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

据媒体2017 年 1 月 26 日消息,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2.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充足的水资源③适宜的光照、温度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D

2.B [解析] 第1题,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体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据此可知,A项所述的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不是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的原因。材料指出,有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可知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不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液态水,B错误。材料中提及,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可推测是火星离太阳的距离较远、火星表面干燥寒冷影响火星生命的孕育。选D。第2题,参考地球有生命体存在的条件推测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水资源、适宜的光照和温度、适宜的大气。

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兆焦/米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3~4题。

3.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3.B

4.A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可知,M日时图示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其他节气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都较少,所以B项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a、b两点中a点太阳辐射值明显较大,而根据两点的纬度可知,a 点的明显较低。影响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量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纬度(太阳高度),所以A项正确。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图K3-2为该省级行政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为( )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

6.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 )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7.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拔

C.年降水量

D.年蒸发量

5.B

6.B

7.C [解析] 第5题,图示为山东省,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为400~800 毫米;该区域≥10℃年积温在4000℃左右,与图中数值不符;山东省平均海拔较低,与图中数值不符。图中等值线最可能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第6题,两图中的等值线分别为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和年日照时数等值线,二者存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第7题,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昼长等,影响二者的共同因素是天气,而天气中的降水量多少对二者影响较大。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产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团以每小时322 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图,回答8~9题。

8.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

9.下列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C 9.A [解析] 第8题,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产生并向火星“挺进”的气团为太阳风。第9题,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为减少太阳活动的影响,应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防止紫外线伤害皮肤。关闭所有通信设施和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备既无必要也不现实。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左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右图中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 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 )

A. 金星

B. 水星

C. 火星

D. 木星

11. 与“TRAPPIST-1系统”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12. 之所以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

B. 天体表面平坦

C. 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 有肥沃的土壤

10. C 11. B 12. A【解析】第10题,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火星,C 对;其它行星不在宜居带内,A、B、D 错。故选C。第11题,TRAPPIST-1系统的中心天体是恒星,该系统为恒星系,与太阳系为同一级别,B 正确。第12题,图中宜居带理想区域主要依据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A 对;地形和土壤对生命存在的影响小,B、D错误;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不适合生命呼吸,C 错误。故选A。

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 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慢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4. 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

A. a岩层内部

B. c岩层内部

C. d岩层内部

D. e岩层内部

15. 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A. a+b+c

B. a+c+d

C. b+c+d

D. c+d+e

13. B 14. C 15. A【解析】8.F界面是莫霍面,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纵波速度减慢,①错,②对。横波速度减慢,③错、④对。B对,A、C、D错。9.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上地幔软流层,图中d 岩层内部,C对。a岩层是地壳,A错。c岩层岩石圈,B错。e岩层是下地幔,D错。10.图中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c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a+b+c,A对。B、C、D错。

2016年9月7日晚,中科院旧金山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9日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8题。

16. 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

A. 火星和木星之间

B. 地月系

C. 河外星系

D. 土星和木星之间

17. 科学家称“勿慌张”主要源于()

A. 小行星距离地球远

B. 地球公转速度快

C. 两者公转方向相同

D. 地球有大气层保护

18. 2009ES四周没有气体聚焦,其原因是2009ES()

A. 温度高

B. 自转速度快

C. 距太阳较远

D. 质量和体积过小

16. A 17. D 18. D【解析】第16题,从材料中“近地小行星”可以判断该小行星距离地球近,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第17题,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将闯入大气层的小行星摩擦燃烧掉,从而不至于危及地球生命安全。第18题,只有天体质量和体积合适,也就是说要有足够大的质量和体积才能有适宜的引力吸引大气在其周围。

二、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左图)。(图中②+a=岩石圈)

材料二: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右图)。

(1)左图中,数字代表的圈层是:①_____ ;③_____

(2)左图中圈层④为_____态,判断依据是_____。

(3)右图中,字母表示的圈层是:B _____;D_____。

(4)右图中A圈层的主要特点是_____。圈层C的范围是_____。

【答案】 (1)平流层(2)软流层

(2)液横波不能通过

(3)大气圈岩石圈

(4)连续而不规则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析】

(1)①位于距地面12km以上,应为平流层;③位于2900km以上的部分,应为地幔的顶部软流层(2)④介于2900km到5000km之间,应为外核,横波不在能外核中传播,说明是液体。(3)B有二氧化碳,并产生降水,为大气圈;D产生矿物质、尘埃和无机盐,为岩石圈;

(4)A为水圈C为生物圈。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地震仪可以记录从地球不同深度处传来的地震波,通过分析该处地震波的波速和频率等特征,可以大致判断该处的物质状态、密度等状况。

材料2:在海洋中释放人工震波,震波从海底不同深度的岩层反射回来,由反射波可绘出海底地质图,从而确定石油和天然气矿床的位置,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2)若此时海底发生了地震,轮船会产生怎样的运动?高空中的飞机和海岸边行驶的汽车呢?解析:第(1)题,海底石油层是液态,只能通过纵波,且波速下降,横波应完全消失,对应图中地震波图,应选择A。第(2)题,海水和大气只能传播纵波,横波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轮船和飞机都只能感到上下颠簸,而岸边行驶的汽车则会受到纵波和横波的影响,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汽车会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1)A

(2)轮船和飞机都上下颠簸,汽车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 学设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③、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 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 CO、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 2 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 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 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

(完整版)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练习题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与地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 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 A.20厘米B.40厘米 C.60厘米D.80厘米 【解析】考查地球相关数据及比例尺的计算。第1题,赤道的实地长是40 000千米,计算可知此地球仪的比例尺。第2题,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应当约是此地球仪大圆周长的1/4。 【答案】 1.D 2.A 3.读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③⑤ 【解析】①②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中,则两点坐标分别为(30°S、30°W),(0°、0°);③在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其坐标为(30°N、30°E);④⑤坐标分别为(30°S、30°W),(60°N、90°E),则坐标相同的是①④。 【答案】 B (2010年盐城调研)读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 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4~5题。 4.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 行线路是

() 5.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A.西→东B.南→北→南 C.东南→东→东北D.东北→东→东南 【解析】第4题,从A飞到B的最短飞行线路应是过AB的大圆上的劣弧,但是赤道,理论上都是过AB的大圆的弧,但题干中是“实际最短线路”,地球两极稍扁,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21千米。第5题,因为最短飞行线路是指沿经线圈的飞行,从A到N(北极点)是向北飞,从N到B是向南飞。 【答案】 4.A 5.B 6.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解析】在经纬网地图上相同度数的经线和相同度数的纬线组成的图中,所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可根据经纬度差来判断实际范围的大小。四幅图中表示的实际范围由小到大依次是A

从地球圈层地理环境测试题01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哪三大类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 C.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D.花岗岩、岩浆岩、大理岩 2.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B.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C.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3.下列各图所示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当太阳运行至图示中的近日点时,我国长江流域的 气候特点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温和湿润 D.冬季低温干燥 5.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都具有的主要环节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腾 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洋循环 D.水汽输送7.关于下左图北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春季气温回升快,雨季还没来临B.北京夏季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少C.北京秋季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多D.北京冬季气温持续下降,降水多

读“2008年4月18 日我国部分地区天气图”,回答 8~10 题。 8.图中台风“浣熊”在海南岛登陆时,湛江吹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9.“浣熊”给海南岛带来的天气是 A .干旱 B .多雨 C .炎热 D .寒冷 10.下列有关“洗熊”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洗熊”缓解了长江流域的伏旱 B .“烷熊”会造成粤东水灾,粤西旱灾 C .“烷熊”可诱发平原地区的滑坡 D .“烷熊”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 11~12 题。 11.淮河水系参与的最主要水循环是 A .海上内循环 B .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D .海陆间循环 12.人们在淮河修建了多座水库, 其根本目的是 A .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B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C .调节干流的流量 D .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13.下图中表示正确大气运动的是 14. 右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15~16题。 淮河流域图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图2,回答3~4题。 3.在上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在④的方位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5~7题。 5.若bd 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 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6.若a 点比b 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 点在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90°W ④bd 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在ac 经线上,若由c 点至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读下图,回答8~9题。 60° 10° c d b a 120°E ● ● ● ●

8.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9.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读等高线图,判断10~13题。 10.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A.王村地处山谷 B.张村地处山脊 C.余村地处山谷 D.李村地处山顶 11.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750米 12.已知王村的气温是11℃,丁山气温应是 A.6.5℃ B.7.1℃ C.7.4℃ D.6.8℃ 13.王村与大王山实际水平距离为 A.3km B.6km C.8km D.10km 图6为我国某沿海地区等高、等深线图(单位:米),图7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4~17 题。 图6 图7 14.夏至日12时12分(北京时间),图中岛屿上a′处的旗杆影长为零,a′点的地理坐标为 A.123°E,23°26′N B.117°E,23°26′N C.117°E,23°26′S D.120°E,0° 15.最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经济活动是 A.晒盐 B.建港 C.滩涂养值 D.海滨旅游 16.图6中与图7剖面图相符合的剖面线是 A.aa′ B.bb′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7397838.html,′ D.dd′ 17.图1中cc′剖面线最大高差H为(单位:米) A.64<H<65 B.69<H<70 C.74<H<75 D.79<H<80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 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回答18~20题。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篇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 吴梦云37号13地理科学 【教学设计理念】 1、重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水平,“概括”属于“理解水平”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教学目标】 本节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及学生能够说出横波和纵波特点,能够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简易图并标出对应部分,区分岩石圈,地壳,软流层等易混淆的概念,准确率达到90%。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极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导学法教学、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观看新闻一则: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爆炸起火。36小时后,平台沉没,11名工作人员遇难。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发了大规模原油污染 象,那地球内部的有什么构造又发生着什么样的活动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 新课探究探究一: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

高考总复习之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3题。 1.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 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P、Q两处地形成因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只受外力作用 B.只受内力作用 C.内、外力共同作用 D.强大挤压力作用 3.岩石年龄相近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判断4~6题。 4.该地区及当前的季节为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夏季 5.P地区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座山,山上有冰川 B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达2000米 C地势低洼,有沙漠分布 D周围广泛分布亚热带常绿林 6.分析某海湾放大图,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某山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7-9题。7.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A.15°N附近 B.25°N附近 C.35°N附近 D.45°N附近 8.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9.导致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C.到达的大气辐射少 D.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10~11题。 10.该图反映的是 A.1月气压分布状况 B.4月气压分布状况 C.7月气压分布状况 D.10月气压分布状况 11.G2气压中心是 A.夏威夷高压 B.亚速尔高压 C.印度低压 D.冰岛低压 12.我国某高山地区,降水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最可能的是 读四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13~14题。 1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4.仅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关于地质构造与资源开采、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隧道工程应避开断层带 B.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 C.石油、天然气常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D.断层地带有利于建设水库 16.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每个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层和特征 ②能够辨认地球上的两个不连续面,能说出他们的具体分布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图,结合知识,能在图中 分别指出地球的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锻炼与开 发。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和准确,所以,在讲解内部圈层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图解的形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球存在这两个不连续面,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四、教材分析:本次课内容选自中图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里面的内容,该节课对学生了解好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为了对地壳厚度不均匀有更好地理解,由一个题目巩固: 请同学们比较一些下列地方哪个厚度最薄和最后? A太平洋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本次课要运用到的图像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图2,回答3~4题。 3.在上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在④的方位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5~7题。 5.若bd 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B.cd>abbd>ab>cd D.bd=ac>ab=cd 6.若a 点比b 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 点在d 的西北方 ②a 点在d 的东北方 ③bd 的经度为90°W ④bd 的经度为30°W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在ac 经线上,若由c 点至a 点,各地日出的时刻越来越早,则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出现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读下图,回答8~9题。 8.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9.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读等高线图,判断10~13题。 10.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1150 1000 丁山 大王山 1050 800 900 900 600 500 李村 余村 1100 60° 10° c d b a 120°E ● ● ● ●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 类型学案(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 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纬度增高→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 2.下垫面:使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1)海陆位置??? ?? 靠近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小 远离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大 (2)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低。 (3)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也会产生气温及其变化上的差异。 3.大气环流: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中释放热量。 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以温定半球 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处的半球。 最低月 最高月 半球 1月 7月 北半球 7月 1月 南半球 2.以温定热量带 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热量带 >15 >25 热带 >0 >18 亚热带 <0 >18 温带(温带海洋性

气候除外 ) <10 寒带 3.以水定型 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 雨型特征可能气候类型 年雨型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雨型降水集中在冬季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降水集中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雨型全年降水少 热带沙漠气候 极地气候 4.确定气候类型: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探究点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太平洋中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完整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材分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是对地球自身的特点的继续学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提示去分析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会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并说 出地壳、地核、地幔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关系。 2、通过分析进一步巩固阅读、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图表,培养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图分析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辩证 的思维观、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真意识; 2、通过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彼此间的关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培养整体观念和正 确的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点。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教学难点: 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岩石圈与地壳和地幔的关系。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仅仅为蛋壳部分,而对于地球内部,却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法——利用地震波。 【板书】一、地震波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什么是地震波? 分类特点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 右晃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主要由什么引起 生:略 过渡: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 师: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 指导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问题: (1)什么是不连续面 (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几个圈层

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考题

高中地理第一篇 宇宙与地球考题 一、选择题 (一)从2007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四)18:05在 西昌发射到2007年11月7日进入工作轨道,“嫦娥一号” 的首次探月之旅已经宣告成功。右图为“嫦娥一号”卫星 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1.从“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中我们 看到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目前科学家认为该现象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 .昼夜温差大 B .陨星的撞击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 2.下列关于我国已建成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昌在外流区,酒泉和太原在内流区 B .西昌在湿润区,酒泉和太原在干旱区 C .西昌纬度较低,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射初速度,节约更多的燃料 D .西昌光照丰富,水热资源不足;酒泉和太原水热资源丰富,光照不足 3.“嫦娥”升空一星期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下图的 4.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火箭发射实况转播的当地时间是 A .10月24日5:05 B .10月24日5:25 C .10月23日5:05 D .10月25日5:25 (二)图2中,虚线ACB 表示晨昏线,阴影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ON 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据此完成3—5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 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 为晨线 ④BC 为晨线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此时,北京时间是 A 、7月7日4点 B 、7月7日12点 C 、7月6日4点 D 、7月6日12点 7、此时,下列城市中正午物体影子最长的是 A 、伦敦(520N ) B 、广州(23.50N ) C 、悉尼(330S ) D 、莫斯科(560N ) (三)2006年3月29日格林尼治时间8时36 分,在巴西东部地区开始出现日全食,北京时间图2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地球与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 (1)在多数地图上,一般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是北方,与之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作指向标的垂线,可表示东西方向。 (3)在带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 (1)定义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2)表示方式 ①直线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 ②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成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③数字式: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可表示为1∶10000000或 10000000 1 或一千万分之一。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比例尺的大与小,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间比值的大与小。比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一般来说,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小,地图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大,地图内容越简略。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A .比例尺的缩放 将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将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B.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1放大到原比例尺N倍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平方 2 缩小到原比例尺1/N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1/N平方 二、等高线与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又叫绝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不同特点,可以进行地形的判读: (1)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表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表坡度越缓。 (2)当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时,若等高线的读数自中心向外递减,表示为山顶;若等高线的读数自外向中心递减,表示为盆地。 (3)当一组等高线明显弯曲时,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小处凸出,表示为山脊;若弯曲处向读数较大处凸出,表示为山谷。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的相对低洼处,表示鞍部。 (5)若干条等高线交会在一起处,表示陡崖。 思考讨论 如何确定闭合等高线中心的海拔高度? 提示:如图所示,A、B两地海拔高度的确定应遵循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A地外围闭合等高线是100米,比相邻等高线数值小,故A地海拔高度应大于0米小于100米;B地外围闭合等高线是200米,比相邻等高线数值大,故B地海拔高度应大于200米小于300。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1课时)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为。有两方面的要求,1.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2、要求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3、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教材分析:1.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组成元素、厚薄和分布,地幔的组成和地核的组成和状态。2.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的组成和空间分布及相互的联系。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 培养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四、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五、教学难点:“地幔”的有关知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用具: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 媒体、图片)。 八、教学过程: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 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地震波。你知道其机理吗?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 三层。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

第1 页共14 页 地球与地图 【自主梳理归纳】【回归教材】回归书本,夯实基础!公6371万公里;平均半径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4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里。、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地球仪1测试要点二0,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00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S。 3、经线:9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北极点为90N,南极点为900经线,也叫本0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0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属于西经。、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②指向标地图:指测试要点三: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比例尺:向标的箭头指向北。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比实际距离。 3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 1、高度的表示测试要点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特点:呈闭、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2 3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4、地形剖面图: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反映断面的 高低起伏状况。合的曲线。思路清晰,提升能力!0对应在地面)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差值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1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0,因此只要知道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 km1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2同一经线上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0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各纬线上经度差l0。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kml 的纬度为α)经度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2(的东西方向。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南北方向的判定:上的最北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则相反;根据在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东西方向的判定:0的180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也可以利用经度来判定,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弧段)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最简捷的方法是:在被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3.等值线判读的三个技巧

高中地理 地球与地图

地球和地图 1、(2007年北京文综卷)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1,完成(1)-(2)题。 图1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示意图 (1)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A.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2)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月4日 B.7日12时 C.8日4时 D.9日12时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1)~(2)题。 (1)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B.当日9时C.前一日22时D.当日8时 (2)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 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 是: 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 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一②一③一④B.②一④一③一①C.②一①一④一③ D.④一①一②一③

3、如右图,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4、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比B的地方时要____(早或晚)____小 时。 (2)B地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3)A地位于B地的方向。 (4)飞机从B地到D地的最短航线为。 5、(2007年上海地理卷)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回答(1)-(3)题。 (1)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在对这一部分自然环境学习的基础上,可知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也有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由此得出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从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教学难点】 1.“地幔”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淡话法、小组讨论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 【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学生回答】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学生回答】地震波。 【讨论】你知道其机理吗?【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 【板书】1、划分依据:地震波 (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分类及特点: 分类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