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配液

临床配液
临床配液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 (医学精英网)来源:执业医师考试的日志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 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

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一般进口药物说明书比较详细,战友可以搜索一些!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

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但是有的抗生素只能用糖,如多数大环内酯类.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我觉得若是休克的话,两者都不能用。因为:休克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用使得用葡萄糖易出现高血糖症,而盐水因所含的钠和氯均比正常细胞间液显著高,休克是肾功能受影响会阻碍钠和氯的排泄而致高氯血症,故不能用。在扩容治疗中,最好用平衡盐溶液也高渗盐溶液。

单从抗生素疗效来说,我们科头孢类的多用盐水,奎诺酮类多用糖,青霉素族都用盐,大环内酯类多用糖.我还是认为说明书比较有权威

喹诺酮类类用糖水,大环内酯类大多用糖,其他的尤其是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用盐水效果比糖水好。但是要兼顾病人是否有糖尿病,电解质是否紊乱,液体入量以及病人的心功能等等诸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形而上学。

出来临床不久,有些关于抗生素使用的细节问题时不时困扰自己:

1.关于抗生素使用的途径:平时一般都是静脉滴注,但是什么时候考虑用静脉推注?是否所谓重度感染才使用?

2.抗生素的配药: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药物,静滴”,并没有强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3.与抗生素配制的盐水或者糖水的量的问题:现在我的科室使用抗生素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有的医生说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浓度。乍一看,好像有理,但是那只是在体外时加100ml配的浓度当然比250ml的高,但是进入体内,面对4-5L的血液,似乎又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中并没有强调100ml,而且是250ml的较多。再说了,感染性疾病一般都伴有发热,需要补充液体,一般都大于1000ml,这样的话好像就更没有必要强调100ml啊。

以上是个人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知道对错,向各位请教了!

1抗生素的应用,我还没遇到过静脉推注,为什么静脉滴注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静推呢?一般静推药物多数半衰期短,需要快速发挥药理作用,好像一般的抗生素,半衰期没这么短,如果嫌液体太多,可以给少一些也可,没必要静推(50-100ml)3用盐水的剂量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多限制,现在临床上用药液体量主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病人对盐水有限制,那么液体量就应该少些,如果病人液体量无明显限制,还需要补充液体量,那么就可以多给些;大家习惯上多选择100-250左右

但静脉推注一定要缓慢“,我在临床上看到别的高年资医生使用静脉推注的时候一般都是都是10-20ml的配液,具体应该推多长时间?我在丁香园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有关急救药物的使用比如“胺碘酮、西地兰、利多卡因”等药物,一般都是建议10-20min以上。

问了一下病房各位护士推注的速度,她们说一般10~15分钟内推完,有时候推注时,病人会疼痛明显,可能会

推上半小时。但是,以这样的速度进行推注,没有发生过不良反应!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呋塞米析出结晶

布美他尼析出结晶

苯妥英钠pH<4时不能完全溶解

碘解磷定葡萄糖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为合成乙酰胆碱提供乙酰基,增加有机磷中毒的症状

肝素钠在pH<6的溶液中很快失效

曲妥珠单抗蛋白凝固

依托泊苷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

羟喜树碱出现沉淀

氨力农产生沉淀

腺苷钴胺维生素B12 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替加氟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奈达铂不宜使用氨基酸输液、pH=5以下的酸性输液〔如电解质补液、5%葡萄糖输液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替尼泊苷易产生沉淀

多柔比星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溶解稀释本药。柔红霉素与酸性或碱性溶液配伍易失效。

泮托拉唑注射剂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稀释,禁止用其它溶剂或药物溶解、稀释。

伊曲康唑严禁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稀释

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忌与酸性溶液配伍,不推荐使用葡萄糖溶液稀释本药。

葡萄糖的制造需要盐酸,而且还是偏于酸性呢。

我以前对抗生素的溶媒从未加以重视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知识在里面,看了大家的发言真实受益匪浅,关于溶媒的问题小小总结一下:

葡萄糖成品溶液PH多为3.5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5.5左右。

1.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类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媒。

3.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故推荐使用糖做溶媒。

我们急诊临床上常用的也就这几类了,当然临床上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如低钠或糖尿病患者,选择起来就要分清利弊!

在有问各位战友一个问题:

就是根据血常规白细胞及其分类高低如何选择抗生素?

呼吸系统: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也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不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很高,选择哪种?

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也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不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很高,选择哪种?

据我在呼吸科这些日子一般不是根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的高度来选用抗生素。而是根据是社区获得还是院内获得来经验性用药:

1 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没钱的患者或者以前没有得过病的农村患者才用,耐药太多)一代头孢和奎诺酮。【一般学生就用头孢唑啉或者拉定,看胸片炎症范围,白细胞青年人有炎症都能反应起来,所以一般中性和白细胞是同步升高的。咳嗽剧烈,痰少的,白细胞不高中性高的用阿奇霉素0.5。年龄稍大的用左氧氟沙星0.4】

2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二、三代头孢、B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奎诺酮,有时联用大环内酯类或氨基糖苷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阿奇霉素或加丁卡,有时左氧氟沙星加丁卡,有时候还要根据病人的既往过敏史选用】

3 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二、三代头孢,B内酰胺/酶抑制剂,奎诺酮或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左氧氟沙星、或者单用莫西沙星】

重症肺炎:社区获得性-用大环内酯联合三代头孢,或联合广谱B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B内酰胺过敏者用奎诺酮联合氨基糖苷。【一般白细胞即使不很高,中性也会大于85%,单用莫西沙星】

院内获得性-用奎诺酮或氨基糖苷联合抗假单孢菌的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中的任何一种,必要时联用万古霉素。【倍能、泰能、美平等,有时候有些病人高热、抗生素在其他科已经换了几轮用了一个月的还要加抗真菌的,这种病人常常白细胞和中性都是正常的,或者白细胞高一些,中性比较高,一定要及时重拳出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媒

糖水是一种零张力的液体-----它会导致组织液低渗的吧?

如果只是应用抗菌药时作为溶媒,那点液量不会影响整体的。

另,葡萄糖溶液在制备时为了灭菌,其PH值偏低,在输入过程中可激活凝血系统,使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对于有凝血倾向的患者应用时要注意。

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青霉素在弱碱性中易形成青霉烯酸,因此使用青霉素时应临用前配制,放置两小时后不宜使用,生理盐水量不宜过多,特别是小儿,滴速慢,输液时间长。

大环内酯类用盐溶解不知是否实际操作过好象红霉素在盐水中不溶解或析出结晶所以临床上习惯用糖溶解

类推次类药都习惯用糖溶解我记得有一本2005年出版的药品使用手册,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的,厚达10 00多页,包含药物药理及药品说明书等内容,尤其是介绍了药物化学名称及所有的商用名及各种剂型,说明书部分还有国外用量,应该是内容齐全且权威的!售价200元。

阿乐欣的说明书上:可溶于5%G-S或5%G-N-S中静脉滴注,也属于B内酰胺类,却没说可用生理盐水溶解使用,为什么?

另外,不知各位对“等渗”液体如何理解?我的印象中,5%G-S和生理盐水在体外都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而到体内后5%G-S代谢后没有渗透压,生理盐水仍是和血浆渗透压接近的,因而这两种液体中的“等渗”应是生理盐水。小儿科,使用各种不同张力的液体,(所谓的“张力”,和渗透压应是差不多的),G-S根本不算张力的。然而,我们这儿医生护士都把5%G-S 称为“等渗”,生理盐水根本不是等渗?! 各位同仁如何认为呢?糖水不算张力是因为它输入体内后会代谢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实验,把某种青霉素类的药物,依照临床使用的浓度溶解在5%GS、NS、10% GS中,有时还溶解在5%GNS或复方NS中,然后隔一段时间测一下药物的浓度,看看药物降解了多少。从实验结果看,药物在5%GS、NS中是比较稳定的,而在10%GS或其它溶媒中降解的比较多一些。象这样的实验,条件要求不高,论文也很容易发表,做的人也比较多,但都有一个通病,实验比较粗糙,一般都没有考虑药物的降解物是些什么东西,当降解物的浓度大于多少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以及温度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对于医生来说,只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药品说明书所提示的溶媒,就应该没有问题。说明书上所标明了的溶媒,一般都是通过实验证明了的,药物在其中比较稳定的溶媒,可以放心选用,如果未标明特定的溶媒,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药物比较稳定,一般的溶媒都可以选用,第二种可能就是还没人做该药物在溶媒中的稳定性实验

2.抗生素的配药:我的上级医师总是说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 +药物,静滴”,并没有强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关于这个问题,园内曾有讨论,例如:

抗生素配液时为什么大多用盐配,而不用糖配?

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大家推荐一本书<2005年MCDEX 药物临床信息参考> 是由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编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监制,厚达1502页,售价198元. 该书信息全面权威

本人也在使用MCDEX,是2004的,感觉非常好,获得很多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信息。

我们的话题可以扩展到药物配伍上。我在临床上遇到哮喘的病人,如果用糖稀释氨茶碱,能不能再加胰岛素啊,糖尿病病人静滴5%GNS500ml,对血糖影响真的很大吗,如果是,有些情况很难办啊,如糖+大环内酯能再加胰岛素吗?

不宜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pH不能<4.25,否则形成沉淀

甲磺酸培氟沙星产生沉淀。甲磺酸培氟沙星pH3.5~4.5,生理盐水pH4.5~7.0,两者配伍时pH值发生变化,甲磺酸培氟沙星会形成游离培氟沙星,在水中溶解度变小,产生结晶。因此不宜配伍。

乳酸红霉素产生沉淀奥沙利铂不能与氯化物(包括各种浓度的氯化物溶液)或其它药物配伍。

洛铂氯化钠可使本药降解。

安吖啶不能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否则易产生沉淀。

雌莫司汀磷酸钠不可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本药。

氟罗沙星与氯化钠或含氯离子的溶液属配伍禁忌。氟罗沙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罗沙星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生成沉淀。

曲伐沙星不得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本药,可能形成一种阿拉曲伐沙星的盐酸盐而发生沉淀,可用5%葡萄糖溶液、0.2%、0.45%氯化钠注射液来稀释本药。

胺碘酮使用稀释液时只能用5%葡萄糖溶液,禁用生理盐水稀释。

去甲肾上腺素本药宜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多烯磷脂酰胆碱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稀释。

甘露醇避免与无机盐类药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配伍,以免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

促皮质素不宜与中性及偏碱性的注射液配伍,如氯化钠、谷氨酸钠、氨茶碱等,以免产生混浊。(急性痛风发作,本药40-80U稀释于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

硫酸普拉睾酮不可用生理盐水溶解,可产生混浊。泰能一瓶含0.5克亚胺培南,0.5克西司他丁。有效成分为亚胺培南。

2.抗生素的配药:我的上级医师总是说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 +药物,静滴”,并没有强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关于这个问题,园内曾有讨论,例如:

抗生素配液时为什么大多用盐配,而不用糖配?

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协和王爱霞教授讲课:比较了静注,100ml,500ml,还是100ml药效曲线下面积大,建议.β—内酰胺类用100ml溶

在我的病房对于盐水的摄入在很多情况下是受到限制的,这时候往往需要将抗生素中的盐水换成糖水,而对于那些没有特殊限定的抗生素在更换后没有观察到大的疗效差别,不知在观察疗效上是否有更直接的评价指标;

其次,对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延长给药时间是提倡的,直接静推是否不利于维持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如果患者需要限液,我们往往会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可以用较少的溶媒,但时间会维持2小时,不知各位在这方面如何做的。

先将红霉素在糖中溶解,在加入盐中就不析出结晶。感兴趣的可看一下现在的红霉素说明书。我试验过

首先,最顶楼同学能提出的问题似乎平常,但好多出入临床的医生往往人云亦云,不加思考。我们要有这种质疑的精神,求实求是的精神,这要才能不断进步,在临床工作中让那些不懂装懂却指手画脚的人沉默。

在此,我只想说一下加抗生素液体用量的问题。我认为,在允许的浓度范围内所用液体量小一些有益。原因:用液量小可以迅速将药给入体内,减少药物溶解后因氧化等减效。还可以减少因用液量大给药时间长肝脏更多的清除作用降低体内药物浓度。总之,用液量小,可以使药物迅速进入机体,迅速达到药物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发挥抗菌作用。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对此句话我有点异议:

1.“青霉素是需要滴注时间长的药物”应该说:“缩短给药间隔,多次给药”。对于此类药,因为药物稳定性的问题延长滴注时间还未达成广泛认同。一般100ml溶液,30min内滴完。

2.在国外,很多抗菌药都不用做皮试,而我们的质量谁又敢保证输液泵长时间维持滴注,药性不会发生变化呢。

3.“青霉素....一开始滴注可以快速达到负荷剂量,随后控制滴注速度”一句有误,因为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以一次给与高剂量,而时间依赖性的药物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越长越好,所以多次给药。

β-榄香烯的合成与衍生化研究进展

β-榄香烯的合成与衍生化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β-榄香烯的天然提取、合成和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因为β-榄香烯衍射物的活性较β-榄香烯母体有较大的提高,所以研究的较多。并且经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在保持β-榄香烯整个分子骨架和双键的前提下,在13、14位引入含氮、含氧基团合成的大多数β-榄香烯衍生物的体外抗瘤活性高于β-榄香烯,水溶性也有所改善。 关键词:β-榄香烯天然提取合成衍生物 1.β-榄香烯的概况 1981 年我国学者首次报道了从传统活血化淤的中草药温莪术挥发油中分离的β-榄香烯具有抗肿瘤活性,1995 年,以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的榄香烯乳注射液被国家批准为二类抗癌新药,用于临床。榄香烯与紫杉醇、喜树碱、长春碱、鬼臼毒素、靛玉红、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等一起被列为重要的植物源抗肿瘤药物。榄香烯作为天然中草药的有效提取成分,有着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等化学合成药物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其具有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榄香烯注射液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 β-榄香烯是从中草药温莪术中提出出来的一种倍半萜烯化合物,结构如图1,榄香烯有5种异构体,目前已全部分离出来。 2.β-榄香烯的合成 2.1从天然产物提取 目前β-榄香烯的获取主要是从中草药莪术挥发油中分离提取。在提取莪术挥发油中,水蒸气蒸馏法(SD)、索氏提取法(SX)、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及微波萃取法(MAE)等是文献报道的主要方法。将药材和水混合,水蒸气带着蒸馏出的药材挥发性组分溜出,溜出组分通过冷凝液化后,再分离和提取出挥发性成分,这种浸润提取的方法叫做水蒸气蒸馏法,这种方法主要有通水蒸气蒸馏法、共水蒸馏法和水上蒸馏法,其

治疗胃病有奇效的好医生康复新液取材美洲大蠊的中成药

治疗胃病有奇效的好医生康复新液:取材美洲大蠊的中成药许多胃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胃病的治疗中如果出现了各种不适的症状,这时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康复新液。康复新液不仅能内服,还能外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的创面,也是口腔科、烧伤科、皮肤科的常用药。而这既能内服又能外用的药品就是从美洲大蠊中提取而来。 美洲大蠊不仅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食用营养价值也很高,含数十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占虫体总量的60%左右。因此,美洲大蠊偶尔也会成为餐桌上的美食。而从美洲大蠊身上,提取出的一剂特别实用的良药——康复新液更是解决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病痛,例如老胃病、口腔溃疡等常见病症。 从美洲大蠊提取出的康复新,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与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关,同时,康复新还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体内SOD 值回升,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具有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创面微循环抗炎消除水肿的功效,并且不良反应小。 而关于康复新液的功效原理,更是得到了各方认证。经过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康复新液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增长,加速病损组织修复,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荡及创伤创面。康复新液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多环节地促进机体功能。实验证明,康复新液能促进细胞外基质的表达、调节伤口细胞增生、加速肉芽组织形成;调节细胞因子分泌量、调节细胞因子网络,从而减少效应T细胞在组织局部蓄积的作用。同时,康复新液能够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增强创面免疫力,从而促进创面修复、抑制瘢痕生长等。康复新液能加速病损组织修复,还与其能改善中性粒细胞肌动蛋白功能、提高伤口中性粒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康复新液治疗各种慢性病,如口腔溃疡、老胃病等,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且尚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其实,早在1998年,康复新液就被国家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随后,又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医保品种。而西方药典,更是在1907年就已经收录了美洲大蠊,外用治疗口腔溃疡、疮疖等,内服治水肿,百日咳和勃雷脱氏症。 有研究表明,康复新液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能够促进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组织再生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医学实验证明,伤口的愈合速度,在使用EGF后,可以提高3~4倍,而美洲大蠊正是康复新液中EGF的主要来源。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26T16:15:56.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秦雪梅1 徐世林2 付海珍2 [导读] 注射用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此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广泛。 秦雪梅1 徐世林2 付海珍2(1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卫生院 839200;新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 839200)注射用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此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广泛。我科应用此药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灯盏花素组(治疗组)48例和丹参组(对照组)44例,其诊断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50~72岁,病程3~21年。其中有心绞痛症状40例,心慌、胸闷35例;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呈缺血性改变4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9~73岁,病程2~25年。其中有心绞痛症状34例,心慌、胸闷35例;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呈缺血性改变37例。其两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丹参注射液40ml。均每天1次,两周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扩血管药物,若出现典型心绞痛发作,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详细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含服抗心绞痛药物数量以及其他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评定心绞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未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其他症状有较大改善,硝酸甘油等药物用量减半为有效;心绞痛及其他症状未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为无效。心电图疗效评定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ST段回升05mm 左右,T波倒置变浅50%以上或由平坦转为直立为有效;ST段、T波不变化为无效。 2结果 2.1 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 3.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0.2%。两组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副反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偶有轻度头昏、颜面部潮红等不适,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未特殊处理。 3讨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疗效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解除血管痉挛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还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表面活性及聚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因子的释放,抑制过氧化和抗氧化损伤,消除氧自由基,有明确的降低血液粘稠度作用。本组资料表明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组,且副反应轻,是治疗冠心病较满意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五版.

创新中药康复新液效应物质基础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名称 创新中药康复新液效应物质基础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推荐单位意见 由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创新中药康复新液效应物质基础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挖掘古典医籍,整理白、彝族等民间验方,研制出国内首个具有创面修复功能的中成药康复新液;针对昆虫类中成药原料来源混杂、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临床研究不足等行业发展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基于QbD理念设计构建了康复新液药材工厂化生产模式、效应物质基础多维解析、“四位一体”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临床及循证医学研究体系四大创新核心技术体系;创立了动物昆虫类中成药大品种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成为集成创新推动中成药行业发展的典范。 该项目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5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四川省专利二等奖1项。在国内4000家以上医院进行了应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使用康复新液患者逾2000万人次,康复新液质优价廉,有效降低医保支付压力。牵头单位地处中国西部大凉山少数民族(老少边穷)地区,已缴纳税收3亿元,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起到示范作用,获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三、项目简介 康复新液是传统经典中药“蜚蠊”(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 L.)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剂,是我国第一个动物昆虫类单味制剂中成药。蜚蠊入药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主治“血瘀癥坚,寒热,破积聚”;汉末《名医别录》将其概括为“通利血脉”。在“疮疡乃营血不畅,局部失于充养而久不愈合”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整理白、彝族等民间验方,传承创新,研制出“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康复新液,是国内首个具有创面修复功能的中成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及口腔溃疡等疾病疗效显著。本项目针对中成药原料来源混杂、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不明、质量控制难、临床研究不足等行业发展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共形成四大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创立动物昆虫类中成药大品种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成为集成创新推动中成药产业发展的典范。 1.控制源头品质。首创动物药GAP工厂化全封闭车间生产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控制,孵化繁育,生长环境及周期等关键技术,开发养殖车间智能调控系统,构建动物药GAP养殖数字化集成创新技术体系,实现美洲大蠊种源稳定、优质均一和工业化生产,通过国内首个动物药GAP认证。进行美洲大蠊分子标记与基因组学研究,为种源品质鉴定及优化奠定基础。 2.发现作用机理。首次研究康复新液效应物质基础,进行康复新液的宏量、微量、痕量成分的系统研究,建立其活性成分数据库,并从中筛选出10个活性成分并筛查疾病通路,提取出与9个皮肤、黏膜损伤类疾病相关的45个共同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模型。通过药理学研究,发现康复新液对人体腔道内黏膜损伤修复作用机理,阐明“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科学内涵。 3.应用QbD理念。首次构建动物类中成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康复新液“药材(工厂化)-饮片(均一性)-中间体(数控化)-成品(一致性)”四位一体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研发首个可耐0.35mpa高内压、耐121℃高温终端水浴灭菌的专用包装材料,建立国内首个“C+A”级中成药溶液剂无菌GMP生产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能满足Ⅰ类伤口和深度创面治疗需求的无菌溶液剂中成药。 4.填补用药空白。首次系统完成康复新液治疗人体腔道内黏膜损伤疾病的循证研究和循证评价,通过创面相关病症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获得了系统的临床证据,发现康复新液是国内首个用于人体腔道内黏膜损伤修复的中成药;传统的抑酸、抗菌治疗方法将创新为以“修复创面为主”;通过meta分析RCT论文217篇,纳入病例21838例,进一步评价和证实康复新液的疗效。 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5项,累计销售近30亿元,近三年销售13亿元,使用康复新液患者逾2000万人次,康复新液质优价廉,有效降低医保支付压力。第一完成单位地处西部大凉山彝族贫困地区,已缴纳税收3亿元,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实现精准扶贫具有良好示范作用。

康复新液湿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康复新液湿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85例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用康复新液湿敷患处,每日2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有效率为52.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x2=17.78 ,p 1个月;(2)呈激素依赖性或有反跳现象,即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改善,停药后发生严重的激素反跳性皮炎;(3)皮损:表现为潮红或红斑、丘疹、痤疮性皮损、酒渣样皮炎等;(4)局部瘙痒、干燥、灼热或触痛,日晒或热浴后加重等[1]。 1.3 治疗方法嘱患者停止外用激素类制剂,避免各种冷、热、酸、碱、磨擦等不良刺激。向患者介绍本病的一般常识,取得信任和配合,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患者同时注意避免情绪波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10mg/次,1次/d,维生素c0.2g/次,3次/d;皮肤干燥脱屑者给予维生素e霜外用,4周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湿敷患处,取无菌纱布叠成4~6层,面积大小以适合皮损而定.用康复新液浸湿纱布,以不滴水为度,覆于面部皮损处(除双眼,鼻孔,耳外),每次湿敷15~20 min,2次/d,4周一个疗程,每周观察记录皮损消退、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1次,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2] 临床观察指标和疗效 判定标准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皮损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丘脓

疱疹、鳞屑、瘙痒、灼热、刺痛、紧绷感。评分标准:各项指标均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367·100%。痊愈为皮损和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为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89%;好转为皮损和症状减轻,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为皮损和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0%。痊愈加显效例数所占百分比为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2 结果 临床疗效见下表。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 p<0.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皮肤有破损的患者初期稍有疼痛,几天后消失。 3 讨论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外用激素制剂不当或滥用激素所致的皮肤炎性反应。医生在给患者治疗面部皮肤病时选用外用激素制剂欠规范,没能根据病情正确选择适当的激素,或应用时间过长;有些含激素类制剂无说明书或说明书未标明含有激素成分,造成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用;本组有9例患者从商店、美容院购买美容产品(含有激素成分),长期使用后发生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症状。一般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修订要求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应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 警示语: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资质或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二、【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 1.过敏反应:潮红、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喘息、憋气、心悸、紫绀、喉头水肿、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 2.全身性损害:寒战、发热、高热、乏力、多汗、疼痛等。 3.呼吸系统:呼吸急促、气短、咳嗽等。 4.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 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等。 6.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如转氨酶上升)、消化道出血等。 7.其他:静脉炎、血尿等。 三、【禁忌】项应当包括: 1.对本品或含有灯盏花素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3.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4.孕妇禁用。 四、【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资质或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胸痛剧烈及持续时间长者,应作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3.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4.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使用药品。不可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5.用药前和配制后及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本品及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6.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7.本品与pH值低于4.2的溶液使用时,可使药物析出,故不得使用pH值低于4.2的溶液稀释。 8.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过敏体质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老人、哺乳期妇女、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并加强监测。 9.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 10.静脉滴注时,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用药剂量。建议滴速小于40滴/分,一般控制在1

康复新液市场最新调研报告2017年

康复新液市场最新调研报告2017年 甲方:XX公司乙方:XX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康复新液 120ml于2016年6月在B地区整个市场现状进行调查,现由乙方提供调查结果,如下:销售额分析: 2016年6月,康复新液120ml产品销售额为1346640元,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2%。销量分析: 2016年6月,康复新液120ml产品销售量为56110盒,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5%。 销售额及销量具体数据对比如下表: B地区共有2个一级甲等医院,1个二级甲等医院,28个卫生所、卫生室,合计31家,B地区药店数量未做统计。那AA的康复新液120ml品种进院情况如何。2016年6月, 康复新液120ml产品共覆盖10个终端,其中三级医院0个,二级医院1个,一级甲等 医院1个,民营医院0个,卫生院、卫生室8个。各终端中,三级医院销售额占比0%,二级医院44.3%,一级医院47.6%,民营医院0%,卫生所、卫生室8.1%。具体详见以 下表一、表二。表一:B医院数量及进院数量对比 品牌分析及竞争厂家: 众所周知,康复新液有三大特点:内服外用皆可;快速优质愈合;安全天然中药。具体来说,内服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使得溃疡复发率低,且患者顺应性好,纯天然中成药制剂,安全无毒副作用。愈合快 ,用法灵活简单,顺应性好,湿性愈合环境。而且康复新液已经拥有 了以下资质及政策:全国医保乙类;地方基药;荣获多项质量控制专利,包括指纹图谱质量测定技术;GAP基地通过认证;率先通过新版GMP认证。 全国目前就康复新液有7亿的市场份额,而这庞大的蛋糕仅有四个厂家在竞争,这四个 厂家分别为:浙江京新、昆明赛诺、好医生、AA。这四个厂家具体的市场份额如下: 通过上图,AA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好医生。好医生起步时间早,大型医院铺货率高,进院 工作基础扎实。 AA康复新液市场优势分析: 成分天然,疗效确切,多科室需要运用,因此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80例脑梗死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80例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静点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g+5%GS 500 mL;对照组71例静点血塞通0.4+5%GS 500 mL;两组均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B 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疗程为3 W。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76/80),优于对照组65%(46/7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脑梗死血塞通 第21卷第3期2007年 6月长治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Vol.21 No.3 Jun. 2007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70%~80%缺血型脑血管病,而脑梗死是缺血型脑血管病中的最常见类型。2000年~2005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笔者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1例为我院2000年~2005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成都

“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病程24 h~72 h。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花素)和对照组(血塞通)。治疗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3岁~80岁,平均(66.64±12)岁;对照组71例,男40例,女31例,年龄35岁~79岁,平均(71.35±9)岁。2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神经功能评分有可比性(P>0.05)。 1.2 用药方法 除均给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外,治疗组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g+5%GS 5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选用血塞通0.4+5%GS 5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3 W。 1.3 观察指标 ①重点观察用药期间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②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③治疗3 W后复查头颅CT;④观察药品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_榄香烯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_花文峰 (1)

学杂志,2000,20(9):544-5451 [18]吴永宁,陈东生,付磊,等1菝葜三种提取物活血化瘀 药理作用研究1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6):448- 4501 [19]吕永宁,陈东生,邓俊刚,等1菝葜对小鼠佐剂性关节 炎作用的研究1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15 (5):5-71 [20]马世平,卫敏,郭健,等1菝葜对小鼠血糖和肝糖元的 影响1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15(5):5-71 [21]K i m Y oung M,i et al1E ffects o f nat ura l products on t he i nducti on o fNAD(P)H:qu i none reductase i n hepa lclc7 ce lls for t he deve l op m ent o f cancer che m opreventi ve a- gents1N at1P rod1Sc,i1997,3(2):811[22]Song J H,Kwon HD,L eeW K,et a l1A nti m i crobial acti v- it y and co m po siti on of ex tract fro m S m ilax china roo t1J1 K orean Soc1Food Sc i1Nu tr11998,27(4):5741 [23]K i m S W,Son KH,Chung KC1M u tagenic e ffect of Ste r- o i da l Saponi ns from S m ilax ch i na R hizomes1Y akhakH ee- ch,i1989,33(5):2851 [24]文朝阳,丰平,丁相海,等1复方菝葜抑瘤机理的实验 研究1北京中医,2001,4:44-451 [25]Si Eun L ee,Eun M i Ju,Jeong H ee K i m1F ree rad i ca l scaveng i ng and anti ox i dant enzyme f o rtifying activ i ties of ex tracts from S m ilax ch i na root1Exper i m ental andM o l ec- ular M ed i c i ne,2001,33(4):263-2681 (2005-06-08收稿) B-榄香烯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花文峰,蔡绍晖 (暨南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B-榄香烯是温莪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瘤谱广泛,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等突出优点。本文就B-榄香烯抗肿瘤作用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其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B-榄香烯;温莪术;抗肿瘤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171文献标标码:A文章编号:1001-4454(2006)01-0093-05 榄香烯(E le m ene)是从姜科植物温莪术(Curcu-m a aro m atica Salisb1)中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基于上世纪70年代莪术挥发油局部治疗宫颈癌有良好效果的发现,近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温莪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等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基础及临床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B-榄香烯(其结构见图1)是温莪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具有抗瘤谱广泛,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等突出优点〔1~3〕。以B-榄香烯为其主要成分的榄香烯乳注射液是我国自主研发成功的二类抗肿瘤新药,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恶性浆膜腔积液、肺癌、消化道肿瘤、脑瘤以及其它浅表性肿瘤的治疗。本文就B-榄香烯抗肿瘤作用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其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1B-榄香烯抗肿瘤作用的基础研究 111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体外细胞增殖活性实验表明,B-榄香烯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表1显示用MTT法所测得的B-榄香烯抑制部分细胞株在体外增殖的实验结果。由此可见,尽管不同肿瘤细胞对B-榄香烯抑制作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是相对于正常细胞而言,B-榄香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肖立森〔4〕等采用MTT法检测并比较了B-榄香烯与5-F U、ADM、ADD、VCR、MTX、Vp-16、MM C等7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B-榄香烯对食道癌、大肠癌、胃癌、胰头癌及乳腺癌体外细胞毒性与这些抗癌药物相近。39例临床癌症患者,其中19例(占4817%)体外实验显示对B- 榄香烯敏感。 图1B-榄香烯的化学结构(1-甲基-1-乙 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己烷)

康复新液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旨在为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门诊输液室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认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认真查找病灶。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100mg/kg(体质量)+150mL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一次。治疗组同时予康复新液),每次10ml,每日3次,含3分钟后吞服。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中痊愈33例,仅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5.00%,而对照组60例患儿治疗后无效12例,痊愈2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化脓性扁桃体炎;康复新液;疗效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热、咽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心肌炎、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康复新液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门诊输液室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1]:①发热;②咽痛; ③扁桃体充血,I~Ⅲ度肿大,表面覆有脓苔;④血常规白细胞高于10×l09/L[1]。临床表现主要为咽痛、咳嗽,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及肌肉疼等。查体: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弥漫性红肿,Ⅱ~Ⅲ度,同时附有脓性渗出物,血常规白细胞(10.0-12.8)×l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70%。全部病例筛查胸部正位片均未见异常。全部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患儿中,男38例,女22例;年范围龄2~13岁,平均年龄(7.6±1.1)岁。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范围2~14岁,平均年龄(7.2±1.2)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认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认真查找病灶。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100mg/kg(体质量)+150mL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一次。治疗组同时予康复新液),每次10ml,每日3次,含3分钟后吞服。 1.3疗效判断标准[2]

康复新液用法用量1031

儿科 小儿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 ?清洁口腔,含服康复新液5~10ml,3~5min后吞咽;也可直接涂擦。每日可多次应用。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空腹口服康复新液5~10ml,3次/d。 小儿手足口病 ?将康复新液涂抹于口腔、手足部等出现疱疹处; ?可同时口服,康复新液5~10ml+清热解毒口服液,3次/d。小儿溃疡性结肠炎,腹泻 ?以康复新液原液20ml(也可用生理盐水等体积稀释后使用),取侧卧位缓慢注入,每天1~2次,每次灌肠时间30min; ?10天一个疗程,隔周行下一个疗程。 小儿尿布疹,湿疹,脸、手、足等部位干裂

?小面积创面,直接涂擦;也可纱布湿敷,一日一次。 ?面积较大时,将康复新液与2~3倍温水混合,冲洗或坐浴。小儿烧烫伤 ?常规控制创面感染,待渗出减少或无渗出时方可应用康复新 液。 ?小面积创面,以康复新液涂擦;较大面积创面,以浸透康复 新液的无菌纱布湿敷。 ?重度烧烫伤植皮后亦可应用。 小儿术后难愈合创面 ?清洁创面,以康复新液油纱条引流,并以浸透康复新液的无 菌纱布湿敷。 2.口腔科 一、口腔黏膜病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3%双氧水清洗2~3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康复新液含漱5min后吞下,每日3~4次,每次10ml~20ml。 儿童口腔溃疡可直接搽涂,一日多次。 ●疱疹性口腔炎:

用无菌棉签蘸取康复新液涂于口腔黏膜破损处,或用口腔给药喷雾器将康复新液喷于口腔黏膜破损处,每日3~4次,于饭后用药,用药后1h禁食。同时给予抗感染、抗病毒、补充维生素、解热等对症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 康复新液含漱5min后吞下,每日3~4次,每次10ml~20ml。 二、口腔颌面部炎症 ●智齿冠周炎: 常规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及盲袋,冲洗冠周至清亮,隔湿,干燥。0.5ml康复新液以注射器注入冠周,隔湿保持3min,嘱患者10min内不要漱口。 三、拔牙并发症 ●干槽症: 预防:按常规操作拔出患牙后严格清创,必要时缝合,在一小块明胶海绵上滴入康复新液,轻置于创面,至完全填塞创口,再用纱布卷压迫止血。 治疗:彻底搔刮牙槽窝骨创面及腐败坏死组织,局部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直至骨壁清洁,无软化变色的骨组织,无臭味为止,再刮其创面,使血液渗出并填满牙槽窝,然后用小块碘仿纱条,浸透康复新液,放入牙槽窝,轻咬一棉卷30min。隔天换药1次。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 常规处理拔牙创面,清除拔牙碎屑和炎性肉芽组织,拔牙创面内逐层堵塞康复新明胶海绵,堵塞应不松不紧,使明胶海绵占据整个牙槽窝,再将颊、舌侧牙龈拉拢缝合,患者咬纱球30min。可同时口服康复新液以消除炎症水肿,每日3次,每次10ml~20ml。 四、牙周病 ●急性牙周脓肿: 用康复新液局部冲洗,每日1次,三餐后用康复新液10ml~20ml含漱,并于口内保持5min后咽下。严重者可同时行切开引流。 五、牙体病 ●根尖周炎:

康复新液治疗褥疮60例的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治疗褥疮60例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老年患者褥疮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长期卧床老年褥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碘伏溶液,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能散淤活血、养阴生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修复创面。 【关键词】康复新液;褥疮;治疗效果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老年人由于全身机能状况衰退,皮肤分泌物减少,透过性增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且生病后自主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发生褥疮的几率较高,一旦发生,组织修复功能下降,即使解除致病原因,褥疮愈合期也较长,因此治疗难度更大。本院老年病区对长期卧床老年褥疮患者采用康复新液局部换药,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老年病区2011~2012年老年褥疮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65~93岁,褥疮部位主要为骶尾部、髋部与足跟部。创面最小2 cm×3 cm,最大12 cm×20 cm,60例患者根据褥疮类别均衡分为两组,每组30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予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等营养支持治疗,合并感染者,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局部治疗则在用药前清除脓性分泌物和局部坏死组织,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创面和脓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净后再用红外线照射20 min。治疗组用适量康复新液直接均匀喷洒在创面上,再用无菌纱布覆盖;Ⅲ期用康复新纱布湿热敷,每天换药3次。对照组经过同样的前期处理后用0.5% 碘伏涂擦,Ⅲ期患者用碘伏纱布持续湿敷,用药次数、换药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1.3 疗效评定指标治愈:褐红色红斑消退或溃烂疮口全部愈合;未愈:红斑未完全消退,或溃烂疮面腐烂脱落,新肉生长,创面逐渐缩小及创面未缩小或继续扩大、变深,渗出增多。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86.7%),对照组治愈13例(43.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榄香烯绿色化疗药的使用方法

榄香烯脂质体绿色化疗药(注射液、口服乳)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来看一下榄香烯注射液: 1、静脉滴注(联合化疗、放疗、围手术期使用等): 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400-600mg (4-6支),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400- 500ml或10%脂肪乳注射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2-3周为一个周期。首选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外周静脉给药时,尽量选择充盈较好的大静脉。为预防或减轻外周静脉给药时的静脉刺激症状,可给予喜疗妥或复方七叶皂昔凝胶等药物外涂。 2、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抽出癌性胸水;胸腔内注入2%普鲁卡因或2%^J多卡因5-10ml; 15-20分钟后胸腔内注入榄香烯绿色化疗药注射液300-500mg(3-5支);如果患者疼痛剧烈,可参考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吗啡等强效镇痛剂。1-2次/周。胸腔灌注结合 榄香烯静脉滴注效果更好。 3、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腔积液): 抽出癌性腹水;将400-600mg (4-6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中腹腔灌注。每周1-2次。腹腔灌注结合榄香烯静脉滴注效果更好。 4、介入治疗: 在常规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经介入导管注射榄香烯绿色化疗药注 射液400-600mg (4-6支),可在其它化疗药物之前或之后给予。也可通过经皮穿刺瘤体内注射给药400-600mg感根据瘤体大小调整用量)。介入治疗结合榄香烯绿色化疗药静脉滴注效果更好! 5、术中直接冲洗:

用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600-800mg加入1000ml生理盐水稀释,放置五分钟再吸出。 6、淋洒: 直接淋洒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600-800mg。 7、直接口服: 每日三次,每次200mg。 8、含服: 每日两次,每次200mg,每次含服持续20分钟以上。 9、雾化: 每次400-600mg,放到雾化机中使用。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榄香烯口服乳: 口服,一次20ml,每日三次。饭前空腹小口吞服,连服 4 — 8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食管癌时,为增加药物与食管壁的接触时间,需将药液拌入米粉、藕粉中服用)。 以上就是榄香烯绿色化疗(注射液、口服乳)的使用方法。

康复新液市场最新调研报告范本

康复新液市场最新 调研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甲方:XX公司 乙方:XX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康复新液120ml于 6月在B地区整个市场现状进行调查,现由乙方提供调查结果,如下: 销售额分析: 6月,康复新液120ml产品销售额为1346640元,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2%。 销量分析: 6月,康复新液120ml产品销售量为56110盒,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5%。 销售额及销量具体数据对比如下表: B地区共有2个一级甲等医院,1个二级甲等医院,28个卫生所、卫生室,合计31家,B地区药店数量未做统计。那AA的康复新液120ml品种进院情况如何。 6月,康复新液120ml产品共覆盖10个终端,其中三级医院0个,二级医院1个,一级甲等医院1个,民营医院0个,卫生院、卫生室8个。各终端中,三级医院销售额占比0%,二级医院

44.3%,一级医院47.6%,民营医院0%,卫生所、卫生室8.1%。具体详见以下表一、表二。 表一:B医院数量及进院数量对比 品牌分析及竞争厂家: 众所周知,康复新液有三大特点:内服外用皆可;快速优质愈合;安全天然中药。具体来说,内服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使得溃疡复发率

低,且患者顺应性好,纯天然中成药制剂,安全无毒副作用。愈合快 ,用法灵活简单,顺应性好,湿性愈合环境。而且康复新液已经拥有了以下资质及政策:全国医保乙类;地方基药;荣获多项质量控制专利,包括指纹图谱质量测定技术;GAP基地经过认证;率先经过新版GMP认证。 全国当前就康复新液有7亿的市场份额,而这庞大的蛋糕仅有四个厂家在竞争,这四个厂家分别为:浙江京新、昆明赛诺、好医生、AA。这四个厂家具体的市场份额如下: 经过上图,AA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好医生。好医生起步时间早,大型医院铺货率高,进院工作基础扎实。 AA康复新液市场优势分析: 成分天然,疗效确切,多科室需要运用,因此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康复新液是医保产品,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进院相对不是医保产品的较容易;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12T11:02:50.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孙清春 [导读] 降低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目前仍是医学界探讨的重点。 孙清春 (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镇中心卫生院 136599)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039-01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5例临床和头颅CT扫描确认为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106例)和脉络宁注射液对照组(99例)二组均于治疗一个疗程后详查症状及体征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 p<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脑梗塞 目前脑血管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脑梗塞占相当大的比例。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生活、工作质量。随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脑梗死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其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的影响。一年以来,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10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并与脉络宁注射液治疗99例做对照总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选择临床上具有中风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CT扫描确认为脑梗塞者。共观察205例其中男性为106例,女性为97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81岁,平均为58岁;病程最短为发病后1小时,最长为发病后80天,梗塞部位在基底节区65例,颞叶22例,顶叶24例,额叶28例,枕叶27例,脑干1例,腔隙性脑梗塞9例,多发性脑梗塞2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注射液组(治疗组)共106例,脉络宁注射液(对照组)共99例。凡有活动性出血疾病者均不例入观察对象。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入院后即予灯盏花素注射液30毫克(6支)加入0.9%盐水250毫升中静滴,2小时内滴完,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所有病例均视入院时脑水肿情况及进食情况,酌情给予脱水剂,补液及补充离子治疗等;伴高血压者适当给予降压治疗。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及血小板粘附率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疗程后详查症状及肢体功能状况。结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良爱丁堡与斯塔的那维亚评分方法),综合评定疗效;临床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能够生活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45分;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左右,部分生活能够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38分;有效;症状好转,患肢肌力提高1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7-20分;无效;症状及患肢肌力无明显改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8分以内,症状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以上甚至死亡。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血小板粘附率变化见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血小板粘附率变化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3 讨论 降低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目前仍是医学界探讨的重点。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粘度,以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于挽救梗塞周边缺血伴暗带区脑细胞的功能,减轻病残程序,提高脑梗塞的临床治愈率十分重要。灯盏花素注射液是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由灯盏花全草中提取精制的以灯盏花乙素为主要有效成份的新型中药制剂。灯盏花素注射液能降低实验动物血管张力,对抗5-羟色胺和1.5甲基前列醇素的缩血管作用,增加血中环磷腺苷含量而扩张脑血管,冠状血管和外周血管,使局部血液液量增加,改善局部供血。其扩张血管的特点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松弛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而起作用,因此不产生张力性血管扩张。而脑梗塞的患者细胞内钙超载,大量兴奋性氨基酸增加,激活自由基连锁反应血栓素A2含量增加使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半暗区缺血加重,使梗塞区扩大,此时可诱导并激活蛋白激酶C,而蛋白激酶C,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提取,促进钙超载从而导致病变加重,而灯盏花素对蛋白激酶C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对抗血管收宿剂的作用,可使脑动脉张力迅速下降,舒张脑血管特别是张力血管;同时本品可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激活纤溶系统,增强纤溶活性,降低纤溶蛋白原,有效的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的粘滞性,溶解微血栓。通过上述作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高效迅速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柱循环的建立与开放,从而恢复梗塞区尤其是梗塞周边缺血伴暗带区脑细胞的功能。

榄香烯绿色化疗药的使用方法

榄香烯绿色化疗药的使用方法 榄香烯脂质体绿色化疗药(注射液、口服乳)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来看一下榄香烯注射液: 1、静脉滴注(联合化疗、放疗、围手术期使用等):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 400-600mg(4-6支),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400-500ml或10%脂肪乳注射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2-3周为一个周期。首选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外周静脉给药时,尽量选择充盈较好的大静脉。为预防或减轻外周静脉给药时的静脉刺激症状,可给予喜疗妥或复方七叶皂苷凝胶等药物外涂。 2、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抽出癌性胸水;胸腔内注入2%普鲁卡因或 2%利多卡因5-10ml;15-20分钟后胸腔内注入榄香烯绿色化疗药注射液300-500mg(3-5支);如果患者疼痛剧烈,可参考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吗啡等强效镇痛剂。1-2次/周。胸腔灌注结合榄香烯静脉滴注效果更好。 3、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腔积液):抽出癌性腹水;将400-600mg(4-6支)榄 香烯脂质体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中腹腔灌注。每周1-2次。腹腔灌注结合榄香烯静脉滴注效果更好。 4、介入治疗:在常规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经介入导管注射榄香烯绿色化疗药注 射液400-600mg(4-6支),可在其它化疗药物之前或之后给予。也可通过经皮穿刺瘤体内注射给药400-600mg(或根据瘤体大小调整用量)。介入治疗结合榄香烯绿色化疗药静脉滴注效果更好! 5、术中直接冲洗:用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600-800mg加入1000ml生理盐水稀释, 放置五分钟再吸出。 6、淋洒:直接淋洒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600-800mg。 7、直接口服:每日三次,每次200mg。 8、含服:每日两次,每次200mg,每次含服持续20分钟以上。 9、雾化:每次400-600mg,放到雾化机中使用。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榄香烯口服乳: 口服,一次20ml,每日三次。饭前空腹小口吞服,连服4—8周为一个疗程。(治疗食管癌时,为增加药物与食管壁的接触时间,需将药液拌入米粉、藕粉中服用)。 以上就是榄香烯绿色化疗(注射液、口服乳)的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