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一、对大自然充满虔诚的爱由于生活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他从小喜爱大自然。自然中的花鸟树木、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着他,并渐渐进入他的作品。华兹华斯表现在诗作中对自然的情感已经不能用我们所习惯的诸如“欣赏”、“放情”等范畴来界定了,以“对自然虔诚的爱”来概括较为合适。华兹华斯将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将自己的道德与自然的外在形象相联系。他把自然看成自己的朋友、母亲,或慰籍者――既可以平等地与其交流,聆听她的教诲,接受她的滋养,更可以在人生失意时从中得到安慰,包扎好伤口,再重新站立起来。他笔下的湖光山色、流水行云、歌鸟林禽、树丛野花,这其中蕴涵着诗人与大自然的契合,对宇宙万物的热爱。如,在《黄水仙》中他将自然视为人的精神依傍:“独行徐徐如浮云/横绝太空渡山谷/突然在我一瞥中/金色水仙花成簇/开在湖边乔木下/微风之中频摇曳/有如群星在银河/行影绵绵光灼灼/湖畔蜿蜒花茎长/连成一线无断续/一瞥之中万朵花/起舞翩跹头点啄”。一开始,诗人写出独自徘徊无所寄托的心情,恍惚得有如天空漂浮的一朵孤云。当他看见湖畔黄水仙,有如少女在微风中翩跹起舞,又如银河里闪烁的万点繁星时,他的愁云才渐渐消散,代之以满心喜悦。诗人接触到大自然,有如旅人到家,航船着陆,心灵与造物合一。正像他在《丁登寺》中所表达的一样,无论在何种时间,何种环境,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与大自然的交往都能有一种归家的感觉。二、丰富而独特

的想象力华兹华斯在其漫长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作了无数经得起考验的佳作。在这些佳作中,华兹华斯运用自己推崇的写作原则,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摄取描写的对象。华兹华斯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在于,他不是单纯就事论事,就景论景,他赋予这些事物与景色一定的想象力。华兹华斯独特的想象力就在于,他的想象力的保持是与对大自然的虔诚分不开的,而自然又是与童年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在华兹华斯的写作技巧中,想象、童年、自然就融为一体了。他在《致杜鹃》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杜鹃的歌声远远飘来,把诗人带回到童年的黄金时代,在林中,在草场,在大自然怀抱中享受到无比幸福。然而,这首诗的涵义远不止如此,诗人的想象飞得更加遥远,他把杜鹃声幻化成“一个谜”、一种“希望”、一种“爱”,甚至成了“缥缈的仙岛”的象征,引起诗人无限的欢乐和向往。这首诗与其说在歌颂杜鹃,不如说是借题发挥,沉醉于幻想的仙境之中。这里,想象、童年、自然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我心驿动》中,华兹华斯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证明他对童年的态度: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儿童在哪些方面是成人的父亲呢?我们相信,从儿童到成人的发展过程对应的是人类从原始到文明的发展过程。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像是乐园,那时人是完整统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界现象在成年人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所以熟视无睹。可是在儿童眼睛里,自然界的现象样样新鲜。他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编织出许多美丽的幻想。这里,诗人用简单的语句将想象、童年、自然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不觉

耳目一新。华兹华斯的许多诗作都是以自然和人的关系为主题的,中心思想是大自然乃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童年的天真含有永恒的征兆。这类诗作以清丽、流畅、丰富的第一文库网语言阐发人生的哲理,实乃艺术上的精心杰作。三、华兹华斯诗作例析华兹华斯的语言质朴而优美,笔法精巧而凝练。在讴歌自然与描绘童年的过程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和人生的深深热爱。他与柯勒律治合作编写的《抒情歌谣集》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中,他的许多诗作都巧妙地将想象与童年、自然融为一体,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时代。在他所创作的优秀诗篇中,《我似一朵孤独的流云》是一首名作。该诗就完整体现了诗人这两大艺术特色,下面我们就对这首诗作一浅析。本诗第一节告诉我们诗人在山谷中游荡时突然发现一片片水仙花,开在湖边,开在树下,随风摇摆,风姿绰约。首先诗人用了明喻开篇,把自己比作孤独的流云,游荡在山谷上。孤云这一形象突出了诗人的无边的孤独。第二节进一步写了水仙花的明亮,闪耀及其数量之多。诗人又用了一个明喻,把无数支水仙花比喻成天上的繁星无数,它们的相似点有二:一是繁多,数不清;二是明亮。第三节写到了湖水,拿湖水和水仙花作对比,更突出了水仙且舞且乐,就连诗人自己都不由自主地快乐起来,因为他被这份天然的美景包围着,感染着。面对着这天然美景,诗人的灵魂几乎超脱了。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四节,诗人告诉我们,当他无所事事或忧心忡忡时,水仙花的影子就在脑海里闪过,

给诗人孤独的心带来一丝安慰,一份快感,于是诗人的心里便充满乐趣,诗人的心便与花共舞了。在前三个诗行中,诗人用了留影机似的描述手法,为我们拍下了山川,峡谷,湖水,树木和微风中婀娜多姿的水仙花。在这里有颜色:水仙的金黄色;有场景:白云在山谷上游荡,水仙在湖畔树下盛开。另外,置身其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风儿的拂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只是客观的景物,不过诗人是伟大的,他把个人的感情融入其中。毕竟浪漫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它有强烈的主观感受与丰富的想象。华兹华斯本人就认为诗歌是主观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他能把人与自然合一,把主客观合一。在这首诗中,华兹华斯对自然美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美好与快乐。他的方式委婉而含蓄,并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直接用“美丽”,“可爱”这些词,而是由自己内心的转变――从孤单到快乐,暗示了水仙花明艳而绚烂的美,热烈而激情的美,美得无与伦比,美得令人沉醉。这种含蓄的方式,比直接说“啊!水仙花,我爱你!”显然要高明得多,它不落窠臼,不入俗套,别具一格,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优美的意境,于平淡处见神奇,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另外,我们注意到,在本诗中,动词dance以不同的形式在诗中反复出现。第一节中的dancing(第6行)描绘水仙在树下迎着微风欢舞。第三节中的danced(第13行)描绘湖波起伏,似乎同样在欢舞,这就把水仙与湖水联系在一起。第三节中,诗人逐渐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最后一节中dances描绘诗人的心灵和水仙一起舞蹈,暗示了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和谐,从而揭示出

想象的作用。尽管“外部的眼睛”(outer eye)可以体验到肉体感官的愉悦,但“内心的眼睛”(inward eye)却可以体验到更大的精神愉悦。作为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撤离了现实的世界,并转向了内心想象的眼睛,用劳动人民朴素的语言,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又饱含着激情,对水仙花的美作出了由衷的赞叹,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好,创造了诗歌的奇迹。【参考文献】[1]杨德豫.华兹华斯抒情诗歌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2]华兹华斯.19世纪英国诗人论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王玮、樊维夏,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编辑

三个角度,把握古诗语言特色风格1

三个角度,把握古诗语言特色风格 三个角度,把握古诗语言特色风格 角度一:风格+特点+实例 (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实例: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实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实例: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 特点: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实例: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 特点: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实例:“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 特点: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实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

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实例: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 特点: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实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角度二、体裁+风格 (1)边塞诗:悲凉慷慨; (2)讽喻诗:沉郁激愤; (3)咏史诗:雄浑壮阔; (4)田园诗:恬淡宁谧; (5)山水诗:清新优美; (6)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角度三:古代诗人+风格 (1)王勃:劲健婉畅; (2)韩愈:古朴奇险; (3)陈子昂:古朴雄浑; (4)柳宗元:明净幽峭; (5)高适:苍凉高壮; (6)白居易:通俗易懂; (7)岑参:雄奇瑰丽; (8)元稹:精警浅切; (9)王昌龄:自然雄浑; (10)刘禹锡:清新豪丽;

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诗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必然离不开这个外壳。下面是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欢迎阅读: 一、关于变异性 韦勒克、沃伦说:“诗是一种强加给日常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诗没有现成的媒介,需从其它语言那里借用媒介。“‘借’就是‘破坏’。没有‘破坏’诗就寻觅不到自己的媒介。”[1](p38)“借”的结果就使得语言的内涵发生了变异,从而也增加了语言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这种变异主要是通过“破坏”词义和“破坏”语法来实现的。 我是如此为疼痛所烧炼/我渴,我渴,我渴得必须咬破自己的皮肉/狂饮在动脉中涌流的自己的鲜血! ——阿垅《琴的献祭》 收割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 ——海子《麦地》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的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疼痛”、“烧炼”、“渴”、“洗”、“劈开的疼痛”……这些词语的意义已遭“破坏”。它们,连同与它们相组合的诗歌语言,其指称表意功能已经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语言的意味。它们主要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叙述,而是对内心世界的呈现。《琴的献祭》中的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新生、渴望巨变的强烈心情;《麦地》中的“洗”字虽尚有些许原义,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对于“麦浪”是“擦”的意义;对于“月光”则有“渡”的含义,同时反映出丰收给农民带来的喜悦和他们在割麦时的愉快心情。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臧克家《场园上的夏夜》:“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闷热”本为肤体觉,但因为“斜挂”而转移为视觉;陈敬容《野火》:“我要采撷所有/春天的香气”——“香气”本来是嗅觉,也因为“采撷”而转化为视觉。 遭到“破坏”的语言,其交际功能已经退化到最低限度,而抒情功能则发展到最大限度。凭借诗中前后语言的反射,日常语言就披上了诗的色彩,蕴涵了诗的韵味,变成了诗的语言。 通常,书面语言是要遵循语法的(包括诗以外的其它文学语言),但诗常常违“法”,它在词义的搭配、词语的顺序等方面常常破“格”,以造成一种突兀、奇特的效果。“破坏”的结果,产生了特殊的语言,中国人称为“诗家语”,西方人叫做“poetic diction”。

诗歌的语言特色

诗歌: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清新淡雅、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委婉含蓄、深沉隽永、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简练生动、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平字见奇、准确精练、色彩丰富……常见错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一)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鉴赏】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答题示例(二)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

华兹华斯诗歌鉴赏

华兹华斯《早春遣句》赏析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喜庆生机昂扬的季节。在春季,我们欢喜,尤其是看到那嫩绿的树芽,看到欢腾的动物。然而,在华兹华斯的《早春遣句》中,春的天籁之音竟把“悲哀的思潮带上我的心头”,他悲伤地想到“人又是怎样对待人的”。接下来,诗人有用真挚的笔调描写了醉人的早春场景,而后笔锋一转有回到了“人又是怎样对待人的”这一思考性命题上。由此可见,这是一首目的性明显的诗歌。诗人第一节提出的“竟把悲哀的思潮带上我的心头”让读者不由得想:是什么使诗人在如此欢快的美好的情景里竟哀思涌动?欢快的场景描写又和“悲哀的思潮”形成的强烈的对比。读者的思想、情感一开始就随着诗人的思想、情感流动,诗人由此达到了传递情感的目的,达到作诗的目的。 躺在这曼妙的深林里,听着城市中不可能听到的天籁,感受到城市中不可能看到的早春自然景象,敏感的诗人,敏捷地思考,沉思着,并将这种景象用平实真诚的语句传达给城市中的人们。“诗人决不是单单为诗人而写诗,他是为人们而写诗”,那么这首诗诗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首诗流露出的是一种浓烈的情感。诗人感受着花朵的绽放,鸟儿的雀跃,嫩枝的萌芽,感受着着春的喜悦,春的生机。全诗共六节,诗人却用了三节来描绘这些场景,让读者迷醉其中,与前面两节和最后一节诗人的悲叹——“人是怎样对待人的?”形成浓烈的对比,浓厚的控诉无奈之感在此时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震撼人心了。因此,诗人作诗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认知到自身的缺失,诗人在叹息:人们对自然的忘怀就是对自身生命的忘却。 “通过我的感受,大自然,把人类的灵魂和她的杰作联接起来了”,诗人是通过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沉思,将普通人不易觉察的真理、思想、情感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诗人用一种朴实易懂的语言,用人与自然的互动而非大自然拟人化自我表述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深沉浓烈的感情。这使得人们更能够感受到诗人作诗的目的。 读罢全诗,一种思考,一种热情不断萦绕在读者的心中,读者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随之增强和纯化。这是诗人作诗的最终目的。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完整版)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第四节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

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 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 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

5华兹华斯文献综述

华兹华斯文献综述 当我们在品读诗歌时,经常想要找出诗人写作的目的,想要知道他的思想,兴趣,一切的一切。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在诗人们当中,有太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这些对于学习诗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对比李白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的修辞特色。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常常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界的文化领袖。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在向往自由、寻仙问道的同时又渴望济世救民。他有一种很强烈的“入世”思想,但又不想被俗世所束缚。政治上的不如意让他转而热爱自然,远离政治争斗,创造了一大批光辉灿烂、传承千古的华美篇章。华兹华斯被称为“桂冠诗人。他自小的经历造就了一颗自然纯朴、充满童真的心。法国大革命失败后他便在自然和过去中寻找希望。这两位伟大的诗人都写出了许多自然诗歌,但是方法各异。尽管他们在语言运用上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社会背景以及生存年代的差异性,两人不同的表现风格还是显而易见的。对二者各自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他们的对比研究却鲜少见到。由着这种想法以及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本文诞生了。本文主要从修辞美学方面解释二者诗歌的特点,并总结出二者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通过对二者诗歌研究的综述,可以得知这两位世界著名的诗人在中外诗坛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对中西自然诗歌发展的研究使大家能以开阔的眼界将二者的诗歌放在一个大环境中来分析、研究它们在山水诗歌史上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的诗歌修辞理论,虽然是关于中国诗歌研究的著作,但笔者希望它可以运用在外国诗歌中。分析部分主要是从字词、句子、篇章、修辞以及文体方面对诗歌修辞特点进行分析。在表现他们诗歌艺术特色方面,修辞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对诗歌修辞美学效果的研究,可以发现李白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他们都热衷于使用自然、平实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他们都希望能够在自然中寻得栖息之所。但是在文学创作方面,李白更喜欢使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和描述恢弘大气的场景,而华兹华斯则善于运用普通的语言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于二者相似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社会背景所造成的。 华兹华斯与李白自然诗歌中修辞美学效果对比研究_朱凌奕 露茜”组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组诗具有浪漫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王安石—李商隐—李清照— 陆游——杜甫——白居易—— 李白——王维——辛弃疾—— 杜牧——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例题1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之态,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

诗歌鉴赏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题: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2.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包括评析“题眼”。 思考 鉴赏诗歌的语言应注意哪些词?诗歌语言的风格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诗歌语言的风格 1、朴素(平淡、冲淡、直率):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2、华丽(工丽、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3、清新(自然):主要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语言浅显而有新意。作用是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5、含蓄(委婉):主要指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相关术语:慷慨悲壮 7、豪迈(奔放、雄奇):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朦胧隐晦 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说说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清新自然)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笔调婉约或含蓄隽永)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平淡自然而含蓄隽永)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生动形象) 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生动形象) 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清新自然)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一、对大自然充满虔诚的爱由于生活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他从小喜爱大自然。自然中的花鸟树木、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着他,并渐渐进入他的作品。华兹华斯表现在诗作中对自然的情感已经不能用我们所习惯的诸如“欣赏”、“放情”等范畴来界定了,以“对自然虔诚的爱”来概括较为合适。华兹华斯将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将自己的道德与自然的外在形象相联系。他把自然看成自己的朋友、母亲,或慰籍者――既可以平等地与其交流,聆听她的教诲,接受她的滋养,更可以在人生失意时从中得到安慰,包扎好伤口,再重新站立起来。他笔下的湖光山色、流水行云、歌鸟林禽、树丛野花,这其中蕴涵着诗人与大自然的契合,对宇宙万物的热爱。如,在《黄水仙》中他将自然视为人的精神依傍:“独行徐徐如浮云/横绝太空渡山谷/突然在我一瞥中/金色水仙花成簇/开在湖边乔木下/微风之中频摇曳/有如群星在银河/行影绵绵光灼灼/湖畔蜿蜒花茎长/连成一线无断续/一瞥之中万朵花/起舞翩跹头点啄”。一开始,诗人写出独自徘徊无所寄托的心情,恍惚得有如天空漂浮的一朵孤云。当他看见湖畔黄水仙,有如少女在微风中翩跹起舞,又如银河里闪烁的万点繁星时,他的愁云才渐渐消散,代之以满心喜悦。诗人接触到大自然,有如旅人到家,航船着陆,心灵与造物合一。正像他在《丁登寺》中所表达的一样,无论在何种时间,何种环境,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与大自然的交往都能有一种归家的感觉。二、丰富而独特

的想象力华兹华斯在其漫长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作了无数经得起考验的佳作。在这些佳作中,华兹华斯运用自己推崇的写作原则,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摄取描写的对象。华兹华斯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在于,他不是单纯就事论事,就景论景,他赋予这些事物与景色一定的想象力。华兹华斯独特的想象力就在于,他的想象力的保持是与对大自然的虔诚分不开的,而自然又是与童年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在华兹华斯的写作技巧中,想象、童年、自然就融为一体了。他在《致杜鹃》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杜鹃的歌声远远飘来,把诗人带回到童年的黄金时代,在林中,在草场,在大自然怀抱中享受到无比幸福。然而,这首诗的涵义远不止如此,诗人的想象飞得更加遥远,他把杜鹃声幻化成“一个谜”、一种“希望”、一种“爱”,甚至成了“缥缈的仙岛”的象征,引起诗人无限的欢乐和向往。这首诗与其说在歌颂杜鹃,不如说是借题发挥,沉醉于幻想的仙境之中。这里,想象、童年、自然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我心驿动》中,华兹华斯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证明他对童年的态度: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儿童在哪些方面是成人的父亲呢?我们相信,从儿童到成人的发展过程对应的是人类从原始到文明的发展过程。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像是乐园,那时人是完整统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界现象在成年人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所以熟视无睹。可是在儿童眼睛里,自然界的现象样样新鲜。他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编织出许多美丽的幻想。这里,诗人用简单的语句将想象、童年、自然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不觉

2013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高三语文组 2013.3.29 语言特色 一、【解题指导】 这类试题题目一般设置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答题示例】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风格解析】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含蓄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2)平淡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2020年华兹华斯诗歌原文五首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margin n.页边空白;差额;余地,余裕;边,边缘 sprightly adj.愉快的,活泼的 jocund adj.快乐的,高兴的 pensive a.沉思的,哀思的,忧沉的 bliss n.狂喜,福佑,天赐的福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1; I had no human fears: She seemed a thing that could not feel The touch of earthly years. No motion has she now,no force; She neither hears nor sees; Rolled round in earth’s diurnal course With rocks,and stones,and trees.

分析诗歌语言特色

第二讲分析诗歌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1)清新淡雅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淡质朴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3)明净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明白晓畅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委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朴素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眺、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华兹华斯诗歌原文五首培训资料

华兹华斯诗歌原文五 首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margin n.页边空白;差额;余地,余裕;边,边缘 sprightly adj.愉快的,活泼的 jocund adj.快乐的,高兴的 pensive a.沉思的,哀思的,忧沉的 bliss n.狂喜,福佑,天赐的福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1; I had no human fears: She seemed a thing that could not feel The touch of earthly years. No motion has she now,no force; She neither hears nor sees; Rolled round in ear th’s diurnal course With rocks,and stones,and trees.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 in the sky: 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 So is it now I am a man; 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 Or let me die!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The World Is Too Much With Us The world is too much with us; late and soon, Getting and spending, we lay waste our powers: Little we see in Nature that is ours; We have given our hearts away, a sordid boon! This Sea that bares her bosom to the moon; The winds that will be howling at all hours, And are up-gathered now like sleeping flowers; For this, for everything, we are out of tune; It moves us not.—Great God! I'd rather be A Pagan, suckled in a creed outworn; So might I, standing on this pleasant lea, Have glimpses that would make me less forlorn; Have sight of Proteus rising from the sea; Or hear old Triton blow his wreathèd horn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 《<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教授认为这篇序言是“比十八世纪任何人的著述都更为精微、更为全面、更富于哲理的批评论述。??????它提出了有关诗歌的本质和标准的一套命题,这套命题被华兹华斯同时代的人广泛采用。” 下面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篇序言,看看华兹华斯是怎样回答的: 1、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3、诗歌创作的过程和规律是什么? 4、《抒情歌谣集》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 5、诗人的使命是什么?他们具有哪些特质? “这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最重要的是从这些事件和情节中真实地而非虚浮地探索我们的天性的根本规律——主要是关于我们在心情振奋的时候如何把各个观念联系起来的方式,这样就使这些事件和情节显得富有趣味。”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个说法虽然是正确的,可是凡有价值的诗,不论题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 “这本集子里的诗所用的语言,是尽可能地从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中选择出来的。这种选择,只要是出于真正的兴趣和情感,自

身就形成一种最初想象不到的特点,并且会使文章完全免掉日常生活的庸俗和鄙陋。” “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是随处都带着友谊和爱情的支持者和保护者。” “(诗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忱和温情,他更了解人的本性,而且有着更开阔的灵魂……能更敏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特别是那样的一些思想和感情,它们的发生并非由于直接的外在刺激,而是出于他的选择,或者是他的心灵的构造。”

华兹华斯诗歌5首翻译

华兹华斯: 《孤独的收割人》 原文是《Solitary Reaper》 你看!那高原上年轻的姑娘,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独自一人正在田野上。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一边收割,一边在歌唱。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你听!你听她的歌声,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 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unt 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阴旁, More welcome notes to weary bands 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 Of travel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Of travel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在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 No sweeter voice was ever heard 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 In spring - time from the cuckoo - bird, 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 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s 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 Among the farthest Hebrides. 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些什么? Will no one tell me what she sings? 也许她在为过去哀伤, Perhaps the plaintive numbers flow 唱的是渺远的不幸的往事, For old, unhappy, far - off things, 和那很久以前的战场? And battles long ago: 也许她唱的是普通的曲子, Or is it some more humble lay, 当今的生活习以为常? Familiar matter of to - day? 她唱生活的忧伤和痛苦, Some natural sorrow, loss, or pain, 从前发生过,今后也这样? That has been, and may be again! 不论姑娘在唱些什么吧, Whate`er the theme, the maiden sang 歌声好象永无尽头一样; As if her song could have no ending; 我见她举着镰刀弯下腰去, I saw her singing at her work, 我见她边干活儿边唱歌。 And o`er the sickle bending; 我凝神屏息地听着,听着,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古代诗人的风格(举例)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常见诗歌语言特色与风格 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S226;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