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相互关系,以减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的间隔设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便于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

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适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 (6)居住区用地选择应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 (7)居住区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

4、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等;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包括地面水体的面阔,水深,水位,流速,水质,流量等.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硫化度,硬度及动态等;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度等; (4)地形条件,宏观上划分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在小地区范围,包括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等,与规划相关的地形条件还有:地面高程,各用地部位间的高差,坡度等.

5. 城市用地选择适用性评价所涉及的方面是什么? 1),城市与自然环境。自然对城市的影响,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关系到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城市对自然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加剧,形成热岛等不利城市气候环境,土壤结构改变,地面下沉,水质恶化,温室效应。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6、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 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 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7、城市整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人类社区,促进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在面对城市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

8、城市的发展的根本动因?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了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徒弟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2,城市布局的变化。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聚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出现,增加了城市用地的类型。

3,城市与环境。城市面积的扩展,使市民接触自然环境的距离愈远,工业在城市中必然对环境产生污染,致使城市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生产和人口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的发展、工业门类的增加、科技的进步、多种产业的协作、科技的交流、使城市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9、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分为哪几类?

(1)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甚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 地。

(3)道路用地:居作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

(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10. 城市规划宏观调控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

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表现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②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③在符合社会总体利益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开发与使用;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公众的利益。

11、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城市人口和社会系统构成城市的社会系统,一般可以从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文化系统构成、人口系统构成几个方面观察和分析。 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团体角度,二是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城市中的政治团体是代表不同阶级或者阶层利益,或者特别集团利益的集体组织。城市中的政权构成和行政管理受到各国各地区社会制度的影响。 城市人口系统的构成是城市社会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不仅涉及人群分类学,更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民族(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组社会集团间的社会冲实与交融,以及他们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城市人口系统主要指作为城市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原理和理论的分析。 狭义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精神文化。城市文化系统由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储存四个方面构成,涉及教育科研、文化传媒、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展览、体育卫生等。

12、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经济发展目标就是为人类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用的规划技巧,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保护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新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等。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城市是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

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步现代化,同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要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创造条件。

13、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的不同特点,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性质。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明确城市的性质,便于在城市规划中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加切合实际。

2)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1)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

2)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研究去,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14、城市功能主要包括哪些?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是多功能的综合体。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15、论述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及其社会目标。

田园城市”理论创想者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下了个简短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他的主要观点包括: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建设新型城市,把城市生活的优点与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

(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

(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

(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

(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

(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

(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

(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

(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

(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

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16、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产生、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 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性特点,因地制宜。

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就是生产发展与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就是伴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城镇就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就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就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就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就是防御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与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她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就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 欧洲就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 中国的城市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始终未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 一、问答题: 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作用:1)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任务:是保护和维护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4、城市规划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1)综合性2)法制性和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和经常性5)实践性 5、为什么说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答: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因此,作为城市建设指导的城市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逐步更趋近于全面、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所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它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6、为什么说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 答;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7、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哪几方面?城市规划应具备哪些基础资料? 答: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分析研究三个方面。 城市规划应具备下列基础资料: 1)城市勘察资料2)城市测量资料3)气象资料4)水文资料5)城市历史资料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 7)城市人口资料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10)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 11)交通运输资料12)各类仓储资料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14)建筑物现状资料15)工程设施资料16)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等资料17)城市人防设施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资料18)城市环境资料 8、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及成果 答: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9、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和成果 答: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主要内容: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市体系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40模拟题

[模拟] 城市规划原理4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的关系,把()放在首位。 A.保护和利用;保护 B.开发和利用;利用 C.保护和开发;保护 D.保护和发展;发展 参考答案:A 第2题: 城市生态规划即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动地调控()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A.城市空间 B.城市社区 C.城市居民 D.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C 第3题: 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 B.城市文化 C.全球化 D.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D 第4题: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是指()。 A.其他绿地 B.生产绿地 C.附属绿地 D.防护绿地 参考答案:A 第5题: 《镇规划标准》考虑调整因素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每人()平方米。 A.70~100 B.75~120 C.75~140

D.80~160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不属予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A.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换乘枢纽 B.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大型公共设施人流的换乘枢纽 C.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换乘枢纽 D.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转换公共交通的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 参考答案:B 第7题: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不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 A.建设条件分析 B.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确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 D.竖向规划设计 参考答案:C 第8题: 由于具有(),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A.全局性和单一性 B.全局性和综合性 C.分散性和单一性 D.分散性和综合性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下列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B.规划草案公告2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 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参考答案:B 第10题: C3级民用机场的指标为()。 A.机场长度800~1200m;翼展:24~36m B.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24~36m C.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15~24m D.机场长度>1800m;翼展:52-65m 参考答案:B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纯手打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 1、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指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指商品交换产生的 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交换和争夺、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4、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 5、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的结果 城市产生的定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聚集的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聚集,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当前所获得的共识: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乡村的基本特征: 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 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 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直接来源于土地 4、社会结构较单一 5、能源使用多样 6、如同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之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聚集规模差异 2、生产效率差异 3、生产力结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1、他们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仍是一个统一体,不存在截然的界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5)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五) 单项选择题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C.确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①索里亚·玛塔(SofiaYmata);②西谛(CamilloSitte);③戈涅(TonyGarnler);④格迪斯(PattickGeddes);⑤工业城市;⑥城市形态研究;⑦线形城市; ⑧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⑥;①—⑧;③—⑤;④—⑦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3.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 B.用地面积、性质 C.容积率 D.建筑密度 4.衡量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用地规划结合的程度,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看其是否最大程度()。 A.减少居民出行次数 B.减少货物的周转周期 C.减少交通 D.减少道路长度 5.下列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D.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国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 6.索里亚·码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7.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A.城市运输系统 B.城市道路系统 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8.我国公路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 A.国道、省道、县道 B.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C.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D.国道、省道、市道 9.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可见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城市。 A.港口 B.轻工业 C.疗养 D.海洋科学研究 10.机场的选址应()。 A.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答案:D,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主要有6点:集聚规模的差异(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力结构的差异、职能的差异、物资形态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答案:D,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4个现象: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3. 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A,城市发展的3个阶段特征为:1、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2、工业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3、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向“生态时代”迈进。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答案:C,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人口的集中(城镇密度的加大与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5.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推荐)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 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 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 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 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 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 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 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 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 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A、90% B、80% C、60% D、50% 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 B、50% C、45% D、55% 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 A、自然属性 B、政治属性 C、社会属性 D、环境属性 E、经济属性 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 B、环式 C、联络线 D、多回线式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试题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C 常熟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转变; ⑵产业结构的转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土木工程类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答案:B 2. 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答案:C 3. 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答案:D 4.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 1/26 — — 1/26 —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答案:B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答案:A 6. 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答案:D 7.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答案:B 8. 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答案:D 9.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 2/2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