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JAVA实现动画,汉诺塔,和冒泡排序

用JAVA实现动画,汉诺塔,和冒泡排序
用JAVA实现动画,汉诺塔,和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浙江省慈溪中学施迪央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第3节以及第五章第3节的部分教学内容。 一组不长的数据(如5个),从小到大排序,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并不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实现排序的,同时他们也没见识过计算机对大量数据(如1000个)的排序。学习排序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冒泡排序对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但前面的枚举算法和解析算法的部分内容对学习排序有一定的帮助,如数组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双重循环的使用方法及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键盘输入一批数据(即text1_keypress()事件)在前面都已涉及,冒泡排序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 关于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我安排了3个课时,本案例是在教室内完成的2节随堂课,第3课时安排学生上机实践:对键盘输入的一批数据进行冒泡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序及冒泡排序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冒泡排序的分析过程,并初步掌握用冒泡排序算法来设计解决简单的排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及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兴趣。 教学重点: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析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教学策略: 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一切水到渠成。 教学准备: 编写好手动输入一批的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编写好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一:什么是排序? 所谓排序,把杂乱无章的一列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比如7,3,4,8,1这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结果是1,3,4,7,8,我们很容易排出来。那么电脑是怎么进行排序的呢?问题二:一批数据在VB中如何存储的?比如如何存储六位裁判为一位运动员评出的分数? 用数组变量来存储一批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如分别用d(1),d(2),d(3),d(4),d(5),d(6)来存储六位裁判给出的分数。 问题三:如果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是从这6个分数中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你认为

3.4对数据进行排序

对数据进行排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第三章第四节“对数据进行排序”。冒泡法排序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算法,又不容易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冒泡法排序算法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掌握了数组的概念和应用,理解了解析法和穷举法两个典型算法,这些都为学习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冒泡法排序算法思想。 (2)学会用冒泡法对数据排序。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思考相关问题,分析算法,画流程图,上机编程实践,掌握冒泡法排序算法的思想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将自己的逻辑思维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冒泡法排序原理。(2)运用冒泡法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理解冒泡法排序中的趟、次等概念。(2)算法的优化。 五、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启发 学法:实践、协作、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动画: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栏目中有一道题是观看录像,然后根据录像内容回答问题。下面也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演示过程,然后回答问题。 2、师生问答: 师:这个动画描述了什么问题? 生:把一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相邻两个数两两比较,小的放到前面,大的放到后面。 师:第一趟比较多少次?第二趟比较多少次?一共比较了几趟? 生:第一趟比较9次,第二趟比较8次,依此类推,最后一趟比较1次,一共比较9趟。师:动画中是对10个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如果对n个数进行排序呢?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的C++和C

C选择排序: #include #define N 10 main() {int i,j,min,key,a[N]; //input data printf("please input ten num:\n"); for(i=0;ia[j]) {min=j;//记下最小元素的下标。 /*********交换元素*********/ key=a[i]; a[i]=a[min]; a[min]=key;} else continue; } } /*output data*/ printf("After sorted \n"); for(i=0;i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4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int x[n],i=0; printf("请输入%d个整数:\n",n); for(i=0;i

【技术】2019年12月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适应性考试高三技术试卷(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高三年级技术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部分,第二部分通用技术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信息可以重复使用而不产生损耗 ②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不一定依附于某种载体 ③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④信息的加工和管理必须使用计算机才能完成 ⑤近代信息技术有摄影技术、微电子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 A. ①③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⑤ 2.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描述网页的内容,该语言的简称为 A. POP3 B. HTTP C. SMTP D.HTML 3.使用UltraEdit软查看字符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字符“!”的十六进制码为“A1” B.字符“t”的十六进制码是“54” C.字符“师”的十六进制码为“BD CC” D.字符“10”的二进制码为“00110001 00110000” 4.对于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表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字段,每一列称为一条记录 B.一张数据表中可以有多个“自动编号”数据类型字段 C. 数据表中的字段名可以在数据表视图中修改 D. 数据表中的记录可以在设计视图中添加、删除和修改 5. 下列3幅图均为800×600像素、24位色的BMP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该三张图像中图3的存储空间最大 B.使用WinRAR软件将3幅图压缩为“A.rar”过程为有损压缩 C.若使用Photoshop软件另存为JPEG格式图像,则保存后图1的存储空间最小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适应性考试浙江新高考资料群提供811176101

VB NET实现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

Public Class Form1 Dim arr(5) As Integer Dim a(5, 5) As TextBox Private Sub delaytime() Dim i, j As Long For i = 1 To 20000 For j = 1 To 20000 i = i + 1 i = i - 1 Next j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1_Load(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MyBase.Load Label1.Text = "数oy组á¨|元a素?值|ì:êo" Label2.Text = "第ì¨2一°?轮?:êo" Label3.Text = "第ì¨2二t轮?:êo" Label4.Text = "第ì¨2三¨y轮?:êo" Label5.Text = "第ì¨2四?轮?:êo" Label6.Text = "第ì¨2五?轮?:êo" Button1.Text = "产¨2生|¨2数oy组á¨|" Button2.Text = "选?择?法¤?§演Y示o?" Button3.Text = "冒??泡Y法¤?§演Y示o?" Button4.Text = "重?新?开a始o?" Button5.Text = "退a?出?" Dim i, j As Integer Dim leftlen, toplen As Integer leftlen = 120 : toplen = 32 Randomize() For i = 0 To 5 For j = 0 To 5 a(i, j) = New TextBox a(i, j).Width = 30 : a(i, j).Height = 30 a(i, j).Left = leftlen + j * 40 : a(i, j).Top = toplen + i * 32 a(i, j).Parent = Me : a(i, j).Visible = True Next j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Button1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1.Click Dim i, j As Integer For i = 0 To 5 arr(i) = Int(10 + 89 * Rnd()) + 1 a(0, i).Text = arr(i)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Button2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2.Click Dim i, j As Integer Dim min, min_i As Integer Dim t As Integer For i = 0 To 5 - 1 min = arr(i) : min_i = i For j = i + 1 To 5 If min > arr(j) Then

高中信息技术_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 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上课! 对答案。

C (++)内部排序汇总(快速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30001 random(int a[30001]) { int i; for(i=1;i<30001;i++) a[i]=rand()%30001; }//随机生成30000个数函数 int change1(char a[81]) { int b=0,n,i; for(i=0;a[i]!=0;i++); n=i-1; for(;i>1;i--) b+=((int)pow(10,n+1-i))*(a[i-1]-48); if(a[0]=='-') b=b*(-1); else b+=((int)pow(10,n))*(a[0]-48); return b; }//字符转化成整型 insort(int a[30001]) { int i,j,temp,temp1,n; int count=0; n=30001; for(i=1;i=0;j--)/* 每次循环完毕数组的0到i-1项为一个有序的序列*/ { count=0;/*这里count是标记位,可以减少比较次数*/ if(a[j]>temp) { temp1=a[j+1]; a[j+1]=a[j]; a[j]=temp1;

count++; }//满足条件,前移 if(count==0) break;//位置恰当,退出 } } }//insort插入排序函数 selsort(int a[30001]) { int i,j,temp; for(i=1;i<30000;i++) for(j=i+1;j<30001;j++) if(a[i]>a[j]) { temp=a[j]; a[j]=a[i]; a[i]=temp; } }//选择排序 bubsort(int a[30001]) { int i,j,temp; for(i=1;i<30001;i++) for(j=30000;j>i;j--) { if(a[j-1]>a[j]) { temp=a[j-1]; a[j-1]=a[j]; a[j]=temp; } } }//冒泡排序 int partition(int a[30001],int low,int high)

基础排序总结(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1、冒泡排序 1.1、简介与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运行起来非常慢,但在概念上它是排序算法中最简单的,因此冒泡排序算法在刚开始研究排序技术时是一个非常好的算法。 冒泡排序原理即:从数组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比较下标位置为0和1的数据,如果0号位置的大,则交换位置,如果1号位置大,则什么也不做,然后右移一个位置,比较1号和2号的数据,和刚才的一样,如果1号的大,则交换位置,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位置结束,到此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就被排到了最后,之后再根据之前的步骤开始排前面的数据,直至全部数据都排序完成。 1.2、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7, 3, 9, 8, 5, 4, 6}; array = sort(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i; j++) { if (array[j] > array[j+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 1.3、效率

各种排序算法演示--综合排序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1 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各种排序算法演示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07年 6月 25 日起至 2007年 7月 8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多媒体实验室(5-302,303)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各种排序(直接插入,希尔,冒泡,快速排序,简单选择,堆排序)方法及适用场合,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 (3)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各种排序; (5)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的菜单将在实现的功能显示出来,并有选择提示; (2)分别实现直接插入,希尔,冒泡,快速排序,简单选择,堆排序算法; (3)通过多种测试数据,对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比较并说明在实际场合的运用。 2)创新要求: 提高算法效率,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课程设计模板的规格书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正文、心得体会、参考文献等 (3)课程设计论文用B5纸统一打印,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答辩与评分标准: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 (2)完成设计过程:40分; (3)完成调试:20分; (4)回答问题:20分。

5)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严蔚敏、吴伟民、米宁.数据结构题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二版)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2图书馆 编程设计与调试5实验室 撰写论文3图书馆、实验室 学生签名: 年月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2)设计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3)完成调试(20分):优()、良()、中()、一般()、差();(4)翻译能力(20分):优()、良()、中()、一般()、差();(5)回答问题(20分):优()、良()、中()、一般()、差();(6)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否() 评阅人:职称: 年月日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课前准备

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算法的动态演示程序

//选择排序算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void select_sort(int array[],int n); int a[10],i; cout<<"input 10 numbers:"<>a[i]; cout<

for(j=i+1;j>b; if(b=='n') break; } if (i==n) { cout<<"the sorted arry:"<

冒泡排序算法精讲

排序算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排序的概念 2、了解常用排序方法 3、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思路 4、应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重点难点】 1、冒泡排序法的基本思路 2、应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排序的概念: 排序就是把一组元素(数据或记录)按照元素的值的递增或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元素的过程。 如:49 38 76 27 13 常用排序的方法: 1、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饶有趣味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仅进行相邻两个元素的比较,凡为逆序(a(i)>a(i+1)),则将两个元素交换。 2、插入排序:它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依次将每一个元素插入到一个有序的序列中去。这很象玩扑克牌时一边抓牌一边理牌的过程,抓了一张就插到其相应的位置上去。 3、选择排序: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3,...,n-1)个元素中选择最小的元素。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饶有兴趣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进行相邻两个元素的比较,凡为逆序(即a(i)>a(i+1)),则将两个元素交换。 整个的排序过程为: 先将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交换之;接着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元素;依此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和第n个元素进行比较、交换为止。如此经过一趟排序,使最大的元素被安置到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上。然后,对前n-1个元素进行同样的操作,使次大的元素被安置到第n-1个元素的位置上。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没有元素需要交换为止。 例题:对49 38 76 27 13进行冒泡排序的过程: 初始状态:[49 38 76 27 13 ] 第一趟排序后:[38 49 27 13] 76 第二趟排序后:[38 27 13 ] 49 76 第三趟排序后:[27 13 ] 38 49 76

浙江高中信息技术选考复习选择排序冒泡排序习题

命题:杜宗飞 1 排序专题练习 1、某书店在5所学校流动售书量(单位:本)分别是8 2、11 3、46、69、35。采用冒泡排序对其进行排序,若完成第一遍时的结果是35、82、113、46、69,则完成第二遍时的结果是 ( ) A .35、82、113、46、69 B .35、46、82、69、113 C .35、46、82、113、69 D .35、46、69、82、113 2、(2009 年10月高考题)下表记录了6个数据的排序过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排序采 (A )冒泡排序,降序 (B )选择排序,降序 (C )冒泡排序,升序 (D )选择排序,升序 3、用冒泡排序对4,5,6,3,2,1进行从小到大排序,第三趟排序后的状态为: A 、4 5 3 2 1 6 B 、4 3 2 1 5 6 C 、3 2 1 4 5 6 D 、1 2 3 4 5 6 4、用冒泡排序法对数据7,6,3,9,2从小到大排序,共需经过( )趟排序已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A.2 B.3 C.4 D.5 5、有一组数,顺序是“4,7,8,1,9”,用冒泡排序法将这组数从小到大排序,第二趟第二次对比的数据两个数是:( )。 A . 1、4 B . 4、7 C . 1、7 D . 7、8 6、篮球联赛中,有5个班级的比赛积分依次为14,11,13,8,9。若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从大到小排序,需要排几遍交换几次 (A )1 2 (B )4 2 (C )1 8 (D )4 8 7、(2011年统考题)某书店在5所学校流动售书量(单位:本)分别是88,110,48,64,35。采用冒泡排序对其进行排序,若完成第一遍时的结果是:35,88,110,48,64,则完成第二遍时的结果是 (A )35,88,110,48,64 (B )35,48,88,64,110 (C )35,48,88,110,64 (D )35,48,64,88,110 8、(2012年3月高考题)实现某排序算法的部分VB 程序如下: For i = 1 To 4 For j = 5 To i + 1 Step -1 If a(j) < a(j - 1) Then t = a(j) : a(j) = a(j - 1) : a(j - 1) = t Next j Next i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第3节以及第五章第3节的部分教学内容。 一组不长的数据(如5个),从小到大排序,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并不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实现排序的,同时他们也没见识过计算机对大量数据(如1000个)的排序。学习排序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冒泡排序对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但前面的枚举算法和解析算法的部分内容对学习排序有一定的帮助,如数组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双重循环的使用方法及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键盘输入一批数据(即text1_keypress()事件)在前面都已涉及,冒泡排序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 关于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我安排了3个课时,本案例是在教室内完成的2节随堂课,第3课时安排学生上机实践:对键盘输入的一批数据进行冒泡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序及冒泡排序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冒泡排序的分析过程,并初步掌握用冒泡排序算法来设计解决简单的排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及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兴趣。 教学重点: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析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教学策略: 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一切水到渠成。 教学准备: 编写好手动输入一批的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编写好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一:什么是排序? 所谓排序,把杂乱无章的一列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比如7,3,4,8,1这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结果是1,3,4,7,8,我们很容易排出来。那么电脑是怎么进行排序的呢?问题二:一批数据在VB中如何存储的?比如如何存储六位裁判为一位运动员评出的分数? 用数组变量来存储一批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如分别用d(1),d(2),d(3),d(4),d(5),d(6)来存储六位裁判给出的分数。 问题三:如果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是从这6个分数中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你认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练习题 [必修模块]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 如果从网上下载一个大于300M的软件,使用()方式下载速度最快? A. 直接下载 B.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 C.“网际快车”下载软件 D. 复制、粘贴 2. 一般来说,按网络的区域分类,中国海洋大学校园网属于()。 A.广域网 B.局域网 C.城域网 D.交通网 3. 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4. 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物质、能量、信息 B.物质、知识、信息 C.物质、能量、知识D.能量、知识、信息 5. 人类经历了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A.火药的使用 B.指南针的使用 C. 印刷技术的应用 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6. 英语老师要从网上搜索“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有关资料,如果使用google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搜索范围更为有效。 A. New Concept English B.“New Concept English” C. "New Concept English" D."New"+" Concept "+"English" 7. 通过上网交纳水电费、煤气费等,属于()。 A. 电子商务 B. 现金买卖 C. 储蓄业务 D.通存通兑 8. 要建立一个“樱桃节”的主题网站,下面较为合理的信息集成过程是()。 ①收集反馈、评价修正 ②确定主题、设计目标 ③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 ④选择适当工具、实际制作 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④① 9. 利用因特网我们可以申请自己的个性博客空间,关于博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服务,它是继E-mail、BBS等之后出现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 B. 博客基于网页,采用类似于个人网站的表现形式。 C. 我们可以通过博客将极富个性化的思想以“帖子”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出来共享。 D. 博客可以写作“播客”,发帖内容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10. 在计算机上将一份英文学习资料翻译成中文,可以使用()软件。 A. FlashGet B. ACDSee C. 金山快译 D. WinRAR 11.在使用电子表格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时,若要描述学校历年来招生人数走势,最形象的图表类型是()。 A.柱形图 B.条形图 C.折线图 D.饼图 12. 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某些思维活动,如医疗诊断、模拟飞行等都属于()技术。 A.数值计算 B.自动控制 C.人工智能 D.辅助教育 13. 使用中英文双向翻译软件翻译文章,属于信息的()。 A.集成 B.加工 C.存储 D.评价

结合生活经验_注重算法的实际应用_冒泡排序_教学设计点评_谢作如

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11 《冒泡排序》一课,在算法和生活的联系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算法挖据,从玩转扑克牌开始“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如是说。生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活用”教材,用学生的真实生活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算法及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教学时,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学所选取的素材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瞄准算法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结合点,并架起桥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引入生活之水,促进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游戏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等,用身边熟悉的扑克牌例子出发,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从易到难,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深入学习,有效地突出重点并突破了难点。我们来看教师的具体做法。 环节一,课前教师先给每组(机房共8组,每组5人)随机分5张扑克牌,要求每人手里持一张牌。并提出要求:这节课 的任务就是把小组同学手中的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自己的组里进行排序。 环节二,每组同学根据手里的牌,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即小的牌在前面,大的牌在后面)。思考如何把一组扑克牌数字进行排序,归纳方法。 环节三,学生亲身实践手中的扑克牌并观看冒泡排序动画演示。 环节四,亲身实践,从小到大排序手中扑克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在一节课中,教师大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机排序的算法,这无疑比让学生观看N次的课件和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冒泡排序过程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听过多节《冒泡排序》的公开课,也见过有教师将不同高度的学生请到讲台前演示冒泡的做法,看上去有趣而直观,其实容易造成课堂纪律混乱,难以控制。相比之下,使用扑克牌的教学效果要更好些。 ● 算法分析,善于使用生活化的类比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类比法是将抽象、难以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和具体、容易接受、有形 冒泡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冒泡排序算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相对于Excel、FrontPage、QQ之类的软件,算法在学生眼里是抽象而高深的,因此,缺乏学习的热情。而浙教版的教材特别强调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算法失去兴趣,甚至反感。那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算法是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核心内容?如何使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算法、学习算法?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应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和快乐?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探索的方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提出了要求:“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编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从工具的桎梏中走出来,走进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吴晓海老师设计的 结合生活经验,注重算法的实际应用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点评 谢作如 浙江省温州中学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

2017安徽建筑大学“专升本”考试《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 该课程考试包含以下八个部分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其工作原理、信息的表示与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Office应用基础、常用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基础。各部分内容按照“了解”、“掌握”、“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了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其工作原理 【了解】冯·诺伊曼的设计思想,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第二部分:信息的表示与技术 【了解】制数概念,常用数制,数据单位,ASCII码和汉字编码。 【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数据的存储。 第三部分:计算机操作系统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发展过程、类型和常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功能。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第四部分:Office应用基础 【了解】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 【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应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排版、图片编辑和绘制、简单表格制作、目录生成;Excel单元格的设置、公式的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图表;PowerPoint的编辑、版面设置、动画设置和播放设置。 第五部分:常用数据结构、算法及其程序设计基础 【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算法描述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线性表、栈、队列、树及二叉树、图;常用的算法:求最值,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查找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排序法(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枚举法,递归法。 第六部分: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了解】数据库的发展、组成,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掌握】关系模式与关系数据库。 第七部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常用网络设备,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Internet应用,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网络入侵与攻击 【掌握】信息搜索与发布,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物理保护、数据备份、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病毒防范措施、防火墙技术。

浙教版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浙教版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浙江省象山中学章婷红 315700 zthdd@https://www.360docs.net/doc/1a17570481.html,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标题数值转化所属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所属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适用对象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 授课教师宋承继所属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思路冒泡排序的实现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和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其程序的代码实现,并从中领悟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我在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的内容。教学设计上采用引导启发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授课,通过实例动画演示让学生轻松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通过代码单步执行、知识描述、数据变化同步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掌握冒泡排序的算法设计。 教学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冒泡排序法是数据结构课程中重要知识点,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应用多、范围广,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也用C语言实现过若干应用程序,并较好的掌握函数、数组、if语句和for语句循环嵌套等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及冒泡排序的算法设计 能力目标:利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算法设计及算法优化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冒泡排序的原理 教学难点:冒泡排序的C程序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1、问题引入 设计目的:通过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教学资源:卡通图片 40-50秒 2、新课提纲冒泡排序的动画演示 冒泡排序的原理 冒泡排序的算法设计 10-20秒

3、分析问题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实例动画演示,清楚的了解冒泡排序的具 体实现过程。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真实数据的排序过程,更好的掌握冒泡排 序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例演示、归纳法 教学资源:Flash动画 4-5分钟 4、排序原理 每两个相邻的数据进行比较,前一个数据大于后一个就进行交 换,否则不交换,5个数据比较4轮排序成功。 10-20秒 5、解决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算法设计步骤、算法改进及代码、描述、数据同 步动画演示,让学生掌握代码的编写方法,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引导启发法 教学资源:Flash动画 5-6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