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

上册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5.“”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D.

6.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8.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

11.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

13.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

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4.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高温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A.H2B.H2O C.H2O2D.HCl

1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16.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C.2Mg 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 中的“2”表示 2 个氨分子

17.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B.

C.D.

18.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9.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隙

20.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2O B.O2C.O2―D.2O2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发现问题)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0%。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应不超过其容积的 %。可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有氮气,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剩余约70%的气体主要成份是。

(提出假设)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

接着上述实验,先拿开装置中集气瓶的胶塞,然后迅速把点燃的镁条伸进含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实验,你得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

①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根据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②镁条除了能与氮气反应,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22.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典型实验,采用实证法进行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一些科学结论。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图中所示的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③中的现象: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在图⑤中燃烧与木炭在图④中燃烧剧烈程度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图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根据上述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

_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

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

(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聪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I IIⅢ

实验现象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紫色石蕊小花变

实验目的和结论证明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证明二氧化碳与

石蕊变红色

小明同学对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_____。两位同学讨论后补充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补充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化学课上,老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有明显现象,后者无明显现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如图所示,甲的实验现象:“在水下取出试管口的橡胶塞,试管内液面上升”;乙的实验现象:“气球慢慢胀大”;丙的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小智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使容器内压_____大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小慧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小慧思考后,对比甲实验装置又补充了一个对比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完善。小慧的补充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将甲实验中

的_____换成_____。

②小慧同学认为还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来帮她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慧第一方案_____

二氧化碳和氢氧

确实发生了化学小慧第二方案

_____(短线上文字说明,不要再选用盐)

_____

(探究收获)通过上述对比实验的探究,同学们总结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判

断反应的发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

的发生;也可以_____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23.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下,请回答: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并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

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

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药品用______

(A.6%的过氧化氢溶液 B.20%的过氧化氢溶液)比较合适。

(5)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步骤: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24.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2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 。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 ;如图F向装满CO2 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

2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用于性质实验。欲调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调节图中A、

B、C哪个旋钮:______

27.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这种蜡烛在制作时要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了_______从而使蜡烛复燃。但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8.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

(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

③实验C中现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详解】

A. 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C

【解析】

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

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故选C。

4.C

解析:C

【解析】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5.C

解析:C

【解析】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

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C。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类别。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详解】

A、④是11号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④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④和②是同种元素。图中共有三中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②属于稳定结构,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微粒的个数为2,反应后微粒个数为3,错误;

B、由微观图可看出生成物是两种,错误;

C、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

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9.C

解析: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

10.B

解析:B

【解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

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不会产生白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Fe在Ⅰ中生成四氧化三铁、Ⅱ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放热的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操作不正确,因为给是观众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B、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

C、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是正确的操作;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平放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A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

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

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故选C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8,Cl:2,O:8,反应后N:2,H:0,Cl:2,O: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选项正确;B.应先开始加热,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使收集的气体纯净,选项错误;C.收集O2后,应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否则收集的气体会逸散,选项错误;D.停止加热时,应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使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砸裂试管,选项错误;故选A。

16.D

解析:D

【解析】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

B、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8.B

解析:B

【解析】

A. 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

B.

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

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 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

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

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 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故

选B。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A。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详解】

A、2O表示2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O2可以表示氧气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O2―表示的是氧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符合题意。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假设氧气全部反应,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9%,所以被消耗气体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一定超过9%,只有氮气符合要求

氮气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

①-3 3Mg+N2 点燃 Mg3N2

解析:假设氧气全部反应,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9%,所以被消耗气体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一定超过9%,只有氮气符合要求

氮气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

①-3 3Mg+N2点燃Mg3N2②2Mg+CO2点燃C+2MgO

燃烧不一定非要有氧气参加;或二氧化碳在特定条件下不一定能灭火,甚至还能支持燃烧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发现问题】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可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占21%,氮气占78%),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因为假设氧气全部反应完,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9%,而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外,所有气体仅占总体积的1%,只能是氮气参加了反应。当然剩余约70%的气体中主要成份仍是氮气。

(2)【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探究实验,“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说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3)【查阅资料】

①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镁的化合价为+2,所以氮化镁

(Mg3N2)固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已知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Mg+N2点燃Mg3N2。

②根据题意,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CO2点燃C+2MgO

(4)【实验反思】

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发现:镁与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发生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是根据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认识,利用镁的性质及题中资料信息,完成“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通过分析导致实验中所出现现象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转换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2.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

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小紫花不变色小于氢氧化钠水产生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检验生成物的存在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气具有助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加热持续红热,而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现象不同;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反应后的集气瓶内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木

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填: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2)氧气浓度影响反应的现象和剧烈程度,所以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如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1)通过上面的对比试验不难看出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然后设计增加一个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实验: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紫花不变色.故答案为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紫花不变色;

(2)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造成了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根据小慧提出的疑问,可以将甲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更换成水,观察试管内的液面上升高度;故填:小于;氢氧化钠;水;

②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可以知道,若反应则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以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钠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可以选择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或是氢氧化钙溶液等来进行验证;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探究收获]根据实验中几个同学的设计可以知道,只有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注意控制变量、运用对比实验、检验生成物的存在等科学的探究方法来探究问题;故填:检验生成物的存在.

23.锥形瓶 B CaCO3+2HCl=CaCl2+H2O+CO2↑ b F A 沸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锥形瓶;

(2

解析:锥形瓶 B CaCO3+2HCl=CaCl2+H2O+CO2↑ b F A 沸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装置应该是固液不加热装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选用装置B;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端通入,空气从b 端排出,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排水法,收集装置应选用F;药品用6%的过氧化氢溶液比较合适,因为浓度过大会导致反应速率快,不易收集。

(5)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步骤: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收集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使用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时,应考虑待收集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先判断出空气从哪个管排出,待收集气体则从另一个管进入。

24.(1)Ca(OH)2 +CO2 ="==" CaCO3↓+H2O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没有作尾气处理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4)不可以因E装置中

解析:(1)Ca(OH)2 +CO2 ="==" CaCO3↓+H2O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没有作尾气处理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

(4)不可以因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

【拓展应用】B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B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CO2 ="==" CaCO3↓+H2O

(2)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对实验现象形成干扰,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故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作尾气处理;解决的方法: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

(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是不可以;原因是:因E 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

【拓展应用】根据信息: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故不正确的说法不能除去口中异味,选B

考点: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5.(1)A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2)B和C(或BC)CaCO3+2HCl=CaCl2+CO2↑+H2O

节约药品(或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或其它合理答

解析:(1)A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B和C(或BC) CaCO3+2HCl=CaCl2+CO2↑+H2O

节约药品(或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防止集气瓶炸裂(或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软塑料瓶变瘪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3.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3.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4.“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 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

D. 6.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7.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M N P Q t1时的质量/g519317 t2时的质量/g233x51 A.x的值小于3 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8.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2= 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MnO2是氧化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9.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B. C. D.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4.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5.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6.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7.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8.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10.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B. C. D.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5.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 停止加热 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镇江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镇江市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

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6.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7.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8.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贝思特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 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 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4 B .-2 C .-4 D .+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 (反应前) (反应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2 C.-4 D.+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蒸馏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2.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5.4 g Nacl(1 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NaCl的实际质量为g。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人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4.用化学式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3)电解水:。 15.地壳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他们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16.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 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是。(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简答题(共4个小题,共14分) 17. 写出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8.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反应前) (反应后)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蜡烛燃烧 C、衣服晾干 D、菠萝榨汁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 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 ABCD 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 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分子—2H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水分子— D.5个钠离子—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可能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6、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该实验表示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9、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B、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4.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 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 D.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 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1:35.5 N:14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等气体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3.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春天,花儿朵朵,由于分子在不停运动我们能闻到花香 B.夏天,烈日炎炎,用可乐等碳酸饮料替代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C.秋天,果实累累,多吃水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

D.冬天,寒风冽冽,室内用煤炉取暖应保证烟囱通畅,防止“煤气”中毒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C.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5.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 B、液体会溢出漏斗 C、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受器 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 6.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7.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 水→氢气+氧气 C.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 镁+氧气→氧化镁 8.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氧 B.硅 C.铝 D.铁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人教版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 () A.CO2B.CO C.CO和CO2D.CO2和O2 2.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4.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 6.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7.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 代表氧气 B .t 2时刻,O 2开始产生 C .t 1时刻,KMnO 4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8.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 ,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 .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 .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 .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9.“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 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酒精挥发 C. 瓷碗破碎 D. 雪糕熔化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3. 第一单元开头图上有一只猫在一薄板上,而薄板下面正在用火加热, 薄板 上的猫无任何反应。这块薄板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A. 透气 B. 导电 C. 隔热 D. 导热 4. 发现元素周期律, 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这位科学家是 () A. 汤姆生 B. 门捷列夫 C. 阿伏加德罗 D. 道尔顿 5. 能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空气 6、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7. 下列仪器中, 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烧杯 B. 试管 C. 集气瓶 D. 量筒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9.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项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 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 分子是有质量的 积小于200mL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 的 10.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1.区分硬水和软水不可行的方法是() A、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 B、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浮渣的多少进行区分。 C、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进行区分 D、加热,观察有无固体析出进行区分。 12.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2.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 7 A.12 克B.12 C.1.66*10 千克D.1/12 克 14.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6. 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 用手扑灭 B. 用湿布盖灭 C. 赶紧逃跑 D. 拨打电话119 1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 2O 2 )B.二氧化锰(MnO 2 )C.二氧化碳(CO 2 )D.空

2021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看B.听C.闻D. 吹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3.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4.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6.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7.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8.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10.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B.贮存氧气 C.过滤D. 吹灭酒精灯 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7.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8.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10.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