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关键词文本解读的巧妙切入点

探寻关键词文本解读的巧妙切入点
探寻关键词文本解读的巧妙切入点

探寻文本解读的巧妙切入点

何谓关键?借用陆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之语,可以理解为文本之中“居要”且“警策”之处。转用柯灵所喻,即文本的“关节处”与“结穴处”。抓住它,犹如庖丁解牛,能切中肯綮、游刃有余,又如“一着活棋,妙手成春”。

《祖国山川颂》,作者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用片段式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热烈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于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从文本体式来看,这是一篇“颂”体。抓住“颂” 字,按照什么是“颂”一一“颂”什么一一怎样“颂”一一为什么“颂”的线性思路架构课堂,能巧妙解读文本。首先,补充介绍知识,明确什么是“颂”,引导学生积累“颂”体特征; 接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即“颂”什么,梳理思路和文章结构;然后,研习文本,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弄清作者怎样“颂”,学习借鉴文本表情达意的方法与技巧,比如、片段式的结构、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综合使用多种修辞等;最后、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情感生发的缘由,探究为什么“颂”,深入理解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抓住“颂”,就突出了文本体式特征,就能很好地把握重点,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发现并建构文本的价值和意义。

五人墓碑记》一文,作者主要叙述了以五义士为首的苏州民众抗

暴斗争的经过,高度评价了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文

章第五段)的“死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的重大意义。作者的着力点在于“义”字,通过叙述五“义

士”的“义举”,倡导舍生取义的“死义”精神。抓住“义”

字,即抓住了文本的关键。介绍背景,了解“义”士事迹,奠

定情感基础;诵读课文,研习文本,感知“义”举;品味细

节,感受“义”士形象;补充拓展(项羽、屈原的死和司马迁、

文天祥的生),对话交流,评价“死义”精神。以“义”为中

心,层层推进,由形象到抽象,逐步感悟文本主旨,辩证看待作

者的生死观。

《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记述了在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的情势之下,烛之武不计前嫌,临危受命,夜缒出城,游说秦伯,不费一兵一卒,使秦晋毁盟、自动撤兵的故事。“退” 字可谓一字千钧,凸显了烛之武“义”“智”“勇”的形象,充分表现出人物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和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如何理解文本的内容价值?可以扣住“退”字设置问题,以此做牵引,带动诵读和文本研习,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山“退”师的?诵读研习1-2 段,感受其“义”的形象(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烛之武是怎样劝“说”秦伯主动“退”兵的?为什么能三言两语智“退”秦师,妙在何处?诵读研习3-4 段,赏析并探究烛之武巧妙的说辞,感受其“智”和“勇”的形象,总结其以“利”巧攻心理、以“害”巧析形势、以“史”巧施离间的游说艺术,体会其语言智慧的魅力。

再如《品质》一文,这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文中写到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品质。故事情节简单

易懂,但表现的人物的品质却是如此感人,作者也对格斯拉倾注了极大的悲悯情怀。因此,如何将底层人物的品质的光芒彰显出来,就成了本文学习的关键。不妨选取文章结尾处“他是个怪人”这句话的“怪”字作为突破口,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围绕“怪”字,筛选典型细节,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研习人物性格;接着合作探究“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认为格斯拉是个“怪人”的理由,深入理解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深刻感悟从格斯拉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品质和耀眼的光芒;最后,知人论世,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在体会作者对待人物的情感语言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个“怪人”的看法,以此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 作者通联:江苏邳州运河中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