0, 当cosA =0时,∵0

2

π

,△ABC 为直角三角形; 当sinA -sinB =0时,得sinB =sinA ,由正弦定理得a =b ,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考点:正弦定理;三角形的形状判断

2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

112,n n na n a n n N -=-≥∈,数列{}n b 满足112

b =

,21

4b =,对任意

*n N ∈都有2

12n n n b b b ++=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2)令1122...n n n T a b a b a b =+++求证:

1

22

n T ≤<. 【答案】(1)n a n =,12n

n b ??= ???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当2n ≥时,,由1(1)-=-n n na n a , 可得

11

n n a n

a n -=-( 2n ≥),利用累乘求积即可得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出{}n

b 的通项公式; (2)利用错位相减求出n T ,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1)当2n ≥时,由1(1)-=-n n na n a , 可得

11

n n a n a n -=-( 2n ≥), 132112211232

112321

n n n n n a a a a n n n a a n a a a a n n n -----=

????????=?????????=---(2n ≥), 又11a =也满足上式,故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n =,

由2

12n n n b b b ++=?知数列

{}n b 是等比数列,其首项、公比均为1

2

, ∴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12n

n b ??= ???

; (2)∵211111

2()(1)()()2222

n n n T n n -=

+?++-?+? ① 23111111

()2()(1)()()22222

n n n T n n +=+?++-+ ② 由①式减②式得231

1

11111

()()()]()2

222

22

n n n T n +=

++++-?1212n n ++=-1

111-1221212

n n n +??

?????=-? ???-,所以

222n n

n T +=-

,又2

2n n +>0,所以2222n n n T +=-<, 又1111322(2)(3)1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T T +++++++-++-=-+==恒正,故{}n T 是递增数列,所以1

1

2

n T T ≥= ,所以 1

22

n T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以及前n 项和求法,解题的关键是累乘法求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求数列前n 项和.

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4)

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 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位移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也一定相同 C. 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时,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 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其位移也一定不等于零 2.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飞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 (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3.如图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不变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4.有一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关于它的受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保持平衡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 拉物体乙,它们仍保持静止状态,甲、乙接触面也为水平, 则甲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张明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张明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 3.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

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4.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5.《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信息旨在说明A.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 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 C.商业活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迅速 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7.《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导致史学界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8.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为植物体内发生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 ..的是() A.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卡尔文循环过程 B.植物细胞中,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C.C3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都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D.高氧含量环境下,不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 2.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3.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增加室内CO2浓度B.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C.增加光照强度D.延长光照时间 4.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B.细胞分化的方向通常是可逆转的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具有全能性 5.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底物浓度不能改变酶催化活性 B.物质B能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速度 C.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可以阻止一切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进人细胞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膜蛋白有关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不同细胞的细胞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都是相同的 8.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免疫过程中可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B.膜蛋白在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有关 C.膜蛋白在膜中较磷脂更易移动 D.膜蛋白在转运离子时形状可发生改变 9.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 10.某研究小组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探究光照强度对生姜(阴生植物)和葡萄(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图是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相关变化曲线,图中甲、乙代表不同植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1-2022年高一第一次(3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第一次(3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 7、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 2O 2是碱性氧化物,可用于杀菌消毒和供氧剂 B .高纯度单质硅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备光电池 C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或CaCl 2干燥 D .SO 2和Cl 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以增强漂白能力 8、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颜色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Na 2O 2固体投入滴加了少许酚酞的蒸馏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滴加到pH 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成白色 C .向胆矾晶体(CuSO 4·5H 2O )滴加浓硫酸,晶体由蓝色变为黑色 D .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颜色褪去,加热后又变成红色 9、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 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 4Cl 饱和溶液制备NH 4Cl 晶体 C .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 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 4 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10、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则溶液中一定有SO 3 2-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溶液中有K+ D.在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 证明该溶液中含SO 4 2-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是C,则乙可能是O 2 B.若甲是Fe,则乙可能是Cl 2 C.若甲是NaOH溶液,则乙可能是SO 2 D.若甲是H 2 S,则乙可能是O 2 12、以下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IA族元素铯的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与氯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8 C.卤素元素的阴离子由上到下还原性依次减弱 D.117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VIIA族 13、在某稀溶液中含4 mol KNO 3和2.5 mol H 2 SO 4 ,向其中加入1.5mol Fe粉,充分反应(已知NO 3 - 被还原为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高一物理上册12月月月考考试试题_

高一物理上册12月月月考考试试题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细线a 和b 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系一个静止在空气中的氢气球,细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a 、b 受到拉力分别为Ta 和T b ,氢气球受到浮力为F ,不计氢气球的重力,则 A .Ta T b C .F =Ta D .F

6.如图为皮带传动示意图,传动时皮带不打滑,大小轮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轮的角速度小于大轮的角速度 B.小轮的角速度等于大轮的角速度 C.小轮边缘线速度与大轮边缘线速度的大小相等 D.小轮边缘的线速度大于大轮边缘的线速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米、牛顿、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力、速度、路程均为矢量 C.只有细小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 D.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8.一个物体自由下落6s后落地,g取 10m/s2,则最后 2s内通过的位移为() A.20m B.80m C.100m D.180m 9.如图所示,AB和CD是彼此平行的河岸,若河水以恒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向右流动,现使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速出发,则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直线P B.曲线Q C.直线R D.曲线S 10.如图所示,小球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已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F1与F4是一对平衡力 B.F2与F3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F2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①彻底水解后形成单糖和氨基酸B.c运输方式与温度无关 C.b可表示氧气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D.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③④均有关 2.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其中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可来自ATP的水解,也可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蛋白①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载体蛋白③的作用是使细胞排出K+ C.载体蛋白③具有运输的作用 D.溶质分子甲进入细胞可能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有关 3.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且有颜色的液泡 5.如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以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B.甲图中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运输速率会变慢 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只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D.乙图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6.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是主动转运吸水的结果 B.甘油跨过质膜运输时会使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发生形变 C.细胞所需的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 D.变形虫从周边环境中摄取食物不需要借助载体蛋白的转运 7.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8.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已存在对照,不需要再增设一组对照组 B.在该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高倍镜观察 C.用紫色洋葱为材料进行该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D.材料的不同位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10.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

汾阳二中2018级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设置官职 B.建立武装 C.禹死启继 D.制定刑法 4.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 A.师、侯 B.士、王 C.相、侯 D.师、伯 5.下图为2014年2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

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8.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9.右图中的“示”指“祖先”,“示”和“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卿世禄制 10.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西周的分封制 C.西周的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12.从下图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人教版

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小题5分,共65分) 1.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起跳时,下列关于运动员和跳板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跳板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形变 B.跳板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底发生了形变 C.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形变 D.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底发生了形变 2.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B.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 D.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平力F推动两个木块做匀速运动,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P受3个力,Q受3个力 B.P受3个力,Q受4个力 C.P受2个力,Q受5个力 D.P受4个力,Q受6个力 4.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F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关于物块与斜面间摩擦力的 大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增大 B.可能一直减小 C.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D.可能一直增大 5.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等且它们之间的夹角不变,其合力大小为F, 则 ( )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N,F也增加10N C.F1增加10N,F2减小10N,F一定不变 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另一个大小保持不变,则F一定增大 6.下列哪组力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A.3N、4N、8N B. 3N、5N、1N C.4N、7N、8N D.7N、9N、16N 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 A.三者相同 B.乙一定最大 C.丙一定最大 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滑块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的读数不可能为(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学年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1、下列对细菌、蓝藻、酵母菌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细菌和蓝藻都是自养生物 B.肠道内的所有细菌构成一个种群 C.三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2、下列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换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B.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转换高倍物镜前,应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物像颜色较深时,只能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进行观察 3、右图为细胞干重的化合物质量百分比,则A应该是 A.氧 B.水 C.蛋白质 D.脂质 4、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均可单独用于蛋白质鉴定 B.鉴定还原糖需先加斐林试剂甲液,再加乙液 C.双缩脲试剂可用于检测细胞中氨基酸的含量 D.脂肪鉴定实验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滴 5、胰岛素由α、β两条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温可使胰岛素分子变得更易被蛋白酶水解 B.胰岛素合成时产生的水分子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胰岛素具有催化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D.一分子胰岛素彻底水解,需要消耗49个水分子

6、下列叙述不属于蛋白质功能的是 A.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C.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D.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 7、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时需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分别滴在载玻片上 B.与甲基绿结合并着色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C.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选口腔上皮细胞作材料是因其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8、下列关于细胞中几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糖类的合成需要蛋白质参与 B.与脂质相比蛋白质特有的组成元素是氮元素 C.萌发的小麦种子中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 固醇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 9. 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③水的运输④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⑦O2的运输⑧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 A.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10、右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在不同分裂时期有染色质与染色体两种状态

2020届高三理综12月月考试题 新版 人教版

2019高三理综12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O 16、Mg 24 、Al 27 、Na 23Fe 56 Cu 64 Si28 S32 Cr5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 )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2.下面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 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Q 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B .Q 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 .①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 D .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 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 糖 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 .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NA …—A —T —G —C —… RNA …—U —A —C —G —… 甲 A —P~P~P 乙 A 丙 C 12H 22O 11 丁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 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精准解析】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峨山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 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禅让制形成 B. 王的出现 C 早期国家诞生 D. 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鯀作城郭”意为鯀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古代早期社会政治情况,没有体现禅让制的信

息。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关于“王”出现的信息。B错误;世袭制开始于夏启时期,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3.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始社会的解体 B. 私有制的产生 C. 国家的建立 D. 人性的退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产生,故B 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后半段的重点在于私有制产生,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现象出现,无关于国家的建立,故C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项错误。 4.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 反对施行仁政 B. 主张礼法并用 C. 强调人性本善 D. 重视继承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 项符合题意;A项,作者并未反对国君的仁爱之心与仁爱之誉,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排除C项。故选D。 5.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根据材料“‘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

高一 上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在风力推动下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图中M、N为同一个叶片上的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点的线速度小于N点的线速度 B.M点的角速度小于N点的角速度 C.M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N点的向心加速度 D.M点的周期大于N点的周期 2.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 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 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他的重力为零 D.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3.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100 N B.20 N C.16 N D.0 N 4.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g、m/s、N是导出单位 B.kg、s、J是基本单位 C.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D.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6.一台电视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与它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7.某中学举行秋学期运动会,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2m/s B.10m/s C.10.3m/s D.10.4m/s 8.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叠放在物体a上。现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F,a、b仍然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受b向右的摩擦力 B.b受a向左的摩擦力 C.a、b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为零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9.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应该是() A.先加速,后减速 B.先静止,然后沿斜面加速下滑 C.先静止,然后向x轴负方向运动 D.先沿x轴负方向加速运动,然后静止 10.一汽车以36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后立即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汽车行驶过程中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15m/2s B.18m/2s C.5m/2s D.4.2m/2s 11.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P,随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并且P与传送带保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传送带对物体P的摩擦力() A.方向可能向左B.方向一定向左C.方向一定向右D.一定为零

2021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检测 历史试题 2020年12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所记载的事件往往没有确切的地点、明确的时间,并缺乏严密的逻辑,但它依然可以反映出散落的历史真实。这表明《诗经》 A.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 B.源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 C.集中反映了法家的思想观念 D.对战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2.有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权 B.以三公作为最高长官 C.权利由贵族世袭垄断 D.在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3.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 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 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4.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 D.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5.1839年9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

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这表明林则徐 A.对形势判断出现了失误 B.增加了国人对世界的认知 C.加强了广东沿海的防务 D.认为中英矛盾将出现缓和 6.19世纪70年代前后,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与香港、上海的海底电缆连接,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完工,俄国黑海海滨港口与东亚开始通航。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南方的农民起义 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7.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提出,要“放弃一切陈腐不合时代之经济观念”“对于人民经济活动,从生产过程以迄最后消费,应作有体系之计划统制,并逐渐加强,使能全盘控制,以配合军事之应用。”据此推断,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苏联大力支援中国革命 B.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8.8月7日傍晚,他们毅然决然地分三路向……急进。这段路上,不仅要越过陇海铁路,而且还面对黄泛区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条河流。蒋介石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会走这样一着险棋,还以为他们只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这一行动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将战争引入了“国统区” C.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 D.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9.下图为漫画《不可被战胜的力量!》,图中由中、苏等国组成的阵营高居画面中央上方,下方为美国为首的对方阵营,写有“原子弹”的气球快被吹破了。该图意在

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 (3)

河北省阜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的是() ①一个池塘②池塘中的一条鲫鱼③鲫鱼的表皮细胞④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⑤某池塘中所有的鲫鱼⑥某池塘中所有的鱼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④③②⑤⑦① B.③②⑤⑦① C.③②⑤⑥⑦① D.③②⑤⑥① 3.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B.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构成纤维素、RN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 A.C、H、O B.C、H、O、N C.C、H、O、N、P D.C、H、O、N、P、S 5.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 甲C、H、O 乙C、H、O、N、P 丙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 丁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 请根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玉米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甘蔗细胞壁中不含乙类化合物 C.红螺菌细胞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酵母菌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 6.蛋白质具有而糖类不具有的功能是 ( ) A.调节细胞代谢B.构成细胞膜 C.构成遗传物质D.主要能源物质 7.草履虫体内既含DNA又含有RNA。将草履虫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 A.一种五碳糖B.5种含氮碱基 C.4种核苷酸D.8种核苷酸 8.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 864H3 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最可能分别是 ( ) A.脂肪和核酸B.乳糖和蛋白质 C.乳糖和核酸D.蔗糖和蛋白质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沙漠地区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脱氧核糖分子中不含氧元素,是DNA的组成成分 C.不同生物体的DNA和R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是不同的 D.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10.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11.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作用不包括 ( ) A.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高三理综12月月考试题1 (2)

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 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 B.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在内膜上合成ATP C.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 D.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2.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预测图2的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的是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 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3.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实验前与实验后各细胞液浓度大小依次是

①BA>C ③B>A=C ④B=A=C A.①③B.②②C.②③D.②④ 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 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 关判断错误的是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 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和20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40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是:从0到20条都有可能5. 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 B.1个DNA复制2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4条染色单体上 C.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 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 6.呼吸熵(RQ)是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的比值。下图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