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量专项易错题含答案(1)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量专项易错题含答案(1)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量专项易错题含答案(1)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量专项易错题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

(2)将3.22g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质量为__g。

(3)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由于空气不可能排净,所以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

_______。

(4)100mL 0.3mol/L Na2SO4(密度为d1 g/cm3)和50mL 0.2mol/L Al2(SO4)3(密度为d2 g/cm3)混合,所得密度为d3 g/cm3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___________。(用含d1,d2, d3的式子表示)

(5)已知两种碱AOH和BOH的摩尔质量之比为5:7,现将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后,从中取出5.6g,恰好可以中和100ml浓度为1.2mol/L的盐酸,则AOH的摩尔质量为_____。

(6)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HCl气体后制得浓度为1.0mol/L,密度为

1.0365g/cm-3的盐酸。请计算1体积水吸收_______体积的HCl可制得上述氨水。

【答案】6:3:2 34.2 5

6

(或83.3%) 6d3/(10 d1+5 d2)mol/L 40g/mol 22.4

【解析】

【详解】

(1)设NaC1、MgCl2、A1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x=y×2=z×3,解得x:y:z=6:3:2,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

故答案是:6:3:2;

(2)3.22g芒硝的物质的量为3.22/322=0.01mol,所以溶液中

n(Na+)=2n(Na2SO4·10H2O)=0.01×2=0.02mol,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所以

n(H2O)=100n(Na+)=2mol,0.01mol Na2SO4·10H2O 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0.01×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0.1=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1.9mol×18g/mol=34.2g;故答案是:34.2;

(3)用排气法收集氨气后,收集到的氨气气体不纯,含有空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5×2=19;设烧瓶的容积为V L,氨气的体积为x

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17x/V m+(29×(V-x)/V m)]÷(V/V m)=19,解之得:x=5

6

V;将此瓶

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为氨气体积,即5

6

V,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

烧瓶总体积为:(5

6

V)/V=

5

6

(或83.3%);

故答案是:5

6

(或83.3%);

(4)混合液的质量为(100d1+50d2)g,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

[(100d1+50d2)÷d3]mL=[(100d1+50d2)÷d3]×10-3L;溶液混合后n(SO42-

)=(0.1×0.3×1+0.05×0.2×3)=0.06mol;根据c=n/V可知,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0.06÷[(100d1+50d2)÷d3]×10-3=60 d3/(100d1+50d2)mol/L=6d3/(10d1+5d2)mol/L

故答案是:6d3/(10d1+5d2)mol/L;

(5)设AOH和BOH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x g/mol和7x g/mol,n(HCl)=n(OH-

)=0.1×1.2=0.12mol;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物中含有n(OH-)=7+5=12,根据题意可知,5.6g混合碱中含有n(OH-)=0.12mol,则含有n(OH-)=12mol时,混合碱的质量为560g;根据7mol×5x g/mol+5mol×7x g/mol=560g可知,x=8,所以AOH的摩尔质量为40g/mol;

故答案是:40g/mol;

(6)假设溶液体积为1.00L,1.00L盐酸中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L×1mol/L=1mol,

V(HCl)=1×22.4=22.4L;1.00L盐酸中含水的质量为:m(H2O)=1×1.0365×103-1×36.5=1000g,V(H2O)=1L;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氯化氢的体积为V=[V(HCl)/ V(H2O)]×1L=22.4L;

故答案是:22.4。

2.实验室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滤纸、烧杯、药匙、___。

(2)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___,使用前要___。

(3)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____g。

(4)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___,

B.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转入容量瓶___,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

D.定容时仰视___,

E.上下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___。

(5)若实验室中要用浓度为16mol/L的浓硫酸配制480mL2.0mol/L的稀硫酸,则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答案】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容积检漏 5.3 偏低偏高不变偏低不变 62.5

【解析】

【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装瓶,分析误差时可根据c=n

V

判断。

【详解】

(1)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初步摇匀、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缺少的

仪器: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2)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刻度线、容积;容量瓶带有瓶塞,为防止使用过程中漏液,使用前应查漏;

(3)配制500mL 0.1mol/LNa2CO3,需要 Na2CO3的质量为:0.5L×0.1mol/L×106g/mol=5.3g;

(4)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B.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转入容量瓶,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

D.定容时仰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E.上下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属于正常操作,溶液浓度不变;

(5)若实验室中要用浓度为16mol/L 的浓硫酸配制480mL 2.0mol/L 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 容量瓶,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

16mol/L×V=500mL 2.0mol/L,解得V=62.5mL。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根据c=n

V

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3.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Ⅰ.次氯酸钠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和消毒剂。已知某试剂瓶上贴有如图所示的标签,完成以下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mol·L-1。

(2)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10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37.25%的消毒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___g。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时若选择的NaClO固体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久___;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

Ⅱ.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双线桥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___。

2KClO 3+H 2C 2O 4+H 2SO 4=2ClO 2↑+K 2SO 4+2CO 2↑+2H 2O

(2)试比较KClO 3和CO 2的氧化性强弱:KClO 3___CO 2(填“>”“<”或“=”)。

(3)消毒时,ClO 2还可以将水中的Fe 2+、Mn 2+等转化成Fe(OH)3和MnO 2等难溶物,此过程说明ClO 2具有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4)在标准状况下,当生成11.2LClO 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

【答案】6(或6.0) 44.7 偏低 偏高

> 氧化

0.5N A

【解析】

【分析】

Ⅰ⑴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000ρω=M

c 。

⑵先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NaClO 物质的量和NaClO 固体的质量。

⑶①称量时若选择的NaClO 固体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久,则称量44.7g 固体中NaClO 的质量减少;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小。

Ⅱ⑴KClO 3中Cl 化合价降低,H 2C 2O 4中C 化合价升高。

⑵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⑶Fe 2+、Mn 2+等转化成Fe(OH)3和MnO 2等,化合价升高,则ClO 2化合价降低。 ⑷生成2mol ClO 2转移2mol 电子,先计算生成11.2LClO 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和电子的数目。

【详解】

Ⅰ⑴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1000ρω1000 1.237.25%=mol L 6mol L M 74.5

c --??=?≈?;故答案为:6(或6.0)。 ⑵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 固体配制100mL 含NaClO 质量分数为37.25%的消毒液,则需要的NaClO 物质的量为1(aq)n=V =6mol L 0.1L=0.6mol c -??,则需

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 固体的质量1

m=nM=0.6mol 74.5g mol .7=g 44-??;故答案为:0.6;44.7。

⑶①称量时若选择的NaClO 固体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久,则称量44.7g 固体中NaClO 的质量减少,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Ⅱ⑴KClO 3中Cl 化合价降低,H 2C 2O 4中C 化合价升高,因此用双线桥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

的情况;故答案为:

⑵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KClO 3氧化性大于CO 2的氧化性,故答案为:>。

⑶消毒时,ClO 2还可以将水中的Fe 2+、Mn 2+等转化成Fe(OH)3和MnO 2等难溶物,Fe 2+、Mn 2+等转化成Fe(OH)3和MnO 2等,化合价升高,则ClO 2化合价降低,因此此过程说明ClO 2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氧化。

⑷在标准状况下,生成2mol ClO 2转移2mol 电子,当生成11.2LClO 2即物质的量为1

m V 11.2L n==0.5mol V 22.4L mol -=?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5mol ,电子的数目为0.5N A ;故答案为:0.5N A 。

4.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 2S )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③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

④在相同条件下,在5.6g 氮气中应添加___________g 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 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答案】1:2 2:1 3:1 2:3 5.1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m=nM 可知,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 2S)的质量比为17g/mol :34g/mol= 1:2 ;

②根据n=m M

可知,同质量的氨气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g/mol: 17g/mol=2:1;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体积之比为2:1,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1?2)=3:1;

③假设H 原子为3mol ,氨气为1mol ,硫化氢为1.5mol ,二者体积之比为

1mol: 1.5mol=2:3;

④氮气物质的量n= 5.6g 0.2mol 28g /mol =,氧气物质的量n=16g 32g /mol

= 0.2mol ,则氨气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氨气的质量为0.3mol ?17g/mol=5.1g 。

5.将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200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5 mol/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镁和铝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3)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4)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5)c点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2Al+2NaOH+2H2O=2NaAlO2+3H2↑ 9 Na2SO4 2.5 10.08

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有剩余,溶液的溶质为H2SO4、MgSO4、Al2(SO4)3,此时发生的反应为:

H2SO4+2NaOH=Na2SO4+2H2O;当V(NaOH溶液)=2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过程中Mg2+、Al3+与OH-反应生成Mg(OH)2和Al(OH)3,溶液溶质为Na2SO4;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固体Al(OH)3,发生反应:OH-+ Al(OH)3=AlO2-+2H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根据图象可知Mg(OH)2和Al(OH)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35mol,从200mL到240 mL,NaOH溶解Al(OH)3,当V(NaOH溶液)=24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此时全部为

Mg(OH)2,物质的量为0.15mol,Al(OH)3的物质的量为0.35mol-0.15mol=0.2mol,由元素守恒可知n(Al)=n[Al(OH)3]=0.20mol,n(Mg)=n[Mg(OH)2]=0.15mol,所以镁和铝的总质量为m(Al)+m(Mg)=0.20mol×27g/mol+0.15mol×24g/mol=9g;

(3)沉淀量最大时为Mg(OH)2和Al(OH)3,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2SO4)等于200mLNaOH溶液中含有的n(NaOH)的0.5倍,所以n(Na2SO4)=0.5×5

mol/L×0.2L =0.5mol,所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H2SO4)=0.5

0.2L

mol

=2.5mol/L;

(4)根据以上分析,n(Al)=0.2mol,n(Mg)=0.15mol,由于Al是+3价金属,Mg是+2价的金属,所以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e-)=3n(Al)+2n(Mg)=0.2mol×3+ 0.15

mol×2=0.9mol,根据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

n(H2)=1

2

n(e-)=0.45mol,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0.45mol×22.4L/mol=10.08

L;

(5)在b点时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沉淀量为Mg(OH)2和Al(OH)3,在b→c过程中发生反应:NaOH+Al(OH)3=NaAlO2+2H2O,至c点,该反应恰好反应完全,故c点溶液的溶质为Na2SO4、NaAlO2,由于酸性:H2CO3>Al(OH)3,所以c点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NaAlO2、CO2、H2O反应产生Al(OH)3和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的计算的应用,把握图象各阶段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及各阶段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及利用守恒关系计算,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计算能力。

6.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反应:Fe2O3+2Al Al2O3+2Fe,则

①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

②在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__(填“升高”或“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③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

(2)反应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中:

①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

②若生成71gCl2,则消耗的HCl是__g,被氧化的HCl是__g。

【答案】置换反应降低得到 Al Fe2O3 Cl Mn 116.8 73

【解析】

【分析】

(1)①反应符合基本反应类型的AB+C=AC+B。

②反应中,Fe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

③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①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

②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

(1)①反应符合基本反应类型的AB+C=AC+B,属于置换反应。

②反应中,Fe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

③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则Al发生氧化反应;Fe2O3发生还原反应。

(2)①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则Cl被氧化,Mn被还原;

②若生成71gCl2,即1mol,需消耗3.2molHCl,即3.2×36.5=116.8g;化合价升高的HCl为

2mol,即73g。

【点睛】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16molHCl参加反应,其中有10molHCl发生了氧化反

应,产生了5molCl2,6molHCl价态没变,生成了盐,体现了其酸性的性质。

7.根据你对金属钠性质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2)由于金属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反应,通常将它保存在

_______里。

(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镁溶液

(4)为粗略测定金属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水)的总质量为ag,将质量为bg的钠(不足量)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①列出计算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用含有a、b、c的算式表示)。

②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氧气水蒸气煤油 D b/(a+b-c) 吸收H2中所含的H2O(g)

【解析】

【分析】

(1)根据钠的性质分析解答;

(2)钠的性质很活泼,易和水、氧气反应,据此解答;

(3)金属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分析解答;

(4)①根据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以及反应前后质量差解答;

②根据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分析判断。

【详解】

(1)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小,可以用小刀切,故A错误;

B 、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B 正确;

C 、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不是氧化钠,故C 错误;

D 、金属钠的熔点很低,故D 错误;

故答案选B ;

(2)钠性质很活泼,易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保存钠时要隔绝空气和水,钠和煤油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所以保存钠可以放在煤油中;

(3)A .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没有沉淀产生,A 不选;

B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但沉淀不是白色的,而是蓝色的,B 不选;

C .钠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没有沉淀,C 不选;

D .钠投入氯化镁溶液中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D 选。

答案选D 。

(4)①金属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ag +bg -cg =(a +b -c )g ,假设金属为R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 ,根据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关系,可推断该金属与水放出氢气关系如下:

2R ~~~~~H 2

2M 2

bg (a +b -c )g

解得M =()

b a b

c +-; ②氯化钙具有吸水能力,是常用的干燥剂,在装置中吸收生成氢气中的水,而防止水分流失。

8.实验室需要配制0.1 mol·

L -1 CuSO 4溶液480 mL 。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 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张滤纸。

(2)计算,应选择下列________。

A .需要CuSO 4固体8.0 g

B .需要CuSO 4·5H 2O 晶体12.0 g

C .需要CuSO 4·5H 2O 晶体12.5 g

D .需要CuSO 4固体7.7 g

(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4)溶解、冷却。若未冷却,则所配溶液浓度会________。

(5)转移、洗涤。若未洗涤,则所配溶液浓度会________。

(6)定容,摇匀。

(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

(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

【答案】胶头滴管 500 mL 容量瓶 AC 偏高 偏高 偏低 偏低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定量浓度溶液配制题目,注意其操作的相关注意事项即可

【详解】

(1)配制的是480 mL 溶液,需要容量瓶不能小于此体积,又定容后期需要胶头滴管,故本题答案为胶头滴管、500 mL 容量瓶;

(2)因为定容时使用的500 mL 容量瓶,其物质称量时时按500 mL 算,不是按480 mL 算,若果是硫酸铜固体其质量为11500mL 0.1 mol L 160 g mol

????--=8.0g ,若为5水硫酸铜其质量为11500mL 0.1 mol L 250 g mol

????--=12.5g ,故答案为A 、C ; (3)砝码生锈,其砝码质量比本身标记质量大,其称量的物质质量增大,其配置容溶液浓度

会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4)若未冷却,会导致定容的溶液体积减少,最终导致溶液浓度偏高,故本题答案为偏高;

(5)若未洗涤,其烧杯中还残留有少量物质,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最终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本题答案为偏低;

(8)因仰视,溶液体积偏大,最终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本题答案为偏低。

【点睛】

注意:计算物质质量时是以容量瓶体积来计算,不是配置的体积;定容时要平视,不要仰视和俯视;溶液移液要先冷却,转移时要多次洗涤。

9.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质量(g ) 摩尔质量(g·mol -1) 蔗糖

25.00 342 硫酸钾

0.87 174 阿司匹林

0.17 180 高锰酸钾

0.316 158 硝酸银 0.075 170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银

(2)配制上述1L上述“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药匙、烧杯、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需要高锰酸钾___________mol。

(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而未洗净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

(4)“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答案】A 胶头滴管 1000mL容量瓶 0.004 BD 0.024

【解析】

【分析】

(1)电解质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常见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乙醇、葡萄糖等)、氨气等;

(2)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分析;根据500mL“鲜花保鲜剂”中需要高锰酸钾质量分析需要高锰酸钾物质的量;

(3)根据c=n

V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溶质减少,浓度

偏小,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4)求出K+的物质的量、根据溶液的体积,利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来计算。

【详解】

(1)A.蔗糖含有蔗糖分子,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只存在分子,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硫酸钾,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高锰酸钾是盐,能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是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银,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配制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500mL“鲜花保鲜剂”中需要高锰酸钾

0.316g,物质的量为

0.316g

158g/mol

=0.002mol,配制1L溶液需0.004mol,故答案为:胶头滴

管、1000mL容量瓶;0.004;

(3)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未达到刻度线,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A错误;

B. 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液的体积,所以浓度不变,故B 正确;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而未洗净,容量瓶中沾有溶质,溶质的质量偏大,浓度偏大,故C错误;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过会儿,滞留在刻度线以上的溶液将会下落,正好与刻度线相平,不影响溶液的体积,浓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BD;

(4)K2SO4的物质的量为:

0.87g

174g/mol

=0.005mol,则K+的物质的量为0.01mol,KMnO4的

物质的量为

0.316g

158g/mol

=0.002mol,则K+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所以溶液中的K+总共为

0.012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012mol×0.5L=0.024mol/L,故答案为:0.024。

10.已知19.2gCu与过量的200mL5mol/L 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产生NO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反应后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3Cu+8H++2NO3-=3Cu2++2NO↑+4H2O 4.48L 0.6mol 4mol/L

【解析】

【分析】

(1)根据离子方程式的拆写原则,硝酸和硝酸铜拆为离子,结合电荷守恒书写;

(2)先计算19.2g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确定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由反应可知被还原的硝酸和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N元素守恒计算溶液中含有的NO3-的

物质的量,根据c=n

V

计算反应后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

(1)Cu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该反应中,硝酸和硝酸铜是易溶的强电解质,拆为离子,其余物质仍然用化学式表示,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2)19.2g铜的物质的量n(Cu)=19.2g÷64g/mol=0.3mol,由反应可知,0.3molCu消耗

0.8molHNO3,则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关系可知被还原的硝酸和生成的NO均为0.2mol,则生成NO的体积V(NO)=0.2mol×22.4L/mol=4.48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3mol金属Cu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则0.3mol金属铜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在200mL5mol/L 稀硝酸中含有NO3-的物质的量是n(NO3-)=5mol/L×0.2L=1mol,反应

中被还原的硝酸为0.2mol,被还原的硝酸变为NO气体,则溶液中剩余的NO3-的物质的量

n(NO3-)=1mol-0.2mol=0.8mo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c=

0.8

0.2

n mol

V L

=4mol/L。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的方法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与转移电子数目的关系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明胶溶于水所形成的分散系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2)现需配制0.50mol·L-1K2SO4溶液480mL。

①配制溶液时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___、

___、以及等质量的几片滤纸。

②配制该溶液需称取K2SO4晶体的质量为___。

③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

A.容量瓶可长期存放溶液B.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C.溶液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中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

④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

A.转移溶液时有液体溅出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

(3)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Cl;②NaHCO3;③K2SO4溶液;④CO2;⑤蔗糖晶体;

⑥Ca(OH)2;⑦氢氧化铁胶体;⑧NH3·H2O;⑨空气;⑩Al2(SO4)3

(a)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非电解质的有___(填序号)。

(b)CO2属于酸性氧化物,SiO2也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iO2和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c)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

(d)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服用适量的小苏打

(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不宜服用小苏打,此时最好用含Al(OH)3的胃药(如胃舒平),它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e)若⑦中混有少量的③,提纯的方法是:____。

A.蒸馏(分馏)

B.萃取

C.渗析

D.分液

【答案】c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3.5g D ABD ①②⑥⑧⑩④⑤

CaO+SiO2=CaSiO3 NaHCO3=Na++HCO3- HCO3-+H+=H2O+CO2↑ Al(OH)3+3H+=Al3++3H2O C 【解析】

【详解】

(1)a. 胶体较稳定,溶液是稳定的,a项错误;

b. 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

c. 胶粒和溶液都可透过滤纸,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该实验中需要用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烧杯溶解药品,需要玻璃棒搅拌和引流,根据规格要求可知,需要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胶头滴管定容。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实验室需用480mL0.50mol·L-1K2SO4溶液,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只能选用

500mL容量瓶,所以需要配制500mL溶液,即配制500mL0.50mol·L-1K2SO4溶液,需要K2SO4的质量m=cVM=0.50mol/L×0.5L×174g/mol=43.5g,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为43.5g;

③A.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A项错误;B.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浓溶液或溶解固体,只能用来配制溶液,B项错误;C.溶液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中,导致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浓度偏大,C项错误;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D项正确;答案选D;

④A.转移溶液时有液体溅出,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最终导致测定浓度偏低,A项正确;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对原溶液会稀释,导致溶液体积偏大,造成浓度偏低,B项正确;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C项错误;D.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D项正确;故答案为ABD;

(3)(a)①HCl不电离,但是氯化氢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②NaHCO3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都属于强电解质;

③K2SO4溶液是混合物属于溶液分散系,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CO2本身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⑤蔗糖晶体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Ca(OH)2在熔融状态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⑦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属于胶体分散系,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NH3·H2O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弱电解质;

⑨空气含多种物质,是混合物,属于分散系,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Al2(SO4)3在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强电解质;

故答案为:①②⑥⑧⑩;④⑤;

(b)酸性氧化物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故SiO2和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SiO2=CaSiO3;

(c)②NaHCO3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d)小苏打(NaHCO3)可与胃酸中HCl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Al(OH)3为弱碱会中和胃酸,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

HCO 3-+H +=H 2O +CO 2↑;Al (OH )3+3H +=Al 3++3H 2O ;

(e )提纯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可采用渗析的方法,C 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

12.计算:

(1)用14.2g 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m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

L -1。 (2)若从中取出50mL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

L -1;溶质的质量为___g 。 (3)若将这50mL 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 ,所得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

L -1,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

L -1。 (4)已知:a g 某气体A 含有b 个分子,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 L 。

【答案】0.2 0.2 1.42 0.2 0.1

A

22.4bc aN 【解析】

【分析】

(1)根据n=m/M 计算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 计算;

(2)溶液是均匀的,取出50mL 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含有溶质质量为原溶液中的1/10;

(3)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Na +、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

(4)根据ag 气体的分子数为b ,可知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N A ag/bmol=a ·N A /bg ·mol -1.

【详解】

(1)14.2g 硫酸钠的物质的量=14.2g/142g ·mol -1=0.1mol ,溶于水配成500mL 溶液,所得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0.5L=0.2mol ·L -1;

(2)溶液是均匀的,取出50mL 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为0.2mol ·L -1;含有溶质质量为原溶液中的1/10,含有溶质的质量=14.2g ×1/10=1.42g;

(3)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后Na +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 ·L -1×2×0.05L/0.1L=0.2mol ·L -1;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 ·L -1×1×0.05L/0.1L=0.1mol ·L -1;

(4)根据ag 气体的分子数为b ,可知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N A a g/b mol=a ·N A /b

g ·mol -1,则c 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m/M=1··A

cg

a N g mol b

- =bc/aN A mol ,在标况下的体积为A

22.4bc aN L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液稀释,注意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n/V 计算,利用稀释定律,注溶液中粒子的浓度。难点(4):先算出摩尔质量,再算出cg 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的体积。

13.某同学为了探究氯化铵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mL 2mol/L 的NH 4Cl 溶液。该同学应用天平称量NH 4Cl 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

(2)有以下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等玻璃仪器。

①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②使用此仪器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

(3)该同学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干燥纯净的氨气并做性质实验:

①写出A处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B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③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________色

【答案】10.7 100mL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水 NH4Cl+Ca(OH)2Δ

CaCl2 + 2NH3↑ + 2H2O 碱

石灰干燥剂红

【解析】

【分析】

(1)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物质的量,再计算质量;

(2)①根据实验步骤分析;

②带有玻璃塞的仪器均需要检漏;

(3)①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制氨气;

②B装置应干燥氨气;

③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详解】

(1)配制100mL2mol/L的NH4Cl溶液,则n=cV=0.1L×2mol/L=0.2mol,则其质量为

0.2mol×53.5g/mol=10.7g,托盘天平称精确到0.1g,则用托盘天平称量NH4Cl固体的质量为10.7g;

(2)①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带有玻璃塞的仪器均需要检漏,所以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3)①A处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NH4Cl+Ca(OH)2Δ

CaCl2 + 2NH3↑ + 2H2O;

②B装置应干燥氨气,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则B中盛放碱石灰,作用是作干燥剂吸收水蒸气;

③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则在氨水中滴加酚酞试液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14.实验室要配制500mL 0.2mol·L-1的NaOH溶液,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实验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和定容。

①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②溶解和转移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__________;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

③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__________

【答案】4.0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搅拌引流偏低偏高无影响

【解析】

【分析】

(1)实验中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应使用公式m=c?V?M进行计算。

(2)①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②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速溶解;转移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①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容量瓶内溶质的质量减少;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

③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对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都不产生影响。

【详解】

(1)实验中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m=c?V?M=0.2mol·L-1×0.5L×40g/mol=4.0g。答案为:4.0;

(2)①完成上述实验步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速溶解;转移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答案为:搅拌;引流;

(3)①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容量瓶内溶质的质量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答案为:偏低;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答案为:偏高

③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对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答案为:无影响。

【点睛】

在进行所需溶质的质量计算前,需选择合适的容量瓶。若没有所配体积的容量瓶,则应选择稍大规格的容量瓶,计算时必须使用所选择容量瓶的规格。

15.实验室用18.4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480mL0.2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⑦玻璃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写仪器名称)___。

(2)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___(选

填①10mL②50mL③100mL)规格的量筒。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

(4)下列对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

A.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浓度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

C.配制溶液时,把量好的浓硫酸小心倒入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填序号)

①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答案】②④⑥ 500mL容量瓶 5.4 ①搅拌引流 D ①④

【解析】

【分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所需的仪器;

(2)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据此选择合适规格量筒;

(3)依据稀释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搅拌,移液时玻璃棒作用引流解答;

(4)根据容量瓶的构造、使用方法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正确方法分析;

(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

V

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用到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不到的仪器:烧瓶、托盘天平、药匙,故选:②④⑥;还缺少的仪器为:容量瓶,配制480mL 0.2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②④⑥;500mL容量瓶;

(2)用 18.4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 480mL 0.2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8.4mol/L×V=500mL×0.2mol/L,解得V=5.4mL,所以应选择10mL量筒;

故答案为:5.4;①;

(3)稀释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搅拌,移液时玻璃棒作用引流;

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4)A.容量瓶是定量仪器,所以标有容积和刻度,温度影响溶液的体积,所以容量瓶上还标有使用的温度,不标有浓度,选项A错误;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烘干,不影响配制结果,选项B错误;

C.容量瓶中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选项C 错误;

D.由于容量瓶有瓶塞,配制时需要摇匀,所以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①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的物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①选;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②不选;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③不选;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④选;

答案选①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能力。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1单元课时2 物质的量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olH2的质量是1 g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ol 氢 mol O mol 二氧化碳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mol NH3 B.4℃时 mL水 C.10 g氖气 D.×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1019个B.×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mol O2含有×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 C.×1023个的CH4分子 D. 8. mol NaHCO3中含有() A. mol Na+ B. mol CO 2 3 C.×1023个 O D. mol H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28 C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二、填空题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 ②1molO约含个e-; ③2molH+约含个H+; ④ 3××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e-; ⑤×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填充下列表格 物质结构粒子质量(m)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中考化学易错题(含答案)

1、(10%)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 D、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2、(1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50g高锰酸钾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B、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0g食盐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60g食盐溶液 D、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3、(15%)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共2分) 4、(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 B、冰水混合物 C、净化后的空气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5.(23.1%)现有Fe、CuO、MgCl2、Ca(OH)2、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6.(23.1%)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④ 7.(25%)实验室里将白磷放在水里保存,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如下推测,不准确的是 A.它易与氧气反应 B.它遇水不反应 C.它难溶于水 D.它比水重 8、(32%)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9、(35%)在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37.5%)(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 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A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1、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其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那么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为: A、(b-a)/20 B、(b-a)/40 C、(b-a)/80 D、(a-b)/20 2、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那么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A、29. 6% B、42.1% C、14.8mol/L D、6.22mol/L 3、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应为〔〕 A、等于3g B、大于或等于3g C、小于或等于3g D、无法确定 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5、将质量分数分不为5X%和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分数为〔〕 A、大于3X% B、等于3X% C、小于3X% D、无法确定 6、由CO2、H2、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那么该混合气中CO2、H2、CO的体积比是〔〕 A、29:8:13 B、21:1:14 C、13:8:29 D、26:16:17 7、120℃时,将0.2gH2和2.8gC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赶忙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粉末,固体质量将增加〔〕 A、2.8g B、3.0g C、7.2g D、无法确定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

易错题 人教七上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某商店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价降低了5%,出售价不变,使利润率由m %提高到(m +6)%,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错解】本题可以设原来的进货价为a 元作为参考数, 由题意得:a (1-5%) (1+m %)=a 〔1+(m +6)%〕. 解得m 为负数,无解. 【剖析】进货价降低了5%是相对于第二次进货而言,不是第一次进货价,审题错误. 【正解】本题可以设原来的进货价为a 元作为参考数,抓住两次售价相等, 由题意得:a (1+m %)=a (1-5%)〔1+(m +6)%〕. 解得m =14. ∴m %=14%. 2.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20%以后,每台售价为a 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 A .20%a 元 B .1.2a 元 C .45a 元 D .2 3a 元 【错解】选B . 【剖析】降价20%是相对于原价,不是降价后的售价a 元. 【正解】本题应注意降价后的价格为a 元, 设原价为x 元, 则 (1-20%)x =a , ∴选C . 3.某超市推出如下优惠方案:①一次性购物不超过100元不享受优惠;②一次性购物超过100元但不超过300元一律九折;③一次性购物超过300元一律八折.王林两次购物分别付款80元、252元,如果王林一次性购买与上两次相同的商品,则应付款( ) 元 元 C . 288元或316元 元或363元 【错解】王林第一次购物80元不享受优惠, 若王林第二次购物按照方案②来打折,设王林第二次购物打折前应付x 元,则=252, 解得x =280. 若王林一次性购买与上两次相同的商品打折前总价为:80+280=360, 打折后实际应付款:360×=288元. ∴选A . 【剖析】题中王林的第一次购物付款80元,不享受优惠,第二次购物付款252元究竟按照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来计算是解题的关键,题目误把王林的第二次购物只按照方案二来计算. 【正解】王林第一次购物80元不享受优惠, 王林第二次购物可以按照方案②来打折,也可以按照方案③来打折,设王林第二次购物打折前应付x 元,则=252, 解得x =315.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olH2的质量是1 g mol HCl的质量是 g·mol-1 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ol 氢 mol O mol 二氧化碳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mol NH3 B.4℃时 mL水 C.10 g氖气 D.×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1019个B.×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mol O2含有×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 C.×1023个的CH4分子 D. 8. mol NaHCO3中含有() A. mol Na+B. mol CO 23 C.×1023个 O D. mol H 9.1g O 2和1g O 3 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 3 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g X2O5中含有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 g,含有×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气体单质,C 是红棕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 (2)写出A的电子式___; (3)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NO2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 A是气体单质,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详解】 (1)C是红棕色气体,为NO2,;故答案为:NO2; (2)N2中N原子最外层为5个电子,两个N原子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 +H2O═2HNO3+NO。 2.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 且已知对A加强热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 HCO3 NH3 BaCO3 CO2++Ba2 + +2OH-NH3 ↑+BaCO3 ↓+2H2O BaCO3 +2H+ ══Ba2 + +CO2 ↑+H2 O 【解析】 【分析】

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你原因和方法. (1)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化成分数. 设. 由,可知, 即.(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 可解得,即.填空:将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 .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 【答案】(1) (2)解:设 =m,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可得100× =100x 由=0.7373…,可知100× =73.7373…=73+0.73 即73+x=100x 可解得x= , 即 = 【解析】【分析】解:(1)设0.4˙=x,则4+x=10x, ∴x= . 故答案是:; (2)理解该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循环小数扩大的倍数在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释放一个循环节后,循环小数的大小仍不变. 2.综合题 (1)如图,、、是一条公路上的三个村庄,、间的路程为,、间的路程为,现要在、之间建一个车站,若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小,则车站应建在何处?______

A.点处 B.线段之间 C.线段的中点 D.线段之间 (2)当整数 ________时,关于的方程的解是正整数. 【答案】(1)A (2)或 【解析】【解答】(1)故答案为:A;(2)或 【分析】(1)根据图形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小,得到车站应建在C处;(2)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求出m的值. 3.有两个大小完全一样长方形OABC和EFGH重合着放在一起,边OA、EF在数轴上,O 为数轴原点(如图1),长方形OABC的边长OA的长为6个坐标单位. (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将长方形EFGH沿数轴所在直线水平移动. ①若移动后的长方形EFGH与长方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长方形OABC面积的一半时,则移动后点F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________. ②若长方形EFGH向左水平移动后,D为线段AF的中点,求当长方形EFGH移动距离x为何值时,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 【答案】(1)6 (2)①3或9 ②如图所示: 据题意得出D所表示的数为,点E表示数为:, 当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时: 则 解得:, 当移动x为4的时候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氢 B.1 mol O C.1 mol 二氧化碳 D.1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 mol NH3B.4℃时5.4 mL水C.10 g氖气D.6.02×1023个硫酸分子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2.5×1019个B.2.5×1022个C.5×1019个D.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B.0.5molNH3 C.6.02×1023个的CH4分子D.0.3molH3PO4 8.0.1 mol NaHCO3中含有() C.6.02×1023个O D.0.1 mol H A.0.2 mol Na+B.0.05 mol CO 2 3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B.所含原子数相同C.所含原子数不同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②1molO约含个e-;③2molH+约含个H+; ④3×6.02×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e-;⑤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14.5mol的CO2与8mol的SO2的分子数比是;原子数比是;电子数比是。 16.多少molH2SO4分子与1.806×1024个水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17.4.5g水与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2019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冲刺过关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单项选择简易题(共20分) 1.以下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的潮解性 B、浓盐酸的挥发性 C、碳铵的不稳定性 D、木炭的吸附性 2.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A、蒸馏水 B、液态氮 C、矿泉水 D、大理石 3、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闻香识茶——微粒不断运动B.煤磨成粉——微粒体积变小 C.热胀冷缩——微粒间隙不变D.水结成冰——微粒静止不动 4.同素异形现象是物质表现的形式之一,其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A、冰和水B、金刚石和石墨 C、氧气和液氧 D、镁粉和镁条 5.饮用含适量硒(Se)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一种硒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 3 ,其中Se的化合价是() A.+6 B.+4 C.+2 D.-6 6.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A.硫酸铜、胆矾、CuSO 4·5H 2 O、混合物 B.碳酸钠、纯碱、NaCO 3 、盐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 2 、碱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7.下列物质中,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的是() A、碳 B、碳酸 C、甲烷 D、水 8.现有一杯20℃的某溶质的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A.加入一定量的溶质 B.增大压强 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水9.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应前反应后B.原子间也存在一定的间隙 C 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10.水分子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 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 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1. 符合科学常识的做法是() A.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可降低其着火点B.用肥皂水检验室内燃气管道的泄漏点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2.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3.将40g铜与2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6.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的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B.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C.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六年级 一次方程 易错题

1. 方程 2 6.01 6.003.001.002.0=+-+x x 的解是( ) A.10 B.-10 C.5 D.-5 ????答案 B ????解析 原方程变形为 21610 236 x x ++-= 去分母,得 2(21)(610)12x x +-+= 去括号,得 4261012 x x +--= 移项,化简,得 220x -= 两边同时除以x 的系数2-得 10x =- 所以10x =-是原方程的解 2.一通讯员骑自行车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文件送到某地。若每小时行15千米,则可早到25分钟;若每小时行12千米,则将迟到12分钟。问原来规定的时间是 小时,到某地路程有 千米? A.5,37 B.8,37 C.10,37 D. 173 60 ,37 ????答案 D ????解析设某地路程有x 千米,根据题意,得 251215601260x x +=- 解方程得 37x = 规定时间为: 3725173 156060 += 答:原来规定的时间是173 60 小时,到某地路程有37千米 . 3.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答案36千米 ????解析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x ,根据题意,得 2(3)3(3)x x +=- 解方程,得 15x = 两个码头的距离是 2(153)36?+= 答:两码头之间的距离36千米 .

4轮船沿江从A 港顺流行驶到B 港,比从B 港返回A 港少用3小时。若船速为26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那么A 港和B 港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504千米 ????解析设A 港和B 港相距x 千米,根据题意,得 3262262 x x -=-+ 解方程,得 504x = 答:A 港和B 港相距504千米 . 5某年级团员到“东方绿舟”社会实践.校团委王老师分配学生住宿,如果8人住一间,则有3人无宿舍可住;如果9人住一间,则有一间只住4人.试问该年级共有多少名团员? ????答案67名团员 ????解析设该年级共有x 名团员,根据题意,得 35 89 x x -+= 解方程,得 67x = 答:该年级共有67名团员 . 6解不等式: 0.2 1.20.120.130.30.05 x x ---≤-????答案51 x 40≤ ???? 解析 0.2 1.20.120.1 30.30.05 5(212)3(1210)45 1060363045 405151 4040 x x x x x x x x ---≤----≤---+≤- ≤≤ 根据分式基本性质,原不等式可化为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整理,得: 两边同除以,得: 7解不等式: 121 80.50.25x x -++≥

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易错题

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易错题 1.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A .H 2SO 4·19H 2O B .H 2SO 4 ·H 2O C .H 2SO 4·SO 3 D .SO 3· 109 H 2O 2.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 g ,12C 的原子质量是b g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 B .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 C .Wg 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 aN W mol D .Wg 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 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 。那么在一 个铅笔字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约为 A 、2.5×1019个 B 、 2.5×1022个 C 、5×1019个 D 、5×1022 4.x 克的NaOH 必须溶解在45克水中,才能使每2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 +,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y ,则x 、y 的值为 A.x=2.25 y=4.74% B.x=5 y=11.11% C.x=5 y=10% D.x=2.875 y=5.75% 5、0.1mol KOH 溶解在多少molH 2O 中,才能使100个H 2O 分子中含有1个K +离子C A 、0。1mol B 、100mol C 、10mol D 、1mol 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 A B .2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C .0.5mol 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 N A D .17g 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 N A 7.在反应X +2Y =R +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 后,生成4.4g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8.现有A 、B 、C 三种化合物,各取40g 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18gB ,49gC ,还有D 生成。 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现将22gA 和11gB 反应,能生成D 的物质的量为 (A )1mol (B )0.5mol (C )0.275mol (D )0.25mol 9.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 4Cl 、16mol KCl 和24mol K 2SO 4的营养液,若用 KCl 、NH 4Cl 和(NH 4)2SO 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 A .2、64、24 B .64、2、24 C .32、50、12 D .16、50、24 10.15gA 物质和10.5gB 物质完全反应后,生成7.2gC 物质、1.8gD 物质和0.3gmolE 物质,则 E 的摩尔质量是 A .100 g/mol B .111 g/mol C .55 g/mol D .27.5 g/mol 11 .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 3,用X 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 1107?-cm 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 A. 32 B. 65 C. 120 D. 150 12.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③气 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 ②④ 13.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a 摩氙气和b 摩氟气,在2635千帕和400℃下加热数小时后迅速 冷却至室温,除剩余b/2摩氟气外,还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则所得无色晶体中,氙与氟的原子 个数比为 A.a :b/2 B.a :b C.4a :b D.a :2b

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 气”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 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 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g。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 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 (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 术。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 CO分子数 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 【答案】H2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8 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ac O2和H+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解析】

高三化学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09肇庆一模6)用铝热剂法还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属1mol ,耗铝最少的是 A .MnO 2 B .WO 3 C .Co 3O 4 D .Cr 2O 3 2.(09肇庆一模7)下列实验操作或所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 A .NaOH 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 .液溴应盛放在用水密封且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 C .一学生用pH 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 为2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蒸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3.(09汕头一模6)下列各组离子:(1) I -、ClO -、NO 3-、Cl -; (2) K +、H +、NO 3-、Cl -; (3)SO 32-、S 2-、Cl -、OH -; (4)Mg 2+、Cu 2+、SO 42-、Cl -; (5)Fe 3+、SCN -、K +、SO 42-; (6)K +、HPO 42-、PO 43-、HSO 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组别共有 A .1组 B .2组 C .3组 D .不少于4组 4.(09汕头一模9)恒温25℃时,将两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析出了a mol 气体,同时有ωg Na 2SO 4·10H 2O 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αωω18+×100% B .α ωω36+×100% C .%)18(1617100αωω+ D . %)36(1617100αωω+ 5.(09清远一调6)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 的是 A .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 .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Fe 3+,说明含有Fe 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C .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D .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6.(09清远一调8)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 2的缘故。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 2比NaCl 易溶于水 C .在整个过程中NaCl 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D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 的溶解平衡 7.1966年,范克等人提出用H 2O 、SO 2和I 2为原料进行热化学循环制氢法: 2H 2O(l)+SO 2(g)+I 2(s) H 2SO 4(aq)+2HI(g); H 2SO 4(aq)H 2O(l)+ SO 2(g)+O 2(g); 2HI(g) H 2(g)+I 2(g)。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a mol 原料水能制得氢气 A. a mol B.0.5a mol C. 0.25a mol D. 2a mol 8.(09韶关一调6)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见下表)中和后再排放,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相同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一元一次方程易错常考题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集(04):3.4 实际问题与一元 一次方程 选择题 1.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揿一下喇叭,4秒后听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设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x米,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A.2x+4×20=4×340 B.2x﹣4×72=4×340 C.2x+4×72=4×340 D.2x﹣4×20=4×340 2.有m辆客车及n个人,若每辆客车乘40人,则还有10人不能上车,若每辆客车乘43人,则只有1人不能上车,有下列四个等式:①40m+10=43m﹣1;② ;③;④40m+10=43m+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3.一个数x,减去3得6,列出方程是() A.3﹣x=6 B.x+6=3 C.x+3=6 D.x﹣3=6 4.某电视机厂10月份产量为10万台,以后每月增长率为5%,那么到年底能再生产()万台. A.10(1+5%) B.10(1+5%)2 C.10(1+5%)3D.10(1+5%)+10(1+5%)2 5.在一个笼子里面放着几只鸡与几只兔,数了数一共有14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设鸡为x只,得方程() A.2x+4(14﹣x)=44 B.4x+2(14﹣x)=44 C.4x+2(x﹣14)=44 D.2x+4(x﹣14)=44 6.如图,六位朋友均匀的围坐在圆桌旁聚会.圆桌的半径为80cm,每人离桌边10cm,有后来两位客人,每人向后挪动了相同距离并左右调整位置,使8个人都坐下,每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与原来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即在圆周上两人之间的圆弧的长)相等.设每人向后挪动的距离为xcm.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物质的量易错题

考考你:(试听课所用)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6.02×1023个12C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1 mol氧的质量是32 g C.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g D.4.9 g H2SO4是0.05 mol H2SO4 2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2 g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D.17 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量符号:n 1、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长度、质量、时间、物质的量等) 2、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即表示物质所含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 3、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4、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因此,1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相等。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 1、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通常使用 mol-这个近似值。例:1molCO2在任何情况下,都含有N A个CO2分子,约为6.02×1023个。 三、摩尔质量符号:M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即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

的。 2、单位:g/mol或kg/mol 例:1molCO2的质量为44g,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四、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 1、表示: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2、单位:常用的是:L/mol V m——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mol),V——气体的体积(单位常取:L), n——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mol) 4、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 L/mol。不在标准状况时,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22.4 L/mol。 5、用到22.4 L/mol时一定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标准状况;②气体。 五、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 乙醇等。 ③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 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的分子。 六、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 B 1、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mol/L A A.常温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

初中化学中考易错题精选[1]

潍坊五中2011中考复习之易错题精选 1.2011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生猪主产区采用违禁药品瘦肉精,有毒猪肉流向双汇分公司。“瘦肉精“的化学式C12H19Cl3N2O,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 C.每个瘦肉精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 D.瘦肉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铝,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A.盐酸、硫酸B、氯化钠、碳酸钾 C.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D.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3.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4.下列各项不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物质的溶解度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D.酸溶液的pH 5.现有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叙述违背客观事实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固体溶解,并使溶液温度下降 B、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溶质质量变小 C.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硫酸铜溶解度不变,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放入一根铁丝后,铁丝表面有亮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 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除去氢氧化钠中 少量的碳酸钠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 混有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1 加水溶解加适量稀盐酸加锌粒点燃 方案2 加稀硫酸用水洗涤加石蕊溶液通入澄清石灰水7.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B.向pH=2的盐酸 中滴加过量的氢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 D.向pH=12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酸反应氧化钠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 8.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10 2 8 +8 2 6 2 8 8 +18 2 8 2 +12 +2 2 +9 2 7 2 8 1 +11 +2 2 A. 和 B. 和 C.和 D. 和 9.小明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1 方案2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水溶解加稀硫酸 B.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加稀盐酸用水洗涤 C、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加锌粒加石蕊试液 D.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A.NaOH 、CuSO4、H2SO4B、NaCl、Na2SO4、Na2CO3 C.NaCl、Ba(NO3)2、HCl D.NH4NO3、NaOH、Na2SO4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NaCl和H2SO4B.NaOH和HCl C.Na2CO3和H2SO4D.AgNO3和NaCl 12.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使用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 A.Cu(Fe2O3)加入稀硫酸,过滤 B.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C.NaOH溶液(Na2CO3)加入石灰水,过滤 D、CaO(CaCO3)加入稀盐酸,过滤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