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仔细观察下图后回答问题。

(1)此图人物是谁?

(2)你怎样评价他的事迹?

【答案】(1)郑成功。

(2)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片关键信息:“旗帜上的郑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图人物是郑成功。

(2)依据所学可知,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

——文莹《湘山野录》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哪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3)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什么?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哪一机构负责管理?

(4)结合所学,材料四“仰给东南”体现了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说一说发生这种变

化的原因?

【答案】(1)统治者的重视引进新的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

(3)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

(4)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统治者的重视,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依据材料二信息“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仰给东南”体现了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指南宋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所以当时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化是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或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这种变化最终发生于南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二从贞观年间开始,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

——新浪网×××博客(1)结合课本与你的课外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①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②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③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结合材料二“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本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学生能够从史实出发,结合史实总结教训和启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

4.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在会见中,连战表示,现阶段两岸关系来之不易,希望能在新的起点上加以深化。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央视网2013年2月25日请回答:

(1)元朝时为加强对全国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此外还设立过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的?(2)材料一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

(4)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请说明我国什么时候设立什么机构正式管辖台湾?

【答案】(1)行省制度;宣政院。

(2)回族。

(3)澶渊之盟。

(4)元朝;澎湖巡检司。

【解析】

【分析】

【详解】

(1)元朝时为加强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此外还设立过宣政院来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3)据材料一“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4)据材料三“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可知,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期,辽军与宋军经过澶州之战后,双方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

(5)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正式管辖台湾。

5.阅读下列材料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实行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答案】(1)表现:物价低廉;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社会安定。

(2)措施:任用贤能(统治者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答出2条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材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求根据材料且不得摘抄原文,需要在提炼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语言,材料第一句“天下无贵物”可知物价低廉;第二句

“夹路列店肆肆待客,酒馔丰溢”可知商业繁荣;“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说的是交通发达,社会安定。

(2)本题考查材料以外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联系所学知识将唐玄宗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答出即可,如任用贤能;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等。

6.如图,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运河两端:

A.(地名)

B.(地名)

运河四段:

C.

D.

E.

F.

【答案】运河两端:A涿郡(地名)B余杭(地名)

运河四段: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

【解析】

【分析】

【详解】

大运河的最北端是涿郡,最南端是余杭。自北向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部分构成。

7.识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他远行天竺,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3)图2是唐朝代的哪位历史人物?他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他当时不远万里去的是那个国家?

【答案】(1)玄奘

(2)印度《大唐西域记》

(3)鉴真日本

【解析】

【分析】

【详解】

(1)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它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运用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神勇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2)根据材料二“他远行天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天竺指今天的印度;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鉴真,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材料二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何时完成?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请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1)唐朝中期。南宋。

(2)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出现了商标意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4)市舶司。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5)和平、稳定的环境;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因为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中原人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依据第一问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题干“这种现象"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可。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3)依据材料二的“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材料三“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宋代商人出现了商标意识。依据材料三的“交子”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依据材料三的“南宋海船”可知南宋的海船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发达。(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称“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州东海岸。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9.材料: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答案】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分析概括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10.小作文。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在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根据图片所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反映图片之间的联系。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题目:宋代商业的繁荣;论述:宋代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货郎走街串巷,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会子出现。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仔细观察题干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

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会子出现。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澈《栾城集》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内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材料三西夏先发制人,在1040、1041、1042年连续三年中,三次大败宋朝军队,并试图向关中进军。1043年前后,北宋内部农民起义渐成为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宋朝方面才急于求和。西夏方面也被战争的消耗和北宋的经济封锁拖得疲惫不堪,民怨沸腾:1044年宋夏议和。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指哪一少数民族?

(2)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的是什么条约?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中汉族人“忘南顾之心”,说明了什么?

(4)据材料三,概括宋夏议和的背景。

【答案】(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宋朝给辽岁币

(3)辽的社会稳定

(4)北宋内忧外患,西夏阶级矛盾尖锐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朝廷”是指北宋政权,“蕃”在这里指契丹族。

(2)依据所学可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的是“澶渊之盟”; 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澶州之战的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给边境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双方开展边境贸易,加强了边境地区同内地的联系。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汉族人“忘南顾之心”,说明了辽的社会稳定。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使得统治区域的人民负担减轻,所以使得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4)依据材料三“1043年前后,北宋内部农民起义渐成为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宋朝方面才急于求和。西夏方面也被战争的消耗和北宋的经济封锁拖得疲惫不堪,

民怨沸腾:1044年宋夏议和”分析概括可知,宋夏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内忧外患,西夏阶级矛盾尖锐。

1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东西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应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材料四: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用它来看风水”。

(1)从材料看,司南发明于什么时候?

(2)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能力?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4)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答案】(1)战国

(2)生产、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3)马克思指出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4)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司南正是发明于战国的指南仪器。

(2)依据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司南和指南针在导航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能力,此外还有涉及生产、迷信活动(或看风水)等方面。

(3)依据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可见马克思指出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4)依据材料四“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用它来看风水”可见鲁迅旨在说明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三: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国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

(1)材料一中“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它是哪一年签订的?

(3)材料三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1842年。

(3)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若要变动关税,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权。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材料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分析可知,材料二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依据材料三“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国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可知,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材料一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若要变动关税,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自秦始置垂相,不旋踵(调转脚跟,形容时间短)而亡……今我朝罢垂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首章》材料三……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管辖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

——摘编自《中国历史同典》(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7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形势图?材料中长城的起止点分别位于哪个地方?

(2)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明太祖对秦灭亡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明太祖“罢相”的目的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哪一发展趋势?

【答案】(1)秦朝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2)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所以明太祖的认识不正确。加强皇权,防止大臣专权。

(3)军机处

(4)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7是我国古代秦朝的形势图,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修建了秦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发挥了巨大的军事防御作用。(2)依据材料二“自秦始置垂相,不旋踵(调转脚跟,形容时间短)而亡……今我朝罢垂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明太祖对秦灭亡原因的认识不正确,因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明太祖“罢相”的目的是加强皇权,防止大臣专权。

(3)依据材料三“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

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管辖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军机处,这一机构的建立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4)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

15.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1)图一、图三中的帝王分别是谁?他们在位时唐朝分别出现了什么繁荣局面?

(2)图二中的帝王是谁?她在文教上有什么创新?她与图一、图三中的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相同点?

(3)图片中三位唐朝皇帝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请说明理由。

【答案】(1)唐太宗、唐玄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武则天,殿试制度。

相同点:重视人才或选贤任能(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发展文教、整顿吏治等也可)

(3)例答: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出现贞观之治局面。或:武则天,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或: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出现开元盛世局面。(其它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一、图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唐太宗,图三反映的是唐玄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人物是武则天,她在位期间,完善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唐太宗时期,重视发展生产,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武则天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

的姚崇等人为宰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因此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是:重视人才或选贤任能(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发展文教、整顿吏治等也可)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答: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或:武则天,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或: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