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早期

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患儿24~48 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根据排钡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标签: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钡剂灌肠造影;鉴别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积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发病率为1/2000~1/5000,男女比3~4:1,有遗传倾向[1]。该病病变肠管缺乏蠕动并发生功能性肠梗阻,导致肠管僵直。新生儿期由于肠管内粪便淤积不明显,所致无明显移行及扩张段肠管,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征常不典型。现将本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诊断的20例患儿的X线征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经X线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为出生后1 d~1个月,其中5~15 d 18例;足月儿19例,早产儿1例;临床表现:呕吐12例,20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和腹胀、胎粪排出延迟。20例肛门指诊有不同程度裹手感或狭窄环。

1.2 检查方法20例患儿均采用腹部立位正侧位摄片、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患儿做钡剂灌肠检查前无需做清洁肠道准备,检查时用生理盐水调制钡剂,浓度宜低;具体操作为:(1)进行胸腹部透视,观察胸腹部情况,排除腹部有肠穿孔、异常致密影等不能进行钡剂灌肠检查的X线征象。(2)采用10号气囊导尿管,于管头处涂石蜡油,进行肛门插管,无需注气进气囊,插管以刚好越过肛门为宜。操作过程中注意体会导管进入松紧度,肛门、直肠狭窄患儿插管相对困难。(3)用50 mL甘油注射器将调制好的钡剂缓慢注入,开始量宜少,并在透视下观察后再行注入,如有困难者可结合体位来控制。钡剂注射过程体会有无压力。(4)在灌肠全过程中,要注意钡剂的前端,观察肠管的形态及走形、肠管蠕动收缩情况。当钡剂充盈至回盲部时灌肠可结束。(5)拔出导尿管,并摄取腹部卧位正侧位片(中心点对准乙状结肠位置),主要观察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形态及排钡情况,嘱患者家属24~48 h后带患儿至放射科复查腹部平片观察肠管内有无钡剂潴留及肠管形态、位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