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线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知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由于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三幅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建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读出三种线。

二、学情分析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直线,再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这是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解线、应用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抽象的概念一种具体的认识和规范,更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4、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5、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拉一拉”,“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实际操作、活动探究、归纳概括。

五、教学用具:

教具:激光灯、细绳、直尺、幻灯片。

学具:细绳、直尺。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师拿出激光灯)

师:你愿意和老师一起玩吗?

生:

师射出一条光线,端点在墙上。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生活中的线多吗?

生:

百度图片搜索_线段在生活中的体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师:观察这一束线,它从什么地方开始,到达什么地方?

生答。师引导得出这条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方叫这条线段的端点。

师:这条光线有几条端点?他是什么形状的?

生答后师问:你能用手中的线拉一条像这条光束的线吗?

生互相交流,师指一名生到前展示。

师:XX同学两只手捏住的中间这一段直直的线就是一条线段,两只手捏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请你像老师这样指出你同桌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摸出线段的长度。板书:直、两个端点。

(2)量线段。

师:请你用直尺量出你手中线段的长度。

指3个生汇报。

师:看来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但是我们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是不是所有的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为什么?

师根据回答引导出。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终点和起点)所以是有限长的。

(3)画线段

师用手中的线绳拉出一条线段,问:你能把这一条具体形象的线画在黑板上吗?(生讨论,师生划线)

师让两名学生捏住线(此线已用粉笔沫涂过)的两头拉直,贴在黑板上,师捏起线的中间轻轻一弹,问:把它画在黑板上了吗?

又问:两位同学捏住的两头叫什么?在黑板上如何表示?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点来表示线段的端点。(课件演示线段的形成)

师:请你想办法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15厘米长的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给你画的线段命名,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摸出它的长度,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师用激光灯透过玻璃向教室外射出一束光线,问:它的起点是哪?如果没有遮挡,它的终点在哪?它和刚才射到墙上的线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师引导出:像激光灯、手电筒发射出的这样直直的光线就叫做射线,发射出光线的电灯泡就是它唯一的端点。因为射线没有尽头,所以它无限长。

(2)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百度图片搜索_能够发光的物体

百度图片搜索_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的?射线又如何读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金箍棒的变长功能百度视频搜索_大闹天宫) 师:现在孙悟空手中的静止不动的金箍棒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线?如果悟空把金箍棒放在地上使金箍棒向天上无限延伸,它就变成了我们学的什么线?如果金箍棒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呢?它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线——直线。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课件演示)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百度图片搜索_生活中的直线

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理解后完成下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